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使用和整理印象筆記(Evernote)?

每天接觸大量的信息,一直想看看大神怎麼整理筆記。


如果Google 是一座圖書館,印象筆記就是我自己的小書架和第二大腦。

關於如何高效使用印象筆記?

  1. 收集:將所有數據集中存儲在一個地方:
    我幾乎把所有需要記住和回顧的資料數據都存放在印象筆記裡面,包括:
    * 隨時隨地的文字靈感記錄
    * 圖片,PDF和Office文檔附件
    * 掃描的紙質資料和名片
    * 瀏覽器剪藏保存的網頁
    * 保存重要的郵件和日曆提醒
    * 微信微博收藏和重要聊天記錄
    * 其他支持分享保存到印象筆記的APP還有:知乎,得到,多看閱讀,Xmind思維導圖,Kinlde標註筆記,Pocket, 參考:有哪些不錯的軟體支持保存到印象筆記 Evernote? - 應用(軟體))
  2. 同步:在所有電子設備上安裝同步印象筆記
    我在自己的手機,公司和家裡電腦上都安裝了印象筆記,保證我的所有數據不僅是集中存儲,還是雲端同步,這樣我的第二大腦才能隨時隨地為我所用。
    (印象筆記支持這些設備:安卓和蘋果手機,iPad,Windows和Mac電腦,還有Apple Watch)

12點了。。。明天接著寫。。。。。

關於如何高效整理印象筆記?

多用搜索

多用搜索,就跟你用微信一樣,沒有聯繫人分組,最多加幾個常用標籤。QQ聯繫人花時間細分了很多組,最後查找起來還是不如微信搜索快。即使在生活中你是個大mess,不是整理控,印象筆記最適合你不過了,凡是有用的東西就往裡面存,想找的時候就搜索。我自己有1萬多條筆記,筆記本二三十個,沒有筆記本組,沒有字母數字編號,也不是標籤重度用戶。

  1. 習慣用搜索
    多數人習慣打開筆記本列表,從上看到下,然後打開筆記本,從第一條滾動到最後一條。
    搜索筆記本的快捷鍵 Cmd+J (Mac),這個超級好用。補充windows電腦ctrl+Q
  2. 搜索範圍
    搜索單條筆記,就像你在word,pdf,excel用Ctrl+F一樣
    搜索單個筆記本,如同你同時打開180個Word,並同時搜索
    搜索所有筆記本,如同你打開100個Word,又打開100個PDF...然後同時搜索
    只搜索所有筆記的標題,在關鍵詞前加上 intitle:就可以。後面還有更多搜索語法
  3. 圖片搜索
    圖片搜索,不是用圖片來搜索,而是直接搜索圖片中文字,包括印刷體,中英文手寫,和大 Logo圖案(免費帳戶也可以使用的功能)。很少人知道Evernote在初創之前,是專門做圖片內文字識別的,曾經也給蘋果做過技術外包;

看書的時候,用Evernote掃描攝像頭拍的讀書筆記,也可以搜索。

  1. 附件搜索
    將PDF和word,excel 添加到筆記附件,在電腦客戶端打開編輯後保存,可以和其他筆記一樣同步到雲端,同時附件文件裡面的內容也可以被搜索到。(這個是高級帳戶功能)

高級搜索語法

我自己常用的,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幾個搜索語法:

    1. created:day-30 篩選出最近一個月的筆記
    2. created:20131013 找到去年今天你記了什麼筆記
    3. -tag:* 篩選出 所有未加標籤的筆記

參考
印象筆記(Evernote)有哪些高級搜索語法?

印象筆記(Evernote) Windows客戶端有哪些快捷鍵?

搜索引擎同步搜索

在瀏覽器安裝下載印象筆記剪藏瀏覽器插件,在選項中勾選相關搜索,然後在百度 google搜索時,旁邊就會同時展示你的印象筆記搜索結果。參考:如何在使用百度和谷歌Google搜索的時候,同時搜索我的印象筆記裡面的內容並顯示?

適度整理

如果你是整理控,可以參考下面 @姜小白的筆記本列表 印象筆記(Evernote)有哪些常見的用途? 用編號就可以讓筆記本和筆記本組一目了然。這樣的分類已經足夠細分了,再細分反而不方便搜索

關於團隊使用印象筆記做資料共享,推薦下面的命名方法,筆記本名稱按部門或數字前綴來命名,然後不同的筆記本共享給不同部門的同事設置不同的編輯許可權。參考:【三】如何搭建團隊筆記本結構?

還可以參考下面三篇文章:

  • 絕對乾貨 | 南京先鋒書店印象筆記線下沙龍精彩回顧 - 印象筆記博客
  • 如何協調印象筆記Evernote 的【標籤】和【筆記本】功能來整理筆記?
  • 骨灰級用戶眼中的標題、筆記本、標籤和搜索

如何創建筆記本組:在印象筆記電腦客戶端或網頁版筆記本列表,滑鼠拖動一個筆記本到另一個筆記本上面,就會自動創建一個筆記本組)

第二個tips: 如何置頂筆記 (添加筆記提醒,修改創建時間和添加快捷方式)

  1. 添加筆記提醒,點擊 鬧鐘按鈕,不用設置具體的提醒時間,就可以置頂筆記
  2. 修改創建時間,點擊筆記右上角 信息按鈕「i」,修改創建時間
  3. 添加到快捷方式

第三個Tips :創建筆記本目錄和筆記內部鏈接

筆記本目錄:在印象筆記電腦客戶端和網頁版,打開筆記本列表,按住Ctrl鍵多選筆記(Mac: Cmd鍵)或(Ctrl+A)全選筆記,然後選擇右邊的「創建目錄」

所選的筆記就會自動生成一條目錄筆記,讓整個筆記本一路瞭然。

筆記內部鏈接:還可以選擇單條筆記,滑鼠右鍵,選擇「複製筆記鏈接」,粘貼到其他筆記中。這樣可以實現不同筆記間的跳轉。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ericxixi (在這裡我會分享更多 Evernote 使用技巧,讀書筆記和隨筆)

印象筆記從入門到精通:10個最常見用法


曾經在Onenote和Evernote之間不斷不斷的糾結,因為Evernote的編輯功能很爛,而Onenote的手寫及公式編輯非常贊,兩者我都是付費用戶,所以一切功能我都能用。以前一直在兩邊切換來切換去。後來想到了一個比喻,終於大徹大悟:
Evernote實際上是一個書架(圖書館),而Onenote是真正的寫筆記的本子。

甚至許多人吐槽的只有兩級目錄也能夠理解了,一個筆記本組就相當於圖書館裡的一個大書架,一個筆記本就相當於大書架里的其中一格。很少有書架里的一格裡面還有更小的子格吧?

有了這樣的覺悟,整理筆記的思路就明確多了,怎麼整理圖書館裡的書就怎麼整理Evernote。

1. 在Evernote里設置一個默認筆記本叫Inbox,然後所有一切剪輯【網頁,文獻,Pocket,PDF,甚至視頻(Evernote高級賬戶4G每月就是這麼自信= =)】都先放到Inbox裡面。這就好比各種圖書館新買的各種書以及讀者剛還回來的各種書,還沒來得及整理分類。

2. 然後利用筆記本組的功能,大致分三類,一類是工作上的,一類是興趣愛好上的,一類是生活各種亂七八糟的。然後再在三個大類裡面分子類。這就跟圖書館的書籍分類法類似。

3. 然後有空就將處理Inbox這個筆記本的里的東西,然後歸檔各個筆記本裡面,並且加上各種Tag。這就是把圖書館新進的書放到各個書架上。

4. 所有需要自己寫的東西都用Onenote

另外Onenote雖然沒有官方的Tag功能,但我有自己的做法。就是每個筆記前面加一行井號『#』+標籤名『XXX』來代替標籤。每次搜索標籤只要加個#號就好了。


在我使用印象筆記的兩年里,逐步總結出幾個道理:

1. 轉載來的筆記只有總結吸收認真讀過才有可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

2. 隨便什麼都扔進印象筆記里並沒有錯,有錯的往往是後續無效堆積式的整理


使用印象筆記的兩年里,發現慢慢步入一個誤區,就是沉浸的收集筆記的熱度中無法自拔,我大概存了有6000多條筆記,而這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我曾經看到標題或者清掃一下就扔進筆記的,他們一直都在沉睡,只是偶爾與我搜索的關鍵詞重合才會入了我的法眼。

筆記歸根結底是要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而不只是用一個軟體儲存起來,所以我新調整的筆記結構重點加大的對待讀這一代辦事項的強化,用了整整一個筆記本組差不多十個筆記本來存儲待讀的筆記。這樣每次看到的東西,幾乎經過三次轉化才能真正進入我的只是倉庫。


在所有不是我自己整理的筆記中,大部分來源是微信,微博和網頁,分別對應印象筆記中微信,新浪微博和我的筆記本三個筆記本,以前整理筆記大多數是將這幾個筆記本中的筆記歸檔,因為隔差不多一周才會重大整理一次,所以每次歸檔的時候其實是有點不耐煩地整理百十條筆記,其中大部分也只是草草略過就扔進對應的文件夾。這次調整完之後,我將這步變為分好類的待讀文件夾,這樣以後想看哪方面的材料就去待讀筆記本組裡尋找相應的筆記本,讀完覺得需要保存保留再存進對應分類精粹的文件夾。

這樣重組有一個重大好處就是筆記本的規模不會再無腦的擴張了,每條進了印象筆記的筆記都要經過層層篩選才能進到體系中的筆記倉庫中,也是實質上的實現了筆記終究還是要融進人腦里才是自己的道理。


後續會繼續改進我的筆記本結構,繼續更新。


【多圖預警】
說實話,evenotes沒用起來,因為並沒有覺得很好用!!!

