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崑曲博物館怎麼樣?


中國崑曲博物館座落在蘇州平江歷史保護街區內。館內現藏有崑曲及其他劇種的各類文物古籍與珍貴史料,系全國唯一的集崑曲的歷史、文化、藝術於一體,以陳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為宗旨的專業藝術博物館,給發源於姑蘇的崑曲藝術營造了和諧統一的人文環境。

中國崑曲博物館館址前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晉會館。蘇州全晉會館又名山西會館,由山西寓蘇晉商集資共建。初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蘇州閶門外山塘街。光緒五年(1879),山西商人再次集資重建。1986年,蘇州市政府決定成立蘇州戲曲博物館,並於同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5月18日,崑曲被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為更好的保護與弘揚崑曲藝術,經國家文化部和江蘇省政府批准,在原蘇州戲曲博物館的基礎上,仍利用全晉會館館址,立項籌建「中國崑曲博物館」。2003年11月,中國崑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全晉會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晉會館佔地約有5畝,會館由清光緒年間山西寓蘇商人集資興建,是蘇州歷史上100多所會館、公所中迄今最為完整的一座。其規模之大、雕飾之美亦是少見。會館沿街置門廳,一門廳宏偉軒敞、富麗堂皇,兩側各有亭閣式吹鼓樓一。門廳綴飾數十幅戲文浮雕,耐人觀賞。古戲台飛檐翹角,廂座朱廊雕欄,既是遊覽的精萃部分,又為館內演出活協提供了舞台。

崑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戲劇源頭之一。她發源於元朝末年蘇州地區的崑山一帶,原名崑山腔,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16世紀中葉經魏良輔改革後,崑山腔成為一種格律嚴謹、形式完備、聲腔音樂婉轉悅耳柔媚悠長的演唱藝術。又經許多文學藝術家奉獻智慧,崑曲藝術成為融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舞蹈、美術於一體,富有詩情畫意的舞台綜合藝術,她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之大成,是東方藝術的傑出代表。她的豐富、嚴謹、完整、精深的戲劇藝術體系,成為中國各種戲曲發展的資源,被譽為「百戲之母」;她獨特深厚的美學傳統與獨具神韻的東方風格,數百年來歷經滄桑而始終對於人們具有永恆的魅力。

博物館內重要參觀景點、展廳如下:

1、古戲台:古典戲台是整個全晉會館的精華所在。戲台的精妙構造不僅彰顯了絕妙的古典建築藝術之美,更起到了「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擴音作用。該戲台是蘇州現存古典戲台中最為精美的一座,深得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讚譽。

2、大殿室內戲廳及崑曲江湖角色行頭行當展: 在移建的全晉會館大殿內了建有一室內戲台,大殿遂成為一室內戲廳。該戲廳是昆博崑曲展演的主要場所,觀眾席復原明式廳堂陳列,明式傢具、匾額、對聯,鋪上紅氍毹,組成明代廳堂紅氍毹演出形式。此廳既是向觀眾展示古代崑曲傳統的演出形式,同時也是作為曲友拍曲清唱的場所。在室內戲台兩側,陳列展出崑曲服飾(包括服裝、盔帽、髯口、面具、臉譜及各種道具),該室內戲廳充滿了強烈的舞台演出氛圍。

3、「與古人交」崑曲史展廳及清末民初「寶和堂」堂名擔:此陳列廳以史為縱,以人物、作品、事件為橫,充分展示崑曲發展史。我館的「鎮館之寶」——清末民初崑曲「寶和堂」堂名燈擔亦陳列於此。清末民初「寶和堂」崑曲堂名燈擔為中國崑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舊時蘇州大戶人家若有婚慶做壽等喜事,時常請堂名班子到家裡來唱堂會,班主便將堂名唱台拆卸後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將它安裝在主人的客廳里,因此稱為堂名擔。寶和堂堂名擔採用紫檀木、黃楊木鏤雕製成,白玉欄杆,雙層飛檐,綴鑲象牙珊瑚寶石。頂端三面出挑蓮莖形銅梗,懸掛玻璃蓮花彩燈。我館保存的這座「寶和堂」堂名燈擔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可謂價值連城,現為國家二級文物。

