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主義者是怎麼看待婚姻和人生的?


從生物角度看,雄性是以繁殖為目的並且想得到更多交配權的一種生物。
雌性為後代選擇優良基因,負責孕育後代保護幼崽順利長大。
自然界大多是雌性獨自撫養幼崽長大,雄性又去找其他更多交配對象。
男性理性,女性感性,所以兩者長期在一起註定不合拍。
男女不適合長期一起生活,除非像古代一樣迫於無奈,女性無法獨立生存必須依附男人。
所以婚姻越來越不適合這個時代和獨立女性了。


作為女人,我沒有特別喜歡小孩,我不覺得哺育一個孩子對我很有吸引力。


作為戀人,我是不婚主義者,我懷疑薄薄一張結婚證能佐證什麼愛情。


作為孩子,在離婚早已不新鮮的當代,我不認為結婚就能讓父母停止操心。

作為個體,我不需要養兒防老,我喜歡生活自由,我靠自己活也為自己活。


所以不婚,為什麼不可以?


老徐有句話,我不是不婚主義,而是婚姻無所謂主義。
坦白從個人來講,我也不相信婚姻。
從愛情來說,做為成熟的人,一生只愛一人且對方對你也如此,你們足夠匹配,並且成長同步。這樣的概率我認為大約只有幾億分之一。作為一名大齡單身認真談過幾次戀愛的我來說,我在越來越好的路上眼光變得越發苛刻,精神上的愉悅以及成長的同步匹配就我看來,太難。我現在愛著的,是我現在的眼光。就像一個男人很難在一個女人一生之中每時每刻都愛著她那樣,我同樣承認,我也很難一輩子只愛一個。
從經濟上來說,金錢帶來真正自由,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東西。我們並不迫於權勢或者血統或者宗教信仰而結婚。這個時代,不婚是種選擇,但過去並不是。女性沒有財產權繼承權的情況下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的。
有些著作喜歡把婚姻歸因為私有財產的出現,血統的保證以及群居時代的結束。固然如此,但我也同樣傾向於這是博弈的結果。女性通過婚姻制度誕下屬於這個男人血統的同時保證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存權利。社會分工發生了不同。
從離婚成本來說,古代休妻有七出七不出的條款,即使丈夫不喜妻子絕大多數情況也能保證妻子的地位以及她所生孩子的利益。但現如今,我國的離婚成本是出了名的低。也就是說,婚姻制度對於妻子地位和孩子利益的保護已經達到近乎忽略不計的地步。
從社會分工來看,傳統婚姻里的職能都能通過金錢買到相應的專業服務,比如性,比如做家務,比如育兒嫂,甚至單純追求血脈延續都可以通過精子銀行或者代孕得到有效解決。婚姻里的每一項職能都不存在不可替代性。大面積不婚只是早晚的事,不必驚訝。科技的進步進一步毀滅了婚姻存在的根基,畢竟過去,男人想證明這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幾乎無法實現,這就要求女人三從四德最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如今,即使是胎兒都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血脈。
這就有另一種演變,是否婚生子和私生子擁有同等繼承權?在一個人權社會,這是肯定的。那麼,婚姻制度還有多少存在的意義呢?
目前來說,大家是靠慣性以及道德習俗決定結婚。現在來說,絕大多數人還是結婚了,但真正決定不婚人群數量的要看離婚以後的人群有多少是不再婚了。這個數字想必比從未結婚人群的比例要大許多。
還有一個問題,從統計口徑上來說,多少歲不婚算不婚人群呢?如果按60歲算,那估計還得三十年才能看出不婚人群所佔比例的顯著結果。
最後再重複老徐的話。我並不追求結婚這件事,但如果恰好發生了也不會拒絕,對於可能的離婚也在接受範圍以內。我還是會愛著想愛的人,好好享受每一段戀愛。愛情與婚姻是兩碼事。我個人對生孩子也沒有太多追求,過了一定歲數沒遇到合適的也便不考慮。


絕對的不婚主義,婚姻本該自願卻被變相成強制。一個人只是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卻要被逼著標榜自己是不婚主義。

