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港漫是否沒落了呢,最近可否有新的港漫作品推薦?

小的時候看著港漫的KOF系列長大,長大了以後偶爾想回味一下。
就隨手搜索了一下港漫的作品,貌似沒有了以前的感覺 :(

你是否對港漫的諮詢有所瞭解呢,能否分享一下? :)


嗯,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私恰巧拜讀過鄧永雄老師在「(民國)101年國際漫畫研習營」上的發言,其中就香港漫畫界幾十年的歷史做出了很好的討論,特與大家分享。

「香港漫畫60年來的發展,正是香港大眾流行文化的寫照。隨著60年代嬰孩潮及香港經濟漸次起飛,大眾對娛樂文化產品之需求與日俱增,香港漫畫業乘勢而起,漫畫書之銷量急速增長。從60年代起,香港大眾流行文化開始受日本文化影響。香港無數漫畫家無論在技巧、分鏡、人物造型都深受日本漫畫影響,而日本漫畫作品也曾多次在香港引起不同程度的熱潮,而潮流最盛首推90年代。

長期以來,日本漫畫在香港只屬於翻版商及漫畫迷的世界,從來沒有受到正視。當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 的「小飛俠」在日本大紅大紫的時候,香港便有翻版商出版「小飛俠」的中文版,也有香港漫畫家抄襲出版。 電視在六七十年代,流行播放日本配音劇集,如「柔道龍虎榜」、「青春火花」、 「七星俠」、「超人」(現稱鹹蛋超人)等,翻版或抄襲的漫畫版本也在坊間流行。當時日本流行漫畫也紛紛湧入香港,令不少漫畫迷廢寢忘餐,追看如「海商王」、「七金剛」、「男組」、「愛與誠」等現今視為經典漫畫。

但另一方面,李小龍在70年初掀起全球功夫熱潮,當時正在暮起的新一代本地漫畫家,如黃玉郎及上官小寶,開始脫離中國傳統俠義故事模式,創作出帶有濃厚香港本地特色的現代打鬥漫畫,當中最受歡迎便是由黃玉郎編繪的「小流氓」(後改稱《龍虎門》)及上官小寶的「李小龍」。二人在70年代進入白熱化競爭,甚至各自出版漫畫日報,如「生報」、「金報」及「青報」,擴大市場佔有率,亦為香港漫畫界培訓出大量新人,為80年代的黃金年代鋪下康莊大道。

踏入80年代,隨著港產電視劇、港產電影、廣東歌曲、港漫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主流,出口全亞洲及全球華人社區,日本漫畫在這洪流下被湮沒了。黃玉郎與上官小寶兩大長期競爭對手,終由黃玉郎一統江湖, 建立了自己的「玉郎帝國」,盡收當時得令的漫畫家於旗下,及後更成為全亞洲首間在香港上市的漫畫公司。漫畫迷醉心追看每周出版的「龍虎門」、「李小龍」、「如來神掌」、「醉拳」、「中華英雄」、「玉郎漫畫」等;而當時每本的平均銷量都超過十萬冊。

但到了90年代,漫畫界卻出現了戲劇性轉變。1991年,「文化傳信有限公司」(前身為玉郎集團)在許多同行不看好的情況下,率先與日本出版商,購入日本漫畫的香港中文版權,正式有系統地發行出版。在宣傳推廣策略之配合下,結果令不少行家大跌眼鏡,當時推出的「龍珠」、「亂馬1/2」、「叮噹」,銷量更超越了不少本地漫畫。漫畫出版商此時,如夢初醒,開始爭相搶購日本漫畫版權,大規模將新舊日本漫畫單行本一口氣出版發行,務求以最快時間搶佔市場。

日本漫畫在90年代大受歡迎,正因本地大眾流行文化創作力貧乏。80年代香港大眾流行文化的強勢及霸氣,令不少外來流行文化(包括外國流行歌曲,電影,電視節目及日本漫畫),根本找不到市場。但到了90年代,本地大眾流行文化原創力的貧乏及真空,本地作品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港產電視劇的公式製作,已失去了昔日「上海灘」、「網中人」的光彩,徹底被日劇及台灣劇集打敗;港產電影大部份都在觀眾預期中陳述故事,再難與荷里活電影匹敵;廣東歌總離不開「四大天王」的談情說愛;本地漫畫只有形式堆砌的所謂「俠義」武打,每個主角總是打不死,每個故事都是有完未完的天馬行空,與時代脫節。這令人窒息的大氣候,恰好讓日本漫畫有機會侵佔本地大眾流行文化市場。日本漫畫界多年的發展,培育不少漫畫主筆,建立良好的創作及編輯制度,令日本漫畫產品本身已有超越本地流行文化的元素,包括題材多元多樣;故事經常推陳出新緊扣潮流;表達技巧及畫功熟練。

然而,各公司一窩蜂爭相出版武俠漫畫及遊戲機漫畫,競爭白熱化;為爭取銷路,各公司或用特殊封面作招徠,或大送贈品;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終令這股熱潮只能維持5年左右便告終。

