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精彩的影評或書評,作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與技巧?


剛在豆瓣上看來的,與lz分享一下~原帖鏈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930005/

Updike的書評原則

2011-07-06 23:43:16 來自: 林愈靜-顧家男(姣屍扽篤 挨身挨勢)

我自己寫的觀感,讀後感,遵循Updike的書評原則,Updike不僅是個優秀小說家,一生還孜孜不倦寫了不少書評,過世前最後一篇評論便是關於中國文學的,《苦竹》
他倡導的原則如下:

1. 嘗試去了解作者想做到的事,不要對他根本沒打算做到的橫加指責。

2. 提供足夠的原文引用,至少有一段原文,由此讀者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可以得到自己的切身體驗。

3. 通過引用原文來證明你對本書的描述是正確的,哪怕只有一個片語,也比模糊的大意強。

4. 簡述情節的時候盡量籠統,也不要劇透(曾經天真的我,發現書評人劇透,和類似崇高的國王酒後描述農民起義那般的不準確,何其震驚和氣憤,兩者都導致了我的推理性思考和驚喜的喪失大半!最諷刺的是,作者期待的沒有遭受劇透的處女讀者,是可惡的書評人。繼而,多年以後,是那個隨機從圖書館架子上抽出該書的傻瓜,上帝保佑他。 )

5. 如果認為這本書有問題,從該作者的或其他作者的同類作品中舉一個成功的例子。試圖理解這個失敗。你肯定是他錯了,而不是你錯了?

每每一篇我自己的東西,都力求做到如此。
我說我喜歡就真的是喜歡,說討厭則有可能只是因為作品不是我的菜,因為見了太多所謂「交口」文兒,所以,基本上,我是不怎麼相信所謂書評的,有人無原則的交口稱讚朋友,並不奇怪,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朋友文章不夠客觀是正常事,但更奇怪的是有人會無原則的打擊作家作品,比如高行健,我看到一些還算不錯的人說高行健這不好那不好,問題是,您,究竟看過多少高的小說,話劇呢?我看了幾本,挺喜歡的,但喜歡高行健的人並不多,國際上也是如此,他自稱冷文學。就算不喜歡,也不至於討厭,而且討厭的沒來由。

我自己的原則,無論好與壞,都盡量做到言之有物,說它是王八蛋,還要證明是王八蛋。
當你看到一些書評,寫滿了,作者立意高遠,行文簡潔這等放諸四海皆準的空話,或者負氣說這書一點兒也不好看,白送我也不看,除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實在不公允也對其它人毫無貢獻,文字若寫出來只是為了自己發泄也挺不錯。只是大家當不得真罷了。


精彩是個形容詞,很難清楚界定,不同人有不同的標準。

一篇電影或者書籍評論,起碼要求:

1、講講是什麼內容,讀者需要概括的介紹性文字。
2、點評一下優劣,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
3、比較一下類似作品,做縱向或者橫向的比較,幫助讀者理解和欣賞。
4、相關背景資料介紹,提供大信息量。

相對應的,需要個人:

1、基本的閱讀理解和表達概括能力。把一本書和一部電影壓縮到一段話里說清楚。
2、個人一貫的審美體系。好壞都是相對概念,所以個人堅持的理論體系很重要,它是基本評價標準,而任何一種體系都會有同道中人。
3、足夠的閱讀量和觀影量。
4、平常的資料搜集和積累。

但是,文章精彩與否,和文氣有關。質料都是死的,文章需要精神氣才能立得住。精神氣又和情懷有關,打動讀者的永遠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後面流露出來的作者的情懷。


在今天,最重要的是敢於直接了當地做價值判斷:這個好,那個不好,等等。

現在沒什麼人敢這麼寫了。一來怕得罪人,二來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直接做價值判斷是件很土的事情。不,不敢做價值判斷才是很土的事情。


賈樟柯表示,好的影評人是要對導演有幫助的,要能幫助導演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大概是這個意思,原話找不到了。。。


