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陸在港研究生,覺得很多港陸問題都是因為互相不了解,怎麼可以彌合交流鴻溝?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關於彌合交流鴻溝,我認為在此之前題主需要找到正確的交流對象。有一類香港人願意接受大陸方面的訊息並公正地看待,有一類不接受或者只願意接受大陸的負面信息。
對於前者,幾乎什麼都可以交流,從政治經濟到微信淘寶;
至於後者,題主何必浪費在香港學習的寶貴時間在這些人身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試了很多年了,有一些親身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首先,如何讓香港人了解內地,有兩個原則:
- 你基本上無法改變一個沒來過內地的香港人對內地的看法,請切記。
- 純說理非常困難,香港朋友即便當面贊同了你的觀點往往心裡也是打個折扣的,一定要結合場景體驗。

所以最佳時機是你們一起來內地的時候。

1,激發好奇心
在我帶朋友在上海和北京玩的時候,我發現下面這些活動能明顯提升他們的興趣

- 使用一次打車軟體,使用一次二維碼比價軟體,前兩年基本都大吃一驚
- 去一個曲徑通幽有庭院的高級日料店吃一頓
- 晚上在白人扎堆的地方喝一杯
- 去外灘看看滙豐銀行的獅子,在華爾道夫酒店裡面轉一圈,掰一些租界歷史
- 三里屯附近有個書吧,開闊舒服,比香港誠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 很久前去798逛過,同事讚不絕口

總之先體驗一些在香港不太想像到的有意思的地方,形成好感,之後再深入聊,就會簡單很多。所謂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原有的框框,才能更好地看待問題。

這是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的最有效的切入點,和秀優越無關。平時在香港表面上假裝友好地交流來交流去,人家也未必聽的進去。多見些平時見不到的東西,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我對上海北京比較熟,所以舉了些例子,我相信每個內地城市都能找到獨特的魅力所在。

2,找個時機開始聊天
在恰當的時候,你可以主動表態,香港朋友對內地有什麼好奇,或者疑問的地方,可以大方提出。秉著實事求是、不卑不亢的精神,什麼都可以聊。在敏感話題上也要展現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譬如:
在上海的話可以介紹上海是半個工業城市,工業GDP比重也很高,與香港非常不同。寶鋼、上汽可以提一下。從而帶出拉動作用和經濟腹地的概念,並友善地指出香港失去內地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是很危險的。

在北京的話可以順帶介紹中央政府的組織架構,國務院各個部委的職責,兩會是幹嘛的,常委是怎麼選出來的。從基本問題著手,形成一個立體客觀的我黨形象,帶出一黨制和多黨制都是各有利弊的觀點等等。

談空氣污染的話可以講北京不是最嚴重的,整個華北問題都很大。但這是現代化進程的一個常見現象,美國和英國歷史上都出現過,我們希望明天更好。

類似還可以聊很多,很多香港朋友會有興趣聽。沒興趣的話再多也是白搭。

第二,在香港的時候做些什麼。

1,你要比普通香港市民更了解香港
- 了解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閱讀原文
- 了解香港政府架構,了解主要政黨和立法會議員,了解中央駐港機構,了解媒體傾向
- 著名的事件要知道來龍去脈,看下相關文書資料。包括大逃港、97金融風暴、雙非和庄豐源案、高鐵、奶粉、人大831決議等等。

香港很多問題雖然吵的挺凶,實際上卻不複雜。多看些一手材料,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2,不陷入無謂的立場爭坳
碰到問題盡量擺事實講道理,不要陷入沒有意義的爭吵裡面去。以發生在網路論壇或者大學民主牆的爭論為例,記住你的目的往往不是說服和你爭論的那個人,而是通過你的表述和分析,使得其他有自我判斷能力的觀眾獲得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信息。

港漂應該都有體會,在香港和別人爭論是很容易讓人心裡起疙瘩的。不過多年下來我發現,道理講到位了,事實擺出來了,就可以停止退出了。沒必要看這麼重。

這裡不講獨運輪,免得被和諧。

最後,中心思想是,想說服別人,首先自己得有料。


新移民怒答。

我覺得自己除了初來香港兩個月的語言障礙外,和local交流都很順暢。那就談談我的經驗咯。

首先,人要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才有可能和不同的人有效溝通。沒此態度不如窩在老家,外面的世界真的不適合你們,免於害人害己。若對於任何的差異都固持己見、不思根源或者妄下結論,自然容易被卡死在交流的第一個門檻。

