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多少人知道98年索羅斯財團入侵香港事件的,他們怎麼看這件事?

98年索羅斯財團入侵香港,港府和大陸有沒有努力?香港經濟遭受致命打擊,有多少香港人知道這件事,他們是怎麼看的?


(7月27日有更新)

先來為「太長不看」的朋友們說明幾個問題,或者拉到最後直接看更詳細的敘述。

1、在當時的危機中,中央政府有沒有提供資金支持?

沒有。但是作為發鈔行的中國銀行(香港)無可避免地參與了捍衛聯繫匯率制度的工作。

2、在當時的危機中,中央政府的有沒有為香港提供信心的支持?

有。但是沒有想像中的大。

3、索羅斯在1992年在英國得手,而在1997-98除了香港也未失手,而港幣聯繫匯率制度成功渡過難關,是什麼起了決定性作用?

除了聯匯制度的巧妙和穩固、港府的堅持以外,俄羅斯國債違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7月27日更新部分:

從這個問題的答案看得出,有很多人對於1997年的中國狀況想像得與如今一樣美好,認為北京政府會強大到用氣場嚇得人直接逃跑。但是如果你退一步想,當年炒家攻擊香港,難道他們會認為中央政府會袖手旁觀嗎?

他們的豪賭,就包括了和北京掰手腕。

事實是,當年的中國的經濟狀況,真的給了他們這個理由:

- 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被視為同東南亞國家類似,吸引外資, 承接產業轉移,極度依賴出口。

- 90年代末,中國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國企改革,幾千萬人失業。

- 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磕磕絆絆,充滿了未知數。

- 國有銀行狀況極差,90年代後期,壞賬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接近30%。就算到了2002年,經歷了一次壞賬剝離的四大國有銀行中,壞賬率最低的建設銀行仍有15.2%。

如果把幾千萬人失業說成「下崗」「改革中的陣痛」,這些銀行不強制破產,當然可以說是歲月靜好。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極為兇險的,說「崩潰」也不為過。

如果把當時的內地經濟考慮在內,北京政府能為香港做的,真的不可能達到「力挽狂瀾」的效果。

至於有些人說「桌底下做的事情」,不予置評。

至於「回歸後各種經貿合約」,CEPA是2003年簽的。

-----------------------------------------

以下為詳細答案:

還是將這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或許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1、為什麼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選擇了攻擊了東南亞國家?

1997-98的金融風暴根植於亞太國家的長期經濟模式,在這次危機前,遭到重創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還處於承接產業轉移的階段,外向型經濟的特徵特別明顯,海外資金迅速湧入這些「新興市場」,再加上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帶來的經常賬戶盈餘,帶來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繁榮。而為了保持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面對洶湧的外資,這些國家採取了盯住美元的政策,這就讓其國內的金融市場極度活躍,信貸活動也出現過熱的狀況。

然而事情逐漸起了變化。當美元轉強時,由於這些國家仍然堅守著固定匯率制度,所以實際上這些國家的貨幣是出現了升值的效果。而與此同時,日元開始貶值,這些東南亞國家的經常賬戶的狀況更加惡化。但是這些國家面對經常賬戶的虧空和國內流動性萎縮的狀況,採取的措施是穩定匯率,借外債來穩定國內市場,阻止資金外流,以維持資本賬戶的狀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水平都有不足的狀況出現,尤其是泰國。所以泰銖就成了這次金融風暴中最先倒下的:在1997年年初,泰國的外匯儲備大約有350億美元,且不說這些能否支持他們匯率,就從外債水平的角度看,在1997年年中,泰國的外債就有將近700億美元,這其中的超過一半的債務會在一年以內到期。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得出,一旦國際金融市場有風吹草動,泰國很難再在國外進行融資,這些外匯儲備根本不足以償還債務。更何況泰國國內的金融市場已經出了問題。由於前期信貸活動過熱導致當時銀行系統中出現了大量壞賬,泰國國民也對泰銖前景憂心忡忡。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索羅斯帶領著一眾對沖基金做空泰銖,又帶起了其他各路在泰國的內資外資的撤退,泰國央行一開始死扛匯率,到最後被迫放棄匯率的同時,外匯儲備消耗殆盡,泰國被迫接受IMF的援助以償還債務。隨後,索羅斯一行人用著同樣的辦法對有類似問題的貨幣進行了攻擊,收益頗豐。

2、做空港幣為什麼失敗了?

