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怎麼破槍陣?

不考慮進攻能力,感覺古代的長槍陣幾乎是無敵的,不知道過去的騎兵部隊怎麼破這樣的刺蝟陣?


單論啟蒙時代之前的騎兵,如果說像指環王中那種洛汗騎兵正面硬沖強獸人方陣的打法,騎兵是一次都沒贏過的,和其它部隊配合的大勝倒是不少。啟蒙時代後西歐騎兵引入步兵操典的類似理念,形成了衝鋒距離更長,衝鋒速度更加勻速,陣型更加密集的近代職業騎兵,加上歐佬在馬種改良和馬匹訓練上有了長足提高,這夥人是吊打各路中世紀風格的騎兵步兵的。譬如拿破崙收拾麻木魯克,或者是英國佬的孟加拉槍騎兵皇協軍吊打各路南亞阿三中亞綠綠和蒙滿八旗。以上的近代騎兵不在討論之列。

中世紀騎射也沒這麼神,騎弓幾乎沒法破甲,面對嚴密的重步兵前排就是撓痒痒,和步弓對射也是找死,缺乏其他力量配合只相當於游牧版本的民兵。參見老奴怎麼吊打末代成吉思汗虎墩兔的。遇到鐵嶺那種必戰的場合察哈爾騎兵找不到後金步兵破綻,反而後者逼得察哈爾騎兵下馬頂牛皮盾牌。後金一陣破甲近射過後蒙古人連跑回馬樁子的命都沒了。

總的說來,古典時代和中世紀的騎兵在戰場相比步兵的根本優勢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同樣多數量的騎兵的正面遠遠寬過步兵方陣;二,騎兵有優於步兵的戰術機動性(注意是戰術機動性,百公里級別的戰略機動騎兵是跑不過步兵的,馬比人嬌貴,更容易掉膘)。而非所謂的衝擊力。這點有沒有馬蹬都一樣。

如果進一步以鐵木真時代蒙古人的看家本領拉瓦戰術來舉例。大規模會戰中投射型的輕騎兵扮演類似拿戰時西歐軍隊中散兵的角色,目的是騷擾對方陣型為後面重騎兵突擊創造條件。而非很多軍盲想的那種遠程放風箏戰術。

鐵木真時代蒙軍以拉瓦戰術進攻的過程中,蒙軍傾向在寬闊的正面上用輕騎兵以弧形陣勢前進,以各個百夫長控制距離。主力重騎兵則分成一個或者若干個突擊集群,跟隨輕騎兵隱蔽行進或集結於弧形陣勢的中央靠後位置,目的是伺機突擊。

因為騎兵正面遠寬於步兵,面對這種騷擾步兵方處於被半包圍情況,會讓己方產生心理壓力,進一步說,戰場上萬馬齊奔,煙塵四起,嚴重影響防禦方戰術視野。步兵方難以發現蒙軍重騎兵的集結位置,所以無法確定己方的防禦正面方向。

這種不利情況下,步兵方陣必須要派出相當數量的分遣隊對蒙軍散兵輕騎加以驅逐,否則需要轉變方陣的防禦正面;亦或是需要將後排進行拋射的輕步兵調派至前排與之對射。對於缺乏輪轉戰術訓練的中世紀步兵來說,這意味著很可能要解散陣型。無論如何都會給蒙軍主力重騎兵集群創造突擊機會。

退一萬步說,步兵方陣型嚴整,其分遣隊亦有力控制了陣前戰術空間,蒙軍沒有突擊機會。但是蒙軍以騎兵的優異戰術機動力可以安全的撤退,並重新組織攻擊方向。所以蒙軍這種搞法很難纏。同時代靠步兵跟蒙古人玩大會戰少有不全軍盡墨的。

但是話說回來,步兵戰術和武器也是在不停進化的。文藝復興時代,有兩個小發明減小了長槍方陣戰術機動中的體力消耗,這讓長槍方陣進攻性大大加強。

第一個是長矛的攜行具,步兵可以把五米以上的長矛靠在前胸或右肩,一隻手提帶子另一隻手握住長矛下半部中段。這讓步兵可以在維持基本陣型的同時小跑。而不像以前那種托著長矛末端邊走邊注意平衡。長槍方陣通過崎嶇戰場的能力大大提高。

第二個是下握持槍法,這個就比較出名了。減小了步兵橫放長矛時候的體力消耗,不贅述了。

這些玩意的出現,使得歐式長矛方陣的進攻性大大增強。加之歐洲各國脫離封建莊園的自由民階層逐漸崛起,訓練新時代的職業步兵成為可能。在南錫會戰中,瑞士人扛著長矛大戟,保持著陣型穿過密林和峽谷,突然出現在勃艮第軍側面的山坡上,只經過一個突擊就打崩了勃艮第軍的引以為傲的憲兵騎士,把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乾死在溝里,腦袋都錘爆了,是為勃艮第裂顱事件。

這場會戰直接導致奧地利哈布斯堡撿了勃艮第的遺產崛起。勃艮第的滅亡也間接促進法、徳、比、荷幾個民族國家的形成。影響相當深遠。

相比之下在公元前羅馬-馬其頓的皮德納戰役中,馬其頓的長矛方陣同樣經過複雜地形主動攻擊撤退中的羅馬軍團,結果在山地起伏中陣型混亂,被羅馬人反殺,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體系徹底完蛋。可見,同樣是長槍兵,十五世紀以後的長槍方陣不是之前的古典時代方陣兵可以比的。進攻性差太多。

而且,瑞士人開了頭,各國職業步兵越來越標準化,16世紀的西班牙大方陣開始將火繩槍兵和長矛兵混合編組,步兵對抗精銳重騎兵的能力大大提高。帕維亞戰役中法國佬的精銳重騎兵又玩豬突(為啥說又?),輕易驅散了西班牙騎兵的攔截之後妄圖衝擊帝國軍隊的正面,結果被長矛方陣加火繩槍兵吊打。國王再次光榮被俘(為啥說再?)。

等到戚繼光同時代荷蘭人莫里斯軍改過後,加上其後三十年戰爭的錘鍊,真正意義上的近代軍隊逐漸形成了。這時候的歐洲陸軍步兵,有破甲射程遠超弓箭的燧發槍,下雨天還能用鋼弩。步兵和野戰炮普遍輕型化,戰場機動力大大增強,瑞典人還能讓火槍兵跟隨進攻中的長矛方陣邊行進邊裝填邊射擊,遇到集結的騎兵就上去一頓抵近射擊打的對面沒法重整。傳統意義上的西歐重騎兵被擠到了用手槍短卡賓打游擊的地步。

最慘的是,重騎兵的根本戰術意義弱化,也就是作為戰場上的中堅突擊力量,重騎兵已經逐漸被其他更靠譜的突擊力量替代了。比如說,養一百個重騎兵太貴了,有這錢我能僱傭五個連的德國黑森蠻子,他們能衝到敵軍面前二十碼一頓三輪齊射,或者往敵軍隊列裡頭扔會爆炸的鐵疙瘩。每個連的德國佬還能推個蛇炮什麼的杵敵人臉上打散彈呢。我問你,什麼騎兵的突擊能力比得上火槍火炮的近距離齊射?

