商業壽險該不該買呢?


你好,保險本身是對於即將的風險進行轉移的一種財務管理辦法,也就是說保險的本質是預防意外

每個成年人身上都有一份責任,不論對父母、對妻子、對孩子,如果不幸傷殘或是身故,在經濟上對於他們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商業壽險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至於這兩個兄弟,下面有一個對比:

A、保險期限不同。

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保障的金額和期限。(保魚君建議是保障到60歲)

終身壽險的保險期限:終身。

因為60歲之前,仍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還在賺錢。但是60歲後就很少賺錢了,對家庭的經濟責任少了很多。從經濟學意義上講,這個時候的「身故」對家庭財務上負擔沒有那麼重。60歲之後可以選擇終身壽險,若在80歲後身故,可以給子女留一筆錢,更多的就不是保障的目的了。

B、保障目的不同。

定期壽險的目的:保障,以保證財政風險為目的的

終身壽險的目的:

A)財富傳承:假如被保人身故,遺產在繼承的時候需要交納30%~40%稅額,比如遺產1000萬,則至少需要繳納300萬的稅收才能獲取遺產,而終身壽險就很好的保證了這點,總結來說,終身壽險可以保證資金、房產等順利的傳到下一代。

B)信託功能:終身壽險的信託功能體現在被保人可以決定身故之後,對於資金遺產是選擇一次性給予受益人,或是分期付給受益人。

你號,你的其他保障都做足了嗎,比如醫療或是意外等,好的保險是根據自己需求和預算配置出來的,關注保魚君(微信公眾號:我愛多保魚)讓數據說話,專業保險測評,本著專業、中立、嚴謹的態度分析保險,根據每個人的需求,幫忙找到最適合的保險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是被別人問,還是自己也曾經疑惑過。但是我以下中肯的分析一下,大家就知道為什麼在大病面前,社保其實真的太渺小了。

我們的社保,不是什麼葯都包的,而且只包國產葯。如果一個人得了大病,打比方是癌症,通常醫生會有兩種葯,一個是國產葯,另一個是進口葯。如果你問醫生國產葯和進口葯有什麼分別,那醫生都會跟你說國產葯療效沒有進口葯好,進口葯也副作用少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基本大多數人都會想要用進口葯。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患了大病,基本上社保是幫不上忙的。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是,現在最新的社保規定,大病每年最多只能報銷18.72萬。這個對於大病病人來說是絕對不夠的,除了很多葯不包括,還有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朋友,他爸爸得了白血病,2~3年就治了100萬人民幣。如果不是他們家買了商業保險,估計也是花不起這個錢。但是很可惜的是,叔叔在去年中還是去世了。


最近身邊挺多朋友去香港買保險,還有理財分紅保險什麼的。求瀉藥?

現在確實很多人來香港買分紅儲蓄保險,這個跟香港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裡光說香港保險好的,估計也是沒有給大家說清楚,無論是香港分紅儲蓄保險,還是國內的。其實,都要明白的一點是,保險是一個長期的理財產品,如果打算短期拿出來的話,那就不要考慮了。

所以,問主你自己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理財計劃,因為我有一個高中的同學就是沒有了解清楚理財型保險,買了沒有幾年,然後後來急需要用錢,就拿出來,但是沒有拿回來本金,然後她就覺得當初買給她保險那個人騙了他,其實是她自己沒有認識到保險其實是一個長期的理財產品。

無可厚非,香港保險確實有他的優勢, 香港保險是面對全世界投資的,投資管道多,範圍廣,沒有限制,客戶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長壽城市,保費率是按人均壽命計算(香港人均壽命85歲)。國內人均壽命75歲,因此保費便宜,保障高,投資回報也高。

然而香港的理財型保險沒有外界宣揚的那麼高,而且除了理財功能還兼顧可以帶有人壽和信託功能,所以如果是自己對投資理財了解不多,不願承擔很多風險,同時這筆錢相對來說比較閑置的可以用於購買香港理財儲蓄。長期年化5-6%,固定鎖定期限最好大於8-10年,不然可以不考慮。

除此之外,可以考慮通過設計此類儲蓄作為遺產傳承或者是理財和人壽三方面兼顧。因為多數香港的理財保險都是有包括人壽的成分的。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對沖自己其他投資的風險,而不是把此類保險當作賺錢的手段,這僅僅是長期穩定資產增值的一種相對較好的選擇罷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考慮買香港的理財分紅保險,你沒有打算固定鎖定期限最好大於8-10年,就最好不考慮。


題主沒有描述個人情況,那就簡單說一下常見的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適宜範圍

1:定期壽險:保障時限可為20年,30年或保到60歲或70歲之類的,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建議至少保到完成個人責任的年齡,即撫養子女和供房等責任完成。特點:適合有經濟壓力且需轉移身故風險的人群。

2:終身壽險:除了有與定期壽險一樣的轉移身故風險作用,終身壽險還有一個特點是傳承的作用:能確定未來價值,確定收益對象,確定支配時機,總結來說就是你能在合同上指定誰在什麼時候能拿到多少錢。適合經濟壓力不太大,對個人資產流向有指定需求的客戶

簡單計算需要轉移身故風險的保額=負債(房貸車貸及其他貸款)+5-10年年收入,傳承部分的資產則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

倘若你是無債一身輕,且不需要負擔任何責任(包括家庭及其他),那就瀟洒走天涯吧,壽險什麼的可拋到腦後,但若有責任還是建議肩負起來。

人壽保險其實分類下來比較多:普通型人壽保險分為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新型人壽保險包括分紅保險,投資連結或萬能保險等,各自有特點,應根據個人需求與實際去規劃配置。

有任何關於商業保險的問題歡迎與船長探討??。


有社保需要商業保險補充,因為社保最高理賠只能達到60-65%左右,如果沒有社保,你還不買商業保險,你想搞什麼,你自己不在意自己無所謂,但不要拖累家人呀,多少家庭都是因為一個人生病,全家,甚至一個家族都家破人亡,家徒四壁。父母妻兒一家老小跟著受罪。


請問你為什麼買壽險呢?壽險的保額也可以按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家庭承擔的責任比重來確定,如果想承擔一段時間的責任(比如有房貸還有多久沒還完)或者經濟有限,可以選擇定期壽險;如果經濟實力允許可以選擇終身壽險,保額最高確定為個人年收入的十倍。


推薦閱讀:

董明珠:不惜成本投入新能源汽車,不會先想回報問題,你如何看待格力汽車的前景?
餘罪3有資源了嗎?
為什麼樂信上市首日股價能一度飛漲65%?如何評價趣店專心發力現金貸,而樂信專註於校園貸?
中國哪個縣花生產量最高?
第一次做會計想積累經驗,最好選擇什麼單位?

TAG:人壽保險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