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是如何看待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的?


這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一下,破除一些關於推理小說的迷信。

其實也確實有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警察,特別是破案的刑警,他們看推理小說嗎?他們是用小說描寫的推理方式破案嗎?

就我接觸過的刑警而言,基本上很少有人看推理類的小說,倒是有不少警校學生會看,我當警察以前也是看過不少推理小說的,不過當時東野圭吾還沒出道,我看得最多的是江戶川亂步和福爾摩斯探案集,但是自己參與案件偵辦以後,就發現了小說到底有多不靠譜。

推理小說的主要問題是,在開始寫作之前,他的結果和邏輯結構就是確定的,其中的各種懸念設計,根本目的都是服務於吸引讀者,並且往往情節越離奇越好,比如推理小說非常常見的無人密室殺人設計,但是往往越是這種設計,反而沒有考量現實的可行性。比如我看過某位網路作家的小說,開頭屍體就被埋在了一個雪人里,而因為下了大雪,雪人旁邊沒有腳印,讀者可能會覺得無跡可尋,然而類似這種情況,警察都知道只要把表面的浮雪清理掉,極寒環境反而會將腳印固定的更為完整,這就相當於在屍體臉上蓋一塊兒白布,就說這人的面貌長相不存在了,可以說是非常智商欠費了。

再比如說無人密室殺人,警察是如何判斷有人沒人的呢?顯然不可能聽死者的秘書轉述,而是靠對痕迹的搜集,如果真的沒人,這人突然死了,一般來說都是因為犯了病,隔空殺人是玄幻小說,不叫推理,機關殺人也得布置機關,一樣跑不脫,畢竟人的死亡是有科學規律可循的,類似這種腦洞,是禁不住考量的,仔細一想就破綻百出。

其實推理小說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為了突齣戲劇衝突,往往掩蓋住科學原理和客觀規律的作用,而直到破案的高潮時刻,才把「包袱」揭示出來,但是對於警察來說,這些「包袱」是我們破案的武器,無時無刻都在運用,當小說作者設計了一個場景,我們按照客觀規律去推演,很快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並且往往看不了三段,就已經猜出來了誰是兇手,東野圭吾能夠引導他的讀者,但是不可能引導警察,我也不是謙虛,講破案這種事,怎麼可能有人比警察還高明?寫小說的作者大多並沒有見過真正的案發現場,也沒看過卷宗,更沒有長期和犯罪分子鬥智斗勇的經驗,編造出來的情節,是沒法騙過警察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興趣和愛好一旦變成工作,就不可避免的變得枯燥乏味,而刑警天天都在破案,下班還要看破案的小說,無異於自我折磨,不過我倒是知道有些警察很喜歡寫工作筆記,其中內容,比推理小說要精彩得多。


推理小說中的警察,經常會對偵探說一句話:你丫是推理小說看多了吧!

——現實中的警察恐怕也會這麼說。

不過,從推理小說的門派類型上來說,現實中的警察,可能多少會對傾向於寫實的硬漢派、社會派產生認同,而對以英式古典推理為原身的「本格派」嗤之以鼻。

本格派的私家偵探是虛構的,是貴族式的,以有錢有閑的英國貴族階層為其源頭,偵探都帶著富貴閑人的氣息,在壁爐邊沒事幹,就幻想著哪裡可以發生高智商犯罪事件,好讓我在安樂椅中來一場頭腦風暴。——正是為了滿足這樣的YY和帶著這樣的YY的城市中產階級讀者,本格派才誕生了。

所謂硬漢派的起源,是發生在推理小說進化史內部的一場「美國革命」,它意味著英國式優雅謀殺的衰落,美國人從社會黑暗的底層向上崛起。

美國作家漢密特寫於20世紀30年代左右的《馬爾他之鷹》,就是硬漢派的始祖級經典,作品被改編成經典電影,其地位相當於《福爾摩斯》和「波洛系列」之於本格派的意義。而漢密特最「過硬」的一點,就是他本人真的當過私家偵探。