最根本性的變化來自騎兵的根子,也就是馬。
因為農業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法國佬的重農學派搞了三圃制四圃制,以前的民間農閑荒地大量的開始種豆養馬,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馬匹保存量遠高於中世紀時期,以前騎士老爺們才有的高頭大馬逐漸走進平民農家。這也讓人們更加熟悉馬這種生物,大家明白馬也是一種聰明的動物,也會害怕眼睛前面明晃晃的刺刀和矛頭,步兵要是就這麼大咧咧的杵著,沒經歷過嚴格衝擊訓練的馬匹多半是要繞道走的,啥騎士來了都不好使,所以騎兵對步兵的心理威壓歷史性的結束了,換句話說,騎兵吹消失了。於是各種針對馬匹天性的步兵操典大行其道,兩三排職業輕步兵也敢拿著短矛或者刺刀硬抗騎兵衝鋒。這吹響了著日後的空心方陣和細細的紅線的序曲。

到了拿破崙戰爭時代騎兵逐漸變成和線列兵散兵擲彈兵一樣的功能性兵種。不再作為步兵這一「軍種」的對立性概念被提出。雖然新式騎兵戰鬥力比起之前重騎兵祖宗們大有提高,但是不再作為戰場上的決定性力量了。甚至連羅克魯瓦這種多兵種配合騎兵一槌定音的戰役也很難再打出來了。

最後回到樓主的問題,騎兵如何對抗長矛方陣?戰爭史給我們的答案是,騎兵無法對抗方陣,也沒必要對抗方陣。騎兵對抗方陣吃力不討好。騎兵打仗的根本在於配合其他兵種獲得勝利。至於它扮演什麼角色,主角還是配角,重要麼?


有很多答案把回答寫成了騎兵 該不該 直接沖槍陣,而我比較關注 騎兵 能不能 直接沖槍陣。

有答案說騎兵直衝槍陣的,一次也沒贏過,這個結論很強大。我也不好評價,在維基百科上查到史上40次著名騎兵衝鋒(附在最後),數了一下,其中第4.5.9.13.14.17.21.27.29.30號戰例是騎兵衝擊有防禦的步兵並最終獲勝的。

試舉一例:

 1605年Kircholm戰役,波蘭立陶宛聯軍2600騎兵和1000步兵直接衝鋒,殲滅了2500騎兵和8000多步兵的瑞典軍,自己只死了不到200人。

詳情可自行百度"翼騎兵如何作戰"(推薦)作戰場景參見下圖。

"我們發現,在多次(中世紀)大會戰中,參戰的騎士不到800—1000名。但是,他們只要將敵人的重裝騎士逐出戰場,通常足以對付任何數量的步兵。"
一一恩格斯《論騎兵》

看來有時直接沖槍陣是能贏的。至於為什麼能,以下是原答案:

Quora上關於這個問題也有過討論,比較主流的意見是:這就是一個比拼勇氣(彼此嚇唬)的過程。雙方都有取勝的可能。(可以參看後面的具體戰例)

題主把自己放在騎兵的位置上,發現面對一堆長矛,有點發怵。可是如果把自己代入步兵的角色,就是另一種感覺了:

30米外,一輛小汽車以60公里的時速正面衝過來,一般的人沒有幾個能抵抗住本能不躲開。一名重騎兵的重量大約半噸,兩名重騎兵就差不多相當於一輛小汽車了,速度類似,高度還碾壓,即使不舉著長矛,威懾力也十分驚人。

當年蘇聯拍攝《戰爭與和平》,群眾演員都是現役軍人,明知道對面衝過來的戰馬會在最後一刻停住跑開,但士兵們就是無法保持陣型的整齊,最後導演只好妥協,不整齊的步兵方陣才是戰爭的真實形態。

作為一名步兵,一輛小汽車對我衝過來,我最好的結局是被它碾在下面,同時希望自己的矛能幸運地刺穿對方。。。的馬,這還得寄希望與對手的長矛不要首先刺穿我。這種精神壓力,不是一般地大。

所以,很多時候,沒有經過訓練的槍陣自己就亂了。一旦步兵害怕了,槍陣散亂,騎兵沖入缺口,那麼對於整個方陣就是滅頂之災。

那如果騎兵害怕了呢?無所謂啊,因為馬是可以減速的,是可以跑開的。聞名天下的波蘭翼騎兵對付步兵方陣的標準流程是,手持5-6米長矛,200米外開始加速,距離50米左右加速到40公里/小時,然後開始減速,對, 我沒寫錯,減速,到距離10米左右時,速度只有15~20公里/小時,然後長矛刺出,不管刺中步兵與否,撥轉馬頭,半迴旋跑開。

這個過程中,兩方對比,騎兵的心理壓力是相對比較小的,有機會,就切進去,大開殺戒,沒機會,就跑開再找機會。

何況用來沖陣的一般都是重甲騎兵,而方陣里的步兵,並不是每一個都身披重甲,況且即使重甲,也防不住馬的踩踏和衝撞。所以他們的心理活動一般是 "挺住!。。。這傢伙該減速了吧?。。還不停?。媽呀,他真撞啊!快閃!"

所以面對重甲騎兵的衝鋒,只有訓練有素或士氣爆棚的重步兵,才有可能保持陣型不崩潰。。。然後寄希望於自己的友鄰部隊也不崩潰。

上一張圖大家感受一下步兵面對的氣氛,請無視那弱智的鐵鏈。

再看看騎兵眼中的刺蝟陣,常看的側視圖比這更恐怖一些。

另,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可以參考我的另一個回答(略坑,慎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32849/answer/1334745031

轉一些維基百科的資料,認同觀點,不想看詳細戰例的就可以點贊了:)

衝鋒攻擊的衝擊價值使得它在騎兵戰術中特別受重視, 無論是裝甲的騎士還是更輕的騎兵在早先還是之後的時代。歷史學家, 如約翰基岡已經表明,當面對正確準備(如通過臨時防禦工事), 特別是,
通過站立堅定面對衝擊的步兵時, 騎兵衝鋒經常失敗, 或者是馬拒絕沖向密集的大量敵人, [4] 或衝鋒部隊本身崩潰。然而, 當騎兵衝鋒成功,它通常歸結於防禦被打破 (經常由於恐懼) 和驅散,然後被騎兵追殺。[5], 雖然它不建議為騎兵面對連續的步兵發起衝鋒, 衝鋒仍然是一個對重步兵的可能的威脅

帕提亞騎兵到需要非常密集的羅馬軍團隊形才能讓它停下, 而法蘭克人的騎士要被擋住則更加困難。

然而, 只有經過高度訓練的馬匹才會直接向密集、完整的敵方編隊衝鋒, 為了有效,必須保持強大的隊形--這種強大的編隊是有效訓練的結果。重型騎兵對整隊的重型步兵發起衝鋒時,以下要素缺一不可, 包括高昂的士氣, 優秀的訓練, 高質量的裝備,個人的能力, 以及戰士和坐騎的集體紀律。 只有在歷史上各個時期最好的重騎兵 才能同時擁有以上這些要素。

歐洲中世紀

騎兵衝鋒是中世紀的重要戰術。雖然騎兵之前已經有過衝鋒, 一個鞍帶牢牢固定的馬鞍, 馬鐙和夾槍衝鋒技術提供了一個迄今無法超越的對於馬和騎手的衝量的利用.這些發展開始於第七世紀, 直到第十一世紀才真正成型。[6] Dyrrhachium (1081)戰役 是廣為人知的中世紀騎兵衝鋒的一個早期事例; 諾曼和拜占庭編年史都記錄為「有一個破壞性的影響」。Norman knights in the centre attacked the Byzantine centre and routed it, causing the bulk of the Byzantine army to rout.在十一世紀九十年代的第一次十字軍運動中, 騎兵衝鋒被歐洲軍隊廣泛使用。[7]

然而, 從百年戰爭開始,專業的長矛兵和長弓手以高昂的士氣和有效的戰術開始使用,這意味著騎士發起騎兵衝鋒之前必須要小心。揮舞長矛或戟的編隊, 憑著高昂的士氣,可以擋住幾乎所有的騎兵的衝鋒,除了最好的那種。而英國長弓,憑藉合適的地形,可以釋放一股箭頭的洪流,對重步兵和騎兵形成有效殺傷,雖然還不至於形成大屠殺。騎士下馬作為精英重步兵戰鬥變得越來越普遍, 雖然一些在整個戰鬥中繼續停留在馬上。使用騎兵的側翼襲擊變得更加有用, 雖然一些對騎士理想的演繹往往導致魯莽, 無紀律的衝鋒。

