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的軍事實力有多大,國內當時軍事實力跟日本有多大的差距?

有多強?戰鬥力如何?與中國軍隊的比較?
(修改問題的那位仁兄,咱能不把一個問題變成文綜大題么 QAQ)


軍事裝備上日軍完爆中國,不,完爆亞洲,當時全亞洲只有日本有完整的軍事工業,國軍的德械美械紙面上戰鬥力比較好看,但是在實際戰鬥中,國軍損壞的槍械,大炮絕大部分無法自行修理,只能丟棄,嚴重影響軍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共軍直到抗戰勝利前都沒有能有效對付日軍碉堡的武器,槍械落後且數量少,依賴從偽軍處繳獲,不乏使用砍刀的士兵。
硬實力方面其他知友說得很好了,我就說說軟實力吧,有沒有武器是一回事,能不能發揮武器的作用是另一回事。
從軍隊的組織能力上說,日軍完爆國軍是毫無疑問的,共軍的組織能力甚至比日軍更好,至於日軍後期駐紮在華北的治安軍和偽軍,和國軍的組織能力有的一拼。整場戰爭中,國軍常常出現大規模的潰敗,甚至在潰敗之後都無法迅速收攏殘軍,淞滬會戰後,委員長在日記中寫道,「竟不分步驟,全線盡撤,絕無規律,痛心盍極!」,到豫湘桂大潰敗的時候,國軍還是這樣,組織能力弱到一定境界了。單個的士兵可能非常英勇,但是整支部隊的表現非常糟糕,配合不到位,合圍時不能堅決阻擊,比如蘭封會戰中,10萬國軍將土肥原的第十四師團2萬餘人包圍於豫東蘭封一帶,但是蘭封守將桂永清棄城而逃,致使圍殲計劃未能成功;友軍被圍時不能堅決救援,這個例子就更多了,數不勝數;進攻乏力,國軍主動發起的進攻作戰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時候在防守反擊,這也是國軍能選擇的最好的打法了。而日軍的組織能力在當時的世界而言也是佼佼者,尤其是精銳師團,進攻堅決,作戰勇猛,各部隊間互相信任,能打出較高水平的戰術,正面戰場上常常擊潰數倍於己的國軍,敵後在遍地是游擊隊的情況下亦能重創其主力,戰爭初期,大部分中國軍隊都不是日軍的一合之敵。即使處於中國軍隊的包圍中日軍也絲毫不亂,往往能在友軍的接應下突圍而出,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從未能全殲任何日軍師團,當然,按國軍戰報來說已經把全部日軍全殲多次了,實際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大規模殲滅戰是在騰衝戰役中,以九千餘人的代價全殲日軍三千餘人,共軍方面,能全殲數百人規模的日偽軍就是一場非常出色的戰鬥了,更多的時候,共軍游擊隊選擇的下手目標是數十人的小股部隊。總體而言,日軍初期有幾個突出的優點,士兵素質高,比國軍的壯丁和共軍的農民都要好得多,不但紀律性強,而且戰術素養極好,能構築堅實的工事與陣地,火力配置合理,質量絕不馬虎,國共士兵普遍做不到這一點;敢於犧牲,絕不輕易退卻,往往戰死在陣地上,尤其是掩護主力行動時,這點共軍能做到,國軍就算了;士氣旺盛,敢於突擊,進攻中能集體拼刺刀,夜間能隱蔽偷襲,共軍不怕這個,但是國軍除非精銳,否則基本要崩潰。國軍的士氣高不起來也不奇怪,大批被強征的壯丁,根本沒有作戰意志,松山前線招募敢死隊的辦法是發錢,士兵把鈔票綁在身上,希望僥倖不死再寄錢回家,這樣的部隊,能打就怪了;日軍和共軍還有一點相似之處就是軍官都喜歡靠前指揮,所以雙方的軍官傷亡率都異常高,但是能極大的帶動士氣,成為作戰的中堅力量並貫徹指揮官的意圖,國軍往往只有少數精銳能做到這一點,也無怪乎日軍打國軍的戰術都是老一套,集火突破再穿插包抄,直到45年這招還管用,就是吃准了國軍的組織鬆散,當然,這招其實到49年還是有用。
士兵的素質上,日軍完勝不解釋,但是打仗並不只是士兵的事情,更多要看軍事家的謀劃,日本在這方面的缺陷非常大,從歷史上看,他們的戰爭規模,範圍和延續時間都比中國要遜色。當然,這裡不是說日本人打仗是村長鬥毆,日本的戰爭規模放在同時期的歐洲還是非常可觀的,可惜中國自古人多,不過其實這點影響不算很大,古代軍隊人數雖多,真正動刀動槍的士兵卻不多,大部分是湊數的,無法與近代戰爭相比,實際上日本人見過的大場面不比中國少;戰爭範圍這一點就是日本人真正的短板了,整個日本列島的面積顯然是無法和中國相比的,日本在此之前從未在如此遼闊的土地上作戰,他們的後勤系統壓力驟增,窘迫的日軍不得不到處搶劫糧食,而且日軍每佔領一處,便需要駐守一處,機動兵力不斷減少,以致日軍的攻勢越來越乏力。攻勢乏力後就進入了相持階段,曠日持久,原先的銳氣消磨殆盡,他們如果好好研究下中國古代取天下的先例恐怕還有得玩,不懂中國談何征服中國?