炒家對於香港的攻擊有很多波,1997-98一直在做,但我認為這些攻擊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採用攻擊東南亞國家的方式,直接做空貨幣,來獲得收益。然而香港的情況有所不同,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如果說東南亞國家暴露的部位是外匯儲備的不足和過量的流動債務,但香港的外匯儲備相對充沛,有超過8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在當時排名世界第五,而與此同時中國內地擁有的外匯儲備也只是大約1200億美元;與此同時香港的外債的期限錯配情況並不嚴重,香港的財政政策一直謹慎,積累了大量的財政盈餘,政府發行的債務的信用評級非常高。

如果說東南亞國家暴露的部位是固定匯率制度,那麼港幣的聯繫匯率制度的設計,相比於簡單的固定匯率制度要複雜,也要高明得多。簡而言之,各個發鈔行發行的港幣背後都有十足的美元做支撐,各個發鈔行有動力進行套利操作達到匯率穩定,而且當匯率偏離設定的目標時,會引起利率的變動。

簡單來說,對沖基金選擇做空港元時,首先會借入一筆港元,隨後在外匯市場中拋售港元。當港元匯率下降時,再平倉獲利。然而聯繫匯率制度的設計是,當有人選擇賣出港元買入美元時,賣出的港元會被收回,銀行間總結餘會下降,銀行間拆息會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炒家在做空貨幣時都使用了大量槓桿,如果利率突然上升,也就是槓桿成本突然上升,而匯率並無變化,會產生大量損失,達到逼退炒家的效果。

於是在炒家採取了第一種操作時,在金管局平抑匯率的同時,銀行間拆息都會迅速上升,導致炒家蒙受損失而無功而返。而時任金管局總裁的任志剛,也被人戲稱為「任一招」:看到有人沽空就提高利率。然而利率的劇烈上升是有很大的代價的:資產價格的劇烈下降便是其中之一。由於拆借利率的快速上升,香港的股市、樓市出現了大幅下挫。同時實體經濟也遭遇了巨大的打擊。這也是英國人當初向索羅斯投降的原因:因為國內的經濟狀況,不敢快速提高利率,從而索羅斯迅速得手。

可以說,第一類攻擊並未對聯繫匯率制度本身產生實質性威脅。由於聯繫匯率制度的自動調節,利率大幅度飆高的情況下,香港的外匯儲備不降反升從97年7月末的810億美元上升到98年8月末的921億美元,規模僅次於日本和中國內地。

於是炒家選擇了第二種操作:做空匯率是煙霧彈,實則是做空股市獲利,反過頭來動搖聯繫匯率制度:為了避免利率突然上升,對沖基金提前借好港元。並且與此同時在港股的股指期貨市場中積累大量空倉。當狙擊匯率時,由於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安排,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而導致資產價格劇烈下降,在股指期貨市場通過做空獲利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任志剛的演講:

讓我列舉一些數字,大家便會更易明白這次狙擊的規模有多大,以及當時香港市場的狀況有多惡劣。我們估計參與這次行動的對沖基金集合了超過300億港元的借款,利息支出每日約為400萬港元。據估計,他們也持有8萬張沽空合約。根據這些數字,我們可以計算出以下的結果:恒生指數每下跌1000點,他們就賺得40億港元。如果他們可以在1000日內令恒生指數下跌1000點,便可盈虧相抵。假如他們能夠在100日內做到,便賺得36億港元。他們要做的只是等待最佳時機來到,便大手沽出港元,推高利率,令股市大受震盪。8月是理想時機:股市的交投量縮減至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還有政府宣布首季本地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這個不利消息;再加上預測人民幣貶值和港元與美元脫鉤的謠言甚囂塵上。

