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電影導演最懂得指導演員表演,或者說哪些電影會體現出這些導演最注重表演?


瀉藥
其實這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問題

導演的「懂表演」我個人有以下定義
1.知道「戲」為何物,知道如何根據表演來對戲劇情景進行完善和修改
2.熟悉視聽語言,懂得運用視聽語言將演員表演的效果最大化
3.懂得根據實際情況挑選演員
4.懂得和演員溝通,不管是控制,還是給予演員自由,總之有他自己的辦法讓演員呈現出最佳的效果

如果同時擁有以上綜合素質的導演,通常都有戲劇或演員出身的背景,並且有豐富的製作經驗,以及能夠和演員有良好的互動。

首先是我最喜歡的PTA大神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豆瓣) 不羈夜 (豆瓣) 木蘭花 (豆瓣) 私戀失調 (豆瓣) 血色將至 (豆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433905/ (大師)
性本惡 (豆瓣)

戲劇出身,本身就是演員的伊利亞·卡贊 (豆瓣)

慾望號街車 (豆瓣) 伊甸園之東 (豆瓣) 登龍一夢 (豆瓣) 碼頭風雲 (豆瓣)

大衛·O·拉塞爾 (豆瓣) 聖丹斯怪傑
鬥士 (豆瓣)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豆瓣) 美國騙局 (豆瓣)


父女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豆瓣) 和索菲亞·科波拉 (豆瓣),科波拉的父親是劇場老闆和劇場導演,他本身就是戲劇世家出身
老爹的
教父 (豆瓣) 教父2 (豆瓣) 現代啟示錄 (豆瓣) 鬥魚 (豆瓣) 早期的青少年幫派電影,了不起的馬特地龍
造雨人 (豆瓣) 竊聽大陰謀 (豆瓣) 這部是絕對不遜色於教父的傑作
泰特羅 (豆瓣) 雨族 (豆瓣) 科波拉早期作品,有一組鏡頭很有趣,可以看得出他對鏡子拍攝的痴迷,另一組鏡子鏡頭是佩姬蘇要出嫁 (豆瓣) 的開頭,嗯,你們在這裡會看到年輕時的愣頭青金凱利同學

女兒的——不管她拍的片子整體如何,表演就是能交足功課,哪怕是劣評如潮,被戲稱為美國版《小時代》的珠光寶氣 (豆瓣) 迷失東京 (豆瓣) 處女之死 (豆瓣) 絕代艷后 (豆瓣) 在某處 (豆瓣)

獨立電影全才吉姆·賈木許 (豆瓣) 他總能捕捉到演員的獨特氣質,並將之整體塑造(或控制)出自己電影的冷漠疏離的美學特質
天堂陌影 (豆瓣) 不法之徒 (豆瓣)
短片集 咖啡與香煙 (豆瓣) 破碎之花 (豆瓣) 控制的極限 (豆瓣)

充滿熱情的英國黑人導演 史蒂夫·麥奎因 (豆瓣) ,我最期待的是他每部電影中都一定會安排的精妙至極的精而不濫的表演長鏡頭
飢餓 (豆瓣) 羞恥 (豆瓣) 為奴十二載 (豆瓣)

鮑勃·拉菲爾森 (豆瓣) 五支歌 (豆瓣) 郵差總按兩次鈴 (豆瓣) 美人遲暮 (豆瓣) 浩氣蓋山河 (豆瓣) 毛髮 (豆瓣) 這部的表演甚為風格化……嬉皮年代的故事

西德尼·呂美特 (豆瓣) 是好萊塢著名的指導演員大師之一……
十二怒漢 (豆瓣) 熱天午後 (豆瓣) 電視颱風雲 (豆瓣) 不設限通緝 (豆瓣) 奇幻核子戰 (豆瓣) 其實真的不比題材類似的《奇愛博士》差多少……
長夜漫漫路迢迢 (豆瓣) 尤金奧尼爾的原作改編

舞台劇出身的邁克·尼科爾斯 (豆瓣)
改編自愛德華阿爾比同名戲劇的 靈欲春宵 (豆瓣) 畢業生 (豆瓣)
他還有一部星光熠熠的美劇 天使在美國 (豆瓣)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豆瓣) 愛情是狗娘 (豆瓣) 通天塔 (豆瓣) 21克 (豆瓣) 鳥人 (豆瓣) 美錯 (豆瓣)

