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中國金牌數量被英國超越?

北京時間15日凌晨4點 中國跌落至第三


英國超過中國的原因很簡單:他們自己那套「舉國制」奏效了。

西方國家不重視金牌嗎?

不是。或者說,至少英國不是。

1908年英國倫敦舉辦的奧運會上,英國人拿到了56塊金牌。要知道其他21個參賽國一共才拿到了54枚金牌!雖說這屆很多項目的設置非常偏向英國自己,但好歹這成績也算是英國之光,與當時英國的國際地位非常符合。可經歷了一戰二戰金融危機等事件後,英國體育疲軟不振,難復輝煌。

真正讓英國人引以為恥的,是1996年在大西洋彼岸的亞特蘭大奧運會。這屆奧運會英國隊只拿到了1枚金牌。沒錯,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拿到了1枚金牌,排在金牌榜單第36位。我可以告訴你,第35名是當時的非洲第一窮國:衣索比亞。

那屆奧運會排在第24位的哈薩克成為了英國人用以自嘲的對象。當時英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 《Daily Mirror》這樣說道:

"A nation of goat-keepers and shepherds last
night humiliated the might of Great Britain"s Olympic team,"----昨晚,一個牧羊之國羞辱了我大不列顛奧運隊的威力.......哈薩克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國民用老鷹捕捉食物的國家("where locals use eagles to catch food."),他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特娘的)小馬!

自此之後,英國人堅定了重回奧運強國的信念。

英國體育是如何恢復強國姿態的?

道理很簡單。投入越多,收穫也就越多。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在任時,設立了相關的英國體育彩票。據統計,1997年以來,這些彩票對英國體育的幫助提供了44億英鎊摺合人民幣你自己算吧億元的支持。如果你登錄UK sport的彩票網站,登錄界面就直接告訴你:我們每項運動,都需要你的支持。

自從花的錢多了,奧運的獎牌數也是蹭蹭的上漲。(下圖是支出和獎牌數量曲線)

英國的財政給體育項目是如何撥款的呢?很簡單,很粗暴。誰能給大不列顛帶來榮譽,大不列顛就給誰money(以下是近三屆奧運會撥款。單位Million£)

那麼成效呢?顯而易見!誰得的錢多,誰的轉化率就明顯。(數據來源UK sport)

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英國就已經一反以往總得10名左右的水平,一舉拿下29金牌。這顯然不僅僅是因為東道主福利。《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倫敦奧運後就發表了一篇文章,

「從1996年微不足道的15枚獎牌到2008年的47枚,英國過去15年在奧運會賽場的悄然崛起,這是官辦體育取得成就的典型案例。為備戰倫敦奧運會,英國全面加強奧運戰略,為政府指定的運動員訓練部門投入財政資金,招募「塑料英國人」(Plastic Brits)(即並非在英國出生,通過入籍變成英國人)運動員,引進頂級教練,並重點投入有機會贏得獎牌的項目。」

其中還採訪了UK sport的首席官員利茲·尼克爾。她如此說道:

「This is not about taking part. It"s about
winning。」(不僅僅是參與,關鍵是要贏

她當時表達了對里約奧運會的期許,希望介時可以獲得比倫敦奧運更多的金牌。她認為

「 It would be a real statement to
the world that this system really is working.」這將會向世界真正證明,這個(官方)體制真的在起作用。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原文鏈接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388004577533113248950468.html#articleTabs%3Darticle

上圖是英國體育局對2016里約奧運會指定的奪牌目標,48枚奧運獎牌和121枚殘奧會獎牌。具體的項目還有具體的目標。達到了就多給錢,達不到就少給你錢。

不知道對於那些只要是歐美製度就吹上天的人來說,這個情況會不會讓他們尷尬。

這次超過中國,以後呢?