這個我來回答一下,如果不是學法律後來做律師,我估計就以影評為業了,所以還是稍微有點發言權的:
首先關於影評的概念我覺得先界定一下。因為我國的電影產業也形成不久,對於影評這個衍生物來說,基本上還足以作為一個單獨的職業來討論(這裡和好萊塢所謂的影評應有所區別)。因此下面我所說的影評更多的應該是屬於觀後感的範疇,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看這部電影,或者看了電影之後能從中獲得一些共鳴。
以下為我所歸納的寫作三原則:

1、第一原則:不是為寫而寫。
影評、書評、樂評和其他類似於觀後感的文章都是一個性質,那就是最好是有感而發。在欣賞過一些觸動靈魂的藝術作品後,正常人會有強烈的想與人分享的慾望,以期獲得共鳴的滿足。這個時候如果能將這種感覺用文字還原出來,傳播給更多的人,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如果你單純是為了寫而寫,比如說國內一些收紅包的槍手或者以此為業的人,尤其是後者,很多時候就會很痛苦,因為面對一些垃圾只會想唾棄,但是因為有利益關係無法完全獨立所以不能從心所欲。於是寫出來的東西也很容易變味,失去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2、第二原則:遵循寫作技巧及規律
影評的寫作當然也得遵從文章創作技巧,跟拍商業電影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一開始就得大概策劃好你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有什麼內容可以支持它;在哪個地方需要埋些伏筆,在結尾處如何點題或者和標題呼應;是採取倒敘還是平鋪直敘,是和同類電影做一個類比還是和不同電影做對比。總之,最好不要意識流形式的想到哪寫到哪,畢竟評論是介紹一部電影,基本的邏輯和條理性不滿足很難讓人讀得下去,更不要說因此而產生看電影的慾望或者是看完電影之後通過閱讀影評產生快感了。

3、第三原則:以一定的看片量為基礎
要做到言之有物,就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大概是小學開始看電影的吧,經歷過錄像廳時代,VCD時代,DVD時代到現在的藍光時代,到目前為止看片量沒有做過最終統計,但是超2000部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我到大一下半學期的時候第一次開始寫影評,第一篇是盜火線。起因是那會混跡電影論壇,看別人評電影覺得自己也有很多話想說,於是開始著手。當時剛經歷過高考還不到兩年,當時語文老師對我的作文水平中規中矩無甚亮點的評價還歷歷在目。但是我全憑感覺寫出的影評竟然在論壇上得到了大家的好評。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大學是我創作的高峰期,很多文章得到發表,我也因此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雖然最後仍然轉向了法律但是這個愛好我還是保留至今的。
所以,如果你擁有了足夠的看片量,你自然會有想表達的慾望,這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參考這篇文章,How Wood Works: The Riches and Limits of James Wood
james wood可謂現在最好的書評家了,william deresiewicz的也不錯。


1、有態度的才是時尚的;
2、說實話,不知道評論的意義何在,一部藝術作品(電影或小說)完成之後,作者就好像生完了一個孩子,評論如果不中立(帶有很濃的主觀色彩或受利益干預),將會對受眾產生誤導;
3、當今新媒體發達,每個人都是影評人,書評人,看完電影或小說都可以在微博上來幾句,這樣的話,正經嚴肅的評論好像意義不大。


不知道你說的精彩是什麼標準?但是對我來講,似乎不需要任何技巧,如實寫就行了,無非是抒發內心情感,有一行則可寫一行,有百行則可寫百行,沒有則不寫。


第一是好文字
第二是注意盡量不要劇透,以免影響別人的觀影/閱讀樂趣
第三是對同類型的電影/書至少有個基本的了解


好的影評或書評是,你或者讀懂了作者,或者讀懂了你自己。


當一個人在評論每部電影或書籍的過程中隱約感到受到某些暗示或其它因素干擾,就不是一片好評論。以我多年評論的經驗,我看上兩行就能斷定,現在的評論90%以上背後帶有一些情感和金錢的交易關係,這讓現在的評論和影帝的台詞一樣不可信。

