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每天進食,而鯊魚老虎之類可以一餐抵一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句,老虎一個月不吃飯只是極端狀態下的,跟人一樣,老虎也需要不斷的進食,鯊魚中的大白鯊(也是變溫動物)需要不斷的捕食,在極端狀態下人也可以10來天不吃飯,並不是這段時間內不需要吃飯,而是沒得吃。鯊魚中的一些種類就不是,鯊魚有恆溫的也有冷血的,恆溫的需要不斷進食,而冷血動物就不用。至於說老虎一頓飯管幾天,那是它們吃得多。

然後再說一下冷血動物和恆溫動物的區別。人類就屬於恆溫動物,腦內存在體溫調節中樞,可以根據皮膚等處存在的溫度感受器感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在一定氣溫範圍內保持體溫的恆定。 冷血動物:是指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周圍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減低新陳代謝,以減低用於抗寒所損失的能量.所有的冷血動物都是爬行綱,兩棲類,魚類等。

儘管同樣的環境可以有十倍於溫血動物的冷血動物存活,可是溫血動物大多時候可以把冷血動物逼到絕滅,因為溫血動物可以找食物的時間比較多。 冷血動物是沒有體內調溫系統的動物,自身體內不能恆溫(不能恆定體溫)要通過照射太陽等方式來保持體溫的,或者以行動來調節體溫。所以冷血動物一般不在夜間活動。

從這一點上,恆溫動物比冷血動物的活動範圍和活動時間都要大得多,在冬季冷血動物需要冬眠保證自己不被凍死,恆溫動物卻仍可以活動。相比溫血動物,冷血動物也因為這種體質能量的消耗較少,同樣的體重,冷血動物只需要耗費恆溫動物 1/10-1/3 的能量,因此也只需要相對少的食物。另外因為動物參與動物體內各種化學變化的酶類都有一個最適溫度,溫度過低的話,能量供應就會出現大問題,吃進去的東西消化慢,供能低,不能維持動物的活動。而恆溫動物可以把冷血動物睡覺曬太陽的時間都拿來覓食、交配等。

但冷血動物也有自己的優勢,它們可以在外界環境或食物供給情況變化較大的條件下存活。因為它們本身的生理機能能夠更好的儲存能量,並且消耗少。因此冷血動物把食物轉化為身體生長的效率比熱血動物高 熱血的優勢:熱血動物生長成熟比冷血動物快。熱血動物將體溫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使體內的酶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並使身體的生長對於外界環境相對獨立。雖然冷血動物把食物轉化成生長的效率比熱血動物高,但熱血動物可以連續生長,冷血動物的生長會在食物極其短缺或溫度很低的情況下停止,直至達到成年大小。熱血動物高效活動可以維持身體對食物的高需求。熱血動物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尋找食物和交配對象,並在較早的年齡達到性成熟。

不管是恆溫動物還是冷血動物,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個人認為,不能說哪個比哪個先進。只能說在某種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哪一種更有優勢。比如在稍微寒冷的地方,恆溫動物體溫恆定,身體產生熱量的方式較多,不需要專門花時間曬太陽。而冷血動物在體內溫度太低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曬太陽或者找個暖和地方烤烤火什麼的,這種環境中,恆溫動物就比冷血動物有優勢。


如果說扛餓就是高級,那麼巨耐操的水熊蟲比人類高級一萬倍。

在隱生狀態下,水熊蟲不需要食物也不需要水分。

世界上最頑強的動物,不是體型龐大的大象,不是不懼嚴寒的企鵝,也不是出了名打不死的蟑螂小強。真正的耐受力冠軍就是水熊蟲,一種萌萌噠的微型生物。

它們能輕而易舉地在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2攝氏度)或者高達151攝氏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在液氮和沸水裡游泳,那都不是事兒。

它們能忍受6000個大氣壓的巨大壓力,即使馬里亞納海溝再深5倍,他們也毫不在乎。要知道細菌最多也只能抗住這一半的壓力。

它們還能耐受在五千七百多格雷的強輻射,而十到二十格雷的輻射強度足以殺死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絕大多數生物。一格雷的輻射強度相當於五千台胸透儀。原子彈炸在這傢伙的身上連撓痒痒都算不上。

它們是至今唯一暴露在外太空真空環境後還有命講述這段傳奇的動物——它們甚至有命產下了有活力的卵。和七龍珠中的弗利薩差不多。

水熊蟲高級嗎?這種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緩步動物(Tardigrades),怎麼看都和高級沾不上邊。

其實,由於演化的複雜性,越高級的生物,反而越不耐操;越原始的生命,反而更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要知道幾億年前的地球,是怎樣的環境,那時留存下來的原始生命,是真正經歷過時間考驗的。

