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輩子不生小孩會怎麼樣?

結婚,但是不生小孩。從感情和精神寄託,還有老年生活來說。


隔了一夜回來一看,居然破百贊了。
謝謝大家的贊。
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前幾天和先生一起看的電影《coco》,又譯作《尋夢環遊記》,看完感觸良多。深覺電影主題與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句大俗話也不謀而合。電影的主題是,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徹底忘記。而電影最後記得男主人公太太爺爺的,也只是白髮蒼蒼的可可太奶奶,他深愛的女兒。
彼時我看向懷中的女兒。
我想,等到我和他的父親百年之後,同齡的朋友親人都一一離開,還能夠記得我們讓我們靈魂不滅的人,是這個小小的她。
另外一點感悟,是深覺伴侶的選擇對於親子關係的影響,良好和諧的夫妻關係對於是否選擇生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的角色不能缺席。中國傳統寡婦式的育兒,也是很多女性抗拒生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正確的方式是,與傾心相愛的人,生一個可愛的孩子。攜手帶著這個你們二人的綜合體一點點長大,是一場有關幸福的奇妙旅程。

————以下為原答案。

我曾經堅定的想丁克。
理由基本上可以在以上的答案中找到。
但我先生特別愛孩子。
不得不說,現在的他也的確是個溫柔暖心負責細心的好爸爸,用他自己的話說,妥妥的妻奴和女兒奴。
女兒是個意外中的意外。我發現後一度痛苦到險些抑鬱。我個人很抵制墮胎,認為和殺人無異。
然而確實沒有做好要孩子和步入婚姻的準備。
那段時間精神壓力巨大,甚至把所有的怒火發泄到先生身上。期間鬧分手,訂婚後要求退婚,種種做妖,都來自於這個意料之外的孩子。
想想肚子里這個小生命,我很怕不能對她負責,我更怕自己的這種害怕。
有時候認真的想一想,說自私也罷,終歸是不想承擔責任吧。
畢竟為人父母,是一個摸著良心為之負責的終生職業。
十月懷胎過得很辛苦。
然而孩子似乎有感應一般,異常乖巧。先生說娃娃這麼小心翼翼的,肯定怕我這個反覆無常的媽媽會不要她。萬幸的是,整個孕期沒有發胖,沒有長斑,沒有妊娠紋,沒有浮腫。
孩子生下來,因為是早產住進了保溫箱。
接回來之後,別的孩子因為飢餓和身體病痛有時候會哭鬧,她卻只知道蒙頭大睡。
連餓也只知道舔舔被子,沒得喝就睡覺。
乖巧的讓人心疼。
現在孩子已經四個月左右了。我休假至今,也慢慢從一個大齡兒童變得能夠熟練餵奶換尿布了。我先生誇我照顧她照顧的很好,她長胖了,開始會笑了。
乖巧一如往常,平時醒來只知道傻傻笑幾聲,搖頭晃腦,咿咿呀呀的揮著小胖手。
我還記得月子里有次深夜醒來,睡蒙了所以有點恍惚,起身的時候動作大驚醒了懷裡的孩子,小傢伙睜著天真的大眼睛看著我,忽然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這個瞬間忽然莫名一陣想流淚。
她是如此的孱弱。她的眼睛,她的笑容,又是如此的純凈,她緊緊的依偎著我,如果說親密,在此刻,這個世界上,又有哪一個人能夠比得過她。
而我是她的媽媽。
媽媽。
我想,我一定要做個溫柔的好媽媽。我努力再努力,就會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這甚至會影響她的一生。
還必須要感謝的,是我的先生。
在懷孕生子到如今育兒之路上,離不開他對我無微不至的愛和關懷。在每一個艱難的時刻,他都寸步不離的陪在我身邊,照顧我,關心我,聽我的抱怨和吐槽。給我打氣、給我鼓勵。
他是一個內心無比溫柔的人,對待孩子,善良,耐心,寬容。正因為他的善良,我才有信心和勇氣嘗試生下這個寶寶。
現在再回頭想想當初的自己,把得失利弊算的如此清楚,彷彿養育孩子是一筆生意。而現在,我更願意把它看做是一種成長和經歷。對她的教養,讓我得以重溫自己的童年,也得以修補自己的靈魂,我願意對她投以一种放手的愛,這無關傳宗接代或者養兒防老,更沒有佔有、沒有掌控、只是無限的陪伴她的成長,參與她的人生。
因為這,便足以帶給我無上的快樂。

