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本質是什麼?

我具體指表演這一行為,當然您說的偏演員,觀眾甚至社會我也歡迎


我認為根本不用學習表演,要學的是如何運用和控制你的情緒。 ——瑪麗昂·歌迪亞


焦晃說:

」當年我考戲劇學院時,就有人問我什麼是戲劇。幾十年後,我才知道戲劇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要感召人們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世界。戲劇也是一面鏡子,讓人更清醒地認識生活和自己,去掉盲目性,激發自覺性。」


世界,作品,讀者和藝術家是文學的四個組成部分。如果演員是作者,那麼表演就是作品。是他們表現世界的途徑,是他們與接受者(觀眾)溝通的方式。

戲劇本身也是一種文學,所以我們從文學開始說起。

什麼是文學?

美國學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一書中提出文學是一種活動,由四個相關的要素構成,即世界、藝術家、作品和讀者。

這四個部分互相依存,互相扶持。

藝術家通過作品來描繪世界,而讀者則通過作品來了解藝術家眼中的世界,這就構成了藝術家與讀者對於世界的溝通。一部作品有許多理解。因為讀者對世界的經驗和藝術家對世界的經驗不同。於是藝術家通過作品所傳達的世界觀也會與讀者通過作品感受到的世界觀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理解了文學四要素,就不難理解接下來對於表演的本質的分析。

表演事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種作品。演員就是藝術家,而觀眾就是讀者。比如在《哈姆雷特》中,演哈姆雷特的演員就是藝術家,台下看戲的你就是讀者。那世界是什麼呢?世界就是《哈姆雷特》的劇本和演員本身的經歷。藝術家將世界中感受到的東西通過作品表達出來。演員將自身在對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理解通過他的表演呈獻給了作為觀眾的你。而你作為觀眾,接受了演員傳遞的信息,對哈姆雷特產生了自己的理解,或許是命運,或許是復仇。

藝術雖然形式萬千,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本質就是溝通。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演、圖像、聲音、文字來傳遞信息。因為變化多端,個人有個人的理解,因此才有永恆的魅力。

所以表演的本質是什麼呢?它是演員的作品,是演員與觀眾溝通的橋樑。


一部講述美國的演藝專科學校的音樂劇FAME里提到過,說表演,就是「make belive」,簡單粗暴翻譯就是「讓XX信以為真」,確切一點來說,就是要「逼真」。這個逼真,不光是說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因為神似之後,形自然就會似了。

可以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為什麼感覺內地影視劇男女演員的演技平均水準不如歐美演員,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把思想里的東西形象化。


生活。

表演課堂上老師經常教大家的一句話就是「說人話」,什麼是說人話?就是像你在生活中那樣說話,而這個人字,就代表著生活。

一部好的電影,除去劇本和拍攝,最重要的就是演技了。初期來講好的演技可以歸結為不尷尬,不做作。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真實,而想讓觀眾看著真實自然,那麼當然要貼合大家的生活,演出來讓大家有共鳴,覺得「我去,你別說,平時還真是這麼回事」,那就可以論為演技好。

我們平時看別人表演,最打動大家的往往是那些細節,生活中可能注意到卻沒被挖掘的細節,一個小細節就會讓老師覺得這個孩子有觀察力,很有生活。

歸根結底,最後還是回到了生活。

所以表演的本質,就是把生活搬上舞台或熒屏。

有些電視劇,大家看完都說這電視劇狗血,扯淡。為什麼?因為它不生活。你要說生活中有沒有這些事,有。但大部分人沒有,它就是狗血。

所以「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表演也同樣。少年演老年總是怎麼演怎麼彆扭,因為你能模仿的了老年人的語氣和肢體,可你模仿不了他們的生活和心裡。

所以表演課堂有個永恆的課題:觀察生活。只有細緻的觀察了生活,抓住了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才能更好的去表演。


表演的本質就是暫時進入某種靈魂的狀態!


電影中所有表演最終目的都是讓觀眾有認同感,再看電影的時候,觀眾覺得自己就在電影中,或者說自己就那個形象,那這個電影表演一定是貼近生活的,親切自然的,不造作的。電影表演跟舞台表演不一樣,這也是因為媒介的不同引起的不同。

舞台表演,台下坐著很多現場觀眾,第一舞台上的演員需要讓台下每排觀眾都能聽清楚他們的說話(最早的時候是沒有麥克風揚聲器的時候),舞台表演演員必須要很大聲的說話;第二為了讓舞台下的觀眾都看清楚他們的喜怒哀樂,演員們都需要動作誇張,四牙咧嘴,手舞足蹈地表演。這讓台下觀眾才能聽的足夠清楚和看得做夠清楚。

而電影表演,首先電影是用攝影機拍攝,有遠中近鏡之分,那麼演員不用表演誇張,通過特寫鏡頭哪怕一個眼神,觀眾都能在屏幕上感受到情緒的變化。第二聲音是通過錄音設備來錄製出來的,通過後期製作,觀眾連喘氣聲都能在揚聲器那聽的一清二楚,所以也不需要演員大聲說話,生活中是什麼聲調就用什麼聲調說話即可。

這兩個媒介的不同,得出了演員在表演上也會不同。而電影是在一個布置像生活一模一樣的場景下演繹故事的,那它就更需要演員演戲貼近生活。為什麼會有本色出演一說,很多時候在戲裡表演你自己是最容易讓觀眾有認同感的。就像說真話與說謊話一樣,你是說真話的時候自然還是說謊話的時候自然呢?