其次,極不認同@Hao Wang所說的

首先,如何讓香港人了解內地。

我想本末倒置了。我們這裡討論的大多數案例或者說情況實際都是在港內地生所遇到的交流難題,我覺得既然選擇了香港,除了開放的心態之外,自己應該先做關於香港的功課,換言之即是你要先了解香港。身在異鄉,作為一個旅客也好,學生也好,雖不必一切遷就本地人,但至少也要有個虛心學習的心態吧?用強國身份威壓一個彈丸之地,真不知道這種狂妄有何可取。

機緣巧合,來港居住之前我對香港的歷史、文化、政治生態、教育制度已有基本的了解,有些知識超過了同齡local,這或許就是 @Hao Wang 所說的比港人更了解香港吧,這樣我和local的交流著實舒暢很多。我覺得留學香港,應該先做這些功課,先了解你所拜訪之所及其主人,再展示自己和自己的家鄉,這才是為客之道。想來一個案例,曾有內地生不滿香港高校教師使用粵語教學而不使用普通話,而發生矛盾。我覺得很荒謬,首先在香港通行的語言是粵語和英語,普通話幾乎不適用於香港非服務業人士,大學上課亦是如此,這些情況在網上稍作搜索都可以知悉,既然選擇了這裡,不做適應而妄想改變,與殖民者又有何分別呢。以普通話是全國通行的語種為由來要求local講師說普通話,你說瑞士的大學怎麼不用全用國際通行的英語上課呢?扯遠了扯遠了,一言蔽之,來港學習、工作,我覺得了解香港和香港人應該是暢通交流的第一步,不論是語言、歷史、文化還是政治生態。


再者,我覺得@Hao Wang 關於為港人介紹內地的辦法或許是可取的,但有點奇怪。我知道他旨在中和港人對內地的偏見,和引起港人了解內地的興趣,但我覺得要注意如此做法有可能讓人陷入另一種偏見。用上海來破一破逼格的心態也是有點悲哀,藏疵獻瑜之餘才是骨子裡的自卑感和表面上的優越感。我想大部分對中國認識缺失的港人需要的不是看到現代中國幾個城市的「輝煌成就」或是專制有什麼所謂的優點,而是需要認識到前朝、我朝的歷史沿革、社會現狀、文化思想的複雜。說白了,唯一值得提醒他們的就是——「中國的事,或許我們都說不清楚,但是歡迎來到內地,有比香港精彩也殘酷得多的現狀,我們可以探討。」而不是告訴,他們沒見到中國的好,何況真未必有多好。(當然咯,想帶人家去內地的前提是人家的回鄉證還用的了,現在風聲緊得很,內地對港人的防範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大批關心祖國的人權的大中華派立場的港人或者其他敏感人士都被限制入境,前段時間的occupy central讓香港po出去的圖片都被封鎖,ig也淪陷,被限制入境的人數更是空前的多,算是後話了。)

再再者,我們來談談香港人對內地事務以及內地人的看法。香港市民的政治立場非常多元,國民身份認同與對內地的看法也是非常多元的。大部分內地市民對香港的主流觀點的錯估程度,已經到了恐怖的地步。就不詳細展開了,自己調研吧。

最後,來嘲諷一下其他答主。 @錢力煌 句句反駁,用斜體+【】符號標出。

搞垮香港經濟。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法。看到你的簽名是只相信理性,拜託,別髒了理性的名。講得出這種話的我想連人性都沒有。中美矛盾怎麼辦?不如搞垮美國經濟吧,到時候全世界都要中國話事想必也天下大同了。再退一步,經濟至上的理念真是毀人不倦,還真以為香港人生活好了就會跪低?況且除了大資本家們,現在基層港人的生活也沒見得有多大改善。】

總有很多天真的大陸人以為可以通過理性包容和交流溝通來相互了解,增進友誼。【我怎麼就覺得那麼順利呢。】事實上,正如香港人說的一樣,「了解只會帶來更多的厭惡和仇恨」、「香港人,忍夠了」。對於大陸人,香港人已經不願意花多一丁點心思精力去試圖寬容理解了。【給所有港人扣上如此反智的帽子,真不知是何用心。】香港是一個可以合法合情合理歧視大陸人,而且只有
歧視、醜化、攻擊大陸人才是政治正確的社會。【合法合情合理,這都是你說的,香港法律香港情誼香港價值可沒有這麼有趣。香港不存在政治正確,香港人的立場也很多元,我說過你們對香港的主流觀點有嚴重錯估。以一而貫之的強國思路理解香港,真真是見笑大方了。】香港人對大陸人的偏見和厭惡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有任何的動搖了。任何試圖為大陸人正名或去妖魔化的行為都會遭到最慘重的(當然也是高素質的、文明的)攻擊和清洗。這樣做的人會立馬被打上政治標籤,受到譏笑嘲諷,被挖出過去自身的種種隱私(簡稱「起底」),被醜化、小丑化、污名化,最後被社會拋棄。在這個社會裡面的大陸人要麼全盤拋棄自己的大陸人身份和認同,將自己當成是港人,努力融入,和香港人一樣痛斥內地蝗蟲支畜的醜惡行徑,要麼就只能繼續當蝗蟲支畜,受到香港人的合理歧視。如果你不想拋棄你的大陸人身份認同,要麼這個社會崩潰,要麼你崩潰。【最後這段真是懶得駁了,受害妄想玻璃心,見上面駁的吧。】