如果具備一定的特質, 騎兵仍然可以迎頭衝鋒密集的步兵編隊。 如果他們具備合理編隊, 集體紀律, 高超技能,並配備了最好的武器和裝甲, 以及所騎的戰馬能夠忍受這種衝鋒的身心壓力,那騎兵們有很高的成功機會。然而, 大多數騎兵缺乏這些特質中的至少一個, 特別是紀律,編隊, 和馬匹的正面衝鋒訓練。因此, 對正面騎兵衝鋒的使用有所下降, 儘管波蘭驃騎兵、法國甲、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者仍有能力在這類衝鋒中取得成功, 這往往是由於他們擁有先前提到的成功要素的組合。

二十世紀

在二十世紀, 騎兵衝鋒很少被使用,雖然仍然有零星和偶爾的成功案例。

在被稱為 "最後真正的騎兵衝鋒",
美國第七騎兵團的小夥子在1916年3月29日的格雷羅戰役中襲擊了 Villista 部隊。這場戰役發生在在墨西哥的小鎮格雷羅, 奇瓦瓦的沙漠地帶,。[8][9][10][11]

第二十世紀最成功的進攻騎兵之一不是騎兵所為, 而是騎馬步兵,
在 1917年10月31日,澳大利亞第四輕騎兵旅穿過兩英里開闊地,冒著奧斯曼帝國的火炮和機槍火力成功地奪取了俾什巴,
這將被稱為 "俾什巴戰役"。

在 1919年5月16日,在第三次英-阿富汗戰爭期間,第一皇家龍騎兵做了英國有記錄的最後一次騎兵衝鋒,由英國的一個騎兵團 [12] 在 達卡, 在阿富汗西部的一個村莊完成。[13]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 有一次大規模的騎兵衝鋒由法西斯師在 Alfambra 戰役期間
1938年2月5日發起, 這是在西歐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衝擊。[14]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騎兵,儘管主要是按照以快速步兵訓練的,只是比常規波蘭步兵擁有更好的武裝 (更多的反坦克武器和裝甲車輛) , 在德國入侵波蘭戰役中,的確完成了多達15次騎兵衝鋒。多數衝鋒是成功的, 並且沒有傳說中的對裝甲車的衝鋒。一些衝鋒是波蘭騎兵和德國騎兵的相互衝鋒, 如Krasnobród 戰役 (1939) 和一次 德國騎兵偵察隊從第四輕步兵師 (德國) 對波蘭步兵的衝鋒,被第十機動騎兵旅團 (波蘭)反衝鋒。

1941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戰役中, 蘇聯第四十四 "蒙古騎兵師"在首都以西的 Musino 附近衝鋒德軍防線,這些蘇聯人先是被德國大炮蹂躪, 然後被機槍襲擊。這次衝鋒失敗了, 德國人說他們殺死了2000騎兵, 他們自己也沒有損失。[15]

在1942年8月24日, Savoia 騎兵在Izbushensky 面對俄國線在唐河附近的衝鋒是成功的。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的騎兵部隊也做出了類似的騎兵衝鋒 II。(參見第二十六騎兵軍團)。在二戰期間最後一次成功的騎兵衝鋒, 發生在舍恩菲爾德戰役中。波蘭騎兵, 在蘇聯一方戰鬥衝鋒了德國炮兵陣地, 為步兵和坦克向城市衝鋒打開通道。波蘭人損失了7名騎兵,26波蘭坦克手 和124位步兵,殺死了大約500位德國戰士。[16][17][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騎兵衝鋒很明顯過時了,不再被使用;然而,現代軍隊仍然利用馬匹進行運輸, 類似的騎警衝鋒有時被用來抵禦暴徒和大量人群。

火器的影響

在槍支時代, 基本參數是對衝擊的阻止率 (或火力有效性)。如果攻擊者以比防禦者殺傷進攻者更快的速度前進, 那麼攻擊者就會抵近守軍,而沒有在數量上被大大削弱。在這個簡單的比較中有很多變數, 包括掩護火力、組織、隊形和地形等等。組織失敗的衝鋒可能會使攻擊者容易被攻擊。

在過去的700年左右的時間裡,軍隊的火力一直在不斷上升, 但是儘管大量的衝鋒被成功打敗, 也有很多也獲得了勝利。自第十九世紀以來, 直接衝鋒已經不那麼容易成功了, 特別是自從引進機槍和後膛炮之後。衝鋒偶爾也會生效, 在一個小規模,有限區域, 敵人的火力無法承擔的時候。

歷史上的著名衝鋒

1.輕旅的衝鋒, 由理查德卡頓維爾發起

理查德卡頓維爾, 波尼亞托夫斯基在萊比錫的最後一次衝鋒

2.高加米拉戰役 (10月1日, 331 BC) 1800 個希臘馬其頓夥伴騎兵, 由亞歷山大帶領,在hypaspists(持盾長矛衛隊) 旅團和部分方陣的支持下, 衝鋒並且打破了一個巨大的阿契美尼德軍隊中心,大流士三世率領的超過5萬的帝國勇士

3.黑斯廷斯戰役 (1066年10月14日):
2000 諾曼重騎兵面對已經形成盾牆的盎格魯-撒克遜步兵中多次衝鋒上坡。所有衝鋒都被擊退, 直到撒克遜步兵認為諾曼人撤退, 解散他們的陣型並跟隨(追擊)他們, 才被諾曼騎兵擊潰。

4.Dyrrhachium 戰役
(1081年10月18日): 1300 諾曼騎兵由羅傑·吉斯卡德, 阿普利亞公爵指揮, 最初被 Varangian 衛隊擊退。Varangian
衛兵由諾曼底步兵對他們的側翼反衝鋒擊潰, 逃到附近諾曼軍隊燒毀了的教堂避難,。諾曼騎士然後再次衝鋒拜占庭的戰線, 並造成了廣泛的潰敗。這是第一個有記載的,成功的和果斷的 " 衝擊
"效應的 騎兵衝鋒。

5.福爾柯克戰役 (1298年7月22日)
英國騎兵沒有國王命令就發起被衝鋒,儘管打破了蘇格蘭弓箭手和騎兵, 卻最終無法打破部署在 schiltrons的蘇格蘭步兵的嚴密隊形。愛德華國王撤回他的騎士, 並用他的弓削弱和打破蘇格蘭戰線。英國騎士在箭雨的掩護下重新加入了爭鬥並且給蘇格蘭步兵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6.金黃馬刺戰爭 (1302年7月11日):
法國騎兵, 包括許多貴族,在戰鬥被重裝的佛蘭芒徒步民兵擊敗。騎兵衝鋒被認為是輕率和時機不對,戰場的許多溝渠和沼澤也造成了損失, 其實在佛蘭芒防線上的幾個點, 法國騎兵的確設法在被包圍和殲滅之前實現了突破。然而它也證明了紀律和重的步兵有可能擊敗騎兵衝鋒, 結束了重騎兵對步兵無敵的感覺。

7.與班諾克本戰役 (見下)一起, 這兩場戰鬥結束了在戰爭中騎兵至上的理念。

班諾克本戰役 (fccc/cp/2002/7 1314年6月) 騎馬的英國騎士在愛德華 II 率領下,沒有掩護箭雨的情況下,衝鋒了蘇格蘭戰線,結果被蘇格蘭長矛兵屠殺。同樣在同一場戰役中, 蘇格蘭騎兵衝鋒並擊潰了英格蘭-威爾士弓箭手。

8.cy 戰役
(1346年8月26日): 2.9萬法國和盟國部隊在一個緩坡上衝鋒了1.6萬英國士兵。在猛烈的長弓火力下, 這場衝鋒完全是一場災難, 法國軍隊損失了1500多名騎士, 其中許多人來自重要的貴族家庭。

