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人到底有多能吃糖?

都聽說蘇人嗜糖,但不知道能到什麼程度…


刷pyq看到這條,作為一個特別愛吃甜的無錫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對上面一條拿草莓醬拌飯的我是不贊同的,就算我是一個無錫人我也受不了這個吃法。
提示一點:無錫人吃甜,但是不是往所有菜里加糖,對於我們來說,糖是提鮮的,是一道菜的靈魂!是不是感受到了來自一股華東的神秘力量。

13屆的華政法學狗,在我們大一大二的時候一食堂一樓的番茄炒蛋裡面是加糖的,很多東北小夥伴覺得簡直匪夷所思,然後在大二下(?其實我也記不準確了)的時候學校成功多了北方窗口,偏咸辣口,我去吃了一次,簡直讓我懷疑人生。所以非常可以理解北方孩子吃到加糖的番茄炒蛋的感受。但是在這裡補充,我一個小夥伴,北方人,吃了一次加糖的番茄炒蛋以後,愛上了,放假回家要求他爸爸在做番茄炒蛋的時候一定要加上糖,把他爸媽也嚇壞了。但是他們一家現在已經接受這一種吃法了。

很多人無錫人做所有菜里都放糖真的太誇張了,但是無錫人吃甜是真的能吃,所以我很懷疑我們一家牙齒都不太好是不是有這個原因。以我做了2周晚飯的經驗來回答,一般要放醬油的菜,都要放糖,有時候為了炒糖色好看(看不懂炒糖色自行百度),我是放的冰糖。濃油赤醬,濃油赤醬,醬油要搭配上冰糖才是真正的濃油赤醬好嗎?覺得不好吃的我懷疑你吃的店煮的不好。感興趣的私信好嗎?我給你們推薦呀!

下面,我舉幾個
先說小籠包,無錫小籠包很有名,帶去學校給舍友。
福建舍友從一開始的「咦?這個包子裡面的肉怎麼是甜的?好怪哦!」
到後來變成→
我:「我要回家了,你要吃啥?」
福建舍友:「那個甜甜的包子,裡面汁特別多的那個。」
我:「。。。。那不是包子。。。」
ps一下,無錫好吃的小籠包很多,例如熙盛源,鼎福記,但是我絕對不會去吃的就是王興記,但是最有名的確是王興記,攤手,不知道為什麼。

再說三鳳橋,很多外地小夥伴來無錫,會去三鳳橋買無錫排骨,???!!我一個無錫人都不吃無錫排骨好嗎?真的不好吃!!三鳳橋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蜜汁雞翅,蜜汁豆腐乾,元寶鴨,醬肚這樣的東西好嗎??!!但是,高能預警!很甜!我一個無錫人也覺得甜,意思就是,一次吃幾個就好,別買了一大袋,一次性全吃完好嗎?

至於一些桂花糖芋,綠豆湯,赤豆小圓子,你們不覺得這些聽名字就該是甜的嗎?人家有個統稱叫甜品好嗎?無錫人最多就是覺得不夠甜,再加一勺糖。有罪嗎?有罪,肉也是長在我們自己身上。說到這個,以前去韓國玩,韓國的紅豆粥,南瓜粥都是咸口的,簡直了!!!太難喝了好嗎!!但是在韓國大媽慈祥的目光下不好意思不喝吧。快喝完的時候,韓國大媽提醒桌子上有糖,自己加。不誇張點,真的是在沙漠里看到水源的程度。

再舉個反 ,無錫有條很有名的街,叫南長街,南長街上有個很有名的青陽豆腐花,是咸口的。不吃甜的?不好意思,從小吃的就是鹹的。為什麼不加糖?不好吃!!

以上,糖對我們來說是無錫菜的靈魂,但是我們不是所有菜都加糖的。綜上,歡迎來無錫玩呀哈哈哈哈。


利益相關,江陰人,正處於蘇錫常的正中心,東面是蘇州的張家港,南面是無錫市區,西面是常州。

蘇南人視糖如命,以無錫尤甚,如果以數值來說,無錫甜度為10,蘇州大概是9,上海常州只是被影響,大概達到8點幾的甜度,南京和省內其他城市平均甜度也只能勉強達到7度左右。

無錫人吃糖有多喪心病狂呢?

