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很強嗎?

補充說明:南北宋經濟、軍事真的很強嗎?甚至說軍隊勝率超過唐代是真的嗎?敗於遼、敗於西夏、敗於金、敗於蒙元,繳歲貢、稱兄弟、稱臣,真的軍事力量不弱?宋代積貧積弱說只是教科書的解釋,那麼真實情況宋代真的不貧不弱嗎?


我大宋強到有高達!!


圖片來源: @布哈林 大大的 歷史⑨課 專欄,感謝布大

來,慫吹不是喜歡吹自己建國初期多麼多麼困難嗎,我就拿漢唐明來跟大慫比比

公元前202年,劉邦滅項羽,建立漢朝。我就不拿劉邦剛起兵時候的地圖了,省的說我欺負大慫。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前50年左右,南匈奴臣服漢朝,此為漢朝領土鼎盛時期。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我也不拿晉陽起兵時候的地圖出來了。

公元681年,裴行儉平定突厥。此為唐朝領土鼎盛時期。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注意,後周此時有一百多個州,也就是說大慫啥都不用干,一建國白拿一百多個州,這比劉邦,李淵,朱元璋不知道輕鬆到哪裡去。

公元1104年,北宋建隴右都護府。公元1108年,闢地青唐,此為宋朝領土鼎盛時期。大慫周圍一概打不過,也就只能欺負欺負青唐羌這種弱雞了。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我也不說朱元璋剛參加紅巾軍的時候有多慘了。

永樂年間,朱棣五伐蒙古,此為明朝領土鼎盛時期。

漢唐明哪個開國不比大慫難,哪個領土又不比大慫大。

慫吹有三寶:燕雲,缺馬,敵太吊。漢唐明哪個開國的時候有燕雲,有產馬地?不都得靠自己去打。難道跟大慫一樣成天等著天上掉餡餅,等人家白送給你?

至於敵人,漢初,匈奴「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劉邦還在白登被圍了,只好跟匈奴和親,結果武帝時期把匈奴打殘了。唐初,突厥號稱「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李淵剛起兵的時候不得不向突厥稱臣,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也不得不跟突厥定下「便橋之盟」,結果只用了四年,李世民就滅了東突厥。明朝朱棣五伐蒙古,南征交趾。至於契丹,党項這種唐朝都看不上眼的貨色,到了宋朝竟然吊打大慫,我是不懂怎麼回事。

慫吹還有個奇怪的邏輯,存在的時間長就代表吊,你看我大慫耗死了遼,西夏,金,存在的時間比唐朝還長(宋320年,唐290年),照這個邏輯,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肯定更吊。朝鮮李朝存在時間519年,那可比大慫強多了,元朝98年,垃圾,蘇聯69年,垃圾。你信嗎?


假設一下,日本侵略中國(民國)的過程中,把蔣介石和汪精衛通通抓去北海道各種屈辱(二帝北狩),然後佔了東北華北(黃淮淪陷)。
(假設民國和本朝無縫對接)本朝太祖即位之後從南京撒腿就跑,一路跑到武漢(高宗浮海),敵人搶完走了才回來。還得年年給日本上貢給日本大使磕頭(歲幣稱臣)。十大元帥日本人要人給人(張覺),要腦袋給腦袋(岳飛)。

然後,有人吹「鐵血中華」,你啥感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轉自網上


宋朝和當時的世界第三強國越南李朝打的有來有回,為抵抗越南李朝侵略,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抗越戰爭」,浮現了眾多優秀的宋朝兒女,你說宋朝強不強?

1072年(熙寧五年)李朝李干德即位,是為李仁宗。此時仁宗年僅7歲,由檢校太尉李常傑和兵部侍郎李日成輔佐。
1075年11月(熙寧七年),李常傑和宗亶分兵兩路,水路並進進攻宋朝。為師出有名,李軍四處張榜稱中國做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救。李常傑在1075年12月30日和次年2月1日連破欽廉二州,殺8000餘人。最後李、宗二人合圍邕州。
時1076年(熙寧九年)3月1日。邕州城從被圍到破城共經42天。城破之後,蘇緘先叫他的家屬三十六人自殺,然後他本人也縱火自丵焚。李軍找不到蘇緘,便大開殺戒,殺邕州軍民5萬8千餘。加上之前所殺的欽廉二州人,交趾所殺獲不下十萬,連一些和尚道士也不能倖免。
李軍在宋境內的橫行震驚了宋朝廷。早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12月,北宋發《討交趾敕諭》,成立了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本道經略招討司,趙卨和宦官李憲充正、副使,燕達充副都總管。同時劉彝和沈起被罷丵免。沈起被訴「妄傳密受朝廷意旨經略討交州」;劉彝被責「相繼生事」,令交趾「疑懼為變」。宋朝一面調發北方精銳禁軍,一面就地招募,但此時趙卨和李憲失和,宋朝軍事遲遲沒有動靜。
熙寧九年(1076年)2月2日,在王安石的干預下,李憲被撤,按照趙卨的建議改以郭逵為正使,趙卨為副。宋軍進入廣西。李軍在破邕州之後,本欲進取桂州,聽說宋軍前來,便開始後撤。郭逵與趙卨分兵追擊並收復欽廉二州,10月燕達破廣源州(今越南廣淵),廣源州守將劉應紀投降宋軍。宋軍水路並進,但直到10月才大規模進入李朝境內。宋軍至決里隘,李軍列象陣阻擊,宋軍持強弩猛射,以長刀砍象鼻,象受驚向後回奔,反而殃及李軍,李軍潰退。宋軍乘勝向富良江進軍。
按照張方平的提議,熙寧八年12月和熙寧九年2月宋朝派使臣出使占城和真臘謀求合擊李朝。占城也表示「願以兵助討交賊」。宋朝進攻交趾時占城曾「遣蕃兵七千扼交賊要路」。但占城和真臘的牽制並未對戰局產生明顯影響。
宋軍12月21日抵富良江(今紅河),兩軍決戰。李軍戰船四百餘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軍不能渡河,郭逵和趙卨便分遣兵將伐木製造發石機攻打。又依燕達建議,暗自遣軍設伏山間,逐步減兵,示弱誘敵。李常傑中計,傾數萬眾渡江出擊,宋軍伏兵盡發,步騎合擊,趁其帆折檣摧之際,選精兵乘大筏猛攻,大敗交趾軍,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戰死,左郎將阮根被俘。中國史籍和《欽定越史通鑒綱目》都贊成此說。但如《越史略》等越南史書則記載「常傑知宋軍力困,夜渡江襲擊,大破之。宋兵死者十五六。遂退取廣源州。」認為是李朝最後取得了勝利。
富良江之戰後不久李仁宗便奉表求和。此時宋軍多為北方禁軍,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死者大半。郭逵表示「願以一身活十餘萬人命」,同意撤兵。宋李兩朝講和。
此役後兩國邊境近200年未再起大的爭端,邊境無事,兩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此外1081年宋朝放棄了所佔的廣源州等地區,將其還予李朝。

這是越南政權在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中原王朝,甚至打入了王朝內部燒殺搶掠製造了屠殺,宋朝給予了反擊,但效果有限,雙方互有勝負,都說自己打贏了。戰後兩方議和,宋朝退還了越南一些地區(李常傑事後是升了官的,而且被捧為民族英雄)。

漢武帝:???
朱棣:!!!

@藎雨林風 另外按照您的邏輯,蒙古世界第一,始終沒被蒙古滅掉的日本和越南排第二第三沒毛病吧老鐵,我大宋和世界第三打得有來有回,不可謂不強啊。


(本文是兩宋系列第一篇《兩宋版圖變遷史》圖片作者:布哈林。)

第二篇《宋朝的氣候和災害》的傳送門

宋朝是因為經濟過度發達而間接導致滅亡的嗎? - 知乎

非歷史專業,難免錯誤,還請指出

歡迎一切友好討論,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

補充:有人建議我將觀點拋出來

我的觀點就是:宋朝沒有網上傳的那麼強,但絕對也算不上積貧積弱。至於宋為何亡?我認為是諸多因素共同結果,但外力是主要原因。

本來我就一知乎透明用戶,偶然看到這個問題下的漫畫,我覺得不甚妥當,於是開始查閱資料寫了這篇回答,難免錯誤多,願意虛心接受大家批評。但是某些人亂扣日雜帽子給我,我決定後續繼續學習有關史料,再行闡述

---------------------------------------------------------正文---------------------------------------------------------------------------------------------------------------------------------------------------------------------------------

理一理宋的主要敵人:遼、西夏、金、蒙古,看一看各自的統治區域變化。

一、遼的前身(宋的前身)

二、北宋統一過程

三、西夏的興起

四、金國的變遷

五、可怕的蒙古(更新中)

一、北宋前生,遼的前生。耶律阿保機還在後梁(907年)的時候就建立了政權(當時還不叫遼),比北宋(960)早了50年。

1、公元960 ,趙匡胤黃袍加身,立宋

大家注意,宋建立的時候遼已經那麼大一塊了,讓我們再往前面回顧一下遼(契丹)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2、趙匡胤奪舍後周,後周是951建立

3、後周之前是後漢,947年建立,951就亡了,皇帝在那個年代真的是高風險職業

4、後漢之前是後晉,後晉是936年建立的,讓我們再往前面推一推

5、後晉之前是後唐,後唐是923年建立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契丹還不是那麼大,讓我們再往前看看

6、後唐之前是後梁,後梁是907年建立的,這是909年,契丹已經成一定規模,阿保雞還是挺能打的

這是阿保雞

7、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稱帝 ,這是當時大概版圖

8、阿保雞掛了後繼承者繼續東征西討, 936年後唐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支援攻打後唐。遼太宗遂親率5萬騎兵,於晉陽、洛陽等地擊敗後唐軍,最後協助石敬瑭攻滅後唐,石敬瑭得以建國後晉。契丹國獲得燕雲十六州後,將燕雲十六州建設成為進一步南下的基地。

935年,後唐還在

936年,變成了後晉,然後燕雲十六州沒了

938年,明顯看出紅色的少了一塊,燕雲 丟了

準確來說,只有燕雲十六州那部分叫遼,其餘部分仍叫契丹

二、北宋的統一進程

自宋朝建國伊始,趙匡胤便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序幕。北宋先後消滅南平(荊南)、後蜀、南漢三國,又於975年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此後,吳越與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後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

1、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其實從後周開始已經統一之路,無奈周世宗死得早,不然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請大家對比這兩張圖,可以明顯看出後周攻勢兇猛。趙匡胤也是繼承了柴家的好底子,才得以較快統一全國。

後周剛建立

後周發展良好

2、963年,宋滅南平

3、965年,宋滅後蜀

4、972年,宋滅南漢

5、975年,宋滅南唐,李煜李後主

6、978年,滅吳越

7、979年,滅北漢

8、982年,夏州歸附

9、986年,北宋版圖基本奠定,相比982年,可以明顯看出版圖向北方拓展了,北宋建立以來就沒放棄過北伐

三、西夏的興起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1、986年,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已經在整幺蛾子,圖中李繼遷這是西夏前身。

2、版圖繼續擴大

3、李繼遷去世,李德明繼續折騰

4、李元昊大魔王來了,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 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並頒布禿髮令。並派大軍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肅州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已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 、涼 、瓜、沙、肅數州之地,即寧夏北部,甘肅小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5、1038年,西夏正式建立。對比982年的勢力圖,可以看出北宋控制區域明顯變少了

此後幾十年,宋、遼、西夏版圖沒有大致變化,這是1069年,遼國起了內亂。總體上看,這是一段難得的「」「和平歲月」

1069

1105

四、金國的變遷

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1、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

2、1115年,金政權建立,猛然想到這個朝鮮這一篇姓金的挺多,「金」這個字對於當地土著居民是不是有重要意義,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演變聯繫

3、1117年 大舉進攻遼,統治區域不斷擴大

4、1119年,趁著遼國內部分裂,金政權不斷擴大戰果

5、這一邊,金宋海上之盟 ,共同攻遼。金太祖建國後以遼五京為目標兵分兩路展開金滅遼之戰。1120年西路軍攻陷上京臨潢府,遼朝失去一半的土地。戰事期間北宋陸續派使者馬政、趙良嗣與金朝定下海上之盟,聯合攻打遼朝。

另一邊,北宋內部有宋江、方臘也是不易

6、1122年正月,金軍攻克遼中京,遼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夾山

7、1123年金太祖去世,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即金太宗。金太宗繼續討伐大同一帶的遼軍

8、1124年正月,金太宗為了聯合西夏滅遼,把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地割給西夏。西夏則改對金朝稱藩

9、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耶律大石率軍西行,於西域建立西遼

10、1126年,金國就倒戈相向,宋朝與虎謀皮自食其果。金國分兵兩路從山西、河北南下,最後會師北宋首都開封。靖康恥由此開始。

11、1127年1月,金軍第二次來到開封城下,最終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北宋亡了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幸免於難,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定都臨安。

12、 1128年,雙方繼續廝殺,互有勝負。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期間金國為維護自己佔領的北宋領土,扶持建立了偽齊

13、 金熙宗於1137年廢除偽齊,而後聽從主和派完顏撻懶的建議與南宋主和派宋高宗與秦檜議和

14、1139年,岳飛等名將取得了不小戰果

15、1140-41年,岳飛趁機進兵朱仙鎮,後來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與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兀朮逃出開封。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岳飛。以至於金人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但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北伐之功毀於一旦。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16、1142年,岳飛被陷害至死,之前收復的失土再次拱手相讓。之後十多年一直處於膠著狀態。

17、1161年,戰火重啟,金廷遣使赴宋要求重劃國界,意在尋釁,南宋也開始積極備戰。

1162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由汴京兵分四路南征。東面軍分成海路跟陸路兩股,陸路軍由金帝完顏亮親自率領,自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渡過淮水直攻和州(今安徽省和縣),海路水軍則直攻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西路分別自關中、河南攻向四川及湖北一帶。金東路軍渡淮水,攻陷和州準備渡江。然而東路水軍在膠西(今山東省膠縣)被宋將李寶的水軍殲滅。同時間西北契丹族叛變,鎮守東京遼陽府的葛王完顏雍自立為帝,並移居燕京(今北京市),即金世宗。金帝完顏亮遇到此情形仍然執著渡江,但是先遣部隊在采石之戰被宋將虞允文擊敗,船艦也被宋軍燒毀。金帝完顏亮意圖移師揚州強渡長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對 ,最後他們發動兵變殺死金帝完顏亮。宋軍趁機收復淮南地區,此後金朝不再有滅宋之舉。

1162年,鐵木真也出生了,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蒙古雛形已有。

五、可怕的蒙古

在這裡我要提一下文化自覺,我不是漢族,但是我受漢文化教化的,多少仍有點大漢族主義。蒙古這一段要寫詳細一點,基本都引自《元史》,如果有錯誤,請高手指正。

先說說鐵木真的身世和幾件小事

1162年,鐵木真出生。 他老爹也速該征伐塔塔兒部落時,俘獲了它的酋長鐵木真。他媽宣懿太后月倫恰在這時生下他,據說他的手掌上凝聚著血脈,像紅色的石頭一樣(反正不是夢日入懷就是巨大腳印,要麼有角,要麼有鱗。張楚興陳勝王那一套永遠不過時)。他老爹對此很詫異,於是用俘獲的鐵木真的名字為太祖取名,以紀念這次勝利。

鐵木真 所在部落是乞顏部,下面又分很多小部落。 同族人泰赤烏的部眾原來與也速該關係很好,後來因為塔兒不台掌了權,便產生了嫌隙,雙方絕不往來。鐵木真老爹歸天時,乞顏部部眾大多數投向了泰赤烏 。這是當時的情況。 旁邊的札木合與泰赤烏屬下的各部共同謀劃以三萬部眾來搞事。鐵木真聽說後,把各部的軍隊全部集中起來,分成十三支隊伍等待敵軍。不久札木合的部眾攻來,大戰一場,贏了。鐵木真18歲時,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對了,鐵木真老媽就是蔑兒乞部人,被也速該搶來的。