9.普瓦捷戰役 (1356年9月19日):
與百年戰爭的其他主要戰役不同的是, 法國騎士和士兵們徒步攻擊英國防線, 擔心重蹈克雷西的覆轍。然而,這反而導致了英國騎士和士兵上馬衝鋒。長弓和騎兵衝鋒的聯合進攻擊敗了法國軍隊。

10.阿金庫爾戰役 (1415年10月25日):
下馬的法國騎士陷入對寡不敵眾的英國軍隊的衝鋒。衝鋒被阿金庫爾場的厚泥減緩和停滯,讓英國輕步兵殺死和抓獲了許多法國騎士和著名的法國貴族。

11.Patay 戰役
(1429年6月18日): 法國重騎兵設法出其不意地捉住了一支撤退的英國軍隊, 並且第一次在直接交鋒中成功擊敗了英國長弓, 標記了一個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12.筱戰役 (1575)-武田氏族騎兵對集結在柵欄後面的大量火繩槍手和其他步兵發起衝鋒,失敗, 損失慘重。

13.Gembloux戰役 (1578年1月31日):
1200 名由亞歷山大法爾內塞帶領的西班牙騎兵, 沖入一支超過2.5萬人的印加(?)軍隊。在與敵軍的第一次衝突之後, 西班牙騎兵襲擊了步兵, 造成6000人死亡, 並導致印加軍隊的徹底毀滅。

14.Kircholm 戰役
(1605年9月27日)-波蘭騎兵2600人在1000步兵支援下擊敗1.1萬瑞典人。波蘭立陶宛翼騎兵衝鋒, 完全擊敗了推進的瑞典人。

15.Klushino 戰役
(1610年7月4日)-波蘭部隊約4000人 (其中約80%是著名的波蘭翼騎兵 [19]) 在德米特里Shuisky, 安德魯葛里森和達尼洛·蒂爾克Mezetski, 在斯坦尼斯瓦夫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指揮下擊敗了超過35,000–40,000 俄國人。在戰鬥中,翼騎兵的很多部隊衝鋒了8~10次。

16.維也納戰役 (9月12日, 1683):

2萬波蘭人,奧地利和德國騎兵,由波蘭國王 Sobieski 和3000波蘭驃騎兵帶領,向奧斯曼陣線衝鋒。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的騎兵衝鋒。

17.Eylau 戰役
(1807年2月8日): 1.1萬法國騎兵在 Murat 的指揮下, 在俄羅斯軍隊的中心, 以拯救拿破崙的法國軍隊。

18.Somosierra 戰役
(1808年11月30日): 在半島戰爭期間,拿破崙以多種兵力聯合衝擊,佔領了西班牙陣地, 當法國步兵推進了斜坡陣地時,波蘭槍騎兵或 Chevau-légers 皇家衛兵衝鋒了西班牙槍手,.這場勝利消除了通往馬德里的最後一道障礙, 幾天後,馬德里陷落。

19.薩拉曼卡戰役 (1812年7月22日)
描述為一個騎兵旅在整個拿破崙時期最具破壞性的衝鋒,重騎兵旅 (第五龍騎兵衛隊,第三和第四騎兵旅)全滅 。

20.波羅底諾戰役 (1812年9月7日)
三國騎兵團, 其中包括法國,德國和波蘭軍團襲擊敵人的中心陣地。俄騎兵反擊, 這導致了大規模的騎兵戰役。

21.德累斯頓戰役 (1813年8月27日)
法國騎兵在元帥 Murat 指揮下成功地切斷並消滅了盟軍的左翼。幾個奧地利步兵師在開闊地被法國組合騎兵和騎拖火炮捉住,加上不能操作的火槍 (由於大雨),因而遭受了重的傷亡, 許多士兵投降。拿破崙的軍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22.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
二個旅團 (大約2000人) 英國的重騎兵衝鋒並且消滅推進的法國步兵 (1.4萬人)
在聯盟的軍隊的左翼。後來在戰鬥中, 法國騎兵在中心的盟軍步兵陣地上發動了9000人的攻擊,但無法打破步兵的方陣。

23.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巴拉克拉瓦戰役中, 輕旅(1854年10月25日) 的衝鋒。

由於錯誤的命令, 670 英國輕型騎兵(團?)的一支小部隊向比自己多許多倍的敵方部隊發起衝鋒。他們成功地突破並脫離, 但遭受了極其嚴重的傷亡, 並沒有實現任何重要目標。

葛底斯堡戰役 (1863年7月2日)
在彈藥耗盡後, 約書亞.張伯倫下令第二十緬因州志願軍步兵團上刺刀, 並從山上向第十五軍團阿拉巴馬步兵衝鋒。被他們的舉動嚇到, 同盟軍跑下了山。在衝鋒之後, 第二十緬因佔領了大部分的阿拉巴馬第十五軍團的陣地。262名第一明尼蘇達志願軍步兵軍團的士兵衝鋒一個邦聯步兵團(?), 為了為波托馬克的軍隊爭取五分鐘的時間。在衝鋒期間軍團遭受了82% 傷亡。在衝鋒以後僅40個人倖存, 這是在美國內戰中單個部隊的最嚴重單次戰損。

皮克特的衝鋒 (1863年7月3日)
在美國內戰葛底斯堡戰役中。大規模步兵攻擊邦聯防線, 但被邦聯部隊血戰擊退。

24.溫徹斯特第三次戰役 (1864年9月19日):
美國內戰的最大的騎兵衝鋒。

富蘭克林戰役 (1864) (1864年11月30日):
美國內戰的最大的步兵衝鋒。

25.小巨角戰役 (6月25–26, 1876)

將軍喬治阿姆斯壯卡斯特帶領至少268個人第七騎兵軍團面對900–1800印第安人衝鋒,並被全滅。

26.rth 戰役
(1870年8月6日): 法國重騎兵旅,兩個中隊的輕型騎兵, 在 Morsbronn 村,衝鋒普魯士步兵,損失了800人,以及整個戰鬥。

27.火星之戰-香格里拉之旅
(1870年8月16日): "馮Bredow 的死亡之旅"。普魯士重騎兵旅團以損失一半的代價,碾過法國步兵和炮兵,加強了普魯士軍隊的左翼。這是現代槍支應用後, 成功的騎兵衝鋒的幾個著名例子之一。

28.第二十一騎兵在奧德曼戰役中的衝鋒, 1898年9月2日:
400 英國騎兵衝鋒 2500 Mahdist 步兵。這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參與的第一場戰役之一, 他在第一本書《大河戰爭》中準確地描述了這一戰。

29.金伯利救營救(1900年2月13日):
約翰-法國少將率領7500騎兵向布爾人戰線發起衝鋒, 以解除在第二波爾戰爭期間對金伯利的圍困。

30.Prunaru 衝鋒(1916年11月28日):

澳大利亞第四輕騎兵師在俾什巴戰役中的衝鋒 (1917年10月31日):
兩個澳大利亞輕型騎兵團衝鋒了未知數量的有堅固防禦的土耳其步兵和奧地利火炮陣地。

31.第七龍衛兵的衝鋒, 1918年11月11日:
英國的騎兵對德國步兵做的一個最後時刻的衝鋒,奪取 比利時邊境上的Lessines 和Dender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騎兵衝鋒, 隨著時鐘的行動完成, 11 點的鐘聲敲響,標誌著敵對行動的結束。[20][21]

32.波蘭驃騎兵在 Klushino 1610 戰役中的衝鋒

33.Komarów 戰役
(1920年8月31日): 波蘇戰爭的一項重要而果斷的戰役。這是最大的和最後的偉大的騎兵戰役, 其中騎兵是作為騎兵,
而不是作為騎馬步兵使用。