進入千禧年至今,香港漫畫,無論本地及日本均陷入嚴峻寒冬時期,銷量持續下滑。主因來自其他新興娛樂媒體的競爭及網上盜版漫畫所致。科技日益普及,年青人的時間和金錢被新興娛樂媒體吸取,如網遊,電玩、手機、IPAD等等。現在的智能手機更是世界娛樂資訊盡在手。在香港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60%,而在年青人世界更超過80%。在這情況下,舊有漫畫讀者不斷流失,新讀者不再加入。

近年來令情況雪上加霜是來自網上盜版漫畫。自2009年起,中國大陸盜版漫畫網站如雨後春筍到處出現,目無法紀地將香港及日本漫畫盜製成電子版供網民分享,嚴重打擊實體漫畫書之銷量,每年跌幅達20%至50%。網上盜版活動猖獗,香港上午出版之漫畫書,下午便可以在網上下載;日本「少年JUMP」漫畫周刊甫出版一天後,內裡受歡迎的連載漫畫便已有中文翻譯版在網上出現。大陸政府打擊盜版活動成效不彰又不具阻嚇力,香港漫畫發展前景悲觀。情況如果持續,在無利可圖下,香港的漫畫市場在兩三年內將全部消失!

近年間,香港政府大力提倡發展動漫產業,在未來經濟發展規劃中,香港政府將重點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內裡便包括了動畫、漫畫、遊戲等,鼓勵青少年投入創意文化工業,推動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因此,創意文化產業將會需求大量的人力資源。

此外,香港正推行新學制改革,中學已改為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大學亦改為四年制。為迎合經濟發展需要,新高中課程會加入視覺藝術科為選修項目,希望能提升青少年美學觀念之餘,亦能為未來新經濟發展培育所需人才。

香港漫畫業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日益嚴重,有見於此,香港動漫畫聯會向香港政府提出申請,製作一套給高中視覺藝術科老師使用之動漫畫教材套,協助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動漫畫基本原理、歷史及基本技巧。為了令課程內容深入淺出,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教材會用一個科幻冒險故事為骨幹,以動漫畫的方式教授。希望能透過這個課程,令香港中學生加深對動漫畫的認識,打下良好基礎。除了能吸引人才加入動漫畫行業外,更重要是,長遠而言,能提升讀者的水平,推進產品多元化發展,並能將動漫畫的創意精神滲透入各行各業。」

來源《Frontier 2013年六月號》 有刪改


現在確實已經不是港漫的黃金時期啦,好多人已經不再喜歡港漫那種打鬥的風格。港漫是沒落了,不過要說整個港漫界吃棗藥丸,我倒覺得還不至於,因為作者的創作風格也會變嘛。

像最近很多新出的港漫在風格上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畫風除外,港漫的畫風實在是太有個性了,怎麼也改不掉)。至於具體有哪幾點變化嘛,主要有這些:1.類型;2.背景;3.情感觸動;4.作品深度。


一、類型


新出的港漫作品沒走原來的老路子。


傳統港漫不是動作類就是武俠類,大部分內容都在打架上,如果有一回主角沒在打架,那麼主角肯定是在練級準備打架。


不過呢,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主角打架的過程確實挺好看的。每次打架的時候,動作感十足,再加上港漫又不像日漫一樣是黑白配色,它走的是全彩路線,很有現場感。


所以看港漫的時候就像是在欣賞一部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動作大片,一個字「」。


《龍虎門》就是這樣。

(狂拽炫酷屌炸天的《龍虎門》,附上鏈接:新著龍虎門_新著龍虎門漫畫)


《龍虎門》里幾乎每一場戰鬥都讓人感覺很爽,畫面很有張力,戰鬥很有節奏感,比如石黑龍對戰棍妖這一章。

(石黑龍大戰棍妖)


這一章里,一開始棍妖丟了棍子,然後被主角們圍在一起玩花式吊打,但陰差陽錯之間,棍妖又把棍子拿了回來,持棍之後,棍影漫天,就像加上了慢動作特效,人物氣勢頓時節節攀升,感覺一下從弱雞變回了牛逼。


類似的動作場景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反正都挺精彩的。


不過呢,就算情節再精彩也很難扭轉傳統港漫整體走弱的趨勢,因為隨著時代變化,動作類漫畫的一個致命缺陷被慢慢暴露出來了。


啥缺陷?四個字,體裁限制。漫畫這種體裁在表現方式上有一個先天缺陷——動作連貫性。眾所周知,漫畫都是用分鏡的方式來表現人物的動作,只畫出了幾個關鍵的人物動作,其中的動作連貫性是靠我們自己腦補出來的。


動作連貫性對於動作類作品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想像一下,看一場舞蹈演出,截圖和視頻,你說哪個更帶感?


