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成功改變過父母的哪些觀點?

我們的父母輩由於成長環境和年代的局限性,有很多過時的、錯誤的甚至是迷信的知識、觀點和成見,從他們的言論里、朋友圈裡都能看到。那麼,這些年來你有沒有通過各種手段給他們科普、與他們爭辯,最後成功改變他們那些曾經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怎麼做到的?


謝邀。

用了一輩子時間糾正了我爸的直男癌。

我爸是名軍人,但他到家裡仍然拿出他當部隊教導員的那一套來訓練我,站軍姿之類的,小時候沒少遭罪。媽媽不同意,我爸就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

你一個女人,天天在家做好飯等我下班就得了,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關你什麼事兒?

他每周都會把部隊的戰友叫到家裡來吃飯,少則每周兩次,多則連續五天。每次把戰友帶家來之前,只扔給媽媽一句話:

「今天有戰友來家吃飯,你晚上做好6菜1湯等我們回來。」

簡簡單單一句話,媽媽就要費上一整天的時間。做過飯菜的人都明白,一個人要做整桌的菜有多辛苦,何況每周都要做這麼多次,又得不到我爸的任何體諒。

如果我媽抗議的話,我爸又輕飄飄一句「做個飯能累到哪去?」,隨後我行我素,絲毫不考慮我媽的感受。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我大學畢業。但這兩年,在我的影響下,他老人家的畫風已經變了。

工作之後,我翅膀硬了,掙了工資,慢慢在家裡有了發言權。放假回家,我拚命替我媽幹活,故意在我爸面前說媽媽很辛苦。

我爸雖然有直男癌,但他不傻。他知道我想表達什麼意思,所以在我的影響(逼迫)下也開始慢慢幫家裡幹些活。

之後我又做了兩件事:

1.和家裡謊稱公司要出去旅遊,半個月,可以帶家屬,報銷全部旅費,但只能帶一個家屬。我爸還要工作,當然沒空,所以我媽來了。於是我和我媽快快樂樂地在外面玩耍了半個月,當然,錢是我自費的。

家裡只剩下我爸一個了。

我爸雖然不幹活,但他有潔癖,受不了家裡臟。我媽從來沒有離開家這麼長時間過,所以這半個月,一切家務活都只有他一個人做。

我媽回家之後,我爸對我媽的態度明顯變好了。因為他自己親身體驗了一把,天天做家務活到底有多累。

2.我爸去年年中的時候退休了,在家閑不住,非要來我這裡住一段時間。我拗不過他,只好答應。

於是我開始天天在他面前和自己女朋友秀恩愛,洗衣做飯收拾屋子逛街,把我爸看得一愣一愣的。

後來我爸默默回家了。

再後來我媽打電話過來,笑得跟朵花一樣,說我爸現在對她比以前好多了,她說的話我爸也能聽進去了。

我猜,我和女友秀恩愛這事兒應該把我爸給刺激到了。

我爸是個好人,但問題在於有些事情他意識不到是自己錯了。這種情況下和他講道理是沒用的,一定要做榜樣給他看。目前為止,效果相當不錯。

以前我還是個小屁孩,沒能耐。但現在不一樣了。

爹,放心,以後我會繼續吊打你的。

(完)

========================================================

文章摘自我的私人公眾號。

在公眾號中回復「知乎」,為你講述一個我永遠也不會在知乎上講的故事。

微信號:mengshuhz


或微信掃碼:

http://weixin.qq.com/r/KEhVTczE2ZGmrYgu9x06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小孩以後一定很有出息


「網購沒有好東西,買東西就該去大商場里。」

直到某天我手把手在旗艦店幫她買了用對摺買了一雙她看好卻在商場沒有她碼的鞋子,活生生省了好幾百大洋…

收貨之前她還半信半疑說會不會是假貨,收貨後試了試開森的不行…

後來…
我就經常收到娘親的簡訊說,寶貝我看好了一款啥啥啥,你幫我看看網上打折沒…

然後…
深受其擾的我機智地教會了她網購…

然後…
我就經常收到我娘親發來的各種代付請求……

然後…
吃土的我機智地教會了她用支付寶……

然後…
曾經那種我媽用幫我買衣服做誘餌拉我陪她逛街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我…………
機智的我………………
機智的我好後悔啊……………