里約奧運會後的第九個比賽日,英國隊獲得了15枚金牌,超過中國躍居金牌榜第二位。當時英國媒體用了大標題闡述超過中國。

這一天英國隊在網球、體操、自行車等項目狂攬6金。尤其體操項目,更是英國歷史上的體操首金。第九個比賽日是英國周一的凌晨,不少英國人都是冒著周一工作瞌睡的風險熬夜看了比賽。可見英國人對於奧運的關注度其實非常的高。

但是英國人對於當時的成績並不放心,畢竟這是他們這麼多屆以來第一次有可能完全超過中國,於是BBC當時還撰寫了標題文章。《里約奧運結束了還能超過中國嗎?》

BBC甚至還準備了各種數據表格,比如歷屆的名名次金牌數。

不難看出英國人對於奧運的成績有多麼在意。這屆里約奧運的成績,是他們付出所應得的回報。

中國隊這次成績下滑有多方面的因素。這次中國隊在很多傳統項目上準備並不充分,新老交替青黃不接。並且這次兵團的成員70%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年齡很小且經驗不足。未來中英在奧運上的博弈,還將持續。

● 題後話and題外話

有的人說英國的運動員都是業餘的,媒體報道運動員奧運後還回老家掰苞米呢。但事實上,取得好成績意味著更多的財政撥款,獲得更多撥款的運動員都會轉化為全職。有更好的訓練條件更好的教練更好的收入。並且在很多非職業化的競技項目中,比如場地自行車比如游泳比如皮划艇,業餘的訓練強度是不可能成為高水平的。

有的人說英國說這不是真正的舉國制,而是民辦官助。錢幾乎都是政府撥,即使是福彩也只有政府有調配權利,花這麼多錢養著,只能叫「助」?有些媒體寫的民間資金來源請寫清楚ok?而且事實上目前的體育撥款中,25%來自於財政撥款。財政撥款何來?其實就是納稅人的錢。中國的《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也有體育彩票的資金來源。只是比例還遠沒有英國那麼高。

很多人口口聲聲說中國的體制花納稅人的錢嗎,但實際上沒有哪個體育強國是不花納稅人鈔票的。中國的舉國制比起英國確實還是比較落後,有很多亟待解決的漏洞和不足,但是不能玩兒雙標啊不是嗎? 以前一直噴中國制度,說國外怎樣怎樣。現在國外製度也類似了,又說他怎樣做我們就要怎樣做嗎?那TM你想怎樣?你去當大領導好不好?我並不為舉國制站隊,但我反對那些不明就裡只知道噴中國的人。

有些運動項目,因為其本身的特殊屬性,說實話職業化非常的困難。中國擅長的跳水舉重如何職業化?英國擅長的場地自行車如何職業化?就連歐美擅長的田徑也在職業化道路上舉步維艱。加特林錢伯斯等人還都曾試訓NFL希望找一份工。但這些個項目恰恰是人類身體極限的寫照,觀賞性不及球類大項,但意義重大。這些個項目如果現階段不由國家層面來推進,又如何保障競技?我們要做的不是一棒子打翻舉國制,而是逐漸探索新的模式,完成舉國制到更科學制度的過渡。

最後我想說,顧拜旦先生提出的奧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這其中除了有自我的超越的寓意,也蘊含有人們對於強者的崇拜。競技體育的本身就是競爭,我們可以對金牌不再那麼抱有執念,但也不應該矯枉過正。

中國人熱衷於金牌就是唯金牌論,外國人得不得金牌就是重在參與。這話一出,一副奴顏媚骨躍然紙上。中國確實強大到不需要金牌來證明自己,但只要上了競技場,就沒有人想輸。


最近很多媒體和知友都分析了英國的這套"舉國體制』,基本要點都說到了,我就不參與了。 我想分析下背後的原因:英國人為什麼這麼重視精英體育?

