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從辛亥革命以後到國民黨政權之間的北洋軍閥史?


一切都要從袁世凱駕崩的那天上午開始說起。

作為北洋系的總扛把子,袁世凱一死,北洋系就群龍無首了。表面上,接管老袁權力的是大總統黎元洪。但因為黎元洪不是北洋系出身,他手裡又無兵可用,因此只是個牌位而已。

真正接管袁世凱權力的,其實是段祺瑞和馮國璋。這二位,都是北洋三傑之一。是北洋系中輩分最高、資格最老、能力最大、親信最多的大佬(另外一傑是王士珍,但老王與世無爭)。

一個人的權力,表現在何處?表現在有多少人願意聽你調遣。願意聽你調遣的人越多、職位越高,你的權力就越大。

段祺瑞和馮國璋,手下就有很多願意聽其調遣的人。而且這些人手裡有兵、有地盤。

於是,北洋系很快就分裂為兩個主要派系:皖系(段祺瑞是皖人)和直系(馮國璋是直隸人)。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幹戶——既不屬於皖系陣營,也不屬於直系陣營。

在單幹戶中,最牛的要數張作霖。張作霖擁有地利,在東三省的黑土地上任意馳騁。等他統一東三省後,他也立起了自己的山頭:奉系。

皖系、直系、奉系,構成了北洋歷史的三條主線。

不久,馮國璋死了。直系的扛把子由曹錕繼任。曹錕大大咧咧,人稱曹三傻子,但他手下有一個大牛人——吳佩孚。直系的一切事宜,幾乎全憑吳佩孚做主。吳佩孚喜歡打仗,於是北洋歷史正式進入了戰國時期。

先是直皖戰爭。張作霖攜奉系站在了直系一邊。二打一,結果皖系大敗。從此,皖系這個山頭就算被平掉了,剩下的將領都成了孤魂野鬼,要麼另尋山頭投靠,要麼各自為戰,不成氣候。

接著,又是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大敗。

張作霖佔據地利,敗了就退守東三省,勵精圖治。所以,奉系雖敗,但山頭仍在。

很快,奉系復仇,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直系的馮大將軍臨陣倒戈,結果直系大敗。

從此,直系這個山頭也算被平掉了。剩下的直系將領也成了孤魂野鬼。

至此,奉系成了唯一的山頭,張大帥意氣風發,跑到北京當了陸海軍大元帥,成了事實上的北洋首腦。

然而,在北洋軍閥之外,南方革命派一直在積聚力量。黃埔軍校的創建,讓他們擁有了軍事實力。

於是,北伐開始了。吳佩孚被打敗,孫傳芳被打敗,張宗昌被打敗。北洋軍閥中,只剩下一個張作霖了。老張見勢不妙,趕緊往東北跑。

可惜,半路上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了。少帥接班,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至此,北洋軍閥時期正式結束。

當然,以上只是這段歷史的一個大框架,是主線。主線之外,還有一些小支線,比如張勳兒戲一般的短暫的復辟——這些小浪花,不影響大江東去。


謝邀!

其實從1911年民國成立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段時期,人們都習慣稱之為北洋軍閥時期。這段時期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很黑暗的,畢竟常年打戰,民不聊生。俗話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可能很多人都對這段歷史不了解。小編大概梳理了一下,盡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這段歷史,一分鐘讀完你就明白這段歷史到底在幹嘛了。

1.袁世凱時期(1912-1916)

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開啟了袁世凱時期。袁世凱有三個學生最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此三人號稱北洋三傑,民間把他們喚作龍、虎、狗。後面這幾個人會出場,暫且不說。

在袁世凱時期,說下北方大地,此時除了中央的北洋軍閥外,還有兩個北方的地方軍閥是不能不說的。分別是東北的張作霖和山西的閻錫山。這兩人現在還是被袁世凱管著的,勢力也不大,不過後來分別成了奉系軍閥和晉系軍閥。

好了,說完北方,看下南方大地(革命黨的地盤)。南方也是孕育新思潮的地方,同時在那個時候,南方並沒有效忠袁大帥的表態,因為本身就獨立於北方而存在。先說雲南大軍統領,即雲南都督蔡鍔。蔡鍔武昌起義時響應革命軍,革命成功後,自然而然地成為雲南軍政府都督。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換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然後接下來就是袁世凱稱帝,遭到國人的唾罵,北方的北洋將領不支持、不表態。南方革命黨更不用說了,蔡鍔為主的地方軍閥更是發動了護國運動。袁世凱很快就在唾罵聲中一命嗚呼,袁世凱時期結束了。

2.皖系時期(1916-1920)

袁世凱死後,無人有能力一統江湖,操持全局。就連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離析了。中央方面,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恢復約法,恢復國會。