竟然還有說鴻溝很好的。哦。那就好吧。

以上。
ˊ_&>ˋ


僅根據我在這裡的生活經驗,我覺得很多港陸矛盾是因為很多人太玻璃心。沒錯,香港人是很喜歡說大陸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是這些都是non-personal的。在學校裡,即便我是內地生,他們一樣會很友好地對待我,哪怕是之前的佔中時期。一些大陸人每次聽到對大陸的批評就覺得像在罵自己一樣,所以就要去還擊。自然就多矛盾了。


搞垮香港經濟。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總有很多天真的大陸人以為可以通過理性包容和交流溝通來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事實上,正如香港人說的一樣,「了解只會帶來更多的厭惡和仇恨」、「香港人,忍夠了」。對於大陸人,香港人已經不願意花多一丁點心思精力去試圖寬容理解了。香港是一個可以合法合情合理歧視大陸人,而且只有
歧視、醜化、攻擊大陸人才是政治正確的社會。香港人對大陸人的偏見和厭惡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有任何的動搖了。任何試圖為大陸人正名或去妖魔化的行為都會遭到最慘重的(當然也是高素質的、文明的)攻擊和清洗。這樣做的人會立馬被打上政治標籤,受到譏笑嘲諷,被挖出過去自身的種種隱私(簡稱「起底」),被醜化、小丑化、污名化,最後被社會拋棄。在這個社會裡面的大陸人要麼全盤拋棄自己的大陸人身份和認同,將自己當成是港人,努力融入,和香港人一樣痛斥內地蝗蟲支畜的醜惡行徑,要麼就只能繼續當蝗蟲支畜,受到香港人的合理歧視。如果你不想拋棄你的大陸人身份認同,要麼這個社會崩潰,要麼你崩潰。

上面有一位叫何紅茶的新移民對我的答案分外敏感。其實真的不需要。你已經走在了融入香港人社會,拋棄強國蝗蟲思維的康庄大道上。你沒有題主所說的問題,也無需為此擔心。祝順利。


大陸在港本科生,我認為問題不在於交流不順暢,而是 香港學生認為大陸學生被蒙蔽了,大陸學生認為香港人嫉妒大陸的發展過快而且不了解大陸。 看問題完全是從兩個角度,可能都是對的。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從相同角度出發的,所有沒有什麼價值去過多關注這個方面。

如果說有什麼能做的話,就是祈禱有一天我們能夠正視歷史,他們能夠正視大陸發展。


為什麼要彌合鴻溝呢?鴻溝難道不好嗎?


你的任務就是學好你的課程、做好你的研究 剩下的不是你的事情 做了的話大多是自添煩惱


我想說,題主來到香港上學,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原罪了。。。


不用做什麼,也不需要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上升到普遍的文化層次。有的事情是你改變不了的。


zf都不讓你入香港,不讓你和他們溝通,你說你去哪幹嘛


問題是你國人會對真正的嚴肅問題感興趣嗎。(絕)大多數只會隨手發明一條(或幾條)真理,然後也是醉了2333吧。而且,題主這種港漂絕對罪加一等:「跪著來香港求學的」。

不過,內地的事情,香港人多了解確實有好處的。畢竟,親眼看看他們所恐懼的極權到底培養出多少行屍走肉對香港乃至對內地都是大有好處的,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自由社會,你國向港推銷國民教育這等倒行逆施的行為在香港就根本不應該成為一個可以被爭論的話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對「某精英執政團體」的了解。

說到底,所謂交流鴻溝到底是哪個團體刻意或者不經意而製造出來的?


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推薦閱讀:

梅姑逝世12周年為何被如此多人關注和紀念,她在舞台有哪些百變造型?
香港的現狀如何?較之以前變差了嗎?為什麼?
生活在殖民時代的香港是什麼體驗?
徳利賽車隊(Theodore Racing)是一支怎樣的車隊?
如何看待香港44人旅遊團大巴在大陸出車禍一人截肢的新聞?

TAG:香港 | 香港與內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