其實所謂評論技巧,根本不重要,不就是觀後感讀後感聽後感嗎,一個喜歡寫評論的人文字技巧差不多都說得過去,可能說不過去的是良知。


貼李海鵬關於如何做文學批評的見解。

鏈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624192/

蒂克偉 於 2006-4-10 21:10:00 發表在 讀書生活
論壇興旺人人有責,我也就插句嘴。這一嘴插得有點兒長,就直接發個主貼拉。

我覺得批評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最好的批評除了評點一部作品之外,還應該提供一種價值體系、一種分析方法,讀者看了批評文章,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文學地圖的本來面目,對於這一批評文章著力分析的作品,讀者可以在文學地圖上找到這部作品的準確坐標。我隨便舉幾個典型的例子,T.S.艾略特、伍爾夫和利維斯,他們都是第一流的批評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每一部文學作品,無論好壞,如果想給予準確的評價和理解,都必須把它納入於文學傳統之中。沒有互文的作用,就沒有真正的當代的文學。這就是上述批評方法存在的前提。

次一等的批評文章,在宏觀的理解方面無所建樹,但能夠準確地評價、分析一部作品或某個作家。這種作品很多。鎖柱子以前在這兒貼過一篇文章,他翻譯的詹姆斯·伍德的《高思想境界的小丑》,就屬於這一種。

其實,只要是好的批評家,這兩種批評都會做。我們看紐約時報書評,作者說的常常是一本書,其實還是帶有第一種批評的色彩。壞的批評家才只做後一種。光說一本書的好壞有什麼意思,說來說去,第一說不出好的道理來,第二早晚成御用筆杆子。

不管是哪種批評,我覺得有兩個基本的東西是不可或缺的:
1、做出明確的評價,是好還是壞;
2、做出明確的分析,好在哪裡,壞在哪裡。

具體來講,批評可能採用的角度,無非那麼些:
1、關於主題的——是不是植根於本質的普遍的人類經驗之中,等等;
2、關於情懷的——是同情悲憫的,還是生機勃勃的,還是什麼的,等等;
3、關於故事的——故事精巧還是笨拙,等等;
4、關於人物的——人物是不是生動,他的特徵是不是指向人的普遍處境,等等;
5、關於形式的——結構怎麼樣,敘述方法怎麼樣,強調情境還是強調心理,等等;
6、關於文採的——詞句的準確度,語言的張力等等;
7、關於價值觀的——人道的還是不人道的,宗教的還是什麼的,等等;
8、等等。

鎖柱子在樓下的批評文章,我覺得在批評和分析兩方面都比較欠缺。不明確,含混。
不過對他所說的「某些作家故作灰暗乏力以掩飾自己的無能」非常贊同。這是很好的觀察。在中國這種作家太多了,估計在外國也不少。

觀察力和理解力是批評的前提,如果鎖柱子對別的文學作品也很了解並有比較參照的眼光的話,那麼他就完全有做批評的能力,但是他需要寫得更明確一些,更準確一些。
回到詹姆斯·伍德那篇文章,其中有很好的例子——他說貝婁有「準確而豐富的寫作風格」、「他一直關注現代的自我、美國的自我」。有這種明確的觀點,然後加以分析,邏輯正確,就會成為好的批評。
因此我想鎖柱子同學的樓下的文章是有點兒問題的,不是語言的問題,是方法的問題。

PS:看了一點兒須彌山主人在樓下的小說,覺得沒意思。就我個人的興趣來說,我倒是希望鎖柱子寫一點英語作家的評論。


------------------------------------------------------------------
扯點兒遠的
------------------------------------------------------------------

蒂克偉 於 2006-4-14 0:14:00 發表在 讀書生活
很顯然,第一種批評(畫出文學地圖的,基於互文的)也有個性化的一面,第二種批評(僅僅評論一部作品的)也有作者的整個的文學價值觀作為基礎。如果批評意味著一個作者用自己的學識和眼光去評價一部作品,那麼上述規律就永遠不會變。