但南方的孫中山不承認你段祺瑞的中央政府,然後老孫就糾結了西南地方軍閥要跟段祺瑞開干,皖系段祺瑞讓直系的馮國璋去跟他干,馮國璋又不是傻子,憑什麼我打你不打?幹了兩仗就不幹了,擅自撤兵,愛誰誰,你段祺瑞自個玩兒去。於是孫中山順利奪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讓段祺瑞很生氣,他向大總統馮國璋同志表示,這個總理我也不幹了。馮國璋說你不幹那就太好了,我讓王士珍干(當總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馮國璋主持大局後,跟老孫說,不要打了,坐下來好好談談。結果孫中山說,我不想談。但西南的軍閥們卻已經跟馮國璋談好了,單方面宣布停戰。但段祺瑞不幹了,召開了十三省軍代表表決大會,說是要跟西南軍死磕到底,收復天下。果然還是段祺瑞勢力更大,北京政府離不開他,畢竟他是虎,馮國璋是狗,狗與虎拼,那是拼不過。馮國璋說好吧,那還是打吧,於是又任命段祺瑞為總理。段祺瑞揮師南下,與護法軍大戰與湖南。

因為是直系當的冤大頭,為段祺瑞這個死皖系打前陣,有戰功的人,自然也是直系的。但是,直系將領曹錕、吳佩孚等人,辛辛苦苦奪了湖南,最後當上湖南省長的卻是皖系(段祺瑞)的人,曹錕震怒,讓吳佩孚不要再往前打了,辛辛苦苦幹活,最後讓不幹活的領工資,咱不值當的。為了噁心一下段祺瑞,吳佩孚發表聲明,說段祺瑞試圖武力統一中國,實乃亡國之政策。直系將領紛紛表示老吳說得對,段祺瑞真不是東西,段祺瑞被迫宣布停戰。

好了,南北方不打了,但孫中山還是不願意,想著繼續北伐,從而圍攻北京,奪取革命的最終勝利。但西南軍閥又背叛他了,擅自跟北方簽訂合約:

西南各省和北方各省均同意:推舉黎元洪或者馮國璋當總統,至於孫中山,最適合當一名外交官,負責海外事宜.....

老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為了懲戒不認真北伐,反而排擠革命黨人的桂系,登上戰艦,發射大炮,炮擊了廣東都督府(桂系的勢力在廣西、廣東),向大家展示他的憤怒。

因為桂系根本就不想搞什麼議會,所以議員集體出走,出走的這群人,與孫中山聯合,又搞了新的軍政府,把桂系的陸榮廷趕跑了。但不久後,孫中山任命的廣東省長陳炯明就叛變了。因為陳炯明與孫中山政見不一樣,他主張像美國學習,搞聯邦自治,孫中山說必須要搞民主革命。陳炯明哪裡肯干?領兵來揍孫中山,四千人馬。孫中山好漢不吃眼前虧,跑了。離開廣州,跑到了上海。之後就是回到廣東,驅逐了陳炯明,在俄國的幫助下成立了黃埔軍校,這是後話了。

3.直系時期(1920-1924)

這個時期,直系大佬馮國璋去世,曹錕當了直系的老大,因為受夠了皖系的段祺瑞,兩下里直接開幹了,史稱直皖戰爭(1924.夏)。直系將領吳佩孚,聯合奉系張作霖,圍攻老段。段祺瑞大敗,沒了槍杆子,就沒政權,自然要辭職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權讓給了直系和奉系。

4.奉系時期(1924-1927)

但是直系是英美在背後支持,而奉系的張作霖則是日本人在背後支持。你直系把皖系攆走了,想在中央當老大,張作霖願不願意?張作霖願意,日本人也不願意,衝突本來就多,直接就開幹了。直系吳佩孚與奉系張作霖打的這場戰,就叫直奉戰爭(1922年、1924年)。

一開始是直系勝利,但後來西北地方軍閥馮玉祥臨陣倒戈支持了張作霖,導致最後直奉戰爭是奉系張作霖打贏了,奉系控制了中央。南方這時孫中山組織的北伐國民革命軍之所以進軍的比較順利,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北方在掐架,沒空顧及南方。所以北伐戰爭算是一路高歌,北伐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基本消滅了直系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同時重創了奉系張作霖。

後來張作霖因為不滿足日本人的種種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主持大局,決定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至此畫上句號。


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能回答的都是真愛。

這個問題詳細介紹一下,寫幾本書都不為過。我簡單說一下吧。

袁世凱怎麼盜取辛亥革命的果實我就不說了,他當政時期,底下有三個學生: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號稱北洋三傑。