如果日本好好吸取萬曆年間入侵朝鮮的教訓,必不至於如此難堪,第一,別惹大國,明軍八萬餘人便擊潰二十餘萬日軍,大國軍隊的單兵戰鬥力未必特別牛,但是火力猛,武器的量是絕對管夠的,武士單挑遼東騎兵好像打得還不錯,然後明軍默默拉出一溜大炮;日軍單挑美國兵絲毫不落下風,然後美軍默默拉出幾十條航母和上千架飛機。這還沒算人才的差距,大國軍隊的將領跟多少國內外的敵人談笑風生,不差這你一個,像李如松,帝國哪一個反賊他沒有打過,豐臣秀吉還需要學習。第二,明確戰略目標,目標還要腳踏實地。萬曆那次,豐臣秀吉居然想打進北京,其實這種想法也沒啥,但是連朝鮮都搞不定就別想這麼多了,被明軍揍了幾次之後日軍發現不可能打得進大明的疆土,理想破滅,接著發現連朝鮮都可能守不住,軍隊的士氣更是低落,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同樣,三百多年後,日軍在華北守碉樓的士兵面對漫山遍野的游擊隊,覺得不可能征服中國了,士氣日趨低落,再精銳的士兵在長期的絕望中也會逐漸失去鬥志,更不用說還和漢奸這些人渣們為伍,五年多的時間,華北日軍就基本糜爛了,他們在抗戰後期的表現讓人無法相信這曾經是一支連輜重隊都能力敵共軍主力的部隊。第三,後勤的重要性,日本自身國內的作戰對後勤的要求是比較低的,不存在像中國這樣從南方遠距離運輸糧食至北方供給邊防軍的情況,沒有中國極其漫長,需要消耗大量糧食物資的北方防線,因而沒能及早認識到後勤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的重要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並不是一句空話,抗日援朝時中國在軍隊還未大規模調動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糧草了。萬曆那次,日軍的海上補給線被朝鮮水師騷擾,前線缺糧,士兵便去劫掠朝鮮平民,激起了朝鮮人更深的仇恨,在二戰中,日軍的後勤問題同樣嚴重,一旦快速突進就會遠離己方的補給線,缺糧時便就地搶劫,必然會激起佔領區附近的人民的反抗。如果沒有糧食,軍隊自身又會陷入恐慌中,特別是在敵國的土地上,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日本一直沒有建立起穩固的後方,所以被耗死了。第四,日本一貫有屠殺的傳統,僅在朝鮮的晉州就屠殺了6萬餘人,按當時的人口數目來算不亞於南京大屠殺,三百多年後,日本人的尿性還是沒改,大規模而廣泛的屠殺直接造成了現代中國對日本刻骨的仇恨,也讓當時的中國全民清楚了一件事情,日本人來到中國,絕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來亡國滅種的,全國各地的軍閥本來打成一鍋粥,旋即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日本人。凡是與日本侵略軍合作之人,無不被打成漢奸,蓋因太君這個地,實在是沒辦法洗啊。南京大屠殺的洗地方向你瞅瞅,要麼是「沒有三十萬那麼多,東京審判在扯淡!」要麼是「中國人內戰死的更多呢!」要麼是「國軍躲在民眾中造成屠殺」,按精日這尿性,遲早要把日本乾爹拖下水,一邊說中國是潛在的戰爭策源地,一邊又往中國的傷口上撒鹽,恕我不能理解這些精日的思路。我以前以為精日這麼做是在對日本喊「乾巴爹」,後來我回過味來了,這是在給中國發信號啊,「干吧!爹!」
總體來看,中國以極弱的工業,大量低素質的士兵,糟糕的武器裝備打贏了這一場戰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謀略家們真正的把中國的軍事實力儘可能發揮出來了,共軍以總體戰的形式,把華北變成了磨盤,一點點去消耗日軍的人力物力和意志力,讓日軍紙面上很強的軍事實力發揮不出來,儘管有大炮,但是不知道游擊隊躲在哪裡;儘管士兵訓練有素,但是他們找不到敵人;儘管碉堡堅固,但是晚上的槍聲還是讓人難以入睡;儘管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和道路,但是還是會被突如其來的游擊隊包圍乃至斷炊。到戰爭末期,日軍的裝備還是要領先中國軍隊,可是人已經不行了,他們不再像戰爭初始時堅信能征服中國,英勇犧牲逐漸成了一件無意義的事情,漢奸偽軍成了他們的隊友,既靠不住,又不得不靠,部隊分散在廣大的中國大地上,無法形成合力,各支小部隊僅能自保,即使沒有太平洋戰爭的慘敗,日軍也撐不下去了。
紙面實力上中國當時確實很弱,但是打仗不僅僅是比較武器的參數和士兵個人的戰鬥力,更是一個全局性的比拼,日軍一開始確實很強,但是他們的錯誤和弱點被中國人抓住並利用了,然後強弱逆轉。