本文的主題雖然是體育,但體育只是一個窗口,體育政策的背後是深刻的政治經濟變遷,對英國社會/政治/經濟/公共政策感興趣的朋友也都可以看下。 全文共分四部分:1. 體育與政黨 :主要梳理下二戰以來英國的體育方針走向,算作背景知識。 2. 體育與經濟: 精英體育與作為第三產業的體育產業之間的關係。3.體育與政治: 奧運會對Britishness的推動作用 。4.體育與體育:精英體育對大眾體育的推動作用。

文長,圖片多,慎入。

1. 體育與政黨

a) Pre 1997

故事要從二戰後說起。1945-1964 期間,英國政府是沒有體育政策這一說的。 也就是政府不作為,讓體育自生自滅,申辦1948倫敦奧運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振興戰後經濟。

1964-1979期間 (Wilson-Heath-Callaghan Administrations) ,英國政府漸漸有了一些體育政策。 工黨的Harold Wilson第一個意識到體育在選舉中的潛在作用 ,體育永遠都不可能是選舉的中心話題, 但是在體育方面採取積極政策也絕對不會削弱政黨的受歡迎程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在1966年本土世界盃的舉辦和組織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財政支持,將他個人的名字和世界盃/英格蘭隊的成功緊密地聯繫了起來。還是在野黨的時候,工黨內部就一直認為需要財政支持增加全國的體育設施。工黨上台後,Wilson 任命了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體育大臣 Denis Howell,並成立了Sports Council。在1964-1979期間,無論是工黨政府還是保守黨政府,在體育發展上都是支持的。僅在1973 -1977四年期間英國的室內體育設施就基本翻了三倍 。在多功能活動中心方面,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從1971年的 12個 增加到了1981年的 449個 。

80年代 Margaret Thatcher上台後,風向大轉。鐵娘子對體育沒有任何興趣。為了抗議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她還試圖讓英國運動員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不過最後失敗了。保守黨政府提倡採取類似50年代的不作為體育政策,所以一直致力於減少在體育上的公共支出。 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是有大概5000個體育場地被用來了修建築。

1990-1997年間,Thatcher的繼任者 John Major開始對前任的體育政策進行修正。一半是因為他自己是體育迷,一半是因為他和 Harold Wilson一樣, 認為體育能帶來一定的政治資本。 Major的最大貢獻就是為精英體育和大眾體育都找到了新的資金來源——1994年成立的National Lottery。不過在他離任的時候,政策實施後的影響力還並沒有顯現出來。所以呢,學校體育還是很糟糕,英國隊在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凄慘絕倫——獎牌榜第36位。

b) 新工黨時期的體育

新工黨在位期間 ,體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Tony Blair 同他的前任一樣,將體育和政治資本聯繫了起來,用他自己的話說,體育是"an asset which is massively under-utilised"。

2001-2005年間,在體育上的財政支出翻了一番。1997年的時候,在State Secondary Schools的學生中只有1/4能在每周有2個小時的體育課,10年之後,這個比例變成了90%。同時,政府還建立了450個遍布全國的SSP (School Sports Partnerships ), 這些SSP的任務主要是負責提高本地學校體育課的數量和質量,設定學校的體育方針和組織校際間的比賽等等。

同時,政府高層在管理體育方面也建立了更清晰的框架。2001-2007年間任體育大臣的Richard Caborn 自己就是一個體育迷,在理清各機構職責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最終的結果就是:Sport England 是搞大眾體育的。UK sports 是提高精英體育成績的。Youth Sport Trust 是監督學校體育的。各司其職,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平衡的整體策略,也就是把學校體育,大眾/社區體育和精英體育結合了起來。 Blair自己是這樣描述體育在社會中的多層作用的,"a pro-education policy, a pro-health policy, an anti-crime and anti-drugs policy"。 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打下的良好基礎,才使Blair Administration在2005年的時候確保了其任期內最成功的一項體育決策:贏得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主辦權。

c) David Cameron,2012倫敦奧運會及其遺產

2010年大選之後,聯合政府上台,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2012倫敦奧運會的後續 。同Blair一樣,Cameron相信奧運會會在體育,貿易,基建和全民健康方面產生長期的正面影響。雖然政府財政全面緊縮,但還是全力支持奧運會的承辦。結果工黨對奧運會的預算不僅沒有被推翻,反而和其他很多奧運會一樣,錢不夠用,最後還不得不追加了很多。

