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英宗被俘後還能安全回來再次稱帝?


  


明英宗被也先俘獲後,為什麼沒有像北宋的徽欽二帝一樣客死他國?首先這道選擇題並不難做,我們可以看看楚漢爭霸項羽捉住了劉邦的老爹,並且威脅他投降。劉邦這時候很淡定的對著項羽說道,那啥我爹不就是你爹嗎?你要煮了他可以的,分我一杯湯喝,明朝的處理方法大致與劉邦相同。

明軍在土木堡大潰敗,也先不僅俘獲了明英宗這個二愣子,還趁機大舉入寇。這個消息傳到北京的時候,舉國震動。大批大批的官員哭著喊著遷都,以避鋒芒。于謙看不慣他們這樣子,於是厲聲說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沒錯,正是因為于謙拿出了北宋這個反面例子,這就像是把百官心中惴惴不安的心給狠狠的錘了一下。

那時候的明朝位列高官的一些人,其實是很聰明的。並不像崇禎時期東林黨那樣爛到骨子裡。他們只不過因為皇帝被俘虜了嚇得六神無主罷了,但于謙舉出的這個例子,使得眾人清楚的明白了。

就算現在南遷,我們逃得出去嗎?反抗才能有一線生機,這才有了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在此危難之時。於是,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景泰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也先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京。卻被于謙等明朝文武擊敗。北京保衛戰,明軍擊退瓦剌。瓦剌無奈之下,退走大漠。瓦剌無法從明英宗身上得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也先一看,這明朝是紅著眼睛要跟我死磕到底啊,得了不跟你們玩了。撤軍了之後,回到瓦剌的也先想拿明英宗跟明朝換點錢,當然最後是一分都沒有,看著被養的白白胖胖的明英宗,得了您回去吧,不然我得養你一輩子。還有一方面是也先統治下的瓦剌,其實表面強大,但實際上瓦剌已經和韃靼組成的軍事聯盟,雖然也先用武力脅迫韃靼聽命與自己,但地位還是不穩固的,想要穩固地位,就必須與鄰邦停止戰爭,以此來集中力量來穩定內部,所以就釋放了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

這事其實很簡單,別人越是攥著軟肋,你就不能表示恐懼,因為恐懼到最後,只能給你帶來失敗。反而你要是一副賤兮兮無所謂的樣子,敵人或許就吃不准你,還會將軟肋送回來。逃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宋朝是根本不懂這個問題,明朝一開始也不懂,有了宋朝這個例子,他也就懂了。


因為明英宗復辟了,所以很多人認為趙構不迎回二帝是怕他們回來重新奪位,實際並不是這樣,明英宗能奪位,有很多客觀原因。

因為明代宗沒有兒子,如果代宗死了,要不是明英宗的兒子,也就是前太子繼位,要不就是明英宗登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大臣一看代宗不行了,馬上想到擁立之功,搶著送英宗登位。失去這個背景,或者明代宗有兒子,英宗是不可能重登皇位的。

如果明英宗真能威脅到明代宗的皇位,明代宗是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的。這個不用質疑。明代宗問過於謙,應該迎回代宗嗎?于謙說沒事的,不會威脅到你的。

至於為什麼被送回來?也先並不是抓住後馬上送回去,只是想拿他索要財物和領土,而發現不能得逞,這才放回去的。而留著他沒用,殺了他又有什麼用呢?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最終還是玩的政治,而政治來說,殺了對方的皇帝並沒有什麼意義,而放回去的作用其實大於殺了他的。