生物演化像一棵樹一樣,高級與否和是否扛餓無關,而與他們離樹根有多遠有關。人和老虎都是哺乳動物,而鯊魚無疑原始得多。


答題不易,且贊且珍惜。

歡迎關注,歡迎私信或評論交流。


首先,生物(人除外)的進化是客觀而非主觀,唯一的規律就是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環境決定進化方向,進化結果必定是更適應環境。我們來分析下,熊、老虎等之所以能一餐抵一月,那是環境決定的進化方向,它們的祖先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食物的獲取是不充足的,至少不能每天捕獲到足夠的食物,進化到一餐抵一月的肉食動物(能量高)更能適應環境,就算食物變充足了,由於基因的遺傳性以及這個功能對生存的各方面更有利,也會保留下來。我們再看看人類,從封建社會開始,至少每天吃兩餐,即使食物缺乏,人是有智慧的雜食動物,總能千方百計的找到吃的,而所吃的食物能量較低,需要不停的吃才能保證需求。久而久之,人每天吃三頓成了一種習性,隨基因保留下來。人和動物在進化領域的唯一不同是,人能主觀選擇進化方向,比如說,人類從現在開始,你每天改吃一餐(吃多點),你的兒子每兩天吃一餐,孫子每三天吃一餐,重孫……那麼過數百年後,基因遺傳,人也可以一個月吃一餐,但這還衍生副結果,人會變胖變壯,否則一月吃一餐誰頂得住?問題應該明了拉,人每天進食並不是低級,因為我們更需要一個輕便靈活的身軀,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願意付出變成一隻大笨熊的代價換來一月吃一頓飯的便利嗎???


你認為現在進化過來的人類比起以前的那種原始的那種人猿,差別大不大?

鯊魚和老虎這兩種動物的話他食物是不固定的。他們可能一個月內可以捉到很多獵物,但有很大的一種可能性就是他們什麼東西都吃不到,這就造就了他們在獵物充足的時候盡量的多吃,並且積累起足夠的脂肪,當沒有獵物的時候他們就必須學會忍飢挨餓。

這一方面,鱷魚是專家,每年鱷魚只需要吃兩頓大餐,這鱷魚一年以內就不需要吃任何東西了,爬行動物可以通過從太陽能裡面獲取能量就是通過直接曬太陽的方式提高血液溫度。來給他提供行動能量,以減少攝食量,這樣的話他的行動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是最高的。

至於說老虎他是哺乳動物,但是,與人類不同,它有著厚重的毛髮可以幫他抵禦嚴寒抵禦熱量的流失。而且他不像人類一樣,一天需要1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生活,工作和人際處理關係。所以他可以一天到晚的睡在大樹底下,只要獵物不出現,只要他肚子不餓,它可以不用出去進行劇烈運動,減少運動量,減少行動量,以減少它的能量消耗,這樣的話,他吃東西可以做到幾一頓飽一頓,這種狀態。

其實人的話,不吃東西也是可以存活下來的,比如說。嗯,求生學家那個貝爾格里爾斯說過,人可以在一周之內不吃東西,三四天之內不喝水,幾分鐘不呼吸空氣。

但是作為人類來說的話,為了生存與進化,他選擇將大腦的體積不斷增大,將人身上,其他的體積,為了保證他的直立行走,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最重要的一個改變就相較於人猿而言,我們這些現代人幾乎很少有著大肚腩,別和我說那些啤酒肚什麼的,那是不規律的飲食造成的,嗯,好像也是哦。總之人為了杏花為了給大腦提供更多的血液,因此改變了一些人身上的東西,比如說厚重的毛髮被消失了,人的腸胃也開始越來越挑剔,比如說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在吃東西的時候總是必不可少的,會咀嚼在沙漠里飄過來的沙子,我想現在的人一代吃到這種東西估計也活不過一周吧,但是古代的埃及人確實忍了下來,而且還活得下來活蹦亂跳的。現代人相較於遠古時代的人來說的話,改變確實挺明顯的。畢竟人已經脫胎於動物,至少成為了高級動物不是嗎?


首先無論老虎還是鯊魚 都不能一餐抵一月。人也不一定要每天進食,一天不吃飯不過就是餓一點,死不了人的。

實際上進食頻率恰恰是進化的表現,想想現在,以前人類物資不豐富的時候是一日兩餐 到現在的一日三餐,富裕的地方還有下午茶、夜宵,甚至有錢有閑的人可以做到嘴不停。進食頻率越高表明該生物佔有的物資越豐富,而獲得更多的生存物資恰恰是生物更高級的表現。

一日三餐不過是更能適應環境,因為環境要求人類一日三餐,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不是原因