最後,我想貼上一段最近看到的文章節選,跟我的心境無比貼合:

所以父母子女一場,更像是相互滋養。

我也終於明白,原來孩子,是上天派來拯救我們這些那些庸碌愚蠢的大人的。

他們赤條條地來,卻帶著生活的真相;他們總是保持索取的姿態,卻總在不覺中,彌補了大人心中的空缺。他們帶著我們重新過一次童年,引領我們憶起曾經擁有的愛和豐盛。

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

Ps: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感受,講述我從一個不喜歡孩子、嚮往丁克轉變的過程,我想說的是,孩子帶來的快樂,你不生養也許一生都無法體會,而生孩子勢必會有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但是生與不生都是一種選擇,就像沒嘗過的美食,不存在可惜不可惜。但是如果你在猶豫或者兩可之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認識到,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個可愛的小天使,他們不是負擔,是禮物。


原來我隔壁院子有個沒小孩的孤單老頭,每年清明節他就會給自己燒很多紙錢。

別人問他為啥他就說:「以後沒人給我燒,到時候真過去了怕沒錢用。乾脆現在先燒點過去存那邊銀行里,到了再取吧。」

怎麼港,孤單並酷。


丁克其實挺好的

但是就目前國內環境來說,老了估計得挺慘,未來我看社保也就那樣了,養老院環境么……

我覺得可以研發個app,叫「涼涼」,裡面寫點遺囑啊什麼的,這樣掛了以後被人發現時還能有點遺言…


也許孩子帶來許多快樂,但是不得不說孩子也是很大的負擔。所以對我來說,生孩子和結婚選專業換工作一樣只是人生選擇的一種。任何選擇我都是會權衡利弊的。

利:暫時沒有
弊:佔用太多時間,基本變成家庭主婦,除了上班就是圍著孩子轉,想去度假都不行
  有潔癖,不願成天收拾和打掃
  影響職業和個人發展,對於搬家升遷深造都有制約
  打擾和老公的二人世界
  不僅短時間疼痛,還有長時間對體型的改變
  費錢
  控制癖嚴重,感覺生孩子會擔心的太多

比較之下,生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短時間會很大,而正面影響暫時感受不到,那麼在消極狀態下生孩子是不合理的。生孩子本身不是一種義務,但是生下來之後就不同了。如果生理和心理都沒有生小孩的準備,那麼對於我和孩子都不公平。


看來在知乎丁克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上面的答主清一色的挺丁克。有的還說的特別悲壯,好像我命由我不由孩子之類。但是人家明明想知道具體體驗,不是來聽表決心上高帽的。現在貴乎的氣氛啊。。

在要孩子方面,當然,是個人選擇,社會父母的壓力不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從個人方面講:

弊端:孩子超煩,而且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煩法:2歲以下每天起夜吃奶換尿布。6歲以下到處亂跑容易受傷。20歲以下世界觀的形成都是父母脫不開的責任

利端:養孩子是藍星有史以來所有人類都基本體驗過的一個項目,自然有獨特的樂趣。

首先,心理學上的世界連接感會大幅增強,直接導致父母會更自信,更無畏。所謂孩子給我力量所言非虛。這種連接感並非無法取代,但是可能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友情上。

其次,人類生來是有創造慾望的,而孩子是我們唯一能創造的生命體。不光是是生,養孩子的過程也是在無限可能種創造你想要的。這種成就幾乎是無與倫比的。開創一家百年公司也許可以比肩,但是養孩子顯然門檻低多了。

誠然生不生孩子還是個人選擇,但是看到知乎一面倒的支持不生,只能是答主們太年輕了,太容易受表面因素和輿論影響,分析問題似乎深度不足。


身處島國。我身邊有一些沒有子女甚至一輩子沒有結過婚的老人。

舉幾個例子吧。

A小姐。她年輕的時候應該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大小姐,只不過她的老年痴呆症真的特別特別嚴重。A小姐沒有孩子,丈夫也早就去世了,所以她住在養老院里。
島國的養老制度好到什麼程度呢,她日常的一些健康和精神狀況都由養老院的一線護工、護士們留意著,一旦有了突發情況,會向上級彙報,上級再與老人們的care management、主治醫、家屬(如果有的話)等多方聯繫,多方面積極配合,解決老人的困難。
A小姐是有錢人,定期會有訪問護工帶她出去買東西,每周有幾天會有老年日托的工作人員帶她出去。雖然沒有孩子,但是她老有所養。