這個導演我只看過一部,非常棒
費爾南多·萊昂·德·阿拉諾亞 (豆瓣) 陽光下的星期一 (豆瓣) 很悲傷的是我那張碟借給朋友,朋友太喜歡打死都不願意還我了……有賈維爾巴登

泰倫斯·馬力克 (豆瓣) 在高度濃縮而且主題升華,手法超脫的電影中能讓演員保持一個特定的美學狀態,也算是一類電影中的翹楚,推三部
天堂之日 (豆瓣) 惡土 (豆瓣) 生命之樹 (豆瓣)

變態追求細節的馬丁·斯科塞斯 (豆瓣) 憤怒的公牛 (豆瓣) 好傢夥 (豆瓣) 賭城風雲 (豆瓣) 純真年代 (豆瓣) 喜劇之王 (豆瓣) 曾經滄海難為水 (豆瓣) 相對冷門的馬丁女性題材,推一個


鬼才編劇,導演過舞台劇的查理·考夫曼 (豆瓣) 紐約提喻法 (豆瓣)


演員出身的導演們
約翰·卡索維茨 (豆瓣) 這位導演的獨立氣質濃厚,對「文藝片」接受程度不高者慎重,很久以前曾經出過卡索維茨作品全集DVD
謀殺地下老闆 (豆瓣) 影子 (豆瓣) 夫君 (豆瓣) 面孔 (豆瓣) 愛的激流 (豆瓣) 受影響的女人 (豆瓣) 明妮與莫斯科威茲 (豆瓣)


西恩·潘 (豆瓣) 誓死追緝令 (豆瓣) 荒野生存 (豆瓣)


艾德·哈里斯 (豆瓣),作為表演只推薦一部
阿帕魯薩鎮 (豆瓣)

湯米·李·瓊斯 (豆瓣)
根據同名普利策獎戲劇改編的日落號列車 (豆瓣)

大名鼎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豆瓣)
對他標準提高一些,只列幾部
不可饒恕 (豆瓣) 神秘河 (豆瓣) 有肖恩潘和凱文培根必推
百萬美元寶貝 (豆瓣) 廊橋遺夢 (豆瓣) 完美的世界 (豆瓣)


好累……歐洲沒力氣列了……

補充一個南美導演
沃爾特·塞勒斯 (豆瓣),推兩部
中央車站 (豆瓣) 越線 (豆瓣)


謝邀~
非常喜歡這個題!這個題在當下真的太有意義了。

1
在舉例前我想先明確下 表演指導對導演工作的意義。

電影可以理解為視覺藝術,在視覺藝術中表演者是最直接的呈現,也代表著導演的美學選擇。
很多朋友都把導演的指導表演工作理解為 『告訴這個演員這樣演那樣演(親身示範或講戲 , 這是非常局限且基礎的。
也有一種情況,把指導演員工作就完全交給演員自己了,自己的導演工作放在視聽選擇和劇本上,這雖然談不上錯誤,但是有很大漏洞和遺憾的可能。
同時我也聽聞,聽聞啊,很多知名演員在片場也是這種工作模式,狀態就在幾條之內,幾條過了如果還不成那也沒辦法,而這還是大正規組相對給演員有一定表演發揮空間。
講這麼多就是想表達,面對越來越火熱的市場,越來越多的片子,
看裡面的演員演技真的是超級捉急啊!!
我沒有別的意思,我是指大家看到一半以上的國內影視演員表演水平,都很辣雞啊。

我真的有時強烈的感覺,
影視及表演行業的門檻變低真的是個災難!!!
所以這更加說明了表演指導的意義,尤其是,專業的,有情懷的,有方法的。

2
因為我是戲劇學院學戲劇的,所以表演元素自然成為我認為的導演重要元素,所以下文觀點基於此~這裡我們也只談影視表導演。
拋開那麼多戲劇表導演出身的名演員名導,就談目前國內最典型的一個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先看看電影學院教授蘇牧老師(做過第十放映室)《太陽少年》里說的——

演員在電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應該說,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演員的選擇和表演是成功的。我這裡談到的成功不是一句客套話,《陽光》中的演員表演一反中國電影普遍存在的演員表演上的做作和裝腔作勢。在這部影片中, 幾乎每個人物皆真實可信, 每個角色都放射光芒。