出於職業經歷,漢密特可能要比一般不喜歡福爾摩斯式的「安樂椅偵探」的讀者,更討厭本格推理的戲劇性/懸疑性和虛構性:現實中,很少有高智商的犯罪、手法巧妙、預謀已久的連續殺人案,也很少有精緻複雜、環環相扣的謎題,有的是衝動型殺人、幫派火拚、地盤之爭,動機非常明顯,手法非常粗糙,但你就是遲遲破不了案,因為破案需要的並不是波洛的「灰色腦細胞」和福爾摩斯的「基本演繹法」,而是漫長的行動、瑣細的調查;辦案過程充滿了隨機性和偶然性,以及繁瑣無聊卻不能不走的各種官方程序。

硬漢推理的閱讀快感類似於好萊塢的英雄模式套路,和本格推理訴諸於「誰幹的」「怎麼乾的」這類解謎樂趣完全不同,卻更容易得到現實中警察的認同和歡迎。

東野圭吾在風格上,其實更偏重於解謎的本格派,但因為看多了本格派的局限和弊病,所以除了少數純本格作品(如《雪地殺機》)之外,基本上走的是混合路線,一部作品用一兩個本格派的「解謎梗」,而基本架構則走社會派、硬漢派路線,可謂兩邊討好。

不過警察仍然不大可能待見他——寫得太多了,影響太大了,也很搶警察的風頭好嗎。


這個問題探討的其實就是現實與小說的區別,兩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為什麼?推理小說的各種情節是為了吸引讀者,尤其是東野圭吾的小說,更多的是在反映人性。他設計的橋段、邏輯統統是為了引導讀者的好奇心,達到懸疑小說製造出來的一種文學效果。這也是他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原因之一。

而警察在實際破案過程中,講究的是以案發現場的證據和他們勘察出來的種種跡象進行偵破。現實中,沒有哪個警察會像小說中那樣來破案,且更多的是那些我們常人不能體會的經歷。一個案子的發生,主導警察的不是邏輯思維如何縝密,也不是去思考背後到底有多少秘密,他們的工作是抽絲剝繭找到犯罪嫌疑人。對於警察來說,他們對於案件卷宗的整理,可能比懸疑小說要精彩很多。

所以,可能個別警察會是東野圭吾的書迷,但真正工作起來,絕對不會像小說中那樣來找兇手,因為很多東西經不起推敲,僅此而已。


東野圭吾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推理小說家,他寫的書心思縝密、 情境動人,很容易把人帶入書裡面的情節,讓人隨著主角的腳步去行走,他不僅是日本的暢銷之王,在全球的暢銷書領域更是享有盛名,被譽為世界推理之王,讀者們更是親切的稱其為「圭吾君」。

他寫的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犯罪嫌疑人x事件、羅生門、人間失格、失樂園、挪威森林、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與小丁當、納尼亞龍珠傳以及喜羊羊與灰太狼之不能說的秘密等這些書我都有仔細地看過,看完之後簡直是驚為天人,心想世上怎麼會有人能寫出這麼縝密的推理小說來,要是能跟他見上一面,肯定要向他好好討教一下寫作的手法與技巧

鑒上,所以我對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是帶著推崇的


套用在其它地方看到的一個回答,忘記在哪看的了,所有的本格推理小說都是一個悖論,能想的出那麼精妙絕倫的手段去殺人,是多麼聰明的腦袋,但是這麼聰明的腦袋卻傻到只會用殺人這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所以現實生活里警察並不怕那些精心設計的案件,怕的是那種黑暗後巷裡的隨機搶劫殺人案(這個是福爾摩斯說的,具體出處忘了)。只怕沒有線索,不怕你的線索繁雜。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贊同知乎的說法:東野的小說長於巧妙的構思,在看似懸疑的案件中更多的是對人性描寫,對社會的反思!所以不必糾結於他小說中的案件是否真的在現實生活中禁不住推敲。更何況,現實中難道就真沒有警察破不了的案件嗎?


東野圭吾擅長的是描寫人性反思社會問題,推理設計的有點做作



推薦閱讀:

那些有很大成就的人都是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我們應該幾歲開始培養孩子閱讀呢?
數據挖掘的相關書籍有哪些推薦?
有什麼好看的黑道小說嗎?
不是特別火,但是你覺得看過特別好的小說,有什麼推薦?
如何以「上一世你親手剜我心」為開頭寫一篇古風微小說?

TAG:東野圭吾 | 推理小說 | 讀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