老媽一直認為網上買東西都是騙人的……

我去年教會她使用淘寶之後,她現在已經是淘寶Vip4級的會員了……

╮(╯_╰)╭我用了這麼久淘寶才V3,果然不能小看用觀音大士做頭像的女人啊


改變爸媽小姨認為【同性戀是不正常的,是變態】的觀點
讓他們接受同性戀是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同性戀沒有任何錯,也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

——————————。———————————

簡直就是軟硬兼施,講道理打辯論抹眼淚溫情牌,能想到的都用了…
我是異性戀,只是發自內心覺得異性戀也該為LGBT的權益發聲,如同當時反對屠殺猶太人的非猶,如同幫助美國黑人爭取平權的白人,如同幫助女性徵得投票權的男性一樣。
你我不是,就與你我無關么?現在在上課…回去補具體過程。

——————————。—————————————

剛剛在豆瓣看到一個視頻,講得特別好,順便貼上來~
同志哲學家是怎麼應對生活中八方詰難的?

【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配套視頻:
Dr. John Corvino演講: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

——————————__———————————

{具體跟爸媽溝通的方法+一個小故事都更新完啦…
不論你是想為LGBT做點什麼的異性戀,還是想旁敲側擊影響下爸媽為未來出櫃做些鋪墊的LGBT群體,希望下面的回答有一點點幫助吧~
我也會繼續努力的,你也要加油!}

第一次談到同性戀,是高中時聊天無意中聊到,驚訝的是他們立刻露出反感的表情。我立刻不能忍,順著話題就問他們為什麼覺得這個是「變態」,他們從歷史和生理上角度講,我也就從歷史和生理角度回應。

同性戀並非疾病,而是一種少數人具有的性別取向,中國在九幾年就從精神疾病列表中剔除同性戀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加上近期歐美許多國家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許多偉大的人(圖靈 庫克等等)是同性戀,論證出結論:同性戀不是病,同性戀並不能磨滅或削減很多偉大的人為這個世界做出的貢獻,現在對同性戀的歧視就如同當年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因為某種先天無法改變的原因去攻擊或是孤立一個少數群體。

在這些都跟爸媽講過之後,爸媽開始逐漸接受同性戀這個群體的存在,但是一提到同性戀他們主觀心理上就覺得不舒服,希望這個話題不要擺在檯面上說,希望同性戀者只要悄悄地在角落生活就好。
當然這不是我想要達到的最終結果,這時候碰巧發生了另一個事件,最終影響了我媽媽的觀念…

在還在用人人網的年代,我跟一個關係很好的男生朋友(是gay)一起出去玩兒,心血來潮拍了張比較親密的照片PO在人人上了,結果忘了爸媽有看我人人的習慣,所以寒假回去就被各種旁敲側擊,說是不是在談戀愛…

被問得受不了,無奈之下就把哥們兒給賣了,幫他給我爸媽出了個櫃…當時我爸媽就震驚了,雖然之前各種跟他們紙上談兵了很久,但是他們從來不相信(其實他們只是不了解)同性戀會真的存在於我們身邊。
我老爸倒是完美奉行了DON"T JUDGE理論,覺得跟他無關就再也沒問了,但是老媽簡直自動帶入了那個男生媽媽的身份,說『這麼好的一個男生怎麼就喜歡男生呢?怎麼就不喜歡女孩子呢?看著一點也不像啊…』

