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目前的發展如何?是否前景很好?


在歐洲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具體的一個例子是芬蘭。由於地理的關係,絕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南部首都赫爾辛基。這裡醫療資源非常集中,於是他們使用遠程醫療對其他地區進行服務。
此外,歐洲很多國家已經共享了病人的數據,不管走到哪裡,去看醫生,都能看到你過往的醫療記錄。聽說國內某家也有這樣的服務了。
但是,移動醫療的發展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1.帶寬。例如會診的時候,圖像地實時傳遞需要網路的支持。2. 如何讓所有的醫療數據使用同一種語言描述,以方便進行數據挖掘。3. 引發的病人的安全隱私問題。
以上,上學期學的一點關於E-healthy的東西。


移動醫療只是一個技術,決定前景的是移動上面的應用。

移動醫療的前景在院內永遠只是一個輔助和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好的前景,在院外。


移動醫療分為兩大部分。一是面向患者的,一是面向醫生的。
我個人覺得,在國內,現階段,直接做面向患者的移動醫療,非常難。
相反,做面向醫生、為醫生服務的移動醫療,相對容易一些。而且可以通過為醫生提供服務,積累醫生資源,為擴展面向患者的服務打好基礎。


在談發展前景之前說下我對移動醫療目前發展的看法,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希望在知乎上和大家進行討論共同進步。

首先我們來看下目前國內移動醫療產品有哪幾個細分領域


醫生工具:通常包括病歷管理、藥品信息查詢、臨床指南、前沿的醫學資訊


自診問診平台:包括患者自診或預診服務、醫患溝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


單科領域:關注某類疾病或某個單科領域,做患者教育工作,常見領域包括牙科、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等


硬體結合:需購買專用硬體,用APP來記。目前產品集中在血壓血糖心率這塊較多,一些遠程老人、嬰兒監護等應用也常出現。其開發者多為醫療器械公司,如東軟熙康旗下的幾款產品皆是這模式的


醫聯平台:包括挂號、預約、查看院內信息化驗單等,目前出現與微信、支付寶結合的趨勢


醫藥電商平台:這個較為常見,目前多為銷售OTC、健康營養品為主。被稱為電商最後一片藍海的醫藥電商始終處於待發掘狀態,但隨著網售處方葯的政策的開放,相信到時一定會迎來醫藥電商的春天


醫療新媒體:類似於動脈網動脈網-關注互聯網醫療創業這種關注醫療互聯網的媒體,通過傳遞醫療資訊,針對醫療企業提供服務

來個圖表一清二楚

可以看見產品很多,但是沒有哪款產品可以說佔有絕對優勢和說能夠完美解決它想解決的領域。連擁有最多醫生資源的春雨醫生APP主打的輕問診模式,也沒有很好解決診斷結果過於模糊等問題。所以移動醫療市場上競爭對手雖多,但仍有機會在細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美國在移動醫療方面發展的很快,但中國由於國情不同存在著以下問題

1.
國外的人群願意為非考試類的健康管理產品消費,而國內許多產品目前只能向企業端進行收費,用戶付費意願不強。

2.
醫院體制問題,好醫生多集中在公立醫院,醫院方面提供給醫療互聯網企業的介面如支付繳費、取體驗報告等較難介入。

3.
過度醫療問題,我本人做過葯代實習,體會到體制內的醫生其實工資不高,但每個醫生負責的病人卻很多,造成病人看病體驗差,醫生沒時間使用移動醫療產品等現象。而且由於實行以葯養醫的政策,這也導致葯價高企等問題。

4.
缺乏商業保險公司作為移動醫療服務支付方,很多產品需要依賴患者買單

但好消息是隨著國家開放醫生多點執業、網售處方葯、電子處方單可以外帶等政策的實行或準備實行,我相信國內移動醫療企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接著看下移動醫療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個人愚見,我認為是與線下服務的結合和後續的數據管理。舉個例子,如一款可以輔助檢測血糖的APP,用戶的需求不可能永遠只有監測血糖那麼簡單,對於慢性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長期血糖檢測+定期專家問診+藥品或醫療器械指導,每一個用戶的情況經過後台數據處理中心的分析後,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協助用戶對所患疾病的管理。