這一時期體育政策的主要特徵是為了保證本土運動員在倫敦有好的表現,雖然財政是在全面緊縮,政府在精英體育方面卻一直是在追加的。而在大眾體育方面雖然中央財政的撥款是基本持平的,但是由於地方財政一直是在緊縮,所以總體是在減少的。

更為奇怪的是,在倫敦奧運會之後,外界一致認為政府可能也應該減少體育方面的支出了,但是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還是在不停地追加。2015年保守黨強勢上台之後,政府更出人意料地宣布將UK Sports 的預算增加了29% ,以保證在2016年和2020年這兩個奧運周期都能取得好成績。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府卻將主管部門DCMS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的行政支出裁了20%,再加上5% 的總體部門預算裁減。對此走向,外界一直眾說紛紜。表面看上去,這非常不實用,非常不理性,非常『不英國』。深究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經濟,政治,體育。下面接著講。

2. 體育與經濟

經濟是根本原因。

英國屬於在去工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有點喪心病狂走火入魔的那種。不管是客觀原因還是主觀原因,都必須要在第三產業上絞盡腦汁,比如金融,比如教育,比如文化,比如旅遊。體育在政府看來,是一個大有潛力可挖的產業。英超是搞得不錯,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陳了,體育的整體商業化程度跟美國比差很遠。2005年申請倫敦奧運會是政府一系列體育+經濟組合拳中的關鍵一步。簡單的說,就是把奧運會的承辦,基礎/體育設施建設,城市改造/社區建設,精英體育的提高,大眾體育的參與,繼續承辦各種大型體育賽事,促進國家/區域/產業經濟,提高就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經濟+體育的循環體。有英超經驗在前,體育有望在未來成為英國的支柱產業。而精英體育的成功在這個循環體中有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

倫敦奧運會後,英國開始瘋狂地承接/申請承接各種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用英國人自己的話說,『We are set for a golden decade of sport in the UK』。隨便一搜就是一堆。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賽事承辦,政府又撥了很多錢下去,有點『四萬億』的意思。

2013 Euro League Final Four (籃球/倫敦)
2013 Women"s Champions League and Champions League Finals(足球/倫敦)
2013 ICC Champions Trophy (板球/全英各地)
2013 Rugby League World Cup(英式橄欖球/全英各地)
2014 Amlin Challenge Cup and Heineken Cup Finals(英式橄欖球/卡迪夫)
2014 Tour de France Grand Depart(環法部分承辦/全英各地)
2014 Commonwealth Games(英聯邦運動會/全英各地)
2014 Ryder Cup(高爾夫/蘇格蘭)
2015 European Rugby Challenge Cup and European Rugby Champions Cup Finals(英式橄欖球/倫敦)
2015 World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s(定向運動/蘇格蘭)
2015 Rugby World Cup(英式橄欖球/全英各地)
2015 World Artistic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體操/格拉斯哥)
2015 Euro Hockey Nations Championship(曲棍球/倫敦)
2016 UCI Track World Championships(場地自行車/倫敦)
2016 World Rugby Under 20 Championship(英式橄欖球/曼城)
2009–2018 ATP World Tour Finals(網球/倫敦)
2016 LEN European Swimming Championships(游泳/倫敦)
2016–2018 Wheelchair Tennis Masters(網球/倫敦)
2017 European Rugby Challenge Cup and European Rugby Champions Cup Finals(英式橄欖球/愛丁堡)
2017 ICC Champions Trophy(板球/全英各地)
2017 IAAF World Athletics Championships(田徑/倫敦)
2017 Women"s Rugby World Cup(英式橄欖球/北愛承辦淘汰賽,愛爾蘭承辦小組賽)
2018 Women"s Hockey World Cup(曲棍球/倫敦)
2019 Cricket World Cup(板球/英國各地)

英國人承辦的這些體育賽事有幾個特點: 1)大多是英國人比較擅長/想擅長的項目。2)大多商業價值比較高。3)大多受民眾喜愛大眾基礎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將體育和經濟有效地聯結起來。從2013年起,政府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年度報告來總結回顧2012倫敦奧運會迄今的中短長期遺產。在今年8月份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政府是這樣總結的:

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大概理一下政府的思路。1 運動場地+ 1 強勢體育項目+ 1 弱勢體育項目。

場地以倫敦奧運會用於開幕和閉幕的Olympics Stadium為例。自倫敦奧運會之後,為達成其最終成為多功能場地的目的,Olympics Stadium就一直在改造,中間一直又不斷停下來,舉辦下賽事和音樂會什麼的(e.g. 2015 Rugby World Cup, 2016 AC/DC concert, 2016 Rugby League Four Nation)。到了今年總算改造得差不多了,逐漸進入正軌,進了兩個長期租客 : 1)英超球隊West Ham United , 2)UK Athletics (英國田徑協會)。場地找到了不會賒賬的長期租客。West Ham United 找到了好的主場場地,在商業發展上能更進一層。UK Athletics有了好場地,不僅可以舉辦各級別的國內比賽,還可以承辦高級別的國際賽事(比如2017年的田徑世錦賽)。這些高規格的賽事和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贊助商/體育迷又可以帶動本地社區和本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強勢項目以自行車為例。以前光是場地自行車好,現在是公路自行車也搞起來了,環法裡面越來越多英國人。精英體育成績越好,車隊越多,本土舉辦的賽事越多,贊助商就會越多,商業價值越高,區域經濟效應越大,體育設施搞得越好,大眾參與度就會越高,精英體育成績就會更好。

弱勢項目以體操為例。從90年代開始,英國人就從東歐弄了一堆教練,經過兩代人努力,這幾年總算開始有了一些起色,這兩屆奧運會的歷史性突破使參加體操俱樂部的人數飛漲,越受歡迎,承辦賽事就越容易成功,有助於發展區域經濟,練的人越多,成績自然也就更好。而且體操本來就是商業價值比較高的項目,贊助商自然也會慢慢多了,未來就可能比照美國的例子進一步發展。

3. 體育與政治

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 ,是民族主義的溫床.

英國的國情很特殊,nationalism是個非常麻煩的議題。我們通常所說的英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個 sovereign state , 下面有四個組成部分:England(英格蘭)、Wales (威爾士)、Scotland(蘇格蘭)是country/ nation, Northern Ireland(北愛爾蘭)則比較麻煩,沒有公認的說法,叫 country, province, region, or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的都有。

大部分英國本地人的身份認同都是dual identity (移民的情況更複雜,這裡不討論)。以蘇格蘭人為例,大部分人會首先認同自己是Sottish , 然後是British , 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英格蘭人威爾士人的情況類似。北愛人的情況更複雜。北愛人天生雙國籍(愛爾蘭/英國國籍),今年Rio 奧運會上,一共有29名來自北愛的運動員,其中21名選擇為愛爾蘭隊出戰(包括開幕式愛爾蘭隊的棋手,出生於Belfast 的Paddy Barnes),只有8名選擇為英國隊出戰。

英國人這種複雜的相愛相殺的identity特性,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體現無疑,簡直就是精分。

代表奧運會的時候,四個地方一起組隊參加,叫Team GB。大家一致對外。

踢足球的時候是英格蘭一隊,威爾士一隊,蘇格蘭一隊,北愛一隊。如果英格蘭輸球,最高興的就是其他三隊的。

還有更奇怪的。。。

打英式橄欖球的時候的是英格蘭一隊,蘇格蘭一隊,威爾士一隊,北愛和愛爾蘭一隊。

打板球的時候是英格蘭和威爾士一隊,蘇格蘭一隊,北愛和愛爾蘭一隊。

體現到個人身上,也一樣精分。以Andy Murray為例,一面公開支持蘇格蘭獨立,一面又說自己為Team GB打了16年球啊,很有感情啊。 每次替Team GB 打戴維斯杯打奧運會的時候, 他又確實是很拚命的樣子。反正就是里外不是人,怎麼樣都有fans罵。

還是扯回奧運會。1999年開始,英國奧委會rebranding , 正式推出 『Team GB』這個品牌代表整個英國奧運會的參賽隊伍, 在市場推廣上想了很多法子 。媒體也是順杆子上,這麼多年吹風吹下來,Team GB真是搞得深入人心。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推廣這個Britishness。 成績越好,大家越自豪,就越有身為英國人的自覺感,那些蘇格蘭人英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人的感覺能少一點是一點。有用沒有?當然有。特別是在脫歐後的今天,特別有用,估計政府還要中短期持有。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東西真是個雙刃劍,要是沒有倫敦奧運會的舉辦,說不定壓根就不會脫歐 .