在第二類攻擊中,才有了曾蔭權帶領港府入市。

關於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動用政府資金入市的具體情況,也可從任志剛的演講中可見一斑:

我們迅速行動,將計就計,採取連串措施令這些炒家措手不及,把他們擊退,令他們離開市場,並加強我們的防禦措施,以免將來再受狙擊。首先,我們提取官方儲備,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入市。在8月下旬,我們共買入150億美元股票我很高興指出這些股票現時的市值是190億美元(當年11月末);不過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賺錢,我們只是要制止操控活動,令這些活動不能取得成功。我們的目的達到了。這些操控市場的炒家被迫平掉手頭的淡倉,而且大部分情況都損失慘重。然後,我們緊接入市行動推出一系列技術措施,以強化我們的貨幣發行局安排,好讓我們的貨幣市場不會這樣容易受到操控。自推出以來,這些措施一直運作良好。證券和期貨市場也正進一步推行改革,以減低市場陷入混亂狀態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政府一直踐行相對謹慎的財政政策,回歸後也保持著和中國內地獨立的財政政策。一旦這次動用外匯儲備入市沒有擊退炒家,股市繼續下挫,會極大損害特區政府和金管局的信譽,也少了捍衛匯率的本錢。同時炒家能源源不斷獲取港元,反過頭來攻擊聯繫匯率制度。當時曾蔭權和任志剛入市的行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認為他們過於魯莽,批評的人中也包括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

然而因為港府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在期貨、現貨、外匯市場上精妙而大膽的操作,最終國際炒家被擊退,港府的豪賭成功了。具體的操作就不在這裡詳說了。

3、中央的支持表現在哪裡?

港府入市這個重大的決定,是特區政府獨立做出的,還是獲得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後才去實施的呢?也許只有他們本人知道。恰好,曾蔭權先生最近處於保釋階段,因回歸二十周年接受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先生的採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UqzpPf-5s )。

曾蔭權講,港府在8月14日入市,在幾個星期前曾蔭權和任志剛、許仕仁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而到了8月12日曾蔭權才通知特首董先生,而特首當時就已經應承。再後來8月14日早上入市,到了中午,身為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才向北京的財政部部長打電話「禮貌通知」,「當時他也很緊張,當時才知道那個情況」,「但他沒有表示任何意見」,再後來晚上,朱鎔基先生正式講,全力支持香港。「雖然沒有動用任何北京的資金,整個流程都是我們自己負責,但是我們也都獲得了中央的支持」。

也就是說,來自中央的信心,不是港府啟動冒險入市計劃的決定性因素,但也可以算是港府堅持到底決心的來源之一。但其實,港府一旦啟動了這個計劃,就算中央沒有任何信心支持,也必須堅持到底。

還有一點重要的是,人民幣堅持不貶值。在亞洲各國的貨幣競貶的情況下,人民幣守住匯率,雖然對國內的外貿和銀行體系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但是也保護了港元。而實際上,如果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失守,國內的金融體系將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

4、索羅斯帶領的對沖基金為何最終收手?

一是因為港府的頑強抵抗和聯繫匯率制度設計的穩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1997年左右,索羅斯在做空亞洲各國的同時,對俄羅斯的經濟前景異常樂觀,也可以說是他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讓他有了這個錯誤的判斷。索羅斯大舉投資俄羅斯國債和俄羅斯企業。結果俄羅斯也受到了本次金融風暴的衝擊,再加上國內的政局不穩和糟糕的財政狀況,俄羅斯直接賴賬:允許盧布大幅貶值,同時實質上停止了支付任何主權債務的操作,俄羅斯金融市場出現了崩潰的狀態。而這一切剛好是索羅斯在1998年8月對香港發動最猛烈攻擊的節點發生的,也就是說,索羅斯的後院起火,讓他無力堅持,只能慘敗而歸。

