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英國留學有意義嗎?


謝謝邀請!

雖然我不能完全站在你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過,對我來說有沒有意義。。。要看你!

我認識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有很多不同的樣子, 但是如果就說極端,絕對的話,可以分為兩種。

1。天天在中國或者亞洲朋友圈子裡呆著很少說英文不怎麼跟本地人交流, 要麼吃自己做的中餐要麼去連鎖店吃垃圾食品, 娛樂方式是吃飯, 唱K,睡覺。 回去時和剛過來時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體重,(也許瘦了,也許胖了)。

我對這樣學生沒有什麼負面的感覺他們也很好玩兒,很善良我就是跟他們一起學中文的。但是我總覺得有點遺憾, 難得有這樣的機會還這樣浪費。。。很可惜。

2。第二種不常見, 我在利茲認識了不少中國留學生,但是這樣的留學生是屈指可數的!
他們有很多非華朋友們,大部分為歐美或者本地人。 他們對本地還有其他國家文化的了解非常深, 娛樂方式很豐富,嘗試過很多不同的事情還有很多好玩兒有趣的故事(偶爾也會有極端的人-比腐國人還能做腐國人有點可怕,不要忘記自己哦!)。

其實無論是英國還是別的國家,出國能對你的思維方式和視界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在國外的生活方式跟你現在的生活方式一樣的話,當然不能期望自己有什麼變化。 在國外更要依賴自己和朋友們, 對做人這種事也會有不同的了解。 我在國外碰到的事情是自己在我國從來沒設想過的。 這樣會使人成熟快一些。

我不能說對你的事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但是我覺得能有這個機會不應該錯過。


我在出國前寫的一篇博客里提到我出去以後一定不要只混中國人的圈子,結果發現這是很難避免的,尤其是在一個中國人還不算少的學校,還沒去的時候就被拉進同校中國學生的一個群里,好處也不是沒有,提前就認識了同專業的人,下飛機就有中國男生去機場接我。由於我沒有讀語言,那些同專業過來讀語言的人早就湊在一起了,因為我在國內的時候就見過其中一個同專業的女生,她就一下子把我帶入了中國人的圈子,我剛來人生地不熟的,這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然後就發現同班同學也都是上上課就走了,如果不去party的話也很難交到其他國家的朋友,一個flat的人也就是在廚房見面的時候打個照面,當初住的flat有三個印度妹子比中國人還要抱團,有個愛爾蘭妹子經常不住學校,還有個伊朗妹子還算比較友好,但是她的家人都長期窩藏在她宿舍跟她同吃同住,所以她一般都盡量不打擾別人。我後來只有一個英國朋友,是因為他學中文,混中國圈,曾經還去倫敦見過想學中文的東歐人,但是他們後來就不是很serious了。

所以我很理解那些想跟本地人或者其他國家的同學交朋友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前天公司組織戶外活動,晚上BBQ,party,露營,當我端起酒隨便找以前沒說過話的人暢談的時候,當我跟他們一起跳舞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些社交方式現在對於我來說是如此的自然,在我跟他們聊天的時候也有了那麼多話題可以聊,然後我才意識到這些年的變化。所以融入真的是需要時間的,留學的一年時間由於各種限制,想要真正融入真的不夠。有些本科就在這裡的就好很多。如果我能乘坐時光機去跟那時候初來乍到的我指引一下方向,分享分享經驗該多好,但是人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沒有那時候的我就沒有現在的我。

上面說到的是怎樣融入本地文化的問題,關於留學其他方面的意義,這個還是要看你自己是不是有主觀能動性,比如主動去觀察學習一些事情,主動跳出舒服區域去探索一些東西。很多有心的人都有同感,就是思維方式的改變,比如多了些批判性思維,看問題多了一些角度,眼界也開闊很多,但是這些都要靠你自己去勤于思考。但是說實話如果我一年Master就回國我是不會有太大改變的,頂多是開闊了眼界但是思維方式還沒有變化到一定程度。
很多留學的孩子並不在乎上面我說的這些,不少人都是家長安排他們的一切,出國的決定也不一定是他們自己的意願,所以他們混上一年(如果是英國的master的話)就回去了,然後有些家長早已安排好了他們的去處,出國留學只是讓家長找關係安排工作的時候更有面子更有資格一些。所以如果你不想像這些孩子一樣就多走走多看看,即便是沒有本地朋友也多去看幾個博物館,多觀察本地人是怎麼生活的,可以讀一些關於英國人的書,比如《Watching English》。

我雖然人是留在了英國,現在還是覺得讀Master的時候有時候我浪費了一些時間,有時候寫論文還有拖延症,所以作為後來人我的建議是既然花了錢來了,就盡量減少一些惰性,自我約束力是很重要的,不然很佷容易犯懶的。不過我不後悔的是我去了很多歐洲國家旅行,工作以後時間再也沒有那麼多了那麼靈活了。

所以不是你問其他人你去英國留學是否有意義,而是要問怎樣把在英國留學的時間過的有意義。


謝謝邀請。


我在英國已經很多年了,從中學到博士畢業,也有幸和當地名流交友戀愛甚至婚配,或許我的經驗不能對你有任何的借鑒作用。


但是如果你來這裡一年碩,我必須給你潑點冷水,如果你願意去承受這些風險。


來這裡一年之後,過得又是哪門子日子?畢竟班裡全是同胞,以及自己的英語也欠佳。視野?能力?前途?我覺得在留學途中都沒有什麼改變。所以一年或者幾年的外國朋友也沒有幾個,英文能力不升反降,前途依然黯淡無光,視野也更是依然局限在中國。現在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很難拿到工作簽證,而且更不能保證最後有得到永居的機會。更有甚者,為了出幾年國,家徒四壁,負債纍纍。