真正讓我玩起來的是onenotes,在這裡,作為二者的共性,分享一些電子筆記的技巧吧。

道具:答主是最古老的surface pro第一代,雖然出了3一直心癢難耐,但每天還是堅持在用它寫筆記。還有自帶的那根筆。

使用的初衷就是因為列印的notes太厚太重。
答主的大一是這樣過來的,毫不誇張的說,買墨的錢都夠一部ipad了。

尤其final複習的時候,答主一個女生每天背著重重的notes簡直想死啊!!

onenotes有效的解放了我的書包,還有印表機。

現在答主每天的包里就只有手繪屏pro和手繪板real,兩根筆,足矣。

可tmd這兩根筆長的很像!!!!答主去年就揣著電容筆進了期末考試的考場……嗯,是該買根女生的花花鉛筆了。

既然這個問題是講怎樣整理筆記的

那就放些筆記相關內容吧。硬體電腦知識就先不提了。

每個筆記夾的第一章節第一頁一定是這個東西。有效的知道自己掌握到了什麼程度,而且塗色格子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

第一章節第二頁一定是這個。算是一個知識縮略吧。有助於快速檢索,查找公式。知道這一門課沒章都講了什麼。

然後每個課堂的topic我都會做一個outline,算是大綱

上完一部分課還可以做張腦圖貼上去

也可以上網搜集一些額外的筆記,比如名校的,劍橋耶魯哈佛之類部分開放的筆記真的很厲害,統統放到章節目錄之下,結構就是這樣的。

然後個人習慣上,我是喜歡把老師的課堂筆記整個放到onenotes上,然後在上面直接標記,順便建立起不同slides之間的聯繫,比如這樣。

有時候作業也會直接寫在上面,然後用印表機打出來,因為反覆修改用鉛筆擦來擦去真的很臟。電子筆記和書寫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用更豐富的色彩,highlight題號也是為了老師方便批作業。

還有個人最喜歡的是onenotes的手機方app開發的很好,在路上,車上,隨時可以拿出來看,可以放大到很清晰,內容修改也直接雲到網上。

還可以同步到mac,雖然mac方的app還有待改進。但是基本上,mac做屏幕,surface當本子,手邊幾張A4紙,找個有電源的地方就可以充足無限的學下去了。

並不算學霸大神,不過從電子閱讀電子筆記上獲益良多。

居然有人喜歡這個答案!??那麼不匿了再多寫點。

很多人沒用好onenotes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把講義或者ppt導入筆記本中,其實很搞笑的一個地方是onenotes真的完完全全把自己當成紙質筆記本!!!!

所以…貼ppt或者pdf的地方用的居然是【列印】,就像列印在紙質本子上一樣。

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列印在同一頁碼上,這樣就可以自由下拉,(recommended真的不靠譜), 找slides會非常方便。否則有時候100多頁的ppt內容,每次都要經目錄欄翻頁會瘋。

和紙質筆記本一樣,可以選格子,這樣會整齊些。

放上常用的記號筆或者彩色筆就可以像普通本子一樣寫筆記了呢!

有些界面截圖狀態會自動跳出,隨意用手機拍了照,渣畫質,見諒。

暫時寫到這裡,這個問題很喜歡,有空會更認真仔細編輯的。

就醬~謝謝觀讀!


分享一下我在個人知識管理上的經驗:

一、為什麼要學習個人知識管理

我是2012年開始接觸並使用evernote的,最初只是把它當作一款可以存儲在雲端的筆記軟體,感覺比過去在紙質筆記本上寫東西或在電腦上用word寫好用很多;


後來發現微信訂閱號或朋友圈中的好文可以通過「我的印象筆記」存至印象筆記,所以棄用了微信中的「收藏」功能;


再後來,又發現知乎日報上的文章也可以收藏至印象筆記、瀏覽網頁時也可以將網頁內容剪藏至印象筆記,甚至刷微博時,只要@「我的印象筆記」,也可以將微博內容存至印象筆記。


這麼多碎片化信息都可以存至印象筆記,是比過去方便了很多,但存在印象筆記中的信息卻很少再去看,尤其是當印象筆記的幾個筆記本中動輒就是幾百條筆記的時候,更加沒有再去閱讀的精力了,這些當初覺得有「價值」的信息一點價值都沒發揮出來。所以對碎片化信息價值的質疑和焦慮油然而生。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知乎上幾個關於知識管理的精彩答案,才發現,原來知識管理是有方法可循的,每個人都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

如果你現在也遇到了我曾經遇到的困惑,想掌握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那這篇文章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不過,在往下閱讀之前,希望你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的手機上都裝了哪些閱讀類APP?我每天都會關注、閱讀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閱讀後,會怎麼處理?我能吸收掌握多少?

2、我有多久沒認真讀過一本書了?讀完一本書後,我是怎麼做的筆記?讀完的書,我現在還能記起來多少內容?

二、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

現在主流的雲筆記主要有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微軟的Onenote和為知筆記等。

我之所以會選擇印象筆記,原因有三:

1、作為evernote(印象筆記國際版)的早期用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受益很多;

2、對印象筆記的功能比較熟悉,且能滿足目前所有的需求(當然是在高級賬戶的前提下);

3、已養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

註:上圖時我在印象筆記中的第一條筆記是寫的一篇觀後感,時間是2012年5月2日

當然,在選擇工具的問題上,大家可以自主決定。你可以到網上去查閱資料,對比這些工具的功能、特性、收費模式和便利性等,然後做出決定


三、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

知識管理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收集→整理→ 應用→ 分享→ 整合,形成一個閉環。


1、收集

日常生活中,值得收集的信息主要來源於如下的途徑:靈光乍現的想法、碎片化的信息、閱讀的書籍、看到的視頻或聽到的音頻等等。


a、記錄靈光乍現的想法

我是一個大腦特別活躍的人,尤其是在思考思考問題的時候,經常會有靈光乍現的情況。但如果我不及時拿起筆或手機寫下來,很快就會忘記。


不管是通過便利貼,還是印象筆記記錄想法,如果不進行管理,那這些信息就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在印象筆記建立一個專屬的筆記本,用來存儲這種靈光乍現的想法。可以通過掃描的方式把寫在紙上的信息保存在印象筆記中。


b、收集碎片化信息

我們每天都會閱讀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微信訂閱號、朋友圈轉發的文章、知乎日報和微博等。不同於新聞資訊類信息,我們關注的很多信息都是所謂的「乾貨」,但大部分人處理這些「乾貨」的方法是:轉發至朋友圈、收藏至微信「收藏」中或收藏在知乎日報中。


這樣做除了讓自己的收藏癖得到滿足之外,一點價值也沒有!


想讓這些信息轉化為知識,就要先學會正確的收集方法。


在各種APP中綁定印象筆記的方法很簡單,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些APP會在印象筆記中新建專屬的筆記本,有些會直接保存在你的默認筆記本中(下文中會提到如何設置「默認筆記本」)。


同理,主流的瀏覽器也都支持「剪藏」功能,可以一鍵保存網頁內容至印象筆記中,並可以選擇存儲模式、筆記本、添加標籤。


還有一種碎片化信息常常被忽視,那就是聊天記錄、通話記錄等。微信的聊天記錄可以一鍵發送至印象筆記,其他文字信息也可以通過複製、粘貼的方式存儲。而通話記錄就麻煩一點,可以在通話結束後,第一時間打開印象筆記總結、提煉。


c、存儲讀書筆記

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通過印象筆記做讀書筆記都非常簡單。


對於紙質書來說,可以先通過熒光筆或折頁的方式標註出重點,然後拍照上傳至印象筆記。當然,為了便於理解全書的內容,最好再附上一張思維導圖。


對於電子書,比如kindle上的書籍,可以將標註和筆記通過http://Clippings.io等工具導入到印象筆記,然後,再到印象筆記中進行整理。


d、保存影音資料

看過的電影、TED或網易雲課堂視頻,可以將截屏、影評或筆記存儲到印象筆記。如果是在線視頻,最好把鏈接也保存。


現在利用碎片化時間聽知識,也成為了一種潮流——我們可以在喜馬拉雅或得到上訂閱各種音頻節目,甚至還可以將文字稿一鍵保存至印象筆記。一些好的音頻節目,我們還可以將音頻下載下來一併存放在印象筆記。


2、整理
a、設置默認筆記本

為了保證印象筆記的有序,整理筆記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印象筆記中設置默認筆記本。我的習慣是將其命名為「收件箱」,所有來源於知乎日報、網頁的筆記全都會出現在這裡。


而其他來源,如微信、微博、kindle等的筆記都會有專門的筆記本。


b、分類存儲

整理筆記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不同主題的筆記本,將默認筆記本中的內容分類存儲。


分類的邏輯是根據自己的關注點、興趣愛好和個人需要建立相應的筆記本。比如我的關注點有知識管理、PPT設計和時間管理等,興趣愛好有閱讀、旅行和運動等,所以就有了相關的筆記本。

需要注意的是,印象筆記的分類只支持二級分類,也就是說在印象筆記中,最大的單位是筆記本組。其中,筆記是最小單位,筆記本可以包含多個筆記,而筆記本組可以包含多個筆記本。

雖然有這樣的限制,我們還是可以靈活運用筆記本的特性,以達到多級分類的目的。

比如,我想在「Office」這個筆記本下建立細分類別,但因為「Office」已經在「高效工作」這個筆記本組下面了,不能再細分,所以我就採取了如下的方法:

為了便於查閱,你還可以在每個筆記本名稱前加數字,這樣筆記本就可以自動排序。

如果你是初次使用者,最好的辦法不是一上來就先新建各個主題的筆記本,而是先在收件箱中收集一定量的內容,然後根據內容主題進行分類。


c、添加標籤

將收件箱的筆記轉移到相應的筆記本中後,還需要給每條筆記添加標籤。標籤是分類體系的補充,且不受限制,可以細分很多層。


有了標籤後,同一個筆記本中內容就可以繼續細分,便於查找和管理。


關於標籤體系,我在另一篇文章《這樣使用印象筆記的標籤功能,你的知識管理能力會更加強大》中有詳細闡述,這裡就不重複了。


d、消化吸收

在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時代,即便是經過了我們的層層過濾,每天還會有很多信息會流入到印象筆記中。對於其中的大部分,我們在做好分類、加標籤後完全可以不用再理會它(僅僅作為參考資料)。但也有部分重要信息,需要你進行深度閱讀並消化,進而將其轉化為知識和技能。


戰隼老師曾分享過一種整理筆記的方法,叫「黃金三分法」

黃金三分法來源於《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這本書,講的是對筆記進行加工整理的方法,廣為周知的「康奈爾筆記法」和麥肯錫的「空雨傘」都是據此演變而來。戰隼老師也根據這套方法製作了整理印象筆記的模板:

通過這種方法,把重要的筆記中的精華部分整理出來,並加上自己的思考,日後閱讀起來就會特別高效。以下是我做的一篇筆記:

3、應用

信息經過加工、整理後轉化為知識,而知識還需要經過實踐才能轉化為技能(技能包括技術和能力,比如會使用印象筆記的各項功能只是一項技術活,但會用印象筆記進行知識管理就是一種能力) 。


比如關於PPT設計方面的知識,我會進行深度加工,按照PPT的要素分專題整理,對於裡邊提到的技巧逐一練習。這樣每次自己做PPT時,就會有意識地去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並實踐其中的技巧。

4、分享
a、為什麼要分享?