B奶奶和C奶奶特別酷,完全看不出來她們90歲了,每天在養老院里逗著大家笑,她們都是萬人迷。她倆的共同點是家人全都去世了,包括自己的孩子。
但是她倆還是有親戚的,所以入住養老院的手續什麼的,都委託給親戚。入住養老院以後,就像A小姐那樣,一切都交給護工和護士。

這兩個例子看起來都很不錯,沒有孩子也能老有所依。但是前提條件是她們都在島國。而且還很有錢……
我到了該要孩子的節點,想丁克但是很猶豫,我雖然在島國,但是我沒錢,老了也會更沒錢。

那麼翻回來說我國的無子女的老人。我真的完全不了解,因為我認識的無子女的老人還沒有老到不能自理的程度,他們年輕的時候因為沒有孩子,很自由,錢也夠花,但是精神方面怎麼樣不知道……現在他們也確實正在存錢準備進養老院。
現在國內也十分注重養老設施的建設,很多國人前往島國養老院吸取先進經驗。但是身為一個島國護工,我希望我國注重硬體設施的同時,也注重養老理念和關懷。
立馬假大空起來了……
可是我真是這麼希望的,因為我覺得將來我的爸爸媽媽也會進養老院。真心希望沒有子女在身邊的老人們被溫柔對待。
好像跑題了……


其實我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結婚和生孩子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在我看來必然是權衡利弊,考慮清楚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做了之後能帶來什麼,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然後再去做。

這樣考慮來看,我目前25,還沒有看到這兩件事的意義何在。不排除未來哪一天想清楚了,或者有了激情改變選擇的可能性。

我爸也說,咱家也不是什麼王侯將相、達官顯貴,家裡沒什麼東西需要你傳承的,生不生孩子全看你自己。我媽說,我只對你負責,你開心就好,什麼結不結婚、找誰結婚、要不要孩子你全都自己把握,我的負責只到你為止,不想要孩子就不要,我還懶得帶呢。我說,就算有也不讓你帶,費那個勁,有時間有錢趁還年輕趕緊多出去玩玩,不用給我攢錢,你們話你們的錢,我花我自己的,就算有孩子了我要麼自己帶要麼請個保姆。我媽說,嗯,不能白來世界走一遭,我一定多出去玩玩。

所以我想,還是要給二老養老送終。

關於老了會不會孤獨,老無所依什麼的。其實我想的是,人幹嘛要活那麼久,年輕、年富力強的時候在世界上是享受、瀟洒,那麼到了老了,當覺得活得很遭罪的時候,幹嘛還要活下去?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當我和世界相看兩厭的時候就是該走的時候了,活夠了就去死吧,賴著沒勁。


很有幸,我是尚未走完一生但是鐵定丁克的一員,所以來回答一下。

首先,需要足夠強大的精神。

怎麼說呢?我結婚只是因為我遇到了一個讓我覺得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好的人,換句話說,如果我沒有遇到她,那麼我連這個婚都不會結。生活總是為了越過越好,如果只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而身邊的人都在做這樣的事而強迫自己去做的話,是愚蠢的行為。

試想駱賓王作詩的時候被爹媽提著耳朵說「寫什麼詩,滾去玩泥巴」的樣子吧,就是這麼蠢。

這個世上有太多阻止你丁克想法的人。爹媽、親戚、沒那麼熟的朋友、鄰居家的熊大媽、朋友圈曬娃的同學同事……你所要做的,不止是堅持那麼簡單。

孤獨可怕嗎?是的,可怕。

但是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絕大多數人所說的沒兒沒女到老孤苦無依,指的是寂寞,而非孤獨。

孤獨是精神層面的,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飯,酒酣耳熱之際,你突然發現世界安靜下來了。

「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和這樣一群人討論這樣一些無聊的事情」

如果僅僅是因為無聊的血緣關係,那我只能說,我寧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做同樣的事情,來得更加輕鬆愉快。