本科三年畢業,花了四年甚至五年才拿下的,更是大有人在。因為學習方式的差別,國外強調的是學習的自主性,努力和選擇是相輔相成。而很多同胞知道努力,但是不知道如何選擇,也是一種藝術和科學的結晶。有些時候,學習並不得法。沒有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學科,反而扎堆一起,從而集體喪失競爭力,再加上一些大學可能看到了中國學生作為肉雞的潛力,從而巧取豪奪,高昂的掛科率讓很多沒有做好準備的學生無所適從。更加上代寫肆虐,某日還可能東窗事發,從而錢和精力全打水漂而不由得打道回府。


再加上,正式讀書之前,還有可能要來個十幾周的語言附加課程,這對學了至少有十年英語的中國學生們,難道不是一種羞辱?學了這麼久英文居然連區區英國大學的入學要求都沒有達到,然後來英國就惡補一些大學就應該掌握好的東西?我知道國內的大學也有責任,但是,語言不好,難道沒有想過真的要開始就學,也會很吃力和掙扎嗎?而且,這樣的附加語言課程,本來就是要給一些極有才華但是語言暫缺的人準備的,而大批的人去就讀這樣的附加語言課程而其中還不乏英語系畢業?這到底要我說什麼好呢?我自己還見過一個北京聯大,學英語的本科生,要我幫忙改PS,而她自己想去UCL讀管理!我不知道她最後被錄取了沒有,但是我總覺得,內心不很舒服。


我真的不願意去抱怨,畢竟一個洋文憑的誘惑超過了我在這裡喋喋不休的吐槽,但是很多人真的沒有想過,一個留學經歷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的提升?其實所謂的提升也是有限的,除非自己做好了在海外永久生活的準備,不論是學力還是財力。我自己也見過一年碩士畢業後就拿到了工作許可的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很多人沖著留在海外而來,但是回到國內,混跡於人才市場成為了無奈的結局,


如果是從中國一流大學畢業的,我認為已經不需要用一個洋文憑來提升自己了,就像一個在英超大獲成功的英國球員,難道還要去義大利和西班牙,甚至是法甲葡超荷甲來證明自己嗎,至少踢球風格就不對路。如果是從不算太知名的學校畢業,還不如用自己在職場上的勤勉來彌補,因為現在的文憑的含金量也在迅速的褪色,滿街的本科碩士和博士,不論留學與否,早已超出了一個產業應有的數額。


其實,我覺得,如果要在中國的職場出力,中國大學自產自銷的畢業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也是從 自稱女漢紙,實為萌妹紙+別字女王的 @譚蔓茹 戳進來的。在我看來:何必把留學這一年看的這麼功利?所謂厚積薄發,最差最差,你這一年也會積累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答主本科C9某渣科,畢業找個8-10K的工作是輕鬆的,現在英國Durham University Msc Management在讀,9月畢業,工作尋找ing。

對我來說留學一年,讓我學會的最寶貴的是:對不同的文化真正包容的心態。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改變,讓我理解到了國外的人們思考問題是怎樣的。

這種文化,既可以是國家層面上的。
比如飲食文化:我之前有跟譚MM聊到過英國的「國菜」——炸魚薯條;我也吃過了正宗的義大利面和各種pizza、匈牙利的goulash牛肉湯、蘇格蘭的哈吉斯、德國的豬蹄啤酒等等。你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但是你體驗了各個國家不同的口味,這為你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有什麼不好呢?
比如作息習慣: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大學生,我是晚睡晚起身體差的典型;來了這邊你就會見到各種每天夜裡嗨到兩三點的老外第二天照樣八九點正常工作。不可思議吧?那還不去乖乖的睡夠八小時?不然等著被人家在學業上超過一大截?

這種文化,也可以是個人層面上的。
比如之前的香港佔中事件,我們學校也有香港學生組織在圖書館門前拉橫幅喊話什麼的。我問過幾個外國朋友,除了一些表示沒聽過的,大部分的想法都是:Hongkong不是97年就歸中國管了么?現在突然鬧事,扯犢子呢?
再比如,在這裡,你們要習慣台灣的同學說our country,你不可能氣急敗壞上去揪住別人的衣領罵,而是更加體會到祖國統一的路程艱辛。還有就是Tibet的問題,你也需要靠自己的客觀講解來告訴外國友人西藏和中國的關係是怎樣的,而不是一副「你們這群愚蠢的凡人」的態度。老外更喜歡你陳述事實,由他自己判斷,而不是你代替他決定對錯。這也是我十分欣賞的一點。

再說說蔓茹MM說的。稍微補充一點吧:留學的生活,甚至你以後的生活,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你的選擇在別人眼裡看來也許不是最優的,但是一定是你自己覺得對自己以後最有好處的

比如你真的也沒怎麼跟外國人交流,但是你認識了一個在這邊讀MBA的國內企業的高管,他覺得你還OK,直接給了你不錯的offer。這樣是不是也很贊呢?
比如你真的跟我一樣是個典型的中國胃,三天不吃米飯簡直比斷了wifi還難受,那你幹嘛苦了自己天天跟老外出去吃帶血的牛排,吃完還回來拉肚子?