不過呢,這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還不算很大的問題啦。因為在那個時候,動畫技術還因為技術、成本等等巴拉巴拉的原因,根本不能表現出連貫而又複雜的人體動作。


不信?你看看1986年的動畫版《七龍珠》就知道了。那裡面的打鬥場景非常多,但其中真正連貫的動作少的可憐,不連貫的部分都是靠光線、殘影和特效來糊弄一下觀眾。

(早版《七龍珠》里的打鬥場景很多都是靠殘影來糊弄人,附上鏈接:低俗軒系列:七龍珠Z上半部分精彩剪輯)


從這裡面就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哪裡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動作場面啊?根本就沒有拳來腳往的動作效果。


既然在那個時候同樣缺乏動作連貫性,那港漫就在其他地方發力,比如特效比動畫更靚,打擊感比動畫更爽,甚至連招式也比動畫更豐富。

(當時的港漫比動畫要更炫酷)

想吃雞肉但沒雞腿,吃吃雞屁股也能湊合一下啦。所以那個時候,港漫可以說是動作類動漫愛好者們最好的選擇了。


不過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動畫技術已經是以前完全不能比的,目前的技術已經完全能展現出真正連貫的動作場景了。


比如2012年的《生化危機—詛咒》。這裡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打,雙方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整個場景的緊張感十足。


這裡摘取幾個精彩片段給大家看一下,ada VS女總統,整個過程不過3分鐘,但在這3分鐘里我看得忘記了呼吸。

(在此附上鏈接:生化危機.詛咒)

以前是沒雞腿只能吃雞屁股,現在有了雞腿,還吃雞屁股幹啥?既然在打鬥情節的精彩程度上,動畫幾乎能夠完全碾壓港漫,那動作類動漫愛好者們很自然地開始更偏向於動畫作品


在技術面前,港漫被狠狠打了臉。而且更可悲的是,火車跑得再快也不可能上天,港漫畫得再好也不可能動起來,這個缺陷根本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慢慢就沒人喜歡看武俠類、動作類的傳統港漫了。


當然,動作類漫畫也不會徹底玩蛋,像現在的一拳禿子依舊火得一塌糊塗。只是,如果仔細看過就會發現,同樣是動作類漫畫,它的風格也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就是打架變簡單了,像早期的動作類漫畫,不論是日本的《七龍珠》還是香港的《古惑仔》,打架過程都很複雜,一次戰鬥往往需要橫跨幾個章節,中間還穿插很多解說,比如我方的招式是XXX,對方的招式是XXX,我方的弱點是XXX,對方的弱點又是XXXX。招式解說完了以後還有各種回憶殺,回憶一下當年是多麼的不容易,吃了多少苦,然後懷有怎麼樣的夢想等等巴拉巴拉一大堆的東西。


而現在一拳禿子就很快,故事劇情一般是怪物牛逼哄哄地登場,大發神威,然後禿子從旁邊買東西路過,一不小心就把它給碰死了。現在的漫畫讓讀者欣賞的不是戰鬥而是勝利

(面對任何敵人都一拳KO的琦玉老師,附上鏈接:一拳超人-一拳超人漫畫)


香港漫畫家們也不傻,既然傳統風格不行了,也不會去抱殘守缺。很多香港的漫畫大佬們就開始學習新風格,嘗試用戰鬥之外的內容來吸引讀者。


比如香港漫畫界的大神級人物牛佬。他的發家之作《古惑仔》可謂是家喻戶曉,標準的動作類漫畫,可他近期的新作《Bloody Girl》就完全走了另一條路線。

(風格另類的《Bloody Girl》,附上鏈接:Bloody Girl_漫畫)


這部作品之中幾乎沒有打鬥,幾個殺人的畫面也都是用噴番茄醬的方式一筆帶過。

(畫面中根本沒出現打鬥,就是番茄醬多了一些)


不過呢,整部作品卻沒有因為打鬥情節的減少而顯得劇情單薄,相反,它給我們帶來另一種感受。這個故事表面上好像是傳統武俠那樣去行俠仗義,但牛佬卻沒走老路,他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角度去看看到底什麼才是行俠仗義


孰為俠者孰為魔,正邪一步便行差踏錯,牛佬沒有像傳統港漫一樣早就告訴了我們誰是壞蛋,然後大家一起開心地打壞蛋就行了,他是在提問,問我們究竟誰是壞蛋?而答案要我們自己去找


再比如2011年的漫畫《野狼與瑪莉》。

(《野狼與瑪莉》,附上鏈接:野狼與瑪莉_野狼與瑪莉漫畫)

這是港漫界大佬鄭建和在雜誌休刊期間的隨手之作,故事講的是一個漫畫家不小心把自己朋友給宰了,然後考慮把屍體蒸還是煮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人就已經死透了,而且漫畫家也就一普通人,啥都不會,根本就沒有什麼雙方大戰三百回合的熱血戰鬥,內容全都集中在這個倒霉漫畫家的內心糾葛上面。不過,內心的鬥爭比實際的戰鬥還要精彩,雖然只有短短三話,內容裡面卻驚喜不斷,總能讓人一拍大腿說「卧槽」。


傳統的打打殺殺已經沒啥意思了,向非戰鬥領域轉型才是機會,希望港漫能在這條新路上越走越遠吧。


二、背景


還有一個轉變就是港漫的故事背景不一樣了


很多人都覺得故事背景是然並卵的東東。可如果沒有背景的話,那很多故事就沒辦法順利開展。要知道,故事背景就像起高樓前打的地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一個故事如果在背景上有漏洞,百分百會被粉絲們的口水淹死。


最典型的就是被眾人冠為槽點之王的《名偵探柯南》,《柯南》的背景是現實世界,但劇情中很多的情況明顯不符合現實情況,比如柯南讀了十七年的小學還沒畢業,自帶死神光環,走到哪裡都會有人死,每次要破案的時候柯南都掏出他那根目前又細又小的........催眠針去射一下毛利小五郎,然後這個被射了幾百次的男人到現在也沒發現是誰天天射他等等。

