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的動物為什麼不主動逃逸?


一些動物會逃逸的,但像牛羊之類,大多數到了飯點還是會回來的,有吃有喝有屋子遮風避雨,不比在野外好?也有個別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一逃好幾年的都有。
大多數家畜最喜歡的生活是在小範圍內自由地活動,晚上回家,和同伴在一個屋檐下吃睡。過去在農村能看到豬牛雞鴨到處散步。這是他們作為家畜被馴化後就養成的天性。沒有這種天性的動物,自然也無法成為家畜。
關於屠宰,目睹過同類死亡動物是會害怕和逃避的,所以屠宰前要把動物先圈起來。但是作為食草動物,只要不輪到自己,事後該怎麼過怎麼過,也不會去想太多,祈禱下次別輪到自己即可。因為食草動物之中的一部分就是用來被吃掉的,野生食草動物也是如此。
現代養殖場里的豬、雞是沒有機會看同類被屠宰的,而且他們短暫的一生都在室內,又在很年幼時被屠宰,使得他們並不能真正地理解死亡的意義。對豬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上屠宰場傳送帶,而是上卡車被運輸至屠宰場那段路,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too much information. 這就好比你把一隻貓從小到大養在家裡從沒出門,偶爾打開門它也只會在門口好奇地張望而不敢出去,如果你帶它出門,那可是天都塌下來了,到處都是刁民想害朕。至於死亡,我親眼見過當一頭豬倒下被放血時,其他豬不是恐慌亂竄,而是紛紛圍上來隔著欄杆舔同伴的血,好香好香的樣子。


謝邀!
有一種越來越得到學界認同的理論認為,絕大多數家養動物都是主動被人類所馴化的。最著名的是狗,遠古時代一種狼的亞種,現在已經滅絕,活動於穴居人的垃圾堆旁邊,自願被人類「訓養」,幫助人類警示猛獸,看護與狩獵,成為最初的狗。
同樣,活躍於人類垃圾堆的野豬,,還有野雞之類,自願白天在垃圾堆里覓食,晚上回欄里睡覺,逃避掠食者。
可以う,說,目前的大多數家養動物都有呆在畜欄里的本能,而不是冒險離家。

野生動物被人類馴化,用時比人們以前想像的要短得多。
經常在數代之間,甚至三、四代間就馴化,而且毛色、體型、發情都隨之變化。

一個最新的案例來自於塞倫蓋蒂對於非洲野牛的一項研究:
非洲野牛一向因兇猛,,還有不可預知的爆脾氣而著稱,塞倫蓋蒂的野牛因為經常受到獅子的攻擊,故此野性更加強大。研究者為了研究,打標記,將一群非洲野牛趕進臨時畜欄40天時間,期間人工投喂飼料。
40天後,奇蹟出現了。
研究者想把野牛趕出畜欄,可怎麼也趕出不出去。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野牛趕走後,到晚上,野牛又回到了畜欄里。~~
後來,這群野牛還讓研究人員隨便撫摸,個別個體還可以隨便騎著玩~~
不知不覺之間,這群非洲野牛就自我馴化

馴化動物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按《槍炮、細菌與鋼鐵》的說法——+

無論是幾千年中一直能夠得到用於馴化的候補動物的本地牧人,還是現代的遺傳學家,都一直未能成功地使古代那14種以外的大型哺乳動物成為有用的馴化動物,而14種動物至少在4500年前就已馴化了。然而,今天的科學家們只要願意,無疑能夠為許多種動物去實現關於馴化的那一部分的定義,即關於控制交配和食物的規定。
例如,聖迭戈和洛杉磯的動物園現在正使最後倖存的加利福尼亞兀鷹受到超過任何其他馴化動物的嚴格的交配控制。對每一隻兀鷹都要進行遺傳鑒定,並由計算機程序來決定哪一隻雄鷹同哪一隻雌鷹進行交配,以便達到人類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為了產生最大限度的遺傳差異,從而使這種瀕臨滅絕的鳥得以保存)。一些動物園正在執行用於其他許多有滅絕之虞的動物的繁殖計劃,這些動物包括大猩猩和犀牛。但這些動物園嚴格挑選加利福尼亞兀鷹,不可能帶來經濟上有益的結果。動物園對犀牛所作的努力也是如此,雖然活犀牛的肉重達3噸以上。我們馬上就會看到,馴化犀牛(以及其他大多數大型哺乳動物)有著不可逾越的障礙。

總之,在全世界作為馴化候補考的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中,只有14種通過了試驗。為什麼其餘的134種沒有能通過試驗呢·弗朗西斯·高爾頓在把其餘那些動物說成是「註定要永遠野生」時指的是哪些情況呢?