我們經常看到的中國電影中的演員表演, 就像五顏六色、鮮艷奪目的塑料花、絹花, 他們外表( 臉蛋、身材、服裝) 雖然「漂亮」, 卻沒有「生命」。而電影《陽光》中的演員, 則是一個個熱血奔涌的鮮活的生命。

注意,這是 07年蘇老師寫的書,07年的影視表演環境跟現在比已經足夠純粹專業了。

電影《陽光》演員的選擇和使用, 為電影工作者提供了許多重要經驗。

首先, 確定一個角色, 重要的不是演員的相貌長相, 而是導演要在演員身上找到「感覺」, 要覺得他、她( 演員) 就是「他、她( 角色)」。

  「我見到我第一個選定的演員以前, 我覺得我以前的工作都是死的, 都是紙上談兵。當我見到第一個我選定的演員, 那還不是夏雨, 是演夏雨小時候的那個, 他叫韓冬, 十歲左右。我見他時, 一下子有了無限的想像力, 而且像是吸了氧一樣, 覺得整個攝製組的血液開始流動, 讓我特別興奮。」 ?

  「演米蘭的演員換了幾次, 後來已經定下來了, 我仍然心裡猶豫。突然有一天寧靜來了, 她從前來過一次,我覺得她太甜蜜, 個子又不夠高, 當時就算了。後來,有一天我在飯廳里吃飯, 我是近視, 沒太看清, 我感覺那個女孩子挺好的, 那是誰呢, 她為什麼在我們這個飯廳里吃飯呢, 過去一看, 這不是寧靜嘛。這樣,演米蘭的演員又換成了寧靜, 當時已經開拍了。」 ?

  其次, 要讓演員真正溶入電影, 融入角色。這就是說, 要讓演員深入了解體會自己扮演的角色,要讓演員找到角色的感覺。這需要嚴肅認真的態度和艱苦細緻的工作。

  「我覺得演員不論演過戲沒演過戲, 必須把這些蘿蔔白菜擱在一個罈子里腌, 像做泡菜似的, 泡出味兒來。然後拿出來切成絲兒啊, 切成丁兒啊, 炒還是涼拌, 都對味兒。以前我是個演員, 我沒辦法決定大家都得這樣做, 這次我能決定這樣做, 我就把這些演員集中起來。而且確實, 我發現必須有這樣一個『腌制』過程。

在這裡,我們能知道兩點姜文的工作重心——
1 尋找符合導演美學的演員
2 給演員創造足夠的生活體驗
這些可以總結為什麼呢....
那就是戲劇學院講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現實主義啊!!!斯坦尼啊哈哈哈哈!

如何簡單地概括《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的內容? - 電影
反正戲劇學院的人都有這一套關於斯坦尼的認定方法(實際和斯坦尼本身是有出入的),簡單講就是體驗生活,體驗,體驗,體驗。
而體驗對演員的重要性有多大呢?——

在汽車團, 我們切斷了一切的對外聯繫, 要求他們天天聽那個時代的歌曲, 看那個時代的報紙。那裡有個游泳池, 讓他們鍛煉, 還請來雜技團的老師教騎自行車。現在很多孩子習慣『打的』, 對自行車沒有感覺, 而他們在自行車上可以做各種動作。等他們回來以後; 我發現味兒有了。他們甚至開始下意識地哼那個時代的曲子了。」 ?

  姜文這種對待演員的工作態度和風格, 在他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中表現得同樣明顯。姜文在一段採訪中這樣談到:「『腌制』其實就是下生活, 你比如說演一群唐山農民, 那下生活就兩個目的: 一個是熟悉當地的生活習慣, 二是學當地語言。我給每個演員配個語言顧問, 教他們說唐山話,大概有了4 個月時間, 我就把他們扔那兒, 讓他們住老鄉家, 我對演員馬大三相好的姜鴻波說, 你住這兒, 就給我學餵豬、做飯, 收拾農活, 什麼點兒起, 什麼點兒睡, 完全按唐山人的意思來。把這些人先扔這兒了, 我就到別地兒拍日本人的戲, 鬼子這組戲拍完了, 剛想鬆口氣, 人家提醒我了, 哎那山溝里還一撥人呢! 我這才想, 可不是, 那還一撥人等我起鍋呢。」

