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胃癌的可能呢?

因為很小的時候吃飯就不規律,胃部不舒服很多年,一直沒太注意,從13年暑假就一直在家窩著感覺整個人都蔫了,不運動也吃不下什麼東西,因為各種原因還是不想去醫院看,百度了胃癌早期癥狀,要說吻合的話確實是的,不過有點記不清到底那種不舒服是不是疼痛了。嘛,貌似有點蠢,還是想讓自己安心一點的。


早期胃癌治療效果明顯優於進展期,所以早期診斷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以下人群應定期去醫院行胃部相關檢查,如纖維胃鏡、X線鋇餐檢查、腫瘤標誌物等(具體檢查項目由接診醫生根據臨床表現決定,以上僅供參考)。

① 40歲以上、既往無胃病史而出現胃痛、進食後飽脹噁心、食慾下降等表現者,或已有潰瘍病史但癥狀和疼痛規律明顯改變者;

② 有胃癌家族病史者;

③ 有胃癌前期病變者,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大部分切除病史者;

④ 有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失血或短期內體重明顯減輕者。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共號骨外帥田爸 或者新浪微博@骨外帥田爸


兄弟,去做個胃鏡就踏實了,我和你情況差不多,那種感受非常不好受,我也是吃飯不規律造成的,結果是胃炎加十二指腸球潰加膽汁反流,後來好了一些,但是胃炎還是一直沒治好,噯氣加偶爾的放射性刺痛,每三個月會有一段很明顯的不適期(持續2周左右)現在每年都會去醫院定期做胃鏡,這樣買個安心


導致胃癌的因素很多,就目前的研究發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排查有沒有自身相關性,最好去做個體檢包括胃鏡,定期檢查才能更好地提前預防。

遺傳因素,有文獻報道,胃癌人群中約10%具有一定程度的家庭聚集性,也就是具有遺傳性,單核苷酸多態性最為常見,一些相對常見的基因發生單核苷酸多態性可能成為胃癌發生的遺傳易患標記。另外還有其他相關基因都可能潛伏著胃癌的身影。

感染因素,幽門螺桿菌生存於人體胃幽門部位,是最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這種細菌感染會引起慢性胃炎,並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的則發展為胃癌。感染幽門螺桿菌越早,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所以發現胃炎、胃潰瘍等癥狀要及早治療避免加重病情。

飲食,N-亞硝基化合物、高糖類伴低蛋白食物、高鹽飲食、霉變食物、不良飲食習慣被認為是胃癌高危因素。經常食用紅色肉類可能是胃癌發生的另一個危險因素。所以少吃腌制、烘焙、油煎、油炸、罐頭類、加工類肉食等食品,更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能夠規避疾病風險

吸煙和飲酒因素,吸煙與胃癌有關?最近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煙可作為胃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影響胃癌的發生和發展,吸煙者患胃癌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 倍,若同時飲酒,其胃癌發生率增加5倍。

精神因素,正常情況下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抑制和消滅突變細胞的能力,而精神壓抑狀態下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免疫力降低為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提供條件。在我國胃癌危險因素的調查中發現,胃癌患者中性格憂鬱的人所佔比例明顯高於正常狀態者。

癌前狀態,癌前疾病與癌前病變直接影響致癌率。胃癌的癌前病變包括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異型增生是目前公認的癌前病變。因此癌變取決於癌前疾病、病變的輕重狀態,所以小毛病忽視了可能變成大問題。

民族環境,胃癌的發病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間存在差異,可能與他們所在的環境及遺傳背景有關。青海省地處高原,其病死率在全國最高。青年人胃癌在藏族中明顯高於回族和漢族,民族間遺傳因素的差別、地域差別也是影響胃癌的因素。

年齡和性別因素,據統計40 歲以下人群中,女性發病者多於男性, 40 歲以上則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胃癌的發病率也增加,且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青年女性胃癌多發可能與雌激素代謝有關。

目前專家針對致癌分子、基因甲基化等發病機制正進行深入研究,期待新的成果能夠幫助篩選胃癌高危患者,對胃癌的診斷治療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胃鏡,活體檢驗,越早越好,早期可以治癒


胃癌的一般癥狀有哪些

  瘦弱和貧血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一典明顯的癥狀,大部分的患者就會在晚期都是非常的瘦弱,這種體重減輕的程度是遞增的,而大概有一半的晚期胃癌患者會有貧血癥狀,如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等癥狀。


推薦閱讀:

胃癌晚期能治好嗎?
胃癌做了全胃,胃小彎處(4/18)發現淋巴結轉移,化療該如何做選擇?
胃癌早期不治療能活多久?
胃癌從早期到晚期大概需要經歷多長時間?
哪些食物吃了容易得胃癌?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