現在就是實行歐美的婚姻法也還是選擇不婚,就算碰到合適的人也還是選擇不婚,因為我知道我適合什麼樣的生活。

婚姻就像合作開公司都想雙贏,如今一直在討論誰佔便宜誰吃虧,看的我都有些膩了。
女人就是抱怨不出錢想房子加名字,什麼我生孩子照顧家付出多少,無非就是想用子宮孩子換房子換一生保障,沒人逼你必須這樣交換。
男人也是不想付出代價想找個免費生育工具免費保姆,實在找不到就發泄到女人身上,拜金女剩女一些貶低女人的詞語這麼誕生了。

最後就是比誰想的更美手段更高明了,憑本事吃飯各顯神通,輸了就輸了,人傻就是蠢,不要埋怨對方賭術高明比你聰明卑鄙。

新婚姻法也出來十幾年了,一些女人還那麼天真想依靠婚姻和子宮換一生平安。
新婚姻法都這樣了必然有不傻的女人會徹底放棄婚姻,男人也別天天只想著傳宗接代了。

婚姻就是男女沒完沒了的扯皮,必須結婚的情況下強勢方剝削,弱勢方被剝削,自願選擇婚姻就是貪婪和幻想太多,別說什麼誰吃虧誰佔便宜的,沒人逼你結婚還不是自己選的路。

本來男女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生物,想法不同,愛好不同,感情不同,就是為了繁衍走到一起,也許有些人可以很好的互補,但是怨偶和將就的更多。

婚姻真是反個性,讓人類為了繁衍放棄自尊自由自我。


我不喜歡煩人,也不喜歡人煩我。


人們不想結婚的理由有很多,一般都是些會牽涉到責任、性格及價值觀、心理陰影(多與家庭有關)的原因。

我先簡單說下這三點對應的情況吧,然後再分別擧3個有不婚傾向的公眾人物王思聰、周星馳、陳綺貞進行對照。
例子中主要想說的是陳綺貞(性格價值觀 X 心理陰影 共同影響),因為我不婚的念頭也是由她引出來的。
另外還有王思聰(性格及價值觀)和周星馳(心理陰影)。然後還有一個補充的例子是我自己,當然我不是什麼公眾人物了。

首先關於責任因素很好理解,目前來看也是大多數不婚者之所以不去實現這個儀式的原因。因為婚姻在我看來實際上就是一個具象化了的承諾,它就是責任。所以有人會為了更純粹的自由而選擇不被各種枷鎖束縛自己,婚姻這種僅存在於人類社會的規則定義在某些不想被責任牽制的人眼中,實際上就是一個枷鎖。
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然而其中很多一部分可能並不算真正的不婚主義者,因為某些人並非理念上認同不婚,而只是在現實方面的條件上無法達成而選擇了妥協,最終成為一個不婚者。比如韓國情景劇《highkick2》中的智勛,他不結婚並且厭煩相親是因為沒遇見或者沒能發現自己的真愛,所以婚姻的重要性相比於其他存在就會降低很多了,甚至在各種催促和他人的眼光之下會叛逆地對婚姻更加反感。當然在男性角度來說更多人可能是礙於物質層面的需求標準而選擇的妥協。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在自己對責任的理解之下又對自己可能承擔的行為有清晰的認知,所以在內心選擇認同不婚主義的。

再來是性格及價值觀念因素,有些人認為拒絕婚姻並沒什麼不妥,因為這本身就只是一個選擇罷了,只不過這是一個被複雜因素包裹了的選擇,社會人基本都會面對它的壓力,無論是來自於自身還是傳統或者環境的壓力。但是一些叛逆的人或者是有崇高思想的理想主義者往往會對這種主流的價值體系採取懷疑及否定的態度,這都是源於性格和價值觀念的因素。
這裡可以對應到的具體例子就是王思聰,他本身就是個無需為物質層面條件而擔憂的人,大學又是讀的哲學系,所以會對婚姻抱持著一些不屑的態度是很好理解的(對哲學感興趣的人往往都對婚姻會有不同於常人的見解)。比如說他曾經在一個訪談中提到過他覺得婚姻沒有意義,甚至提出了動物之間就不存在婚姻。他實際上就是個典型的性格價值觀方面不認可婚姻的人,當然一般不婚主義者都只是不認可自己在婚姻中要處於某種關係狀態,而並不是反對婚姻或者否定其他人的價值體系。