所以再回到開篇提出的三個問題,做一個更完整的敘述:

對香港的第一類對單純的對匯率的攻擊,香港通過聯繫匯率制度運作的自然方式,提高了銀行間拆借利率,導致做空成本大幅增加,逼退炒家。在此過程中,作為發鈔行的中銀香港無可避免地參與了捍衛聯繫匯率制度的工作。在這類攻擊完結後,由於利率的急劇升高,香港的外匯儲備不降反升。但資產價格慘跌,對香港的經濟打擊仍然是巨大的。

隨後針對股市的攻擊中,香港政府冒險入市,動用的本身的外匯儲備,最終擊退炒家。港府入市是港府本身做出的決定,是冒著丟掉香港長久積累的良好信譽和日後無力保護聯繫匯率制度的風險。但後來也得到了中央的信心支持。

而讓索羅斯徹底收手的,是他對俄羅斯前景的錯誤判斷,讓他在和香港交戰的關鍵時刻,在俄羅斯市場損失慘重,不得不收手。

如果從中國內地的自身角度出發,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是必須要保護的。如果香港的金融體系都在「大鱷」面前投降,更加脆弱的內地金融體系就危在旦夕。但實際上,還沒等到香港本身的能力發揮完,中央政府還沒上場,敵人就先投降了。

但實際上香港本身也損失慘重。由於面對聯繫匯率的攻擊時大幅提高拆借利率,導致資產價格猛跌,實體經濟接近停頓,從1997到2003 SARS爆發,是香港回歸以來經濟狀況最慘的幾年。在這場金融風暴中,香港也只能說是慘勝。


看到一堆莫名其妙的答案,營造出一種香港獨力抵抗國際金融巨頭的樣子,要不是我天天做交易,還真的會以為彼時外匯市場只有香港金融管理局和索羅斯財團在掰手腕呢,我就問你們一個個言之鑿鑿的「香港有力量」的答主,下場交易過股票期貨外匯嗎?當市場上其他交易者是死人啊?

按照某些答主的邏輯,是香港政府以一己之力擊退了國際大鱷,然而索羅斯是做空英鎊一戰成名的,你們不要告訴我,英國還不如他的殖民地耐操。此外此人還做空過泰銖、日元,大發其財。泰國就算了,日本可是長期gdp總量排第二的發達國家。香港的實力和地位比得上倫敦和東京?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那些救市手段別人不會用?英鎊貶值的時候英國史無前例的一天就加了兩次息呢,英鎊影響全歐洲的投資者,你港幣算老幾了?


那麼為啥索羅斯唯獨在港幣上吃了虧?
因為實際上,港幣也好,英鎊也好,泰銖也好,日元也好,下跌都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經濟出了問題。大家要搞清楚順序,是經濟出現問題然後索羅斯進場做空,而不是索羅斯進場做空導致經濟下行幣值暴跌,行情是所有投資者合力的結果,也就是說,只要有下跌的理由,沒有索羅斯,也會有別的羅斯進場做空。

然而當下跌的理由開始被質疑之後,即便是索羅斯,也會虧錢,沒有人能抵擋市場合力,英日的政府不行,索羅斯更不行。香港就是這種情況。

當時索羅斯在泰國市場大獲全勝,志得意滿的尋找新的戰場,很快選定了泡沫嚴重又沒有多少實業的香港。做空港幣,如果就香港單獨的情況上看,條件非常完美。索羅斯認為自己只要一進場就能吸引更多的追隨者,複製泰國的成功。你不得不佩服,索羅斯的眼光,他一進場港幣就暴跌,港股就崩盤。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強硬表態,越來越多的交易者開始質疑港幣下跌的合理性。
因為香港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彼時香港gdp佔全國近15%,是最重要的對外窗口,中國大陸有足夠的動機去支撐港幣,而中國大陸如果被逼出手,那麼香港的實力就不能按照原來的體量去估算。而且香港雖然有泡沫少實業,但是背靠廣闊的大陸市場,潛力巨大。