他不僅能打啊,也善於籠絡人心,不然哪裡有什麼成吉思汗呢? 當時,各部族中只有泰赤烏這一部地廣人多,最為強大。泰赤烏同族的照烈部落和鐵木真的住地最相接近。有一次出獵,鐵木真無意中和照烈的獵騎碰上了,鐵木真對他說:「今天晚上可以住在一起嗎?」照烈說:住在一起早就是我所希望的,只是隨從有四百人,因帶的乾糧不夠,已經讓一半人回去了,現在怎麼辦呢?」鐵木真堅持邀請照烈和自己同宿,凡是留下來的,全都讓他們又吃又喝。第二天,雙方又一起圍獵,太祖叫部下把野獸趕到照烈那邊去,照烈得到很多獵獲物回去了。他的部下對此很受感動,悄悄議論說:「泰赤烏和我們雖然是兄弟,卻常常偷我們的車馬,奪我們的吃喝,沒有君王應有的度量。有君王度量的恐怕只有鐵木真太子吧?」照烈部的酋長玉律當時被泰赤烏凌虐,因不能忍受,就和塔海答魯一起率領部屬來歸附,準備殺掉泰赤烏,作為報效之禮。太祖說:「我正在熟睡,幸而你們讓我醒了過來,從現在起,留下了車轍人跡的地方,必當全部奪過來,送給你們。」後來兩人卻不能把他們的話兌現,又重新背叛過去。(什麼重信義都是扯淡,草原人的盟約就和男人上床前說的話一般不可靠)塔海答魯走到半路被泰赤烏部的人殺死,照烈部便滅亡了。

1、1189年, 這一年, 鐵木真28歲,通過不斷的勝利成為蒙古乞顏部真正被認可的首領。鐵木真從屬民及奴僕中選拔自己的親信組成「那可兒」,這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隊伍,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軍事力量的基礎

3、1196年,金王朝授鐵木真糺軍統領之職,使他可以用金王朝屬官名義號令蒙古部眾

會塔塔兒部長蔑兀真笑里徒背金約,金主遣丞相完顏襄帥兵逐之北走。帝聞之,發近兵自斡難河迎擊,仍諭薛徹別吉帥部人來助。候六日不至,帝自與戰,殺蔑兀真笑里徒,盡虜其輜重

大概意思是說適逢塔塔兒部的酋長蔑兀真笑里徒背棄了與金朝所訂立的盟約,金朝皇帝派丞相完顏襄率軍隊把他們驅逐到北方。鐵木真派近處的軍隊從斡難河迎擊塔塔兒部,又告知薛轍別吉率領部下來助戰。等了六天,薛轍別吉部隊沒有到達,太祖便自行與塔塔兒部作戰,殺死了蔑兀真笑里徒,把他的輜重全掠奪了。

注意地圖中,塔塔爾部位置

鐵木真左下方的克烈部就是汪罕統治區域,這會他和汪罕是盟友,據說汪罕與他老爹是安答,所以鐵木真以對待父親的禮儀對待汪罕

3、1120左右,鐵木真繼續擴張勢力。札木合部,並和朵魯班、亦乞剌思、哈答斤、火魯剌思、塔塔兒、散只兒等部一起在犍河開會,共同推戴札木合為 古兒汗」,即眾汗之汗 ,並在禿律別兒河岸邊訂盟,發誓說「:凡是加入同盟的,如有誰泄漏了這個計謀,就像河岸一樣被摧垮,像樹林一樣被砍伐。」。塔海哈當時正在眾人當中,他和太祖部下的抄吾兒是姻親,抄吾兒偶然去探望他,便詳細地知道了這些謀劃,立即回到太祖那兒,把他們謀劃的內容全部報告了鐵木真。鐵木真馬上起兵,在海剌兒、帖尼火魯罕等地迎戰敵人,打敗了他們。札木合脫逃,弘吉剌部來歸降。 前後只打了兩天

4、1203年,隨著鐵木真的壯大,汪罕與他關係開始微妙,中間又因為聯姻的事,兩家關係越發緊張,爆發的結果及時鐵木真滅了克烈部

歲癸亥,汪罕父子謀欲害帝,乃遣使者來曰:「向者所議姻事,今當相從,請來飲布渾察兒。」(布渾察兒,華言許親酒也。)帝以為然,率十騎赴之,至中道,心有所疑,命一騎往謝,帝遂還。汪罕謀既不成,即議舉兵來侵。圉人乞失力聞其事,密與弟把帶告帝。帝即馳軍阿蘭塞,悉移輜重於他所,遣折里麥為前鋒,俟汪罕至,即整兵出戰。先與朱力斤部遇,次與董哀部遇,又次與火力失烈門部遇,皆敗之;最後與汪罕親兵遇,又敗之。亦剌合見勢急,突來沖陣,射之中頰,即斂兵而退。怯里亦部人遂棄汪罕來降。

1203年,汪罕父子倆策劃,想加害於鐵木真,就派使者來說:「原來所議論的婚事,現在準備從命,請來喝布渾察兒。」(布渾察兒,漢話的意思是許親酒)太祖同意了,就帶了十個騎士前往。走到半路上,心中產生了懷疑,命令一個騎士前去推辭這事,自己就回來了。汪罕的陰謀既然沒有成功,就商量起兵來侵犯。馬夫乞失力聽說了這件事,偷偷和弟弟把帶去報告了太祖。太祖立即派騎兵奔向阿蘭塞,把輜重全部轉移到了別的地方,派折里麥擔任前鋒,等汪罕一到就擺開隊伍出戰。太祖的軍隊先與朱力斤部接戰,接著和董哀部接戰,又接著和火力失烈門部接戰,把他們都打敗了;最後和汪罕的親兵遭遇,又打敗了他。亦剌合見形勢危急,急忙來沖陣,被射中了臉頰,便收兵退了回去。怯里亦部的人就背離汪罕,來歸降了太祖。

5、1206年,鐵木真大聚各部首領和群臣,建立九星白旗,在斡難河的發源處登上了皇帝位。各部的首領和群臣共同敬奉尊號為成吉思皇帝。這一年正是金朝的泰和六年

這中間鐵木真幹了什麼事呢

1204年,滅乃蠻部。

1205年, 伐西夏,攻佔力吉里寨,經由落思城,掠奪了大量人口和駱駝之後回來

請注意此時蒙古的版圖

6、1208年, 鐵木真再次征伐脫脫及屈出律罕。當時斡亦剌部落和我軍的前鋒遭遇,未經戰鬥就投降了,於是便利用他們做嚮導。先後征服了多個部落,蒙古草原基本統一。

7、1212年,蒙古已經非常強大。請注意他的版圖。

不停東征西討,還不停的取得勝利。可以說蒙古軍隊根本沒有休息,不停的在奔襲作戰,而且是多面作戰。

一方面是西邊不停擴張版圖,另一方面對金國也取得壓倒性優勢。

四年己巳春,畏吾兒國來歸。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師來戰,敗之,獲其副元帥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進至克夷門,復敗夏師,獲其將嵬名令公。薄中興府,引河水灌之,堤決,水外潰,遂撤圍還。遣太傅訛答入中興,招諭夏主,夏主納女請和。

  五年庚午春,金謀來伐,築烏沙堡。帝命遮別襲殺其眾,遂略地而東。初,帝貢歲幣於金,金主使衛王允濟受貢於凈州。帝見允濟不為禮。允濟歸,欲請兵攻之。會金主璟殂,允濟嗣位,有詔至國,傳言當拜受。帝問金使曰:「新君為誰?」金使曰:「衛王也。」帝遽南面唾曰:「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即乘馬北去。金使還言,允濟益怒,欲俟帝再入貢,就進場害之。帝知之,遂與金絕,益嚴兵為備。

  六年辛未春,帝居怯綠連河。西域哈剌魯部主阿昔蘭罕來降,畏吾兒國主亦都護來覲。二月,帝自將南伐,敗金將定薛於野狐嶺,取大水濼、豐利等縣。金復築烏沙堡。秋七月,命遮別攻烏沙堡及烏月營,拔之。八月,帝及金師戰於宣平之會河川,敗之。九月,拔德興府,居庸關守將遁去。遮別遂入關,抵中都。

  冬月,襲金群牧監,驅其馬而還。耶律阿海降,入見帝於行在所。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分徇雲內、東勝、武、朔等州,下之。是冬,駐蹕金之北境。劉伯林、夾谷長哥等來降。

  七年壬申春正月,耶律留哥聚眾於隆安,自為都元帥,遣使來附。帝破昌、桓、撫等州。金將紇石烈九斤等率兵三十萬來援,帝與戰於獾兒觜,大敗之。秋,圍西京。金元帥左都監奧屯襄率師來援,帝遣兵誘至密谷口,逆擊之,盡殪。復攻西京,帝中流矢,遂撤圍。九月,察罕克奉聖州。冬十二月甲申,遮別攻東京不拔,即引去,夜馳還,襲克之。

大致意思就是

1209年,畏吾兒國前來歸附,太祖進入河西。西夏國王李安全派遣他的世子率軍前來交戰,被打敗了,還俘獲副元帥高令公。一鼓作氣繼續攻下兀剌海城,俘獲了他們的太傅西壁氏。進軍至克夷門,再次擊敗西夏軍隊,俘獲了敵軍將領嵬名令公。逼近中興府,引黃河水灌城。堤防決口,河水向外奔泄,便撤去包圍而回。派遣太傅訛答進入中興府招降西夏國王,西夏國王獻納女兒求和。

1210年,金國策劃來攻伐,築成烏沙堡。鐵木真命令哲別襲殺金國的部隊,便佔領了烏沙堡而向東進發。

  當初,太祖曾每年向金國貢納歲幣,金國皇帝派衛王完顏允濟在濟州接受貢禮。太祖見了完顏允濟不行禮。完顏允濟回去之後,想要請求派兵進攻太祖。恰逢金國皇帝完顏王景死去,由完顏允濟繼承皇位,便下詔書到我國,並傳話過來,要太祖行跪拜禮接受詔書。太祖問金國使臣說「:新皇帝是誰呀?」金國使臣說「:是衛王。」太祖馬上朝著南面吐口水說「:我還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的人做呢。這種平庸懦弱的人也可以做皇帝么?我憑什麼要跪拜他呀!」立即就騎馬向北而去了。金國使者回去說了這件事,完顏允濟更加惱怒,想等鐵木真再次到金國來進貢的時候,趁他進入場地時加害於他。鐵木真肯定知道了這個陰謀,就和金國絕了交,從此更加嚴整軍馬進行戒備。

1211年,鐵木真親自率軍討伐南方,在野狐嶺打敗金國將領定薛,佔領大水泊、豐利等縣。金國重新修築烏沙堡。秋,七月,太祖命令遮別進攻烏沙堡和烏月營,遮別攻下了它們。八月,蒙古軍隊和金國軍隊在宣平的會川河交戰,擊敗了金軍。九月,攻下德興府,居庸關的守將逃走。遮別便進入居庸關,抵達中都。冬,十月,蒙古襲擊金國的群牧監,把他們的馬趕了回來。耶律阿海投降,在太祖駐蹕的地方叩見了太祖。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分別進攻雲內、東勝、武州、朔州等地,攻下了這些地方。

這年冬天,太祖駐蹕在金國北方的邊境上。劉柏林、夾谷長哥等前來歸降。

1212年,耶律留哥在隆安聚集部眾,自封為都元帥,派遣使者前來表示歸附。

大軍攻破昌州、桓州、撫州等州。金國將領紇石烈九斤等率領三十萬軍隊前來救援,鐵木真和他們在獾兒嘴接戰,將他們打得大敗。

秋天,蒙古軍隊包圍西京。金國元帥、左都監奧屯襄率軍前來救援西京守軍,鐵木真派兵把他們引誘到密谷口,然後迎擊他們,盡數予以殲滅。蒙古軍再次進攻西京,因為太祖被流矢射中,便撤除了對西京的包圍。

九月,察罕攻下奉聖州。冬,十二月十二日,遮別進攻東京沒有攻下,立即領兵離去,到夜間又急馳回來,偷襲而攻下了東京。

不知道各位看到這一段有什麼想法,我真的背部發毛,看看地圖吧。這個蒙古真的勢不可擋,非戰之罪,奈何高達。

8、1215年,蒙古繼續延續作戰優勢,金軍節節敗退,疆土被切割成兩半

看看這戰績,看看金國這潰敗真的是一瀉千里,蒙古軍隊如入無人之境。

面對這樣強大的蒙古,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呀!

同時請注意,蒙古這個階段仍然是掠奪性進攻。

打下一個地方後,基本就是殺燒搶掠,並沒有實行有效統治。

但這樣的敵人,更讓人膽寒。

(此時距離南宋滅亡還有52年)

八年癸酉春,耶律留哥自立為遼王,改元元統。秋七月,克宣德府,遂攻德興府。皇子拖雷、駙馬赤駒先登,拔之。帝進至懷來,及金行省完顏綱、元帥高琪戰,敗之,追至北口。金兵保居庸。詔可忒、薄剎守之,遂趨涿鹿。金西京留守忽沙虎遁去。帝出紫荊關,敗金師於五回嶺,拔涿、易二州。契丹訛魯不兒等獻北口,遮別遂取居庸,與可忒、薄剎會。八月,金忽沙虎弒其主允濟,迎豐王珣立之。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為右軍,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肅、安、定、邢、洺、磁、相、衛、輝、懷、孟,掠澤、潞、遼、沁、平陽、太原、吉、隰,拔汾、石、嵐、忻、代、武等州而還;皇弟哈撒兒及斡陳那顏、拙赤、薄剎為左軍,遵海而東,取薊州、平、灤、遼西諸郡而還;帝與皇子拖雷為中軍,取雄、霸、莫、安、河間、滄、景、獻、深、祁、蠡、冀、恩、濮、開、滑、博、濟、泰安、濟南、濱、棣、益都、淄、濰、登、萊、沂等郡。復命木華黎攻密州,屠之。史天倪、蕭勃迭率眾來降,木華黎承製並以為萬戶。帝至中都,三道兵還,合屯大口。是歲,河北郡縣盡拔,唯中都、通、順、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九年甲戌春三月,駐蹕中都北郊。諸將請乘勝破燕,帝不從,乃遣使諭金主曰:「汝山東、河北郡縣悉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復迫汝於險,天其謂我何?我今還軍,汝不能犒師以弭我諸將之怒耶?」金主遂遣使求和,奉衛紹王女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馬三千以獻,仍遣其丞相完顏福興送帝出居庸。夏五月,金主遷汴,以完顏福興及參政抹撚盡忠輔其太子守忠,留守中都。六月,金糺軍斫答等殺其主帥,率眾來降。詔三摸合、石抹明安與斫答等圍中都。帝避暑魚兒濼。秋七月,金太子守忠走汴。冬十月,木華黎征遼東,高州盧琮、金朴等降。錦州張鯨殺其節度使,自立為臨海王,遣使來降。
十年乙亥春正月,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以通州降,以七斤為元帥。二月,木華黎攻北京,金元帥寅答虎、烏古倫以城降,以寅答虎為留守,吾也而權兵馬都元帥鎮之。興中府元帥石天應來降,以天應為興中府尹。三月,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師援中都,戰於霸州,敗之。夏四月,克清、順二州。詔張鯨總北京十提控兵從南征,鯨謀叛,伏誅。鯨弟致遂據錦州,僣號漢興皇帝,改元興龍。五月庚申,金中都留守完顏福興仰藥死,抹撚盡忠棄城走,明安入守之。是月,避暑桓州涼涇,遣忽都忽等籍中都帑藏。秋七月,紅羅山寨主杜秀降,以秀為錦州節度使。遣乙職里往諭金主以河北、山東未下諸城來獻,及去帝號為河南王,當為罷兵,不從。詔史天倪南征,授右副都元帥,賜金虎符。八月,天倪取平州,金經略使乞住降。木華黎遣史進道等攻廣寧府,降之。是秋,取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冬月,金宣撫蒲鮮萬奴據遼東,僣稱天王,國號大真,改元天泰。十一月,耶律留哥來朝,以其子斜闍入侍。史天祥討興州,擒其節度使趙守玉。