恩,我老媽終於暴露出了典型的對同性戀形象的stereotype:『娘、不正常』才是同性戀,而那個男生陽光乾淨一點不符合刻板印象里的gay。
我借這個機會,跟我媽『現身說法』漠視同性戀群體可能帶來的後果。假如這個男生不是我好朋友,沒有跟我come out,而碰巧我又是不相信同性戀存在、不接納同性戀的那種女生,然後那個男生迫於家庭社會壓力,騙我然後跟我在一起、結婚、生活(同妻的情況),你覺得我們的生活能幸福么?
不說他的心理,我作為一個蒙在鼓裡的女生可能會幸福么。

一輩子作為丈夫生活的男人是gay,根本對女性沒有興(xing)趣,所有表現出的感情都是為了在社會裡隱藏自己同性戀身份而裝出來的,這其實就是這個社會對於同性戀不接納不正視最大的後果啊!

而這個苦果要誰來承擔,不正是所有拒絕承認同性戀,試圖把同性戀看成一種『可以改正的錯誤』的人們,以及他們自己/他們的兒女孫輩來承擔么?

正視同性戀,才能杜絕幾千萬有可能進入痛苦婚姻的同妻(同夫),避免幾千萬將要出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兒女,而正視同性戀的存在,事實上卻不會對異性戀帶來任何直接損失啊!
他/她們的情感、生活、甚至性生活,又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會為你帶來任何負面影響么?


恩……大概故事就是這樣,最終我媽淡然地接納了這個世界有2%左右人口是同性戀的事實,還時不時關心一句那個跟我玩兒很好的男生找到男朋友了沒(⊙o⊙)…

然後,我在丹麥交換選Gender studies的課程,最後論文寫得 『比較同性戀形象在丹麥電影和中國電影中的表現異同和社會家庭因素分析』,我媽還特積極地要來看(她大學英語系的所以讀英文論文沒問題),之後把裡面所有語法錯誤都改了,還說我寫得不夠深刻,沒有挖掘到核心的社會倫理原因(給學霸老媽跪了…)

結果我論文還真的就只得了及格分
/(ㄒoㄒ)/~~


他們一直以為我會早戀,我用二十來年的單身改變了他們的觀點。

按評論說的,接下來我將改變他們"我兒子這麼俊難道這輩子都會找不到媳婦"的觀點。


老家四五線小城市,老媽過馬路從來不看紅綠燈!!!
怎麼解釋說交通法規都沒用,直到有一天一怒之下說:你過紅燈被撞死了,人家都不用賠錢!!!
自此以後,都是綠燈再走!!!


我爸經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小孩比,經常一邊說我這不行那不行,一邊說別人家那誰誰有多好。

有一次我一本正經的跟我爸說:爸爸,你經常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可是我從來沒有拿你和別人家的爸爸比。

從此以後我爸再沒拿我跟別的孩子比過。


成功讓他們贊同了「丁克挺好的,不婚也很自由」。


―――――――――――――――――――――――
過30贊放教程~
(其實我就是想偷個懶……)

―――――――30贊也太快了吧(T_T)――――

其實不算教程,只能說放個經驗供大家參考。希望有幫助~

先從丁克開始,由易到難。
我的經驗是:一開始就嚇他們一個大的。
我先是跟爸媽說「我不想找男朋友,也不想結婚」,說了好一段時間。當我爸媽真的開始為我的獨身主義發愁的時候,我再告訴他們我想丁克。這時候爸媽已經是鬆一口氣了。丁克接受第一階段成功。
但是這個階段父母還不能接受「丁克挺不錯」這件事。這時候要見縫插針,只要有機會就提「丁克很好」。但是!閑得沒事就提似乎不是良策,我的經驗是每當爸媽為自家孩子的事煩惱,或者為別家孩子的事唏噓的時候,就可以在一旁淡淡得說「所以我不想要小孩」啊之類的話,提醒他們也是有這個選擇的。
再然後,利用跟父母深刻聊天的機會。這個時候可以跟他們講你對人生,對生活,對丁克的理解。其實大部分父母的願望不過是兒女能過得快樂舒心。所以要告訴他們如果丁克,我會覺得很快樂,並且時常把這種印象釋放給他們。
可以利用的還有父母遺憾的事情。為人父母肯定會捨棄一些自由和夢想,在談到這些的時候,也很容易動搖他們的心。
還有一個大殺器,不推薦用,因為會很傷人:告訴他們我被生下來並沒有覺得比較快樂,我寧願不被生下來。這個,真的不要用。
到這個程度丁克接受度應該差不多了,接下來只要時不時加強,讓他們記得你想丁克,你是認真的。