學會一項技能,還要有分享精神。一方面可以幫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另一方面,分享出去後,如果得到認可,還會有機會與高手交流、學習。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了別人的反饋,才會知道自己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從而進行修正和完善。


b、如何分享?

對於分享的方式,常見的有寫作、線上分享和線下分享


你可以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寫作平台,比如簡書、知乎、微信訂閱號或博客,然後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然後慢慢吸引粉絲、形成自己的品牌。


當你有了一定影響力之後,可以開通值乎、分答、在行等去做付費知識分享。還可以進行直播分享或錄製網路課程分享。


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去參加當地的線下活動,比如興趣小組、沙龍和培訓班等。

總體來說,想要自己學習的知識發揮它的價值,並不斷豐富、完善,就要邁出這一步,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5、整合

知識管理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整合。關於整合,我一直沒找到一個更加適合的描繪它的詞。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當你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完善,知識越來越多,並且有了固定的知識輸入來源後,會有信息閉塞的風險,會導致你的知識體系局限在某一個範圍內,視野變得比較狹窄。


所以,知識體系還需不斷整合。讀者的反饋、朋友的建議,以及你的主動、開放的信息獲取,都是幫助你整合知識體系的有效方式。


【小結】

關於個人知識管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系統的、標準的理論或方法,因為它太個性化、太過系統化。它牽扯到你選擇什麼樣的工具、用什麼樣的態度、花費多少的時間精力、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和是否具備不斷學習的毅力等等。


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個人知識管理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不管你目前是處於知識管理的哪一個階段,只要你從現在開始,探索並學習這種能力,相信你也可以成為知識管理專家。

最後,送上一句知乎上的名言: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雲筆記,顧名思義,是可以實現跨平台信息同步的筆記。而雲盤只是單純的網路儲存工具。因此註冊雲筆記之前,首先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隨手記的習慣。如果沒有,一個雲盤足以滿足你的儲存需求。有的網友為了跟風使用雲筆記,特意開通高級賬戶上傳海量資源,這讓百度雲一眾情何以堪? 當然,借這個機會培養一個隨時記錄的習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如果指望一個雲筆記軟體就能完美實現習慣養成、團隊協作、知識管理、時間管理、清單分享等所有傳說中的功能,恐怕任何一個品牌也無法滿足你的要求。每個領域都有相應的專業管理軟體,你既然不在乎「番茄土豆」不能記筆記,又何必糾結於印象筆記玩不轉時間管理呢?更何況,產生這種想法的,多半還是你自己沒用好。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呢?嚴格的說,方法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只談適不適合。但在「道」的層面,總歸還是有一些隱含的規矩。如果想系統了解,建議大家閱讀《Evernote超效率數字筆記術》。這本書的作者算是老牌資深的印象筆記用戶,對雲筆記有非常深刻和獨到的見解。雖然此書出版於四年前,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不僅一點都不過時,更適用於印象筆記之外的任何雲筆記 。我從一開始用印象筆記就很順手,對於聲討印象筆記的帖子一直很不理解。後來看了這本書,才意識到原來是這些用戶在理念上出現了偏差。如果每個人在使用雲筆記之前都能讀一讀這本書,絕對能少走不少彎路。


一、筆記的性質和分類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筆記,首先要了解筆記的性質和類型。一定要記住:筆記的性質是待處理文件,它永遠是作為中間產品存在的。更進一步講,筆記的理想狀態應該是空白的。筆記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事務類筆記,比如購物清單或日程安排。這種筆記一般不需要留存,在任務完成後直接刪除即可。 另一種是資源類筆記,如工作中的會議紀要或培訓筆記等,這類筆記通常需要進一步整理加工,最終備案留存以供參考。

二、整理筆記的原則
1、不要把筆記當做收藏夾。
這個原則是針對資源類筆記而言的。既然筆記是中間產品,就一定要採取某種行動使其轉化為最終成品。這就意味著,一鍵保存的未經處理的筆記是無法作為最終成品包裝出庫的。印象筆記審時度勢地推出「剪藏」插件,對用戶而言不知是成全還是縱容。《黃生借書說》中雲「書非借不能讀也」,遇到好文章若是不能留存,大概有多半人還會花點功夫讀完甚至記上兩筆。有了便捷的收藏功能, 反倒連看都懶得看完就丟進收藏夾。「等我閑下來再看」,「總有一天會用的」……再也不要用這樣的鬼話自我欺騙了。 待處理文件不斷堆積,不僅消耗大量儲存空間和分類整理時間,降低同步速度和工作效率,同時也會使人產生強大的心理壓力,最終被一堆過期變質的筆記壓垮。既然印象筆記被稱為「第二大腦」,本著尊重自己的心態,也不應該見到什麼都往裡面塞。至於筆記里放什麼不放什麼,我們下個原則再說。


那麼該如何對待資源類筆記呢?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歸納總結。如果是一段好詞好句,可以摘錄下來標註來源後存入特定的筆記。如果是一個好的想法,不妨用自己的話提煉概括後,備註上引發的感想再保存。實在沒時間,也可以建立一個「待處理」的筆記本,並設立一個不超過一周的時間期限。如果在期限內沒及時處理,務必當機立斷全部刪除!

2、時刻保持「斷舍離」的思想。
關於如何整理,可參考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其中的理念不僅能夠指導大家整理任何物品,更能觸發生活和心態上的轉變。針對雲筆記而言,具體可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活在當下,只保留「現在」有用的資源。檢查自己的筆記本,以前用過的資源和以後可能要用的資源一律刪除,因為這些資源再次用到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
·相信自己。在「現在」有用的資源中,再將網路上能搜索到的信息全部刪除,特別重要的只記住關鍵字即可。只有記不住的關鍵字,沒有搜不到的好文章。你可能要說,我都有「第二大腦」了,再花時間記那麼多東西不是多此一舉嗎?聽說過裂腦人嗎?他們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被人為切斷,被科學家認為是具有不同精神的兩個人。如果想讓「第二大腦」中的「記憶」充分發揮作用,就想方設法地建立連接吧。
·找回自我,即以「我」為中心向自己發問。再看到一篇文章時,先問問自己「我需不需要」、「我喜不喜歡」,而不是說「這篇文章很有趣(雖然這類文章我已經很多了)」。通過「斷」的過程,讓自己的筆記時刻保持清爽。

3、不要在形式和內容上追求完美
很多人將印象筆記與one note比較,認為印象筆記的排版功能不夠強大。在編輯功能上,印象筆記確實是幾大品牌中最弱的。但我個人認為,編輯是筆記在轉化輸出過程中需要的功能,這個過程並不一定要在印象筆記中實現。特別是在對排版要求過高的情況下,使用專業的編輯軟體無疑能夠錦上添花。我剛開始接觸印象筆記的時候,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網頁版。由於我之前一直用紙質筆記本和單機版備忘錄,這種既能提高筆記速度又能實現多平台同步的雲筆記已經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因此也就沒再進一步挖掘更好用的版本。後來無意中下載了PC版,更是超乎我的預期。這也是在眾多用戶詬病印象筆記的情況下,我一直堅持使用的原因。

上學時總有那麼幾個踏實的女同學,板書抄得極其工整,但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盡如人意。而那些聰明絕頂的尖子生,筆記大多是鬼畫符。顯然,筆記只是一種輔助思考的工具,既不需要過分修飾,也不要求包羅萬象。我的一位同事,在筆記中還沒有任何內容的時候,先在目錄分類上做足了功夫。有企業管理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專業技術的,還有個人愛好等等等等……顯然她把印象筆記定位為知識管理的工具,但這樣的目錄設置不僅會在前期耗費大量時間,還會在使用過程中激發她拚命收集各種資料來填滿筆記本的慾望。

回憶你信誓旦旦地準備學一門新知識或開始寫日記的時候,是否會精心挑選一個漂亮的筆記本?而事實上,大多數人能記上兩頁就算不錯了。興師動眾的開始往往會伴隨一股無形的壓力,抵消我們持續的動力。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正確的方法是先建筆記再搭體系。筆記多了,分門別類不過是順水推舟,並不需刻意為之。

4、不要受制於工具
工具的價值在於能幫助我們實現某種目標,而目標無法實現卻責怪工具不好使,無異於長了蛀牙怪牙刷,飯不好吃賴筷子。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生物,千萬不要被工具制約。與其別彆扭扭地適應工具,不如想辦法讓工具服務於你。嫌筆記本順序太亂?那就在名稱前面編上序號。每月上傳流量不夠又不想花錢?那就把喜歡的頁面從直接剪藏改為複製名稱+網頁鏈接。實在用著不順手,乾脆重新選一款合適自己雲筆記。在這個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時代,就是可以這麼任性!