我們來看一下無錫的代表美食——醬骨頭

豬助條排骨2000克,精肥方肉500克,醬油300克,白糖175克,紹酒100克,姜、蔥、桂皮各25克,茴香15克,硝末5克,食鹽適量,紅米少許。
——百度百科

我們可以看到,白糖占量達到了肉和骨頭總重的7%。

實際上這個比例是偏低的,因為煮出來的排骨重量會減少,而糖分被鎖進了肉骨頭中。

正宗的無錫醬排骨可以放在室溫保險很久不腐壞,原因就在於極高的糖分濃度,讓醬骨頭像腌制了一樣,正宗的醬骨頭中,糖大概可以佔到十分之一的比重....

當我在省內其他城市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進食堂吃到番茄炒蛋,我很生氣,踏馬的番茄炒蛋怎麼那麼咸啊!居然放那麼多鹽!

然後外省的同學也很生氣,紛紛抱怨學校的番茄炒蛋怎麼那麼甜。

我表示一臉懵逼,哪裡甜了???(省內其他城市的口味只是偏甜而已...)

因為習慣了家裡我媽番茄炒蛋上濃濃的醬汁兒,感覺學校食堂的番茄蛋水水的,一點都不夠味道....

前天早上吃了小籠包去市圖書館自習,快到中午了嘴巴里還膩膩的感覺,明明喝了水,漱了口,但是唇齒間那股甜膩的感覺持續了很久...

在大學第一次看到小籠包興沖沖買了一份,五個居然只要6塊錢,興奮極了,拿到手是這樣的...

???

不是說那個小的籠子蒸出來的包子饅頭就是小籠包啊喂!!

【媽的,氣炸我】

論什麼樣的小籠包才是正宗的小籠包呢?

請看————

皮要薄

【湯汁要多】

非得是這種,拿著小碟子,筷子夾起一枚小巧玲瓏的小籠包,牙齒輕輕一戳一咬,湯汁倏忽就淌出來,那股沁人心脾的甜味把人的心肝胃脾腎都要甜得七葷八素的時候,精心腌制的肉才冒著香氣告訴你,這才是正宗的無錫小籠包。

其他的都是異端,是異端!!

無錫菜放糖放得多,甜味常常蓋過鹹味,如果哪家的小籠包吃完舌頭不能讓你顫巍巍的發甜發膩,招牌的配餐不是小餛飩,那一定是個假冒的小籠包店!

沒有紫菜撒得足足的,蝦米蛋皮兒撒得香香的開洋餛飩,吃小籠包還有啥意思?

開洋餛飩里的肉餡也是放糖的,裡面包著剁碎了的大隻開洋,咬一口,肉味兒海鮮味兒,甜膩膩得保准您心都化了。

蘇南人吃菜愛放糖,放糖的結果就是炒菜很多都有濃濃的粘膩的醬汁兒。

我媽燒地三鮮要把土豆油煸一遍後放足足的糖汁兒再和茄子番茄一起炒,

炒生菜要放糖,吃菜苔(長老了的青菜)也要放糖,吊出菜幫子里的甜味兒,

要是不小心鹽放多了,蘇南人想不到加水,第一反應就是拿起糖罐子,加糖 加糖!

燒醬排骨,塞油麵筋的時候,哪家主婦燒出來的的醬汁兒越粘稠,說明熬汁的技術越高。

年初時在我姑媽家吃她燒的排骨我隨口誇了姑媽燒的排骨好吃,醬汁濃郁,兩天後我媽就自己在家又燒了盆更粘稠的醬燒排骨,揮著菜鏟向我耀武揚威「你姑媽燒的哪裡就好吃了,你吃吃這才叫好吃的排骨」

嚇得我嗷嗷應應,不敢吱聲只敢大口捻了塊肉骨頭,然後拚命誇了我媽一通廚藝天下無敵....

蘇南人的視糖如命也可以從點心小吃上看出來。

1.梅花糕

上等白麵粉4公斤、豆沙3.5公斤、白砂糖150克、糖豬板油丁500克、紅綠絲75克、食鹼15克、豆油25克。  

梅花糕一半是糖和甜的豆沙...