(《柯南》拍了七百多集,他也被愉快地射N多次)


而如果在背景上能有創新和突破,往往就能賦予漫畫新的意義。

還是《龍虎門》,它是香港漫畫界中第一次將故事背景從香港轉移到了日本的作品,這麼簡單的一個背景切換卻引起了當時港漫界的轟動,很多人都稱《龍虎門》打開了港漫故事的新格局。

(《龍虎門》中的日本羅剎教)


現在呢,港漫也打算在故事背景上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比如有些港漫把故事背景從真實世界轉向了虛擬世界,像司徒劍僑的新作《再造空間》

(《再造空間》,附上鏈接:再造空間_漫畫)


這部作品可以說同樣打開了漫畫創作的新思路,因為它是香港漫畫界里第一個以遊戲世界為背景的故事。而一旦把背景由現實世界變成虛擬世界,那故事中分分鐘讓人齣戲的槽點就不太容易出現了,即使像前面提到的槽點之王《柯南》也能用虛擬世界這個背景給拯救回來。在這種寬鬆的背景下,作者就可以把大量創作精力放在故事內容上,整出更精彩的情節。


不過啦,司徒劍橋的這部《再造空間》還少了一點遊戲的氛圍,那就是沒有把遊戲中的升級系統給融合進去,升級系統相信只要玩過遊戲的人都能明白,無非是滿足了某些條件然後獲得了更牛的能力,這套系統雖然簡單卻是遊戲的核心魅力所在。很多網路小說都是採用了這套系統,縱使文筆像小學生,但也能憑這點賺到不少的人氣。


現在有些漫畫作品也開始借鑒這套升級系統,像《re-monster》還有《關於我轉生後成為史萊姆的那件事》等等,這些漫畫雖然還沒多少內容,不過在很多網站上已經有不低的排名了。

(打怪升級的漫畫《re:monster》,附上鏈接:Re:Monster_Re:Monster漫畫_Re:Monster25在線漫畫)


《再造空間》雖然採用了遊戲背景卻沒有融入遊戲中的升級系統,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吧。


然後,還有一些漫畫雖然套用了傳統的故事背景,但卻把這個背景給完全顛覆了,近期很火的《西行紀》就是如此。

(著名的《西行紀》,附上鏈接:西行紀(全彩雙更))


《西行紀》的故事背景是《西遊記》,不過卻打破了常規,讓我們見識了一個不同的西遊世界,比如整天泡在妓院里的唐僧。

(連唐僧也會逛妓院)


還有被砍掉腦袋的孫悟空。

(悟空開場就死的很慘)


一般來說,這種顛覆原著的故事如果處理得不好,會被原著粉絲噴死在牆上,就像當年的《一騎當千》。它就狠狠顛覆了三國故事,可謂是吸足了眼球,人氣高的不得了,但問題就是顛覆的太過了,很多人都說這部作品丟失了三國人物原有的精神內核,變成了少女們集體賣肉的故事,讓三國粉絲們一時接受不了,認為是對原著的詆毀。

(著名的肉番《一騎當千》,附上鏈接:一騎當千_一騎當千漫畫)


而《西行紀》在這一點上就處理得比較好,作者雖然換了新的故事背景,但沒有對人物的精神內核動大手術。裡面的唐僧雖然因為過往的打擊而留在妓院麻醉自己,但他心中救世之夢卻並未徹底熄滅,被主角喚起過往的記憶之後,睡獅漸醒。

孫悟空雖然被砍了腦袋,卻依然是一個敢於顛覆權威的豪傑,新的環境反而讓角色綻放出新的光彩。

(《西行紀》顛覆了故事背景卻沒有顛覆人物精神)


這些在背景上的創新能給港漫帶來一些希望。


三、情感觸動


所謂情感觸動就是能讓觀眾們有一些情感上的起伏,不會讓大家在看之前是小寫冷漠,看完以後變成大寫冷漠。

前段時間,蛋疼的我統計了一下動漫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情感上的觸動,盤點以後,發現總共不過13種。


一般來說,一部動漫要想被稱為優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給我們的情感觸動很多,至少8種以上。長篇動漫就經常這麼玩,像經典的《海賊王》,各種情感觸動輪著給我們來了一遍,這一章里,它給我們感動和悲傷,下一章又給我們憤怒和熱血,其他幾章再給我們搞笑和痛快,甚至還有幾章讓我們體驗了一把驚悚和恐怖,每個新章節都翻著花樣讓我們試試不同的感受,所以在十幾年裡一直都火到不行。

(海賊王很擅長玩花式搞笑)


另一種呢,就是給我們的情感觸動少,但很深,深到幾乎忘不掉。篇幅短的動漫就經常這樣干,雖然故事不長,可看完以後能讓我們長嘆一聲說「精彩」。


比如06年的《反叛的魯路修》,內容一共48集,比起動輒幾百集的長篇動漫來說算是很少了,不過給我們的感觸卻一點都不比那些長篇動漫來的差。這部動漫裡面幾乎沒涉及到搞笑、憤怒、驚悚之類的情感觸動,唯獨在感動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動畫最後一集里,結局出現大反轉,一直在世界散布戰爭的魯路修原來是為了守護妹妹世界和平的願望,而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甚至自願背負所有的罵名死去,觀眾們都被這個結局震驚了,無數的人被魯路修這種犧牲精神感動到不行。