醫療互聯網行業不缺少打代碼的技術人員,但缺少懂醫學,具有醫藥行業從業經驗的又懂互聯網思維的人才,相信國家未來一定會把醫療環境改革地更加開放,到時醫療互聯網企業滲透到看病-問診-檢查-支付-取葯-病情管理每個環節,配以懂互聯網和醫藥行業的複合人才,把醫療線下的服務體驗做好,我很堅定地相信,移動醫療一定會迎接更好的未來。

綜上所述,醫療互聯網目前發展迅速,國家政策肯支持,資本市場肯投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前景看好哦!!


發展還是挺困難的。
首先就是收入問題。現在國內幾乎看不到向患者收費比較成功的案例。丁香園在國內是比較成功的以對醫生收費為主的公司了。但很難把它定義為移動醫療。泰和誠的掌上好醫應用一開始採用收費模式,因為其著眼於實體醫院中醫生和患者的線下關係。靜觀其發展吧!
再有就是服務模式問題。現在還很難出現一個打通患者和醫生之間關係的好方法。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患者只能根據名望聲譽來選擇醫生,典型就是去醫院掛某個醫生的專家號。但國內醫生資源稀缺且流動性差,體制上又存在種種束縛,醫院之間合作少,醫療數據系統差別大,沒有統一標準,限制了移動醫療的發展。
移動醫療要想前景光明,就必須解決醫生和患者之間雙向選擇的問題(如果醫生定死在公立醫院裡就不存在雙向選擇了,那移動醫療的發展道路就更狹窄了),然後根據提供的服務來制定收費政策(免費是不靠譜也不可能長久的)。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政府對醫療體制的改革。


移動醫療已進入市場商用階段,關注醫療健康的私人消費者、病人以及相關企業將成為眼下移動醫療的主要客戶群,私人消費者在未來5年內繼續成為移動醫療服務的主要客戶。移動醫療應用程序將與傳統的醫療保健系統進行更加合理的整合。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移動醫療將得到一定的成長,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店對移動應用、雲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預計在2015年實現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8.4億元,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

2013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3.6億元,移動診斷服務(僅指在線輔助診斷)的市場規模達到2.9億元,治療服務(不含入院治療)市場規模達到2.2億元;而到2017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將73.4億元。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背景,基本常規服務、診斷服務、治療服務將會一直佔據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絕大部分。

目前醫療保健類APP產品已達2000多種,主要包含以下幾類:醫藥產品電商客戶端、面向醫生/醫學院學生等與業人群的客戶端、綜合醫療健康信息化及雲端服務客戶端、眼科/牙科等細分領域產品、細分功能產品。前瞻分析認為:未來移動醫藥APP價值將體現在便利、高效、及時和個性化這四點。
便利:隨時隨地查詢藥品信息、附近藥店信息、與藥師溝通、下單支付。
高效:藥師、醫生通過患者用藥數據做出科學診斷,從而提高診斷效率。
及時:及時與線上藥師或專業醫生溝通服藥情況,並通過APP定時,提醒服藥時間,自我管理用藥情況。
個性化:患者在APP上的使用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抓取和應用,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來優化體驗。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5年內,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將是該產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佔據主要角色,在整體市場上將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其次是設備提供商。
分析認為,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電信運營商最有可能率先進入這一市場,進而帶動整體醫療醫療市場的發展,這與中國醫療現狀存在一定關係。