2,方糕

3.松仁椒鹽夾糕

4.棗泥拉糕

5。中秋時節的糖芋艿

還有蘇州人最愛的時令小吃——桂花薏米仁雞頭米。

如果不是生在江南水邊,很難有如此口福嘗到這樣清甜又秀氣的尤物~~(湯是放了足足的冰糖哦)

總之,蘇南人嗜甜可以從飲食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吃肉的時候,燒菜的時候,吃小吃點心,甚至喝餛飩的時候。

而且,並不僅僅是像美國人那樣對白砂糖的粗暴狂熱,蘇南人對於甜的執著,更多時候也離不開「鮮香」味的配合。

每到過年時家裡燒甜飯,八寶血糯米飯,母親總是燒旺了熱鍋,一定要用上半碗豬油來炒甜飯。血糯米,紅綠拉絲兒,瓜子仁兒,核桃仁兒,配上足量的豆沙,足量的白砂糖,出鍋的時候一定是油汪汪,香噴噴,甜味撲面而來的幸福感。

這種對於甜覺味蕾深刻骨髓,深植基因里的追隨,非當地人不能體會。

飲食方式的傳承,對於鮮味和甜味的嗜好,對於豆沙,棗泥,白糖紅糖的痴迷摯愛,也許很多不習慣的人會難以理解。

也許,這種甜到骨子的,顫得人心軟的味覺,和吳地水鄉的小姑娘的「嗲」有異曲同工之妙吧!非得甜得你骨頭酥了舌頭軟了,嘗到滋味了,便再也離不開,拋不下這一飲一啄中的甜甜甜甜。

這是幸福的感覺啊!


剛出國的時候大家都不怎麼會做菜,經常拌點下飯料吃。有一次聚餐菜不夠,飯又太多。心說沒事,拌飯吧,拿出老乾媽給大家分。遞給無錫同學的時候,他搖搖手說:我不吃辣。

然後他掏出一罐草莓醬。


其實江蘇也就蘇南嗜甜,蘇錫常都市圈裡常州只是稍稍偏甜而已,蘇州菜是人所共知的甜,但跟無錫菜比起來真不算什麼,小時候回老家連清炒蝦仁都是放糖的我就問你們怕不怕。不過呢,無錫菜的甜並不膩口,不像老美的甜品能讓最原教旨的甜黨叛逃,無錫菜的甜是那種讓甜黨感到幸福而咸黨也不會排斥的味道
很多紀錄片里都說什麼上海菜甜得沒法吃,說這話的人把他們扔到蘇州估計得餓死,扔到無錫那是連呼吸都沒法呼吸了


- 土生土長無錫人,現在在昆明讀書,看到題目突然興起,就來湊個熱鬧,寫得東一出西一出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 我算是一個超級有口福的小孩,小時候外婆家住在黿頭渚門口,說起來算是從小吃湖鮮長大,但事實上我最喜歡吃並且吃得最多的還是紅燒肉。因為魚要挑刺啊,越是鮮的那種小魚刺越多;蝦要剝殼啊,為此我還特地跟我爸學了那種吃掉蝦肉的同時還可以吐出整個完整的蝦殼的招數,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有機會我們再聊。說起紅燒,外公當年燒的紅燒蹄膀可是號稱一絕,濃油赤醬,甜而不膩,那種典型的無錫味道,好多親戚朋友家的小孩一到逢年過節就念叨著想外公燒的蹄膀了。不過後來外公得了糖尿病以後,因為長久不能吃糖的緣故,對糖的感覺漸漸淡了,時常難捏不準,很難再吃到當年的味道了。不過沒關係,畢竟我也快到掌勺的年齡啦,是時候繼續甜下去了。

- 小時候還超級喜歡吃湖濱飯店的桂花糖芋頭,尤其是芋頭湯,飄著桂花的芳郁,溢著紅糖的甜香,簡直欲罷不能,喝著喝著就甜到了心裡頭。


- 除了這些小時候還有個怪癖,特別喜歡偷家裡的冰糖當零食吃,可以連著吃好多塊,感覺像有癮一樣,根本停不下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這樣?


- 那時候簡直以為普世口味就是這樣嗜甜的,直到吃過了酸咸苦辣,才發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高一去北京夏令營,姐們幾個費盡千辛萬苦逃出大部隊溜去全聚德,結果這一嘗,蘸烤鴨的醬居然是鹹的,愣是放了幾勺砂糖才咽下口。現今想來,倒也是十分有趣。

- 在昆明呆了快四年了,酸辣倒也甚得我心。只是每每想家時,那種甜意就會湧出來,我想,那便是幸福的味道吧。


- 最後,來一波彩蛋,關於為什麼全國各地的人都吃不慣蘇錫菜?


