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搜索引擎的搜索建议涉嫌种族歧视,在用户多次投诉并出律师函后,是否应该做出回应?

如下面的这位能翻译唐诗的Hugh
Grigg先生在2012年12月博客中说的:

“我知道这是自动软件生成的,不是谷歌人为的,不过这个应该改掉吧?”

“那个词组其实不应该在任何搜索下被建议出来。即使搜‘中国人吃’也不应该。那是个猎奇加种族歧视的想法。”

I know that this is the result of entirely automated software and not
any kind of human intent at Google, but surely this ought to be changed?

Even the term “Chinese people eating” clearly shouldn’t be linked to this topic. It’s a bizarre, racist little idea...

链接:Google Suggest: "Chinese People Eating Babies"

假如某搜索引擎的搜索建议涉嫌种族歧视,在用户多次投诉并出律师函后,是否应该做出回应?


支持题主,反对某些自以为懂科技的理客中,美国华裔警察枪击案中支持重判的估计就是你们这种人吧

举个某种程度相似的事件,谷歌识图将一个黑人女子的照片标记为大猩猩,后来道歉,随便找个报道 http://tech.qq.com/a/20150703/004879.htm

这件事里谷歌是故意标记成大猩猩的么?这完全是图片自动标记动能。为此谷歌移除了“大猩猩”这一类别,因此以后即使是遇到真的大猩猩照片,也不会有这种提示。谷歌为了美国的政治正确也是拼

所以那些说搜索引擎没有义务避免种族歧视的都省省吧,你不发声,没有人会主动为你着想


谷歌作为商业公司,顾客投诉一下服务有什么不对?


哈喽,大家好。我是自问自答的题主。


题主当然是觉得他们应该回应的。


问题的补漏拾遗,Hugh Grigg 先生的博客截图:

然后,一个小请求:

假如读者君您是谷歌员工或者认识谷歌员工,而且认为那样的搜索建议有问题并且没有绿卡负担的话,希望您能下载下面【相关文件】中的律师函PDF并让谷歌公司山景城总部的法务部,或者让Alphabet的几位高层看到,引起重视。我相信他们几位都是明理的人。

拖到庭审阶段,搞出个大新闻,逼着我方求偿,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正文略长,大家可以拿点儿零食、饮料什么的再来看。


【利益相关披露(题主就说三句话)篇】

1. 题主没有收百度钱,今后12个月内也没有计划成为百度员工;题主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所有观点、做的所有事都对;所以,对本答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如果能拿出合理的干货来说服题主,也会被采纳。


2. 题主在美国住的时间比在中国长,能跟川普桑竞选团队内的高层聊选战策略,也泡过土生土长的白妞。上次一问,有人说题主英文不好、理解错误,真不知道是神马心态。

链接:后威斯康辛时代的川普选战策略 - 蛋疼星人の日记 - 知乎专栏

为什么中国男人娶美国女人这么难?而美国男人娶中国女人却很轻松! - Kenneth Pan 的回答


3. 题主并不想阻止谷歌搜索引擎返回中国大陆市场;恰恰相反,题主一向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百度在中国市场有谷歌作为竞争者不是坏事;但是处处跟中国政府甚至中国人对着干,对于重返中国市场毫无帮助;此事解决之后,题主甚至可以免费给谷歌提供一些重返中国市场的注意事项;如题主当初在律师函草稿里写过的:

We seek no public recognition, no
media attention, no monetary compensation and we mean no harm for Google. We
would like to resolve this quietly and amicably.

我们不寻求出名,不需要媒体关注,不要求金钱补偿,我们对谷歌公司也没有恶意。我们希望此事能和平、安静的解决。(注意是现在时,也就是递诉讼状之前,题主不介意自己掏腰包。但之后,我方就得被迫求偿了。毕竟打官司很花钱。)

草稿链接:2016年3月给律师团队起草的律师函原稿留底 - 蛋疼星人の日记 - 知乎专栏


【相关文件(Exhibits)篇】

A. 今年3月底,律师团队向谷歌发出的律师函PDF版:

http://pan.baidu.com/s/1i4R6CV7

B. 2012年公开信及调查报告被转载到龙腾的网页链接:

ZT 谷歌吃婴门的调查报告律师信及法律处理意见

C. 2012年调查报告PDF版:

http://pan.baidu.com/s/1pJ9nkNL


【为神马题主觉得有问题篇】

如同题主在律师函草稿中说的:

从社会责任层面来说,显然,向全部谷歌用户建议中国人吃人肉是错误的。很多心理学上的研究都证明了,潜意识的信息投放是能够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造成条件反射的。即使用户在显意识或者逻辑思维的层面上知道不可能全体中国人在吃婴儿,但看到这一谷歌建议之后所造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负面印象将有可能一直存在于潜意识中。当这样一个建议在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搜索引擎上每天出现的时候,全体中国人的形象每天都在被抹黑。事实上造成的后果,与当年纳粹德国在屠杀犹太人之前的反犹宣传无二。


题主在2012年的公开信和调查报告中说过两段话:

也许,某个外国客户在决定要不要跟您或者您的公司合作、购买您生产的商品之时,他们是否认为“中国人吃婴儿耶”是关键;也许,当外国政府的官员们决定是否给拿着中国护照的您免签待遇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有没有“中国人吃婴儿”这样的偏见是他们抉择的关键;也许,若干年后,当在异国他乡旅游或工作的您以及家人面对拿着球棒的酒鬼或者持枪劫匪时,他们的头脑里有没有“中国人是一群吃婴儿的畜生,咱这是替天行道”这个念头是决定他们是否对着您的脑袋挥下球棒、扣下扳机的关键。所以,为了您自己,请关注一下此次关乎中国人名声的维权行动。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美国某地的五年级小学生,这个学期的地理课期末作文,老师让你写篇有关一个外国的文章。你选择了中国,结果,在搜“中国人”的时候,谷歌告诉你“中国人吃婴儿”
-- 这在你的脑海里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对你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


这两段话中,好几点都在现实中得到了类似的印证。以下的事件中,只有陈果仁遇害是在2012年题主写下那些文字之前发生的。

陈果仁被害案_百度百科

子虚乌有"狗肉"事件再起风波

美媒杀光中国人言论引争议


如果连“中国人吃婴儿”这么明显不实的东西都没法让他们去除。进一步的保护中国人的形象就更是无从谈起。

【事件时间线】

2000年 -- 朱昱吃婴(维基对事件的文字记载见图1)

2009年7月 -- Andrew Girdwood 先生在博客中提出发现“吃婴”现象 (图2)

2010年1月 -- 自然搜索“吃婴”词组的高潮出现(图3),“吃婴”搜索建议引起一些媒体报道。2012年的“中国人”与“中国人吃婴儿”的搜索数对比原始截图在2012年调查报告中也有。

2012年2月 -- 题主在龙空得知“吃婴”建议仍在。于是,在“龙的天空”网站号召时差党们进行测试,了解问题严重程度。其后,2012年版调查报告出炉。


2012年至2015年7月 -- 题主用搜索建议本身的投诉链接投诉过多次:

https://support.google.com/websearch/contact/report_autocomplete

另外,不定期以谷歌搜索、Gmail、AdWords 的用户以及GOOG、GOOGL股票持有者的身份向谷歌各部门以电邮、电话及实体邮件的方式寻求回应。但均未得到回应。


2015年7月 -- 题主的Gmail账户被以“违反EULA”之类的理由,无预警关闭。当然,有可能是随机事件,某位网管手滑错删了题主这个守法良民的邮箱。但是题主决定开始找律师。

2015年9月 -- 题主即将开始法律行动时,搜索建议消失。(当然,依然可以是随机事件。)

2016年1月底 -- 有同学提醒题主,疑似种族歧视的搜索建议又回来了。楼主查找时,确实如此。而且用VPN,发现法国、日本和韩国都有。(图4、5、6)

2016年2月 -- 题主开始联络盈科律所广州分所,律师团进行基本事实核实调查。

2016年3月 -- 题主回国期间,与盈科律所广州分所会谈并签代理书,3月底,律师函寄出。

2016年5月--目前,大家可以自己试验在自己所在地区,要打什么会出来。很多地方确实是需要打到 "chinese people e",“吃婴”才会弹出来。


图1,朱昱的“艺术创作”发生在2000年

图2,Andrew Girdwood 先生博客,时间为2009年7月,在2010年1月自然搜索“吃婴”的高潮之前

图3,自然搜索“吃婴”的高潮出现于2010年1月:

图4、5、6,2016年1月的法国、日本和韩国

【技术篇】

首先,要澄清的是,【搜索建议】(Google Suggest)跟【自然搜索结果】(Search
Results)是两码事。要求剔除搜索建议并不等于屏蔽自然搜索结果。自己打完整个 “Chinese people eat babies” 的词组之后的用户,仍然是可以看到朱昱及其他的相关搜索结果的。

我们要求的只是:剔除那个搜索建议,以便让根本不关心所谓的“艺术”的人,有不看恶心的东西的自由。您说说,如果我是用户,想找 “Chinese people and culture” 或者 “Chinese people, entertainment and pop culture”,看看中国文化或者美女,搜索引擎给我跳出个“吃婴儿的建议”,这样真的好吗?