我確實提倡第一種批評法,我覺得對於嚴肅文學來說,這是最好的方法。打個比方,如果不知道奧尼爾,怎麼評價姚明呢?沒有參照就沒有評價。

當然,超出嚴肅文學的範疇之外,大家看書就是看個各得其所,文學價值觀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美國的文學批評在當代趨於個性化,這與美國文化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我只能說是大環境變了。

不跟你說這個,你一美國人,我跟你信息不對稱。今日月黑風高,我且說天下大勢。

簡單說吧,中國文學不是美國文學,兩者的目標和前途不能一樣。說俗點兒,美國文學非常牛逼,但牛逼過了,到了停滯期,中國文學太差勁了,還沒牛逼呢,但有遠大前程。

(省略一段亂碼……)倒是美國的通俗文化越來越好了,一部分電影吸收了高雅藝術的技巧,一部分電視劇越來越有小說的水準——《絕望的主婦》那敘事手段比中國最好的作家牛逼多了。總之美國的嚴肅的通俗的,越靠越近,扁平化了。

可是文化不發達國家還不這樣呢,大大地不扁平。
換句話說,它們的基礎很差,但嚴肅文學還有衝上高峰之空間。

拉美,嚴肅文學牛逼過一次了吧。印度,正牛逼著呢。日本韓國,文化小點兒,也有少數作者牛逼著。
說明一個道理,題材很重要,文化因子很重要,世界文學大家庭歡迎多樣性。
中國的題材和中國的文化因子,多牛逼的東西啊,遠逾拉美印度豈以道里計,還沒出去牛逼過呢,一直需要牛逼,因此總得有一小部分中國文學志當存高遠,總得有一部分中國文學批評不甘於小康生活。

咱這兒有寶啊,咱得當回事兒,哪能跟你們似的見天兒的享受生活。你們那兒歷史終結了,我們這兒歷史才開始。

所以,嚴肅的批評,第一種批評,是很有必要地。

扯遠了。

------------------------------------------------
關鍵是,以上我不是我在上個帖子里表述的重點。
我強調的是,無論何種批評方法,都應該明確地說出:
1、好還是壞;
2、好在哪裡,壞在哪裡。

這是重點。

----------------------------------------------------------------

如果羅鍋愛上了馬文:那年深夏的小說課
------------------------------------------------------------------

那年深夏 於 2001-12-23 16:59:00 發表在 讀書生活
如果羅鍋愛上了馬文,那大家就可以把小說這種東西叫作扯幾巴蛋了。
李湃聽好:
《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的羅鍋與馬文的關係可能是:
1、羅鍋愛上了馬文;
2、羅鍋敬畏馬文;
3、羅鍋以前就認識馬文,是個追星族,他在裝蒜;
4、羅鍋與馬文早就勾結,一切都是個套;
5、羅鍋因為與愛米利亞小姐確實有親密關係而對馬文愧疚;
6、羅鍋發覺了愛米利亞的秘密,因恐懼而投奔馬文;
7、等等。
《傷心咖啡館之歌》的敘事是很含混的,能夠明確判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特徵,而且還沒怎麼給出原因,對於人物關係就更是故意把讀者往溝裡帶,在這基礎上下判斷太可笑。
第一個可能是最符合常情的,同性戀嘛,多可能啊。但是靠概率來給小說內容下定論可不是聰明的辦法。
馬文是不是黑社會啊?羅鍋是天真還是詭詐啊?最後時刻他倆把愛米利亞的房子折騰到那逼樣,惡作劇的勁兒等同於仇恨嗎?如果按照「羅鍋愛馬文」的說法,那最後羅鍋跟馬文走了,馬文也帶他走了,是不是說明馬文也愛羅鍋啊?那馬文為啥知道小說後半段還那麼以戲弄的態度對待羅鍋啊?
第二種態度也不是沒有可能啊,假如羅鍋純真,那他看見又流氓又酷的馬文,受到蠱惑是很正常的嘛,幹啥非得同性戀不可啊?其他可能同樣。到小說里找去吧,可能性多了。