蔓茹MM的意思我想在於:鼓勵你多去接觸一些新事物,這樣能給你提供更多的選擇,但這些選擇對於你來說只是客觀存在的,怎麼選擇仍然是你的自由
這一年我也認識了很多外國朋友:他們當中有能在我頭上扣籃然後摸摸我的頭的非洲黑人;有在北京教過書喜歡優衣庫勝過GAP和HM的北歐小哥;有打籃球經常被分到跟我對位散場了還給我帶特色小吃的西亞妹紙...作為回報,我也會去自己常去的formal dinner和bar跟他們一起聊天喝酒、教他們簡單的中文(我教西亞妹紙的thanks in Chinese是 么么噠,哈哈)...這些都是這一年裡美好的回憶,你說這些對我找工作有什麼直接好處么?並沒有。

關於你說的兩個問題:
1.英國頂尖的大學(牛劍自不說,從杜倫、巴斯、華威到愛大、曼大等等)國內都還算是有名氣的,至少不會比雙非的一本大學差吧?如果HR不知道這些學校,那麼恭喜你,可以排除一家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的公司~而且英國的一年master體系也很完善,學校會不斷的給你找工作的機會,我們學校9月就在帝都和魔都有專場招聘會,雖然留在英國確實很難(最近工作簽證又卡嚴了sigh),但是回國就業還是沒有問題的
2.不管怎樣英語總會比在國內提高,起碼你得聽懂你的老師同學們說什麼是吧?而且來了這邊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英語,比如英格蘭北部把but發成類似boot,比如velly velly bloody的Scottish accent,比如hard do undersdand的Indian accent,你都會無縫切換了。這是不是更符合你學語言的初衷?就好比你跟在中國的老外說「你看什麼呢?」他不會不理解,但你來一句「你瞅啥?」,是不是就給他整懵逼了?一個道理。而且在這邊你的寫作確實會提高很多,這算是我英語提升最大的部分。上完四周的語言課,我就發現我原來高中大學甚至新東方學的那些寫作都是翔啊!還有你會發現那些考試有時還是過於嚴格了啊,你跟老外說話突然神遊了,完全可以pardon pls解決的,而且有時候他們確實經常用到一些他們覺得常用但我們水平不夠不理解的詞語,換個說法就好啦!就好比我第一次見我的Dissertation supervisor,他要我回去郵件發給他一個Gantt chart,我就懵逼了啊,然後我就老老實實問他,他就告訴我說like a kind of timetable,我就懂了啊,然後他告訴我拼寫我回來google一下就好了啊,交上去也挺滿意的。

說了這麼多,我也沒有給你直接的建議,因為就如我剛所說的,我就負責給你提供一些客觀的事實,至於你最終的判斷和決定如何,都是你的自由,我都祝你未來幸福快樂
以上,還有問題歡迎評論區或私信交流~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借用詩人汪國真的話來簡單地總結我一年半在英國的留學生活。國內普通大學的國貿專業本科畢業生,沒有華麗的簡歷背景。因為申請較晚,最後去的也不是牛逼的名校,只是排不上什麼名次的CU, 但如果你現在問我,這一年半金錢和時間的花費,很值嗎?我還是會肯定的告訴你:YES。

名校與否,取決於自己如何「利用」。之前申請到的紐卡和薩利,無論排名還是學生都絕對遠高於CU,但因為offer回來的太晚,之前不敢再等下去,所以多少不情願的選擇了CU。 因為學校的學術和整體環境都不佔優勢,於是乎從落地安頓好開始,我的生活就開始忙碌了起來。先通過學校的網站找到各種做志願者的機會,於是在沒有開學前就開始坐著火車跑到其他美麗的小鎮開始感受不一樣的東西,也是因為那幾次的volunteeering,認識到了和我同在CU的英國同學,在她得知我想要針對我學到marketing 專業找實習時,介紹我申請學校的一個關於文化的項目。也是在正式開課沒有多久後,我通過兩輪面試最終進入團隊作為marketing advisor,也是我第一份很正式的實習。 在那期間,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就在實習上學期間,通過學校的另外一個項目成功申請到去紐約參加模擬聯合國的機會。從大學開始就希望可以參加, 但卻一直沒有機會,完全沒有想到這個dream竟然有一天會在英國實現。那一刻真的感覺美的不真實。

也是在那時,體會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真實感。 時間過得很快,在第二學期快要結束時,為了可以留下來,在除了準備畢業論文的同時,開始尋找第二份實習工作。簡歷,面試,幾次之後又得到了第二個機會。雖然公司不大,但可以真正做marketing的內容,還是學到了很多。 寫畢業論文期間,雖然很痛苦但幾個月之後看到自己的dissertation分數,也真的值得啦。「畢業意味著失業」,現在貌似成了很常見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在第二學期開始時,就已經開始各種改簡歷,投簡歷,經歷面試,雖然最後沒能留到英國,但在國內一個國際NGO 找到了自己還算滿意的工作。所以,我想說,學校的名聲真的會為自己加分,但並不是全部,更多的一定是自己對未來的追求和努力。

開闊的視野,獨立的性格
漂洋過海,為的不止是一個學位,更重要的是那份經歷,一個只會存在心底,又是甚至捨不得和別人分享一種感受。 剛剛到英國,遇到各種不靠譜的事情,口語也不是特別的好,處理問題著急上火。最討厭的也是老外的一句: you will be fine。 然後現在回過頭來,曾經不靠譜的銀行卡的郵寄問題,房頂無故漏油,買東西郵寄不到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現在講出來都會當笑話一樣。覺得 很是好玩兒,而沒有了之前那種焦慮不安。甚至遇到問題都會對自己說一句: I will be fine. 這大抵就是成長吧,獨立生活 獨立思考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提升。
當然,獨自背包旅行或結伴出遊,都是一種開闊視野很好的方式。 心情鬱悶時,我會背起雙肩包找一個喜歡的地方,在Airbnb上面找一個有趣的房子,在那裡拿著相機拍照四處閑逛。 還會給自己郵寄一張明信片以記住當時的那份心情。現在回頭看看那些 照片,明信片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留學的意義於每個人而言可能會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是否真的願意出去? 是否願意改變現在的一種生活方式用心感受也許完全不同的模式,我想如果自己內心對此很堅定明確的話,再問自己為留學的意義,我想應該會有答案了吧。

希望我的經歷的小小分享可以多少幫助到你。


同學!你和我一毛一樣啊!同雙非財大財務管理專業,AUFE,本省好找工作(我都懷疑你是我校友了),父母也希望我以後去銀行工作(因此我感覺你可能是個妹子(≧?≦))同性格不是很外向,不過我已經定了出去讀的計劃啦,今年大三,順利的話明年秋季入學。