而且,谷歌有现成的剔除/屏蔽搜索建议的机制,如http://SLATE.COM这篇文章所述:

Words banned from Bing and Google’s autocomplete algorithms.


各位同学也可以自己清空缓存后实测一下,打 “hardcore se” 会不会出某个不雅词组的建议出来?然而,用谷歌自己的“谷歌流行”工具,可以看到某不雅词组比谷歌建议的第一个词组的自然搜索量高很多。但搜索建议并不会显示那个不雅词组,也就是说:那个不雅词组就是被谷歌自己剔除/屏蔽了。(图7、8)

图7, 打到 “hardcore se”时的建议

图8,用谷歌自己的“谷歌流行”工具,对比某不雅词和谷歌建议的第一个词组的自然搜索量

最后,对某阴谋论者说央视派人刷谷歌的色情搜索,然后借此把谷歌踢出去的说法表示鄙视。

谷歌自己的官方原因是土共黑客进了他们系统,所以他们决定不再屏蔽某些搜索结果,然后才退出的。跟色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见当时谷歌法务总监 David Drummond 在2010年3月22日(注意日期,在央视报道的9个月之后)发的博客:https://googleblog.blogspot.com/2010/03/new-approach-to-china-update.html


最后,谢谢大家花这么多时间来看。


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支持题主,其实感觉您应该在维珍事件发酵的时候让更多网友知道这个问题,谷歌这个事虽然不显眼但真的很恶心人,很多中国人都有被外国人以这个问题难为的经历,即使那些外国人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这是必应中国

这是百度

这是好搜
所以,题主认为这是三家公司为了恶心日本,开个会统一下口径?搜索“日本人吃”时软件会自动生成这些东西?


首先贴一个问题记录。。。不知道这应该是叫指桑骂槐还是自欺欺人还是什么别的什么。。
其次
“(希望各位能理性讨论。盲目相信一个人、一个政党是盲从;盲目相信一间外国公司,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所有行为辩护,难道不也是一种盲从吗?)”
说着希望理性讨论,然而在问题的一开始就设立了一个立场,难道不符合你意思的就是“不理性”?难道支持或者说辩解就是“盲从”?你那里来的权利给这些行为下定义?至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觉得谷歌没有错,我也不介意上面显示这种搜索词条,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伤害到了你,你可以致信谷歌,如果你觉得这件事严重影响到了你,你也可以起诉,这都是你的权利。


我就想看看狗会不会吃婴儿,结果知乎第一条建议就是“中国人吃婴儿”
以题主之见,请问知乎的搜索建议是否也涉嫌种族歧视?———写给评论中那种智商不够的人看———
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不充分考虑具体搜索结果就认为网友的搜索词涉嫌歧视,这里面的解释权太大了以至于无法被法律规范。
我不认为外国人就都是道德水平高尚的圣母,过去国内有人靠着国人“涉黄”之类的搜索词推荐逼走了Google,今天题主不过是拿着英语语系的使用者类似的搜索词做同样的事情。
如果还有智商不够的人,不明白这种过大的可以随意滥用的解释权会产生什么危害,我劝那种人还是放弃思考吧,水平真不够就别再骗自己了。


结论:可以建议修改,但是改不改是人家的事情,跟种族歧视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一点,是否愿意进行人工参与干涉搜索结果。

这个词出现在推荐上,是因为搜索的人多,自动排上去的(参考baidu:赵奕欢,这个是很早前看到,觉得很恶趣味,没想到今天还在,原因可能是名气不大,工作人员没看到这块)
至于说某国某国都可以看到这个推荐,都用的是一个数据库,当然看得到。

把这个事情闹大,嗯,结果是更多的人搜。终于事情结束了,google愿意改了。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在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时候知道这个词条,后来没有这个词条推荐,但还是存留了这个词条的印象。

最后,对某阴谋论说央视派人说谷歌有色情,所以把谷歌踢出去的说法表示鄙视。查一下百科或旧新闻会死啊?

谷歌自己的官方原因是土共黑客进了他们系统,所以他们决定不再屏蔽某些搜索结果,然后才退出的。跟色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你那时候没接触互联网?查一下百科或旧新闻会死啊?那么大的新闻,持续那么久,你都不关注,现在来打官司?人家从来都没屏蔽过,什么叫不再。
google不合作,不屏蔽某些关键词(参考baidu: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和其他一些合作,然后用色情的借口来打击,更有指定google掉包,最后google自愿退出。google就是不同意人为干涉。

自问自答的题主,你的目的是啥,我不关心,你真有心改变现在这个搜中国人吃会出现那个词的情况,建议你写多篇解释事情原委的文章,找大一点的媒体发布。起码再搜这个关键词,出现的是解释文章,而不是你觉得种族歧视的文章。对了,你应该不会这么做,因为你问题上给的两个url,我已经感觉到了满满的恶意。如此明显的痕迹,难道是想用英语加网站来彰显自己言论的正确?