34.英國陸軍最後的騎兵衝鋒由一個完整的騎兵團在土耳其執行。在 1920 Chanak 危機期間,第二十驃騎兵團成功地衝鋒了土耳其步兵的一部。[22]

35.衝鋒在 Krojanty (1939年9月1日):
一個騎兵衝鋒, 催生了波蘭騎兵衝鋒德國坦克的神話。事實上, 波蘭騎兵衝鋒一團德國士兵, 被一股德國裝甲部隊突襲,並撤退。

36.Krasnobród 戰役
1939年9月23日: 在歐洲最後的騎兵戰,戰鬥在波蘭人和德國騎兵單位之間 進行(波蘭勝利;一個德國將軍被俘)

37.巴丹戰役 (1942年1月16日):
美國第二十六騎兵團對日本陣地進行了騎馬手槍衝鋒, 這是美軍常規部隊在戰鬥中最後一次騎馬衝鋒。

38.Savoia鄉間衝鋒
在Isbuscenskij, (1942年8月24日):義大利騎兵歷史上最後一次面對正規的敵人隊形發起衝鋒。由第三騎兵師尤金尼奧 di Savoia700個人發起針對沿河的蘇聯火炮陣地。這通常被報道為"歷史上最後一次成功的騎兵衝鋒"。[23]

39.Poloj 戰役
(1942年10月17日): 二戰期間義大利騎兵團的最後一次衝鋒。發生在南斯拉夫,由第十四輕騎兵軍團 "Cavalleggeri di Alessandria" 對陣蘇軍。

40.舍恩菲爾德戰役是二戰結束前波蘭第一騎兵旅的最後一次衝鋒。在 1945年3月1日,它在蘇軍的支持下攻擊了德國戰線。衝鋒是成功的。[24]


中國沒有航母的時候,面對美軍的航母,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航母無用論啊,導彈打擊啊,潛艇作戰啊布拉布拉

但是,心裡都門兒清,有機會老子也要造航母。

騎兵也是一樣的,看上去長槍陣可以克,空心方陣可以克,岳家軍砍馬腿可以克,車陣可以克,總之騎兵看上去就是被花樣吊打的。

實則不然,越是想出花招對付騎兵,越是暴露出己方在騎兵方面的缺失。

騎兵的優勢前面也說過了:極大的心理震懾。

前面答主將兩名重甲騎兵比作小汽車,我看還是手下留情了。

一匹馬高度大概在150-160,再加上騎在上面的人,絕對是超過正常人身高的。而一輛汽車一般並沒有人高。

汽車是死物,馬是活物,奔跑中的動感,氣息,嘶鳴,絕對比汽車要來的震撼。

曾經在摩洛哥菲斯麥地那的窄巷中與一匹馬狹路相逢:老城區道路極窄,有些地方三個人都沒法並排走,過一個窄巷時對面突然出現一匹白馬,騎手身高在170左右,也就是一個毛頭小子,但是這匹馬出現時確實把我震了一下。因為路窄,騎手需要不停地勒著韁繩,馬時不時還會擦到路邊的牆,你完全能感受到騎手正在駕馭一個充滿能量的生命。我需要側身才能讓這一人一馬從身邊經過,馬經過時都能感覺它身上的熱氣。

馬過去之後,心裡很是興奮,之前也騎過馬,也看過馬,但那都是在寬闊的草原上,或者一些旅遊的場所,完全談不上什麼視覺衝擊力。但是這一次近距離的正面「迎擊」這個「騎兵」,確實讓我感受到了一些古代步兵的心情。

面對集結完畢,以較密集的陣列衝擊而來的騎兵,對方步兵在機動性、心理優勢上早就已經落了下風。再加上步兵的兵源比起騎兵來素質可要低多了,所以佔據優勢兵力的步兵被少數騎兵一衝即潰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單說長槍陣,理想狀態下自然是一塊針板,但沒有人傻到真的會用血肉往上面撞。繞著你的陣型放箭可不可以?用繩索,投擲武器憑藉機動性擾亂你的陣型可不可以?憑藉機動性斷了你的補給,讓你渴到餓到自行潰散可不可以?我衝擊陣型亂了,等你追上來騎兵早就又集結完畢了,你白白損失幾百大卡,拖垮你,可不可以?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作戰都是打個照面,接著就是作鳥獸散。

其實真正被馬踩死撞死的士兵寥寥,但是騎兵的集團衝擊卻對步兵屢屢奏效,其原因大概就是心理素質再強的士兵,也難以在奔馬衝來時保持鎮定。


更新一個,之前卡萊的那段是我弄錯了,正確的戰鬥經過在評論裡面,抱歉……
原答案:
馬邑之戰,漢軍三十多萬步兵布下伏擊圈,結果被提前發覺,匈奴人自己撤軍,漢軍撲了個空。
苦縣之戰,十幾萬晉軍龜縮城內,後來主政的東海王病死,不知道那根筋搭錯了,居然集體護送東海王靈柩出城,結果在大平原上遇到石勒的四萬騎兵,團滅。
定州大陣,前面有答主講過了。
靖難之役,南軍在濟南布下堅陣,依城固守,結果燕軍繞過濟南奇襲南京得手。
土木堡,也先跟了明軍這麼久,一直等到明軍因為沒水而移動陣型的時候,才動手。
明朝末年的幾次京師保衛戰,明軍在山海關設置上百公里縱深防線,結果皇太極從喜峰口入關,直接殺到北京城下,兵鋒最難抵達江蘇連雲港。
松錦大戰,明軍十三萬人結成堅陣,清軍幾次突擊無法得手,遂長期圍困,後來明軍內無糧草,又幾次被朝廷催促出兵,不戰自亂,被團滅。

再來看直接騎兵衝擊步兵的:
李牧設伏,匈奴中計,怒收十幾萬人頭。
李陵被俘的那場,五千人對戰八萬匈奴主力騎兵,堅守數日,箭矢用盡之後才被擊敗。
劉裕的卻月陣,三萬多北魏重騎兵團滅,有說法說是被大鐵釘活活釘死的。
克雷西戰役,三萬法軍衝擊一萬英軍十六次,結果被射成刺蝟。
楚德湖戰役,被引到冰湖上,冰面破裂淹死無數騎士,步兵趁機反殺成功。
阿金庫爾戰役,同上,這次法國人是陷在爛泥巴裡面被不拿弓箭的長弓手打敗的。
八里橋,1比1000的人頭比。
克里米亞的細紅線。

所以結論就是,騎兵不需要直接衝破槍陣,步兵方陣最薄弱的地方不在陣中,而在陣外,因為再強大的槍陣也是由人組成的,人要吃飯喝水,人會害怕,穿上重甲的人跑不快也跑不遠。騎兵可以主動選擇在什麼時機,用什麼方式,打哪個地方,而步兵唯一的應對方法只有停止機動、結成堅陣,如果騎兵集中大量兵力打擊後方補給線,那麼步兵至少在機槍出現之前上是毫無可靠應對辦法的。
其實類似的戰爭哲學一直延續至今,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也沒有一上來就派出陸軍跟薩達姆的裝甲部隊對沖,而是先派出空軍摧毀國家指揮體系、切斷伊軍聯繫、打擊伊軍士氣,再派出101空中突擊師左勾拳繞後包抄,等伊軍大部崩潰之後,再派出陸軍主力上去收人頭、抓俘虜、啃骨頭。
我並不想也從沒有說過騎兵衝擊步兵一次都沒贏過這種話,只是我一直的觀點都是,打仗不是硬碰硬,力氣要用在薄弱環節上。不是說硬碰硬一次都沒贏過,你非要硬碰硬,要是碰贏了那當然沒有啥問題,畢竟日本人當年搞幾千人玉碎衝鋒,沒防護、沒火力掩護、輕武器基本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都衝破過美軍機槍陣地,只是除了那個時候的日軍這種喪心病狂的軍隊以外,基本上找不到第二支這麼乾的部隊。
騎兵到底能不能破槍陣?這是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問題,一萬個騎兵在大平原上沖一百個步兵組成的槍陣那是摧枯拉朽,再嚴密的步兵方陣都沒啥意義。戰場上採取任何戰術都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個答案只是說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相對於直接衝擊已經結成堅陣的步兵方陣這種戰術,騎兵有更多效果更好的選擇,跟「騎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衝擊步兵方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


