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白酒為什麼要燙燙再喝?有什麼好處?現代人也可以燙了再喝嗎?


「燙一壺老酒」這話聽著就古色古香。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為什麼要把酒燙燙再喝?追根尋源,有這麼幾個緣由:

一是生存條件決定拒絕冷飲。中國是東方農耕文化,長期的植物類食物為主,生冷飲食就會傷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

二是為了更盡興。古時候低度酒,包括黃酒、米酒,一應酒類飲品。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高度酒燙熱了會使酒精揮發一些,可以喝的多點。再者,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儀式感能使活動和人本身升華更高層面。可不是現在人所說的「裝逼」。

三是健康養生的需要,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無論低度酒、高度酒,只要是純糧食釀造酒,性質都是暴烈的,只是程度不同。燙酒就是減少這烈性子,讓酒性溫和一些,喝的時候更舒服。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人與自然、與萬事萬物和諧相處。

所以,喝酒最好要燙熱再喝,不僅僅是冬天,也不僅僅是古人,現代人更要燙熱了喝。俺就有深刻體會,喝熱酒渾身舒坦,喝冷酒胃裡糾巴半天才能緩過來。


專業醬香酒,回答非喜勿噴!本人真心傳播健康飲酒知識,可能會直接點名某些酒企,並無別意,就事論事而已!

首先,古代沒有白酒,即便是唐時代有所謂的「燒酒」,其實也只是顏色偏紅,酒精度並不高,到明末酒的度數就提高了不少,真正白酒的盛行是清朝!

其次,古代也並不是所以酒不分時候都溫酒,也有冰飲,楚國出土過「冰鑒」,甄嬛傳裡面也有反映這一點,溫飲主要是冬天!

最後,溫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古代酒度數低,溫了之後喝起來更有刺激感;二是因為冷酒傷胃,溫過的酒有驅寒養生的功效。這點其實大家都知道,湖北老家現在其實還有人在冬天做酒糟子,裡面的水最後就成了「甜米酒」,天寒地凍的,大冬天讓你喝幾碗也不舒服,所以衍生出來的做法就是甜米酒蛋花湯、湯圓米酒等等,將米酒加熱了,喝上一碗十分之愜意!

現代白酒在民國之前大多叫「燒酒」,現在也有很多地方這樣稱呼,一個「燒」字,代表了火性!本來就已經高度了,火性十足,你還去加溫,那是閑躺得不夠快!

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白酒加熱會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氫鍵斷裂,破壞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締合狀態,使更多的酒精分子成為小分子狀態,而人體細胞壁其實是有間隙的,可以直接透過小分子狀態的酒分子和水分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渴的時候喝熱水更容易解渴,因為其中有些水分子直接被身體吸收了。但是這個事情如果變成酒精,那就麻煩了,小分子的酒精甚至可以直接透過腦血屏障,這會讓人更容易醉,也更容易酒精中毒,如果達到一定程度,甚至會致人死亡!

這同樣是為什麼現在的白酒講究陳釀的原因,除了一些後熟的因素以外,也是因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能締合得更牢固,能儘可能的形成大分子團,盡量減少對身體的損傷!

現在居然還有某些酒企,毫無仁義道德,居然宣傳小分子、微分子酒這種偽概念,害人不淺!

至於其它的加熱能改變某些風味物質的成份、含量等等,改變口感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小問題,也有很多其它人的回答可以借鑒!

最後總結下:溫飲其實是古代低度酒的飲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但是對於現代白酒而言,溫飲是有百害而幾乎無一利的。

現在最好的酒,醬香酒,比如茅台、紫紅泥酒等為什麼要講究53°,5年成品,其很大部分也是降低新酒火氣,讓酒分子和水分子締合的更牢固,形成穩定的大分子團。


商周的時候,就有溫酒的器皿了。可以說,溫酒的歷史挺長的。古代的酒是一種低純度的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酒。燒酒的話,在元朝才有,李時珍有記載過。其實按照一些古代的文獻來看,在宋朝的時候,其實就有燒酒了。

為什麼要溫酒,其實也可以從氣候上來看,古代的氣候不比現在,當時沒有二氧化碳,工業廢氣。冬天的溫度,基本上是在零下幾度。

商朝的都會,朝歌在今河南,就算現在來說,河南冬天的溫度,也是零下幾度。在古代,肯定比這個溫度更低。

冬天喝熱酒,總比喝冰冷寒氣逼人的冷酒,要好吧!