1213年,蒙古軍隊攻下宣德府之後,立即進攻德興府。皇子拖雷、駙馬赤駒率先登上城頭,府城便攻下了。太祖前進到懷來。和金國行中書省丞相完顏綱、元帥高琪交戰,擊敗了他們,一直追擊到北口。金兵想要保住居庸關,金國皇帝詔令可忒、薄剎鎮守居庸關。蒙古軍隊便前往涿鹿。金國的京西留守忽沙虎逃走。太祖出紫荊關,在五回嶺擊敗金國軍隊,佔領了涿州、易州這兩個州。契丹的訛魯不兒等獻出北口,哲別便佔領了居庸關,和可忒、薄剎會師。八月,金國的忽沙虎殺死他的國君完顏允濟,奉迎豐王完顏王旬,立為皇帝。這年秋天,蒙古軍兵分三路:命令皇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為右軍,順著太行山向南進發,佔領保州、遂州、安肅、安州、定州、邢州、洺州、磁州、相州、衛州、輝州、懷州、孟州,劫掠了澤州、潞州、遼州、沁州、平陽、太原、吉州、隰州,攻下了汾州、石州、嵐州、忻州、代州、武州等地而返回;皇弟哈撒兒及斡陳那顏、拙赤..、薄剎為左軍,朝著大海方向,向東進攻,佔領了薊州、平州、灤州、遼西等州郡而返回;太祖和皇子拖雷為中軍,佔領雄州、霸州、莫州、安州、河間、滄州、景州、獻州、深州、祁州、蠡州、冀州、恩州、濮州、開州、滑州、博州、濟州、泰安、濟南、濱州、棣州、益都、淄州、濰州、登州、萊州、沂州等州郡。又命令木華黎進攻密州,屠了城。史天倪、蕭勁迭率領部眾前來歸降,木華黎秉承舊制把他們都封為萬戶。太祖到達中都,三路人馬全部返回,合兵屯駐在大口。這一年,河北各郡縣全都攻佔了,只有中都、通州、順州、真定、清州、沃州、大名、東平、德州、邳州、海州十一個城市未能攻下。

1214年,三月,太祖駐蹕在中都的北郊,將領們請求乘勝攻下燕京,太祖不同意。太祖卻派使臣告訴金國皇帝說「:你山東、河北的郡縣全都被我佔領,你所守的只有一個燕京了。皇天既然削弱了你,我再把你逼到危險的境地,皇天對我又會怎麼樣呢?我現在帶兵回去,你難道不能犒勞一下我的軍隊,平一平我部下諸將的憤怒么?」金國皇帝便派遣使臣前去求和,向太祖敬獻衛紹王的女兒岐國公主,並把金帛、五百名童男女、三千匹馬獻給蒙古軍,並派遣金國丞相完顏福興把太祖送出居庸關。

夏,五月,金國皇帝遷都到汴京,派完顏福興及參政抹扌然盡忠輔佐金國太子完顏守忠留守在中都。

  六月,金國邊地部落的..軍斫答等殺死他們的主帥,率領部眾前來歸降。太祖詔令三摸合、石抹明安和斫答等包圍中都。太祖到魚兒泊避暑。

  秋,七月,金國皇太子完顏守忠逃到汴京。

冬,十月,木華黎征伐遼東,高州的盧琮、金朴等投降。錦州的張鯨殺掉他的節度使,自立為臨海王,派遣使者來表示歸降。

1215年,正月,金國右軍副元帥蒲察七斤獻通州投降,太祖任命蒲察七斤為元帥。

  二月,木華黎進攻北京,金國元帥寅答虎、烏古倫獻北京城投降,太祖任命寅答虎為北京留守,由吾也而暫署兵馬都元帥鎮守。興中府元帥石天應前來歸降,太祖派石天應為興中府尹。

  三月,金國御史中丞李英等率軍救援中都,蒙古軍和金軍在霸州交戰,擊敗了金軍。

  夏,四月,蒙古軍攻下清州、順州二州。太祖詔令張鯨統領北京十隊提控兵隨同他征伐金國。張鯨圖謀叛變而被處死。張鯨的弟弟張致便佔據錦州,建偽號為漢興皇帝,改年號為興龍。

  五月初二,金國的中都留守完顏福興服毒自殺,抹撚盡忠(好意思叫盡忠)棄城逃走,石抹明安入城鎮守。當月,太祖到桓州的涼涇避暑。皇上派遣忽都忽等人造冊登記中都庫藏的錢財和物資。

  秋,七月,紅羅山寨主杜秀歸降,太祖任命杜秀為錦州節度使。太祖派遣使臣前去諭令金國皇帝把還沒有被攻佔的河北、山東各城邑獻給蒙古,並取消他的皇帝稱號,封他為河南王,蒙古一定停止進攻金國。金國皇帝不聽從。太祖下令,派史天倪南征金國,授予他右副都元帥之職,賜予金虎符。

八月,史天倪佔領平州。金國經略使乞住投降。木華黎派史進道等進攻廣寧府,廣寧府投降。

這年秋天,攻佔的城邑一共八百六十二個。

  冬,十月,金國宣撫使蒲鮮萬奴佔據遼東,自稱天王,國號為大真,改年號為天泰。

  十一月,耶律留哥前來朝見,讓他的兒子斜闍入朝侍奉太祖。史天祥討伐興州,俘獲興州節度使趙守玉。

面對這樣的蒙古,孰能不懼?

9、1217年-1219年,蒙古已經取代金朝稱霸東亞。 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準備西征。

1218年滅西遼,這裡特地說說西遼當時的國王是屈出律, 他就是鐵木真在統一蒙古過程中,乃蠻部一個小王子,流竄到西遼反而篡奪了耶律家位置。 他自1211年當權開始,每逢秋收屈出律就派出大軍去喀什大規模地焚掠糧草、搶劫牛羊,用兵威和饑饉迫使喀什人屈服。當美麗富饒的喀什基本被掃蕩成一片廢墟時,屈出律總算達到了預期目的。 1215年秋,屈出律遷都喀什,開始大肆搜索並殺戮黑汗王朝的貴族與宗教界上層人士,然後又讓自己的部下住進城中每戶居民的家中奸淫擄掠。接著,屈出律又下令在喀什一帶封閉清真寺,禁止穆斯林的禮拜和集會,並對居民們宣布:要麼改信佛教,要麼改穿契丹人服裝,二者必擇其一。喀什的百姓們只得被迫改變服飾而保留了伊斯蘭教信仰。1216年屈出律帶兵攻下了于闐城,把城裡的神職人員統統趕到郊外。于闐大伊瑪目阿老丁·穆罕默德大膽上前與這個暴君辯論,卻在遭受毒打後,被活活釘死在清真寺的大木門上!

我們要嚴厲譴責這種破壞民族團結,影響信仰自由的惡行!

同一年蒙古軍征伐西夏,包圍其王城,西夏國王李遵頊出逃到西涼。契丹的六哥佔據高麗的江東城,太祖派哈真、札剌率軍將他討平;高麗國王王投降了。

1219年,金國太原失守,金廷建立河北九公,封立王福、移剌眾家奴、武仙等九人為公,賜號「宣力忠臣」,打算以之堅守國土,但仍然無濟於事。金宣宗任用術虎高琪,他們苛刻成性,接連南征南宋。這直接影響了後面宋朝對金國的態度,為後面南宋和蒙古接觸奠定了基礎。

10、1220-1222年年,請注意地圖,蒙古版圖再一次大擴張,同時金國境內爆發各種起義,紅色那一片就是,南宋予以支持面前算南宋勢力範圍。

西面: 因為上一年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蒙古使者。 鐵木真以次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台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裏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台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花剌子模被消滅了.

東面: 南宋遣趙珙出使蒙古,並受到木華黎的熱情款待。同年,宋廷還派遣苟夢玉出使,並見到了鐵木真。又準備演出聯蒙滅金,卻總是驅狼引虎。

金國大勢已去,只能苟延殘喘。

金國彰德、大名、磁州、洺州、恩州、博州、滑州、浚州降蒙。

金國皇帝派遣烏古孫仲端奉上國書求和,尊稱太祖為兄。太鐵木真不答應。

  木華黎出兵河西地區,攻佔葭縣、綏德、保安、..州、坊州、丹州等州縣,

 十一月,宋朝的京東安撫使張琳率京東各縣前來歸降,太祖任命張琳為滄州、景州、濱州、棣州等州的代理都元帥。(就是圖中渤海旁邊有一部分)

木華黎的軍隊攻佔了乾州、涇州、原州等州,又進攻鳳翔,但沒有攻下。

金國平陽公胡天作獻出青龍堡歸降

十月,金國河中府前來歸附。

11、1225-1227年,蒙古平定內部叛亂,同時滅西夏。

1225年,史天澤於五馬山俘殺抗蒙紅襖軍首領。次年,帶孫(木華黎弟弟)與嚴實合兵圍攻山東益都,戰半年,山東義軍首領、宋京東路總管李全出降。勃魯委任李全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使山東許多州縣聞風降附

1226年, 鐵木真親自帶兵討伐西夏。先攻佔甘州、肅州等州。秋,攻佔西涼府的搠羅、河羅等縣,於是越過沙漠,到達黃河九渡,攻佔應里等縣。西夏基本完蛋

1227年,西夏亡,這個與大宋鬥了差不多200年的大敵在蒙古進攻下2年不到就亡了(只計算全力進攻,不算前期騷擾),蒙古不僅滅了西夏,同時金國西部全部淪陷,蒙古軍隊甚至推進到了宋境利州旁邊,加上李全的投降,蒙古,終究還是與南宋接壤了。此時距離南宋滅亡還有52年不到。

當時鐵木真派人送兩塊金牌到南宋四川制置司,脅迫南宋臣服蒙古。為了炫耀武力,他還派了一支騎兵進入宋境,先攻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隨即進圍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當時的四川制置使名叫鄭損,當敵騎來犯時,他不思抵抗,而是繼承南宋傳統,奉行逃跑主義,竟然將四川外圍的要塞輕易放棄,使武休(今陝西鳳縣東南)、七方(今甘肅徽縣與陝西略陽之間)和仙人(今陝西略陽北)三關幾乎兵不血刃便落入敵軍之手。幸好,當時蒙古軍隊只是試探性進攻,目的只是大肆掠奪財物,沒有趁機攻城略地,加上不久成吉思汗病故,這隻蒙古軍隊才撤出宋境。這就是丁亥之變

同時這一年七月,鐵木真掛了。

無論你喜歡他,奉他為英雄

還是你仇恨他,咒他為罪人

他建立的蒙古帝國還將縱橫多年

整個歐亞大陸都在瑟瑟發抖

如同那中生代恐龍一般

絕對的統治

至於傳言他留下的三道遺囑,

第一,由其三子窩闊台繼承大汗之位。
第二,口授了攻金方案。
第三,死後暫不發喪、舉哀,叫敵人不知道他已死去,以後禁止殺老百姓,禁止燒民房,禁止搶掠

個人認為除了第一條和暫不發喪以外純屬扯淡

史書里原文如下,大家仁者見仁

朕自去冬五星聚時,已嘗許不殺掠,遽忘下詔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晛降。帝次清水縣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12、1229-1234年滅金

鐵木真掛了後,蒙古內部動蕩了一番

(畢竟部落遺風,沒有嫡長子繼承製,我大中華在春秋時候就規範的繼承製度,春秋一開頭就是鄭伯克段於鄢 ),

1229年,蒙古各族長召開大會,宮廷內有人恪守舊制,有人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此時朮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窩闊台;拖雷勢孤,只得擁立窩闊台,是為元太宗。

1231年, 蒙古軍立炮400座攻破要地鳳翔,為繞道宋境、迂迴攻金建立了基地。五月,窩闊台召集眾將商議滅金戰略,計劃分兵三路合圍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消滅金國。秋,蒙古軍分兵三路出師,期以次年春在南京會合。東路由其叔斡陳那顏率領,出山東濟南,從東面牽制金軍;中路由窩闊台親率,從白坡(今河南孟縣西南)南渡黃河,正面威逼南京;西路為主力,由拖雷率領,從鳳翔南下,長驅入陝南,脅迫宋將協助順漢水東進,過天險饒鳳關(今陝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帶北渡漢水,進兵河南腹地,從側後威逼南京

注意地圖上,鳳翔府河襄陽府中間那一道綠色。

前面說過1220年蒙古與南宋有過一蜜月期,那會兒也有宋蒙滅金的意思,宋蒙滅金的前提是金國不斷進攻宋,從1224年金停止攻宋後,南宋就沒有和蒙古聯合的意思。

1231年當年, 蒙古再次派李邦瑞使宋,雖然這次南宋接納了李邦瑞,但其借路請求遭到南宋拒絕。

宋廷此時也應該意識到蒙古才是曹操,於是還在西部進行了部署,希望延緩金國的滅亡。不得已的拖雷只能強攻。

之前蒙軍進攻鳳州時,利州路安撫使兼知興元府郭正孫就根據蒙軍游騎動向推斷出蒙軍必將由東道入宋境,但桂如淵卻接受了蒙軍「必自西入宋境」的錯誤意見。這似乎已經註定悲劇即將釀成。

1231年4月,蒙軍果然從東道入境,一時之間宋軍來不及重新部署,只能看著蒙軍大搖大擺的過關。更為惡劣的是, 蜀帥桂如淵一面火速向朝廷請援,一面卻不組織有效抵抗,而是和利州漕臣安癸仲等人輕車逃往川東合州,導致川北殘存宋軍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蒙古順利過四川。

在這種情況下,宋廷又急令京湖制置使陳賅領兵增援四川。但陳賅並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以為只是侵入四川的只是從小道滲入的少數蒙古游騎,所以只派宋春帶三千軍隊前往金州協防。蒙古軍在擺脫川北宋軍殘部的糾纏以後,經饒鳳關直撲金州,擊敗當地駐軍,接著沿漢水東下。陳賅聞訊後急調孟珙前往攔截蒙古軍,但為時已晚。十二月二十五日,拖雷全軍在光化軍地界渡過漢水,進入金朝境內 。 這就是「辛卯之變」。

南宋在四川的防務可以用一句話予以概括:「三關為門戶,五州為藩籬」。三關即為階州七方關,鳳州仙人關,興元武休關;五州即為階州,鳳州,成州(同慶府),西和州和天水軍。蒙古軍此次南下,將「蜀口諸關盪為平地,不可修復」,四川自此門戶大開。 四川總領所的收入,常年佔南宋財政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四川提供的軍糧,更達到整個南宋軍糧供應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故時人便有「蜀亡則宋亡」之嘆。從這個意義上說,南宋最後戰敗滅亡的命運,亦始於「辛卯之變」

這個脅迫宋將協助順漢水東進,蒙古取得了戰略性成功。不得不嘆

1232年, 天助蒙古,實現大捷

帝由白坡渡河。庚寅,拖雷渡漢江,遣使來報,即詔諸軍進發。甲午,次鄭州。金防城提控馬伯堅降,授伯堅金符,使守之。丙申,大雪。丁酉,又雪。次新鄭。是日,拖雷及金師戰於鈞州之三峰,大敗之,獲金將蒲阿。戊戌,帝至三峰。壬寅,攻鈞州,克之,獲金將合達,遂下商、虢、嵩、汝、陝、洛、許、鄭、陳、亳、潁、壽、睢、永等州。三月,命速不台等圍南京,金主遣其弟曹王訛可入質。帝還,留速不台守河南。夏四月,出居庸,避暑官山。高麗叛,殺所置官吏,徙居江華島。秋七月,遣唐慶使金諭降,金殺之。八月,撒禮塔復征高麗,中矢卒。金參政完顏思烈、恆山公武仙救南京,諸軍與戰,敗之。九月,拖雷薨,帝還龍庭。冬十一月,獵於納蘭赤剌溫之野。十二月,如太祖行宮。

前面說到, 蒙古借道伐金,順利達成戰略目標,但是疲憊不堪的蒙軍就發現前面等待他們的竟然是以逸待勞的15萬金軍。原來,窩闊台也沒有按原計划進攻潼關、牽制金軍,而是按兵不動長達四個月之久,使得金軍在得到蒙古「借路」的消息後,立刻調重兵南下布防。很快,4萬蒙軍被15萬金軍團團包圍,在金軍的持續打擊下,蒙軍處境愈發艱難。但由於主帥完顏合達、副帥移剌蒲阿之間相互掣肘,金軍數次貽誤戰機,最終讓拖雷等來了一場救命的大雪。這場大雪下了三天三夜,金軍自進入中原以來還從未遇到如此寒冷的天氣,以致「僵凍無人色,幾不能成軍」,而蒙古人常年生活在塞北,比較適應這種天氣,拖雷於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出擊,以圍三缺一,虛留生路,敵疲我逸,伺機消滅戰法,以不足5萬的兵力,發起鈞州三峰山會戰。在金軍將士僵立雪中、飢腸轆轆的情況下,蒙古軍故意讓開一條道路,金軍主力向鈞州倉皇出逃。蒙古軍伏兵四起,殲金軍精銳15萬,俘殺金帥完顏合達、移刺蒲阿。潼關金將李平聞訊後投降,黃河以南10餘州皆為蒙古軍所佔。3月,窩闊台命部將速不台、塔察兒率軍3萬圍攻南京,以炮數百門攻城。守城軍民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奮勇抗擊,激戰16晝夜。時值大疫,雙方死傷慘重,遂暫時議和。八月,蒙古軍在鄭州附近殲滅金兵10餘萬,至此,金軍主力所剩無幾。(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呀!)