在印象筆記的摸索過程中,我也算走過小小的彎路。我一直很抵觸在筆記里儲存文件,總覺得文件多了不易整理。每次寫完的文章仍像以前一樣,在word里編輯後上傳百度雲備份。後來發現需要修改某篇文章時,既不能在百度雲中編輯,上傳下載又耽誤時間,索性在印象筆記中單獨建了個存檔筆記本。還是那句話,方法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要適合自己的都是好方法。

三、除了隨手記,印象筆記還能做什麼?
1、在格式欄中為待辦事項插入複選框。無論是每日計劃還是購物清單,都可以插入複選框設置為待辦事項,通過勾選已完成任務來滿足成就感。個人認為這個功能更適合於反覆應用的任務清單,比如旅行清單或相對固定的周計劃等,一般的待辦任務做完後直接刪除才是最棒的。
2、活用超鏈接和附加文件,建立個人工作桌面。在日計劃中插入筆記內部鏈接或相關文件,可以在忙碌的早晨迅速幫你開啟工作模式。這種方法很適合任務繁多的項目管理人員。我的工作相對沒那麼繁雜,習慣將待辦文件直接拖到電腦桌面上,感覺也很方便。
3、隨時分享。最近全家人去旅遊,我把行程和旅行清單以可修改的方式共享給家人,既能讓家人隨時提出修改意見,又能節省大家準備物品的時間。可以說,印象筆記已經成為家庭溝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4、將記不住的事情拍下來。有些人喜歡用印象筆記做衣物和圖書的索引,但由於工作量較大,可能不適合所有人。其實能夠把容易被遺忘的物品記下來,就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比如別人送了套暫時用不到的新餐具、給孩子買大了的衣服等,把這些東西的收納位置拍照存檔,定期回顧或按需要時間設置提醒,不僅能夠縮短查找時間,更能節省不必要的重複花銷。

四、重要的結語
一切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很多人一開始用印象筆記,會碰到一個問題:怎麼給自己收集的資料建文件夾?怎麼建立目錄結構?

管理信息跟垃圾分類一樣,分類好才會高效。

其實,印象筆記用到最後就是一個信息管理中心。它能方便你存、記、搜、管你的重要信息。而其中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就是目錄體系

目錄體系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隨著越用越多也是會進化的。就像生物進化,用才能賦予它進化的生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用起來,再根據需要來改進。


最開始可能會是這樣:

工作
生活

通常在開始時,人們的分類都是很粗糙的。沒關係,你就先把信息都扔進去,用著用著就會有改進它、把它進一步細分的動力了。我們過去學電腦玩Windows,每個人都有這種收集整理的癖好,要把文件夾弄得歸歸整整的。印象筆記的目錄體系也和Windows文件夾體系一樣的道理。

接下來你會進入進化第二階段,從原始的這兩個根目錄變成細分的場景。比如:

學習使用
工作資料
個人信息
健身方法

等等......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可能會有所不同。

慢慢的,這個細分類就會像大樹一樣,有了輪廓,開始枝繁葉茂起來。這個階段,你會追求全面,希望自己各方面的信息都放進目錄下,希望這個目錄體系足夠有包括的能力。

第三階段,在上面基礎上,同時,一級目錄下會再分出一層細分目錄,也就是二級目錄。


比如一級目錄:

學習使用
工作資料
個人信息
健身方法


在上面基礎上,工作資料這個一級目錄也許會細分為:


採訪提綱
錄音整理
聯繫方式
......等等
我過去工作是記者,所以這麼分。每個人具體的分類都和他的具體工作相關。

進化到這個時候,目錄樹已經枝繁葉茂了,資料多了,需要的話在一級目錄下開個子目錄就行了。加子目錄很簡單的哦。

這時候,有個問題出現了。二級目錄之間,是根據名字的拼音排序的,也許你最常用的子目錄排在後面,那就會有細微的不方便,天長日久,那就是相當不方便了。

這時候就需要干擾下自然排序,把每個子目錄編上號,常用的排在前面。這樣你一打開目錄,高頻常用的就會在前面,子目錄多了之後就好找了。

比如:
01聯繫方式
02採訪提綱
03錄音整理

用數字排序來,改變文字拼音排序,重新排一下。


很多人發展到此就停步了。這種狀態的分法就足夠用了。

不過,自然進化是不會停止的。還有一種更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信息管理分類方法。

那就是,不按事物的屬性分類,不按工作生活、物理化學、男女這樣分,而是把問題分類引入進來。

就是說,用屬性分類和問題分類混用,目錄體系同時包含這兩種方式。

比如:

學習使用
工作資料
01 ...
02...
03...
個人信息
健身方法

近期遠期問題
01 怎樣睡眠會更好?
02 怎樣提高溝通能力?
03 怎樣實現財務自由?
04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之所以專門辟出一塊地用問題而不用屬性分類,是因為問題更容易組織信息,更符合人的自然認知,體現的是你最關心的問題,更容易複習和推進行動。

你關心的問題都直接列出來,由此來收集微博、公號文章、自己的筆記等等。

按過去屬性分類,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很難安插進分類體系里。一個問題的資料要拆成不同的分類來歸檔文章。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屬性分類是松鼠症思維,準備式思維,收集信息準備將來解決問題。而問題分類,則聚焦在眼前,關心的問題就佔據當下的認知,收集信息並快速行動。

進化到這,你的印象筆記就已經很有生命力了,這套目錄分類的架構應該夠用幾年而不會大改了。我用這個體系已經支撐管理1萬4千多條記錄了。


2011年使用印象筆記(evernote)至今,目前有1000多條筆記。這幾年對筆記本組、筆記本做過幾次大的調整,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筆記整理方式,藉此分享幾點心得。


一、筆記本結構,與知識結構、興趣目標有關

印象筆記,作為一款知識管理工具,我希望通過它完成我的信息輸入、知識分享輸出的統一存儲點。筆記本結構,與每個人的發展目標、興趣愛好有關,不同階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一段時間調整一次也在所難免。


當前我的筆記本結構:
信息輸入方面,主要包括互聯網(以交互設計為主)、個人成長、通用技能提升、興趣愛好這幾個筆記本組。
知識輸出方面,單獨設立一個筆記本組,下設與信息輸入對應的幾個筆記本。


輸出的內容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個人博客分享出來,基本每周一篇,算是激勵自己持續的總結、寫作。


如下圖,為了讓筆記本組、筆記本按照我希望的順序排列,採用數字或字母開頭的方式命名。

二、筆記本組、筆記本、標籤,如何配合使用

以我的工作「交互設計」為例,以前專門建立一個交互設計的筆記本組,根據交互需要積累的能力模型,下設幾個筆記本。


一段時間後,隨著對交互設計的深入了解,能力模型逐步擴展變廣,建立的筆記本越來越多。這樣就導致筆記本目錄特別長,排在後面的筆記本組很少看到。再看看每個筆記本,其中存儲的筆記數量並不多。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筆記本組、筆記本的粒度太小,劃分太細。所以我對筆記本結構做了一次大得調整,即—— 擴大筆記本組、筆記本的粒度,重新梳理標籤,通過筆記本和標籤配合來組織筆記。


標籤如何命名呢?還是以交互設計為例,我按照能力模型、知識點來命名。比如,交互-設計工具、交互-設計方法、交互-設計規範。如果某個筆記本中,筆記數量只有十幾條,說明你對這方面還沒有深入的學習,暫時不添加標籤也OK。


三、修改筆記的標題,引入更小粒度——主題分類

標籤的粒度已經比較小了,如果還有更細的主題,可以通過標題體現。我的方法是在標題開頭添加【主題名稱】,中括弧可以讓主題更醒目。


比如「交互-設計方法」這個標籤,可能有需求分析方法、場景分析方法、設計流程等幾個主題。如果我繼續以標籤的方式體現,就會導致標籤非常非常多,同樣不好管理,所以引入了主題名稱的概念。


在標題開頭添加【主題名稱】的好處是,以標題排序時,相同主題的筆記可以排在一起。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把相同主題的筆記合併?
一方面是因為合併後的筆記特別長,不利於閱讀;另一方面,每個主題的著重點不一樣,可以在標題上添加重點關鍵詞,有選擇的查看;最後一方面是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對同一主題的筆記重新整理,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信息內化為知識。


四、臨時的大項目,如何處理筆記

我最近的大項目是台灣自由行,需要頻繁的搜集、整理、記錄筆記。雖然在興趣筆記本組下有個旅遊的筆記本,但是我會單獨建立一個台灣自由行的筆記本組,下設攻略搜集、行程安排兩個筆記本。最重要的是將這個筆記本組排在前面,更方面隨時添加、整理。


後續這個項目結束後,可以將筆記整理好,移到對應的信息輸入、分享輸出的筆記本中。


五、印象筆記使用小技巧

1、筆記本中,可以按照標籤篩選筆記


以前標籤沒有好好用起來,現在發現這個功能挺不錯,更加鼓勵我善用標籤。


2、選中多個筆記本一起操作,拖拽、添加標籤、移動筆記本、合併筆記本


這些功能可以讓你很高效的整理筆記,幾百個筆記不知不覺就歸類整理好了。


3、筆記的每種排序方式都超實用


1)按標籤排序:
一個筆記本中,有些筆記添加了標籤,有些沒有。這個時候可以對標籤排序,所有沒有標籤的筆記都集合在一起,就可以方便的給它們添加標籤啦。 同一個標籤的筆記本放在一起,方便按標籤瀏覽。當然,如果用標籤篩選功能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2)按同步排序
可以看到最新的修改是否已經同步了


3)按時間排序
可以看到最新修改、添加的筆記


4)按標題排序
如前文介紹的,如果在標題前面加上主題名稱,按照標題排序可以將他們集合到一起


4、快捷方式


某段時間,你可能經常用到某個筆記本或筆記,可以將它拖拽到快捷方式中,這樣就不用在筆記本組、筆記本的目錄中尋找啦。比如我有個香港購物的筆記本,只需將它拖拽到快捷方式,去了香港用手機離線查看就很快啦。


好啦,先分享這些,如果後續想到更好的整理方法,再補充。


我的印象筆記之旅

不知不覺已經正式使用印象筆記快3個月了。想想最初還是為了將kindle內的筆記導出來註冊的,後來使用印象筆記時,發現自己那些閱讀筆記都找不到了,
糾結到牙疼。卻原來是國際版的賬戶和印象筆記時各自獨立的,於是找了
NoteDup筆記搬家工具,轉過來使用了。當時在app埠,也下載了好多筆記類軟體。從最初索尼自帶的插件,到小米的插件。再然後有道的筆記還有一些
不大記得了。最後從 同步性、簡潔易用、功能齊全等方面選擇了印象。


起初,也只是用來mark每日需要做的事情,懵懵懂懂地用著。大概月余,加了印象筆記的Q群和小組,下載了本《EverNote100個做筆記的好方
法》,才驚異地發現印象能這樣綿密地滲透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細分任務,管理時間,提高辦事效率,甚至生活品質!