這裡愛談小說的都聽好了,開始上課:
1、如果小說真能跟生活對應到李湃以為的程度,那小說就啥也不是了。
小說的目的不是再現人生,是幾把創造人生。別老把小說當個事兒,它是個玩意,也就是藝術。好小說存在的價值就是一個:漂亮。

2、小說的目的就是製造幻覺。
解釋世界,提煉真理什麼的,小說也干,但那是副業。
《傷心》的目的,操,就是玩個牛逼的故事,拍懵讀者。還分析個幾把啊。
沒有這個幻覺的快感,光南方的荒涼和孤獨,那是堆狗屎。

3、思考題一個——
上帝為什麼創造男性器官和女性器官?

4、答案——
因為上帝喜愛精巧完美的結構,創造這個結構太幾把有成就感啦,要是我是上帝我也得那麼干。這就叫小說藝術的精髓。
為了明確的目的,要小說幹什麼?
為了明確的生殖目的,上帝可以讓動物簽合同生孩子嘛。

5、結論——
小說是個玩弄藝術的藝術,玩好了就是人類精神之顛峰,別的什麼很實際的東西,比如人物關係主題思想前後脈絡,不是沒有,而是都是這個玩弄行為的附件。
為了玩弄,有的小說家,比如海明威,比如麥卡勒斯,等等等等等等,把你們分析的人物關係什麼的都給耍啦。

6、小說,多幾把酷的一件事啊!別幾把分析得那麼寡味,好不好?


先是專業邏輯,再是文字功底


這玩意兒就看你想幹嘛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為了吐出你看完這部片子之後難以壓制的槽,怎麼寫都行,也不需要什麼技能,把你的真實感受噴出來就行。
如果你為了幫著去宣傳,用文字換點酒錢,就真的需要引經據典,起碼也的拽個長焦、移動機位、現場把控之類看起來很專業的詞兒,再不濟來點文藝范也行。


1. 把其他觀眾看了以後直觀能夠感覺,但是表達不清楚的內容,用清晰的文字表現出來
2. 發掘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點
3. 顛覆別人已經有的觀點


一個好的影評作者, 自己首先要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 其次, 要對影片講述的故事, 有一定, 或者更好的理解. 沒有接觸過歷史的人, 是不可能寫出優秀的歷史劇影評的. 所以, 綜合起來, 就是:
1. 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
2. 對影片的故事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3. 文筆必須要好, 不然闡述不明白
4. 這點其實也很重要, 就是影片一定要和作者有一定的共鳴, 不然, 寫出來的都是崆峒的東西


影評最好能與其相關聯的歷史和背景結合在一起寫,
最重要的是給讀者帶來影片外的新思路,

而不是一味的「牛逼」或者「垃圾」。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如果覺得沒話可說就別敷衍;有什麼想法馬上記下來,不然一會就忘了


或是真心喜歡,或是真心厭惡,當然前提是跟粉絲無關,只與電影掛鉤。
能把話說利落,能把所想表達清楚。


國外的一律叫好
國內的一律叫罵

罵的都是長句還能不帶髒字讓讀者會心一笑,你就厲害了


按照你的知識結構客觀的表達,其實就是一觀後感和讀後感,如果能結合某些細節去深入評價,有理有據,就離精彩不遠了。


1從書或者電影提取有演繹可行性的點
2與讀者的求知慾或者感情建立直接連接
3鋪墊鋪墊,吸引,然後引爆吧

總的來說就是(會提取,懂用戶,善傳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卡羅爾》?
有哪些年輕人該看的優秀電影?
為什麼電影美少女特工隊(sucker punch)評分這麼低?
有哪些令人心塞的同性戀電影?
如何評價和解讀《小時代4:靈魂盡頭》最後八分鐘的長鏡頭?

TAG:寫作 | 影視評論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