說起這個就想起我的德語老師來了。
她是山東人,某次聊天說起無錫菜。她說她姥姥姥爺有一次特地到無錫來看她,冬天的時候,於是她就帶著他們去了一家比較有名的本幫菜館吃飯。她說,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聽到她節儉的姥姥和姥爺主動要求加菜!
因為連青菜都是甜的。
無錫土著大概都知道,經過霜凍的大青菜是甜的,特別好吃,而且炒的時候也會再放一點糖吊吊鮮,要是和蚌肉一起燒,不要太好吃哦!


這題聚集了好多無錫人啊~
作為無錫本土妹子,到了徐州上學,看到番茄炒蛋里放辣椒還沒放糖,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和室友說我們那的紅燒肉放糖,比例大概1:10,他們的表情是這樣的

去食堂,看到有豆腐花,請大媽幫我加點醬油加點糖,食堂大媽的表情是這樣的

一秒後………

聽說我吃白米粽蘸糖後,她們。。。

不過在吃到我帶的小籠包以後……

不過嗜甜以後的結果也很難承受


無錫人。

蘇南的小盆友們應該小時都吃冰糖的吧?干嚼或者泡水(不過泡了水實在太淡)。

夏天喝冰鎮綠豆湯,我親眼見著攤主阿婆撈五分之一杯的糖進去。

我奶奶燒的紅燒肉特別好吃,但是用外地的口味來形容的話,可能就是一塊糖膠吧。

有小夥伴吐槽過無錫所有紅燒葷菜都是糖燒肉。


最後,無錫甜的何止小籠包梁溪脆鱔拌餛飩拌面炒青菜薺菜豬肉饅頭梅花糕玉蘭餅什錦麵筋等傳統食物?

魚香肉絲干鍋花菜香菜拌腰花這種外來菜全國菜還不是一樣統統跪倒在我大糖帝國面前。在無錫吃烤鴨也能給你端出一碟糖讓你蘸。


大學裡的學姐有次去我家鄉旅遊,回來對我說了一句,你們那的辣椒醬都是甜的


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說,上海人也挺能吃糖。但其實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啊…


09年去上海,包子都是甜的,那體驗,一言難盡!


甜,

鮮甜,香甜,酸甜,甜辣。

沒有糖,紅燒的雞鴨魚肉怎麼收汁?怎麼增色?清炒的蔬菜 怎麼提味兒?

沒有糖,發糕之類的點心怎麼香甜鬆軟(當然還要有豬油)?

沒有糖,哪有赤豆酒釀元宵和糖芋苗那恰到好處的微酸。

沒有糖,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吃了舌頭會發麻。

糖 調和諸味;土,為五行成數。

生活最美不過是多一點點糖。


地地道道的南京人 現在在無錫上大學 以前一直聽說南京人吃飯喜歡重油重糖但是自己一直沒什麼感覺 畢竟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是鹹的 哈哈哈
來到無錫上學以後飲食方面和南京覺得沒有多大區別 直到上次吃了一個包子讓我徹底顛覆了對無錫人喜歡吃甜的看法
那一次去春申廣場附近玩 先吃了一個梅花糕 覺得好甜 甜到發膩就想買個咸一點的東西吃一下 然後看到一家包子店 特激動的去買了一個包子 看了半天選擇了一個豬油薺菜包 覺得都有豬油了肯定很咸。
結果咬開第一口 我好藍瘦 因為裡面的餡是白糖和薺菜 糖塊都可以看得見 比剛剛吃的梅花糕都要膩
從此我對那家包子店就有了陰影
這一次我真的感覺無錫人太喜歡吃甜了吧 包子裡面都放糖 真的是顛覆了我的世界觀 不過學校的糖醋排骨鹵鴨腿糖醋裡脊真的是燒的不錯 只是以後再也不會吃薺菜豬油包了


老公是宜興人。我是安徽人。

每次回來他都吃不慣我媽做的菜。

「她炒青菜居然不放糖!」

所以他經常餓得半夜爬起來偷吃閨女零食。


我在無錫,西紅柿炒蛋加糖,排骨出鍋前半小時加糖,好多無錫小籠餡兒里一口下去有甜鹹味兒糖水溢出。大排面里的大排也有糖水味道,玉蘭餅裡面的肉餡也是甜鹹味兒。
從此我的廚藝不斷提高…