然後同在一個時期的,中國北方有東北的張作霖,以及山西的閻錫山。也就是奉系軍閥和晉系軍閥。南方有雲南的蔡鍔,以及廣西的陸榮廷,也就是滇系軍閥和桂系軍閥。

在這個時期,袁世凱為「正統」。後來袁世凱要稱帝,有軍閥不同意,然後袁世凱一命嗚呼,這個時期結束了。

中國人啊,從春秋戰國之後經歷過統一,不管是大混亂的五胡亂華,還是唐亡之後的五代十國,儘管勢力盤踞不一,但總得有個「正統」,這樣感覺上好像會好些。

袁世凱死後,「中央」不能空著啊,然後這時候黎元洪就當總統了,段祺瑞當了總理。後來段祺瑞成了安徽的皖系代表,馮國璋成了直系代表。

這裡注意一下,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學生,兩個人雖然派繫上所說不同,但也是穿一條褲子的,中間因為某些原因孫中山攪了一下局,他倆就有矛盾了,然後段祺瑞就辭職了,說不當總理了。馮國璋一聽,哎,那好,你不幹正好,有的是人干,然後總理就讓王士珍幹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這之後,段祺瑞就和馮國璋互坑,還有孫中山,時不時的攪個局的。打過來打過去,不亦樂乎。

後來,馮國璋死了,手下的大將曹錕當了直系的老大。曹錕很看不慣段祺瑞,當了老大之後,直接就和段祺瑞開戰了,這就是著名的直皖戰爭。直皖戰爭中,曹錕手下大將吳佩孚聯合東北的張作霖,把段祺瑞打的屁滾尿流。北京政權就落在了直系和奉系手裡。

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

「中央政權」不可能兩個人和平執政吧,就算雙方老大都願意,一直支持張作霖的日本人,那性格,能願意?所以,不用想,直系和奉系又開戰了,這就是「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本來雙方勢均力敵,但中間有個馮玉祥,突然支持張作霖了,然後奉系贏了,張作霖進了北京。

正當北方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無暇顧及南方,所以南方的國民黨嗨了,這時候蔣介石也已經慢慢的接過了權杖。國民革命軍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等,一路高歌,勢頭很猛,基本上把直系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都給滅了。

再來說回張作霖,張作霖進駐北京沒多久,就因前方戰事不利,被迫準備返回東北,然後、、、、、、就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了。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接任。張學良很崇拜蔣介石,也認可三民主義,所以後來索性就易幟了,甘願歸蔣介石管,這就是著名的「東北易幟」。

至此,軍閥混戰時代算是划下了一個句號。

哎,不盡興,不盡興!講的太匆匆了,裡面故事實在太多。


清末,政府把鐵路收歸國有,引起四川鐵路民發股份抵制,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川亂開始,清急調武漢新軍平亂,結果在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首義,其他省紛紛獨立,成立中華民國,國旗18星旗。其中閻錫山山西,蔡鍔雲南,湖北黎元洪,四川尹昌衡,廣西陸榮廷,廣東胡漢民,江西李烈鈞,陝西張鳳翙,淞滬陳其美,江蘇程德銓等18省。1912年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兼直隸總督,南下鎮壓民軍。2月,在袁世凱逼迫下,清帝溥儀遜位,清朝滅亡。袁世凱在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改國旗為五色旗,北洋軍閥統治正式開始。袁世凱解散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議會,宋在上海被暗殺,南北分裂,孫中山組織二次革命失敗。之間發生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時期,後籌安會成立,袁世凱稱帝,年號「洪憲」,在京前雲南都督蔡鍔在恩師梁啟超幫助下逃出京城,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袁被迫取消帝制,不久袁病死,北洋政府進入混戰時期。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與內閣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黎請張勳調停,張進京後復辟帝制,被段祺瑞鎮壓,黎元洪下野,馮國璋繼任總統。馮國璋與段祺瑞因一戰參戰問題和「和統」與「武統」問題發生齷齪,北洋分裂,繼而發生直皖戰爭,段祺瑞皖系失敗,直系控制北京政府,舉黎元洪為總統。此時,孫中山在廣東進行護法運動,就任護法大元帥。後起之秀的北洋旁系奉系張作霖因直系曹錕賄選總統與孫中山和段祺瑞聯合倒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直系獲勝,吳佩孚準備武力統一中國,恢復法統,這樣一得罪了老恩師賄選總統曹錕,直系分裂成保、洛兩派;二得罪了南方政權。奉系張作霖的保安軍決定復仇發起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於直軍第三路軍總司令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直軍失敗,吳佩孚逃到湖北,曹錕被囚禁。孫中山重組國民黨,主張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建立國民革命軍,改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馮、張決定迎請孫中山到北京組建政府,結果張作霖陽奉陰違把天津皖系段祺瑞請來做北京政府執政,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馮奉矛盾加深,張作霖聯合吳佩孚組成十四省聯軍在南口與馮爆發戰爭,馮軍退卻到綏遠五原。與此同時,湖南發生內亂,趙恆惕與唐生智發生內訌,國民政府聯合唐生智實施北伐,另馮玉祥從蘇聯回國「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黨。北伐軍打敗吳佩孚和孫傳芳後寧漢分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和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北伐停止,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國共決裂。在馮玉祥調和下,寧漢合流,武漢政府和馮玉祥驅共,二次北伐開始。張作霖戰勝馮玉祥和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之後獨攬北京政權,並殺害中國共產黨締造者之一的李大釗,在北京就任民國大元帥,在北伐軍乘勝追擊下退到關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殺害。張學良在奉天繼任大元帥後於1927年12月宣布易幟服從中國國民政府。至此,歷時15年的北洋政府滅亡。