其實我不算不婚族,只是我怕自己以後嫁不出去爸媽會著急,還不如現在騙他們說不想結婚,以後說不定還會有驚喜。
思路跟丁克其實差不多,並且在丁克已經被接受的基礎上效果更好。
利用父母之間的矛盾(雖說他們之間必然會有或多或少的矛盾,但是這招也挺損的)、鄰居家夫妻的矛盾,你遠房親戚遇人不淑,等等等等。
宣揚不婚的自由,比如「過年還可以回來跟你們在一起」什麼的。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丁克已經被坦然接受,那不婚也沒多大困難。

最後,一定要記住的一點,要讓他們覺得你是堅強的,可以忍受孤獨的,可以一個人過得很好的。不然他們不會放心。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提供一個切入點:問一下媽媽她對那些農村生三四五六個孩子的婦女的看法。如果她鄙視地說那是生孩子的機器,那這事好辦了;如果她很羨慕想生幾個生幾個,那這事又好辦了。
如果她給了其他的答案……就看著辦吧。

答主近兩日剛開始吃短效避孕藥治痛經,有點假孕反應,傻乎乎的……寫的亂七八糟不要介意~祝大家都能得到爸媽的理解~


他們一直認為玩手機是不思進取的行為

直到有一天我給家裡安了WiFi。。。。


咱閨女太瘦了,得多做點好吃的好好養著啊……((((;?Д?)))))))
誰能想到,我媽就把我喂成了一隻豬啊啊啊啊啊


我爸從小把我揍到大,也打我媽媽。是真打見血的那種。直到有一天我當著他的面單手把一塊板磚打碎。
從此我也明白了一個俗語「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對粗人還是文武雙全的好,把他引以為豪的:力氣大,會打架等「優點」狠狠地摁到地底下去,然後跟他說:爸!打老婆是不對的。


我應該算是把父親愛打老婆的毛病給整過來了。
村裡的男人有個不好的傳統,愛打老婆和孩子。
我小時候,父親經常打,而且還會和村裡的男人比著打。
「我打起孩子來,才是真下手呢,直接關上門打。老婆要是拉著,直接連她一塊打!」
「這老婆聽話啊,就是修理出來的。你要不修理真不行。」
上了高中,有一次父親又在打母親。
我直接上去,推了他一把。父親重重的摔到了床邊上。
他呆了!
估計沒想到他抬手就打的兒子突然就長大了。
「兒子打老子,你長能耐了啊。我腿啊,我腿被你打斷了!」
確實摔得很重,但肯定沒斷。
我說出了平生最狠的一句話:「你腿斷了是吧,我現在就和你去醫院。如果真斷了,就給你治。如果沒斷,我就給你打斷再治!」
父親不再說話,默默起身。
從此成了一個和藹小老頭,再也沒有打過我和母親。
現在想起來,其實父親根本不是一個從骨子裡就願意打老婆孩子的人,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受村裡那種大男子主義的影響。
當然,現在村子裡很少再有打老婆孩子的了。


這孩子長大了肯定是個美男子!

讓你們得瑟!科科(???)