1、1939年首飛,1943年前創下不敗神話的「零式艦載戰鬥機」,生產超過一萬架

2、1935年首飛的九六式轟炸機,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最大起飛重量8000公斤,最快可達375km/h,航程4400km,升限9200米。產量超過1000架

3、1939年首飛的一式轟炸機,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5000公斤,最快可達480km/h,航程超過6000km,升限超過9600米,產量超過2400架

4、1941年服役的「大和型戰列艦」,共兩艘,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航速27節,續航距離7200海里,滿載排水量接近73000噸(解放軍遼寧號航母滿載排水量67500噸)

5、1944年服役的「信濃」號航母是二戰中最大的航母(1955年被81000噸的美國「福萊斯特」號航母超過)航速27節,續航距離1萬海里,滿載排水量72000噸。二戰時日本共製造了23艘航母。

6、1945年服役的「伊400」級潛艇(共5艘)曾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直到2012年被解放軍032潛艇打破。伊400滿載排水量6500噸,水下航速6.5節,航程37500海里,裝備三架戰鬥機。

7:二戰日裔美國人為了表示對美國政府的忠誠,參加了美國陸軍第442步兵團專門與德軍精銳作戰。後來成為美國陸軍史上作戰最勇猛,戰功最顯赫,傷亡率最高,獲得嘉獎次數最多的部隊,共有18143人次獲頒各種勛獎章,包括8次總統集體嘉獎(101空降師在二戰只獲得2次)9486枚紫心和560枚銀星勳章,22顆榮譽勳章。
8: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死傷共計約3600萬人,而日軍僅傷亡82萬人(其中不到32萬人陣亡)反觀現在國內的抗日神劇中近乎弱智的日本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對3600萬死傷同胞的褻瀆—難道一群豬值得先烈們血肉抗戰八年嗎?