在1597年圖爾諾特會戰中,荷蘭手槍騎兵使用手槍向西班牙長矛兵陣形射擊,直至對方陣形出現裂口,然後持馬刀從裂口處突入,打敗了西班牙重步兵。


謝邀

單純槍陣除了長槍兵沒有其他兵種的話,騎射就好了啊,只要有人受不了站那被箭射動彈了,陣型就有破綻,那就照破綻沖就好了。

有步弓手的話也簡單啊,站一邊吃吃喝喝看他們列陣,端不住了就上馬沖,有種就兩條腿列陣來追我騎兵。我就一邊吊著你,輪流休息。你槍陣站累了想坐著我就沖,你站起來射兩箭我就撤。我看你步兵有多少體力跟我耗著。

騎兵想玩死純步兵不要太簡單,不行我還能去周邊打草谷,抓幾頭牛玩火牛陣,眼睛蒙上尾巴點著沖你步兵陣,牛都沒有我還可以抓百姓驅趕著上前沖陣。我還能站上風頭點濕柴火拿煙嗆你呢,有種你來追我啊,哪特么有無敵的陣勢?


高票的幾個答案都是想當然。
騎兵打步兵,除非是屠殺弱雞,否則遇到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步兵,騎兵是打不過的。什麼衝鋒威懾力,什麼重騎兵沖陣,要麼是屠殺弱雞,要麼只是軍事小白的幻想。

看看歷史上的戰例,騎兵硬懟步兵的結果,李陵知道嗎?劉裕知道嗎?
前面有人說了,遼人面對宋人,有列陣不戰的規矩。蒙古人騎兵強,但人家從來不硬懟。
重騎兵長槍厲害?哈哈哈,再長有步兵長?你衝過來我好怕,怕了難道不會用道具嗎?陷阱,路障,拒馬,刺釘,標槍,硬弩,你馬貴還是我道具貴?sb才讓你沖近來。

不是說步兵比騎兵強,而是軍事小白們根本不會用騎兵,拿著幾個屠殺弱雞的戰例在那裡yy重騎兵衝鋒,以為騎兵就該這麼用。你知道培養一名騎兵要多少錢嗎?敗家子呀!

凡是用騎兵來硬懟步兵的,都是小白。騎兵正面沖步兵,即使贏了也是慘勝。

那麼為什麼騎兵還是強於步兵呢,答案是,騎兵可以屠殺弱雞,如果對面不是弱雞,可以把他變成弱雞再殺。你步兵再強,我不打你總可以吧,有種你來打我呀!大家就這樣耗著,今天我從你東邊出來,明天我從西邊出來,你能一直嚴陣以待?就算你一直站軍姿,你要吃飯不?你運輸隊也能站軍姿?


還是多說一點,想起了定州大陣——

六月,己未朔,御便殿,出陣圖示輔臣,並授諸將方略:「令鎮、定、高陽三路兵悉會定州,夾唐河為大陣,量寇遠近,出軍樹柵,寇來,堅守勿逐,俟信宿寇疲,則鳴鼓挑戰,勿離隊伍,貴持重,而敵騎無以馳突也。又分兵出三路,以六千騎屯威虜軍,魏能、白守素、張銳領之;五千騎屯保州,楊延朗、張延禧、李懷岊領之;五千騎屯北平寨,田敏、張凝、石延福領之,以當賊鋒。始至,勿與斗,待其氣衰,背城挑戰,使其奔命不暇。若契丹南越保州與大軍遇,則令威虜之師與延朗會,使其腹背受敵,乘便掩殺。若契丹不攻定州,縱軼南侵,則復會北平田敏合勢入北界,邀其輜重,令雄、霸、破虜已來互為應援。又命孫全照、王德鈞、裴自榮領兵八千屯寧邊軍,李重貴、趙守倫、張繼旻領兵五千屯邢州,扼東西路,敵將遁,則令定州大軍與三路騎兵會擊之。」

是不是灰常的厲害啊,環環相扣,天衣無縫的完美防禦。結果花了十幾萬精銳在定州擺了個完美造型,遼國人鳥都不鳥你一下,直接越過定州直撲宋朝京都開封。你追又不是,不追又不是。一追,首先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其次陣型一亂,步兵就全是騎兵的魚肉,人家想怎麼宰就怎麼宰你。要是不追,京城空虛,皇帝你要不要保護?後來金人破開封的時候,定州都沒有失陷,但是皇帝都被人家抓走了,你一座邊城守得再好又有什麼用?所以什麼槍兵克騎兵,扯淡,主動權完全在騎兵手裡,人家想怎麼玩你就怎麼玩你。

遼國人打不下定州,直接就去打開封了,你說你要是定州守將,你怎麼辦?槍兵造型擺的再好有毛用,人家不理你你有什麼辦法?


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錯誤紕漏,還請不嗇指教。
長槍陣不僅僅是只有長槍兵的單一結構。在火槍普及之前,至少還有持盾的重步兵在前面,後面是步弓手;在火槍普及之後,例如西班牙大方陣,密集的槍陣後方是大量的火槍手。
即使是身披重甲的重型騎兵,也不一定能夠在不計傷亡的時候完全有把握沖開槍陣(因為裝備的特殊性重甲騎兵也不會多到能當消耗品)。如果是輕騎兵,那麼密集的弓箭攢射和槍林足夠解決他們。所以在古代,騎兵正面衝擊密集步兵陣是很少的。
騎兵的優勢在於其機動性能,地勢平坦地區騎兵的速度比步兵快,一般情況下戰鬥的主動權在他們的手裡。如果一隻騎兵出現在敵軍步兵軍團旁邊,那麼步兵軍團就不得不列陣迎敵,然而這種被動的防禦並不會對騎兵造成損失,反而會使自己士兵的體力流失,士氣流失。
一旦步兵的將領傻到在那裡白白的消耗士兵的體力和士氣,那麼等到步兵沒有足夠體力舉起自己裝備時,一場屠殺就開始了。
當然,這種情況很少會出現,相反的是在保留足夠防備力量的情況下步兵將領會讓士兵們迅速構築防禦陣地。以車,壘土,拒馬,陷坑,絆馬索,鐵釘等形成一道會讓騎兵付出慘重傷亡的防禦圈。
第二種,就是所謂的騎兵機動戰術。
騎兵用的角弓的射程是無法和步兵使用的步弓相比的,所謂的靠近放箭射殺交換比並不划算(而且步兵有盾牌,並且無論在馬背上還是地面上弓箭的殺傷靠的都是密集攢射,神射手畢竟少)。最好的方法是把步兵調動起來。因為在古代傳令靠的是旗幟和口令,所以軍隊的各個部分調動起來肯定會有時差,在古代講究陣型的時代這點時間的誤差就會帶來陣型的混亂和漏洞,步兵長時間的移動會使得這些混亂和漏洞加大(在極力要求陣型嚴謹的時代,如牧野之戰,步兵陣每隔一段距離就要整一次隊,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對陣型的利用)。如果此時有一隻移動迅速的騎兵往陣型混亂處殺入,那麼也會取得很大的戰果。畢竟轉動陣型,調整士兵隊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匈奴和蒙古的戰法就是在依靠騎兵戰場快速機動能力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
這種打法也是最常見的,在重機槍出現之前,在數量差別不大並且地形利於騎兵時,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依舊是很大。
在進入火槍時代後,純粹的近戰騎兵的作用便越來越小。此時的半迴旋戰術是策馬賓士到槍陣前,再從陣前打個轉回去,在馬上利用火槍射殺敵人。問題也一樣,方陣里的火槍兵也能對外開槍射擊,有時候交換比並不划算。此時龍騎兵變成了騎兵的主流。
在拿破崙戰爭及前後的橫隊戰爭模式時代,步兵們都是排著整齊嚴謹的三列橫隊前進,左右轉向根據訓練的程度每隻軍隊都有不同,但是總體來說並不迅速(至少達不到全戰系列中的最快速度)。龍騎兵便利用騎馬在戰場上快速機動,繞到步兵橫隊一側,下馬取槍射擊,然後騎上馬就跑。或者是趁對方陣型散亂時從背後突襲,此時幾乎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了,但是這種打法的前提是附近沒有別的步兵隊和突襲目標相互支援。
我們假設戰場足夠大,步兵的指揮官夠蠢,又或者正面牽制的力量很強大,龍騎兵完全可以利用步兵橫隊不夠靈活的特點把步兵一點點削掉。但是這不可能,龍騎兵的確還是騷擾為主。
當然,如果騎兵處於絕對的數量優勢,那麼靠蠻力取勝也不是不可以。
冷兵器戰爭時代對於意志的較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很多普通的軍隊在承受了一成以上的傷亡時就會有崩潰的風險。總體而言騎兵無論是在訓練上還是在裝備上都明顯高於一般的步兵,也更能承受傷亡,強行突破也不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
其實說了這麼多,也只是簡單的紙上談兵,具體要怎麼做怎麼打還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操作,用兵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希望一點愚見可以拋磚引玉。