這個話題有點大,多少人都沒整明白。用人藝的一句話「甭管真的假的,大幕拉開就是真的」,我覺得這句話就是本質。


你在辦公室遭遇討厭的女賤人,覺得她噁心得要死卻還能無比驚訝狀招呼「寶貝兒你今天好美哦」,你恨你的頂頭上司恨到心裡罵他娘一千遍,去他家送禮卻能十分自然的微笑諂媚「老闆這是特地給您母親帶的補品」。表演是不需要學習的,每個人都是優秀的演員,你沒去拍戲只因為你丑。——@八教主


其實我是個演員

我的職業是名銷售,世界著名的舞台劇《推銷員之死》是每個演員的必修課,當我開始跑業務見客戶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表演。

因為不會演戲的銷售不是個好演員。

對,我就那個死跑銷售的。

經常有人跑過來問我:「你看我的性格適不適合去做銷售?」我總是答非所問地回道:「我的人生有三大夢想:其中自編、自演、自導一部電影就是三個夢想中的一個,而我已開始在寫劇本了,視頻也拍了十幾部了……。」

所以,不要問別人「為什麼」,也不要問自己適合不適合,你不去做,又怎麼知道不合適?又怎麼不知道自己合適呢?...........


我們總是先有觀念,而後有看法——這個操蛋的世界卻總是充滿偏見。


我們每個人都懂一點表演、歌唱、營銷、管理這類具有藝術與人文的職業,即使沒做過,也會評論兩句。《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大衛.塞林格曾說過:「在我成為一位作家之前,我首先是一名讀者。」同理,所有的演員首先都是一名觀眾,所有的推銷員也首先是一位消費者。

當我們走進電影院、步入劇院時,熒幕和舞台所呈現給觀眾的首先是情景的渲染力,讓觀眾先入戲,然後是演員的表演力,讓觀眾身臨其境,相信那個角色是我們自己。


關於表演

關於什麼是表演,根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的作者)的說法:「聲音,聲音,還是聲音。」

這種表演適合舞台劇、話劇表演,因為它的無實物表演需要演員在舞台上通過聲音來傳達表情,所以字正腔圓和裝腔作勢成了中國演員的一大特色(大部分業餘觀眾都喜歡陳道明,覺得他像影帝嘛,哈哈哈)。

演員通過反覆練習掌握道具的動作要領,通過訓練肌肉記住每個動作,好讓自己有掌控感;演員通過觀察法(演員稱深入基層、潛入某人群去體驗生活),模仿細節,展開想像,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就是那個人」的「是」。


典型的表情帝呀,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怕傷了中國觀眾的心....反正有一個算兩個),都是戴著面具的表演者,生活里的影帝,熒幕上的低能。作為普通人如果你也有機會去表演,也許你並不會比他們差!!!(重要的事情這裡說三遍)

有人說演員的天賦很重要,就像本文最開始有人問我他的性格適不適合做銷售一樣。狹隘地認為銷售員的口若懸河與open性格很重要,其實這些說法都是胡說八道。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賦這種東西,它也不是你自己所能掌控的,無論天賦究竟是什麼,它要麼與生俱來,要麼和你無關,你需要去擔心這種看起虛無縹緲的東西嗎?

對於表演而言,唯一的才能是有實踐的機會;對於銷售而言,唯一的證明就是去賣。

通過學習去彌補自己的演技上的不足,通過多與客戶打交道去提升自己溝通技巧的不足。只要想表演,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想「銷售」,任何人都可以去賣。

這裡是分割線,乾貨喲~~~

談了這麼多有的沒的,說點技術性的「乾貨」,技術是任何一門職業的認知工具,也是指導我們如何運用這種工具的方法。


表演是在戲劇中既定真實地生活,可分解為:動作(action)和此刻(moment)。「動作」是你在舞台上要做的一切,它是身體表現的過程,通常是客觀的。「此刻」是你在某一場景中的既定時刻扮演某一人物時真實發生的瞬間。理想狀態下,一部戲的每一個當下時刻都是基於之前的時刻。

關於表演的技術,可分為七點:


1、身體行動

動作應該是身體能夠做到的:「求救」你可以立即做出來,但「追求中國夢」你就不能立即做出來。

必須是做起來有趣的:「勸朋友吐露秘密」比「要求別人提供信息」有趣多了。

是具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普遍性是所有藝術的敵人」,你得更具體點才能把握好它。

它不是一項任務,不能預先設定:演一個酒鬼你不能真的去把自己喝醉,因為這樣你無法控制,任何需要提前在某一場戲中進入的某種狀態的動作,都會迫使你去虛假表演。


2、分析一場戲

1、這個人物表面上在做什麼?

