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康有為這個人?


康有為是近代少有的奇才,如果不從政的話,他可能會流芳百世,但在那個歷史的關節點上,如果他不站出來,而是別人站出來,結果可能更糟。

首先,康有為的眼界、抱負令人欽佩。

康有為本是下層知識分子,在那個封閉社會中,他所擁有的信息資源、權力資源是非常少的,他能從一個凝固的社會中看出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主動因應,這種勇氣與才華令人驚嘆。

不否認,康有為只看到了問題,但他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他初期的思想資源依然是法家那一套,並幼稚地希望通過學術變革來推動政治變革,在政治操作中,他的手法拙劣,將許多下層知識分子的想像摻雜在其中,如說大話、拉幫派、黨同伐異等,這些手法基本是不上檯面的,但如果他不採取這些辦法,他根本不會得到光緒的重視,也根本不可能被啟用。

面對西方列強的衝擊,清政府原本是依靠八旗王公、欽差大臣來解決問題,結果慘敗,以後只好依靠非制度提拔起來的中興名臣們來解決問題,結果依然是甲午之敗,到康有為時,時勢逼迫著清廷在儒家中小知識分子的層面找解決方案,而在這個階層中,康有為顯然是最佳人選。

問題的關鍵,在清廷制度已高度僵化,足以化解一切新方案的衝擊。康有為所代表的政治力量依然不夠強大,他的失敗早已註定。

然而,從向世界學習的力度、變革的願景、變革的深度等角度衡量,康有為至少在方案層面超越了前人,他至少畫出了一個別人畫不出的餅。

其次,康有為在百日維新中表現欠佳。

百日維新是一次鬆散的、無組織的變革,真正主導者是光緒,而非康有為,在戊戌六君子中,3人不屬康黨,光緒對康有為也不是太信任。

康有為的最大價值,還是在於描繪出了一張藍圖,但他沒有從政經驗,不知道如何實施它。從今天人的眼光看,這張藍圖有很多瑕疵,但在當時,還是有非凡意義的。

康有為升遷太快,確有自我膨脹的因素,比如挑動帝黨解決後黨,其實帝黨與後黨都是非常鬆散的,其中不同人有不同的利益,如果不把矛盾激化,雙方並不是沒有妥協空間,但康有為等人缺乏政治經驗,一味照搬史書,弄巧成拙。

但百日維新失敗,最終問題出在主導者光緒身上,康有為不能負全責。

其三,在海外時期,康有為的一些做法有虧私德。

這其中包括組織保皇公司,從華僑手中募得大量錢財,由於使用不當,這些錢基本虧損,沒能發揮實際作用,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在處理這些錢財時也有失當處。

此外,為了宣傳,康有為等人在媒體中大肆抹黑慈禧,編造歷史,將戊戌變法說成是他主導的,並在人格、私生活等方面加以詆毀,這種無節制的鬥爭技巧,給人品格不高的感覺。

康有為最終被污名化,與他反對革命黨有關,革命黨成事後,康有為又配合張勳復辟,逆歷史潮流而動,因此成為全民公敵。

最後,評價康有為,應突破功利史觀的約束。

作為後人,很容易相信歷史是有目的的,是必然如此,從封建王朝走向民國,這被認為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但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他們不可能看清這一點,他們看到的是清朝滅亡後,國家分崩離析,社會動蕩,生民苦痛,讀書人道德素質下降,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認為有皇帝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難免做出錯誤的選擇。

每個人都是具體的人,如果康有為生在鐵帽子王家,他也會溫文爾雅有底線,絕不張口就忽悠,但他只是下層讀書人,沒有上奏權,除了用搞怪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外,別無辦法。如果他去做富貴閑人,可能生活更好,可他還是願意為天下蒼生努力,這固然與個人野心相關,但也說明他是有公共情懷的。

生在不幸的時代,就必然當炮灰,回看康有為那一代的東西,包括後來百年風雲人物寫的東西,基本是留不下去的,基本沒有多少智慧含量,這無可奈何,時代放不下一張書桌,不能讓人靜下心去思考,只能現抓現用,康有為以一介布衣,做成這麼大事,則笑話他的人、鄙夷他的人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康有為也許算不上聖人,但肯定是非凡之人。


凡是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康有為,而且都知道他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策劃者。

我們現在都把「戊戌變法」當成是中國改革的一個機遇,但是被慈禧扼殺了。事實真的是如此么?我們可以從康有為身上看出一些問題。

康有為這個人是廣東南海人,所以都叫他康南海。康有為這個人很聰明,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廣東人么,聰明很正常。而且康有為讀書很多,年輕的時候無書不讀,什麼歷史、儒家經典、佛家經典、地理甚至算學,不過康有為很狂傲,他後來說自己29歲以前就把書讀完了,此後就不再看書了。所以,後來康有為參加戊戌維新,可以發現,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年輕時候的,沒有反思,也沒有在關注世界的發展變化。

康有為聰明之處就在於,他讀了歐洲改革,俄國彼得大帝的改革這些歷史之後,他知道不能貿然用西方的這些歷史加到國人身上。那個時候,國人思想比較閉塞,還是把西方人看成是蠻夷,認為學他們不可以。

所以康有為就從自己的資源裡面尋找變革的因子,所以他寫了《孔子改制考》,說孔子就是一個創新變革的人,你們不是遵奉孔子么,孔子的改革思想你們怎麼不接受呢?後來,康有為還從經學入手,他發現滅掉西漢的王莽曾經遵奉古文經學,所以他就藉此說明儒家是有改革性的。

康有為這個人做事很急躁,還很自傲,他後來參加戊戌維新也是如此,很多事情本來可以慢慢做,但是他非要一氣做到,比如改服裝,改禮節,這些本是細枝末節,但是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代表著正統,代表著華夏文明。由此,康有就觸動了他們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導致失敗。

晚年的康有為流亡海外,因為光緒皇帝的支持,他一直感念皇帝的舊恩,所以又變成了一個推崇帝制的腐儒。至於他的個人生活,就更糟糕了,他後來很大年紀還娶了二十歲左右的妾,老婆很多。至於生活也比較奢靡。

由此看,康有為雖然身上有先進的東西,但根子上還是中國傳統的有劣根性的文人。


康有為不是一個聰明的項目大師。事情沒辦到效果。反而吃了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春秋戰國的宋國先後出現了兩位宋桓公?
佔領某地、奪取某地政權,到底是怎樣實現的?
同樣是辮帥,請問巴蒂和古力特在足壇歷史中誰的地位更高?
歌劇《釣魚城》中蒙哥汗為了救南宋小孩被打死的劇情,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趙敏和周芷若,你會選擇哪一個?

TAG:康有為 | 歷史 | 文化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