同時大家注意地圖上高麗兩個字已經消失, 1232年6月,高麗王舉反,殺死蒙古所置達魯花赤72人。為避免蒙古的報復,高麗權臣崔怡決定遷都江華島。於是,窩闊台決定第二次討伐高麗。8月,再命撒禮塔率師征高麗,至王京南,攻其處仁城時,中流矢亡。副帥鐵哥領蒙古軍回師。原降服的高麗百姓歸由洪福源統治。10月,高麗王遣其將軍金寶鼎、郎中趙瑞章向窩闊台上書請罪。 次年2月,蒙古窩闊台派皇子貴繼續打高麗。(彷彿看到了隋征高麗,自古他們就是那德性)

當年12月,蒙古遣使來宋再次商議一起滅金,金國當時已是亡國之態,宋廷當朝大臣大多贊同聯蒙滅金,只有趙范反對。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天真呀)。金國也派使節來宋朝陳述利害,希望聯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國家及民族仇恨和恥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議,並沒有同意金國,而是繼續伐金。

此外當年9月,拖雷掛了,一說是窩闊台假裝病得奄奄一息,拖雷在他身邊侍奉。巫師念著咒文,將窩闊台的疾病滌除在一隻木杯中,然後拖雷喝了那杯水後幾天就死去。(窩闊台之前按兵不動未嘗沒有私心,但結果三峰山大捷他也能果斷抓住戰機,擴大戰果。都是勾心鬥角,為什麼別人一邊斗還一邊勝呢?)

1234年,金國亡了

 五年癸巳春正月庚申,金主奔歸德。戊辰,金西面元帥崔立殺留守完顏奴申、完顏習捏阿不,以南京降。二月,幸鐵列都之地。詔諸王議伐萬奴,遂命皇子貴由及諸王按赤帶將左翼軍討之。夏四月,速不台進至青城,崔立以金太后王氏、後徒單氏及梁王從恪、荊王守純等至軍中,速不台遣送行在,遂入南京。六月,金主奔蔡,塔察兒率師圍之。詔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元措襲封衍聖公。秋八月,獵於兀必思地。以阿同葛等充宣差勘事官,括中州戶,得戶七十三萬餘。九月,擒萬奴。冬十一月,宋遣荊鄂都統孟珙以兵糧來助。十二月,諸軍與宋兵合攻蔡,敗武仙於息州,金人以海、沂、萊、濰等州降。是冬,帝至阿魯兀忽可吾行宮。大風霾七晝夜。敕修孔子廟及渾天儀。
六年甲午春正月,金主傳位於宗室子承麟,遂自經而焚。城拔,獲承麟,殺之。宋兵取金主余骨以歸,金亡。是春,會諸王,宴射於斡兒寒河。夏五月,帝在達蘭達葩之地,大會諸王百僚,諭條令曰:「凡當會不赴而私宴者,斬。諸出入宮禁,各有從者,男女止以十人為朋,出入毋得相雜。軍中凡十人置甲長,聽其指揮,專擅者論罪。其甲長以事來宮中,即置權攝一人、甲外一人,二人不得擅自往來,違者罪之。諸公事非當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論死。諸千戶越萬戶前行者,隨以木鏃射之。百戶、甲長、諸軍有犯,其罪同。不遵此法者,斥罷。今後來會諸軍,甲內數不足,於近翼抽補足之。諸人或居室,或在軍,毋敢喧呼。凡來會,用善馬五十匹為一羈,守者五人,飼羸馬三人,守乞烈思三人。但盜馬一二者,即論死。諸人馬不應絆於乞烈思內者,輒沒與畜虎豹人。諸婦人制質孫燕服不如法者,及妒者,乘以驏牛徇部中,論罪,即聚財為更娶。」秋七月,以胡土虎那顏為中州斷事官。遣達海紺卜征蜀。是秋,帝在八里里答闌答八思之地,議自將伐宋,國王查老溫請行,遂遣之。冬,獵於脫卜寒地。

1233年(金天興二年、蒙古窩闊台汗五年)舊曆正月,南京守將崔立向蒙古軍投降。同年八月,蒙古使者王械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協議。南宋出兵占金壽州(今安徽鳳台)、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並拒絕金哀宗借糧請求。九月,塔察兒率蒙古軍圍攻蔡州,屢敗金軍。十一月,南宋應約遣江陵府副都統制孟珙率軍2萬、運米30萬石,與蒙古軍會師蔡州域下,聯兵攻城。

關於聯蒙攻金,當時金哀宗逃往蔡州後,讓使者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南宋不出兵, 但事與願違,請求為南宋所拒,因為此時南宋已經決定助蒙滅金。 促使南宋做出決定的,正是帶兵破蔡的孟珙。由於對是否出兵助糧,庭議未決,史嵩之徵求孟珙的意見,孟珙回答說:
「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無厭,將及我矣。」
孟珙的這番話打動了史嵩之,後者說動了暮年的權相史彌遠,南宋遂決定出師。 可惜為時已晚,此時的金國已經不具備作為「唇」的實力了。孟珙奉命主動出擊,先迫降了鄧、申二州,後又大敗武仙於馬鐙山,「降其眾七萬」,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徹底切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說實話,有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鑒,為何還一步步走到這般田地。

有一說:

無論南宋出兵與否,金之滅亡都不可避免了,南宋順應蒙古之請,出兵糧助蒙攻金,既可洗雪多年的仇恥,使南宋朝野被壓抑了一百餘年的精神為之一振;又可避免蒙古藉機尋釁,在對蒙古的關係上爭取主動;更何況由於金人入蜀避禍的企圖,宋、金之間實際已經再次交鋒,南宋在禮法上也無任何理虧之處。而「作觀成敗」只能使南宋陷於北動。就當時的南宋國力來說,避免或推遲宋蒙戰爭,對南宋是有利的。孟珙所言,即是在暗示南宋當時並不具備「固邊自守,坐觀成敗」,對蒙古的威脅無所畏懼的國力,權且「出兵助糧」,以防蒙古尋釁,正是為了避免或推遲蒙古與宋的全面衝突。 南宋尚不具備坐觀成敗的實力,不如趁機「和蒙」,盡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大決戰,使南宋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另外,這樣也可以趁機搶得一些地盤以增加戰略縱深,並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使之不敢輕視自己。而且,無論南宋出不出兵,金國都滅亡在即,因此此次出兵的重點不是滅金而是「和蒙」,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

個人不是很認同上面這種說法,大家怎麼看?

1234年,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十一日,宋軍、蒙古軍破城。哀宗自縊,完顏承麟被殺,金亡。 金國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佔去的土地,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三京,光復中原。5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宋軍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總體上看在滅亡金國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京西又得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當然只是暫時收復,沒多久又丟了。

當時宋理宗下詔: 河南新復郡縣,久廢播種,民甚艱食,江、淮制司其發米麥 百萬石往濟歸附軍民,仍榜諭開封、應天、河南三京。」甲戌,朱揚祖、林拓朝謁 八陵回,以圖進,上問諸陵相去幾何及陵前澗水新復,揚祖悉以對,上忍涕太息。 乙亥,以趙范為京河關陝宣撫使、知開封府、東京留守,趙葵京河制置使、知應天 府、南京留守,全子才關陝制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

大致意思:「河南新收復的郡縣,很久沒有播種耕種了,百姓非常缺乏糧食,江、淮制司發米麥一百萬石接濟歸附軍民,並且張榜公告開封、應天、河南三京。」初八,朱揚祖、林拓朝拜八陵(陵墓)回,進呈地圖,理宗詢問各陵相離多遠和陵前風水,朱揚祖詳細回答,理宗忍不住哭泣,然後嘆息。 初九,任命趙范為京河關陝宣撫使、知應天府、南京留守,全子才為關陝制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 。

請注意此時蒙古的版圖,西夏和高麗都沒了。在聯合滅金過程中南宋收復的失土大部分仍再次丟失,但相比1232年,版圖還是大了一點點

13、1235年,蒙古開始著手進攻南宋,同時征西域

七年乙未春,城和林,作萬安宮。遣諸王拔都及皇子貴由、皇侄蒙哥征西域,皇子闊端征秦、鞏,皇子曲出(闊出)及胡土虎伐宋,唐古征高麗。

多線作戰,小的戰鬥雖然有勝有敗,但戰略層面上仍然勝利。蒙古,真的太可怕。

西線:拔都1235年起西征羅斯和東歐,轄地廣大,東起葉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山脈,北接俄羅斯平原地區。1243年西徵結束,拔都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都,建欽察汗國。因大汗帳色金黃,歐洲人又稱其為金帳汗國。拔都後來又將鹹海東北之地分封給斡魯朵,稱白帳汗國,將鹹海以北、西至烏拉爾河之地封給昔班,稱藍帳汗國,二者皆以金帳汗為宗主。

東線:遣軍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由其三子曲出(一作闊出)及宗王口溫不花、國王塔思等統率,攻宋荊襄、江淮地區;西路由其子闊端、都元帥達海紺卜等率領,進攻四川。

14、1236年,蒙古長驅直入,襄陽告破,情勢危急。

這一年,南宋襄陽守將降蒙古,使南宋荊湖地區失去屏障。襄陽作為戰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國之西門」,是南宋在荊襄防線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襄陽失,則江陵危,江陵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長江天險不再是天險,門戶洞開之後便是大片土地是無險可守,直接威脅到首都。因此襄陽失守後不到一年,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軍,有七個州軍全部失陷。四月,闊出軍攻克隨(今屬湖北)、郢二州及荊門軍。八月,破棗陽軍、德安府(今安陸)。九月,闊端率西路軍,兵分兩路合擊成都。闊端親率主力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攻取武休關(今留壩東南),擊敗宋軍,佔領興元(今漢中);以一部猛攻大安軍東陽平關。趙彥吶不納曹友聞堅守沔州、仙人關的建議,強令其前往無險可守的大安禦敵。經激戰,曹友聞全軍覆沒,蒙古軍長驅南下。宗王末哥率軍攻克宕昌(今屬甘肅)、階州(今武都東南)後,揮軍南進攻取文州(今文縣)。宋知州劉銳、通判趙汝曏率軍民固守,蒙古軍久攻不克,後斷城中水源,破城。繼招降吐蕃18族,經石泉(今四川北川西北)等地趨漢州(今廣漢),十月,東路軍主帥曲出(闊出)病死於軍中,窩闊台派忒木台率軍繼續南進,攻破江陵(今湖北荊沙)後,兵分兩路,一路攻復州(今天門),一路在枝江(今枝江西南)趕製木筏,準備渡江。宋廷聞訊,急遣節制黃、蘄、光、信陽四郡軍馬孟珙赴援。孟珙巧施疑兵計,以少示眾,反覆變換旗幟和軍服顏色,入夜後,沿江點燃無數火把,將數十里江岸照得通明,乘機襲擊蒙古軍,攻破24寨,救回被俘軍民2萬餘人,迫蒙古軍北撤。是月,闊端率西路軍攻破成都,大掠四川腹地。後聞闊出死,率軍北歸;至漢川與末哥軍相會,遂留部分兵力扼守沔、階、興元等要地,主力退出四川。不久,蒙古軍所佔四川腹地州縣均被宋軍收復。

請大家注意之前我們談到蒙古,雖然言其戰鬥力摧枯拉朽,但總體上蒙軍仍處以掠奪性進攻,對於打下諸多地方並沒有實行有效統治。但1236年前後開始,蒙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下面是《元史》中一段,可以明顯看出蒙古人在試著學習統治,試著進行行政管理。

詔印造交鈔行之-------------------------經濟

復修孔子廟及司天台------------------文化更是政治

遂命各位止設達魯花赤,朝廷置官吏收其租頒之,非奉詔不得徵兵賦。---------------------賦稅制度是政府存在的根本。

八年丙申春正月,諸王各治具來會宴。萬安宮落成。詔印造交鈔行之。二月,命應州郭勝、鈞州孛術魯九住、鄧州趙祥從曲出充先鋒伐宋。三月,復修孔子廟及司天台。夏六月,復括中州戶口,得續戶一百一十餘萬。耶律楚材請立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編集經史,召儒士梁陟充長官,以王萬慶、趙著副之
  秋月,命陳時可閱刑名、科差、課稅等案,赴闕磨照。詔以真定民戶奉太后湯沐,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斡魯朵:拔都,平陽府;茶合帶,太原府;古與,大名府;孛魯帶,邢州;果魯干,河間府;孛魯古帶,廣寧府;野苦,益都、濟南二府戶內撥賜;按赤帶,濱、棣州;斡陳那顏,平、灤州;皇子闊端、駙馬赤苦、公主阿剌海、公主果真、國王查剌溫、茶合帶、鍛真、蒙古寒札、按赤那顏、圻那顏、火斜、術思,並於東平府戶內撥賜有差。耶律楚材言非便,遂命各位止設達魯花赤,朝廷置官吏收其租頒之,非奉詔不得徵兵賦。闊端率汪世顯等入蜀,取宋關外數州,斬蜀將曹友聞。冬十月,闊端入成都。詔招諭秦、鞏等二十餘州,皆降。皇子曲出薨。張柔等攻郢州,拔之。襄陽府來附,以游顯領襄陽、樊城事。