最終的結果是,市場上其他交易者背棄了索羅斯,他們放棄了空頭部位,甚至反轉了自己的空頭部位,導致索羅斯在港幣上虧損離場。而他們做出這種決定的理由,不是港府的實力,而是察覺到對香港母國的低估。

若非如此,就算香港的外匯儲備全部打完,也救不了港幣,你建立多少多頭部位,更多的空頭部位就會從全世界砸來,最後只是像英鎊日元一樣讓索羅斯們多賺一點罷了。這個事實無法否認,香港大陸華爾街所有一線作手都知道。

後來的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港幣隨著人民幣一起,對美元的匯率一路攀升,遠高於98年。而英鎊泰銖這些東西,掉下就沒能再創輝煌。索羅斯要是死空港幣,現在墳前該長草了,還娶什麼日本老婆。

中國大陸給香港提供的不止是信心,還通過回歸後的各種經貿合約為了港幣創造的全新的基本面,也提供不斷救市的可能性。這就好像你約了一個虛胖的傢伙打架,算好了實力比他強,突然發現這小子不是虛胖,他爹還拿著棒子躲在草叢裡看你。你這架還打不?

說大陸有沒有真金白銀的支援香港,是沒有,但不是重點。因為,如果只是錢到了,而香港的基本面沒有良好的預期,沒有任何卵用,也就是索羅斯們多賺一點罷了,何況97、98年我國外匯儲備可沒有後來那麼壯觀。
你把香港搬去中南半島,不用等外人空它,港幣自己就會向越南盾看齊,還要什麼索羅斯?

不是說無腦砸錢就可以操縱市場的,你的交易要符合經濟的實際情況,才有成效。一個最好的反例就是,15年a股崩盤,政府花了上萬億救市,歷時2年後,全世界股市新高,A股,嗯,走出了「獨立行情」。
講港府怎麼努力的,都歇歇吧,香港是自由市場,這是香港最大最珍貴的價值,政府干預市場是恥辱,曾蔭權同志都哭了,你們還當佳話。

最後。。。
索羅斯在港幣上虧了很多錢,但是在香港市場總體上是賺錢的。因為他在空港幣的同時,建立了大量恒生股指的空頭,97年他進攻港幣起,到他離場,恒生跌了60%。不要說什麼擊退人家,人家可是經常挑戰各國央行的老司機。只能說,索羅斯在港幣上做錯了。


這種事情是無頭公案。中央政府當年做的事情大多是口頭承諾和間接協助。中國文化里,當你覺得對方是一家人的時候,你是不會想到留下證據以備以後打官司的。誰想到對方翻臉不認了,那你有什麼辦法呢?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饒餘慶1998年4月在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發表的文章《亞洲金融風暴對中國和香港的影響和啟示》中評論港幣不貶值的因素:

饒餘慶是當時港大經濟金融學院教授,當年事件的親歷者和參與了決策過程,為金管局提供參考意見的人。你問我選擇信饒餘慶的判斷,還是信某些論壇里香港網民的判斷呢?

另外說一個因素:中央多次聲明,保證人民幣在金融風暴中保持對美元不貶值

人民幣對美元保持不貶值是港幣沒有貶值的重要間接因素。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港企在陸投資的近萬億人民幣就要跟著貶值,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股價絕對要跟著暴跌。如果人民幣開始貶值,對國家炒家的發出的信號就是中國要拋棄香港保存自己。然而這件事情並沒有發生。人民幣不貶值,其實也是變相地幫香港的在陸資產和中資港股保值。而人民幣不貶值也是以消耗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為代價的。這一點上中央付出的代價其實部分就是要幫香港頂住港幣匯率。