先列出一些數據統計

抗戰前夕中日兩國之國力軍力對比表

參考鏈接http://www.kangzhan.org/www.kangzhan.org/antijapwar/article/ZRtables.htm

為了確保數據的可信度,我繼續搜索了其他數據

在戰爭初期,日本可以動員使用的軍事力量共約448萬人,其中常備軍約38萬人、陸軍17個師團、海軍艦艇約190萬噸、空軍與海軍飛機共2700餘架。當時,日軍用於侵華作戰的師團,每個師團2.2萬餘人、馬5800餘匹、步騎槍約9500餘支、輕重機槍600餘挺、火炮108門、坦克24輛。

還有

日本海軍,1937年6月,總計有艦船285艘,排水量115.3萬噸。包括航母4艘6.9萬噸,戰列艦9艘27.2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10.8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10.7萬噸,驅逐艦102艘12.6萬噸,潛水艦59艘7.6萬噸,練習戰艦1艘1萬噸,水上機母艦2艘3.1萬噸,潛水母艦5艘3.1萬噸,佈雷艦6艘2萬噸,海防艦7艘5.5萬噸,炮艦10艘0.5萬噸,水雷艦8艘0.4萬噸,掃雷艦12艘0.7萬噸。另有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此外,在建的還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等,以上七七事變後不久編入戰鬥序列。日本海軍實力僅次於英美,居第三位。

「七七事變」爆發時,掌握全國政權的國民黨政府軍事力量計有陸軍步騎兵191個師、52個旅、海軍艦艇5.9萬餘噸、空軍飛機300餘架。國民黨政府的總兵力約200多萬人,但內部矛盾很多。政府軍每師編製1萬餘人、步騎槍3800餘支、輕重機槍300餘挺、火炮46門。

數據雖然略有出入,但大抵差不多。

接著是傷亡人數統計,這個查了很多資料,數據都差不多
下面是維基百科的資料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本軍人數最多時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超過100萬(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
中國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本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931次[167]。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168]:243[1]。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損失戰機2468架。[169]:36-37[1]。[170]日軍八年在中國戰場之傷亡,負傷131萬8670人[171],陣亡177萬9774人[172]。[170]這一數字不包含同時期內未正式加入國軍的強拉壯丁的傷亡,也不包括在後方編訓時的非正常傷亡。[來源請求]根據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一書中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人員損失統計》,中共軍隊八年損失統計為:傷290,467人,亡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蹤87,208人,共計584,267人。

參考鏈接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中國抗日戰爭

其他地方也查到了相差不多的數據

日軍戰死的185萬人中,在中國(不包括東北)戰死40.46萬人(與上述數據一致),在「滿洲」(即中國東北)戰死2.65萬人,在緬甸戰死16.2萬人。

也就是說,在八年的侵略戰爭中:

日軍在中國戰場被擊斃40.46萬人,約佔22%


日軍在緬甸戰死16.2萬人,除去中國遠征軍擊斃日軍1萬多人外(這在本文「遠征軍印緬抗戰」一節中專述),約15萬人主要系英軍擊斃,佔8%。

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的日軍為125萬人,佔67%。換言之,二戰中2/3的日軍系被美軍擊斃,美國毫無疑問是戰勝日本的頭號主力。


家鄉有個老頭參加過抗戰,曾說,拼刺刀的時候中國人除非是會武術的,一般人十幾個人圍著三個日本人(三個日本人背靠背),十來分鐘讓人家刺死八九個。打一仗,百把人上去能活下來三四十個就很不錯了。實力差距有多大,可見一斑。


圖片盜攝于靖國神社 游就館(是源於荀子《勸學篇》中「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文章不斷建設中...
-------------------------------------------------------------------------------------------------------------
馬關條約賠償金的用途(還標註了當時的會計準則),大部分用于軍費,還有小部分開支用於教育