15、1237-1241,互有來回,第一階段攻宋結束

1237年,蒙哥征欽察部,破之,擒其酋八赤蠻。夏四月,築掃鄰城,作迦堅茶寒殿。六月,左翼諸部訛言括民女,帝怒,因括以賜麾下。秋八月,命術虎乃、劉中試諸路儒士,中選者除本貫議事官,得四千三十人。冬十月,獵於野馬川,幸龍庭,遂至行宮。是冬,口溫不花等圍光州,命張柔、鞏彥暉、史天澤攻下之,遂別攻蘄州,降隨州,略地至黃州,宋懼請和,乃還
1238年,塔思軍至北峽關,宋將汪統制降。夏,襄陽別將劉義叛,執游顯等降宋。宋兵復取襄、樊。帝獵於揭揭察哈之澤。築圖蘇湖城,作迎駕殿。

請注意, 這是蒙古第一次取士, 自此之後,八十多年不行科舉,直至1315年才恢復。當時耶律楚材向窩闊台上奏說:「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業,非積數十年,殆未易成也。"窩闊台說:「果爾,可官其人。"楚材說:「請校試之。"窩闊台「乃命宣德州宣課使劉中前往各郡主持考試,以經義、詞賦、論分為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亦令就試,得士四千三十人,其中有四分之一之前都淪為了奴隸

1237年, 蒙古口溫不花、塔思率東路軍破光州(今河南潢川),繼而進取隨州、復州。口溫不花圍攻黃州(今屬湖北),宋守軍迎戰失利,孟珙率軍救援,將其擊退。史天澤攻安豐(今安徽壽縣),集敢死士強攻。宋守將杜杲率軍奮勇抵抗,集弓弩手猛射。蒙古軍攻城失利,填平城壕,築27壩,乘風縱火攻戰。宋軍反擊,奮勇衝殺奪取高壩。池州都統制呂文德率軍入城增援,合力守御。蒙古軍屢攻不克,乃退兵。

1238年,窩闊台復派察罕率東路軍攻廬州(今合肥),欲造舟巢湖,以窺長江。蒙古軍築高壩攻城,守城宋將杜杲率軍奮力抵抗,蒙古軍遭火攻大敗,遂轉軍東下,克滁州(今屬安徽)。又轉戰天長(今屬安徽),被宋軍擊敗,察罕被迫引軍退出宋境

1239年,孟珙乘東路蒙古軍進攻淮西,對長江中游放鬆進攻之機,遣軍收復京襄諸郡六月,闊端遣達海紺卜、率軍入蜀,再戰成都,四川制置使丁黼戰死。汪世顯部經開、達二州,進至萬州,宋軍守大江南岸,蒙古軍以夜乘革舟迂迴渡江之策,擊潰宋軍,東下破夔州(今四川奉節),抵巫山,企圖出三峽,入兩湖。十二月,宋將孟珙分兵屯峽、歸(今湖北宜昌、秭歸)、施(今湖北恩施)諸州,控扼蒙古軍東進之路,于歸州大埡寨一舉擊潰蒙古軍的進攻,收復夔州,後又收復了襄陽,但時的襄陽城已經成為易攻難守之城,孟珙考慮後,不得不棄守了襄陽 。宋廷旋以孟珙為四川宣撫使,加強四川防禦。

之後,蒙古逐漸降低進攻力度,直到1241年窩闊台去世。可以看出,這一階段,雙方互有來往,蒙古並未取得戰略性優勢。一方面是蒙古軍戰線過長,兵力分散(同時在西征),且以擄掠剽殺為主,並未駐軍守城,大軍一退,得地復失;另一方面相對金國,兩淮河網和蜀地山多,不便發揮騎兵優勢,故未實現戰爭企圖 ;同時前期擴張太快,蒙軍需要時間來消化戰果,故成僵局之勢。

相比膠著的東方戰場,西線戰事顯得蒙古真的是BUG選手。

1235年,窩闊台召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思等未服諸國

1236年,速不台統先鋒軍取不里阿耳。諸王會商後,各率本部兵征進,攻破不里阿耳都城。蒙哥率軍逼臨亦的勒河下游的欽察部。欽察部首領忽魯速蠻先已遣使納款,剛好蒙古軍來到,其子班都察率部歸降

1237年,蒙哥得到速不台增援,擊敗八赤蠻,盡殲欽察軍,八赤蠻被擒殺。拔都等諸王召開了一次忽里台大會,決定共同進兵斡羅思。蒙古軍先是征服了莫爾多瓦,又攻下也烈贊城

1238年,蒙古軍分兵四齣,一個月內連破科羅木納、莫斯科、羅思托夫等十餘城。二月,進圍公國首府弗拉基米爾城,蒙古軍脅迫被俘的斡羅思人參加攻城,猛攻五日,城破。蒙古軍又進攻昔迪河畔的大公軍營,將敵軍殲滅,斡羅思(俄羅斯)大公戰死。蒙古軍兵鋒南指,抄掠了斯摩棱斯克、契爾尼果夫等地,並繼續略取欽察草原西部地。欽察部長忽灘戰敗,率余部遷入馬札兒(今匈牙利)。

1239年,蒙哥、貴由統兵進入阿速國(今蘇聯境內),用時三個月才攻破其都城蔑怯思,阿速國主杭忽思投降。嘉熙四年春,蒙哥、貴由繼續在太和嶺(高加索山)北用兵,秋天,窩闊台遣派使者召貴由、蒙哥東歸。拔都率軍經略亦的勒河以東諸地,並在欽察草原休養士馬。

1240年,拔都親統大軍圍攻斡羅思囪都乞瓦( 今烏克蘭首都基輔)。蒙古軍攻入城內,縱兵殺掠。隨即又攻入伽里赤國,破其都城弗拉基米爾沃淪和境內其他城市。

1241年,蒙古軍分兵二路,一路由拜答兒。兀良合台等率領侵入孛烈兒(波蘭),一路由拔都兄弟、速不台等率領侵入馬札兒(今匈牙利)。蒙古軍擊敗孛烈兒軍隊,攻入克剌可夫,將其燒毀,然後乘筏渡過奧得河。昔烈西亞侯亨利集結孛烈兒軍、日耳曼十字軍與條頓騎士團3萬人準備迎敵。蒙古軍避其鋒芒,側面襲擊將其戰敗,殺死了享利,繼而南下攻入莫剌維亞,前往馬札兒與拔都會合。同年三月,馬札兒兵戰敗,蒙古軍拔克佩斯城,盡殺其居民,燒毀城市。

16、1242-1251,窩闊台去世後,蒙古內部再次動蕩

元史記載 :冬十二月,詔貴由班師

1240年冬,已經病倒的窩闊台下詔命貴由等班師返回蒙古本土。此時的窩闊台應該已經在確立為繼承人做準備了,但是直到去世,貴由仍在途中。一說窩闊台不喜歡長子貴由,想立三子闊出為汗,但是闊出已經戰死,所以又欲立闊出的長子失烈門為繼承人。但沒來得及立詔,窩闊台卻突然病死於行獵之中。窩闊台死後,乃馬真皇后欲立自己的兒子貴由為汗,但由於未有大汗遺囑,於是在奧都剌合蠻建議下開始了五年的攝政。

1246年,乃馬真通過之前準備,決定於召集諸王、貴族到都城舉行忽里勒台大會(按照成吉思汗生前規定,大汗的繼承人必須經過忽里勒台)。諸王中,「長子西征」統帥拔都威望最高,聽說要推舉貴由為汗,因與其不和,心中不滿,託辭有病,拒絕赴會,只遣其弟別而哥代之參加。乃馬真皇后通過系列手段,與會諸王百官大都同意推舉乃馬真的兒子貴由為大汗。貴由假意以體弱多病為由再三推讓,而諸王、大臣則再三勸進。經過一番推來讓去,貴由表示同意繼承汗位,並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推其為汗,以後汗位必須讓其子孫世代相傳。與會者立誓道:「只要你的家族中還留一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們都不會把汗位再給別人。

1247年,貴由因在推舉他為大汗時,拔都以病為由拒不參會,故決定西征,討伐拔都。次年,他從和林出發,率軍西行途中就去世。蒙古再次陷入動蕩

同年,蒙古與薩班活佛在涼州會盟,經過反覆細緻地磋商,雙方議妥了吐蕃歸順蒙古的辦法,吐蕃各僧俗首領向蒙古降附納貢,承認是蒙古汗國的臣民,接受蒙古汗國的統治。

17、1251-1259年,蒙哥繼承汗位,忽必烈登台

1251年,蒙哥繼位

貴由死後,拔都拒絕奔喪。為了對抗窩闊台家族,拔都以長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請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亞草原的駐地召開忽里台,商議推舉新大汗。窩闊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們多數拒絕前往,貴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為代表到會。唆魯禾帖尼則命長子蒙哥率諸弟及家臣應召前往。1250年,忽里台大會在中亞地區拔都的駐地召開,拔都在會上極力稱讚蒙哥能力出眾,又有西征大功,應當即位,並指出貴由之立違背了窩闊台遺命(窩闊台遺命失烈門即位),窩闊台後人無繼承汗位的資格。大會通過了拔都的提議,推舉蒙哥為大汗。窩闊台、察合台兩家拒不承認,唆魯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難河畔召開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別兒哥率大軍隨同蒙哥前往斡難河畔,但窩闊台、察合台兩家很多宗王仍不肯應召,大會拖延了很長時間。由於蒙哥的母親唆魯禾帖尼的威望甚高,並且善於籠絡宗王貴族,多數宗王大臣最終應召前來,1251年農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難河畔舉行忽里台大會,1251年7月1日,宗王大臣們共同擁戴蒙哥登基,蒙哥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即位的當日,尊唆魯禾帖尼為皇太后。此後,為了鞏固汗位,唆魯禾帖尼鎮壓反對者毫不留情,並親自下令處死元定宗貴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歲戊申,定宗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洶洶,咸屬意於帝,而覬覦者眾,議未決。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禿、塔察兒,大將兀良合台、速你帶、帖木迭兒、也速不花,咸會於阿剌脫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議推戴。時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孫失烈門為嗣,諸王百官皆與聞之。今失烈門故在,而議欲他屬,將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誰敢違之。然前議立定宗,由皇后脫列忽乃與汝輩為之,是則違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誰咎耶?」八剌語塞。兀良合台曰:「蒙哥聰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議良是。」拔都即申令於眾,眾悉應之,議遂定。

拔都因擁立有功,蒙哥將谷兒只(喬治亞)授與拔都弟別兒哥為封地,同時表示不問金帳汗國事務。金帳汗國遂成為大蒙古國中領土最大的宗藩之國,其境域東起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南至裏海,西包斡羅思諸公國,北迄伏爾加河上游。

另一邊,南宋再次收復襄陽,並加築城池。

接下來的幾年裡,蒙哥忙著征討反對自己的人,主要是針對窩闊台的直系後裔部落,同時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穩固自己的統治。

坐誘諸王為亂,並伏誅。遂頒便益事宜於國中:凡朝廷及諸王濫發牌印、詔旨、宣命,盡收之;諸王馳驛,許乘三馬,遠行亦不過四;諸王不得擅招民戶;諸官屬不得以朝覲為名賦斂民財。

蒙古內部具體的平叛、征討感興趣的自己查詢,我只列下對外的

1252年:

7月,命忽必烈征大理

8月,忽必烈次臨洮,命總帥汪田哥以城利州聞,欲為取蜀之計

10月,命諸王也古征高麗

1253年:

3月,進攻海州,海州守將王國昌在城下迎戰,蒙古軍擊敗了他 (今連雲港旁邊)

6月, 派遣諸侯王旭烈兀及兀良合台等率軍征伐西域哈里發、八哈塔等國,又命令塔塔兒帶撒里、土魯花等征伐欣都思、怯失迷兒等國

12月, 大理國王段興智投降,大理國滅亡,雲貴高原併入大蒙古國版圖。命令宗王耶虎和洪福源一起領兵征伐高麗,攻佔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市。

1254年:

繼續派遣札剌亦兒部的人火兒赤征伐高麗 (棒子戰鬥力宇宙第一呀)

擢史樞征行萬戶,配以真定、相、衛、懷、孟諸軍,駐唐、鄧。張柔移鎮亳州。權萬戶史權屯鄧州。張柔遣張信將八漢軍戍潁州。王安國將四千戶渡漢南,深入而還

1255年:

改命札剌與洪福源同征高麗。後此又連三歲,攻拔其光州、安城、忠州、玄風、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1256年

波麗國國王細嵯甫、雲南酋長摩合羅嵯以及素丹諸國前來朝覲

攻滅波斯南部的盧爾人政權,

攻滅位於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國,並將 回回族投降的百姓分賜給諸侯王和百官

1257年:

詔令諸侯王出兵征伐宋朝

宗王塔察兒率領各軍征伐南方,包圍樊城

元帥卜鄰吉 從鄧州攻掠土地

兀良合台征伐交趾,擊敗了他們,安南國王逃竄到海島

1258年:

滅亡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

蒙古軍隊征伐南宋,駐紮在黃河邊。適逢河水結冰合攏,便用土蓋在上面渡過了黃河 (氣候呀) 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蒙哥親率主力進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 。 7月留輜重於六盤山,率兵由寶雞攻重貴山,所至輒平 。璮與宋人戰,殺宋師殆盡;9月, 擒獲了宋朝的制置使張實;10月, 趙仲 獻出 苦竹隘 ;11月, 知縣王仲從鵝頂堡出來投降 , 蒙古軍進攻大獲山,守將楊大淵投降 ;12月運山的守將張大悅 投降, 繼續攻佔雅州,後石泉的守將趙順投降 。

命洪茶丘率師從札剌同征高麗 (高麗無解)

1259年

2月, 蒙哥率領各軍的全部人馬渡過雞爪灘,到達石子山。初三,皇帝督率各軍戰於城下。初七,蒙古軍進攻一字城。初九,進攻鎮西門。三月,進攻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

4月初三,天降大雷雨,共下了二十天,蒙軍稍停。二十二日,蒙古軍進攻護國門。二十四日,乘夜間登上外城,殺死很多宋兵。直到5月蒙軍來到合州城下,蒙軍一直勢如破竹

7月,蒙哥在釣魚山去世,南宋贏來一絲喘息。

請注意地圖上,蒙古已經完全實現對南宋的包圍

18、1260-1279年,忽必烈平叛建元,終滅宋。

蒙哥去世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汗位打了起來,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別在開平和蒙古國首都和林自稱大汗,雙方因此展開了長達5年的內戰。可以說蒙古這次內戰是宋朝最後翻盤的機會。但是快一百年過去了,暖風依舊熏人醉,西湖歌舞仍不休,宋廷不進反退。前些年還有孟珙、杜杲之類奮起反擊,如今大廈將傾,不僅無人扶助,反而自斷臂膊,連個裱糊匠都沒人來做。

蒙哥去世的時候,忽必烈正在進攻鄂州,異母弟末哥(亦作穆哥)派來的使者向忽必烈報告蒙哥歸天的凶信,並且請求忽必烈回北方繼位。忽必烈說:「我奉聖命到南方來,怎麼能夠不建立功勞就突然回去呢?」 繼續進攻南宋,並多次獲勝,後來,宋將高達、邛應從江陵率軍入援,鄂州之戰開始相持狀態。其間宋理宗聞報鄂州被圍,非常驚慌,一度想到遷都至寧海軍(今浙江寧海)。太后和大臣們紛紛反對,時任寧海軍節度判官的文天祥更是言辭激烈,上疏要求將提出遷都的董宋臣斬首示眾。宋理宗這才安下心來,一面組織義勇,一面命各制司進兵赴援。當年閏10月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使者請和,約定南宋割地,並且送歲幣,忽必烈於是在當日撤兵北返。並於次年3月即位。

車駕至開平。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帝三讓,諸王大臣固請。辛卯,帝即皇帝位。

1264年,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後,改用年號「至元」。 進一步整頓軍隊,鞏固政權同時總結窩闊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礎上,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屬湖北)、實施中間突破、沿漢入江、直取臨安(今杭州)的滅宋方略,從而開始了攻滅南宋的戰爭。之前1262年,南宋四川守將劉整(原孟珙部將)投降,其所部水師精悍無比,因此蒙古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水師。而後,為表忠心,劉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陽,再攻臨安的亡宋戰略(很積極),被忽必烈採納