閱讀時,每每有靈感閃動,為此專門開了個EverNote學習筆記本。以下內容多來自於對它的整理,還有自己的實踐。把這些經驗和記錄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提供一點點摸索的幫助就不勝欣喜了。

------水貨------乾貨------我是分割線-------------------------------------------------------------------

筆記組總覽:


~通過F2快捷鍵對筆記本重命名,名稱前加上數字可以實現排序。

~埠待閱內容:剪藏、手機里各種分享到印象筆記功能、截圖、看了一半的文章或網頁等各種埠過來的資訊我都會一股腦兒地丟到這裡。是擷取資料的大雜貨店。有空時,會再細看,有用的歸類,無用的看完就刪了。

生活篇


~生活規劃簿: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抓空隙在app或電腦上,想想一天可做的生活類事項,備註下。中途突然發生需要做的事,但不是很急,容易遺忘,備註下。

例如:

中間一些條目,隱私點的問題還能加密哦:P。

~個人相關記錄:放上各種自我介紹,簡歷,常用的id,一些需要存留的證件等。後來我又想到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整理到裡面,形成自己的自傳。因為我
發現重新回望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同時用現在的眼光打量幼年童年青年...的那個生命體,也很有意思。找尋自己,理解自己,固守自己,悅納自己。

~父母的生活娛樂:不僅僅是父母,任何你親近的長輩都適用。他們年紀大了,知識和信息的更新接近停滯,往往在用40歲?50歲?60歲?那時候對
社會和科技的認識來過自己餘下的生命。而我們視野開闊,一直在主動被動地接受著新資訊,看到他們適用的,可以記錄下來。告訴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的生活
更便捷,更舒適。當然,是在順從他們本身意願的前提之下。

~出行相關:出行前的準備大體相同,可做成模板,省的每次都搜腸刮肚想破腦袋,出門下樓,發現還是有東西拉下了(有可能是您可憐的小孩紙哦:P)。出行的各種票據記錄。目的地。美食。隨手拍etc。

~其他記錄:雖然筆記本名稱很路人,但是這裡面放的是一些很有意義的事物。比如:各種生活繳費清單,演唱會門票電影票(紀念),雜物保養、各種不相干很少用的賬號(網號小號)之類。不好分類的,都扔到裡面。做好標籤。

~生活小技巧:我們曾經遇到過,又解決了的一些煩人的小問題。比如:莫名其妙斷網,電腦藍屏,洗衣機罷工,汽車抱恙、廚藝相關etc。或者一些收
集的,覺得可能用到的小竅門。公車上流動播放的那種生活應用類,千奇百怪,以自己(或好友)切實可能用到為選取關鍵。或者不信邪想嘗試下的,也未嘗不可
哈:)。

-------------------昨晚看完的EverNote100------------------------------------------------------------

今天剛開始寫總結。因為興緻和精力燼了,先到這裡。

-----------------------------------------------------------------------------------------------------------------

看到有朋友陸續點了感興趣,我會在出差之後把後面的補上的。

慢慢使用印象筆記後,我原來的筆記目錄又有了細微的變化。同時也把軟體推薦給了很多朋友,最後他們都形成了自己的筆記本目錄,然後互相推薦有意思的設定。~

晚安諸位~

------已經安利小象給身周N米內的小夥伴----哦,是他們問我這是啥,然後跳坑哎-----------

回來更新工作篇了,剛好在工作的電腦上,「加班」來寫了。XD。

~工作閱讀理解記錄本:

單看這個記錄本感覺所指空泛,那麼導入我給它寫的總綱裡面的一句吧。

「熟練本職工作所有內容,熟悉相關性較高的內容,熟知這些內容所涉及的材料設備及運營管理模式。」

其實它的背後是我自己建立的一個工作庫。

我覺得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裡面,與自己相關的專業之內,肯定已經進化出比較完善的上游下游鏈出來了。如果我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企業,回望這段經歷,那時已經脫離了的自己,希望在這裡時能有學到那些知識和能力呢?

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裡面「只有向後看才能理解生活,但在生活中你必須向前看。」,預想中向後看,來前瞻性的試圖理解生活需求。

所以我把自己工作中能接觸到的所有相關資料,全部收集、整理成了一個文件系統。從項目實例、軟體使用、通用材料、材料資料、組織管理、文檔資料、其他個人…方面總覽,然後各個細分出一個工作資料庫。在使用印象之前就這樣整理過一遍了。

但是,收集整理不等於完全掌握,資料知識不細細閱讀,時時回顧,很容易忘記。所以我這個筆記簿就是為了記錄:工作庫新增的內容;閱讀和學習這個工作庫的進度;閱讀和學習過程中的理解;部分有趣的知識點的記錄。

不方便截圖,大概目錄設置如下:

#時間。

#閱讀內容【文檔標題】。

#文檔地址【工作庫文件夾地址】。

#理解記錄【隨手提取,自己總結,或衍生思考】。

~工作經驗總結、反思及展望:

這個筆記本內記錄的是,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其的一種忠實記錄,細細反思,探明需求,明確追尋的目標。畢竟,自己經歷的,才是有最深體會的。不過,往往我們在時過境遷之後,就將當時做的資料,心態的準備都拋之腦後了。

這裡我從大概十個方面來記錄:

1. 公司介紹: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公司嗎?強處弱處;在行業里的地位;門戶新聞里宣傳的理念;一些自己目前接觸不到的信息點。關鍵在於關注,思考,核對,發現。

2. 應聘經驗:找工作前各種忙亂,奇技淫巧,心態打熬的記錄和整理;聘任後的回看,談薪資時冒進或是保守,哪些點是可以更進一步的。Etc。

3. 部門及崗位:一個部門從設立之初,興盛之時,沒落之後。可以挖掘的有意思的點挺多的。各個角色都自有看點。你在其間轉圜,彼時或許是懵懂的,不過回看時,第三視角會讓你有所發現。

4. 知識與技能:我一直覺得,我們不應該只在應聘時才製作自己的簡歷。

5. 學習與鍛煉:不需細談。

6. 直接與間接:可以去除。工作庫內已有。

7. 相處交往:職場,酒場,朋友變同事,同事變競爭者,競爭者之間協作關係;

8. 所得與不足:不解釋。

9. 要求和展望:不需要按照排序來整理。探尋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情境。

10.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學校里那種假大空的設定,而是基於種種收集總結,捫心自問之後,列出的規劃。以及,其實行的可行性推導。列出要求,關注機會等。都在自問間。

~工作相關技能:

大到專業軟體的方方面面,小到印表機的使用設置;內到分析工具演算法,外到office展示表達;反正就是文能*^*^*,武能*^*^*,進可*^^*,退能*^^*的全能型選手。。。

~工作相關模板:

各種各種。會議紀要,年度總結,項目管理,項目流程,自我評價等。網上收集到好的模板,自己寫的可以重複使用的套路性文檔。都可。

~工作其他記錄(新增):

加班記錄,休假記錄,年假記錄,同事留影,部門活動。。。關鍵詞:有必要,有意義。

~工作項目進行中:

是的,我已經開始用印象的共享,來同步項目分享合作了。模板裡面的標準流程,工作日誌,會議乾貨,項目管理(任務分解相關),項目通訊錄,時間節點記錄,階段性成果的記錄,問題記錄及反饋。。種種。看需要了。最後,項目交接時,節選要點導出成html,發給對接人。

PS:一些知識性的資料,可以收集整理到工作資料庫內。畢竟,印象的筆記內部鏈接還是挺強大的嘛。


1. 利益相關:印象筆記在職員工,大約7年印象筆記/Evernote用戶
2. 使用情況:Mac+iOS(iPhoneiPad)+Web(非常偶爾)
3. 窩是一個極懶的人,因此非常討厭樹狀整理系統,如果整理的時間大於記筆記的時間,那麼整理就是不值得的。所以日常筆記我就是默認筆記本干到底,除非逼不得已,不新建筆記本。
4. 但總歸,記的筆記如果就放在那裡完全不管,很快就會找不到。所以要善用搜索。在Mac版里按下「Cmd+J」,可以直接快捷搜索。另外和google一樣,掌握一些搜索語法會事半功倍: (如何使用印象筆記高級搜索語法)
5. 依賴搜索也就意味著,要儘可能的將有效關鍵字寫在標題,並添加合適的標籤。不知道你們怎麼想,但在我看來這事要比去整理筆記本省時省力。
6. 你的筆記里一定也存在「沒什麼用了但也捨不得刪萬一以後有用呢」的雞肋筆記,如果是重度筆記用戶,那麼這種筆記將會成百上千。你說這到底是刪還是不刪呢?我的做法是讓他們靜靜躺在伺服器裡面,當我需要靈感的時候,也許在搜索結果或者推薦內容中能看見它,平常就當其不存在就好。
7. 如果將印象筆記視為你自己的知識網路,那麼和整個互聯網一樣,搜索必將戰勝黃頁導航。


作為一個收集癖、整理癖患者,筆記太多的話...用evernote夠嗆,只支持2層目錄,工作、生活、興趣等分類,個人經驗超過1000條就失控了(特別是evernote的tag目錄有段時間官方禁用過)。
主要用evernote做快速記錄、備忘,以及學習過程中的筆記工具,回頭還是要整理到支持多級目錄的工具中。


@郎啟東 謝邀,馬克,且行且編輯
——————————

一直以來各方面都在提倡,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構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blablabla……在回國前我是感受不到的,而回國以後,發現無非就是非常「生搬硬套」的把一些數據轉移到不同的屏幕上,並沒有真正的改變我的生活方式。

上述,一直以來只有一個特例,Evernote。他幫助減輕了我身體中的三大功能:

  • 收集記憶
  • 檢索整理
  • 思考輔助

一、收集記憶

DIKW模型,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

數據——信息——知識——智慧,轉化的途中依賴你對內容的理解程度,經驗,創造力等等。

人腦的主要工作應該是「運算」還是「存儲」呢?這個答案沒有定論,但是就我個人的生活而言,我更偏向於去實現一些現代計算機仍然無法實現的能力——運算。不是說計算機不會運算,只是人腦的運算結果在感性層面上會更接近於人性中所謂「正確答案」