移動醫療目前發展比較好的項目主要還是預約挂號、健康諮詢、醫藥服務、慢病診治、醫療信息化幾個方向。

其中健康諮詢和醫藥服務都已經是老項目了,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雛形,目前競爭最激烈的無疑是預約挂號這塊,包括BAT都開始加快了在這方面的投資布局,14年到15年至今,行業內完成了不少比網路醫療方面的投資,而15年會是預約挂號暗處鬥爭的一年,各平台都在搶奪資源,搶奪市場,預計16年會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並且誰是大頭,到時候就會有眉目了。

然後再看看慢病診治,相對於急性疾病,需求都是偶發的,每個人的需求頻率大都不高。而慢性病的治療正是需求者的長期需求,從而,延伸出了許許多多的慢性病診治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未來也是很可觀的,能夠較為精準並且實際地抓住自己需要的用戶群。

最後就是醫療信息化了,從醫生的病歷管理,診治信息管理,轉診管理,為了讓醫生更能感受到移動醫療的便利,許多平台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幫助醫生更有效率的進行診療工作。以全國如此龐大的醫生群體數量,這類服務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巨大的。同時,穩固好這部分的資源後,也能成為為患者服務的優勢資源。

關於前景
總的來說,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只要能做起來,前景都很好,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做。其中大部分想要吃這塊蛋糕的公司最頭痛的就是醫院和醫生資源,這兩端的資源沒把握好,是很難做的,患者資源門檻就相對較低了。所以個人認為目前移動醫療市場的競爭,爭的不是患者,患者到處都能獲取,爭的也不是技術,技術大家都能實現,而如何滿足醫院和醫生的需求,才是應該最優先考慮的,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就等於抓住了這份資源。


個人認為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就看如何創作了。
健康理念貫穿於生活中,現代化的移動設備或發展迅速的IT行業相結合的話,會大大方便於所有人的健康的~


對於醫療。其實患者願意掏錢的概率比醫生大多了。而目前的市場集中在預約挂號,網上就診,這幾塊。預約挂號本質上放出很少的號源出來,基本也是約不到號的,不然黃牛黨就沒有存在的圖囊了。而網上就診忽略了優質的臨床醫生基本是沒有時間在班外時間和患者瞎扯。況且還有一個執業範圍和註冊地的問題。


首先得把概念搞清楚,移動醫療(mHealth)遠程醫療(teleHealth)醫療信息化(HIS)和遠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是電子保健(eHealth)中四個重要組成部分。HIS、teleHealth和Distance Learning發展已經有較多年,相對成熟,當然在中國的醫療體制下還是有不少非技術原因的限制。而就移動醫療(mHealth)部分,就我理解又分幾個部分,一個是移動健康,一個是移動醫療,比如目前大部分的手環,穿戴設備都還只能是屬於移動健康領域,移動醫療方面受制於技術發展,比如感測器,當然更大的限制是政策因素,(關於診斷資質、診斷地點等,這裡不詳述了),還是要看看業內,甚至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巨頭是否有能力撬動這部分的發展。至於類似挂號網,春雨,好大夫這類的,大家自己感受嘍。


互聯網+醫療的模式被炒的很熱,我認為目前的移動醫療發展潛力集中在,移動視頻在移動醫療問診模式下的應用。簡而言之,就是視頻問診的應用。


細想一下,正如支付寶靠用戶補貼來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一下,移動醫療憑什麼去改變幾百年來患者去醫院就診的習慣呢。我能想到的切入口是視頻問診技術


在國外,視頻問診的起步比較早,技術也比較成熟。Health Tap是一家2010年成立的醫療網站,在2014年其推出在線視頻諮詢服務,用戶交付99元的月費,就能和醫生進行遠程視頻對話。類似的Doctor On Deman也是款移動醫療App,連接醫生和患者。用戶可以通過視頻提問,並獲得醫生的專業幫助。


國內的移動醫療發展較晚,但近幾年也取得不錯的成績。眾多的app提供視頻問診服務,包括春雨醫生,幸福醫生,微問診等。無論是免費或者是有償收費,相信通過視頻來問診,加強同步溝通,都是改變患者習慣的第一步。