1271年,忽必烈稱帝,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大元。

我不想在這裡提有關屠城之事

1273年1月,阿里海牙等大舉進攻樊城,陷落

1273年2月, 宋京西安撫使、知襄陽府呂文煥以城降 ,襄陽失守。

至此,南宋亡局已定。

元軍在淮西和郢州相繼取得勝利

1274年,

第二次鄂州攻防戰結束, 元軍包圍鄂州,焚宋戰艦3000艘,切斷漢陽與鄂州聯繫,兩城遂相繼請降。

西邊嘉定府知府萬壽悉軍出戰,元軍大破之,伏屍蔽江,萬壽乞降

1275年,2月安慶府投降;賈似道督師抗元,督諸路軍13萬,戰艦2500艘,出師西上迎戰元軍;可眾將離心,宋前鋒將姜才方與元軍接戰,孫虎臣竟棄陣先遁,諸軍遂潰。夏貴恐賈似道督師獲勝,而受責於鄂州之敗,不戰而逃賈似道聞之,驚愕失措,急忙鳴金收兵,乘船逃往揚州。宋軍失去指揮,潰軍蔽江而下。阿術督舟師追擊,並登舟掌舵沖宋船,以小旗指揮何瑋、李庭等將並舟追擊,伯顏令步騎左右夾擊,追殺150餘里。宋軍死傷甚眾,戰艦多沉沒,元軍獲大批軍資器械,乘勝東進

3月,元軍迅速東進,佔領建康(今江蘇南京)。繼而遣兵四齣,破鎮江、常州(均屬江蘇)、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

4月,阿術率軍渡江後,先遣使入揚州招降,被李庭芝斬使焚詔拒絕,元軍猛攻,不下

7月,宋廷為保衛都城,命張世傑為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諸軍,率軍北上,約定殿前都指揮使張彥自常州率兵趨京口(今江蘇鎮江丹徒鎮),約揚州李庭芝領兵出瓜洲(今江蘇揚州東南),三路合擊,與元軍決戰,以期挽回危局。至期,張彥、李庭芝未到,張世傑與平江都統劉師勇、知泰州孫虎臣率舟師孤軍迎戰,集水軍戰艦號萬餘艘,以十船為一舫,連以鐵索,沉碇於江,橫列焦山南北江面,規定非有號令不得起碇,決意孤注一擲,與元軍死戰。 與元軍激戰半日,宋軍大亂,前軍多墜水中溺死,後軍見勢爭相逃遁,潰不成軍。元軍乘勝追至焦山,獲黃鵠、白鷂等船700餘艘

7月,元軍至溧陽,宋軍先是抵抗,結果損兵折將, 殘部南撤。元軍乘勝追擊,在溧陽西南銀林東壩再次打敗宋軍。元軍在追擊途中受到南 宋援軍的阻擊,雙方展開激戰。 宋軍損失將校70餘人,士卒近2萬人,傷亡慘重。臨安北大門只剩下獨松關最後一道關口

11月,伯顏率軍至常州,與阿塔海會兵圍城。宋軍拒絕投降,諸將士拚死力戰,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元軍破南門而入

12月,元朝三路大軍近逼臨安,隨時準備攻佔臨安

1276年 1月,宋攝政太皇太后謝道清一面送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請降。丞相陳宜中遁溫州(今屬浙江),張世傑、蘇劉義等各率所部離去。2月,宋恭宗趙顯率百官於臨安降元。伯顏取謝道清手詔,招降未附州縣。淮西制置使夏貴以淮西降元。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堅持抗元。7月,應流亡政權之召,欲訊海南歸,副將朱煥以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等被俘殺

這是當時上的降表,悲哀。

宋主遣其保康軍承宣使尹甫、和州防禦使吉甫等,齎傳國玉璽及降表詣軍前。其辭曰:「大宋國主鳷,謹百拜奉表於大元仁明神武皇帝陛下:臣昨嘗遣侍郎柳岳、正言洪雷震捧表馳詣闕庭,敬伸卑悃,伏計已徹聖聽。臣眇焉幼沖,遭家多難,權奸似道,背盟誤國,臣不及知,至於興師問罪,宗社阽危,生靈可念。臣與太皇日夕憂懼,非不欲遷辟以求兩全,實以百萬生民之命寄臣之身,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惟是世傳之鎮寶,不敢愛惜,謹奉太皇命戒,痛自貶損,削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北、二廣、四川見在州郡,謹悉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慾望聖慈垂哀,祖母太后耄及,卧病數載,臣煢煢在疚,情有足矜,不忍臣祖宗三百年宗社遽至殞絕,曲賜裁處,特與存全,大元皇帝再生之德,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臣無任感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伯顏既受降表、玉璽,復遣囊加帶以趙尹甫、賈餘慶等還臨安,召宰相出議降事。

大致意思: 宋朝皇帝派遣他的宗室、寶康軍承宣使趙尹甫、和州防禦使趙吉甫等人帶著傳國玉璽和投降的表章來到軍營。表章上說「:大宋國王恭謹百拜,向大元的仁明神武皇帝奉上表章:臣昨天曾經派遣侍郎柳岳、正言洪雷震捧著表章急往陛下的宮闕龍廷,恭敬地表達忠實、誠懇的心意,我的心曲已蒙陛下完全了解了。臣只是一個渺小的幼童,遭受家邦的諸多災難,權奸賈似道背棄兩國的盟約而誤了國事,臣不得而知,以至於頻頻興兵問罪。宗廟、社稷危急,百姓們尤可惦念。臣和太皇太后日夜憂愁恐懼,並不是不想遷都逃避以求兩全其美,實在是因為百萬生靈的性命寄托在臣一個人的身上,現在天命有了新的歸向,臣又能到什麼地方去呢?唯有這件世代相傳的鎮國之寶不敢吝惜,謹奉太皇太后的訓誡,痛切地貶損自己,削除皇帝的尊號,把兩浙、江東、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現在還在我朝的州郡,謹全部奉獻給聖朝,為宗廟社稷和百姓們祈求、哀懇,請給活命,希望聖上施予哀憐之情。祖母太皇太后已及耄耋之年,幾年來卧病在床,臣獨自內疚於心,心情有值得哀憐之處。臣不忍心讓祖宗延續了三百年的宗廟社稷突然滅亡、斷絕,委曲陛下賜予裁處,特允保全。大元皇帝讓我們再生的恩德,會使趙氏的子孫世世代代都仰賴著,不敢忘記。臣不勝感戴皇天,盼望聖慈,急切而惶懼到了極點。」伯顏接受了降表、玉璽之後,又派遣囊加帶帶著趙尹甫、賈餘慶等返回臨安,召集宰相前來商量投降的事情。

後面文天祥、陸秀夫的不想寫了,越發難受。

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 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 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遂赴海死,世傑葬之海濱,已而世傑 亦自溺死。宋遂亡。
  贊曰:宋之亡征,已非一日。曆數有歸,真主御世,而宋之遺臣,區區奉二王 為海上之謀,可謂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於所事而至於斯,其亦可悲也夫!

大宋,亡了


其實宋朝吹啥都好,文採風流,士大夫與君王共天下,經濟發達之類的什麼都好,儘管我們知道那也是胡說八道,但總比吹「鐵血強宋」好。

宋吹一般和民國粉大幅度重合,就好比民國粉喜歡吹黃金十年、十里洋場、風花雪月、大師輩出、鐵血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之類的。和宋吹一個意思,他們覺得這種弱小王朝很有「人性的藝術美感」。

近年來,因為各種穿越小說盛行,歷史翻案風也層出不窮,有人把明朝吹成資本主義新時代,也有人把大宋吹成什麼GDP世界第一、外戰70%勝率的「鐵血強宋」。

其實人總有逆反心理,小時候教科書上告訴你的知識,正統史學界公認的常識,科學界公認的理論,許多人總是自以為天選之子唯一的男孩,不願意承認,寧可相信地攤文學、民科和朋友圈段子。這不,堂堂名校畢業生,千萬富翁,也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所以,把宋朝說成什麼鐵血強宋也實屬正常,其實,喜歡宋朝的人很多,宋朝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王朝,宋詞、宋詩、文人風流軼事都值得大書特書,更何況,宋朝歷史上還有這文學史坐五望二的大文豪男神蘇東坡,怎麼喜歡都是應該的。唯一不該相信的就是「鐵血強宋」的大鬼話。

有人會說,兩宋名將多啊,從楊業、狄青、宗澤、仲師道、姚平仲到岳飛、吳階、韓世忠等等,一個個都是演義里小說中天神一樣的存在。然而這些人出了岳飛是實打實的厲害,其他人的戰績加起來也比不上唐朝掃平漠北滅亡突厥的戰神李靖。

又有人要說,宋朝外戰勝率70%,而唐朝的對外戰爭總是失敗。首先,不管這奇葩的勝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們先看看,唐宋兩朝的戰爭都是在哪裡打的?

宋朝作戰空間狹小,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北宋最巔峰的時候,向北最遠沒有打穿河北,止步於十六州,和大遼作戰,基本是動一次被打一次,從來沒有佔過便宜。向西,最遠沒有打穿過雲南甘肅陝西,西夏這個國家,還是北宋建國過程中自己獨立出去的。南宋就更不像話了,連河南山東都不要了。北宋領土200萬平方公里不到!比秦始皇時期還要少100多萬平方公里。海陵王、金兀朮他們一發力,就能把戰火燒到長江邊!

所以說,兩宋所謂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在中原的基本盤打來打去,金國一南下,就能威脅開封,蒙古一拿下,直接殺到襄陽城,在河北河南湖北江浙打來打去,即便「勝了」,又有什麼意義?還不是把自己的子民害得顛沛流離?

你且看唐朝巔峰時期的對外戰爭都發生在哪裡?那都是在西域、在漠北、在中亞、在遼東、在海上!

在漠北:李衛公和英公擊敗了當時稱雄世界,讓歐洲人哭爹喊娘的突厥人!李靖的3千鐵騎打的突厥人心甘情願的奉中國皇帝為天可汗,連突厥領袖可汗被俘後都願意終身為奴為仆。從此蒙古大草原、整個中國東三省、整個外興安嶺、庫頁島都歸入了中國版圖,中國在這些地方設立了都護府進行統治。

在遼東和海上:英國公李績和薛仁貴徹底擊敗高句麗,征服朝鮮半島。名將劉仁軌火燒白江口,摧毀日軍戰艦400艘,大破倭兵4萬,從此朝鮮半島的政治地位相當於中國的郡縣。倭奴國也明白了中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是不可挑戰的,從此年年進貢,當時日本的使者到了中國要以三跪九叩的大禮覲見中國皇帝。日本的天皇也在中日國書信函中自稱東海蠻夷倭奴國臣下,百叩中華天朝大皇帝,以此來討好中國。

在西域:太宗朝滅高昌,高宗控制整個西域、吐谷渾、鐵勒、突騎施,一個個都成了歷史上的名詞。薛仁貴進攻天山,破鐵勒九姓的時候,士兵高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何等威武?

玄宗朝,高仙芝安西都護府3萬唐軍征服西域十幾個國家,破九國胡,滅亡小勃津,國王被抓到長安問罪。安息軍兵鋒越過蔥嶺,以2萬人的兵力、沒有後勤、勞師遠征、客地作戰、語言不通、沒有情報的絕境中一度壓制大食帝國!若不是安史之亂,唐朝的影響力將遠達西亞和中東。當時唐朝交兵的地方,是現在的阿富汗境內,而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則是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

大家不要總盯著唐朝在怛羅斯之戰中失敗了,在大非川失敗了,就以為唐朝不如宋朝,戰績不行,你要知道,怛羅斯之戰可是三萬孤軍深入敵境,遭遇盟軍背叛腹背受敵才失敗的。怛羅斯在哪裡?那是哈薩克境內,也是大食帝國的境內,唐朝即便失敗,戰敗的地點也是宋朝做夢也不敢去的天邊所在。

怛羅斯之戰後,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於天寶十二年進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之,受降而還。」說明安西都護府的實力已經大體恢復。如若不是安史之亂,安西都護府也許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較長短。唐朝中期雖然數度敗給吐蕃,然而即便到了晚唐國力衰退的時候,依然有能力讓吐蕃四分五裂一敗塗地,同時收回河西。

而大宋呢,在遼國滅亡之前,遼國的殘兵敗將還能打得童貫一敗塗地,在盟軍面前丟盡了臉面。在金國被蒙古滅亡之前,金兵依然可以吊打南宋所謂的名將精兵。而唐人一個外交官王玄策,只靠一點親兵和數千尼泊爾借兵就能「一人滅一國」,差點掃平整個印度半島,活捉古印度王阿爾裘,押解到長安獻給唐太宗。河西唐人一個張議潮,就在晚唐皇室自顧不暇的時候建立歸義軍自救,大破吐蕃和回鶻,收復整個河西,同時還讓吐蕃四分五裂,先於唐朝滅亡。

王玄策、張議潮放在大唐歷史上,根本不能和李靖、李績、侯君集、薛仁貴、劉仁軌、黑齒常之、高仙芝、哥舒翰、郭子儀、渾瑊、李愬等人相提並論,然而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外交官,一個小小的河西軍戶,他們的赫赫戰功,兩宋歷史上都沒有任何一個名將能夠做到!

所以,歷史學家才會把漢唐叫做「強漢盛唐」,才會把大宋叫做「積貧積弱」!這個案,是翻不了的。

即便我們不談軍事,我們談文化影響力好不好?宋詞牛逼不假,但大唐的詩文、禮樂、藝術是讓整個東亞跑過來認祖歸宗喊乾爹的,北宋的時候,世界各國大多把大遼當作華夏正統呢!


最近在聽一首曲子,純音樂,很不錯。

然後我打開了評論區.....

不好意思你們繁華富庶的大宋朝只是隔壁的提款機……


「用一個郡的收入換來和平,我想這才是強盛」


「也就是進貢一個縣的收入而已!所以給就給啦,不在乎!」

哪天白宮大大咧咧放出話來:「我們打算把第一島鏈撤了,台獨也不滋瓷啦,還有我們覺得南海諸島其實是你們的......作為回報呢,以後兔子每年要選一個地級市,這裡的GDP都要交給我,還要用兒子把壓歲錢交給爸爸保管的姿態,恭恭敬敬交到我手裡哦,怎麼樣?兔子們滋瓷不滋瓷?」

為人尚且知恥,為國豈能無恥?


從來沒見過哪個強大的國家給的小媳婦似的任人宰割,摁在下水道里摩擦,每年給異族歲幣以祈求和平,兩個皇帝當了俘虜,皇后妃子被人當玩物。

勝率遠超唐代?唐朝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戰於國門之外,唐朝的戰場在哪裡,那都是在西域、在漠北、在中亞、在遼東、在海上!
兩宋所謂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在中原打來打去,金國一南下,就能威脅開封,蒙古一南下,直接殺到襄陽城。怎麼比?

評論區有人說明朝是十代昏君,萬古罪名的垃圾王朝,在此奉勸各位少看YTF的東西,入門可以,拿出來說就不好了。

論經濟,明朝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紡織,瓷器,印刷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2/3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
論文化,四大名著三個出自明朝,前後七子你聽說過沒有?
論思想,自行搜索王陽明,李贄,黃宗羲,顧炎武。
論科技,別的不說,最基礎的,《本草綱目》聽說過沒有?《天工開物》聽說過沒有?明朝可以在當時絕對是世界頂尖。單拿火炮技術,萬曆三大征赴朝作戰,明軍火器吊打日本。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軍事
明朝面對外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確實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

對比漢朝,明朝有土木堡之變,漢朝也有白登之圍啊,白登山最後怎麼解得圍? 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高祖皇帝派人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征蒙古。「漢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明也有「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與唐朝相比。不錯,唐初國力強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自打永樂帝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至明亡,沒有因為外敵進犯離開北京一步。

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這好像是咱家在知乎答的第五百個問題呢~!