4. 體育與體育

精英體育與大眾體育應該起的是互相促進的關係。只有大眾體育搞得好,才能給社會帶來基礎性的深遠影響:提高國民健康水平,降低醫療支出,促進教育水平,降低犯罪率,增加社區融合。這也是英國申請倫敦奧運會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說,僅僅次於經濟原因。

但問題就在於,英國這十年來的大眾體育搞得不是特別好,至少是低於政府自己的預期的。表面看上去風光無限,但其實毛病不少,而且都在根基上,得治。

我之前舉過自行車和體操的例子,說明如果一個項目在一段時間內投入比較多成績比較好,大眾參與者的熱情在這一段時間內也會隨之增加,但是這個只能起短期的推動作用,大眾體育的設施/投資/措施也必須得跟上,才能將這些數字長期坐實了。近十年來,英國大眾體育的參與人數是在上升的。但是這個上升幅度非常緩慢,與政府自己的投入和預期嚴重不符。特別是在2012年奧運會漲了起來之後,近年來又開始慢慢回落。大眾體育的財政投入是逐年打平/減少的趨勢,可是總量卻並不少,比精英體育的投入多很多,參照下面的餅圖,UK Sport是精英體育,Sport England 是大眾體育,收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Sport England 沒有UK Sport會花錢,資源配置不得力。

另一個毛病是結構不平衡。英國政府過度強調精英體育,急功近利,在某些體育項目上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比如游泳,到今天為止仍然是英國人最喜歡的運動,但是參與者卻是逐年減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地方財政減縮造成了很多游泳池關門,而同時經濟危機又對低收入人群造成了負面影響。 還有一個是籃球,這麼一個受歡迎的項目,2012年後UK Sport是直接一毛錢都不投了,原因很簡單,短期內出不了效益。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英國的大眾體育得了和英國社會差不多的病: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富人越來越富,越來越健康,窮人越來越窮,越來越不健康。政府倒是打的好算盤,希望精英體育的成功對大眾體育起示範作用,可是英國人比較擅長的那些精英項目,大多是富人運動(馬術,自行車,曲棍球,高爾夫,帆船。。。),窮人根本練不起,所以這些示範作用收效甚微。

在這種背景下,2015年政府在多方考量後,又出台了一套新的Sports Strategy , 上一次英國政府出台Sports Strategy 的時候還是在2002年 。

我覺得其中還是有一些亮點的,比如:
1. 政府宣稱這套新戰略是從下往上走,從草根體育發展到精英體育。
2. 體育要從5歲開始抓起,而不是從十幾歲。
3. 將更注重弱勢群體的體育參與。比如婦女,少數族群,殘疾人群,低收入人群等等。
4. 政府將繼續支持在兩個奧運周期內取得成功。
5. 政府同英超達成一致,英超將在未來三個賽季中至少花雙倍的錢在草根/大眾足球上。
6. 為了進一步提高體育對經濟的貢獻,政府和各相關部門將發展一套整體性戰略專門用來申請承辦重大國際性賽事。
7. 不僅要抓奧運項目,非奧運項目也要抓。

至於效果如果,沒有5年10年看不出來。

————————————-THE END————————————————————


陳道明:我朝總共八個主要爭金項目,朕不得不罷免四個總教練(王義夫,李永波,張亞東,黃玉斌),32個省級體育一把手,朕不得不罷免23個。看看這幾十個人吧,哪個不是業務精湛,哪個不是雄心壯志,哪個不是萬里挑一。他們敗了,朕的心要碎了,天朝體育交到朕的手裡卻搞成了這個樣子。朕有罪於人民,朕有罪於國家,愧對祖宗、愧對天地,朕恨不得罷免自己。