如果要深度往這方面發展,建議研究下視頻通訊技術。當然目前也有很多公司提供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如JusTalk Cloud,雲之訊等,可以幫助嵌入視頻通訊技術,減少開發難度。我相信視頻問診是目前移動醫療的爆發點,也更能為患者提供便利,提高用戶滿意度。


移動醫療目前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就事論事的話,未來移動醫療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為什麼說移動醫療處於初級階段?醫院只有完成基本的信息化建設之後才能推動移動醫療的發展。舉個例子,如果沒有基礎HIS、EMR、LIS、心電網路等信息系統的支持,移動醫療恐怕只有移動,沒有醫療了吧。
移動醫療的前景是非常不錯的,為什麼這麼說?隨著醫療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各個醫療機構間的信息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及信息互通。那麼,隨著人力資源成本越來越高,技術越來越成熟,移動醫療的機會就來了。
一點點個人觀點,歡迎指導。


部分移動醫療項目,主推領域化競爭,如糖尿病,很多移動醫療公司做垂管,一體化幫助用戶改善健康水平,並控制血糖。

不過大部分移動醫療項目都面臨一定尷尬,一是優秀的醫院和醫生資源難以整合,二是缺乏自身的核心醫療創新。總的說來,做信息溝通平台的比較多,而徹底顛覆傳統醫療的比較少。


仍處於起步階段

整個醫療體系本身的變化不會太大,醫院還是那個醫院,醫生還是那個醫生,患者還是那個患者,看病還得去醫院找醫生,但是移動醫療在起步階段給醫療帶來哪些變化呢?個人認為主要是醫療資源的整合,醫生效率的提升,患者就醫的體驗蓋上三個方面

移動醫療驅動力:1.經濟驅動,催生大批富裕人群,中產階層的興起,毫無疑問會產生巨大的大健康需求。2.社會驅動,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衡,3.技術驅動,可穿戴設備,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

移動醫療初級階段目標:醫療資源的整合,醫生效率的提升,患者就醫的體驗改善

實現目標的路徑:搶醫生,因為醫生在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中國尤為稀缺。搶入口,誰擁有入口,就等於擁有了移動醫療的門票。拼線下,初級階段的移動醫療,並不會從根本上給就醫方式,最終患者看病還得去線下的醫院找醫生,所以得有足夠的醫療機構,第三方檢驗機構,養生保健美容機構的加盟才能服務更多的用戶


我個人的感受是,非醫學背景並且不是情懷很高尚的應屆生還是慎重考慮這一行業。


其他幾位對現狀的分析已比較全面,我只補充一下前景,2014可稱為移動醫療元年,由於科技、人民健康意識、政策、社會形勢等原因,一批不錯的項目拿到融資,當然,資本市場的活躍不得不提。而這一批創業者,更多的是懷有夢想,對醫療、互聯網的理解不夠深刻,所以市場上優秀體驗的產品不多。2015年我認為將是百花齊放的開始,更多優秀的醫療、互聯網人才注入市場,補充上一批創業者的不足,或開創新的項目。另一方面,已取得先發優勢的春雨、丁香園,有更多的資金進行商業的嘗試。同樣握有大把資金,醫生資源,葯代隊伍的製藥企業也不甘落後,投資、內部成立項目將成為風氣。最熱鬧的應該是醫院了,醫生資源、醫院資源的爭奪將進入白熱化。總之,2015大戲剛剛開始。


推薦閱讀:

當初春雨醫生是怎樣做品牌推廣的呢?
穿戴式設備在移動醫療上的瓶頸有哪些?
怎樣才能擁有私人醫生,我國私人醫生業務普遍嗎?
健康類的app有哪些?
醫療(移動)互聯網領域新的切入點有哪些?

TAG:醫療 | 搜索質量 | 移動醫療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