最後是心理陰影,實際上這一類人倒不是因為思想多麼深刻與抽象,或者太過於自我不想被責任捆綁。他們多數都是因為恐懼婚姻,而恐懼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們的心裡對婚姻存在不好的印象,由於一些過往經歷完成了他們想通過逃避婚姻來實現自我保護的一種認知情懷。比如說從小家庭就破碎分裂的孩子,他們對於婚姻的看法可能就會有些消極。
這裡可以套用周星馳的例子,他作為一個人生很成功的電影人,身上多少有些被藝術感染的特質,這從他後期指導的電影越來越試圖希望用簡單的方式探討人性和更深刻意念的現象中發現端倪。然而他從小的家庭環境便是破裂的,即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而且在後來他拍的電影《長江七號》和他在訪談中表露的內容來看,他被童年環境影響的部分很大。所以至今依舊沒有結婚以後也不太可能結婚的他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與這種深刻的心理影響有關。但無論怎麼談一個問題都很難繞開一個人本身的性格,比較瞭解周星馳的劉鎮偉導演多次評價過他的感情,用的最多的一個形容詞便是自私,劉鎮偉認為周星馳只愛他自己。實際上我覺得這個描述很恰當,一般單親或者留守兒童的性格都是敏感內向的,他們的關注力更多都在自己身上,我自己也是如此。

以上便是我認為的這三點與不婚主義者內心相關的因素,當然它們並不是能被完全割裂開來的。在說最後一個也是我覺得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例子陳綺貞之前先簡單說一下我個人對於婚姻看法的轉變吧。
我小時候的家庭實際上就是一個婚姻失敗的家庭,父母不僅在婚姻上決裂,一直以來對我也不是很負責任,但是我卻一直很憧憬婚姻,直到自己經歷了情感的失敗和一些戲劇性劇情的諷刺之後,才開始去思考自己對於婚姻的看法。
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情懷至上的浪漫主義者,對於自己未來的婚姻前前後後都幻想過了無數次,對這種人生最重要的時刻總是懷抱了太多的美好與期待。然而在感情受挫之後我並沒有去考慮婚姻的必要性,甚至在我發現自己認定了想要去求婚的那個人已經結婚了的事實之後,我都沒有對婚姻產生懷疑,而只是認為我再也找不到完美的婚姻了,只是想通過埋葬自己未來可能的婚姻來祭奠自己那可憐的愛情。
但是有一天我看過了一個節目的訪談之後,才第一次去開始認真思考婚姻是什麼。
那是陳文茜主持的談話節目,嘉賓是相對來說不常上電視的歌手陳綺貞。
在其中陳文茜就問到陳綺貞是否相信愛情,陳綺貞的回答是她相信愛情,只是叛逆地不相信婚姻這個社會的規則而已。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之後,被強烈撼動了,讓我有了很深的感悟,也更想去深入思考其中關於婚姻的定義及它在這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
從這裡基本可以接著談談陳綺貞的例子了。