其實之前咱家一直想把第五百個回答留給「宗澤要求趙構回開封是否正確」那個問題的。

那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因為北宋末期的軍事形勢比較複雜,要梳理出脈絡來,是很不容易的。

咱家之前寫過岳飛,但重點是紹興時期的軍事鬥爭,對建炎初期的雙方進行軍事鬥爭的形勢沒有足夠的細節上的梳理。現在正在寫韓世忠,則想辦法要補上這一課。

所以咱家是很想回答那個問題的。

但是,正好有一個契機,讓咱家也想來回答這個問題。最近北朝上有同志們在討論這麼一個問題,即:

「 宋真宗丟靈州是否是西夏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對這個時期軍事歷史感興趣的同志們都進行了討論,咱家也參與了討論,也涉及到本題中題主所談到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可能熱心的同志們會問:嫖相,你對這個問題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咱家就明確給個准信:

咱家認為,對封建王朝的評價,是不能簡單的、臉譜化的來看的,這樣我們看問題會不全面。

問題我們很容易發現,但任何問題暴露出來,總是有各種背景之下的原因的。

問題是表象,矛盾是根本,我們應找到導致問題出現的表現之後的根本矛盾。

否則我們解釋和理解歷史,就會陷入腳疼醫腳,頭疼醫頭的情況中去。

同一個現象,一會這麼解釋,一會那麼解釋,一會這麼批評,一會那麼批評。那就無法提綱挈領的找到真正的矛盾所在了。

宋代我國人口和生產力都有很大的發展,人口從6000多萬發展到一個億,生產力也快速發展,四大發明中的三樣在宋代進入普及性的運用。出現了大量的新的農具,引入了高產作物。手工業和商業都比隋唐時期有巨大的進步。

而這一切,都是依附了由政府控制、調度的全國性物流體系而存在的。

這種人力資源和生產力,如果體現在軍事上,就是動員潛力極大。可為什麼宋代的軍事行動總是體現出動員能力的匱乏呢?

這種潛力巨大的現實,和實際能力的羸弱,這個現象之下一定是有根本矛盾的,這才是我們評價這個封建王朝的最應該找到的出發點。

而不是正方、反方各自挑出幾個案例來,自說自話,這樣是無助於我們了解更多的。

就好比前面的很多回答,說句不好聽的,都是這種討論方式。找幾個戰例來,也不分析,直接就往回答里一丟,然後結論是:好弱啊好弱啊,最弱了。

或者反對者找幾個過得去的案例來,更不分析,往回答里一丟,結論是:不弱啊不弱啊不弱啊。

然後互相挑刺,你說我不行,我就找你比我更不行的,最後無非是比爛~

日-)

這是不是一個固定套路?咱家就想問,有意思么?這麼「討論」「學習」「請教」了這麼年,諸位除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和虛榮感,可曾得到了一點真知?可曾讓自己對歷史的認識更進一步了?

就算具體談軍事,是不能用單純的這樣的眼光來看的。宋代對遼、夏的軍事行動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由於政治鬥爭所導致的軍事政策的搖擺性

對遼和夏而言,宋方的整體國力優勢都非常明顯,但具體到作戰領域而言,表現不同。

相對於遼,宋方整體戰略優勢明顯,地緣戰略優勢不明顯。相對於夏,宋方整體戰略優勢明顯,地緣條件差。

由於地緣條件所帶來的問題,都體現為動員能力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依靠防禦來解決戰略挑戰,是錯誤的決策。相反,應該利用自己較強的生產力較高級的生產關係和社會結構,以及更充沛的人力資源,對遼、夏進行長期經營,反覆鬥爭,逐步積累優勢,從而扭轉局勢

但宋中期以前,存在兩條軍事路線的鬥爭。其中一條路線,總是指望進行軍事冒險。希望使用現有的能力,通過一次或幾次軍事冒險,徹底解決自晚唐五代以來的頑疾。

例如,宋初宋太宗兩次對幽州的戰略經營,就是典型。之後宋仁宗時期,西北名將劉平所主張的發動西北所有人力資源,對西夏進行一波流徹底打擊的策劃,就是這種路線的餘波。

生活和歷史都已經證明了,用軍事冒險來解決這種頑疾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方法和思路,對宋代的國防戰略的批評,應該立足在這個地方,才是正確的姿勢

到底是要一個搖擺的國防戰略,還是要一個長期的鬥爭的形勢?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恐怕長期的鬥爭才能扭轉局勢,軍事冒險是行不通的。

事實上,北宋中後期對西夏的戰略形勢和軍事形勢的日漸改善,就是中央決策層逐步認識到長期鬥爭的重要性,從而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國力,以比較積極的態度,在大範圍,大區域,中小兵力的條件下,對西夏進行反覆的壓迫,並取得了不同於前中期的成績。

當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搖擺的國防戰略,為什麼這個戰略在宋中期之後有所穩定,這就是政治領域的問題了。

同志們,我們討論軍事問題,是不能脫離政治背景的。政治是以民族和族群為基礎的。要全面的理解問題,就要兩條腿走路,在軍事背景下討論具體的作戰問題。在政治背景下討論整體的戰略形勢問題。然後再綜合起來看。

例如,李繼遷為什麼能在北宋的反覆打擊之下,逐步擴大自己的力量?有遼的援助,固然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必須注意的是,李繼遷在當地有群眾基礎和政治基礎。甚至可以說,這個方面是根本性的方面。

在李繼遷崛起的前期,屢次遭遇宋方打擊,還曾被打的「僅以身免」,獨自逃走。但他能反覆重新集聚起勢力,與宋討伐部隊周旋,根本就在於李氏自唐末以來在西北地區建立的聲望,這就是他的群眾基礎的來源。

正是依靠這種群眾基礎,他才能逃脫李繼隆等宋初名將的打擊(李繼隆曾討伐兩次,均沒有徹底剿滅他),並逐步整合平夏各地部族,從而具備了建立政權的可能性。

如果他沒有這種群眾基礎,那麼他屢次經過打擊之後,無非也就是個流寇。但他在當地的群眾基礎很好,不少大族都暗中支持他,補給他。否則就他那麼點人馬,怎麼可能鬧得起來?

說句搞笑一點的,他也算實踐了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

忽視這個重要因素,評價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抓不住重點。

前面還有些同志,舉了一些戰役、會戰,單純從幾個特殊背景之下的戰役的層面,來論證整體的軍事能力,這是錯誤的。

例如,經常被拖出來講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君子館,還有人提到越南李朝入侵廣西。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和李朝入侵廣西的背景,是西北和西南地區軍備疲弱,兵員空虛的大背景。西北諸路總人力,理論上當時只有20多萬,而党項人可以在任何一個路集結十萬人,這才是背景。君子館則是單純的瞎指揮,體現的是指揮官劉廷讓本人的失誤。至於李朝入廣西,其背景是長江以南的作戰部隊攏共不超過100個指揮。而李朝則能在廣南西路這一個路,就動員十萬人以上的兵力。

這種不進行仔細分析的論證方式是純粹比爛的,如果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吐蕃入長安、南詔破成都,都是類似的背景。舉這例子是沒有說服力的,這不能說明需要說明的問題。

而事實上,要說明這些同志的觀點,這些案例之外明明有更好的案例,即「五路伐夏」。

但很遺憾,這個最具有說服力、無可駁辯的案例,竟然沒有人舉出過作為證據。咱家認為是參與討論的同志們對宋代軍事的認識還存在欠缺的緣故。

同志們,我們討論這個問題,要抓住這個領域的核心的矛盾。

前面說的那些案例都說明不了宋代在軍事上的結構性的問題。這些案例能說明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例如可以體現具體指揮官在在戰役組織上做得對的地方比宋方的戰場指揮官多,地方獨立政權在局部的動員能力比宋王朝要強。但不能說明整體的軍事能力誰更高。

但「五路伐夏」能說明的是:

不經過長期經營,北宋指望通過軍事冒險來解決西夏問題的可能性很弱

這裡體現出的,就是結構性的根本性的問題了!

我們要注意這種「有力使不出來」的毛病的背後,所體現出來的深層次的矛盾。我們要注意軍事冒險和徹底妥協往往與改革與反改革的政治鬥爭聯繫在一起的現象。我們要分清楚同樣是軍事冒險的體現,為什麼在不同階段的動力不同。

只有識別到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走上比較全面看這個問題的大道上去。

例如,軍事冒險在兩宋時期經常冒頭。 宋初承襲至五代,五代時期國力弱,作戰強調快速見效,這個很自然。宋初沿襲五代的思路,也能理解。但仁、英、神時期,搞軍事冒險的活動,我們還認為是五代時期的影響,是錯誤的看法。

到這個時期,還一直有人主張軍事冒險,根源不是五代的思路和影響,根源是試圖用矯枉必須過正的方法,來彌補之前長期綏靖的政策的惡果。

公平地講,矯枉必須過正,也是政策調整中的常見手法。任何政策,執行偏差時間越長,要矯正所採用的力度就必須越大。

(李先念同志對家爺說過一句話:你不左就不能發動群眾;不右,就不能控制局勢。)

但這種工作方法,放到北宋時期的改革與反改革的政治鬥爭里去,就產生一會指望軍事冒險,一會徹底綏靖妥協的兩邊擺的政策路線了。

把一個本質上的政治問題,單純從軍事角度去理解分析,這就叫隔靴搔癢。

除了抬杠,同志們,我們不會獲得任何知識。

要爽?你要爽也要插進去啊,盡在外面蹭蹭,能爽么?


強,當然很強。

若高粱河焉、岐溝關焉、君子館焉、三川口焉、好水川焉、白溝焉、開封焉、富平焉、符離集焉,此皆我大慫之無敵於天下也。

正經來說,終宋一代三百二十年,困於契丹、疲於西夏、敗於女真、亡於蒙古,就問你有一天挺直過腰杆子嗎?

就這還有臉說一個「強」字?


漢唐:寡人堂堂中國,四方來賀
強宋(不屑):和親的渣渣
漢唐(冷笑):浣衣院的地怎麼洗?

靼清:寡人的鐵騎,打下了一個大大的疆土。
強宋(不屑):割地賠款的渣渣!
靼清(手動斜眼):搞得好像你不納歲幣,不割太原三鎮,不向我祖宗裝孫子稱臣似的
強宋(臉漲紅):你怎麼憑空污人清白,給兄弟跟小弟的歲賜怎麼能算賠款?

大明:大明天子,絕不和任何靼子做交易。寡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強宋(傲嬌臉):呵呵,被泥腿子滅了國還好意思吹?當年寡人的崖山,比你們不知道壯烈到哪裡去了……
大明(靜靜看你裝逼):要不是靖康樹了個作死的好榜樣,土木堡之後大明怕是要變南明吧

不愧是誕生了「金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的朝代,確實無愧「強送」之名

總之強宋一旦來了歷史圈,這個圈子裡總瀰漫著快活的空氣…


什麼叫弱?民國不僅工業技術和日本差一代,武器裝備差日本老遠,社會制度、政府組織、民族文化這些社會意識範疇也跟日本比是兩個世界,當時許多國民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知道。這叫弱。所以被日本暴打了十四年死了3000萬人。


鐵血大宋呢,人口達到8000萬,對手遼不過千萬,西夏兩百萬,社會制度、文化水平、技術水平也比對手有壓倒性優勢,但是被人按在地上暴打了300年,這不叫弱。這侮辱了弱這個詞。


宋朝不強。而且很弱。
從縱向看,宋朝是漢唐元明清放一起,作為一個主要大一統王朝之一來說的。毋庸置疑,在這個行列裡面,宋朝就是最弱,弱爆了。
宋朝是唯一一個未能全部統治漢族核心區的大王朝,缺的那一塊還不是什麼邊角料。
宋朝唯一一個猛人無數的開國時期就被異族吊著打的大一統王朝,而且是從頭吊打到尾。
宋朝是唯一一個在鼎盛期間國破家亡只能半壁江山苟延殘喘的大一統王朝,還鬧出君臣皆無恥帝姬做妓女的國恥。你們可以去看看各種靖康記錄,沒看的話真的想像不出宋朝漢人統治者可以無恥無能到何種地步。
老實說,就連晉代很多方面都比宋朝做得好,僅僅是因為晉代時間太短。
從橫向看,不管宋吹怎麼吹,有宋一代,始終沒有對外族形成有意義的戰略優勢。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弱勢就是弱勢。所謂宋朝外戰勝率高一是因為數據造假,二是因為多半在境內打防禦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很多人又在反覆拿宋朝抵抗蒙古時間久說事了。抵抗蒙古時間久,最終仍然被滅國,要是這也能算不弱的話,越南和日本可是操翻了蒙古入侵軍隊的天頂星強國咧,宋粉趕緊去跪拜。
宋朝這個朝代,以臣下謀朝篡位開始,以被外族滅國而終。雖然僱傭收買了一大票文人,導致千年後都有一群精神士大夫為之吹捧,仍然只當得起八個字:
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傳奇人物李小龍先生年僅32歲去世。
我爺爺病病殃殃活了82歲。
然後你說我爺爺比李小龍身體強?!


我作為親孫子也不敢這麼說啊.....


強,強到什麼程度呢?
兩宋三百餘年,勝則縱敵遠遁,敗則全軍覆沒,武將功高如狄岳,含恨屈死,文臣無恥似琦光,拜相封公,國都兩喪,宗姬淪落為娼優,皇陵盡掘,三帝北狩拜北戎。


很強,鐵血強送,能不強么。


至少在「送」和「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這件事情上,我鐵血強送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排名第二的我大清只好跪下來喊爸爸。


咱家連字都懶得打


宋朝確實弱。宋朝軍事確實弱。實際上宋朝對外戰爭是勝少負多。而漢朝、唐朝對外戰爭都是勝多負少。


宋朝對外作戰實際是勝少負多,不是謠言里吹的勝多負少。

宋朝那300多年就別拿來吹了,前半段缺了幽雲十幾州,不久還丟了靈州,連中原都沒能統一;後半段被外敵打的連中原這漢人根本之地都丟了還收復不了,最後被外敵打的連南方這漢人的大後方也丟了。哪來的臉跟其他前期後期都有中原與南方的王朝比?