獨生子+丁克,在外人看來何止是離經叛道,簡直是大逆不道。多少人在我面前說過養孩子的好處,不外乎就是上面的答主們說的那些。抱歉,一個孩子改變不了我對社會的認知,我知道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多混蛋多黑暗,就算我一生沒法抱著愛與希望而死去,也絲毫無損。一來人死了都是一樣的,你抱什麼也白搭;二來我認為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想辦法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比把23條染色體傳下去更加合適而且有意義。

生孩子無論如何都是一場豪賭,用自己後半生的心血精力和積蓄去賭,賭孩子將來不會是個廢物、白眼狼或者別的什麼。

這和把自己全部家產拿去買彩票的行為差不多,當然,前提是如果你養孩子是為了養老。

如果孩子是為了給你增添歡樂、讓你成長、讓你懂得愛,抱歉,孩子是無辜的。看過一篇科幻文章,一個孩子預知了世界是怎樣的,有了大人的記憶與智力,知道大人是怎麼看它的。

然後它自殺了,扯斷了自己的臍帶。

人生來受苦,我沒有權利在一個人沒有辦法拒絕的情況下帶它去受苦,哪怕我有千般理由。

尤其是在這些理由都是為了滿足我私慾的情況下。

省下養孩子的錢可以用來養自己,可以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旅行、寫心得、捐款……只要你願意去做,這世上多得是比把錢花在孩子身上更有價值的事情,包括給自己養老。

我們都說,現在老人的養老金都是吃年輕人的,那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些老人沒有孩子,他們本來花在孩子們身上的錢,是不是已經夠他們自己維持基本生活了呢?我想沒問題。

當初二孩政策出來的時候,我就斷言,會有很多家長打著怕孩子孤獨的旗號去要老二,同時也會有一些(雖然不會很多)實際並不孤獨的孩子去想辦法阻止父母要老二,阻止不了的就去傷害,甚至去殺。

我說對了。

那些要老二的父母,不外乎是想在自己將來養老的時候多一份保障、上一道雙保險而已,但是這個是不能說的,只能換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像你結婚的時候敢說自己是為了滾床單和生娃嗎?不會的,你會放著《因為愛情》的歌,擠出一副笑臉來,不論你內心已經艹了多少只狗和羊駝。

人生活得真實,當真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如果哪天我老了,我會在身邊離不開人照料之前了斷自己,我不想活得像個廢物。此外,真到了那一天,這世上也不會再有人為了我的離去而悲傷了,所以,其實坦白說,我早該死了。

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只要哪怕是和我沒有血緣關係的年輕人懷念著我也就可以了,沒必要非得有這麼一位「血濃於水」的人來做這件事。你們見過做微商是殺熟,賣保險是殺熟,殊不知在這個遍地都是坑爹熊孩子的世界上,有些小王八蛋才是真正的殺熟。

我不會把我的未來和幸福賭在區區「可能」「或許」「說不定」這樣的辭彙上。

就像你們要了孩子,不會去買男孩女孩各一套衣服一樣。連50%的概率都不足以讓你們去為之準備,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又怎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最後交代一下背景,我28,妻子29,我極度討厭小孩,她很喜歡孩子,不過沒法生,也沒精力養育。生病,絕症,我僅有的精力都在她身上。

不是每一個心中有愛的人都想做那反哺的烏鴉,也有的想去做比翼而飛的大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寒冷可怕,寂寞可怕。

但是為了不冷不寂寞,捨棄了初心,更加可怕。


生與不生,不過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罷了。

但是做決定之前,莫要顧頭不顧腚。

因為衰老,是一件相當殘忍的事情。

年富力壯的年輕人,根本難以想像。

你在這問沒啥意義,建議你去問問你圈子裡的老人怎麼看。

畢竟同一個圈子,他們的想法就是你老了的想法。

那些特牛掰特酷的丁克族,你點個贊就算了,千萬不要誤以為你會跟他們一樣哦!


不生孩子挺好的。 你會有更富餘的時間,更多的金錢,以更好的健康狀態面對老年。再說了,現在啃老和不愛父母的孩子不算少數,養了養不好更要命。


只求貓狗雙全。這年頭,親生兒子都靠不住……


按照美國的調查的話,有小孩的女人比沒有小孩的同年齡女子快樂

Ironically, according to the Open University study, mothers were "significantly happier with life" than any other group including childless women -- a finding, Gabb says,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how mothers said children were No. 1 in their lives.