(魯路修自願背負污名死去)


然後,傳統港漫非常巧妙地避開了這兩點。

傳統港漫里給我們的情感觸動既不是很多也沒有很深,比如長篇巨著《風雲》。連載了將近25年,篇幅足有數十萬頁,但可惜,裡面的套路跡象太明顯,整個劇情可以濃縮為「升級打怪」這四個字,翻來覆去就是給大家提供一些爽快感,其他諸如感動、搞笑、悲傷什麼的情感觸動少得可憐。


而且裡面的情感觸動也都不深刻,很多角色都比較單薄,沒有什麼複雜的個性,是死是活都不會讓觀眾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驚訝除外,連女主角也會死,觀眾看了以後灰常驚訝,紛紛表示想給作者寄刀片)。


結果就是觀眾看完以後長嘆一聲「全TM是套路啊」。

現在的港漫在這一點上有了不少進步,雖然套路的痕迹還是有一些,但最起碼不會像以前一樣滿滿都是套路。現在它的做法是開始嘗試刻畫一些複雜的人物,然後帶給我們一些頗有深度的情感觸動。


像《西行紀》就採用了這種做法,裡面登場的敵人幾乎沒有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壞人,每個對手都或多或少有些讓人欽佩的地方,像是一登場貌似冷酷無情、只知瘋狂戰鬥的三目神將。

(三目神將登場)


在後期的故事中逐漸揭露三目神將的過往,他之所以會變得冷酷無情是因為他在過去的戰鬥中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他的心被一個個朋友的死所擊垮。

(隨著戰爭繼續,他的朋友全部戰死,只剩下他一個人)


而他現在之所以每次戰鬥都沖在第一線,是因為他認為如果自己在當時做得更多一點,他的朋友或許就不會死。他瘋狂戰鬥只是因為不想再失去朋友。

(他不想再失去朋友)


情感觸動是動漫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斷刺激觀眾的內心柔軟點,讓大家在心中高潮不斷才算是一部優秀的動漫作品。


說實話,傳統港漫離優秀的距離還真不止一點點。不過看完近期新出的港漫嘛,我覺得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四、作品深度


還有一些變化就是作品的深度


啥叫作品深度?作品深度就是作者想通過故事告訴我們的東西。


那麼,傳統港漫告訴了我們一些啥呢?


主要告訴了我們戰鬥很爽。


恩,好吧,我們是知道裡面的戰鬥很酷,看得是很爽,然後呢?


然後沒了……


額,傳統港漫的作品深度也差不多就是這種程度了,不過能讓大家爽一下的作品在一開始還是挺受歡迎的,所以上個世紀的港漫還有一段輝煌的歲月。可是爽完了呢?恐怕是這樣的感覺吧。

(被掏空的感覺是很不爽的)


缺乏深度的內容就是這樣,讓很多人在當時爽一下,可爽完以後,立刻就覺得索然無味。也難怪有很多人說,看完以後會出現賢者時間的東西有兩個,一個是AV,另一個是港漫。所以傳統港漫也只是輝煌一時,熱度無法持久。


而有深度的作品則正好相反,雖然當時獲得的爽快感不多,卻能隨著劇情的推進深入人心,甚至在故事結束之後都讓人久久回味,故事本身也因此可以經久不衰。

這方面有個經典的例子就是《金瓶梅》


咳咳,大家認真一點,這裡說的是原版的明朝長篇小說《金瓶梅》,至於電影版的,完全不清楚(yi
lu)。


這部作品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吧,在普通人的印象里這就是標準的小黃文。在明朝那個沒有AV的時代,無數花樣男兒們都是靠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部小說自成書之日起至今已有四百餘年,它跨越了四百年的歷史一直流傳到今天,如果僅僅是讓大家爽一下,它能流傳這麼久?你能想像一部AV可以流傳四百年?

(一代奇書《金瓶梅》)

這本小說的確是小黃文,也確實是供人爽一爽。但它卻是一部有深度的小黃文,它沒有停留在供人發泄的這一層次上,還給我們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認識。後世的諸多名人,比如魯迅、鄭振鐸、毛澤東等人在評價這本書的時候都稱讚這是一部洞察人性與世事的奇書。


動漫也是一樣的,能展現出一定深度的作品才是經典。現在,港漫作者也開始嘗試往這個方向去發展。


還是前面談過的《Bloody Girl》。這部作品非常有意思,前面說了,作者牛佬在裡面給讀者出了一個道德上的難題,那就是現實背景下普通人是否有權利去替天行道?

(爭議之作《Bloody Girl》)


在傳統港漫的思路里,這個別說是難題,連問題都算不上。因為替天行道是傳統港漫的基本套路,故事裡的人物善惡分明,主角的使命便是斬盡惡人,匡扶正義。這種替天行道的做法曾讓很多讀者興奮不已,可牛佬這次卻給這群喜歡替天行道的讀者們潑了一盆冷水——借著正義名號所殺的那些惡人,真是的是惡人嗎?還僅僅是自己認為他們是惡人呢?

(她們是否有權力去決定他人的生死?)


