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們習慣性說陰陽,而不是陽陰,陰為什麼要排在陽前邊?

我認為陰陽的順序不是偶然的開始,習慣性的延續了他們的順序,背後一定有他的的道理。
或者說所謂習慣的背後都有深層次的原因,所謂的偶然只是偶然背後的原因沒有弄清楚而已。
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以上是我的觀點。
那麼問題來了,陰為什麼在陽前面?為什麼不是陽陰,而是陰陽?
希望大家指教。

麻煩看到問題的朋友解答。或者幫忙邀請一些朋友解答。不勝感激。


謝邀。不知道。


陰陽為泰,天地合而萬物生。陽陰為否,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

天地、君臣、父子、男女、夫妻、長幼、尊卑、臣妾、君子小人

天地不交萬物不通。


先科普。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也就是說 平聲是一聲二聲,仄聲是三聲四聲。而一聲為陰平,二聲為陽平。我覺得 1是因為結尾是陽平讀起來琅琅上口。2是因為陰平音長最長,陽平次之,所以結束以陽平結尾最好讀。
------------------------------------------------------


陰是陽的根啊!沒有物質哪有能量?你若沒有肉體哪裡來的思想?


這個問題我終於能回答了。
要說為什麼能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老爹給了我一本八卦書,書上剛好有解釋,我也只是照搬書本原話而已。。

下面是書本原話:
《周易》只言""陰陽""而不言""陽陰""。或有人問:在天上,在地下;天為陽,地為陰,不應當說""陽陰""嗎?為什麼常常說""陰陽""呢?原因在於陽陰不符合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道是講變化的,變是道的本質。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由陰陽變出來的,萬事萬物都在變。先講陰,後講陽,把本來的先陽後陰而說成""陰陽"",這就是""變"",符合陰陽交媾、陰陽和諧之道。也只有陰陽交媾、陰陽和諧才會發育萬物。人類社會世代繁衍就是陰陽交媾的結果。假若天是天,地是地,互不相謀,沒有感情交流,也就沒有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天要下雨,而地卻不接納;或地要種莊稼而天卻不給陽光,陰陽反背,各行其是,就沒有好結果。比擬到社會人事上來也是同樣的道理。""道濟天下"",陰陽交感就是道,不是說這個""道""能給人帶來多少金錢物質,而是這個道能給人以教化、啟發,使人聰明、智慧起來,利用陰陽之道的原理能夠把事情辦的更好。

謝謝


物質從無到有,從混沌到秩序,從無形到有形,從黑暗到光明 都是從陰到陽,這一種先後次序。至於順口什麼的,你若從小到大都讀陽陰,也就自然感覺陰陽不順口了。


因為陽始於陰,陽極而衰復陰,哈哈,所以曰陰陽了,哈,為什麼陰不始於陽?因為陽不藏陰的,哈哈,陽只能盛而衰為負了,哈,陰中必然帶陽才能活動了,然後,陽陽得陰,而不能陰陰得陽,哈,因為陰中帶陽,哈,因為陽中帶陽,哈,所以陰陽了,哈,說了一堆廢話,哈哈,事物有陰陽,但陰陽總不均,哈哈,真八卦,哈


樓上有答主解釋了陰陽為泰,記得好像是陳洪老師講過的,陽的力量更大,卻甘居下位,如此方為泰,比如家庭里,丈夫要讓著妻子,大事還是丈夫做主,如此才能家庭和睦,打個比方,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古人覺得先有女性,後有男性吧,母系社會在父系社會之前。


大概是中華文明始於原始的母系社會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中,祥和安樂只會讓人死的更快,我倒是覺得陰陽陰陽,陰為何在前?便是因為陰之極致而生陽,反之陽之極致而生陰!正所謂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天地輪轉,陰在前陽在後便是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要先經歷黑暗才會迎來光明


我覺得就是順口的問題。
順口的原因應該跟詞語形成當時的發音平仄有關係。
至於內容的問題,我是沒看出來什麼深刻道理的。


聲調變化吧,還有在一句話裡面,說快點前面一個字的發音會蓋住後面一個字,意思傳達不清


問題提法有問題,很多人答案也是臆測的,提示一下問題正確的提法和答案可參考易經,如果贊數上一千再來填坑。


這個問題我知道,但是太長了,有空再寫


習慣了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令曰:「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按: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云:凡兩字連續而有平仄聲的不同,總是平聲字在前,仄聲字在後。


當我習慣性稱謂一對名詞時,或多或少包涵一定的思維方式。
如明暗,我們注意到了有,內心偏向於明。
那陰陽,自然是帶有對陰屬性事物探究所創造的名詞。如陰陽兩隔。

造詞的以及過濾的時候,便會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並且讓詞語有所偏向


陰陽頓挫啊 老天


陽以陰而生


推薦閱讀:

現在的修道士還煉丹嗎?外丹是不是已經絕跡了?
為什麼只羨鴛鴦不羨仙?
佛教和道教等是如何看待命,命運,命中注定的?
香功是什麼氣功?有啥作用
如何看待微博上鐵牙道人坐實知乎道教大v十萬個氣兒的抄襲?

TAG:中醫 | 易經 | 道教 | 道德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