沒有經過整理的知識只是一堆性冷淡的數據,要想讓他們燃燒成為知識,進而高潮到智慧,你需要一個給他裝上一個世界觀。

為了讓我們的上帝更開心,作為人類的我必須更多的「思考」,也就是進行「運算」,那麼在有限的精力中,我需要分配更多的精力到「運算」的職能,而非「存儲」的職能。可是,沒有存儲形成的資料庫,也就沒有運算的資源。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外力去幫助我們存儲了。

二、檢索整理

不可以隨時取出來的錢,不是你的錢。就好比你把錢放到股票市場中,不管中途多麼波濤洶湧,狂蜂浪蝶,只要不是到最後你變現的那一刻,那都不是你的。也就是說,即使是你的,只要你不可隨意支配的資源,那麼便不算是你的資源。

三、思考輔助

前面兩點講的都是「產入」的幫助,有了產入的資源後,就要想辦法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產出」。也就是要用你自己的大腦行使「運算」的職能,對你的存貨進行獨特的屬於你的加工,對這個世界進行輸出。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對印象筆記和百度雲的目錄進行大換血,是我在閱讀《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和微信公眾號——李參的個人成長空間上文章得到的新啟示。

早年,我曾讀過《斷舍離》,《整理的藝術》等書,但執行的過程較難把握精髓。隨著個人的成長和這次閱讀,又讓我重新反思「整理」的重要性。

我差不多用了周末兩天的時間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上存儲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發現了印象筆記、百度雲以及全能掃描王等軟體的妙用。

這件事給我的財富是:自己的物品,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辦公桌、衣櫃等,都要及時整理、保存!很多事,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寶貴和重要,整理萬歲!

如果你對整理印象筆記和百度雲這兩件事感興趣,我建議你注意如下三點:

一是明確功能劃分。印象筆記是筆記本,不是移動硬碟,主要用來記事;百度雲就是一個放在百度公司的硬碟,現代人電腦、手機都有好幾個,單獨存在一個地方調取不便,而且萬一丟失或損毀非常可惜,有了雲存儲就不怕了。

二是先搞定印象筆記的筆記本目錄布局。筆記本組名稱用000-999的數字標示,印象筆記會根據數字由小到大自動排序。每個筆記本組內的數個筆記,如果數量多的話可用字母打頭來重命名,易於後期查找和管理,數量少的話直接用01-99來重命名即可。這麼規制好後,有什麼需要記錄的東西就直接按目錄存即可,至於後期如果文件多了怎麼找的問題,就需要用到「標籤」。這個我還沒研究透,建議你直接去看李參的文章自學。

三是印象筆記目錄弄好後,再以它為參照建立百度雲的文件夾目錄。這麼做的好處是在兩個軟體之間有一個一一對應的關係,以後找東西好找。當然,因為百度雲重在存儲,可以再單獨建立幾個印象筆記不需要的文件夾,如下圖的「美照美影」。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李安迪」ID:andynlp 或掃描(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那邊有乾貨合輯分享,經常掉小禮物哦


大家好~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又不請自來了。高票答案已經為大家講述了很多關於印象筆記該怎麼用的問題。但就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述一下我是如何使用印象筆記的~

印象筆記是什麼?簡言之,就是網路筆記本。

但是它核心的功能是:

所有想法數據,隨時隨地,彙集一處!

無時無刻,便捷查詢!

這簡直太酷了!

想想——

你出門看到美食可以拍下來立刻存在印象筆記;你見到多年未見的好朋友,可以拍下來,存在印象筆記;你和女朋友的一次甜蜜對話,可以錄下來,存在印象筆記;你收到的好朋友的賀卡,可以掃描翻拍,存在印象筆記……
而隨著時間的發酵,一月,兩月,一年,兩年之後,連你自己都忘了的這些生活點滴,在一個偶然的時刻,

卻能夠在印象筆記中看到,

對自己而言,

那是多麼的幸福。
生命的厚重增加了,時空感拉長了。
看到那些照片,聽到那些聲音,才彷彿能夠感受到,自己活過這麼一段時光。

最好的學習,是從生活的經驗中反思去學習。

而印象筆記可以幫我們收集生活——用各種方式收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它支持所有的電腦端和移動端平台,你可以隨時打開你保存的信息,查看資料。

過去,我們在電腦上保存資料是這樣的:

複製——開一個WORD——粘貼——然後保存在一個文件夾里。

時間久了,資料越來越多,我們找起來卻很麻煩。回憶不起來存在哪裡了,還得要打開word一個一個去找。

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而不是在不停地打開word上。

在手機端,印象筆記和微信有一個很好的連接,你可以把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都保存在印象筆記中。當然,前提是你關注一個公眾號——「我的印象筆記」,然後把你的印象筆記綁定就可以。比如,今天這篇文章你沒時間細讀,你就可以把文章送給「我的印象筆記」,等你有時間閱讀的時候再在印象筆記中慢慢讀。 上面這些內容,估計用過印象筆記的人都知道,算是給新手掃掃盲。下面,才切入正題,分享我6年印象筆記的老司機在使用中挖掘探索的實用技巧吧!
1把簡訊備份在印象筆記中

如果你用的是安卓系統,手機簡訊都可以備份在印象筆記。

有一個APP叫印象筆記信使,雖然已經有一年沒有更新了,但是功能仍然可以使用。

2為每一次對話錄音

這麼說有一點誇張,但是有一段時間我差不多是這樣的狀態。

到現在,我也對重要的對話都進行錄音。

為什麼?給你說個我經歷的真實案例:


13年我買房的時候,和房東談判。當時房東大叔給我承諾了各種配合我買房的條件。

結果定金交了,辦理過戶的過程中,業主突然失憶了,非說他根本沒有給我承諾過那些條件。

我幫他回憶了很久,他死活都不承認。


我實在沒招了,只好默默地打開了那天的日記,找到當時的錄音……


我親眼看到大叔的臉色都變了。

那個場面其實挺尷尬的,我也不想經歷。

我覺得房東大叔可能真的忘了那天說的了,但是印象筆記幫我記住了。

當然,記錄印象筆記並不是為了留人的把柄,這是一個特例。


錄音,更重要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確認信息和反思自己。


比如,和領導、客戶開會,筆記記錄的內容總是不容易全面,而且當時你的理解也未必和領導、客戶的意思一致。

等你工作開展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聽當初客戶或領導的發言,你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客戶這句話是這個意思!


這樣的奇妙感覺我經歷了很多次,常常能夠讓自己發現之前所忽略掉的信息,從而加深對客戶需求的理解。
而且,在聽錄音的時候,我也會聽到當時的自己怎麼那麼笨,怎麼又搶客戶的話頭了?(檢討……)真是旁聽者清啊~回過頭來聽錄音,是一個幫自己深刻反省自己壞毛病的好辦法。

不過,如果只是錄音的話,你會覺得用手機錄音就行了,幹嘛一定要用印象筆記?


除了後期便於查找外,印象筆記最大的優勢在於,他的錄音文件超級小!

幾分鐘的錄音只有幾十K,錄一個小時也不過10M,簡直神器!!!


3定期複習好文章

印象筆記有個功能,是為文章設置提醒。

當我看到有好的文章,希望隔一段時間重讀,就會設置定時提醒,到時候就會彈出提醒窗。

這個功能很好用,可以讓自己時不時回頭看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不僅僅是對於有價值內容的回顧,還能夠結合自己這一段時間的經歷,產生更深的理解和更新的感觸。


4用印象筆記做旅遊攻略

我大學時常常去外地玩。每次出去,都會先查好攻略自己列印出來,方便到時候可以對照著安排行程,探索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東西。

當然,現在有很多攻略APP啦,不過我還是更喜歡DIY自己的旅遊體驗。


比如去台灣,我就把網上各種攻略整合起來,然後依據行程按天保存成印象筆記文件,每天要去的地方、注意的事項、背景知識、機票信息、交通換乘信息等都在其中。

而且可以把當天吃了什麼美食、去了哪裡的照片、錄音、感想等都記錄到攻略後面,一份超級詳實、豐富的私人訂製攻略就打造出來了。


出門的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拿著手機查看。
5建立核查清單

人犯的錯誤分兩種,一種是無知之錯,一種是無能之錯。


無知之錯是超出你能力之外的,錯了就認了。

無能之錯是本來能夠解決的,但是由於忘記做一些事情,結果搞砸了。


核查清單,就是讓我們避免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我出差是家常便飯,我們同事也要常常陪著。如果哪次我或者同事少帶了東西,或者帶了不能帶的東西,就悲催了。


於是,我列了一個出差清單——包括坐飛機檢查洗漱用品不超過100ml,記得提前檢查話費、去偏僻的可能手機信號不好的地方提前檢查還信用卡等等。

自己檢查一遍,也給同事發一份檢查,太省心了!

6人脈聯繫清單

科學研究證明,唯一可以從外部獲得持續幸福感的因素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在印象筆記中新建了每個月的日曆,在日曆中會提前安排本月要見的朋友,見面後再在上面記錄見面的場景和收穫。等以後回過頭來,打開每個月份的日曆,看到當時見到的朋友,當時的自己,我們在什麼場景下見面,聊了一些什麼……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7大殺器——為每天的自己拍一張照片

每天拍一張自己的照片,有什麼用?