作品中的主角呂英紅一開始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自己所殺的都是罪大惡極之人。可隨著劇情的發展,她開始自我懷疑,善惡的分界線開始模糊,作品從這裡才開始有了深度。


牛佬其實是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討論一個關於正邪的哲學問題。


再比如之前紅到爆的《封神紀》。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現代港漫的希望之作,它連載的時間不長,比不過《風雲》、《古惑仔》等等這些連載長達數十年的皇皇巨著,可面世以來,其人氣之高一點也不遜色於它們,這在港漫界中是極其罕見的。


《封神紀》裡面也不少有傳統港漫的影子,戰鬥依舊炫酷,劇情依舊曲折,但它比傳統港漫做得更好的是,它給故事賦予一個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自由和平等。但凡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都會發現作品中到處都是關於自由與平等的內容細節。


無論是開篇里想要實現人人生而平等,但卻慘遭屠戮的紂王。

還是冥族被眾神壓迫欺凌的悲慘現狀。

抑或是主角成功挑戰諸神之後在城邦定下人人平等的民主法規。

這些細節都是在告訴大家生而平等,大家不應該受到無端的壓迫,換句話說就是「XX永不為奴」


這種為了自由與平等去挑戰權威的精神才是這部作品的內涵所在,那些激烈的戰鬥和炫酷的招式都只是表象而已。


有深度的作品才有機會成為經典,而近期的港漫也有了成為經典的機會。


最後:


很多人都說傳統港漫吃棗藥丸,這個我會舉雙手外加雙腳來同意。因為傳統港漫確實沒啥意思了,既沒啥深度也沒啥打動人心的地方,而且原本唯一能讓人爽快一下的戰鬥情節也不如現在的動畫精彩了。


不過,要說整個港漫界吃棗藥丸……,我認為還沒到那個程度。從港漫近期的這些變化里還是能看得出來,港漫界中有一些牛人已經開始在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前行,他們從傳統港漫的斷壁殘垣中走出,用自己的雙手去披荊斬棘,用自己的雙腳去開拓新的道路。


或許他們會因為風格的轉變收到不少老讀者的刀片,但他們這種突破自我的精神還是值得尊敬的,希望他們將自己的風格與時代相結合,創造出更有意思的漫畫吧。


港漫已死,都怪作者咯?

港漫近年越發不景氣大家是有目共睹,雖然偶有好作品出現,但整體銷量日益低迷,仍在堅持的漫畫家更是生存都成問題。然而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許多港漫迷動不動就吐槽作品劇情不好,作者水平差,卻不問問自己對喜歡的港漫做過什麼貢獻,也不多了解港漫的生存現狀和衰退背後的緣由,實在讓人心寒。

如果大家也是真心熱愛港漫,都對其有著特殊的情感與回憶,那麼除了一味的怪罪於作者,倒不如耐下心來多了解一些港漫的歷史和現狀。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自己能為港漫做些什麼…不然照此形勢,港漫不久後或許真的只能成為一代人的回憶了。

描述港漫歷史的《港漫回憶錄》

六十五年的港漫時光

很多大陸讀者都是通過《老夫子》、《拳皇》、《街霸》、《風雲》、《古惑仔》等漫畫或影視作品接觸到港漫的,但實際上,港漫的起源更為久遠。最開始的時候,港漫主要以連環圖為主,一頁一圖,直到1950年代《財叔》漫畫的出現,香港漫畫開始從連環圖轉型至港漫,並延續至今。

港漫至今已有六十五年歷史,雖然比起日本與歐美動漫史算是微不足道,但是在華人漫畫圈中,可謂是一個標誌性的存在。現在很多內地的漫畫家,都是曾經看武打港漫長大的,《龍虎門》、《如來神掌》、《天子》系列、《神兵》系列、《中華英雄》等都是那些年共同的回憶,例如晚上偷偷躲在被窩裡看通宵,又如在學校一個班級只有一本輪流借著看。

經典漫畫《龍虎門》 你能看出這封面中有趣的設定嗎?

《神兵傳奇》

《天子傳奇》

《海虎》

《拳皇97》

可惜的是,港漫黃金時代已過,許多知名漫畫家如黃玉郎、馬榮成等人,改行的改行,封筆的封筆,也有一部分漫畫家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創作出如《九龍城寨》、《火鳳燎原》、《封神紀》等全新作品,獲得年輕人群的喜愛。只不過,這些畫家在這吃力不討好的大環境下還能堅持多久?

《火鳳燎原》拋棄彩漫風格
卻得到意外多的好評

當代港漫畫家生存現狀

在1980年代,黃玉郎的漫畫集團成為了行業龍頭,在這一統江湖的局面下,港漫開始製作制度化,分工作業,故事、主角、背景、衣飾均由不同助理負責,以保證漫畫質素,並減少拖稿,同時也能培養讀者定期購買的習慣。雖然這一「流水線製作模式」在當時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收益,但也為現在的蕭條埋下了伏筆:畫風審美疲勞、劇情老套、人才培養缺失…

由多人分工的「流水線製作模式」

當年高峰,港漫讀者群達50萬人,每星期接近三十本作品出版,最高銷量作品可達20多萬。而如今,每周出版10本左右,最高銷量的作品也跌到不足2萬,大部分作品都在幾千本徘徊。大家可以自行算算,如今銷量一般的漫畫按一期5000本算,一本18港幣,一個月算4周,一個月一部漫畫的總銷售額也就36萬,除去製作成本,寫字樓租金、報刊分成,一個5、6人的工作室能有多少收入?啥事都怪罪於作者的漫友們知道嗎,現在的狀況是,連畫港漫的人都已經寥寥無幾了!