這個給演員『腌』的過程,專業上講是表演的規定情景。
規定情景不能光靠感受啊,一個導演找你演一個角色,就說你對角色這個背景啊環境啊所處關係啊你就感受吧,用心感受下...你在感受感受感受到了嗎.....走點心走點心感受.....
那他媽就成了傳銷了好嗎!。

我們再看另一本講《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書,姜文等自述的《誕生——一部電影的誕生》

圖為姜文給馬小軍們講戲~

規定情景的感受是的確靠演員建立的,但是建立根基是在信息。而導演工作應該提供這些信息。
導演給演員提供有效的規定情景信息。這是表演指導的高明。
而這裡的信息包括角色的所處環境,時代背景,角色自身的人物設定,與其他角色的人物關係及人物變化,事件的影響,事件的懸念..............

這段姜文自述講的比較玄乎,我能理解這個『人物原本就存在並不受控制』,
我導過戲,尤其是周期長的片子,工作一段時間後人物自然會在腦子裡每天打轉,跟一個虛擬的朋友一樣......
我也寫過劇本,經常會寫完台詞自己扮演幾個角色自言自語對話.....
我也演過舞台的大戲,只要排練沒幾天大家狀態好都會在現實生活里彼此稱呼對方角色名....
這個感覺很棒——
走進人物的感覺。
而這一階段就超越了純粹的體驗,而成為從自身經歷中尋找人物共性產生共鳴的塑造過程。傳聞方法派就是這樣....
表演藝術中的「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分別指的是什麼? - 電影

3
其實歸根結底我覺著以上都是老生常談——
千百年前一個叫亞里士多德的傢伙在《詩學》里就告訴後人怎麼做這些了。
可眼瞧著時代發展成信息化了,大家反而不會做了呢?還是不去做,不想去做,沒法去做了呢?
千萬別說這是快速發展時代商業化的結果,商業現象的本質是民眾審美的選擇,
商業化應該帶來專業化,大批量的出現有質量的產品,而不是出了一堆看著就像洗錢的東西。

得出結論,
一個負責專業化的導演對表演指導的態度就應該是嚴苛的,一絲不苟的。
這樣你的演員也會更好的回饋到你,讓你成為一個優秀被人誇的導演。

再一次說了很多《陽光燦爛的日子》,真的讓我對這部片子更加熱愛,對為這部片子付出的人員更加尊敬,為那一段美好的時光感到憧憬。

其實,表演也好,導演也好,我個人認為它們屬於科學學科,有方法論可循,有優秀經驗可以借鑒,也有風格流派的發展變遷歷史。
但是這個學科,並沒有搭配出嚴苛的檢查標準體系,沒有統一的出廠材料設定要求,當它投入到市場的時候屬於自覺屬性
因此人們常說,你們是做藝術嗎,難道不是怎麼搞都行啊?
正是因為藝術屬性,才讓我覺著這個學科如此炫酷如此好玩,但它應該屬於勤奮的創造,大膽的想像,以及對專業的尊重。
而不能成為審美底下、快速經濟、瞎糊弄事兒的幌子。

你完全可以說我的觀點太不符合現實國情,我也未必能在現實里堅守住我的理想底線。
但我起碼知道,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有些是美的,有些是丑的。

黑白不分不可怕,可怕的是顛倒是非大行其道。

我就覺著,在提到演員啊,導演啊,表演啊....
大家應該多說點專業性的事兒,這明明是好事啊。。。。

以上。

資料參考
蘇牧 著 《太陽少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文 等著 《誕生-一部電影的誕生》華藝出版社
部分信息圖片摘選自網路 侵刪


比較明顯的,王家衛以及王家衛的所有電影(感覺不用長篇大論的解釋了),就是這樣。


既然有人提到了杜琪峰,我來這裡擴展回答一下。

其實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普通的劇情片比如家庭愛情等比類型片更容易展示演技,其實真不一定。獎項上一般上確實比較偏向前者,但是類型片其實很難演,也很難指導。為啥呢?平時大家肯定都能接觸到爸爸的角色,面檔的老闆,學校的老師這些都很容易認識。但是拿ak47去搶銀行呢?或者演個變態殺人魔?其實很難,因為沒有例子參考,只能靠演員和導演去琢磨。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這兩種片各有各的難處,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太小看類型片的表演。一般上學生拍類型片很容易假,因為很難找到適合的演員。

