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手機當年銷量是華為兩倍,為何現在不行了?


如今的華為不僅在國內市場擁有極高的口碑與銷量,今年6月、7月的全球銷量更是首次超過蘋果,成為世界出貨量第二的智能手機廠商(第一仍是三星)。

本月16日發布的年度旗艦mate10 成為今年科技圈關注度最高的看點之一。不過相比華為的風光無限,曾經的老對手中興的現況卻格外慘淡,要不是最近接連發售今年年度新品Z17S和Axon M,中興手機似乎已經被人們徹底遺忘。

曾是國產手機第一,在智能時代跌落神壇

1985年,時任航天691廠車間幹部的侯為貴帶隊南下深圳,創立了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4年,中興先後在A股、H股上市,一度成為資本市場最大的通訊公司。

在CDMA、小靈通盛行2003年,中興手機業務銷售額達到48.2億元,據說當年整個小靈通業務(包含電信設備)達到了120億元,連著3年佔中興總收入的50%。

2007年和2008年,中興連續兩年取得CDMA出貨量全球第一,成為全球前四大設備供應商。

2009年,中興推出40餘款3G終端產品,成為「中國3G第一品牌」,全球第六,中國第一大手機廠商。

2011年,全面啟動智能戰略轉型,全球銷量超過LG,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當年營業收入達到836億元。不過也正式從這一時期開始,國產智能手機的黃金時期到來,華為、小米等一大批品牌隨之崛起,中興開始一步步跌落神壇,到了2012年,中興財報顯示虧損28.4億元。

內憂外患,一步步滑落深淵

關於中興手機為何突然沒落,業內一直眾說紛紜,不過以下幾點的認可度相對較高。

首先與小米的崛起不無關係,2011年,小米1憑藉「全球最快的智能手機」的文案口號和1999元的低價一炮而紅,至此開始了小米與高通之間持續7年之久的合作,而當時的中興沒能拿下高通的技術、供應鏈支持至今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其次是市場渠道戰略搖擺不定,一直以來,中興都奉行「多渠道」戰略,以至於2015年蘇寧旗下蘇寧潤東以19.3億元注資中興旗下手機品牌Nubia,占股達33%,但因為當年銷售結果並不理想,Nubia在2016年雙十一卻選擇京東作為新品獨家發售平台,這件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蘇寧背後的天貓手機負責人甚至直接在微博上點名怒懟Nubia。

再次是沒有痛下決心拿下B2C——早在2012年就放出話來,但卻始終沒有落到實處,一方面這與中興本身注重技術服務,渠道方面早已養成對電信運營商的依賴,而另一方面則是因其品牌不注重營銷造勢,推广部門幾乎一直處於被犧牲的狀態。

也許中興此時應當反思反思自身所處的定位,是什麼原因會使自身丟失了曾經屬於自己的手機王朝的,未來的路該如何規劃,在互聯網的浪潮下該如何做出進一步的選擇?(頭條號:無白丁學院)


針對市場的變化,中興做出的反應節奏有點慢,不趕趟,另外不善營銷…營銷這東西確實也難,投入大量的經費和精力去做。靠運營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以前被扣上剁手興的帽子,很難翻身,改觀大家對他的印象


推薦閱讀:

華為P10開啟強制GPU渲染會耗電嚴重嗎?
榮耀V10有哪些黑科技呢?
華為p10的萊卡拍照好還是vivo的拍照好?
華為mate10好還是mate10Pro好?
華為加班到底有多恐怖?

TAG:中興 | 中興手機 | 手機 | 數碼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