其實我當時和你有一樣的疑惑,不過後來想想,錢永遠可以再賺,但錯過了讀書的年紀就很難再重來了,男生其實還好,但是對於女生來說,畢業找工作找對象結婚生孩子,你會發現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讀書和深造了,而且那個時候你的生活重心也會轉移,很難有時間或者有心思撲在學習上,所以在我看來,想做就去做,機會不等人,錯過了真的很難再有。

對於一年的研究生花那麼多錢是否值得,我覺得應該是相對的。家境好不缺這三四十萬就出去念,回來不管能不能獲得與學費相匹配的工作都不會覺得心裡有落差或者覺得讀書沒用,那就值得去念,如果家境一般,但是並不覺得讀書是為了獲得工資高的工作而是想看看這個世界,那也值得去念。總之現在出國的很多,如果特別寄希望於出國回來就是高薪,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那還是慎重考慮一下,擺正心態,明白自己出國是為了什麼就好啦。

至於一年的研究生是否靠譜,我想告訴你的是,國外的教育機制和國內差別還是蠻大的,我很多朋友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類的國家留學,平時常常有作業,期末考也都不輕鬆,和國內平時作業不多期末突擊一周就能高分是很不同的,所以值得值得考不靠譜,還是得自己嘗試了才知道,多體驗不同教育模式對於自己也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呀~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


看到你的問題,我之前也有像這些,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吧,算是給你拋磚引玉。
國外的生活在你沒出國前,要不是看別人寫的一些,要不是聽親朋好說的,都是道聽途說吧,沒有親身經歷過,你真的不會體會到。
首先你學會了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真的,在國內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把問題交給父母、朋友和親戚了,很少自己去動腦子。在國外,真心地說啊,會很用心去想如果解決問題。
關於你說混華人圈的問題啊,這個問題不止止是英國,任何國家都一樣。但是也是因人而異的。去年我有個朋友去英國讀書,是個木訥的男生,幾乎是你說十句,他不見得能回答你一句。但是他英語很好,在國外一年了,現在他的朋友很多,不止止是中國人,更多的是當地人和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所以,你首先先把語言學好,少了溝通障礙,你更容易融入到更多的社交圈子。
年前的時候,我去英國,去了巴斯、倫敦、蘭卡、曼徹斯特,看到很多中國學生。很多都能過的比較好,學習、生活都很合理、很豐富。也見了一些從我們大學出去讀碩的學生,感覺他們真的變化很大,更善於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問題了。
如果有這麼個機會,你應該珍惜!


一年的時間其實也改變不了太多。至於思想,如果你願意改變一下那倒是可以改變一下,把三觀更新一遍都有可能。無論什麼方面的改變可能都會讓你回國有所不適應,但是再在國內待久了不就適應了,除非你就是自己不想再適應。

雖然這樓里也雲集部分出國黨,但出國黨有個通病就是高估了某些學校在國內的知名度,英國院校除了牛劍之外整體的知名度是不如美帝的,所以我覺得申不上牛劍其實也不用考慮知名度問題(IC的知名度都得看圈子),一般二三線城市一般單位你UCL出來和LMU出來對於單位的大叔大嬸們來講有什麼區別?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倫敦大學是一群大學組成的。反正他們也是不知道。英國好學校是不少,但更多的只是留英這個圈子清楚。畢竟CCAV都能把格林威治這種學校做到《世界著名大學》里去,別說不看Times,就是看REF 2014這能算什麼世界著名大學,名字出名?英超球隊序列就不說了,畢竟曼大是好學校,利物浦再怎麼說也是羅素+紅磚。我就想啊,要是哪天赫爾城突然火得不得了,是不是赫爾也算尖端大學了。當然英國再差的大學也有好專業,問題是如果不走學術那又有多大意義呢,畢竟大多數人去對碩士無非是讀MA或者MSc.

英國海外裔抱團也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情,放開國人不說不還有三哥,小巴,中東人民和黑叔叔嘛。只不過人種上的中國人的圈子分的更細些,起碼HK一個,大陸一個,4V自己一個,有些地方三個圈子還能高效融合或者互動下,比如我待過的那個號稱「歐洲最年輕的首都」的英國城市。和國人圈子接觸略多不是什麼壞事情,但是不要徹底陷於這個圈子。我是覺得吧,同胞里的壞人出了國比在國內更壞,我是和中國人圈子保持聯繫但不深交。當然國內就認識且熟的該聯繫還是得聯繫。

釣凱子您慎重,人到陌生環境後加上寂寞什麼的釣和被釣都比較容易,只是上鉤後真的是談情說愛還是只為通過人類原始的行為與衝動來滿足生理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老外,我屬於比較孤僻那種,蔫,所以和老外交往有限,在英國一年一開始基本就和In-sessional的一個老師以及某正課的講師交流的多一些,從學習聊到生活,有時碰上大家都有時間的話談談人生。我和老外的交流算是半被動的,一開始認識亞裔和西威爾士人是通過去喝幾杯喝到後半夜瞎聊天,不過後來和這批人交集就真的少了。不過因為住學校宿舍和一群老外分到一個Flat後交流機會就多了,和東邊的小哥喝幾杯聊聊足球和為什麼他們那麼顯老(和亞洲人比),和本地小哥聊聊政治......這事更多是被動地,只是因為那倆本地小哥一開始找我聊。後來和東邊小哥聊的少了,和這些托派倒是聊的不少,問題這樣提升的那點英語水平除了和他們聊這些話題還是沒什麼用,有次一塊看BBC聊到吃,聊到最後因為語言問題又是都一頭霧水。不過英國大選那段我是能躲則躲,沒躲過去那幾次最後變成了四個人在廚房互黑,互黑這種事情我從來沒佔過優勢= =