看什麼樣的騎兵? 還需要看什麼樣的槍陣?

比如:面對西班牙方陣(長矛 + 火槍) ,一般的騎兵就很難突破 , 遠戰被火槍射擊,近戰面對如林的長矛

對付槍陣的最好辦法就是能夠打亂它的方陣,方法有2:一個是使用有效的遠程攻擊,比如火炮; 一個就是逼迫方陣必須移動,在運動中打亂方陣...


樓上一大堆騎射黨機動黨真是醉了

首先騎射就是個渣渣。最極端的例子,克拉蘇的羅馬軍團被弓手輪了一天傷亡非常有限,而且每次出擊都是被鐵甲騎兵打散的。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阿拉伯人的弓騎在重步+弓弩+重騎的組合下也不是對手。

戰場機動也沒那麼多複雜操作,正面兩翼後方斜角,沒了。以古代大部分軍隊的機動性,在實力相當的前提下,只要側翼暴露就離輸不遠了,而騎兵包抄甚至爆菊簡直是基本操作,即使是瑞士方陣也得老老實實轉向迎敵,組織度差點的直接就崩了。

首先,騎兵一般是盡量避免衝擊列陣好的重步方陣的,無論對面是長槍槍盾還是劍盾,因為不划算,重騎兵比重步兵不知道貴了多少倍。當然,這裡指的是正規步兵,弱雞農民軍直接衝上去就全跑了。

如果一定要正面沖的話,槍盾和劍盾在騎槍面前其實很脆弱,因為攻擊距離不夠,第一波衝擊註定是被刷屏的命,騎兵只要不陷進去並不會有很大損失。長槍正面近乎無敵,問題是從繼業者之後直到瑞士長槍兵出現以前,整個歐洲的國王們都沒有像樣的長槍兵可以用,一群農民轉個向都會亂套還玩什麼長槍。騎士老爺下馬倒是可以組長槍方陣,但怕是腦子壞掉了才會在能跑馬的戰場玩步戰。

蘇格蘭人是個例外,人家就愛玩長槍,成功讓英國騎士吃了癟,不過也就雄起了那幾次,瘸腿太厲害,主要靠對手的智商襯托。

所以說,在歐洲騎士最風光的年代裡,並沒有能在平原上擋住重騎兵正面衝鋒的兵種,這也是為什麼騎士待遇那麼好,人家確實值這個價錢。

順便說一句,長槍方陣的進攻能力明明很強,不信的去問大膽查理和法國憲騎兵


這是對答主 @鎚子 答案的評論,太長我就寫成回答了。

瑞士人的戰術——包括極少使用盾牌的特點,是建立在自身缺乏優秀騎兵,而對手則缺乏高機動性、大威力的投射部隊的基礎上建立的,馬里格納諾、比科卡、帕維亞等戰役後瑞士人的戰術優勢基本就被否定了,此後的西班牙和其他西歐國家的大方陣與瑞士人的步兵戰術是天差地別,瑞士人的進攻性與其說是優勢不如說是逼得——只能用步兵發起衝鋒來進攻,沒有優秀的炮兵和騎兵,步兵火力也不足,顯然是沒有別的選項的。

而瑞士人作為一個孤例也不能代表普遍的步兵方陣對抗騎兵的模式,因為它所對抗的騎兵只是法蘭克—諾曼系騎兵而不包含在世界範圍內最普遍的東歐、亞洲騎兵形態,即普遍的掌握騎射技能,在後者的情況下步兵必須要考慮面對騎兵的火力(一般來說馬弓射程比手槍遠),長矛兵攜帶盾牌幾乎是必須的,那麼鎚子所言的長矛兵的兩處重要進步:長矛攜行具和雙手向下握刺動作也就根本談不上,但這並不妨礙東方的步兵對抗騎兵,因為火繩槍的傳播要比上面兩項適用範圍很局限的進步要遠得多。

近代步兵開始佔據優勢,應該在瑞士人錘爆查理腦袋前,胡斯戰爭中的波西米亞步兵以及查爾迪蘭及之後許多戰役中的的奧斯曼近衛軍身上體現,也就是充分利用火器的優勢火力打陣地戰,這也是後來細紅線能成立的根本,鎚子最後關於平民對馬見得多了所以不怕了,敢用短矛和刺刀硬抗騎兵衝鋒的說法太唯心,習慣戰馬跟被騎兵沖臉也不動如山是兩回事。

火器越來越普遍的同時,軍隊也會訓練戰馬適應閃光和爆炸,而空心方陣的原理是用火力攔阻,陣型和早先的車營別無二致,就是無死角的把陣列正面對外圍起來,只不過沒有戰車作為障礙,步兵只能用更加密集的隊列和火力來應對騎兵的衝鋒罷了,無論是瑞士人的長矛還是英國人的刺刀並沒有帶給步兵面對騎兵的優勢,這一優勢只能由火力:火銃、步槍接著是機槍帶來,火力延長了步兵的手,也就強化了他們壓制騎兵機動性的能力,同樣是被騎兵衝擊後進入防禦,瑞士人就只能在馬里格納諾被法國人的大炮轟成碎渣,而無法主動地衝擊消滅前來糾纏的騎士,滑鐵盧之戰空心方陣就能靠火力打垮內伊元帥的胸甲騎兵,在克里米亞俄國騎兵甚至都沒能成功接近就被紅衣軍的排槍火力擊潰了。

戰術的進步根本上是由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瑞士人的蠻勇比不過槍炮的發展,他們也並非是一些人加封的【近代步兵先驅】,實際上如果他們遇到後來採用半迴旋戰術的手槍騎兵的話,是沒有什麼還手之力的,而手槍裝備騎兵和半迴旋戰術的出現被鎚子說成是騎兵弱化成了【打游擊】我也是不能苟同的,實際上西歐騎兵通過技術進步終於獲得了基本的投射火力,這是非常大的進步,補足了長期以來相比東方的騎兵同行們所缺乏的騎射技能,從而逼迫步兵方陣不斷的強化自己的火力並最終全部裝備步槍,此後即便是被認為【讓歐洲各國認識到肉搏才是騎兵最有效的戰術】的波蘭騎兵也是裝備手槍的。