New studies: Are people without kids happier?

至於對於一對夫妻來說的話,有小孩的話,要麼對這段關係是有極為負面的影響,要麼就很幸福。 至於沒有小孩的夫妻,差不多

但是美國另外一個調查也發現,沒有小孩的夫妻非常容易離婚,事實上美國有百分之七十的婚姻是沒有小孩的夫妻離婚的

The Dirty Little Secret About Childless Couples

對了,美國還有調查,有小孩的夫妻活得比沒有小孩夫妻久。 到了70歲甚至可以相差到十年,意思就是一對夫妻有小孩活到70歲,可以上看再活十年。 至於沒有小孩的夫妻嗎。這個還是針對夫妻的調查,單身數字更美麗。。。

Parents live longer than those who are childless, research claims

當然這是美國的情況


如果能保證:
1.養老金增幅基本能跟上物價水平漲幅(尤其是人力成本)。
2.因長期丁克或單身所造成的稅收負擔尚能忍受。
3.現有資產的所有權不受威脅。

那麼我認為,生孩子基本是滿足心理上的一個預期,但很麻煩;不生孩子也沒什麼壞處。

不過以上三點若不能保證,則
1.通脹之後,你20000塊/月的養老金可能雇不起一個家政阿姨。人口負增長後,物價水平維持穩定只能寄希望於新科技(人工智慧、新能源)的大爆發。
2.國家按原計劃落實家庭報稅制度,為鼓勵生育而對有孩家庭減稅,社會一片歡呼。但為保障國家機器的穩定運行,國家總體稅收收入不能降低,你猜減稅拆掉的東牆會由誰來彌補?
3.別忘了現在社會上最具保值增值能力的房地產,在40年前產權是誰的。

當代中國主流社會對女性生育選擇的束縛只是不斷弱化的「傳統」(尤其在城市)而非宗教,再加上幾十年來的高速城鎮化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引導,現階段在中國「不生孩子」的成本是極低的,甚至還可能有賺頭。

但既然我國能以雷霆手段讓你不生,也就有能力讓你生,而且後者的難度要低得多,能夠採取的手段也會成倍的增加,更不會遭受國際輿論的猛烈批判,那些天主教國家可能還要當成先進經驗引進。

當年押著你媽你爸去做結紮的計生幹部,可能搖身一變上門為你定製從相親到試管嬰兒的套餐服務。

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感情和精神寄託:

有錢就寄託給為賣保健品進門就跪喊乾爹乾媽的推銷員。

沒錢就寄託狒豬狗大腌臘等各路魑魅魍魎。

老年生活:

極少數有錢的請保姆住養老院大把花錢,既怕人死了錢沒花完,又怕錢花完了人還沒死。這一代多是獨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早已死光,有遺囑按遺囑,無遺囑歸公,遺產反正都歸外人。到時騙老婚、羊皮狼心保姆、多年未見的遠房親戚「親切照料」您老倆,比比皆是。

絕大多數沒錢的,吃不起病不起,撿垃圾,爭低保、五保戶,運氣好逢年過節街道辦組織起來熱烈歡迎各級領導親切慰問關懷貧困孤寡老人,鏡頭前老人家們拎著米和油、淚流滿面地感謝黨和政府……前提是白左上台,社保體系沒有崩潰。

如果社保體系崩潰,不堪重負的人數很少的年輕勞動力要求取消和降低養老和醫療金,孤寡老人就等死吧。

如果白左放開移民,到時中國就成了現在的美國,於是到處可見標語:不生孩子好,黑人來養老。然後正義的反抗勢力,更不堪重負的中國年輕人,會拿起武器殺光社會一切蛀蟲,重新締造一個年輕的中國,徹底廢除jhsy,廢除社保體系,恢復一妻多妾制,通過丁克法案,凡不生育者不得結婚。如果你命長,應該能親眼見證這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


因為我不想要小孩。。 和男朋友分手了。


都聽說過那個放羊娃的故事吧?

放羊娃的故事:記者:你的理想是什麼?