當然,在當時來看,人民幣和港幣都受到衝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當時的情況下中央和港府肯定是通盤考慮,默契合作的。既然大家都有美元在手,當然是各自抵擋,互相美元儲備給來給去劃賬,還不如直接用港幣和人民幣直接對沖美元。當時也不會想到後來香港人要分家算賬,否則當然可以轉個幾十億做做樣子。

最後再說一句:1997年10月的香港政府是中央任命的。這一點總不能洗吧?當時拍板的三個政府官員都是建制派,這總沒錯吧。香港人平時什麼事情都罵香港政府是中央傀儡,建制派是扯線公仔,然而這時候卻開始扯什麼香港政府獨立性了。說不定過幾年又說什麼泛民救香港了。重點:中國中央政府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聯合擊退了投機勢力,挽救了香港金融市場。按照香港現實的思維模式來說,實際上是與香港人無關的。


這問題關注有段時間了,看到有從自己角度看的,又從技術分析角度看的。感覺有些答非所問了。

這裡向大家及題主推薦一本書,現在找不找得到不知道,但我想至少還是切題的。

《為港元危機斷症》雷鼎鳴和鄭國漢合著的,全書大概只有100多頁多一點,出版的時間應該是1998年。當時在香港的圖書館中看的,印象比較深。

這本書亞馬遜上搜了下信息,但顯示無貨

  • 出版社: 匯訊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1月1日)
  • 平裝
  • 語種: 簡體中文
  • ISBN: 9628383086
  • 條形碼: 9789628383085
  • ASIN: 9628383086

兩年前已經有這類問題了,麻煩自己動手搜搜,別再問這些已經沒有什麼討論價值的問題,想要翻炒熱點,製造矛盾蹭熱點,也請先做做功課

中國政府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戰場』」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 知乎

香港金融風暴時中央政府做了什麼?發揮了什麼作用?有根據嗎? - 知乎
說cnzf拿大錢救香港的,淨睜眼說瞎話。
香港當時用的是土地基金,是自己賺的錢,香港政府賣地的,當時中央政府怕回歸後英國拿這錢走人,的確有幫香港管過,再交回香港政府的。同時和有錢人協商別退市,就是cnzf當時的功勞了,是有功勞,但並非某些人說功勞大的上天了。 最好的證據,就是當年cnzf的美元儲備,沒比香港多多少。

當然,令人覺得困惑的,莫過於這些都市傳說大家都相信,也只願意相信這些。


信心。

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時,李嘉誠也沒有提供過實際性的幫助。


曾蔭權:哭了。哭了。哭了。就是用的儲備不是我自己的錢,是香港老百姓汗水的結果,用得不對怎麼辦?還有的是就是對付炒家是必須的,但是對我自己經濟的信仰是不對的,我很信一個自由經濟的政府在市場領域是不應該干預不應該插手的,但是當時的市場完全破壞了,不能不做事。最重要的是,我感覺到如果做錯了以後,這個受苦的不單是我一個人,還有其他香港的市民。這個是最苦的時間是這樣。但是決定以後不怕了。決定以後我做的事,每天每天做事已經有目標,一定要做好。當時是外國人欺負我們,很清楚,我們沒有對外國貸款,我們是平衡預算案,我們貿易是平衡的,我們基金是充裕的,銀行里有儲備也是豐富的,但是因為我們有錢,他們欺負我們

--------------------------------------摘自《曾蔭權回憶抗擊1997亞洲金融危機:他們欺負我們》

一個死到臨頭還再糾結「自由不干預信仰」的前香港財政司司長

一個任期內碌碌無為的香港前特首

一個進局子的香港前特首

卻領導香港的公務員在1997年痛擊了索羅斯,保住了港幣???

而且水平居然比倫敦的那幫英國佬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索羅斯在5年前搞死了英鎊)???