杜琪峰因為他獨特的影像風格,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發掘演員潛能的能力。可以說在他的戲裡面,上至大牌明星,下至龍套群演,每個人的演技的要求都很高,沒有人是可以隨便矇混過關的。比如說奠定銀河地位的《槍火》,除了犀利的鏡頭和剪輯,似乎沒有啥劇情耶,其實靠的就是演員的出色發揮。裡面五個保鏢+任達華,各有各的性格和特色,尤其是最後的飯局,每個人幾乎都奉獻了精彩的演出。

先來聊一部杜sir比較沒那麼火的電影-《柔道龍虎榜》。

郭富城算是四大天王裡面比較遲開始演戲的,而且在這部戲之前只有《風雲》算是比較印象深刻,但那部戲也不看出他的演技。他在這部戲裡面扮演一個到處找人干架的柔道狂人TONY,其實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角色,對柔道充滿執念,但是對生活又很隨便很樂觀的人。在這部戲以後他的演技開始有了長進,接下來連著三年提名金馬兩次奪獎也是一個屌屌的。

演他對手的古天樂,飾演一個漸盲的柔道魔童司徒寶。也是從這部戲開始,古天樂開始從(黑)奶油小生往演技派轉型,當然他和杜sir還合作了令人讚歎的《黑社會》系列。

劉德華世紀之初也常跟杜琪峰合作,個人認為《暗戰》是他的演技巔峰。看完後根本不敢相信,平時一身正氣的華哥,能把一個如此邪氣的江洋大盜詮釋得如此之好,那种放盪不羈的狂,那種catch me if you can的自信,真的是太棒了。

張家輝,在《黑社會》里飾演為了義氣可以不顧一切的飛機。一個戲份不多的小角色,但卻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他,這就是杜琪峰厲害的地方,把演員的潛能挖掘出來。要知道,張家輝在這之前都只是在演一些王晶的搞笑片之類的。

除了這些大牌明星,杜琪峰最有名的當然就是他在銀河培養的」黃金綠葉」們。

林雪《PTU》,一個作威作福的勢利警察,可謂是影史上最經典的角色之一。

當然還有很多,像盧海鵬,林紹雄之類,這幾年在銀河混下來,基本都成為了戲精。

銀河的黃金綠葉們

連合作不多的演員或歌手,哪怕在一起合作一次,演技也是被大改造
比如《神探》里的安志傑,簡直驚艷

《奪命金》的何韻詩,還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女主的提名。

當然銀河的招牌人物劉青雲我就不多說了,很多時候覺得杜琪峰戲簡直是為他量身打造。杜琪峰拿了三次金馬獎最佳導演,三次金像獎最佳導演,但很多時候我覺得這已經不是獎項能肯定的事情了。為整個華語影壇貢獻了那麼多出色的演員,最受益的,應該就是我們這些影迷吧,不用去忍受那些坑爹浮誇的表演。


杜琪峰
去看看任賢齊的楚留香和放逐里的金條押運員就知道什麼叫天壤之別


所謂會指導表演,還是要看影片風格的。
我偶像把演員當成活動道具,那才叫酷呢。
調錶演挺難的,尤其調成風格一致,像聶隱娘就存在這問題。表演風格不統一。
一個例子是白日焰火,按戲劇的觀點,桂綸鎂的表演是不過關的。但她的表演卻有人形道具的影子,又是適合電影的。
至於戲劇式表演,舉個例子。1942里,猶太記者訪問宋美齡,宋美齡對人民苦難熟視無睹。演員眼皮動了一下。這個是好的適合電影的表演。細微卻真實。
再看張涵予,一直在灑狗血。
電影導演在表演方面的素質最重要的是挑演員。
演員挑對了,角色成功百分之八十。
然後就是一點調教演員的工作了。
但是,千萬不要給演員灌輸塑造角色的觀念。
這個特別可怕。
舞台上可以,電影里不行。
純粹是因為電影銀幕太大了,你努著的那一絲絲觀眾都看得到。
所以教演員鬆弛準確地理解情境自然地釋放感情,就足夠了。
當然,導演要有眼光判斷演員是在演還是在感受。
很多演員根本不懂表演,以為演戲就是演。
一般來說,就我的經驗,笨演員是怎麼教都教不出來的。
唯一的辦法是當初就不要選。
所以,選演員很重要啊。