陳綺貞她就是至少具備了後兩點不婚因素的存在。
性格及價值觀因素在她身上顯現得很自然,如果瞭解她的話應該可以接受她被貼上的標籤,「文青」,「小清新」,「暗黑系」,「不跟隨」等等。所以說她在思想上是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應該沒什麽大問題,而她不希望自己被定義的性格實際上就是一種最為純粹的叛逆。
再來看心理陰影,她是單親家庭(媽媽)扶養長大的,而且她對她的父親可能懷有較強烈的「恨」,這種「恨」當然是可以與愛同時存在的。因為我瀏覽過一個與之有關的報道中提到,她很早的時候已經原諒了她的父親。這裡面用的詞是原諒,由此我大概可以判斷分析出她對她父親之前是有過不滿的,那麽家庭因素對她的內心成長就一定會有影響,結果就勢必對她現在於婚姻的看法觀念的認知有了影響。
實際上她並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的不婚主義者,因為我還接觸過其他的媒體採訪報道,其中陳綺貞還說過她認為「如果不結婚也可以過的很快樂,那麽就結婚」。
這句話稍微要多想一下,意思就是如果不結婚也能很快樂,婚姻並非是生活所必須的,那麽她就可以考慮結婚。看得出來,這句話是在講,只要婚姻不能完整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和另一半,那麽選擇結婚也沒什麽,如果離婚了也不會因此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類似其他答案中提到的徐靜蕾的那種「無所謂」原則。
實際上這種觀念透露了她的脆弱,也就是說雖然陳綺貞是個很有想法的「半」獨立歌手,也是哲學系畢業的創作才女,但是影響她最大的也許未必完全是她不肯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有可能更傾向於她對於婚姻這種形式的不確定看法和過往經歷的影響。
就是說,當婚姻的美好或者失敗都不會大範圍高強度地影響自己原本的生活,那麽就可以去嘗試選擇接受它。其實看現在離婚率這麽高的社會,我們也可以想一下,結婚到底有沒有一個更現實更可靠的意義。如果結婚只是為了滿足一時的慾望,那麽應該更清晰地試著考慮未來會怎樣,是否能夠承擔這一份責任,是否能夠扮演好一個家庭中的角色。

最後回到我自身來說,我認為婚姻不過只是一個製造安全感的籠子。相信婚姻的人並不是因為真的相信自己的伴侶所以將未來交託給對方,恰恰相反,他們是因為做不到完全信任自己的另一半,才選擇用這種現實存在的客觀規則來建築一個協議,一個令自己不會有後顧之憂的手段,使其與要扛付的責任有了關聯,從這個角度來看,婚姻更像是社會中為了保障自身而被創造的交易,一種產物。很多人的潛意識中都是這樣的,只不過都不願去相信罷了。
實際上我沒有去談下一代在不婚主義者心中的意義,雖然孩子肯定是個需要探討的話題,但是我覺得並非是對於不婚主義者最主要的影響。
另外就是不婚主義者的人生,實際上我覺得對婚姻的觀念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婚主義者的人生觀未必就會因為他們不同的婚姻觀而有什麼確定的影響改變,或許這樣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對於他們的人生觀念來說是有跡可循,卻並不一定能得出完整的聯繫。


婚姻對我來說就兩個意義,獲取生活經濟的利益,以及情感利益。
我是個有極強佔有欲的人,但是一生只愛一個人早就是看穿的謊言了。我不願付出,也得不到我最想要的,我何苦進入婚姻的地獄給自己找罪受?還不如把精力只放在思考上,工作上,一個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個是增強經濟資本,這樣我還可以去做很多自己熱愛的事情。

另外離婚還要牽扯財產分割或者孩子撫養權,不離婚就要一輩子服務於家庭。


生活是豐富的,婚姻不會覺得太憋屈了點嗎?


還未結婚,甚至初戀都沒有,受家庭影響,就感覺到對愛情和婚姻深深的疲倦和不信任


女人結婚便要承擔3份壓力。來自父母,孩子還有丈夫的壓力。女人結婚後,周圍的人理所當然的覺得丈夫是她生活的重心。然而個人非常討厭將生活的重心放到他人身上,更何況這個「他人」並不會對此有所感激。


人生美好而短暫,婚姻無聊又漫長……"


「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愛情」


思想保守,隨波逐流,中規中矩的人都非常適合結婚。如果遇到一個同樣特別喜歡結婚的人,那就是一個大圓滿。
而不婚不等於不戀愛,如果你生活可以自理,經濟可以獨立,內心嚮往自由,不喜歡改變自己,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結婚。有合適的對象沒有壓力的相處,合則合,不合則散,多痛快!
結婚意味著什麼?繁衍後代,朝夕相處每日面對,失去了新鮮感和激情的家庭生活需要兩個人不斷的磨合,溝通和妥協,要為對方犧牲,為家庭付出,甚至於為兩個家庭付出,到最後已經完全失去了自己找不到什麼快樂的理由。如果說快樂,那可能是你結了婚家人就放過你了。
為了一紙婚書,很多人付出了太多太多,當初的文藝青年變成了絮絮叨叨的中年婦女,當初的陽光小伙變成了不願回家的鬱悶大叔。。。。。
當然結婚有結婚的好,很多人結婚後喜歡付出也過得很快樂,當然不結婚有不結婚的自由,我支持不婚主義。