擺放更多日漫的香港報刊亭

其實,怪作者,怪讀者,怪市場,怪環境並不能忙上什麼忙,在我們感嘆港漫今非昔比的同時,更應該做的是想一想如何在這樣一個萎靡的大環境下,既能夠追尋夢想,也能賺錢吃飯,如創新出既有港漫傳統,又能吸引年輕市場的題材?積極透過網上平台開拓內地市場?未來,無論在內容還是經營上,轉型都將是港漫的必經之路。


口胡!港漫仍然夠勁呢!港漫那自帶槽點的特質,日漫比起來根本未夠班啊!
《海虎》系列梗多得逆天啊!口桀!口桀!口桀!
《火鳳燎原》便是神作級口牙!(嚴肅臉)
《神兵玄奇》《天子傳奇》讓你感受粗糙歷史之美啊!
我跟你講,《溫瑞安群俠傳》超贊!
但是千萬要懷著慈悲之心去鑒賞良莠不齊的港漫啊!畢竟哪個行業都會有膿包和大神啊!遇到無語橋段只能硬食啊!
我傳你一招「我佛你!」護身吧!


以前的港式漫畫基本很多都是靠小說來改篇的,敘事過渡方法經常要出現第三者口吻的解釋才能說清楚故事,思維老是跳來跳去的,讓人看得很累。《火鳳燎原》除了畫風變了,更重要是其向日本漫畫靠攏,通過角色的第一口吻來敘述故事,也經常採用了倒敘的方法讓故事起到前後呼應的效果。雖然故事的情節結局你應該很了解了,但是他確按自己創造性的想法創造出新鮮的內涵和人物特點,讓人像看一部電影一樣舒服。陳某人真的太讓人佩服了。能多幾個陳某人出來,香港的漫畫業是可以重新騰飛的。


說實話,港漫這幾年確實在衰落,這和整個香港文化產業的趨勢有關


最近比較流行的有《西遊》《鐵將》


至今覺得火鳳燎原完爆自己早年看過的全部日漫……不過追的太累了……


小時候看覺得新很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看過的作品少,能拿來比較的更少,到這些年網路發達了,接觸的漫畫、電影、電視劇越來越多了,就會感覺不少小時候覺得好看的漫畫也就不過如此了——不單是港漫、港片、港劇,即使是部分所謂「經典」日漫,現在看也會覺得不過如此了……
當然,現下比較新的港漫里,能看的也總還是有的,玉皇朝出的除了最新開始連載的「玉皇朝FATE」——《皇朝君臨》或許還能看看以外(不過因為現在開始嚴搞版權啊之類的問題,至今沒沒有掃描版看,除了貼吧里流傳的清晰度有限的拍照版,只有自己買原版書了……),就這幾年的作品,可以說沒有一個能看的,上一個全新的還有些地方能看的作品個人覺得可能還是《天子傳奇七之三國驕皇》,然而這題材現在實在沒銷路終究難逃腰斬的命運……
然後剛完結的《新著鐵將縱橫》吧,個人認為大概可以看到李建成正式出場之前,邱福龍的畫工和分鏡都是沒得黑的,中前期劇情相比後期也比較合理,進入中後期就開始反覆鞭屍、復活啊什麼的比較無聊,編劇換人之後水準也不行,甚至直接COPY了一些網友編的劇情,最後還各種角色強行陣亡,算是爛尾了,不過結尾部分跟上面的《皇朝君臨》類似,網上也沒有掃描版看……
另外邱福龍的《少林第八銅人》雖然也有些年頭了,不過至少還不算多舊,有興趣的可以看,很好看,原作水平就不錯,在此基礎上的改編水準也不差,外加龍少畫功出色,不錯的作品,當然,後來漫畫強行編的第八銅人外傳就不用看了,不好看……
然後邱福龍最近新出的《山海逆戰》可以關注一下,只出了三話,目前來看至少還不算雷?
接下去么能推薦的是鄭健和,完結的《封神紀》和連載中的《西遊》(大陸叫《西行記》)都是不錯的作品,還有他之前的《殺道行者》評價也不錯,個人只看了《封神紀》和《西遊》,《封神紀》雖然由一到三有點虎頭蛇尾的味道,不過整體質量還是不錯的了,《西遊》算是現在走在港漫的前列,率先和大陸合作了,目前騰訊漫畫里就有,質量不錯,讓人想看後面的故事,也不會像看《龍虎門》之類的作品一樣忍不住吐槽……
打鬥風格的作品能推的大概也就這麼幾個了……別的方面港漫個人也不熟,不亂說了……


死的不是港漫,是整個香港電視電影遊戲文化圈……
嘛,很多人不服,我知道你們是不服的啦——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個典故大家知道吧。
在改革開放初年間,大陸的文化界好像幾十年沒有呼吸過新鮮空氣的煤礦工人,第一次暴露在地面的時候一樣,貪婪的呼吸著外界新鮮的空氣。
那時候香港的電影也好,電視也好,在大陸都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們走的早,走的成熟,已經有了完善的體系。
但隨後,當大陸的資本逐漸雄厚的時候,香港文化產業那些可憐的優勢就不再具備了。
香港文化產業,有什麼東西,是「不可替代」的?或者是「資本砸不出來的」?
比如說無線TVB,早年簡直是良心電視劇的代表啊——但近年來,或者近十年來,TVB可有大作?沒有。
為什麼?因為片酬。
藝人不是傻子,在香港拍一部片,拿的片酬搞不好沒有在大陸拍一集多。
誰不北上撈金?