即使宋史泰斗鄧廣銘、王曾瑜也承認,宋朝弱、 軍事弱、軍隊差,並且承認是宋朝自己造成的。

《鄧廣銘全集 第六卷》240-241頁指出:宋朝軍隊的數目龐大,而在宋太祖以後,卻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對內鎮壓以防民變的崗位上,缺乏應有的教閱訓練, 素質很差,作戰能力很低 ……
《鄧廣銘全集 第六卷》656頁指出,宋朝對外軍事能力弱是由宋朝一系列「守內虛外」的政策造成的。
王曾瑜《宋朝軍制初探(增訂本)》也指出宋朝軍事弱是宋朝自己造成的,宋朝守內虛外、崇文抑武,由於宋太祖以武將黃袍加身的來歷、宋朝守內的第一要旨就是猜忌和防範武將;宋朝軍制以束縛武將才能,降低武將地位和素質,削弱其指揮許可權和主動性、靈活性,犧牲軍事效能為特徵;
王曾瑜《宋朝軍制初探(增訂本)》還指出,宋軍招剌太濫、揀選不實、訓練很差、軍法廢弛、軍政腐敗、軍紀敗壞、官員對軍士役使和刻剝、軍隊營利性經營、輕視騎兵建設、以文制武、兵權分散、將從中御,這些是宋朝積弱的重要原因。

古代職業軍人軍隊不一定比非職業軍人軍隊戰鬥力強。經常作戰的那些非職業兵的戰鬥力遠超過宋軍那腐敗的職業軍。而訓練良好或經常作戰的職業兵的戰鬥力也遠超過宋軍那腐敗的職業軍。

宋軍招剌太濫、揀選不實、訓練很差、軍法廢弛、軍政腐敗、軍紀敗壞……宋軍這樣的職業軍人軍隊,其戰鬥力極差,起戰鬥力遠弱於非職業軍人軍隊里的中等水平。

宋朝的對手遼、西夏、金實際是弱於漢朝、唐朝、明朝的對手。

別拿 游牧、組織帝國 、高度中央集權、體制國家、封建國家 給宋朝洗地了。在古代,組織帝國 、高度中央集權、體制國家、封建國家 不一定比匈奴這種汗國強。(何況遼、西夏、金、蒙古並不是嚴密組織的帝國,沒有達到組織嚴密的程度。)

遼這「組織帝國 、高度中央集權、體制國家、封建國家」 被還是部落的金迅速攻滅了。後來金變成「組織帝國 、高度中央集權、體制國家、封建國家」之後,又被部落的蒙古打垮了。

別吹什麼宋朝的對手遼、西夏、金強了。實際遼、西夏、金並不強。

契丹(遼)已經建國之後,雄主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遼)開國精銳、全國兵力「空國入寇」,卻被小小的李存勖打的慘敗。當時的李存勖只有河東一隅之地、馬才1萬匹、一面還與後梁大戰,卻仍然把雄主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遼)開國精銳、全國兵力的「空國入寇」打的慘敗。 可見遼是個什麼水平。

而且宋初接手強大的、已經統一大部分中原的後周,其他割據勢力又弱(一些是君主昏庸、其他的是軍事弱小)又不聯合抵抗宋朝。而遼正是內部3個勢力內訌、昏庸的睡王當政、遼下屬各部反叛……宋卻連幽雲也占不了。後來遼內部多次內訌,宋卻因為自己太弱而無力利用。

正是宋朝犯錯誤導致西夏(党項李繼遷及其後裔)崛起的。宋初,李繼捧把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獻給了宋朝。而李繼遷只有幾十個人奔入地斤澤,還不如個小部落。但是宋朝竟然被小小的李繼遷折騰的把五州之地給了李繼遷,宋朝又犯錯誤導致中立以及偏向宋朝的部族投靠了李繼遷,李繼遷實力上升,攻佔宋朝靈州,李繼遷坐大,其後裔建立西夏。

但是西夏仍然不強。西夏地小、軍隊少、缺乏戰略迂迴空間(不像匈奴那樣有漠南漠北廣大的戰略迂迴空間),而且西夏就在中原西北離中原核心太近,大幅降低了中原王朝打擊他的難度、距離(不像漢朝打匈奴那樣要遠征漠南、漠北等地)。

金完顏氏起兵時,還是部落狀態,而且才2500人,還不如個中等部落。但是他們卻迅速攻滅了那個長期占著幽雲十幾州的產出還讓宋朝無可奈何長期送歲幣的遼。可見遼、宋是什麼水平,臭棋簍子下棋、菜雞互啄。(更奇葩的是,遼被金打的快滅亡了,宋趁機攻遼,結果宋竟然被殘遼打的慘敗,可見宋的戰鬥力差到了什麼地步。)

宋初面對的形勢遠好於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時。宋朝趙匡胤直接接手強大的、已經統一了大部分中原的後周,其他割據勢力又弱(要麼軍事弱、要麼君主昏庸)又不聯合抵抗宋朝。而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時,地盤極小,幾乎沒有地盤,還面對內外眾多強敵。說宋朝沒有幽雲、沒有產馬地,然而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時沒有幽雲,沒有產馬地(而宋初有產馬地),但是漢唐明擊敗眾多強敵,擴張佔據了幽雲,還佔據了產馬地,還擴張佔據龐大疆域。而宋朝卻連幽雲都占不了,連統一中原都沒做到。

劉邦起兵時馬很少,李淵起兵時臨時買的2000匹馬,也很少,朱元璋起兵時馬仍然很少,都遠少於宋初的戰馬數量。即使在後來明朝在漠北取得捕魚兒海大捷之後,明朝馬匹仍然不多,根據《中國養馬史》、《明史》記載,1390年,明朝清點全國軍隊,只有馬45080匹,這還是在驅逐蒙古、基本統一之後,才有這些馬。

但是漢唐明擊敗強敵,自己擴張佔據產馬地,發展馬政,馬匹數量增多。

而宋初官方掌握的馬匹曾超過20萬匹,遠多於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時的馬匹數量。

宋朝戰馬曾經很多,《文獻通考》兵考四 記載宋朝:「今天下甲卒數十萬眾,戰馬數十萬匹……」 宋太宗之後,《文獻通考》記載宋朝:「坊監及諸軍馬二十餘萬匹……」 宋朝曾有戰馬數十萬匹, 後來宋朝坊監及諸軍馬曾超過20萬匹。然而,朱元璋統一全國、並且取得捕魚兒海大捷之後,才45080匹馬。而宋朝擁有更多的馬匹,卻連幽雲等地這中原的一部分都沒能佔據。

宋朝本來有戰馬產地,宋初有靈武,靈武既是戰馬產地又是輸入戰馬的通道,但是後來宋朝自己犯錯誤丟失了靈武。

即使這樣,宋朝還有河東路和永興軍路等戰馬產地,

《宋史》兵制馬政記載 「河東嵐、石之間,山荒甚多,汾河之側,草地亦廣,其間水草最宜牧養……河東一路,水草甚佳,地勢高寒,必宜馬性。又京西唐、汝之間,荒地亦廣。請下河東、京西轉運司遣官審度,若可興置監牧,則河北諸監,尋可廢罷。」

然而宋朝後來自己搞砸了馬政,導致缺馬。

(甚至江浙也有可以養馬的地方。宋朝之前的五代時期,江浙還有養馬的地方,杭州近郊還有馬場,「馬蕃息至盛,號為馬海」。五代時江浙割據者在杭州近郊設馬場,《夢梁錄》記載:「昔吳越錢王牧馬於錢塘門外東西馬塍,其馬蕃息至盛,號為馬海,今(南宋)餘杭,臨安,於潛三邑,猶有牧馬遺迹也。」 南宋就在臨安(今杭州)、饒州(今江西省鄱陽縣)設置馬監。 然而宋朝後來自己搞砸了馬政,導致缺馬。)

蒙古不是無敵的。馬穆魯克、德里蘇丹多次打敗蒙古。但是宋朝就沒資格那蒙古說事了。蒙古分出的5個部分之一的蒙元(元朝),很快攻滅了宋朝。

至於拿南宋抵抗蒙古45年來說宋朝厲害的,更是大錯特錯了。南宋佔據地利,而且蒙古被西征、多次內訌內戰分了力,這些是南宋能多活那麼多年的重要原因。

列舉一下蒙宋戰爭時期蒙古方面一些主要的大事記:
1234年 南宋端平入洛;1235-1236蒙古三路征宋,同年蒙古忽里勒台大會,窩闊台決定主力西征——長子西征,這次西征一直持續到1243年;

1241 窩闊台死,脫例哥攝政,蒙古開始爭奪汗位;

1246 貴由汗繼位,久久內亂的蒙古終於開始統合,這時候貴由要做的不是南征,依然面臨巨大的內部問題;

1248 貴由率領十幾萬大軍西征同拔都大軍對峙,期間莫名其妙死亡,被毒死嫌疑最大,蒙古再次陷入爭汗;

1251 在拔都支持下,蒙哥繼位;

1252-1256 蒙古忙著整頓內部,以及遠征大理雲南;

1257-1259蒙哥南征,結果蒙哥病死於釣魚城外,蒙古撤退;

1259-1264阿里不哥同忽必烈爭汗,爆發內戰,雙方各自數十萬兵馬廝殺數年,期間還有山東李璮叛亂;蒙古忙於內部整頓;

1268 蒙古再次南征,用兵襄陽。

1276年(德祐二年)南宋投降;

1279崖山海戰,南宋余部徹底被滅

某些人吹宋朝抵抗蒙古45年,但是其實真正的抵抗時間又有幾年呢?可見,是南宋佔據地利,而且蒙古被西征、多次內訌內戰分了力,南宋才能多活那幾十年。

宋朝才約160年就被外敵金打的丟了中原這漢人核心疆域的地盤與百姓,再也沒能收復,宋朝太后皇帝皇后后妃公主宗室女宗室女眷宮廷女子超過7000人給金人為奴,宋朝中原百姓被害者更是多的不計其數,而且金人還搜山檢海殺掠了宋朝江南的部分地區。

面對靖康之恥這奇恥大辱,宋朝竟然仍稱臣納貢於金。 而且,後來宋朝沒能報仇。後來是蒙古打垮了金,擄走了金人皇族宗室,而南宋只得了金末代皇帝的屍體,與靖康之恥比,完全不足以報仇,而且南宋連中原都沒能收復。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卷二六》記載,宋高宗在給金人的「乞哀」中說: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遠涉而後為快哉。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十五 記載宋朝進誓表於金。表曰:「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敝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籓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敝邑永有憑焉。」

宋人寫的 《蒙韃備録》 也承認是蒙古打垮了金,蒙古打的金耗盡了金百年兵力,造成經過衰弱,「 罄金虜百年兵力,消折潰散殆盡,其國遂衰 」。

《蒙韃備録》: 忒沒真(鐵木真)忿其欺凌,以此犯邊,邊州悉敗死,長驅犯燕。虜謂韃人曰:我國如海,汝國如一掬沙,豈能動搖?韃人至今老幼皆能記此語。虜(金)軍臣因其陷西京,始大驚恐,乃竭國中精銳,以忽殺虎元帥統馬、步五十萬迎擊之,虜大敗。又再刷山東、河北等處及隨駕護衛等人馬三十萬,令高琪為大元帥,再敗。是以韃人迫於燕京城下。是戰也,罄金虜百年兵力,消折潰散殆盡,其國遂衰。後來凡圍河北、山東北諸州等處,虜皆不敢攖其鋒。

之後,外敵蒙元滅宋,宋朝稱侄納貢、稱侄孫、稱臣納貢以求和,但蒙元仍然滅了宋朝。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陸秀夫等至大元軍中,求稱侄納幣,不從;稱侄孫,不從。戊辰,還。太皇太后命用臣禮。己巳,嘉興守劉漢傑以城降。庚午,同簽書樞密院事黃鏞、參知政事陳文龍遁。以謝堂為兩浙鎮撫大使,文天祥知臨安府,全永堅浙東撫諭使。辛未,命吳堅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常楙參知政事。日午,宣麻慈元殿,文班止六人。諸關兵盡潰。 遣監察御史劉岊奉表稱臣,上大元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歲奉銀絹二十五萬,乞存境土以奉蒸嘗。癸酉,左司諫陳孟虎、監察御史孔應得遁。熒惑犯木星。甲戌,大元兵至瑞州,知州姚岩棄城去。乙亥,以賈餘慶知臨安府。丙子,命吉王昰、信王昺出鎮。丁丑,以夏士林簽書樞密院事。己卯,加全永堅太尉。參知政事常懋遁。三學生誓死不去,特與放釋褐出身。以楊亮節為福州觀察使,提舉吉王府行事;俞如珪為環衛官、提舉信王府行事。大元兵入安吉州,知州趙良淳自經死。月暈東井。庚辰,簽書樞密院夏士林遁。辛巳,祀太乙宮。癸未,升封吉王昰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撫大使;信王昺為廣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以留夢炎為江東西、湖南北宣撫大使。 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國璽降,其表曰:"宋國主臣謹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沖,遭家多難,權奸似道背盟誤國,至勤興師問罪。臣非不能遷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兩淮、四川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臣三百餘年宗社遽至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

宋朝對外的奇葩戰績:

2000宋軍去突襲17個金人,結果2000宋軍被17個金人打的慘敗,死亡近半。

《三朝北盟會編 卷三十六》:  和議已定 金人遣十七騎持文字報其國中 經由磁州 李侃以身為兵官 且承掩殺之旨(初金人抵京師也。淵聖詔河北州軍略曰:种師道姚平仲遠提西兵以助天討云:云:深恐其宵遁令河北州軍盡行掩殺) 乃率禁軍民兵二千往擊之,與十七騎相遇,金人曰:不須用兵今城下巳講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國中幹事。侃不信 欲與之戰 十七騎者分為三 以七騎居前 各分五騎為左右翼 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

宣撫副使折彥質12萬宋軍(其中有多少騎兵不明)外加李回1萬宋軍騎兵,被河對岸的金軍的戰鼓嚇的潰逃。

《續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七》: 金宗翰自太原趨汴,官吏棄城走者,遠近相望。癸酉,至河外,宣撫副使折彥質領兵十二萬與之對壘。時僉書樞密院事李回以萬騎防河,亦至河上。敵發數十騎來覘,回報其帥曰:「南兵亦盛,未可輕渡。」或欲整兵俟戰,洛索曰:「南兵雖多,不足畏也。與之戰則勝負未可知,不若加以虛聲,盡取戰鼓,擊之達旦,以觀其變。」眾以為然。黎明,河上之師悉潰,遂長驅而南。甲戌,金兵悉渡。知河陽燕瑛、西道總管王襄皆棄城走,永安軍、鄭州並降於金。」

不到100個蒙古人打的2000宋軍騎兵慘敗,宋軍死500人,被生擒數十人,兩個領軍的宋將一個被殺,一個被生擒。

《元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四》: 伯顏、阿術殿後,不滿百騎。十月戊午,行大澤中,郢將趙文義、范興以騎二千來襲,伯顏、阿術未及介胄,亟還軍迎擊之。伯顏手殺文義,擒范興殺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獲數十人。

宋朝宋軍本來有科技優勢的。但是宋朝自己把兵器搞的粗製濫造。

《宋史》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記載宋朝兵器【 京師所制軍器,多不鋒利 】【 天下歲課弓弩、甲胄入充武庫者以千萬數,乃無一堅好精利實可為備者 】【 諸州作院兵匠乏少,至拘市人以備役,所作之器,但形質而已。武庫之吏,計其多寡之數而藏之,未嘗責其實用,故所積雖多,大抵敝惡 】【 因循弛廢,兵不犀利 】

歐陽修指出宋朝兵器「僅能成器,全不堪用」「鐵刃不剛,筋膠不固」「精好堪用之器十無一二」,賈昌朝指出宋朝兵器「多脆狀,造之不精,且不適用」,張方平指出宋朝兵器「徒有其數,實皆濫惡,不足為用……」,華岳指出宋朝兵器「類皆苟簡滅裂,而不中用」……


我們這有一個縣縣誌記載(唐朝皇帝的老家,你們猜猜是哪裡?),金兵入侵的時候,一個四十多的婦女,用柴刀殺死了兩個金兵,全村一百一十四人全部戰死,共殺金兵六百餘(這個事有很大的誇張成分,我不否認。但這個事表明了當時民眾的想法,抗金絕對是有大部分民眾支持的。)!一村之民敢於同大部金兵作戰!民之勇,國之幸!
宋室呢?南遷了!皇帝(還是兩個)被擄走了!名將被逼死了!
宋強嗎?民勇而國不爭,將強而國不用。送的真強!


推薦閱讀:

有關APH(黑塔利亞)中的獨戰以及真實的獨戰歷史?
為什麼大部分中國人承認元清為中華,而不承認神羅為羅馬?
如何直觀地說明古羅馬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
蘇聯的解體是必然的嗎?
對於現在越來越多人感興趣的關於夏朝外來說,為什麼很多人無力反駁卻還是嗤之以鼻呢?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軍事 | 宋朝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