「不結婚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在適齡的年齡不結婚,自此一生獨身終老。

聽著很凄涼的樣子,然而未必。

做一個假設,你正常的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不出意外的上了大學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出意外的話就是九年義務教育當中輟學,這是一條支線,先找到工作,獲取到社會經驗)上了大學畢業的這一批人,即使經歷了人生的迷茫期和就業困難期,基本上都會找到工作,獲得基本收入。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有穩定工作後需要尋找另一半,經營二者關係,順利發展一段時間後,會發展成婚姻關係,當然,婚姻的前提可能是有車有房,或者夫妻二人共同貸款買房。婚後,會保持一段時間的戀人親密期。且夫妻一面工作,一面還貸,在現在的中國,尤其是二三線以上的城市,土貴如金,房車貸款起碼需要幾十年能還清。婚後一年以內,夫妻磨合期出現,會開始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問題爭吵。

第三階段,生活穩定,正常工作,正常面對還貸壓力,夫妻正常爭吵,正常溫存,開始穩定下來會考慮生孩子。有孩子以後,生活支出多出一項奶粉錢。而且日常生活要為了孩子而操心煩惱,不排除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要上學,吃喝甚至報各種輔導班,生活開銷增加,生活壓力加大,夫妻關於柴米問題甚至蒜皮問題的爭吵次數也開始呈一次函數狀增長。

第四階段,如果有幸婚姻維持到了中年時期兒女婚齡期,那麼中國的習慣就是子:夫家出彩禮錢;娘家出嫁妝錢。現今社會與時俱進的發展趨勢是夫方和娘家共出車房錢及裝修錢,在父母的時代都不是小數目的開銷自然也是花掉父母一生的積蓄。

第五階段,老年時期,兒女早已結婚生子,現代社會的發展演變成父母(此時的兒女)在外工作,父母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承擔起照顧孫子的重任。一生為他人操勞,沒什麼自己的自由,直到老死才可能壽終正寢,終於能夠喘息。

總結概括一下,你畢業後找工作,努力工作賺錢而朝著結婚的目標前進,結婚後,夫妻一起奮鬥幾十年還貸,時常會為了柴米油鹽而爭吵,日復一日重複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年輕時年少輕狂過的夢想,真的變成了想想而已,變得比海邊的泡沫還要遙不可及,可能你一天的辛苦之後會喘息下來喝兩口悶酒,酒醒間或午夜夢回之際,你會想,我年輕時想幹啥來著,好像做過一個挺有意思的夢,好笑到都笑出眼淚了。你不能在外面久留,你變成黃臉婆的妻子在一身油煙味的等著你。換一個視角,妻子的視角,結婚後因為要帶孩子,辭了工作安心家務,你曾經光鮮亮麗,起碼無憂無慮,最愛逛商場和甜品店。也有自己看似輕狂卻想實現的夢想。可現在你最愛逛的地方是菜市場和優惠減價店,有了好吃的要先拿給孩子,你每天在家忙於家務,一日比一日見老,而丈夫也長了啤酒肚和絡腮鬍,一日比一日頹廢,你越看他越不順眼,就會挑他的毛病,但爭吵對你們來說,已經家常便飯。你們的孩子日復一日的長大,畢業工作結婚還貸爭吵,然後再有孩子,就這樣,一代又一代重複著一樣的生活,不變,社會也有人提供基本而穩定的勞動力,房地產業一如既往的發達,整個社會市場體系繼續有序而良好的發展。

這就是社會上大多數結婚主義者的生活,哦,作為常識,結婚大概是沒有主義的,說了這些自然是片面的,不排除生活幸福美滿溫馨和諧的存在,所以請不要有人來抓我這個漏洞。

下面說說「不結婚主義」,不結婚原因要麼嫌麻煩,不喜歡小孩,要麼有理想愛自由不甘願被束縛。多數大概都是後者。你願意把你的一生都花你你自己身上嗎?沒有負擔,你有過環遊世界的夢嗎?自己走遍世界,快樂是自己的,苦痛也是自己的。你要體驗過你沒體驗過的嗎?比如笨豬跳傘滑翔。你還想繼續完成自己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嗎?有人可能真的只想安安心心的拿著自己的工資享受自己的人生,先幹什麼幹什麼沒有束縛與顧慮。