最初期人類是靈長類動物,天敵比較多,所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尋找食物,同時還要躲避天敵的捕殺,需要大量的腦部活動和身體活動,吃的太飽跑不動那就是等死,每日的日出,傍晚分餐進食也是因為這個時間段天敵猛獸大部分處於休息時間,進化後期食物不再成為主要原因,群居生活也開始出現,人類脫掉了厚厚的毛髮,皮膚直接接觸空氣,熱量散發快,需要不停的進食以補充能量,所以中午加了一餐最後演變為一日三餐。而鯊魚老虎屬於食物鏈頂端,他們不必擔心逃跑的問題,所以逮住機會就飽餐一頓,剩下時間慢慢發獃玩耍


謝邀。「人為什麼要每天進食,而鯊魚老虎之類可以一餐抵一月?」我認為這個提問本身就需要商榷。

首先,人類並非「必須」每天進食。即使真的三五天不進食(但必須適量補充水分),一般也不會餓死人;其次,老虎一餐抵一月的說法也未必嚴謹。我沒見過類似的科學研究證明老虎一個月不進食可以存活。至於鯊魚,屬於海洋冷血動物,與作為哺乳動物的老虎有所不同。

對這個問題,我認為答案的本質在於獲取食物是否方便。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生物,具有極度發達的大腦以及靈活的雙手,人類能夠通過智力活動、社會分工、參與勞動獲得充足的食物。充足的食物來源、長期養成的進食習慣,使人類每天都能進食,並逐漸形成每天兩餐、三餐的習慣。這裡還要多說一句,人類進化出最發達的大腦之後,複雜的智力勞動需要更多的能量和營養做支撐,比其他動物更需要進食。

再往前倒推,我們的祖先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其實也總處於忍飢挨餓的狀態。

鯊魚和老虎都處於野生狀態,必須不停的捕食才能延續生命。但食物來源有限,擭取足夠的食物非常艱難,這就要求它們一頓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一頓就能盡量多撐幾天。

我們不要因為觀看了動物世界等影視節目而產生錯覺,以為猛獸在野外獵取食物是很容易的事。我們看到老虎輕易就獵到一頭牛、然後大快朵頤的鏡頭是攝影師經過艱難努力才拍攝到的,並不表明老虎天天都能捕到獵物、總是處於溫飽狀態。野生狀態下,獅子、老虎、鯊魚、鱷魚也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作為猛獸,其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看了部分回答,覺得還是沒說清楚。我個人也很疑惑這個事。以前人類可能一日二餐,現在三餐。以前生的也能吃,現在冷水都不能喝。人類越進化,大腦越發達,壽命越來越長,身體機能越差,似乎對食物的要求越高。

你說,老虎獅子他們可以一頓管好幾天,人可不行。一天不吃飯都受不了,不規律的吃也受不了。

另外,我也在想:動物是撿能力強的交配繁殖。人不一樣,即使殘疾或者低能,也能獲得生育權。那會不會造成,長期下去,人類的基因越來越差?

什麼原因,我說不上。心中疑惑很多,真心期待有人能給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問題,科學回答我是沒有的,只是有一個老媽流傳下來的故事:話說女媧娘娘創造了人類之後,因為不是仙體,不得不時時刻刻到處找東西吃維持生存,實在是辛苦奔波,於是天神就拍下神使教人類種地,分辨萬物那些是可以吃的那些是不可以吃的,同時,天神還有交代說:以後人類三天吃一頓就足夠維持生命了!結果下凡的時候,神使大概是頭先落地,傳遞天神的命令變成了「人類可以一天吃三頓,這樣才足夠維持生命啊」,然後,人類就一天吃三頓,結果就是吃得多,拉得多,人家到處都是大便,臭氣熏到了天上,天神大怒,抓了神使過來,給他頭上扣一頂帽子,一腳踢他下凡,同時命令道:誤傳本大神的命令,踢你下凡變成屎殼郎天天鏟屎去,人間沒清理乾淨就不給回天庭……媽媽說完這個故事,總要嘆口氣,總結道:我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一日三餐!



首先問題是錯誤的,老虎和鯊魚每天都在捕食,並不存在一餐抵一月,老虎一頓吃二十斤肉,能量可以管幾天。而人就是幾天不吃食物,也不會死,光喝水也能支持幾十天,只是現在大家都一天三頓,都成了習慣,其實我國有的地方,一天只吃兩頓,記得有個相親的女孩,在江蘇衛視的節目上說,她的前男友,家裡一天只吃一頓飯,最後餓得不行,最後跑了。綜上所述,問題不成立。


推薦閱讀:

為什麼熊經常被老虎獵殺?
為什麼「虎入非洲」後,獅子越來越少了,老虎越來越多?
雄獅和雌獅對抗一隻西伯利亞虎什麼結果?
多少個赤手空拳的成年人才能打過一隻成年老虎?

TAG: | 鯊魚 | 健康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