其實你們對於無錫菜的理解都有一些偏差,蘇南人(很多情況下特指無錫人)能吃糖真的是一個誤會,就像我雖然特別喜歡甜點,但是不喜歡水果糖奶糖軟糖等一系列糖果一樣。
我覺得蘇南人對於美食的理解是很深刻的,有別於廣東的精緻營養,我們講究的就是色香味。糖實在是很神奇的一種調味品,它能加深菜品的顏色,也能提鮮,還能更好地凸顯香氣。但是在這樣的菜系裡它不是作為個體存在的,它是作為配角,突出的仍舊是醬油、醋等主要調味品,雖然它占的比例不容小覷。
我和爸媽帶著我大連來的閨蜜(我們是在國外一起廝混過的吃貨,她教會了我往菜里放辣,我教會了她往菜里放糖)去湖濱飯店搓了一頓,她至今念念不忘醬排骨和梁溪脆鱔。醬排骨不用說了,這麼有名的錫幫菜,它靠的就是醬油+糖+紅曲米慢慢燉爛收汁,醬油依舊是主角,糖和紅曲米都是為了色香味服務的,這實在不能說是一道甜食。梁溪脆鱔乍看之下是冷盤,吃起來是很純的甜味,然而你仔細咀嚼一下,是不是在焦糖覆蓋下感受到了鱔魚炸過的香脆和咸鮮。脆鱔的傳統吃法是將脆鱔和薑絲一起夾起來蘸醋後食用,這裡又要說到另一個無錫菜的靈魂,醋。
我覺得蘇南人是很聰明的,把畢生精力都花在吃上面。醋是解膩的好法子。比如清炒河蝦仁,單吃我是拒絕的,黏糊糊的,但是加了醋就不一樣了,口中被醋的酸爽震懾,鮮味更突出了。出國之後被拉去吃火鍋,實在不明白火鍋有什麼好吃的,吃起來都一個味道,而我調的醬料也和一般的芝麻醬蒜油碟不一樣,醋、糖、蔥蒜、香菜、少許芝麻油、少許辣油。重點依然是醋,加了糖算是酸甜口的。這大概就是無錫人讓人訝然的地方了,什麼都放糖,殊不知糖是最能中和刺激的味道。
所以蘇南人不是能吃糖,是會吃糖。


蘇州菜真不甜,只是在鹹的基礎上加了一點點的糖。
比起美帝那種甜掉牙的甜甜圈,或者星冰樂那種一杯就要糖尿病的甜度來說。蘇州的甜真的只是調味罷了。


無錫人一回答,其它蘇南城市都不敢出聲。


坐標無錫
出市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口味偏甜,炒青菜放糖那個感覺叫幸福!紅燒肉糖醋排骨放糖那是對肉食的基本尊重好嘛!小籠包是鮮甜,鮮甜的呀!
在學校食堂喝粥,都要數著123一勺一勺挖糖,少了根本不好喝嘛。
第一次吃到酸的番茄炒蛋的時候我覺得我的世界都塌了,明明就應該是甜甜酸酸的啊,那樣吃起來才好吃啊。
並且我一直以為我只是清淡清甜口味,後來才發現在別人眼裡,儼然已經成為不甜會死星人。(╯3╰)


無錫人。平時吃什麼都要放糖哈哈。小籠包什麼的我覺得一點都不甜結果蘇北的同學吃了一口就吐了…完全無法理解哪兒甜。
有次去外地玩兒吃面,拌的。wodema居然沒糖,鹹的一口都吃不下。端著碗去找服務員的時候接受了她關愛智障的目光。
家裡的糖是一公斤一公斤買的,吃不了多久又得買一袋,糖醋排骨吃一口簡直能上天。甜!但是甜的好吃!那個醬汁都是琥珀色超級粘稠。
至於青菜的話,霜打過的一般不會放糖。但是小青菜絕對是會放的,放了之後葉子亮晶晶的很可愛?


推薦閱讀:

什麼牌子的牛軋糖比較好吃?
吃糖究竟有什麼危害?為什麼那麼多人標榜無糖飲食?
糖(通俗意義的糖)究竟會不會導致肥胖?
棒棒糖棍上為何有兩個(或一個)孔?它是幹嘛用的?為何不二家的紙棍上就沒有?
如何將碗里的糖和鹽完全分離?

TAG:美食 | 生活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 江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