真的很讨厌这种带节奏还标榜自己很高尚的人。就事论事,我也建议能对此类关键词进行管理,但你这种做法和说法让我觉得恶心。


以前Google也曾因為搜索建議導致用戶不滿被告上法庭並被法庭判決要改正。可供參照。


抹掉的东西是不宜公开讨论的东西
--------------------------------------分割------------------------------------------------
其实这个不仅是Google的锅,说道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百度,Bing也要一起背,google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应该对消费者的投诉加以重视。G自己说过,是服务全球的每一位人,那么是否应该删掉这种带有歧视风味的信息。换位思考,如果你搜索American eats,返回的结果是Eating babies,你会不会对American产生误解?


百度在这方面做的比Google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滑稽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回复:
1. 如果有律师函件发往Google,能否告知是发送给谁了,是电子邮件还是纸质信函?收件地址是哪里?这样便于可以提供帮助的人追踪到相关进度。
2. 有关争议内容的澄清,Google内部的产品都有内容,合规,策略建议的反馈途径,并有专门的工程师及相关人员从技术和规范的层面进行核覆。我自己同其他同事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反馈,相信产品团队会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个人对于答主(同时可能是题主)的措辞的感受,以下为引用内容:
"""
假如读者君您是谷歌员工或者认识谷歌员工,而且认为那样的搜索建议有问题并且没有绿卡负担的话,希望您能下载下面【相关文件】中的律师函PDF并让谷歌公司山景城总部的法务部,或者让Alphabet的几位高层看到,引起重视。我相信他们几位都是明理的人。

拖到庭审阶段,搞出个大新闻,逼着我方求偿,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作者:Kenneth Pan
链接:假如某搜索引擎的搜索建议涉嫌种族歧视,在用户多次投诉并出律师函后,是否应该做出回应? - Kenneth Pan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这段在开篇的话对我个人造成了不适感,并且有不恰当的引导。

  • 作为Google的工程师或者华人员工,不管有没有绿卡负担,对待一件错误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会自发的寻求合理的途径进行改正。
  • Google作为一家公司,因为答主的假设,会让人联想到因为员工提出产品的建议,机会导致员工失去工作或者绿卡。这个不是我个人的认知,相信也不会是公司的策略。
  • 题主反应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第一这个问题可能存在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产品是否正常或者合理的对搜索建议建立正确的索引。第二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个本土化的问题,是否可以对一些敏感的或者容易造成他人不适的内容进行加工。但是终归到底,这个是一个产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去Google Search产品的论坛(https://productforums.google.com/forum/#!forum/websearch)上反映比发律师函件更能得到产品团队的关注。
  • 答主要员工把律师函发给公司高层以获得关注,我不知道这样的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公司的高层有责任有义务来规划公司的发展,关心公司的运营。但是做好一个产品,提供好的用户体验,是上至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维护,下至对应产品线的VP当仁不让的责任。公司的高层可以建议,但是也无法左右产品的决定。公司的法务更是和各个部门互相协作的关系,而没有从属的行政关系。像这种找到领导就好办事的情形,恐怕还是基于答主自身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把。
  • 这段最后,答主首先说高层是明理的。不想纠结是否Google其他的中低层是否就是不明理的。个人感觉 拖到庭审阶段,搞出个大新闻,逼着我方求偿,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的陈述已经近乎最后通牒,实感无奈。
  • 退回原有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法务对于产品缺陷不理不睬,对于应该纠正的错误不闻不问,我个人认为一定要付诸法律行动。如果答主已经和产品线进行了沟通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答复。我愿意帮助答主继续争取。

讲道理,热词推荐没有语义分析,这种词汇很难完全避免的,维护一个黑名单的话,会有干不完的活

顺便附下我这里的Google的建议截图,还是存在题主所说的问题


推薦閱讀:

如何得到 Google 的工作機會?
如何把自己屋子打造成像灣區那種,大部分用遙控充滿高科技的感覺?
如何評價谷歌的漢堡 emoji 和其他 IT 公司在結構上的巨大區別?
大件事到需要跟政府僱員簽署保密協議,究竟 Google 停泊在舊金山灣的巨大駁船是做何用?

TAG:互联网 | 谷歌Google | 搜索引擎 | 种族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