講了日軍從勝轉衰的過程及佔領區的情況,既有被占區人民的憤慨,也有被占區人民叫好的一面。

沒有迴避南京大屠殺,稱之為南京事件,日方認為爭執點在於人數的核定,日方提供了3個版本,12萬 、20萬 和30萬(中方),而中方認為日方不承認南京大屠殺

光說先進的武器,日本當時就有20多艘航母,但是武器只是日軍戰鬥力的一方面。
飛機先進的有零式戰鬥機,可以看宮崎駿的《起風了》,就是講該機的製作過程。

載人魚雷(人間魚雷),後來出了個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人間大炮就是向其致敬

中國只是日本戰爭的一部分。


補充一些軟實力的差距

  • 日軍的軍事素養一直非常高,死磕沙俄的時候就已經展示了自己極高的士兵軍事素養。
  1. 日軍對單兵的白刃戰技術、射擊訓練、狙擊反狙擊、突髮狀況下防守反擊、各部協同作戰以及意志訓練。這些使得日軍在戰場上不慌亂,能迅速反擊。即使遭遇包圍也不會士氣崩潰,面對白刃戰佔據絕對優勢。
  2. 經過長期訓練後(至少十個月?)這些士兵進入部隊後就能快速適應戰場。
  3. 再加上日軍基層指揮官也都是經歷過戰爭且有極高軍事素質。不說同等兵力,即使幾倍於敵中國軍隊都很難對日軍造成很大損失。國軍潰敗不光是計劃不周、指揮不力、裝備不好。這種巨大單兵實力差距很難彌補,所以戰爭初期會有日軍不可戰勝的情況。
  4. 這樣經過嚴格訓練、意志力超常、基層指揮官能力優秀的部隊,國共怎麼比?
  5. 共軍就是一群莊稼漢和工人,國軍更是魚龍混雜。戰爭突然爆發,沒有時間再進行訓練,倉促上陣,只能用人命來換勝利。軍事素養只能從戰場上倖存的老兵身上傳授給新兵,只能由一線指揮官總結得失提高。

  • 再說日軍歷經戰爭總結出非常有效的步兵戰術,遇上能力不如自己、配合不如自己的國共軍隊,怎麼可能會輸??
  1. 日軍已經在正面戰場積累無數經驗,在進攻、防守等方面都有非常明確成熟的戰術
  2. 日軍各部協作能力非常強,而國軍在這方面發生的悲劇數不勝數
  • 勝利的希望唯有持久戰,憑藉大國底子厚消耗日軍有生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論持久戰就比較有意思:
  1. 戰略防禦階段 中國軍隊實力遠遠不如日軍,只能盡量減少自己損失,在戰場上學會作戰
  2. 戰略相持階段 中國軍隊開始了解適應日軍,中國軍隊經歷戰爭洗禮,部隊總結出應對日軍的經驗,軍隊戰鬥力也逐步提升。後備力量培訓也有了自己的體系方法。同時,消耗日軍老兵,削弱其戰鬥力,迅速縮短與日軍的單兵實力差距。
  3. 戰略反攻階段 中國軍隊已經消耗大部分日軍老兵,日軍戰鬥已經下降,中國軍隊面對日本軍隊將不再處於絕對劣勢,雙方單兵實力差距已經不大。且中國軍隊數量處於上風,士兵也都經歷過戰爭考驗

侵華日軍的軍事實力有多大,國內當時軍事實力跟日本有多大的差距?
日本投降時我13歲,山東半島是日本的大後方,我沒有見過,正規的日軍、國軍、共軍。只見過共軍的游擊隊"土八路"腰裡別著手榴彈,手提土造駁殼槍。要問國內當時軍事實力跟日本有多大的差距?根據我的觀察分析,武器沒有日本的好。兵力,國共總和比日本多。為什麼抵不住日本?一、中國封建勢力濃厚,婦女纏著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進,人民沒有文化 貧窮。二、孫中山死後國共不合,被日本鑽了空子。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方面
首先是侵華戰爭的日軍海軍IJN可以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掰手腕 直到中途島才走了下坡路
其次是侵華時期的「中國屯駐軍」【1931~1938】這是一支介於一戰後期到二戰前期戰術水平的部隊, 雖然在世界上不夠看 但是欺負戰術水平處於一戰前期的中國部隊也夠了。
而後改名中國派遣軍的時候 依然可以吊打中國國內的各家部隊【包括八路】 按照日軍自己的說法 一個大隊可以追著國軍一個師跑
最後就是戰爭末期的駐屯軍了 那個就渣了


我老家是河南農村的,我爸是63年生的,他小時候村裡從沒去過汽車。有一天村裡去了輛汽車,全村的狗都圍著亂叫,我三叔嚇的跑到房後的山上不敢下來。那已經是70年代了,各位想像一下30年代抗戰時期的農村,又是什麼水平?一個是發達的工業國,一個是落後的農業國。