語言,其實學校總是有給國際學生的語言課的,Pre-sessional給雅思不夠的,In-sessional歡迎所有人,其實中途我還參加過某老師讀關於英語教學的碩士所辦的語言課,那是她的畢業項目。這類課程總能幫助你掌握一些實用技巧,特別是學術寫作和文獻檢索。口語聽力更多還是靠自己了,盡量和老外多交流吧,陷入中國人圈子的最大危機就是基本除了課上就用不到英語了。我沒陷入但現在英語其實也磕巴,基礎差是一方面(畢竟國內大學那會大一分級考的就不行),性格也是一方面,太蔫。多交流多用英語終歸沒壞處。其實英語別的不進步,讀寫進步也足夠了,畢竟你得先保證自己能畢業,這就需要提升自己專業英語的水平了,因為這方面的缺憾,最後混學位的等級與1st擦肩而過。

就業別多想了,既然題主你都說自己本科學校在本地混得開了,那出國無非是弄個留學生身份+碩士文憑,前提還是你待夠360天。一張印滿外文的120g紙就能在國內風生水起耀武揚威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留學生已經多如狗了。好學校找不到工作在英國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當然牛劍黨這樣的少點,畢竟再不濟他們還能找個英國的國際學校教教香港人和大陸人Alevel什麼的。回國別太挑總是有工作的,眼光太高那牛劍文憑也拯救不了啊,畢竟那張紙後面又沒有女王的艦隊給你做後盾,就算有現在也不是1840年啊。有平常心的海歸哪怕LMU那種被吊銷過招生執照的出來的我也沒見過找不到工作的。

去英國最划算的一點就是單純為了研究生待遇的話那速度比在國內快多了。這樣進銀行什麼的弄個碩士的定級工資還多一到兩年工齡,沒準還能比後面幾年進容易點,速度快的話可能正好趕上考研的同學進同單位而你在當小領導。

還有什麼想起來再補充吧。

利益相關:以交流名義赴英遊學一年散散心順便多混個學位,在國內是非C9的211+985院校的金融學。馬上有將赴英繼續散心去,順便讀個碩士。做過中介類的工作。


蹭著譚美女的回答過來看看
個人先建議出國之前的人好好想想,初衷是為何。自己的初衷。不是家人的。

我見過很多人糊裡糊塗出來,糊裡糊塗回去。除了拿個文憑,其他區別不大(甚至還有很多連語言都讀不下去就走人的...)
其實我最開始也是糊裡糊塗,好在後來慢慢在總結自己的時候,開竅了,想通很多事情。而且也算幸運,有幾個朋友以及貴人幫助不少。當下方能偷閑悠哉。

轉回題珠的問題。
長見識?怎麼長?
為了文憑回來好找工作,什麼工作?

有一口更好的英文,你回國內了用的主要都是中文,除非你在外企或者不得不跟外國人打交道,你一口流利的英文說的難聽點也是一點忙都不會幫得上(裝逼或者其他或許可以)

我見過太多以這種"我又不想出國移民或者怎麼樣,就要學一口流利英文blah blah blah...就算我現在不用,我出國旅遊不是也可以用的上blah blah blah..."
諸如此類的操蛋邏輯

要知道,除非是你真正有很強烈的興趣(注意:請分清楚是自己焦慮性跟風喜歡還是真正喜歡...不排除少數情況),否則正常國內人所學的英文,其實高中水平大抵已經足夠你一些簡單的應付了。

而且語言這種東西是用的,只有越用才越流利。並不是像女生們(泛指,非對號入座)經常淘寶上剁手地買買買,到手了用不到幾次就丟角落不理了這樣的商品。
你以為你現在學好了就以後高枕無憂丟角落裡面想用就隨時都能拿出來用了?(不排除特殊情況)

那這樣的話,我舉個例子,現在都打字多,真正手寫字反而少了。冷不丁讓你手寫一篇短文,死活想不起幾個漢字怎麼寫,什麼緣故?你上學的時候語文沒少學吧?結果怎麼樣?
英文也是同理。

好了,以上是對國內很多人盲目崇拜英文的一種個人批判。若有偏頗,請多海涵。

下面是對如果決定出國的一些建議。
當然,趁著年輕,多去接觸體驗不同文化是好事,多出去闖闖,認識當地人,少跟國人打交道(也不是極端,我意思是既然去了國外,就要多跟洋人打交道,出了國還天天跟中國人膩一起,不如老老實實在國內呆著算了,國內13億呢,你愛找誰找誰...)
很多時候,洋人都還是比較好說話的,比國人反而更好說話(雖然不是黑自己國人,但是不得不說,中國人在國外最需要提防的反而就是自己人...悲劇...當然不是所有,然而確實也不得不承認...),有不懂多問多學,這才是增長自己閱歷和體驗不同文化的最好途徑。厚著臉皮問又怎麼樣,誰也不是一開始都懂的啊!
慢慢等你積累多了甚至有時候本地人都找你問問題的時候,真的就說明你確實已經有很大的提升。

說到後面可能有點歪狠了,一直有認識一個在伯明翰讀碩士的江蘇小妹紙,也挺不錯,在UK讀書利用假期到處跑著玩,體驗不同生活,有泡吧,有去徒步越野,有去挪威看極光什麼的。。。各種折騰
這樣才是來過腐國和歐洲的人嘛!而且我相信她以後即使回國了,也肯定不差,做事情的獨立能力和閱歷都算蠻漂亮了。雖然是個大(nv)逗(han)逼(zhi)。。。