「什麼?錢花光了,不要緊,還可以再掙啊,反正我也一個人,沒什麼顧慮。」

就是這種想法。

大多數人提起「不結婚主義者」大多撇撇眉毛覺得這是一個奇怪又孤獨的群體,奇怪是因為大多數人都選擇結婚,而他們選擇不,淪為人們眼中的怪人。孤獨是因為他們不結婚,一生只有一人為伴,或許老無所依,或許死了無人知(不結婚主義也是有朋友和戀人的)

曾經人們提起丁克都談之色變,現在丁克普及後人們又對不結婚主義者帶有色眼鏡,所謂不結婚主義者,不過是崇尚和畢生追求「自由」二字而已。


覺得結婚幸福就去結婚,覺得單身幸福就單身,你覺得怎樣過的舒坦就怎樣過,在我眼裡,結婚的 人也不過是像我一樣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罷了


不想受制於人。婚姻就是一種責任。


婚姻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其實我一直覺得人跟狗啊貓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大腦開發程度多了一些,所以也有性跟繁衍的本能,而我們為了安全感慢慢建立了愛情,婚姻,忠貞等等這些概念,擴大化,還有信仰,宗教,國家等等這些概念跟標籤,這就是文明。就跟信仰信則有,不信則無。而我們的過去,就是建立這些概念跟標籤。人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尋求人生的幸福,我現在選擇不婚只是因為在上一輩的用他們的生活傳輸婚姻這一概念時,讓我覺得我對發現婚姻沒有多大的需求,而後來我又不沒有受那些無腦電視劇的毒害,所以到現在婚姻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奢侈品,而你懂得,奢侈品從來不是用來享受的,而是用來炫耀的,當然也會帶來快樂,所以就有了秀恩愛,這種快樂,就像賭場裡面的零和遊戲,有人輸就有人贏。你說像婚姻完全沒有在我內心留下一絲漣漪,那也是一種逃避,只是我覺得明明知道自己對婚姻都不相信而去傷害無辜的女孩子,也是一種耍流氓,而道德感是我珍視的兩大原則之一,當然也祝那些相信愛情跟婚姻的人幸福


對於婚姻是即恐懼又渴望。世俗的眼光、父母的擔心帶來的壓力,害怕自己老了的時候若無所依....本人對於小孩沒有太大的要求,可以有也可沒有。需要自由,進入婚姻後希望依然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越開越高,所以很難被愛也很難愛別人,倘若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結婚的人也不會將就。


喜歡獨處,覺得和一個人終生綁在一起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還有我不喜歡小孩,沒有耐心哄。
最後我也不夠好,就不去禍害別人了。
我想在四十五歲左右賺夠了錢去週遊世界,然後選一個最喜歡的地方老死。


目前24歲,已經有不婚的想法,但沒達到堅決的程度,覺得還是要看內心所想,在感情方面不勉強自己。現在已經著手開始存錢理財,其實還是比較擔心不婚後的養老問題,以及周邊親戚朋友都有家庭自己會和他們漸行漸遠。。。誰知道以後呢,先過好當下吧。


第一個答案說的想要「達到精神上的愉悅以及成長的同步匹配」真的是太艱難了,我正在這條道路上掙扎和堅持著,而且當看清了一些真像後,發現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純粹的愛情,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附加條件的,那些最初的美好只不過是假象在引誘自己淪陷,所以婚姻顯得更加沒有意思


推薦閱讀:

婆婆說,這個月懷不上,下個月再懷不上就不要懷了,怎麼辦?
為什麼竇唯常說他與王菲的婚姻是一場陰謀?
如何評價近日瓊瑤與其繼子女因「插鼻胃管」爭執事件?
結婚一年多都沒有懷孕怎麼辦?
娛樂圈有哪些不秀恩愛但低調和睦的明星夫妻?

TAG:婚姻 | 價值觀 | 愛情 | 人生觀 | 不婚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