哎媽呀,心不知道為什麼有點疼……


嗯...跟朋友圈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一件關於我自己的事情。

在我大三那年的寒假第一次跟父母提出想去日本留學的時候,我父母給我的態度感覺就是從留學資金、國恨家仇、未來出路等各方位來說,都沒得商量,讓我趁早打消這個念頭。但那個時候我還是不甘心放棄,所以自己從網上搜集資料,對父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父母表決心,定計劃,總算是把父母決然的態度軟化了一些,但是依然沒有得到支持。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用了半年時間發奮學日語拿下了N1證書,這期間還組了一個隊伍代表學校參加市的日語配音大賽拿了個第二贏得了一次去日本短暫交流的機會。同時期一直沒過的英語四級也很爭氣的低分飄過(慚愧...一個英語四級考了兩三次都沒過)。最後父母還是看到了我的決心和努力,迫於我的堅持和毅力,同意讓我來日本留學了。雖然這段時期伴隨著中日局勢震蕩還有父母的思想鬥爭,形式可以說複雜多變,就在去留學中介簽署合同的前夕,母親居然又突然變卦,最後還是在爺爺和姨夫的勸說下才算是下定決心送我出國。

下這個決心,父母也是用了半年時間。在這半年與父母的「鬥爭」中,不但從根本上對自己的家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還從父母的話語中更深刻的懂得了自己對於這個家的重要性,懂得他們決然的態度之下是深深的不安與不舍。

這就是我如何改變父母觀點的事情,其實在改變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在發生著改變。


母親大人原來掛在嘴邊的話是「看景不如聽景,聽景不如安生」,在以策劃路線、報旅行社和帶著去的方式讓他們老倆出門旅遊幾次後,她已經是一有機會就想出去玩且拍照水平完全超過我了


過去:你可別隨便找女朋友


現在:兒子,你沒病吧?


小日本壞透了。

三年前報團陪父母去日本玩了一圈,他倆開始抵制,後來心疼錢勉強出行。
去年他倆不讓我陪,自個兒邀老友又去了一趟。買回來一堆有用沒用的東西。
今年我出差要去東京,老娘購物清單都列好了。
「啥時候我們中國人做事有日本人那麼講究就好了。。。」搞了一輩子製造的老頭兒常感嘆。

有條件的,讓父母出去轉轉,比孝敬什麼東西都好。


還是法院好啊,不要出去啊······公務員多好啊,鐵飯碗啊,你熬上去不容易啊,沒錢?來爸爸這裡還有六萬你拿去花······最後這句深深刺痛了我的自尊心

我發現我的工資比我爺爺的退休金要低2000這個事實的時候,我看看我剛出生小寶的臉遞交辭職,出來混了一段,拿真金白銀回家後好多了

首先父母是愛你的他們是你絕對的後路,其次不認可你說明你真沒做什麼靠譜的事,最後事實是讓改變他們最好的方法。


我爹娘從來沒有把他們的價值觀強加在我身上,這輩子基本處於放養狀態,生活由我自由選擇,沒有太大壓力。所以我所改變的,主要是和他們自己的生活相關的一些觀念。

比如不要再輕信那些朋友圈或企鵝空間流傳的爛大街的謠言,包括微波爐、轉基因、手機輻射、抗癌食品等等;

比如不要看電視台的「養生」節目,不要再迷信「純天然」「無添加劑」「原生態」「中藥治本西藥治標」之類的概念;

比如不要再被某些機器忽悠著去仇恨這個鄙視那個,安安心心過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把他們送到他們原本不喜歡的國家好好玩一趟效果尤佳……

比如強化了他們原本就認可的觀念: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幫助,就是好好享受生活保持健康。所以他們平時吃好的用好的,一年到頭沒事兒就出去玩,過得他媽的比我還瀟洒——現在是我撿我爹淘汰下來的舊單反用 ?_?

另外,每次塞錢給他們,我爹都是口嫌體正直…… ?_?


推薦閱讀:

爸爸媽媽有紋身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
讀博時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如何化解?
光波康復理療儀有用嗎?
因為涉及隱私,提問取消,謝謝之前各位答主給我的幫助。 弱弱問一下提過的問題怎麼取消?
如何勸說父母破除一些迷信的想法?

TAG:知識 | 代溝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