嘛,不管最後題珠去不去,祝好。心態最重要。


自己的各種行為也從學習者慢慢變成被學習者


各種想法的實踐方法漸漸多了起來,雖然90%都夭折了,至少實現了10%

英語沒有多流利,但敢說出來,我把自己定位等同於會說漢語的外國人,雖然發音屎了點,勝在能讓對方明白

寫作能力從被雅思大作文虐翻到一晚敲出幾千字的文章


期末時閱讀能力直線上升,幾乎達到國內考試掃題(掃一眼問題就知道問的什麼)的水平

聽力如果不預習還是沒辦法完全聽懂

自己做了一年的飯,也算能做出幾道菜

適應了諸多亂七八糟的人和事,深呼吸一下就能解決大部分心塞

自己掌控一切花銷,錢的概念不再像以前一樣模糊

期末再也沒有那些有問必答的學霸幫忙

認清了小作業時隊友有時候比想像的豬,稍稍有一點鬆懈成績就會要你好看

外國人喜歡的亞洲人是一般亞洲人都不會喜歡的類型

失意時看了遍2008開幕式,哭的稀里嘩啦,在國外的人更能感受到什麼叫愛國,什麼叫思鄉

吃著噴醋撒鹽加番茄醬的炸魚薯條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不做飯是會餓死的

總之,出國是一個轉折點,你或許會在一年中體會到很多人一輩子體會不到的東西,有條件一定要出來看看,從外面看自己的國家,這個跟美國拼影視科技,跟北歐拼福利,跟澳洲拼空氣,跟半島拼網速,跟外國拼一切的國家

地球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算了越寫越矯情,越寫心越亂,匿了,湊活看
以上。


不去怎麼知道有沒有意義呢

最近剛決定要去英國讀研,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也是家庭條件馬馬虎虎,家裡可以勉強負擔這個費用,但是壓力就大了不少。剛開始在猶豫,是找個穩定的工作,存錢準備買房,還是出去讀書。後來想通了,房子車子早晚都能買。22歲讀書的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


出去讀書不光為了學歷,也是能力的培養,眼界的開闊。聽朋友說了很多,在網上看了很多,最後我還是想自己去看看。看看這種生活我過起來是什麼樣子。

最後,我們這種情況能出去就要珍惜在外面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別虛度了。這個很重要。

希望有用,共勉。


我認為出國肯定有好處的,你的顧慮我也有,因為我估計明年也要去英國。內心的焦慮不安說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總用一句話安慰自己:關鍵是你想怎麼樣活著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大學創業3次,結果都是失敗,讓我領悟到了對於我個人來講欠缺的是視野、人脈以及能力,這個能力並不是指高數大物、編程、技術開發什麼的,我認為是做人的道理、內心的強大和平和、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抓住機會的能力、社交能力等。(套用《少帥》裡面大帥的話來總結就是: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當然,出國肯定是不能彌補上述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出國的歷練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比在國內要更有意義。我認為有兩點:
1. 我覺得出國肯定要比創業難,因為創業雖然成功率低,但是周圍接觸的起碼都是國人,即便是當著投資人面做路演。內心雖然緊張,但是也就是10分鐘的事情,講完就完了,能獲得投資皆大歡喜,不能繼續努力,找別的投資人。但是出國不然,這就相當於你處於溫暖的環境,直接把你扔到北冰洋裡面,持續刺骨的刺激你的神經,你要儘快適應這個溫度,努力游向岸邊,不被凍死或者溺死。其實你看上面回答的那些知友,內容都是關於自己如何解決困難,適應出國的環境,以及對於國內外的兩種環境的思考。雖然有正面也有負面,但這個就是他們人生的財富,人生的經歷。創業的時候我就發現,人生的經歷非常重要,見多識廣的人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樣,做事情的靈活性也不一樣,這個見多識廣並不是指在網上百度一大堆,而是親自去體驗感受的。

2. 中國上層建築的思維高度和國外的上層基本一致,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官二代和富二代都有留學背景,這幫人是中國未來的掌權者,對於大多數想往上走的人來說,我們是必須要同他們打交道,如他們的眼的。那麼,思維高度首先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國內,你的思維高度直接被限定住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基層奮鬥一輩子能夠走到高管或者高層的人極少。因為剛畢業接觸的東西說句難聽的都是別人吃剩下的,很難接觸到先進的東西,想快速積累這些東西,是需要機會的,但是國內機會就這麼多,但是競爭卻非常激烈。再說的現實一點,通過留學打入官二代或者富二代的圈子,或者和他們有些接觸對於未來都是非常有利的,當然結果未必如願,因為有人說哪是那麼好打入的,這不是可笑嘛。的確,但是如果不去做不去實踐,上層的圈子永遠也是想想就完了。因為中國太靠人情世故了,舉個簡單的例子,還是投資。大多數投資都是投熟人、朋友或者介紹來的,那種能純靠實力的案例太少,那都是天才。但我們又不是萬一挑一的天才,又有「不切實際」的願望的時候,只能獨闢蹊徑。

出國能直接看到多少效果是不確定的,但是我覺得絕對是人生當中重要的一環,就要是一個跳板一樣,或者一個十字路口。給了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


我大學好朋友現在已經申請到曼徹斯特大學金融會計專業(由此看來咱學校還是可以申請到英國的好大學的),然後她又申請了澳門大學,這個讀倆年,學校自然比不上曼大的,但是她想要繼續讀博士,這個學校相對曼大費用花銷少,讀博士也很方便。她目前在糾結去哪個。
看她一路申請過來,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好了。英國的學校是相對比較好申請的,而且國內也很認可,大部分不需要GMAT,但是花銷比較高,而且只有一年時間。一年三十萬在英國加上學費住宿生活其實挺拮据的,我記得在英國不太允許學生勤工儉學吧,那樣也很耽誤時間。這個是經濟問題。至於你出去之後的收穫,感受一下國外的教育方式,開闊一下視野,像其他答主說的,勇敢點和英國同學一起交流學習,收穫肯定也很不錯。而且自己在外面獨立自主的能力肯定會大大提高的,肯定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回來後的就業問題,確實有很多留學生回來後不容易找工作,因為大部分人會存在海歸的優越感,認為自己在國外的花費不能白花,一定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如果你真的想出去讀書,就不要過於考慮回來後的問題,出去之後就好好讀書,好好享受異國生活。
不管我們怎麼說,最後還是要題主自己考慮噠,真心想去就是值得的!
順便問一下學妹,為什麼不考慮一下美國呢,我好朋友當初給我的原因竟然是不想考GMAT...你才大二啦,不著急,慢慢考慮,給GPA刷高點,加油!
學妹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認真答題,說的不好不要嘲笑我...