這是一個半工業化國家對農業國的欺凌。當然它的海軍是全球前三。


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號令統一的現代工業化軍國主義強權,打一個前現代的,半軍閥分裂,一盤散沙的,連基本徵兵制度都還不能建立的哮喘病夫。可以說是一個人在自己火力最壯的青壯年時期去欺負一個牙都沒長齊的早產巨嬰,這個巨嬰怎麼可能有還手之力。但即使這樣,這個巨嬰也沒被打死。那不好意思了,這個當年跋扈的青壯年會有衰老的那一天,而那個沒被你打死的巨嬰,會有長出牙齒,發育成青壯年的那一天。他小時候是個早產發育不良的巨嬰,但他的基因是還是一個巨人,總會長出他該有的模樣來的。


現在好多公知成天散布神馬侵華日軍戰力1:5的謠言,還煞有介事的拿出XX會戰中的戰役態勢圖,說國軍要5、6個師才打得過日軍一個師,BALABALA~~~~~~~~~~~~~~~~我只想說啊,日軍部隊編製師從普魯士陸軍,編製龐大,一個甲種師團編製超過25000人。而國軍編製混亂,中央軍嫡系師編製保持在8000已經阿彌陀佛了,很多地方雜牌,一個師能有5千人就不錯了,而且缺槍少炮,要對付一個日軍師團,要湊幾個師才夠本傻子也能算得出來啊。


就寫一個我了解的海軍情況吧

日本在1945年戰敗時把僅有的幾艘的驅逐艦(DD)作為賠償艦賠給了戰勝國,美國抽到了幾艘嫌太破了 隨手就送給了國軍其中包括了二戰中打滿全場的祥瑞神艦雪風號(這艘艦的傳奇故事 有興趣大家自己百度下)

這艘3000噸左右的驅逐艦在IJN里只能算是第四級軍艦 但是編入國軍海軍序列後,是作為海軍旗艦DD-12丹陽號 一直服役到60年代

中日之間的海軍差距 大家自行腦補下


日本二戰時候的軍力,在資本主義六強,美英德日意法六國里,他和義大利算是最脆弱的一環。只不過他是命好,在東亞這個地方,趕上那個時代。亞洲的強國,中國當時積貧積弱,朝鮮半島都是日本殖民地,蘇聯忙著對付德國,騰不出手來和日本干仗。日本1868年開始發展資本主義,到侵華戰爭,也就半個多世紀,英美德這樣的老牌軍事強國,已經發展了一兩百年,日本想要半個世紀走完人家百年走的路,怎麼可能呢?軍工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工業基礎不好,就沒有軍事基礎。日本崎嶇小島,要資源沒資源,要資本沒資本,殖民地也少,連蔗糖都要配給,這樣的經濟基礎,怎麼發展軍事工業?
日本和蘇聯干過一仗,在諾門坎,日本還以為侵佔了中國東北就很厲害了,最後被蘇聯打成篩子。日本要制空權沒有制空權,他的92步兵炮根本打不穿蘇軍裝甲,日軍坦克的裝甲人家迫擊炮都能幹穿。日本那個38大蓋,拉一下打一槍,美國一戰以後就有連打的衝鋒槍,後來連美國黑幫都有裝備衝鋒槍。日本陸軍單兵裝備,連美國黑幫都不如。二戰時候的日本陸軍裝備就像是一戰時的美軍。
當然,日本陸軍的裝備比中國當時不知道好多少。那個時候中國軍隊五六個人一把步槍,子彈還要規劃著用,後勤也不好,彈藥供應不上來。再加上沒有制海權制空權,肯定要輸的。
總結一句,不是日本太強,是我們太弱。


二戰中日本陸軍按照戰區不同共劃分為「國內軍」、「南方軍」、「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四大戰略集團

關東軍早期是日本陸軍除本土近衛師團外最精銳的部隊,後來整體調去和美軍作戰

以投降日開始計算:
關東軍論師團數占日軍172個師團總數的18%,論人數占日軍投降時總兵力720萬的14.6%。

和中國軍隊作戰的中國派遣軍師團數佔15.7%,人數佔14.6%

和美軍等作戰的南方軍占日軍51個常備師團加上守備本土的國內軍師團數總計佔總數的60%以上

日本人只投了三分之一的力量和國共作戰,而其中中國戰場上一半的力量(包含多數精銳)還是待在關外一動不動防備蘇軍,沒和國共直接交手

這100萬二流日本軍隊都讓我們打的那麼艱難了,總計700萬的日本軍隊……,只能感嘆工業國對農業國優勢太大


軍事實力對比大家都已經說得很清楚詳細了,講幾個以前的看到的資料故事,中日士兵素質、後勤、戰術差距可見一斑:

1910年日本小學普及率已達到98%,幾乎解決了文盲問題。九一八事變時許多士兵已經接受過初中教育,看得懂地圖,會搗鼓迫擊炮。而中國成年男子識字率1949年時才15%,當時有蔣介石的中央軍士兵進入上海之後拿燈泡點煙。

淞滬會戰時蔣介石抽調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87、88、36師)趕赴戰場。87、88師在南京衛戍,現在從南京到上海高鐵一個多小時,那時要走20幾個小時。36師在西安,從西安出發坐火車,沒那麼多車皮怎麼辦,先去一個旅。開了沒多久沒鐵路了,好,先上三個營換乘汽車。開到一半,油不夠了,把另外兩個營的油抽出來給一個營先去,最後真沒油了,選出身體最好的士兵組成一個連,舉著國民革命軍陸軍36師的軍旗跑步進入淞滬戰場。

武漢會戰時,薛岳率國軍第九戰區部隊將日軍106師團圍困在萬家嶺,日軍師團彈盡糧絕,指揮官更是傷亡殆盡。國軍本想創造開戰以來一舉殲滅敵整個師團的輝煌戰績,當時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已經空出版面準備報道。就在這個時候日本飛機來了,往下扔了200名指揮官和彈藥補給,並炸開一條血路,106師團殘部1500餘人突圍,遺憾未能全殲。


請比鋼產量,並且把918事變之後東北的鋼產量算在日本頭上而不是中國這邊。


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去分解這個問題。軍事實力具體下來大概包括:

1,單兵作戰能力:訓練如何?裝備如何?
2,將領指揮能力:教育如何?訓練如何?實際經驗如何?
3,戰略規劃:是否有完整的計劃?是否有能力執行計劃?是否有足夠的兵力?
4,指揮體系:是否能有效傳達命令?前線情況是否可以快速傳達到上層?
5,後勤保障:是否有足夠的武器彈藥和各種消耗品的補給?是否有匹配與前線需要的生產能力?

那麼,我們在各個方面對比一下日軍和國軍,共軍,就能發現這種差距。

這種差距表現在戰場上,大概就是整個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


一個早早明治維新工業化的國家 處心積慮算計幾十年 賭上國運來戰: 一個國家千瘡百孔 剛看到國家有統一和平的希望 : 各方面都比不過 只能是 遼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 的慘烈。


卸腰。
王好戰,請以戰喻。
我是玩遊戲的,用遊戲來說吧。
首先,steam購買&<鋼鐵雄心&>無論是2或是3。(當然你可以下載盜版,不過作為情懷黨我還是建議加一一下,即使就讓它靜靜地在遊戲庫里躺著)
其次,打上漢化補丁。(英文實力不夠,當然歪果仁可以爽快暢玩)
然後進入遊戲,選擇1936年的中華民國。(30年的本新手會玩的更崩啊)
無論你怎麼操作,玩到1937年,靜待七七事變。(事件不一定就在七月七日發生,有一次我玩到50年了都沒有發生)
接下來,你就能夠發現,日本當年三個月滅亡中國真不是吹的。(真真的,原版遊戲沒有甲種師團的概念,要是加上了估計死的更快,四十個民兵都擋不住本子一個現代化的步兵)
後面有愛好的可以去下載各種mod,然後繼續體驗被日本吊打的感覺。
如果你是鋼鐵雄心老手,那麼以上我說的都是幻覺。
(一位即使開作弊都打不贏本子的苦手玩家)
以上。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中東地區的阻隔,十字軍東征的對象是北宋,以北宋當年的軍事實力,對戰結果將會是怎樣的?
現在的中國政府為什麼不要求俄羅斯歸還遠東地區?
為什麼朝鮮在古時候打仗作戰兵力那麼少?
越南戰爭中美軍得到了什麼教訓?
巴基斯坦是擁核國家嗎?

TAG:軍事 | 中國近代史 | 日本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日本侵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