我覺得這是索羅斯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坦率的講,你可以拿出很多桌面上的理由,證明沒這回事兒。畢竟在香港,某些學者教授跑得比記者還快

但這不代表桌子下的事兒不存在


曾蔭權:喵喵喵喵?

現在還試圖強調因為大陸方面支持才能打退國際炒家的人,只是希望在道義上找一個借口來獲取對香港評擊時心安理得的優勢。
這個邏輯很簡單,就是「你看當初又大陸在,你們才能平安,所以現在你們是不知恩圖報。」

或者說不斷在想,偌大個中國,那麼多資金和外匯,怎麼可能什麼都沒做,這不符合政府在他們心裡的形象啊。

然而香港是對外窗口,香港如果垮了,中國也無法獨善其身,不存在香港在競爭失敗後,中國因為體量大便可以借著大量資金打敗炒家的可能存在。
香港已經是某種意義上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時國內經濟並不怎麼好,真正能操作並且了解國際金融的尖端華人官僚基本都集中在香港,香港一倒,國內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更封閉來迴避危機,要麼是學香港那樣跟著上去拼。
無論哪個結果,都會導致中國經濟大倒退,所以這件事剛好是反過來,因為香港方面把風險都拚死擋在外面,才沒有讓危機蔓延到內地。

也就是說,事實上在這個危機里,大陸能做到選擇很少很有限,九幾年時社會上非常不穩定的,同時經濟並不好,各方面的人才還沒培育起來,中國只能靠大量級支撐潛在的天然經濟危機,如果人為的經濟危機提前來到,兩者夾攻下國家甚至有陷入分裂可能。

哪怕到今天,我國金融方面也一直是以比較原始的手法來避免外部經濟的干擾,很多手法簡單粗暴甚至不計後果。
所以這種說在大陸支持下香港才得以擊退炒家的說法,只是一種民間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為了滿足自身的自尊心要求,從歷史和當時情況來看,都並無這種可能,相反香港的特殊性反而承擔了中國對外的一個關鍵門檻。


應該問香港人有沒有不知道這件事的?(不知道的恐怕都是小學雞吧?)


看不下去了,必須回答一下。

大陸政府給了很大的幫助、很大,非常大。

有些事情只關乎輸贏,個中如何反而不重要。

大到超乎各位想像。

不會說更多了,就這樣,多謝了。


我都看不下去了,一幫自以為金融專家的,連金融教授都看不上了。你倒是發幾張paper讓大家瞧一瞧呀。
很多人不明白信心到底有多值錢。你就去看那些擔保公司收多少錢就知道了。遊資都是騎牆派,你這裡敗像稍露一幫子人就跑到索羅斯那裡去了。沒有中央的擔保,香港真的能撐下去嗎?
98年的時候大陸確實只有1400億外匯儲備,對比香港965億確實多不了多少,但那是多出來的錢呀,按照朱鎔基的話來說這部分外匯儲備那都可以借給香港使用的。等於香港多了一倍半的錢使呀。


當年大陸的作用,和網上公知們說的美國阻止蘇聯核打擊中國中的美國一樣,頂多是個輔助作用,這個作用有多大不好說,說小了就是個沒意義的嘴炮,往大了吹也能吹成救命恩人


香港人基本上都知道這事,出力的都是港府。中國政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出力,只止步於在口頭上聲援香港。