北洋軍閥是有點亂,因為更換大總統的時間很快很短,剛開始的袁大總統大家都知道為了當皇帝夢只做了83天的洪憲皇帝,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陷入割據分裂狀態,袁世凱之後由黎元洪接任,之後分別馮國璋、段祺瑞、徐羨之、曹琨、以上這些人當過中華民國北洋軍劃時期的臨時大總統,北洋軍門伐裡面的派系也很多奉系、直糸、皖系、桂系、各派之間你爭我奪地盤,弄的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不了生,這些派系都有依靠美英法日作為靠山的本錢,相互攻伐爭奪地盤,致全民族利益而不顧,只顧自己的個人利益與爭強好勝,完全不為民族的命運與前途著想能下個人私怨與利益,把中國置於戰火紛飛的年代。


只能是,簡要的介紹一下。這是一部中華民國史的前半部分,還要詳細點?最少也得數萬字,這樣的還有幾個人能夠看下去呢?北洋,就是李鴻章的職務,北洋通商大臣。北洋軍是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命令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出的新軍,叫北洋新軍。李鴻章死後,由於是,袁世凱接替北洋大臣所以這支軍隊就叫北洋軍。辛亥革命?是湖北新軍發起的。地點在武昌的起義。由於袁世凱此時以被迫養病了,所以對於起義部隊的鎮壓不利。才會被迫無奈請袁世凱出山的,最後的結果是,清庭退位民國成立。


北洋軍閥,一般是指從袁世凱死後,到北伐成功的這段時間(1912一1927>內的軍閥,他們之中比較有名的有,段祺瑞,張作林,曹錕,吳佩孚等,段和曹曾擁有一定的中央權力,張和吳沒有,從人品上看,段廉潔自野心大,張匪氣而講義氣,吳書生氣有大節,曹貪財等,北洋軍閥之間也經常的勾心鬥角,論個人能力,段祺瑞當為他們之間的人中龍鳳。


北洋軍閥史是清末民初的亂世,軍閥割據,你打我我打你打成一鍋粥。北洋軍閥創始人為袁世凱,其擔任清朝的北洋大臣,負責在天津的小站編訓新兵,號稱北洋六鎮數萬精兵。袁稱帝敗亡後,北洋政府由馮國璋、段琪瑞等統治,分為直系丶皖系和奉系。孫中山創立黃埔培養黨軍(國軍),北伐就是要打倒軍閥及其身後的帝國主義。



這個提問,如果洋細介紹從辛亥革命以後,到國民黨政權之間的北洋軍閥史,真得給您寫部巨箸,才能詳細介紹清晰。

小寨幾位軍閥時代梟雄,各有千秋經略智謀,代表性的當屬袁公和孫先生,袁公以退為進,搶出頭,敗於兒子愚孝和他個人私慾之上!

孫先生光明磊落一生,革命成功後,知進退自如與革命洪濤中,三民主義是當時時代需要的產物,文化有限,不能詳盡!

但孫先生的警句倒是記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但歷史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偉大的共產主義取得了勝利,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得之不易的幸福時光。


謝謝邀請!

這一時期的歷史,倘若簡單地說都需百十來頁,如若詳細講則需四本書,因為我幾年前看的《中國民國史》就是四冊裝。

試想一下,羅貫中著作的《三國演義》有多厚。而這段歷史又有多少個派別,且都不能省略和跳躍,就像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九連環」一樣,在此無法詳說。

謝謝!


推薦閱讀:

為什麼黎元洪能力平平,卻在民國初期屹立不倒?
辛亥革命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是哪個系的軍閥?
為什麼反清復明沒有成功?

TAG:北洋軍閥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