4、馬得崑曲戲畫藝術廳:鴛鴦廳展示了著名畫家高馬得先生的崑曲戲文畫,從另一側面展示與反映了崑曲文化與歷史。現階段該廳正舉辦「筆耕桑海毓喜人間——桑毓喜先生紀念展」。

5、「曲聖」魏良輔與《南詞引正》及江南戲文木雕石刻展:此處展示了崑曲「曲聖」魏良輔塑像與其著作《南詞引正》,以及江浙一帶民間古建築中的各種戲文木雕、石刻。


老楊建議最近能來崑曲博物館參觀的朋友,一定要認真參觀內「曲終人不散——九如巷張氏崑曲傳奇」特展。該展覽是為了紀念姑蘇張氏對崑曲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卓越貢獻。蘇州九如巷張氏,這在晚清民國時期的蘇州是很有代表性的。那時的蘇州城內有很多這樣的家族,他們同住在一個繞城一周不過三十六華里的江南水鄉小城,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們在世代的交往中相互影響。這些家族中的開明之士們又迫切地追求新思想和新事物,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他們的子女大多進入新式學堂讀書,但是他們又定期請先生到家中為子女補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他們曾經有錢有閑,盡情享受著文化,他們大都家中營造著園林,熱衷於收藏古董字畫,他們講求一切時髦新奇的物件,一些人閑暇還愛唱唱崑曲。這樣的情景其實並不只在蘇州,還廣泛存在於其他江南市鎮,上海、南京、揚州、無錫、杭州、嘉興……正是得益於這些江南世家的提倡與堅持,自晚清以來崑曲藝術才能夠不絕如縷、薪盡火傳,並伴隨著這些深宅大院子弟們的成長而綿延滋生,香飄海外。本次特展將展出張氏捐贈、借展及館藏的相關珍貴文物史料和江南崑曲世家部分文物史料藏品計98餘套(種),301件(冊)。想要了解蘇州崑曲近代發展歷史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這次展覽,而喜歡崑曲的朋友更要到崑曲博館來參觀朝聖。


蘇州戲曲博物館座落在蘇州平江歷史保護街區中張家巷14號,設有中國崑曲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兩館。館內現藏有崑曲、蘇劇及其他劇種,蘇州評彈及其他曲種等各類文物古籍、珍貴史料三萬餘冊。中國崑曲博物館系全國唯一的集崑曲的歷史、文化、藝術於一體,以陳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為宗旨的專業藝術博物館,其前身為全晉會館(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全晉會館又名山西會館,光緒五年(1879)由山西寓蘇晉商集資共建。全晉會館是蘇州歷史上眾多會館、公所中現存最完整、並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是蘇州現存最為精美的古戲台之一。


1986年,蘇州市政府決定成立蘇州戲曲博物館,戲博館址定在全晉會館。同年10月,蘇州戲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5月18日,發源於蘇州的中國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為更好的保護與弘揚崑曲藝術,經國家文化部和江蘇省政府批准,在原蘇州戲曲博物館的基礎上,仍利用全晉會館館址,立項籌建中國崑曲博物館。2003年11月,中國崑曲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6月,蘇州評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保護、繼承、弘揚蘇州評彈藝術,經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申報,中國文化部立項批准,蘇州於2004年初開始籌建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位於蘇州平江路東側中張家巷3號(原清末民初的沈宅),建築面積839平方米。館內現藏有蘇州評彈各類珍貴文物古籍史料一萬餘冊,系在原蘇州戲曲研究室、評彈研究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13年,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全面實施改造布展和陳列提升工程,現已重新對外開放。


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崑曲博物館

地址:蘇州市中張家巷14號(平江路東側,翰爾酒店附近)

開放時間:9:00—16:30 (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推薦閱讀:

與王羲之《蘭亭序》同等價值的書法作品《丹楓閣記》,是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館嗎?
东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馆美术馆?
為什麼有人說「去一個地方先要去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
山東博物館有什麼國寶?
如果有一個APP可以線上看看各個城市的展覽,你會用么?

TAG:崑曲 | 博物館 | 文化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