總是不明白什麼內地人為什麼一直以為中國在這件事情裏出力了。


97年8月以索羅斯為首的大鱷們首度狙擊港股及港元,亦為亞洲金融風暴展開序幕。
她們的資金是從持續沽空日元買入美元,然後用美元流入香港持續加倉沽空恆生指數期貨合約,從97年8月恆指16800點不斷滾雪球下跌至98年8月6500點,同期日元持續貶值而令大鱷資金持續增強繼而加大港股沽空能力,終於港府在8月宣布維護港股及港元,動用外匯基金入場干預。
98年8月28日全球矚目的一場大戰來臨,亦是恒生指數期貨結算日,港府備受全球輿論壓力,當時的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亦猛烈批評港府的做法是匪夷所思,不過他事後亦讚揚港府做法正確,在合情合理堅守合約精神下進行干預。
8月28日滙市一開第一口價已經沽出500億港元之巨,港府全數接盤,其實戰場並非在滙市。
8月28日早上10點終於開戰,港府計算出索羅斯巨大期貨空倉合約在恆指7800點結算是她們打和點,所以港府不惜代價一開市拉升到恆指7800點,索羅斯不敢怠慢把期貨力壓7200點作用就是引發套利基金買入期貨沽空現貨賺取無風險600點差價,就這樣引發了巨大成交金額,她們更想把期貨力壓到6800,6200,5000點來引發更龐大更驚人的套利盤,原本她們或許有可能做到的,但在這時候日本央行進入滙市干預日元滙價,大手買入日元沽出美元而令日元滙價急急回升而使得索羅斯不得不立刻回補日元空倉斷了資金來源。
最後當天港府力托下結算價恆指7800點,索羅斯在無利可圖下再無力進行追擊,亞洲金融風暴就此結束。
如果信心比黃金重要,早在大戰前朱總理說要支持香港,那為什麼大鱷們仍然持續加倉做空股市及港元,說明她們看穿了中國當時90年代自身的經濟危機,根本自身難保那有能力去協助香港,在這個風暴裏頭,中央的角色只是在港府身後搖旗吶喊而已,畢竟中國當時開放初期經濟相對現在仍然疲弱。


在港研究生,我的兩位老師跟這個歷史事件有關。
第一位是我的經濟學老師。雖然我們是金融系,但是我們的經濟學老師是老前輩香港人。我們上課有很深入的探討香港和泰國的90年代金融風暴的機制,其中提到大量的外匯儲備是香港抗擊這場金融風暴的關鍵要素之一。(按:可惜後來老師要去上海負責imba項目,沒有講完香港和內地當時做了什麼來解救了這樣危機。)通常按照我們內地的視角,這大量的外匯儲備是內地提供的,且幫助了香港度過了這次風暴。但是從香港的視角來說,我的老師在這課的這主題沒有提到一點來自內地的幫助。


第二位是我的公司金融老師,這位老師很神奇當時參與了這次香港金融風暴的事件,主要是寫報告提出解決方案給政府,方案大概意思是讓香港政府發行Put Options來穩定市場信心。而且這當中報告一開始沒被政府重視,後來又被MM理論的提出者之一Morton Miller向當時的財政司長提起了才又被政府認真考慮。再次地,這個老師在這個香港金融風暴這個主題中也沒有提到一點來自內地的幫助。


最後是我個人的看法,內地當然有出力幫助,。祝好


看到幾個回答都是關注的人才能評論,這算什麼?報團取暖嗎?
說中央只是口頭支持的,當年越戰中國也只是口頭說不許越過17線,然後老美就慫了。看來索羅斯比美帝猛多了,可以無視一個世界大國政府的警告。美帝果然是紙老虎!


實際上香港的中產在98年損失很大,莫種程度上大部分人都不認為是香港政府戰勝了索羅斯,或者只是慘勝。
而之所以慘勝造成了中產的損失,大部分人都怪大陸沒出力,只喊口號。


拋開政治談國際經濟就是耍流氓。


這就像你家人告訴你,去勇敢追求你的夢想吧,戰勝一切困難,天塌下來我們頂著。然後孩子勇敢地去嘗試了,並且成功了,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回過頭來,作為父母誠然沒有付一分錢給你,你也不知道天真的塌下來他們能不能頂住,但你會說這完全與家人無關嗎?當上到台上的時候,首先的一定是感激家人和那種血溶於水的勉勵與支持。


索羅斯在做空香港之前剛剛乾翻了英鎊,你一個做乾兒子的,比英國乾爹還厲害?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港股 | 大陸 | 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