我們每天不覺得自己在變,可是拍成連續的照片,就會看到自己在一點點變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想,在我老了之後,我可以給孫子、孫女看:


過去幾十年中的任一天,那天,你的爺爺長什麼樣子,

他見了哪個,

那次之後再沒見過的老朋友;

還有,

聽聽那天,

他充滿熱情地說了什麼,

聲音那麼真切,

又遙遠。


你的爺爺,也曾真實年輕過。

聊到這裡,我想說,印象筆記之所以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工具,是因為:

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豐盛的記錄,能讓這一次,足夠精彩。

今天,整理了一下幾年前的資料,深感印象筆記給我生活帶來的便捷。

印象筆記,對我而言,已經不是一個工具這麼簡單了。

希望大家也可以在印象筆記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最後,歡迎大家來關注我們的公眾號,你問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能讓你好好學習的地方。如果這個理由還不夠的話,那因為我夠帥如何~

http://weixin.qq.com/r/LHV3bxjE4EWfrVwM9yA_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羅俊
原文鏈接:你早該這樣記筆記——高效的印象筆記調教術 - PomoNote - 知乎專欄

前言

昨天發布了一篇關於筆記App的文章《化整為零的高效——你需要一款筆記應用》,幾位小夥伴在閱讀文章後,與我交流了關於印象筆記的使用問題,並諮詢我是否能夠分享一下自己的相關經驗,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給大家說明我是如何「調教」印象筆記的:

  1. 我主要用印象筆記記錄哪些內容

  2. 我如何使用印象筆記進行記錄

  3. 印象筆記的整理技巧

  4. 後期如何高效使用記錄的內容

1. 我主要用印象筆記記錄哪些內容

我用印象筆記應該算是比較奇葩:重要的東西都往裡扔,另外不知道該放哪裡的內容也都往裡扔,搞得我的印象筆記像是藏寶箱與垃圾桶的結合體。但因為我基本上每周都會整理,所以筆記至今仍然才不到1500條。

上一個我的筆記本截圖,大家可以基本了解到我所記錄的內容:

因為筆記本比較多,所以截圖並不完整,但也可以大致看到我所記錄的內容,主要包含幾個方面:

  1. 工作中的會議記錄及總結

  2. 臨時產生的一些點子

  3. 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一些經典文章

  4. 各類日曆式記錄,如寶寶日記、旅行備忘錄、讀書筆記等

  5. 使用印象筆記App掃描名片並自動識別進行保存

  6. 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內容,比如慾望清單,記錄自己想要的東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筆記本結構:使用01-10的編號加名字進行命名,這是為了方便排序。

大家可以參考這樣的命名方式,建議大家在開始使用或將要整理筆記時,先規劃一下筆記框架。

2. 我如何使用印象筆記進行記錄

記錄很簡單,但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除開常規記錄方式以外的技巧。

2.1 印象筆記剪藏

剪藏是印象筆記推出的一款瀏覽器插件,支持 Google Chrome、Safari、IE 7+、Firefox和Opera瀏覽器,安裝插件後,在閱讀網站內容時,點擊剪藏按鈕,印象筆記將自動識別網頁正文,然後選擇保存。

2.2 微信保存到印象筆記

這才是印象筆記的殺手鐧好伐!

看到朋友圈一篇乾貨文章想要保存怎麼辦,點出菜單直接發送到印象筆記就可以了!

而這樣的操作,只需要關注微信公眾號「我的印象筆記」就可以了。2.3 將郵件保存到印象筆記

在瀏覽郵件時,你可以直接將郵件內容保存到印象筆記。

每個印象筆記都有一個獨立的郵箱地址,將想要保存的郵件直接轉發到這個地址,就可以保存到你的印象筆記。

3. 印象筆記的整理技巧

鑒於印象筆記有著豐富且便捷的保存方式,用不了多久,筆記就變得很混亂。

因此,一定要形成一個習慣,多久進行一次整理。整理的頻率視印象筆記使用量而定,我一般是1-2周進行一次整理。

印象筆記只支持兩級文件夾結構,即筆記本組和筆記本,因為這個特性,剛剛從其他筆記軟體換到印象筆記時,相信很多人都和一我樣極不習慣。但用久了後,反倒覺得這是簡化筆記管理負擔,而更多的管理功能,可以用標籤來進行管理。

很多人都和我剛即用印象筆記時一樣,不太明白標籤到底是什麼,應該怎樣和筆記本配合使用,其實很簡單:

這篇筆記是什麼,決定它應該屬於哪個筆記本;這篇筆記包含什麼,決定應該給它打哪些標籤。此外,一篇筆記只能屬於一個筆記本,而可以擁有多個標籤。

比如這篇名為《你早該這樣記筆記——高效的印象筆記調教術》的文章,如果保存在印象筆記中,我會保存在「效率工具」筆記本中,並打上「效率、App、印象筆記、技巧」等標籤。

其實印象筆記的整理非常簡單,只需要「歸屬到一個筆記本,並打上標籤」,並制定一個整理周期即可。

「如果一個產品讓用戶陷入管理的困境,那這必定不是一個好產品。」

4. 後期如何高效使用記錄的內容

收集和整理都做好的情況下,我們便可以高效的使用印象筆記了。

先說一個故事,印象筆記為什麼會使用大象作為Logo?原因是在國外有一句諺語:大象不會忘記。

而印象筆記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有需要記錄的東西就往裡保存,弱化管理,需要時直接搜索即可。

印象筆記可以搜索包括筆記標題、內容及標籤在內的所有信息,更絕的是,連圖片里的文字,印象筆記都不放過——或許,這也是印象筆記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原因之一。

基於印象筆記強大的搜索功能,在使用時,我們完全可以「弱化管理,按需搜索」,而印象筆記Mac版最近一次的大更新,更是集成了類似於OS X的Spotlight功能的工具,即 CMD+J鍵,將搜索功能發揮到極致。

結語

印象筆記作為最知名的筆記應用,無論從功能還是體驗上來說,在筆記領域都可謂首屈一指。

但工具,必須要花一番功夫來了解其理念和使用方式,才能真實將其「調教」得為所用。

http://weixin.qq.com/r/gkQpMa-Ef-IAretS9xGQ (二維碼自動識別)


轉一下我在少數派網站的帖子——極簡印象筆記 | emoji 標籤一目了然

我的使用方法極其簡單——使用emoji+標籤,一目了然,傻瓜操作。

Emoji 目前已經被我廣泛應用在各個 App 當中,比起文字,視覺符號對我的刺激程度更強烈,圖像更能抓住我的眼球,讓我分清主次,從而使得效率提升。

作為極簡主義的實踐者,我本能的在平日的行為里以極簡的態度思考。所謂極簡,即是必需、不多餘。無冗雜的話語,無繁瑣的動作,無干擾的成分。

  • 首先,關於 App 的極簡。為了減少動作,我把 App 刪減到一面(此行為實踐起來很簡單,作為曾經的 App 下載控實踐之後有感),刪不掉或是必需卻鮮少打開的 App 都放在一個文件夾里。
  • 其次,保持專註。如何專註,專註就是重複使用一個綜合性價比較好的 App,而不彷徨在多個App 中。記住,工具只是形式,內容才是主體。

配合 Forest 應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手機(iPhone6s)可以做到兩天充一次電 ,基本上大量時間都處在待機狀態中。就我個人而言,手機比電腦更容易使我分心、浪費時間,我在電腦上比較專註,思維不容易被打斷,所以微信回復也是使用電腦端。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簡,留下的 App 之一就有印象筆記。我沒有訂閱高級會員,非深度用戶,普通功能於我已足夠使用。

使用方法極其簡單,甚至不大需要文件夾歸類。

如圖,標題用 Emoji + 固定標籤 註明且分類。

上圖按時間順序排列筆記

因為印象筆記邏輯設定的原因,不常打開文件夾分類這個部分。在我來看,筆記多了以後,標籤和標題比文件夾的分類更加簡明而重要。所以文件夾我只是用來粗略的歸類,文件夾的標題比較泛泛,例如「學習」、「技能」、「工作」、「讀書」等。

而用 Emoji 標籤,非常直觀清晰,我可以如上圖一樣,按時間順序觀看筆記,同時也可以按標題觀看,更加清晰,如下圖:

按Emoji標題順序排列筆記

Emoji 標籤另一個優勢在於,可以有更多樣化的分類。試想一下,如果打開文件夾分類頁面,排列著密密麻麻的文件夾,頭會很痛。如果按 Emoji 標籤排列,對於整理則更方便,分類也可以更詳細,之後突然有新增的筆記標籤類別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增加。

Emoji 作為標籤真的好用啊~

處處用上格外清晰!筆記整理控必備!

例如提醒事項?,備忘錄 ,日曆 安排日程等等……

雖然 Emoji 貌似與內容無關,但是自己能懂就好啦

以上。


竊以為並不需要過度整理,只需要在創建的時候歸到合適的筆記本里即可。筆記本的劃分也不用太細,歸到什麼門類大差不差就行了,本來知識之間並不是絕對孤立的,能產生相互聯繫才能加強理解、記憶和思考。

印象筆記的好處是能夠輕鬆保存微信、知乎上的文章,順便說一句因為Quora 上沒有印象的快捷保存鍵所以覺得不大方便。但是歸根到底筆記只是一個工具,只是把文章保存下來,眼看著筆記的數量節節攀升,而不去消化中間的知識或者揣摩文章的寫法最後並沒有什麼卵用。和過度編輯日記的格式,或者頭腦發熱下載了幾個g的電子書最後鮮有觸碰是一個道理。

關注形式就會忽略實質,實質才是應該重點關注的東西。很多時候連大量信息都是不需要的,適量的優質信息就足夠了,所以未必需要花費太大心思管理。


如何通過印象筆記構建你的內在體系?

本文內容摘要

全文近4500字,閱讀需要8分鐘。


Part 1

&>&>&>文章由來&<&<&<


1.1文章由來


1.1.1 為什麼會有這篇文章?

我從2014年9個月份開始使用印象筆記,那時候毫無章法,只是偶爾把一些想法記錄在上面,它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後來有了寫作的習慣,時常需要搜集一些寫作素材,我會把素材整理在紙質筆記本上,記得多了,也就覺察到這樣的收集並不方便後期查詢,我開始尋找紙質筆記本的替換工具。這時候利用率一直不高的印象筆記出現了。從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在印象筆記上積累、歸類素材,這種方式幫我節省了很多時間。漸漸地,我又開始深度開發印象筆記的使用功能,並閱讀了相關書籍,堅持理論與實踐並進。


到今天,印象筆記對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具那麼簡單,它幫助我建立了素材庫,讓我反覆嘗試不同的資源管理方式,簡直太好用了,真的。


一入坑,深似海。使用心得與你分享。

1.1.2 我參考了哪些資料?