答案來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要能得到馴化,每一種候補的野生動物都必須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缺少了哪一個必不可少的特點,都會使馴化的努力失敗,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敗一樣。我們在擔任斑馬和人類這一對的婚姻問題諮詢指導時,至少可以找出馴化失敗的6組原因。

1日常食物。


1生長速度。


1圈養中的繁殖問題。


1兇險的性情。

1容易受驚的傾向。


1群居結構。


  • (題主問題重點是圈養和逃逸,啊旺一般在我家院子里,勉強算圈養。。離家出走一周勉強算逃逸。。)
  • 以前我家有一隻狗土狗,一身黑毛,喚作啊旺。我奶奶在它還是狗崽時,便從狗媽媽那兒把它抱回了家。慢慢撫養長大後,一家之中也最親近我奶奶。每天清晨我奶奶房門一開,啊旺也起來了。奶奶趕早去買菜,它就撒著歡跟著奶奶出門,村中多犬,戲耍於大道,均不懼人。啊旺體格健碩,晨曦的陽光在它發達的肌肉度上一層金光,宛若金狗,它跟在年邁的奶奶後邊,惡犬多不敢近身。
  • 有一天,我奶奶打了它。為什麼呢?以前我出門在外跟奶奶通電話時,奶奶便會念叨啊旺的不是,狗是好狗,就是不講衛生。這次不出我所料,啊旺又在家裡一個角落偷偷拉粑粑了。
  • 我奶奶便打了它,用掃把狠狠的敲了一下啊旺的頭。後來奶奶跟我說,她只是想打它屁股的。啊旺亂拉粑粑被我奶奶打的多了,早有經驗。見我奶奶目光有火,屁股一扭撒腿就跑。我奶奶一氣之下抓起掃把就扔了過去。也該啊旺倒霉,不偏不歪,掃把的硬殼子砸到了啊旺的腦殼子,「嘭」一聲響,啊旺頭一歪眼睛翻白,就此顫巍巍的倒下,想必是暈了過去。
  • 我奶奶也自責自己下手太重,這一手啊旺怕是要失憶了。急急走過去查看啊旺傷勢。啊旺倒在地上,一邊吃痛一邊詫異我奶奶的心狠手辣,以前可不曾享受如此待遇。再裝死怕是難免殺身大禍,大驚之下一咬狗牙,一剎那綳直了身子,腳步如風。我奶奶一番好言軟語還未出口,啊旺就如漂浮落絮隨風不見。
  • 啊旺就此失聯24小時,可惜沒有狗狗失蹤登記所。奶奶擔心啊旺餓死街頭,始終放心不下。我帶著奶奶重囑,尋遍了啊旺風花雪月的場所,甚至深夜探訪了啊旺夜夜笙歌之處,也沒尋到它的蹤影。那兩日走路眼睛都帶著尖,期盼在匆匆街頭的人縫中尋到那一抹狗影。
  • 那兩日夜晚我奶奶睡的不安心,啊旺不在,家裡怕是要遭賊惦記了!早晨是獨自一人去買菜的,懾於啊旺狗威,路犬也不敢在我奶奶面前放肆。我奶奶在便一路打聽啊旺的消息。碰到個熟識的人便走過去問:有沒看到我家啊旺啊,走了兩天了。
  • 碰到了就給它點吃的啊,兩日也餓死它了。
  • 我安慰奶奶:啊旺會自己找食,哪那麼容易餓死。
  • 「餓不死,也沒家裡伙食好。」
  • (下班寫完吧....)
  • 禁不住奶奶的催,寫了尋狗啟示。方圓千米之內,路燈上招牌下。到了晚上張貼完了回來,在路燈下就看到了一隻落寞的狗影。隱約是啊旺!我內心一陣大笑,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餓死汪。我遠遠的叫喚啊旺,走近時狗影卻不見了。
  • 第二日我如實稟告了我奶奶昨晚狗事,我奶奶將信將疑。第二晚端著狗碗,盛滿了啊旺最愛的醬排骨放在門口,奶奶在屋裡看電視看的也不安穩,坐了一會就出門口瞅瞅。一晚沒看到狗影。奶奶便早早睡了。
  • 第二日奶奶起來發現狗碗空了,叫醒我來看。
  • 我心想:這狗心有怨氣啊,看來要奶奶親自去請才肯回來呢。這麼大碗醬排骨連汁不剩,看來狗格高傲狗嘴也饞。既然露出了破綻,心中已有了計策。當日三餐都會乘上滿滿的醬排骨端放門口伺候狗爺就餐。第二日午飯未吃,提前把一碗熱騰騰的醬排骨放在門口,那味兒香飄十里,饞狗哪有不現之理。我坐在門口石階等候。侯不多時一抬頭,看見了啊旺蹲坐在我前面不遠處,目不斜視的盯著我。
  • 啊旺幾日不見不見消瘦,一身黑毛油光蹭亮。它靜靜的蹲坐在我面前,對我的呼喚猶若未聞。多日離家在外,氣息野了,狗眼炯光閃閃,威風鼎鼎。我沒法子,回屋叫出了奶奶。
  • 奶奶的身子邁出大門,那威風鼎鼎的狗將軍啊,便再沒了見我的氣度。我奶奶輕喚了一聲:啊旺。叫的啊旺的爪子不安的撓著青磚。奶奶再一聲:啊旺。狗嘴裡「嗷嗷」的撒歡,健碩的狗身在地上打著滾,狗尾巴搖成一片幻影,我儼然看到啊旺狗崽時光的模樣。
  • 啊旺再沒離家出走經歷,回來後狗性大變,也講起了衛生,粑粑自然不敢在家拉了。當然有沒去別人家拉我就不知道了。自此奶奶早起買菜身後一直跟著一道黑影,它昂首闊步,步履穩健。野外的風餐露宿讓它狗生難忘,神出鬼沒的偷狗賊也讓它膽戰心驚。啊旺的狗尾巴少搖了,性格日趨沉穩。它餘下的安穩的短短的狗生,便由我奶奶陪伴度過。