還有你們,雖然個個冠冕堂皇坐在主席台,你們就那麼能幹嗎?那麼能幹嗎?那麼那麼那麼能幹那麼能幹嗎?朕知道,你們有的人比這幾十個更腐敗,更更更更更腐敗。朕勸你們一句,好好把自己的良知翻出來,曬一曬,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剛即位的時候,以為天朝最大的敵人是日本(新德里亞運會金牌超過日本);朕滅了日本,以為最大的敵人是俄羅斯(04年奧運會金牌超過俄羅斯);朕平了俄羅斯,美國又成了心頭之患(08年奧運會金牌超過美國);啊~朕收了美國,英國又成了天朝的心頭之患(16年奧運會金牌被美國超過)。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天朝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國內,就是在這體育總局的大院之中!就在朕的屬下和官僚之中。你們爛一點,國內就會罵一片;你們太爛了,國內各地就會全爛了,就會罵聲四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啊!!!
想想吧,88年李寧,弔死在韓國,才幾年吶?全忘了!忘了?!忘了?!那個國家隊隊標,全忘了,還頂在訓練館上面天天的盯著你們吶。啊~

朕已經三天三夜沒合眼了,老想著和大夥說些什麼。可是這話總得有個頭啊,想來想去只有四個字、四個字、四個字。
(背後,「天朝藥丸」四個大字緩緩升起)
這四個字,說說容易,身體力行,又何其難?這四個字,是從心底挖出來的,從血海里刨出來的。記著,從今日起,此館改為「天朝藥丸」館。都好好看看,你們都抬起頭來,好好看看,想想自己,都給朕看半個時辰。
好吧,其實這篇回答是改編自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8860658/answer/113236366


1, 英國也開始玩舉國體制,這點不用再爭論了。與中國的不同,無非是一個通過管理博彩收入把錢發到運動員手上,讓運動員用這筆錢生活和訓練;一個是把運動員集中起來訓練,國家管吃管住管訓練。歸根到底,訓練的錢都不是運動員自己負擔的,都來自社會其它成員上繳並由國家調配管理。

英國這種直接發錢的體制優勢在於靈活,以金錢激發民間參與體育事業的激情。國家通過運動員參與國際比賽的排名來確定給運動員多少錢,業餘的一年只發幾千,職業的一年發幾萬。我一個員工就是業餘的馬拉松選手,英國給他每年補助4000英鎊,隨著他現在排名逐漸上升,英國政府還負責他每次參賽的交通和住宿。

2,瞄準對器材要求高的「貴族運動」.這些項目在財政上的門坎高,在歐美國家略微普及,第三世界國家卻沒錢練。而其他歐美國家思想準備不足,沒想到英國會在賽馬,帆船,自行車這些項目上舉國狂練,所以英國在這些項目上優勢極大。


作為英國人,本來我有點小驚訝。

後來媒體把事情吹得太大了。各種說自己成了體育超級大國。
我非常討厭這些虛淺現象,以為自己民族很牛逼吹上天等等。
確實難以忍受。受不了。英國這個運動表現只是一次巧合。

BBC發了一篇文章。數據很多。說的東西也有不少道理。比如他們說英國是一個在十五個不同項目都拿到獎牌的國家,或者說英國是第一個做到自己獎牌數比上次自己主持過的奧運獎牌數還多的國家。算是英國政府找到了最高效率最便宜的投資模式吧。但是這種把自己誇大到high的現象,我真是無語。。。

英國奧運能打敗法國,德國,日本,等,我心裡也開心。比例這麼大,也不應該純屬巧合。覺得這個政府在這方面有能力有前途。實際上,奧運投資不是政府幹的,而是什麼彩票組織所干。誇政府多麼偉大,有啥意義嗎?