李安
個人認為李安拿捏演員特質並揉合到劇情表現有大大的天分。非常自然。
王家衛 有自己對演員的掌控,但是我不太喜歡。總覺得看著很累。
黑澤明


這個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基本上大部分線上的導演都會導人的。不過說到導人,要先說選人。

我認為大多數大導演對創作過程中演員的觀感都有一個久經打磨的第六感,他們能夠憑直覺發現這個演員是我想要的,ta身上有某種可被調教的表現力是我需要的,所以我才會選他,其次才是調教。

曾經看過陳可辛導人現場 覺得他很善於發現演員特質。參考《甜蜜蜜》,選擇黎明和張曼玉,《親愛的》,選擇黃渤趙薇。陳可辛的特點是他特別善於選人,所以有充分的角色感去導人。

王家衛《一代宗師》章子怡,《重慶森林》林青霞,王菲。

再好的導演也需要有演技的演員,否則怎麼導都沒用。


姜偉導演,拍過《潛伏》。
但真心覺得他的《沉默的證人》很棒。
裡面的很多動作表情對人物刻畫和劇情發展有很大影響。
佔下坑,這次詳答。


李安,看看《色戒》里的湯唯,真的是她演技最好的電影了,充分證明了李安是個好導演,會調教演員。


奧遜威爾斯
首先人家演得好,無論是自己導演的作品,還是表演的,拿捏得當。《第三個人》,大家都記得威爾斯了,誰記得導演是誰。
希區柯克
不是他總在自己的電影里客串一把而說他懂表演,他演的時候都比北野武不相上下。但是他懂得怎麼調教好演員,讓他們發揮最好的狀態。


我就說一個小咖的。
叫獸易小星


1.王家衛
這個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2.鄭曉龍
《甄嬛傳》的導演,《甄嬛傳》里每個娘娘太監(就是沒皇上)都演技爆棚,於是這些演員分分鐘被其他導演相中,簽了劇。
後來,有導演打電話給鄭導——那個演員怎麼回事啊?根本就不會演嘛!
鄭曉龍的導戲功底可見一斑。


個人最喜歡的導演是王家衛,他對於電影的專註度是很少見的,一部電影能拍五年甚至十幾年,人物形象塑造的也非常有個性。從重慶森林,一代宗師,花樣年華,東邪西毒,他的電影總是讓觀眾有自己的感悟,其中別有一番韻味。
陳可辛導演的如果愛,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看了三次,值得回味的愛情。一場物質和精神的博弈,愛情也變成戲中戲。
姜文導演,我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他的電影敘事結構奇特,看的時候會覺得晦澀難懂,但每個人讀出不一樣的故事,所以難忘。


陳可辛,具象點看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的表演,看趙薇在親愛的里的表演


李安


侯孝賢,姜文,讓專業演員演的像群眾演員!《戲夢人生》,《鬼子來了》。


王家衛,你看下章子怡的表演,王導的和非王的區別有多大,就能明白導演有多偉大。


是枝裕和。
眾所周知,把控小演員的表演不可謂不難矣,但偏偏有人拿捏得遊刃有餘。
下圖是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的海報,故事主要圍繞一群被社會遺忘的孩子展開。海報上的男孩名叫柳樂優彌,當年只有14的他憑此片問鼎了第5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成為戛納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而這並非曇花一現的個例,無論是《如父如子》還是《步履不停》,《幻之光》抑或《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電影中從來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少年孩童,這已然構成了他創作主題的一部分。


周星馳——看看離開周星馳之後的吳孟達,苑瓊丹,李健仁,林子聰等之流再無驚艷之作你就知道星爺已經把他們的表演潛力挖掘到極致


推薦閱讀:

拍戲時的雨都是人工的嗎?有沒有等真下雨時拍的雨戲?
哪些反派的目標或夢想很偉大,有遠見,被主角破壞後讓你覺得很可惜?
如何評價演員張譯入駐知乎?
對於《老友記》,為什麼《武林外傳》是致敬,《愛情公寓》卻是抄襲?
一個演員為演好角色能玩命到什麼程度?

TAG:電影 | 影視 | 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