假如讓小倩甩掉王二,成為自己的女朋友

2、在這場戲中,這個人物的本質動作是什麼?

讓自己愛的人去冒風險

3、這個動作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假設。

為了讓自己的愛人小倩對自己一心一意。

假設的情節最好不要超過兩三個簡單的句子。

例如:重新得到應該屬於自己的愛。

假設:父親去世後,繼母想私吞父親留給我和妹妹的財產,我要求她歸還。

假設是表演的核心,也是這個表演體系的核心,通俗地講就是把人物動作下的潛台詞表現出來。假設是一種記憶工具,是讓你全身心投入到一場戲中的方式。演員上台表演,並不是為了獲取經驗,或是把自己完全剖析給觀眾(中國演員的通病——通常說自己很用心、很動情、很深入)而是為了更好地講述一個故事。演員的工作不是把真實的個人生活帶到舞台上,而是把真實的自我帶入戲劇的具體需要中。


3、此刻的真實

「此刻的真實」實際上就是你在表演一場戲正在發生的事。


4、外部修飾

就是指演員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整,這樣做可以更好地講述故事,或闡明一部戲劇的想像情境。假如你要飾演一位國王,那王冠就是向觀眾傳遞你的身份。

外部修飾有三種基本類型:

1、身體調整。聲音、姿勢、講話方式的變化及對生理缺陷者的模仿。

2、修飾物。服裝、化妝等。

3、身體的狀態。醉酒、冷、熱。


5、準備一場戲

正確地分析劇本,重視劇本分析,一場戲從設置假設開始。「我將要….。」

無須抑揚頓挫地記台詞,避免朗讀台詞的習慣,因為它是一種預先決定好的表演方式,對表演不利。

6、解決困難

表演時如果不是「假設」引起表演的問題,它就排除在案例分析之外。其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能是你提前朗讀台詞導致的,可能是刻意模仿導致的,可能是情緒運用不當…。


7、表演的工具

清晰的嗓音

清楚的口齒

強壯又柔軟的身體

準確分析一場戲的能力

好的記憶力

與對戲演員共同表演的能力

即興表演的能力

專註力

勇氣

意志力

常識

你要做的僅僅是努力練習與實踐,其實這些技能每個人都可以掌握。


演員不可能真正成為他正在表演的人物,亞里士多德把人物定義為:「他」的所有動作的總和。你永遠都不必擔心通過你的表演創造出一個人物,因為劇本早已幫你把這個人物安排好了。切記!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裡說過,藝術的本質在於模仿,表演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學科,它有技法而且要通過精心排練才能向觀眾展示,所以表演的本質應該是由生活和非生活的部分組成的。


我感覺表演的本質就是生活。
表演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表演的基本是真聽真看真感受。
只有在舞台上去真實的生活,才不會感到沒有事情做,內心飽滿。
在你要表演的時候,你需要提前進入人物,認為自己就是你所表演的,和它是一體,而不要去演,所有舞台動作都要從人物性格出發。比如一個店員,如果是偏勢力的她會在見到顧客第一面的時候先在想顧客會不會購買,然後再做下一步;如果是一個剛從事這個行業的,他可能連你穿多大的碼都不知道,會顯得比較生疏,甚至害羞。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人物不同的行動,所以在舞台上要真的去感受,真的去生活,讓自己內心充沛。


是詮釋
是淋漓盡致的展現人物的全部認知 是詮釋整個故事的意義 是表達對人物的理解


演員自己做到:無中生有。
讓觀眾感覺到:信以為真。


分身和化身


表演的本質就是XX上身!


表演的本質是生活中感官的覺察與經驗的回溯


舞台行動(表演):舞台行動是演員根據劇本的故事情節/事件/事實構成的貫穿行動,每一項的安排並經過導演的要求和演員的藝術加工,有層次有發展有變化的展現在舞台上。(區別行動和動作)區別舞台行動和生活行動:舞台行動是演員操縱自我執行角色的行動,這個行動的動機和目的均是角色所固有的,因此演員是自覺行動。舞台行動均是演員在假定性很強的虛構的情境中,當眾進行並達到逼真和令人信服的效果。生活中的行動是客觀刺激後的正常反應,人們所作的一切都是根據社會需求進行的,生活行動均是真實性的第一次的。最大的區別在於舞台行動是演員的預知,而生活行動不是。

行動的三要素:1作什麼——任務2為什麼做——動機和目的3怎麼做---手段和方式。

行動的前提:突出 共性,就是能做正常生活中人物形象的具有代表性的行動,不搞特殊性,目的在於讓觀眾第一時間就能明白你所表現的目的。個性發揮在於人物的性格。

三位一體:創作原材料、創作工具、創作成品都是表演者一人完成。


表演就是忠於生活,高於生活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大陸的青春電影沒有一點的青春氣息呢?
應該以怎樣的一種視角才能去欣賞郭敬明的小說和電影?
偽裝成一個高端的美漫迷需要做哪些功課?
如何評價Taylor Swift唱五十度黑主題曲I don"t wanna live forever?
為什麼《夏洛特煩惱》在豆瓣評分那麼高?

TAG:電影 | 戲劇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