明朝的陸容在自己的《菽固雜記》就記載了一個這樣事情,這個是他的親身經歷。

嘗聞一醫者云: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云:『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云:『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也!

這裡面所說的病痢,就我個人的理解,應該就是拉肚子。顯然是因為喝涼酒導致了,胃寒進而引起的腹瀉,不舒服。

古人並不知道所謂的甲醛之類的東西,溫酒,肯定也是根據大家所得的經驗,想出來的辦法。元代賈銘就說過,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也是一個經驗,溫酒能恰好的保證乙醇不被揮發,而熱酒會導致乙醇大量的揮發,那就不是酒了。

溫酒,還能夠去除酒中其他的雜味,又能夠不讓人拉肚子,所以漸漸的成為了大家的一個習慣。

再者來說,溫酒經過各路人,不斷的用文字和行動修飾,它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古代的一種文化了,與現在的茶文化,也差不多。

青梅煮酒論英雄!


1.據有關資料傳,古代白酒的度數很低,酒精含量與現在的啤酒含量相近,不易使人喝醉。2.古代白酒,燙暖後有種醇香味道,入口使人沁香味回的感覺,使人血液速加快,身體產生熱量,可抵禦寒濕之氣。3.適量飲酒,對身體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促進身體健康等好處。4.現代的白酒,因蒸餾技術的提高,酒精含量相對要高,易使人醉。當然,燙了再喝,可揮發一部分酒精,器皿也會粘有酒精成分。然而,大多數人已不習慣這種方式喝酒。


古代喝酒不像現代蒸餾的好喝,只有燙才有口感,現代人喝酒怎麼燙,

水燙:把酒倒入溫酒壺,然後放入熱水中升溫。

火烤:把酒裝入耐熱器皿,置於火上升溫。

燃燒:把酒倒入杯中,放在盛有酒精的器皿內,點燃酒精升溫。

沖燙:把滾燙的飲料沖入酒液或把酒液注入熱飲料中升溫。

當然,為了防止中毒,燙酒不能長期用錫壺,因為錫壺遇到高溫會分解鉛,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


記得小時候長輩們喝酒要把那種磁的白酒壺放到熱水裡燙一下,當時小不明白 現在已經沒有人那種做了。白酒燙熱喝是因為甲醇的沸點低 用熱水加熱後 甲醇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 甲醇對人的視覺神經有害! 還有乙醛會增加酒的辛辣味 飲酒人頭暈 而乙醛的沸點在21攝氏度 用熱水加熱自然蒸發掉!

正確的飲酒方法就是在酒不冷不熱時飲!古人有「溫酒 暖酒」之說,就是這個原因。現在掌握了白酒發酵技術 不用擔心甲醛 乙醛問題!


古人喝的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而且味道偏酸,用熱水燙酒,能讓酒味更顯綿長醇厚,而且溫暖舒服。明代中期之後開始出現蒸餾酒,度數開始升高,用熱水並不能獲得原來的享受而且更容易醉酒。黃酒是發酵酒,現在的白酒基本都是蒸餾酒,用原漿勾兌成不同度數的酒。


過去釀酒技術沒有現在完備,檢測手段沒有,所以甲醇和雜醇不好控制,大家知道,甲醇對人體危害大,但甲醇蒸發溫度比乙醇低,古人喝酒時將酒加熱,實際上在加熱過程中可將甲醇蒸發一部分,這就是熱酒少傷身的原理,另外溫酒可加快雜醇揮發,讓人聞到更濃郁的灑香


釀造的米酒黃酒有部分甲醇,喝多了會頭疼,溫熱一下,甲醇能揮發出去還能暖胃驅寒。而蒸溜酒溫熱時最好不超過25度,對酒的口感影響不大,溫度太高就不好了,至於勾兌酒溫熱了一股香精味,不溫則傷脾胃,還是以自己習慣為好


古人燙酒應該也是在秋冬季節吧。現代人也有燙酒的習慣的,在貴州黔東南農村,冬天的時候,人們就喜歡把燙酒來招待客人,一口燙酒下肚,一股暖流一直從喉嚨直達丹田的感覺,真是太帶勁了!我們農村侗家人的酒,都是自家釀的米酒,在燙酒的時候,會加一些紅糖,口感更好。


推薦閱讀:

下周IPO募資5.4億美元,搜狗如何向華爾街證明自己?
醬香型白酒只有茅台鎮有嗎?
浦發銀行「雙零」銀行卡將被凍結,什麼是雙零卡?
浦發信用卡如何刷出30萬的萬用金?
如何評價英大證券李大霄?

TAG:白酒 | 文化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