用親身經歷來回答,羊絕對是會主動逃脫的。。至於雞,它們只知道這裡天天有東西吃有水喝,還有一大群小夥伴,哪還會有逃跑的想法啊= =而且圈養環境下一樣會形成公雞領導母雞的局面,跟野生一樣;換句話說,就是它們根本沒覺得這和野生有什麼區別,只是它們運氣好找到了條件非常好的地盤而已


謝邀,這個答案要展開太複雜,我簡單做如下回答:
一、動物由野生到圈養是一個漫長的馴化過程,是對基因的篩選固化過程,簡單的講就是把動物中的某些原意接近人類、依賴人類、融入人類的基因固化下來。不是某些答主提到的把動物長期關起來就能實現把野生動物變成家畜/禽。例如狼到狗的馴化、早期的狼靠近人類聚集地,啃食人類生活垃圾的時候,有三種類型的狼:1、警覺性高,異常敏感、看到人來就跑(沒找到多少東西吃);2、警覺性較高,保持安全距離、看到人到達可能的危險距離後開始跑開(找到部分東西吃);3、警覺性相對低,保持安全短、看到人跑不掉了(可能變成食物或者短期圈養)。在第2種狼與人類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幾千上萬年,也許更長),逐漸學會察言觀色,判斷人類的善惡與否,逐步融入人類社會,開始長期的共同生活,在人類早期與人類建立了相互信任、依存的「共生」關係。
這種關係的建立是在人類的選擇壓力下,在基因選擇的基礎上,並被一代代固化在基因里,雖然也常有基因突變,產生恢復野性的狗,但與在人類共同生活的選擇壓力下(需要溫順、聽話、協助人類),不聽話的狗被吃掉了(就好像沒有血性的某朝人,敢出來反抗的都被一代代殺了,餘下的大多數比較懦弱中庸的,突變的有點血性的也學會了不做聲。),突變也失去了繁衍的機會,餘下的大多數越來越符合人類的需要,並在在不同人種、族群的審美觀念下被選育成今天不千奇百怪的各種狗。
二、動物數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動物的死亡與生存的觀念始終的樸實的,沒有太多的其它想法,它們遵循這自然規律。豹群撲食完一頭牛後,其他的繼續吃草,在它們的觀念里豹暫時有了食物,不會繼續撲殺,對於牛群而言豹這是時候是安全的,該幹啥幹啥去。生老病死、被被捕食對它們而言在在正常不過。
三、人類其實類似於動物界中的病毒,貪婪,吃飽了還要存儲起來奇貨可居,還要用它換取其他物品及精神享受。它們以為同伴已經被殺了,這個事件就結束了,認為可以繼續悠哉到下一次被撲殺。他們的逃逸大多數不是為了被捕殺,而是天真的認為需要強健的體魄,需要廣闊的原野來減少被撲殺的概率,不是因為害怕死亡。他們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的經驗沒法告訴它們幾十萬年後的人類與其他動物完全不一樣。它們同樣不明白人類的給的食物和自然界獲取的有啥區別,被肉食動物撲殺和被宰殺對它們來說應該沒多大區別,鳥為食亡啊!!!