下面說下漫畫。
港漫確實有神作,真的有,比如神兵玄奇I和II、比如風雲。
但是,更多的是狗尾續貂之作和各色不入流的渣作。
港漫是否真的在大陸火過,我覺得這真是個偽命題,因為事實上,港漫火的地方主要還是廣東一帶的粵語文化圈,在內地,大部分人眼裡的港漫無非就是肌肉男互肛以及一些不著調的台詞……
始終是小眾。
而港漫近年的進步還是有的,只是,當你把時速從100提到120的時候,你以為自己最快了,沒想到旁邊的人都加速到180了。
先說大陸,有人說港漫已死是因為大陸盜版漫畫泛濫——說句不好聽的……感覺好像盜版港漫在大陸很好賣一樣。
就如上面所說的,港漫在大陸始終是小眾口味。
當然盜版是不對,但就算沒了盜版,以港漫近年來的渣質量和渣劇情,你真的以為能在大陸搶到市場?
日漫在大陸的地位還是很高,這個你沒法動搖;
美漫近年來隨著大陸引進大量好萊塢英雄電影,也慢慢走向大眾化了;
大陸本土的ACG文化也逐步開始崛起,我知道知乎的精英們很多都看不起那些全彩4拼1的偽日漫畫風的國漫雜誌,但他們賣得好啊!但他們賣得好啊!但他們賣得好啊!(重要說三遍)。
我當過老師,在我當老師的時候,我光是沒收那幫熊孩子的漫畫都沒收了快一整年的知音漫客好么……
有幾期還收了好幾本……
漫畫並不是只屬於學生黨的專利,但你能認為學生黨、青少年、熊孩子們不是ACG消費的主力嗎?
他們還真是主力。
更不用說條漫的流行對整個傳統漫畫行業的衝擊了。
在這種情況下,日漫、美漫和本土漫畫都有一定的應對措施,而港漫,沒有。


市場慢慢縮水是不爭的事實,只推薦當下的書,質量數量都有限,不如直接推薦精彩的作品。
1.短篇類:
《野狼與瑪麗》

故事節奏完全取代武力暴力,成熟的電影劇本分鏡,後翻拍同名電影。
《脫北者》

短小精悍的故事,充斥著作者的政治取向。港漫市場罕見的題材。
《慾望之翼》

都市小人物的生活,人物感情描寫細膩,畫面乾淨清晰。
2.改編類
《少林寺第八銅人》

改編自九把刀的同名小說,且漫畫補充了小說的種種不足,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原著。
《射鵰英雄傳》

水墨風格,不同於傳統港漫,改編忠於原著,人物俊美,動作樸實無華,受到金庸好評。
《尋秦記》

勝在善始善終,忠於原著,不拖泥帶水,作者善於表達武戲。
3.原創類
《洪武大帝》

此書對港漫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無論是從表現方式還是敘述手法,都有極具創新的嘗試,意義非凡。
《封神紀》

本作是三部曲,以第一部故事性最高,第二部熱血度最強,第三部結尾略感倉促。不失為好作品。
《火鳳燎原》

非傳統港漫創作模式,前39期無論是節奏還是風格都屬華語漫畫巔峰高度,39之後略感乏力。


最近兩年的話,封神記1,2,3.鐵將縱橫.九龍城寨1.2.溫瑞安群俠傳1.2都是不錯的作品
PS:想看老的長篇作品的話,武神,海虎,天子(天子1絕對贊),神兵都是很贊的,黑豹(前400回),霸刀(早期風雲也來打過醬油)風雲3馬上也要完結收尾了


西行紀!


沒不沒落答不上,但從來對港漫畫風嗤之以鼻的我最近竟然被一部港漫下了毒。
先放幾張截圖

漫畫叫西行紀
最後放幾張帥帥的唐僧


玉皇朝好像最近出了大亂斗作品的《皇朝君臨》,玉皇朝版本的復仇者聯盟?


溫瑞安群俠傳 封神紀都超贊


看港漫就好像在看圖書,對沒錯就是一頁頁都是圖,只需要看圖。但看一些國外比較經典的漫畫一頁頁都是故事和心情。


現在看漫畫的其實不比原來少,只不過有了網路很少人買實體書了


封神紀


推薦閱讀:

香港有哪些经典的城市赏景地?
如何評價陳冠希在機場丟插隊大叔身份證的行為?
香港人如何在聽粵語時分辨是廣東人還是本港居民?
馬來西亞/泰國的華人是不是相對其他一些地區的華人更熱愛中國?
內地人怎麼去香港打HPV宮頸癌疫苗?

TAG:漫畫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