而說到勇氣和紀律這種精神原子彈,到了20世紀,在蘇俄內戰中,即便有革命的無畏精神與紀律,面對騎兵排山倒海的衝鋒,有了刺刀和栓動步槍的步兵往往還是會被輕易擊潰,小說《靜靜的頓河》出現過很多次這樣的描寫——即便是來自喀琅施塔得的堅強水兵也擋不住騎著馬的格里高利,這也是為什麼哥薩克暴動那麼難被鎮壓,而布瓊尼這樣的騎兵將領能成為功勛的原因。

騎兵怎麼破槍陣? - 鎚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47645/answer/280114311


這得問問宋朝的名將們了,遼國對陣他們時是怎麼打的。宋軍可是有當時最優秀的重步兵戰陣,長臂弓、輕重弩、槍陣、盾牌、車陣和拒馬,立體的體系絕不是單純的密集長槍陣可以比的。結果就是——
陣列不戰


玩全面戰爭很快就會領悟


回答題主的問題:能合格結陣的長槍兵(至少在中世紀)不太好找,騎兵也可以尋找側翼突破的機會。

至於本問題下的騎兵吹,什麼步兵方陣崩潰,什麼步兵繞不過騎兵,什麼騎兵輪番衝鋒,瑞士鄉巴佬決定終結此話題


題主你聽說過騎射嗎?

補充幾句:
長槍陣型遠遠稱不上「無敵」。
在火槍出現前,騎兵才是無敵的存在。
長槍兵擅長的,不過是短暫的「堅固」防守而已。

就如上面吉利吉利所回答的,這就是典型的破陣方式。


其實構成戰爭藝術的範圍很廣泛,狹義上也包括行軍,後勤,陣型,地形等等。廣義上還包括目標制定,武器準備,訓練,停戰等等。
如果盯著騎兵沖步兵方陣這一點看,其實意義不那麼決定性的。
就好像足球比賽90分鐘,儘管目的是射門得分,其實沒有幾分鐘是真正在射門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機會射門。也並不是知道如何射門就能贏球的。
你要說如何破步兵方陣的話:

第一步,明確目標。
永遠的第一步都是明確:到底要幹嘛?
要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要逼迫對方退兵?還是僅僅保存自己就夠了。
如果對於戰爭目的的理解不同,那麼後面的討論完全是雞同鴨講。
假設騎兵一方僅僅希望保存自己,那麼直接開溜就好,根本不用打。
騎兵一方是為了殲滅對手有生力量,那麼才會產生強攻的需求。那麼就假設是這樣好了。
步兵一方的目的是什麼?自保?拿下某個重要地點?還是殲滅騎兵一方?這個不明。

第二步,主動權在誰手裡?
一般來說,騎兵機動性較高,似乎是比較主動。但是也不盡然。
如果步兵方陣一方補給充足,騎兵一方補給不足,那麼騎兵可能反而是被動。
或者,步兵一方已經非常逼近重要目標,騎兵一方不能退卻,且難以攻擊到對方重要目標,那麼騎兵也是被動。
另外,主動權也分為戰略主動權與戰術主動權。
以足球比賽作為比方,戰術主動權就是控球權。戰略主動權就是比分。當某隊0:1落後,但是有球權,那麼戰略被動,戰術主動。如果還沒有球權,那就是全面被動。
理所當然,戰略主動權高於戰術主動權。
也可以把主動權理解為"選擇權",誰有更多的可選項,誰就主動。
一般而言,戰術主動權在攻擊方手裡(也不盡然)。所以,這個模擬里騎兵方有戰術主動權。
戰略主動權就不好說了。假如在騎兵一方,他們可以包圍騷擾,等步兵陣型潰散即可。如果在步兵一方,也就是說騎兵不得不強攻步兵槍陣。那麼騎兵基本是沒有好辦法擊破方陣的。

但是這不等於槍陣就無敵。實際上,槍陣的目的是反騎兵的。當騎兵不得不強攻槍陣,本身就說明騎兵方戰略上應該是被動的。
所以,開始作戰前,我認為騎兵方其實已經是劣勢了。即使失敗也不能說"騎兵不如步兵"。

第三步,才是具體這麼打。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主要是看人有多少,盔甲有多厚,槍有多長,勇氣有多少而已。
這就像帶著坦克強攻反坦克陣地。是用KV—1去打37炮?還是用T-26去打88炮?如果是後一種,得了,和直接槍斃這些坦克兵差不多。
戰術?就是挑方陣的破綻,盯著打唄。要不然就聲東擊西,佯攻一處,然後主力突襲另一處吧。反正這種命題作文寫不出多少花樣的。

最後,其實才是我想說的:
把戰爭"競技化"是一個誤區。競技化的意思是:雙方以基本公平的條件,在一個適宜戰鬥的場地戰鬥,目的僅僅是為了打贏這次戰鬥而已。以此來討論強弱。
抽象得來說,這個可以測試出戰鬥力強弱的"絕對值"。且不說實際上是否存在,邏輯上確實需要這麼一個東西。
但是真實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戰爭。甚至連真正的競技都不是如此,各個俱樂部的財力相差巨大。但是戰爭要還要更不公平得多。
如果以遊戲理解,假設真的有"戰鬥力絕對值"這種東西,那麼一定也是有這許許多多buff與debuff的。絕對值再高,一個-99%的debuff下來照樣輸。絕對值低,加一個1000%的buff照樣無敵。

當然,這樣"競技化"很有意思,所以大家都喜歡討論,模擬。這沒什麼,很有趣。只是,最好要清楚,這個和真實的戰爭差別很大。更遠遠扯不上XX民族的戰鬥力比XX民族強,XX文明的戰鬥力比XX文明高之類。
只能當遊戲玩。


阿蘇勒低聲道:「我們青陽的騎兵是帶弓的,馬上射程一百五十步。」


騎兵確實天下無敵,唯一例外是遇到大英帝國的戰士的時候

大英帝國的戰士,談不上精通十八般武藝,只會簡單的正步走,齊步走,快速裝填彈藥,以及不超過五招刺殺術

他們的陣型並非東方人所追崇的各種玄幻,龜甲螃蟹燕翔,而是最普通的三種陣型——用於迅速推進而犧牲正面火力的縱隊,用於發揮火力而犧牲速度的橫隊,以及犧牲速度與火力換得防守的方陣。

他們的戰術呆板的可憐,遠遠談不上詭詐和變化。伴隨著陣陣鼓點,全軍有序向前推進到看得見對方雀斑的位置,然後開火,根據前幾輪的火力情況,決定展開肉搏或者繼續自由射擊

哪怕你了解所有英國人的作戰意圖,你也不可能打敗他,英國士兵只是把所有該做的做到位了而已,如果你的軍隊能踩著進行曲堅定地走下去,你的軍隊也會是細細的紅線。

NO MAN CAN CONQUER THEM!

哪裡有深水港,哪裡有市場,大英帝國的戰士就把法制與自由貿易帶到哪裡去。無論哪裡有專制的爪牙還是獨裁的鷹犬,大無畏的英國陸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滿洲八旗,哥薩克騎兵,馬木留克騎兵和錫克騎兵


我有騎兵,還去啃你的槍陣?重步陣都懶得動你的。

搞一搞襲擾,斷一斷糧道,奇襲一下軟肋,戰場上穿插一下左右翼,切割一下軍陣,追殺一下潰兵,豈不是太爽。


推薦閱讀:

侵華日軍的軍事實力有多大,國內當時軍事實力跟日本有多大的差距?
如果沒有中東地區的阻隔,十字軍東征的對象是北宋,以北宋當年的軍事實力,對戰結果將會是怎樣的?
現在的中國政府為什麼不要求俄羅斯歸還遠東地區?
為什麼朝鮮在古時候打仗作戰兵力那麼少?
越南戰爭中美軍得到了什麼教訓?

TAG:歷史 | 軍事 | 冷兵器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