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留學期間也還是在混華人圈子的,其實不光英國,任何國家都一樣,本族人都會抱團。聽樓主的描述,你性格不是很外向,那多半還是會加入華人圈子吧。。。流利的英語則不一定能保證哦,當時我的同學中,臨到畢業英語還磕磕巴巴的也不少,只不過留學會讓人都敢開口說了,哪怕說的不好。這其實比流利的英語更重要吧。
開闊眼界肯定是有的,但是據我所見,大部分的英國留學生增長的是獨立生活能力,烹飪水平,旅行見識等,要說學業上能比國內讀研多多少,那還真不好說。不過,能有機會出國肯定是好的,只要你出國不會讓你家砸鍋賣鐵,那就去吧,這樣的經歷你以後一定會很懷念的。

利益相關:Cardiff University畢業生


做什麼事情,有沒有意義,不都是主觀的東西嗎?


答主背景:國內985和英國愛丁堡2+2項目化學生,九月份大四。家境小康,念兩年書不怎麼影響家庭生活品質。

首先說結論:去。
題主家裡經濟條件允許,趁年輕出去走走看看更大的世界是對的。像前面說過的,讀書的年紀錯過了非常可惜,以後即使自己工作攢錢了出來念書,也沒了學生時代的那份心境。

社交方面,去年八月出國,到今年五月回國,第一學期我對城市、新的生活、新的人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再加上我的舍友有一個中國人一個美籍華裔,所以雖然我的英語口語跟shi一樣,有這個妹子翻譯我和其他四位相處的非常愉快,我的舍友們都覺得我很可愛很喜歡我。這樣的氛圍下我整個人都過的很開心。那時候基本上我和舍友出去玩的時間大於和中國其他2+2學生(那時候根本「不屑於」認識其他中國人)

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我經歷了一場感情的挫折,我覺得可以屬於我前後轉變的一個分水嶺。那個時候天氣很差(蘇格蘭冬天日照時間短,風大,冷),感情挫敗,考試壓力,讓我非常憎恨這個城市。我匆匆考完就出去旅行了接近一個月,基本上一分一秒都不想呆在愛丁堡。回來之後舍友也換了(本地人回家住,另外四個都是交換生),我沒有那種心境想要去混外國人的圈子,剛好和幾個2+2的朋友熟了起來,所以第二學期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和中國人在一起的。在此不得不提到豆瓣,實在是留學生心靈的寄託,第二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在豆瓣小組混了兩個星期,遇到了非常欣賞的朋友,也見識了很多空虛寂寞冷的留學生(我當時也可以算這種狀態吧)。

總的來說,社交既看自己性格,也看當時所處的環境。希望題主比我堅強幸運一點。

學業方面,剛去的第一個星期自然是聽不懂的,但是那時候新鮮啊!我做什麼都特別有熱情,什麼都想做好,對拿A有近乎偏執的狂熱……然後到了第二學期,課程變得很難,寫報告碰壁了很多次(那時候真是生氣到想狂揍那個實驗指導員),整個人也變得很消極,2月份過年前下大雪,我經常看著窗戶很想推窗跳下去……安妮薇啦還是很堅強地挺過來了,就是憋了很多話沒和別人說,自己默默地消化了。現在對待學習沒有那種特別想努力的念頭了,最近拿到期末成績也覺得可以接受,沒大一大二在國內那麼好就是了。在英國學習真的是既需要聰明又需要努力,相信研究生亦如是。

金錢方面,我們家疑似中產階級(最近聽說中產階級家中要有700萬,真是哭暈在廁所),一起過來的朋友應該有挺富裕的,只是大家都還不算誇張,偶爾有妹子買買奢侈品。我不在那個圈子內,也沒怎麼見過傳說中不思進取花天酒地的留學生……不過在北美吐槽君那裡看到了很多 ( ̄(エ) ̄) 題主可以參考一下,總之做好自己就行了。

摘錄我四月份的博客: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喜歡那句「Good things never come from comfort zone.",現在也是覺得不敢苟同了。comfort zone不應該被逃離,而是該被擴大,為了「鍛煉自己"而不斷地get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擴大,就拿寫報告這件事來說,如果寫的好我就高興,寫不好我就不高興,而這個好不好顯然是事後才知道的,所以我絕對不會說我會喜歡寫報告,不管我已經嘗試了一學期多了,這破事沒法讓我舒服。

梓倫問過我為什麼不呆在英國,一方面是找工作很困難(需要找到經理以上級別才能簽證),一方面是我覺得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除去薪水按匯率來說更高,實際上這份工作的價值和中文的同種工作是一樣的,並且顯然後者更容易一些。在付出就是這麼多的情況下,回到國內我可以完全發揮我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那我是不是還應該在國外求職呢?兩種情況下我都可以成長許多,但是現在的我傾向於做得更好而不是做到。感覺這種想法說不定過幾個月就變了。

人生既不能一直用別人的想法來欺騙自己走在痛苦的道路上,也不能錯把懦弱當作「識時務"。因為不喜歡寫報告所以不想念化學是懦弱嗎?因為求職困難所以想回國工作是懦弱嗎?我想這都是我需要弄明白的事情。