(不請自來)

人類花那麼多功夫篩選出那些容易馴服、不善逃逸的物種馴化成家禽家畜,然後你又跑來問家禽家畜為什麼不會主動逃逸……


我曾經在小學的時候離家出走以示反抗,但以失敗告終。因為兩個小時後我因為餓得不行而自己主動回家了。
動物能有小孩兒智商高?回家不過因為一口飯。
還有一次我們爬山遛狗,一位大哥完全不拴著狗子,我問難道不怕狗子丟了嗎?大哥回答:放心,他比你更怕丟了自己。
為什麼?
因為離開主人身邊(家周圍)的世界是個陌生的世界,恐怖的世界。
而且不一定有飯吃。


不知題主有沒有到過自然中。
可能在你的想像里,自然是東西隨便吃,水隨便喝,想睡就睡,想跑就跑吧。
但事實上,自然可不這樣。
對於草食動物來說,自然里有虎視眈眈的肉食動物,不斷的追趕,捕殺,生吞活剝。而對於肉食動物來說,要不斷的找草食動物捕獵,打架,還要跟其他動物搶食。然後無處不在的寄生蟲,疾病,瘟疫。
春天要發情,到處找不到異性,找到了要打架。夏天天熱,要是找不到大樹,就只能曬著,要是再找不到水源,那就是分分鐘被曬死的節奏。秋天樹葉開始枯黃,食物變少。冬天天冷,到處都沒吃的,取暖只能靠抖。還不提大風,大雨,冰雹,大雪。這種極端天氣。

在自然中,最完美的生存狀態是,各個種群的數量不下降。但是動物基本上都每年產仔,有點還一胎很多仔,有的每年產很多次仔。但結果呢?種群數量不變,你可曾想過那些動物哪裡去了?只有一個答案,死了。也就是說,在動物並不漫長一生中。假設有一對動物,若干年後,等他們死的的時候,他們所有的孩子,能存活下來的,也只有兩個。

無憂無慮的生存,只存在於沒見過大自然的人類心中吧。


你不也天天上班夜夜回家么?你怎麼不逃到深山老林里去呢?


中國人為什麼不出國,不移民?
地球人為什麼不離開地球,移民外星?


1.不能——沒有能力,混吃等死。
2.短視——威脅不是迫在眉睫,太遠了看不到,當下吃飽即可。
3.無憂——養蛋雞不為吃肉,養綿羊也不為吃肉,安心下蛋,安心剪毛即可。
4.安逸——外面有ISIS,並不完全是風調雨順,好歹在圈裡還算安全,什麼也不用擔心,就等臨頭一刀即可。
5.圈子——親戚朋友生活重心全在這裡,故土難離。
6.僥倖——萬一我是蛋雞不是肉雞呢?
7.得勢——我可是牧羊犬啊。
8.至尊——我可是少主人啊。


一天,我愚蠢的男友覺得我家的貓一個人在家孤單,想要帶她出去玩。

呵呵

一出家門,傻貓就驚慌失措,爬到他肩膀上。

然後,,,就回去了


你有過"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嗎,你有,但是你辭職去看了嗎?


首先最開始也沒有這個意識,好比農村散養的雞,長大的過程中每年都會出現幾個一周左右的樣子不願意回籠子,你把它抓回來,時間長了就會好。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和一些小夥伴再加上正確的引導養成習慣就好。人類養成習慣也是一樣可怕,國家規定戶籍制又有多少人沒有離開過家鄉。


陌生的環境,未知的未來,不穩定的生活。

被馴化的家畜,,應該不會有離家出走的意識,只有迷路後找不到回家的情況。

另外我懷疑,那些家畜有風險的意識嗎?


以前學校門口買兩隻小雞,不小心養成兩隻大公雞,於是每天早上抱到外面自由活動,晚上天快黑了它倆會在指定地點等我,把它們抱回家去。
曬太陽的時候抱抱它們,還會把頭搭在我脖子上咕咕咕的小聲叫。
不光不會逃逸,還成了我家附近的霸王,經過我家門前的人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就被追著一頓啄。
我也不知道他倆為啥不逃逸,可能把我家當自己家了吧


額。。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答案是:除了狗以外,其他那是你沒養過~~~~~~


在10歲的時候決定離家出走,帶著我的巧克力和格列佛遊記,牽著我的小黑狗,蹬上我的學步自行車(就是後面的車輪上有倆個小輪子,防止摔倒),一路向西不回頭,然後在飯點前回來


隨手回答,我家龍貓認為籠子就是她的家。有的時候打開籠子門她也會出去晃悠個半天的,但是一旦被嚇到,還是會分分鐘回到自己的籠子里。
所以被馴養之後,那個環境對動物來說是安全的了,就不需要逃逸了。


腦容量的關係。
他連「我」的概念都不一定能構造出來。


習慣養成,很難再戒。


推薦閱讀:

能不能像遛狗那樣把貓拉出去遛?
蝸牛為什麼有個牛字,跟牛是親戚不?
善待動物與吃肉二者是否矛盾?
自己好不容易救活的小動物,突然間因為意外離世,你有過那種經歷嗎?
蜜蜂死後還能蜇人么?

TAG:動物 | 養殖 | 畜牧業 | 牲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