首先也先他抓明英宗是為了以此引起明朝的舉國混亂,要挾明朝,達到控制明朝以至吞併明朝的目的!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有一個大的前提,那就是明英宗還是明英宗!換句話說他得是大明的皇帝!但是也先沒有想到的是,大明政權已經另立朱祁鈺為帝,整個大明帝國並沒有如也先事先料想的那樣發生大的動亂,也先的目的不攻自破!本來呢,他還是把明英宗控制在手中,以觀時局,但是後來在於謙等主戰派的領導下,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可以說也先的計劃已經不可能實現,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呢,與其養著一個廢人,不如放他回去!至於為什麼不殺他呢,一個是沒必要,殺了他對於也先沒有絲毫的利益可圖,只會遭到明朝人更加的憎恨!另外一個,我個人認為也先還有一絲打算,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他把明英宗放回去,這樣明朝就有了兩個皇帝,雖然這時的明英宗已經被尊為太上皇,但是明英宗正值壯年,而且景泰帝當初即位的理由就是明英宗被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達到穩定軍心的作用,那現在明英宗回來了,這樣就造成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一方面,要讓景泰帝退位,他肯定是不願意的,而另一方面明英宗又怎麼肯烯里糊塗的從皇帝變成太上皇呢,心裡肯定也是極度的不滿,一定會尋找時期以圖複位!這樣勢必又會造成宮廷混亂,這樣也先或許可以渾水摸魚!如果沒有發生所謂的動亂,也先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這樣零風險的投資,誰不願意試一試呢!事實上,事情發展到最後明英宗的確複位了,但是並沒有因此動搖到明朝的國本,也先最後也沒在這件事上得到太多的利益,不過他也沒有吃虧的地方。



命好!各項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于謙力主之下另立新君,明英宗也就沒了要挾的價值。換一般的對手,估計殺了解氣。偏偏瓦剌這邊還挺有心眼,想著把明英宗放回去惡習你,還讓你們窩裡斗。所以這是先決條件,被俘了還能活下來。

第二,明朝因為程朱理學的主流思想,佔據管理層骨幹的讀書人對長幼觀念非常看重,所以明英宗回來之後,能夠再次稱帝,具備法理基礎。

第三,明代宗短命,他的兒子也短命。這個明代宗繼承人的問題導致朝廷分裂,尤其是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的時候得到激化。文官徐有貞,武官石亨,太監曹吉祥,分別是政、兵、內廷三大要素。為了政治投機,擁立明英宗複位,發動奪門之變。這是武力基礎。

第四,當時的權臣于謙,可以說一心為公,也可以說愛惜節操。寧願自己受死,也不願毀了名聲,讓朝廷陷入繼承人的爭鬥中。有能力但卻沒有阻止這場政變。

明英宗這種情況,跟中六合彩是一樣一樣的。很難複製,確實獨一份。


謝謝邀請!

明英宗朱祁鎮從9歲繼位登基,那個時候宦官專權,大權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張氏死後,太監王振發起了土木堡事變。輔佐朱祁鈺登基。封朱祁鎮為太上皇,軟禁朱祁鎮了7年之久。7年之後石亨等人發起了奪門之變。明英宗複位稱帝。

明英宗是一心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的皇帝,只是因為宦官專權發動事變被迫退位的,這是他不情願的。明英宗再次稱帝後任用李賢,聽信納諫,勤儉愛民。是明朝的一位賢明的皇帝,最大的政績是廢除了明朝的殯葬制度。


明英宗少年繼位,從小長在深宮,受教於宦官婦人之手,為人不錯,為君不行。受太監王振擺弄匆忙出征,結果兵敗被俘,不過從他被俘後的表現來看還是位有骨氣的君王,能夠被安全送回,一是得益於自己的努力爭取。二是在蒙古人那裡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蒙古人做了個順手人情。

最奇葩的是回來之後還能再次爭位稱帝,這個主要是他那個弟弟太愚蠢了,如果不忍心殺人,最起碼也要把他遷到偏僻的地方,遠離京城的政治中心,同時也要處置了他的子女家人,養虎為患,最終害了自已,所以搞政治的人對敵人不能心存仁慈,那怕是親人,如果明景帝能像李世民那樣果敢,後來就不會有後來的奪門之變!也許冥冥中註定明英宗還有八年的帝位。


原本人家以為,我綁架你們的皇帝,可以要挾你們,沒想到明朝又立新君,留著一個落魄的君王有什麼用,沒了利用價值自然就放了,至於明英宗,回來能繼續當皇帝,就說明明英宗還是有些手腕的,只不過不善於軍事罷了


推薦閱讀:

村上春樹新作75萬字1000頁林少華2個月譯完,質量能有保證嗎?
紅樓夢裡的平兒為什麼不被稱為姨娘?
普洱茶老人經常喝好不好?
如何鑒別一擔糧二鍋頭的真假?
孫悟空飛不出如來的手心,那麼反過來如來飛的出孫悟空的手掌心嗎?

TAG:明英宗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