------------------------

我現在在國內實習,畢業的時候也會回到國內,除非拿到我很想要的某大學的某研究生offer,但是我確定我不會走科研這條路——這大概就是我這一年最大的感悟。出國一年,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我不是我想像中那麼堅強的人;我不是那麼外向的人。我比較弱,我不想在不舒服的環境中溯流而上,我想在一個喜歡的地方,努力地奮鬥,想要被誇獎,想要有成就感。

題主提到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明確的說:不會,但是可能找不到理想中的好工作。我對自己的定位是:努力想要不眼高手低又有點不甘心的junior,我會努力在畢業的時候儘可能攀上一個高的平台,但是如果不行,「不管最終去到哪裡,我都不會擔心自己。」

所以去吧,最起碼,會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

2016/6/10更新

今天剛看到學位,最終拿了2等1。不是最好,但是也算是達到了自己的要求。重新看自己一年前寫的這個答案,感慨良多。

我大三實習結束的時候非常想要能夠畢業直接工作,因為我喜歡工作多過學習(現在也是這樣認為的)。大三暑假結束的時候嘗試過參與了兩場比較早的校招,不過最終都沒有過,如果過了的話可能今年就直接工作了。實習給我帶來的最大感悟是「不要做可替代性太高的職位」,那樣簡直毫無成就感可言。9月份回英國的時候是非常迷茫的——留在英國很困難,無法參與國內校招,又不想畢業了以化學背景去求職;就是在這期間我萌生了回亞洲念一個商科碩士的念頭。

我還記得我去年寫這個答案提到的「最想去的研究生offer」是NUS和慕尼黑合作的化學項目,大四開學的時候我最想去的項目就變成NUS的MSBA了。那時候也挺趕的,到了大四才決定申研有點晚,還是聽了中介的才知道要考GMAT而不是GRE,所幸最後結果也還好,12月份690和GMAT分手。然後就是陸陸續續的面試,沒有去成NUS(缺計算機背景),最終去了CUHK的BA項目。

2+2短短兩年,我的想法一變再變:
大三開始:去美國讀化學博士
大三結束:畢業回國工作
大四開始:畢業回亞洲讀商科
大四結束:(卧槽一年的項目我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準備找工作比較合適啊′_&>`)

之前有和相似經歷的朋友談過在英國這兩年算不算浪費時間和金錢,因為我們最終都轉了專業,這兩年辛苦的專業學習有點諷刺。但是也正是這兩年,我漸漸地從「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轉變為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雖然還不清楚未來是不是還會變」。

出國給了人一個契機,讓你明白自己在遇到困難時,選擇戰或是逃(我考GMAT前一天才開始練作文 當時都要抓狂了);讓你知道自己想走的道路只有自己去創造,提前很久去準備,就為了等機會到來時不會白白錯過(一個師兄的話:車到山前必有路 多半都是原本不想走的泥路)。誠然,有一些人很早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我覺得這種人放在哪裡都會發光的;但是像我,衣食無憂溫室里的花朵,對待社會的認知極其片面,認識自己的能力就停留在口頭——出國簡直是一個剝去自己掩飾 直面完整的自己的一個機會。

這其中有很多我無法接受的我自己 比如我失戀的時候會變成神經病 比如我面對困難好想逃避 比如我非常需要來自朋友的關心和支持 不喜歡一個人面對…

不過我仍然非常討厭愛丁堡,不願意回想過去兩年的很多事情。愛丁堡記錄了我人生中很多失敗的時刻,關於學業,關於感情,關於對未來的打算,這個地方讓我非常憎恨(就像我去年回答里寫的「一秒都不想停留」)。要是哪天我覺得回去愛丁堡看看也無所謂,那我就真的接受了。


一年多一點時間念研究生,講真,沒學到系統的知識,但學會了做飯,想著法兒用不地道的材料做吃的,學會了克服寂寞,畢竟沒那麼多錢天天上街,學會了和自己相處,找樂子,也能靜下來想想回去要做什麼,當然,如果你喜歡social,這裡的酒吧不貴,沒槍,相對安全,帥哥也多,是不是直的就需要你檢驗了,哈哈哈哈哈。

獻上昨天做的紅燒魚


講個可能沒那麼有關的 英國釣凱子比國內和其他國家容易很多!


找不找得到工作不一定非要和你的學校名字,留學國家掛鉤。還是要看個人能力與素質。
如果想開拓視野,家裡也負擔的去,就去吧。
如果只是為了"度金"好找工作,意義不大。

提高英語方面: 勇敢的不要整天和國內來的同學天天混, 開朗點,交些外國同學,參加學校活動,英語自然會有進步。
性格也會更外向些吧。
有自信,做自己,be happy!


當然是有意義的。

做任何一個決定 去任何一個地方 經歷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而這些所謂的意義是好是壞 還是你自己決定的。

英國讀研 時間很短 可能全班都是中國人 但仍然是有意義的。

你可以感受國外教育方式 那是跟國內完完全全不一樣的體驗,他們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所有想法,他們不會斷章取義,不會潑冷水。總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想實現的作品,最怕的就是沒有想法。

你可以去歐洲每個角落感受異國風情,雖然現在咱們覺得大天朝真不輸國外,尤其是經濟蕭條的歐洲,但畢竟有著歷史沉澱,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欣賞的。謙虛才是進步的前提。

我並不覺得去國外接觸中國圈子有任何不好的,但也絕不提倡僅僅限於中國朋友,大家沒必要非要去計較要交國內朋友或要結交國際朋友,做自己吧,輕鬆一點。想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別硬撐著非要社交,酷一點 自在一點~


推薦閱讀:

哪个国家是欧洲第一强国?
外媒報道4名阿爾巴尼亞特種兵在英國失蹤,請問是怎麼回事?
英國2萬女兵出國作戰後集體懷孕,發生了啥?
怎樣評價1982年發生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
鄧文迪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TAG:英國 | 留學 | 出國讀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