  • 我自身兩年多的使用經驗

  • 《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 李參著

  • 《Evernote超效率數字筆記術》 電腦玩物站長著

  • 在行專家約見——曹海洋老師

  • 知乎曾熙

1.1.3 適讀人群

  • 自我成長Icon

  • 想學習時間管理/成長管理的人

  • 想徹底研究一個工具的人

1.1.4 聲明

文中介紹的內容均來源於本人的經驗總結,輔以參考前輩的經驗,在此表示感謝。


Part 2

&>&>&>印象筆記使用攻略&<&<&<


2.1基礎功能介紹

2.1.1 關於印象筆記

印象筆記是Evernote在2012年推出的一款多功能筆記類應用APP,旨在幫助用戶簡化並記錄工作、學習和生活。它採用的logo是一個大象的標誌,來源於美國『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遠不會忘記事情這個典故。目前支持電腦端和客戶端。

2.1.2 關於安裝

以IOS系統為例,在App Store中搜索「印象筆記」並下載,然後用郵箱註冊印象筆記初級賬戶。

2.1.3 關於基本功能

  • 加密

  • 同步

  • 新建手寫筆記

  • 塗色筆

  • 打鉤方框

不管是客戶端還是手機端,整體功能一致,只是不同的埠功能鍵的位置不太一樣,以電腦端為例:

先是印象筆記的工具欄,第一排的選項包括文件、編輯、查看、筆記等,都是基礎、容易操作的按鈕,著重介紹為筆記加密的功能和同步功能。


首先選中要加密的文本內容,然後點擊『格式』按鈕,選擇『加密所選文本的功能』。

這時候出現一個文本框,按要求輸入密碼,

點擊確定後,筆記呈現形式如下:

嘗試再次輸入密碼解鎖文件:

對於初級版的印象筆記來說,筆記可以在兩個不同的登陸平台保持同步。以客戶端為例,當你新增加一條筆記後,點擊同步,筆記內容會相應地同步出現在手機端的印象筆記中。

第二排的功能著重介紹「新建手寫筆記」功能,以功能來劃分幾個筆記本,包括手寫筆記、錄音筆機、拍照筆記等,當你有類似於錄音、拍照等需求時,可以直接只用這個按鈕。

再來說下每一條筆記上的具體功能,著重介紹2個功能:

  • 塗色筆,當你想highlight某段文字時,直接用次按鈕即可

  • 打鉤方框,當你做一些計劃或者旅行規劃時,每一件待辦事項可以用打鉤方框,完成後打鉤即可

2.2 進階功能介紹

2.2.1 搜索功能

印象筆記擁有非常強大的搜索功能,它的搜索功能不僅局限於搜索文本中的關鍵詞,還可以針對圖片中出現得文字進行搜索。如果你忘了某條筆記的存放位置,你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找到相應的筆記。


2.2.2 保存功能

微信

1、關注「我的印象筆記」公眾賬號

2、綁定你的印象筆記賬戶到微信

3、隨時保存微信公眾平台/或朋友圈中的文章

微博

1、 關注微博「我的印象筆記」

2、收到提示消息,綁定你的印象筆記賬戶

3、 需要在發微博或者評論的時候@我的印象筆記,就可以將該微博永久保存到印象筆記

2.2.3 快捷方式

可以把重要的、經常用的筆記本/筆記添加到快捷方式,操作方法為右鍵點擊筆記本/筆記,選擇「添加到快捷方式」即可。

2.3如何使用這一工具?

2.3.1 我是如何用的?

  • 階段1——堆砌

  • 階段2——歸類

  • 階段3——明晰

我在2014年6月開始使用印象筆記,最開始使用時,並沒有過多地探索它的功能,每一條筆記也是無規則地在上面堆砌,如圖:

後來,當我看過很多印象筆記大牛的使用方法後,也將自己的資源庫進行調整,將每一條筆記分門別類,於是建立了不同的筆記本,包括#俊Jun分享#、總結、社交活動、旅行、找茬兒事業等。我每添加一條新的筆記,都會放進相應的筆記本中,如下:

再接下來就是大概在一個月前,重新分類進行調整,我認為分類代表著你腦海中的清晰程度,代表著你在空餘時間有沒有明確要去做什麼,於是,我又重新調整了我的分類方式,包括DIARY, GROW, SKILL, STUDY等,我寫的日記,上完的課,掌握的技能,發現的好玩兒的東西,都可以隨時隨地記錄在不同的筆記本中。

印象筆記可以分兩個層級,第一層是筆記本組,我是按照DAIRY, GROW等來命名。第二層級是具體的筆記本,以DAIRY這個筆記本為例,我是按照年月再分第二個層級:2015年5月是一個筆記本,2015年6月是另外一個筆記本,具體使用方式截圖如下:

以上這三個階段均是結合我不同階段的使用習慣對印象筆記的分類探索,這只是一個維度。之所以說印象筆記好用,是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橫縱交叉的體系。當你看過往的記錄時,既可以逐個翻看不同的筆記本,也可以通過給印象筆記添加不同的標籤,以標籤進行資料的查閱。舉個栗子:點擊印象筆記的標籤,不同筆記本下的文章就會以標籤的形式歸類,「驢得水」下面有兩個標籤,點擊「驢得水」,就會發現有兩條筆記,分別是在「知乎」和「影」的筆記本中。印象筆記就是這樣幫助你建立不同維度的知識體系。

2.3.2 使用原則


1、為你的筆記分門別類


當你的筆記有一定的數量時,可以嘗試對其進行分類。每個人的分類方式因人而異,你可以按照工作、生活、學習來劃分,也可以按照吃、穿、住、行來劃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方便你存放每一條筆記。


2、明確你的記錄原則


即你需要收集什麼樣的信息,不做無效收錄。剛開始劃分好筆記本時,會出現一種急於收集、填充筆記本的心態,這時候需要注意不應該見到資料就收藏。針對每一條你想要收藏的筆記,需要思考,這條筆記跟你的聯接在哪裡?它對你有用嗎?用處體現在哪裡?你會如何運用等等。我們甚至可以在收藏的文章前面把這些問題寫下來,如果以上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回答,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收藏了。


3、多使用官網模板


印象筆記模板:https://list.yinxiang.com/moban/

2.3.3 使用印象筆記的好處有哪些?


1、隨時隨地查閱信息


你可以在不同的埠下載印象筆記,當你把資料上傳時,既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查閱,也可以在手機上進行查閱。不會因為你的地理位置而產生任何不便。


2、它是一個資源梳理工具


當你把資源歸檔,寫好標籤,剩下的就是印象筆記幫助你管理資源,就好比它是你的第二大腦。因為它的存在,讓你的腦海不再是一片混沌。


3、它是一個靈感/素材收集工具


我有寫作的習慣。日常生活中,習慣將看到的、聽到的、覺察到的東西整理在一起,印象筆記就是我的收納筐。我把不同的素材標籤,當同一個話題下的素材夠多時,我就知道該開始動筆寫一篇與話題相關的文章了。


Part 3

&>&>&>使用印象筆記的意義&<&<&<


3.1 意義

可能很多人會問,在印象筆記上記錄、整理生活和工作中點滴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我來說,這種方式幫助我構建了我的知識體系,我知道該去汲取哪些內容並做相應的整理。堅持記錄又讓我體驗到質變帶來的驚喜,有時候我甚至可以從記錄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曾經提出DIKW理論,「DIKW是關於數據、信息、知識及智慧的模型,當中每一層比下一層賦予某些特質。資料層是最基本的,資訊層加入內容,知識層加入如何去使用,智慧層加入什麼時候才用。如此,DIKW體系是一個讓我們了解分析、重要性及概念工作上的極限的模型。」

DIKW模型中提及的數據、信息、知識及智慧,它們之間的轉化依賴於你個人的經驗、創造力和對內容的理解程度。

「沒有經過整理的知識只是一堆性冷淡的數據,要想讓他們燃燒成為知識,進而高潮到智慧,你需要一個給他裝上一個世界觀。」

印象筆記作為一個存儲信息的平台,可以幫助我們收藏大量的數據與信息。同時,作為我們大腦的輔助工具,它便捷的檢索功能又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基於此,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如何將內容演變為知識,進化為智慧。

「你可能會困惑,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不知道興趣在哪裡,其實與其上下求索,不如靜下心來,記錄你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片刻的想法。慢慢地對內探索,並且嘗試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未來的人生目標,並不是一下子想起來的,而是通過經歷和感受,慢慢想到的。當你面臨選擇時,不一定非要求助於他人,可以問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這些真實的想法,不就是體現在這一篇篇的日記中嗎?」

探尋的過程就是梳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個人能力、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在每條筆記中逐漸構建起來。同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做到了將內容轉化為知識甚至智慧。這就是我堅持使用印象筆記的意義。

------------完------------

PS:以上的分享重點在於思路,要建立靈活的系統,任何系統都可以為服從現實而不斷改進。


給你推薦一本書吧,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
買翻譯版本的,會便宜很多的
我買的台灣版本,感覺也還好

或者去看他的網站,電腦玩物
電腦玩物
這個是地址


我來說下我自己的使用情況吧,從開始使用到現在差不多有三個月了,深感它的便利,也準備不久就升級為高級版了。
個人認為,不管使用哪一種信息整理工具,自己都要有一個清晰的分類和分層,不然所有的工具最後也將是一盤散沙,這也是歸納的重要性。
答主現在還在上學,就從目前的使用狀況來談下吧。EverNote我主要用來做日常事物list、目標規劃、讀書筆記、書單整理等
如圖,這是創建的大類的筆記本,每一個筆記本下面存放著各個筆記

這是摘取的書單下面的筆記,我又將其分為不同的類

隨便點開一個書單,有勾選框,所以可以體現閱讀狀況

最近剛發現標籤和快捷方式的功能。
如圖,不過我不推薦快捷方式,那樣就又會造成極其混亂的狀態,我只是把最近十分緊急的事情放在此處。

標籤可以標註嘛~

它有一些編輯工具,用起來也很好,比如刪除線,這個很贊

最後,同步功能很好,而且手機上可以直接生成桌面快捷提醒。
祝題主使用愉快!


推薦閱讀:

准初三,晚上總是感覺很累,不想學習,怎麼辦?
18 歲每天睡眠 5 - 6小時,如何保障白天學習?
兒童智慧開發全腦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怎麼做到精神飽滿,整天活力充沛?
學習成績差,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能否提高學習成績?

TAG:GTDGettingThingsDone | 知識管理 | Evernote | 高效學習 | 印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