放羊娃:放羊。

記者:你放羊是為了什麼?

放羊娃:賺錢。

記者:你賺錢是為了什麼?

放羊娃:娶媳婦。

記者:娶媳婦是為了什麼?

放羊娃:生娃。

記者:生了娃幹什麼?

放羊娃:放羊。

不要笑……放羊娃說出了人(男)的一生,最起碼最基本的三個任務:工作(放羊)、結婚(娶媳婦)、生養後代(生娃)。

作為放羊娃,他的人生觀還是比較正的。

下面正面回答問題。

首先,違背天性。生兒育女是人的天性,不僅人如此,動物也是如此。為了養育和保護自己的孩子,鱷魚媽媽把寶寶含嘴裡,袋鼠媽媽把寶寶裝袋裡,大象媽媽把寶寶看在身邊,鳥媽媽大多築巢保護寶寶,杜鵑媽媽把寶寶養在別人家裡保護寶寶……

其次,違背孝道。在中國文化里,一個人的一生,只是大生命的一個春秋。一個人死了,只要他的子孫後代還存續著,就意味著在延續著他的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一個人不絕戶,他本身就是永生的。所以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再次,壯無所託,老無所依。

最後,從宏觀上看,不支持國家政策。計劃生育當年至少還一胎,現在是鼓勵生育,放開二胎。國家為什麼會放開二胎政策呢?這裡面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如下:

1974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頒布了在基辛格主導下完成的《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世界人口增長對美國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
這個報告,是美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人口控制的思想和理論總源頭。他的起草人就是猶太人基辛格。
這份報告認為,如果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那麼他們就會消耗掉過多的資源和能源。這樣的話,發展中國家,就無法向美國輸出更多的資源和能源。
怎麼讓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不被發展中國家激增的人口消耗掉呢,這份報告提出的方案是,讓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相信,控制人口增長,對他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技術操作上,便是讓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對他們的人民,實行絕育手術。
為了蠱惑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基辛格和他的同僚們,便全世界發展下線代理人,兜售這個邪惡的理論和計劃,並對這些代理人學者們,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利益的激勵。
在這個計劃的推動下,巴西有44%的婦女做了絕育手術,波多黎各有35%的婦女做了絕育手術。中國有幾乎100%的育齡男性或者婦女,做了絕育手術。全民閹割,這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第一遭。不知道三百年後,子孫們要修我們這朝歷史,會怎麼評價那些領導人。現在能捂住嘴不讓說,三百年後,還能捂住別人的嘴嗎。
除了絕育手術之外,為了減少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毒疫苗和過度泛濫的藥物醫療,則是另一個手段。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懷不上孩子,跟這些關係很大。

所以說,計劃生育是美di的奸計。相信題主也是受到了西方流毒思想的影響,才會想到不要小孩。不過,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受過正規教育(假設)的人,是不是覺得還不如放羊娃有見識?

第四問,關於我國計劃生育


張國榮就沒有生小孩, 很多偉人都沒有生小孩, 但他們留給世界的遠比生小孩的人要多。


願意生的生 不願意生的別生 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和生活方式
不過還是有小孩的為多 而且某些熱心人總會覺得沒有小孩是不正常的 人生是不完整的 而且積極想勸說你活的和她一樣完整
希望有小孩的 丁克的 都別互相bb 過自己的就ok

目前的想法是 不要小孩 努力賺錢養好自己 如果以後可以選擇安樂死 那活夠了就可以走了


你會少了很多的負擔


今年有了孩子,目前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工作,開銷會變大。為了孩子買了學區房。
昨天孩子住在丈母娘家,當我準備走時她的小手向前伸了伸,瞬間心都化了。
其實一開始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原因,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最值得的花錢理由就是孩子。
可能一周每天我們都要陪她,沒了看電影、吃飯、睡覺、打球的機會,但是我明白這是我這個時期最該乾的事情。
有了孩子生活會多了兩份愛,一份是我對她的,另一份是她對我的,物質都是浮雲,為了女兒一切都願意承擔。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地生孩子?
如何勸說女朋友要小孩/生小孩?
為什麼計劃生育開始男扎後來女扎?
打掉第一胎有什麼危害?會不會讓第二胎更容易流產?
節育環有哪些優缺點?

TAG:婚姻 | 生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