首先,這些奧運選手跟我何關係?一輩子也碰不到這些人。獎牌最多的那一位還住在美國,是一個穆斯林黑人。我不反對這現象,覺得他這個人超級不錯,只是不明白他跟我何關係。其他什麼本地選手,也一樣感覺。他們的表現和成績我徹底讚揚欣賞,也為他們高興,但是為何能扯到國家政治上?一樣欣賞非我國的更多數運動家啊。

甚至有媒體說英國這表現能證明英國退歐是有道理的是準確的選擇。無語啊。腦子進了什麼水呀。英國脫歐跟這些完全沒有關係。扯不上這些。

我只希望英國人冷靜下來,把世界看得正常一點。這不是一個運動為主的世界,還有許多其他方面我們比不上中國以及很多其他國家。這些更重要。。。

說句心裡話,我覺得英國這次表現是個大禍,讓有些人更加確定自己比其他民族優質厲害。這個想法有點危險。
中國的表現,雖然以中國的水準來說這次發揮不是很好,但是仍然很厲害。下次絕對能恢復到第二或第一。但是中國完全不用在乎這些。中國還是在乎真正重要的事吧。讓英國繼續做夢胡思亂想。英國高估自己也無所謂了。

不說這些了。沒想到那麼多英國人還這麼高估自己各種得意,超級無奈。

(或許英國人該為自己驕傲一些事情。但完全不是這些。這純屬媒體操控人民)


看一個國家是否在實行有明確指向性的奧運「金牌戰略」,有一個很好的判斷方式:看其獎牌榜上金、銀、銅牌的比例。

如果一個國家的金牌比銀、銅牌多出很多,也就是畫成柱形圖時呈現出一個明顯的「L」形,那很可能說明,該國對於奧運會,尤其是對奧運奪金有強針對性的戰略。

為什麼?如果奧運會的各個項目都存在充分的競爭,並且各個國家都在每個項目上有同等的貢獻,那麼理論上一個國家的金、銀、銅牌數應該會分布得相對均衡,金、銀、銅三者中金牌數應該至少與銀、銅中的一者相差不大。如果金銀銅的形狀是反L形,即金牌比銀牌和銅牌的數量少很多,那可能說明該國的整體實力並不突出,並不具備全面沖金的能力,或者當屆發揮得不理想。而如果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比銀、銅牌數要驟然高出一截,呈現出明顯的正L形,那原因很可能是,該國在某些項目或是某些級別上,重點培植出了少數實力極其出眾,幾乎能鎖定金牌的人物,但該國在所有項目、所有級別上的競爭力可能還相對有限。這個現象的一個比較好的驗證是,該國往往在獎牌榜上要比其後一名低,但金牌數卻高出了後一位(甚至會高很多)。我們可以拿過去兩屆獎牌榜進行簡單驗證。

16年獎牌榜

12年獎牌榜

這個現象的一個最好的例子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中國。可以說在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的歷史上,2000年是史無前例的一年,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奧運的地位完全確立的一年。而2000年中國的成績是:28金16銀14銅,是個再典型不過的「L」形,金牌數比銀牌多出75%之多!另外之前一屆1996年中國的成績是16金22銀12銅。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2000年奧委會做出了兩個對中國來說極其重要的變動,一是加入雙人跳水,二是加入女子舉重,而這兩項上中國都佔據著統治地位。於是中國快速鎖定了這兩個新加入的寶庫,在整體競爭力並未比96年顯著提高的基礎下,2000年時中國靠這倆新加入的項目單在金牌上就猛飈了6枚以上!

而更誇張的是,2000年時中國總共只在12個項目上得到獎牌,而其中就有10個項目得的是金牌。換言之,當時的銀、銅牌,其實大部分都是金牌項目的強勢下富裕出來的,乒乓球三項包攬金、銀,羽毛球女雙包攬金、銀、銅,這都是發生在2000年的事情(也都是絕唱)。所以當時中國儘管得了28金,只比第二名俄羅斯少了4金,但獎牌數少了俄羅斯足足31枚之多,以致中國之後的澳大利亞的金牌少出12枚,獎牌數居然與中國持平。

後來一直到2008年,中國的金銀銅比例都是類似2:1:1的分布,金牌數比銀牌+銅牌的總和還多,基本每一屆都是金牌比後一名高,但獎牌數比後一名少一大截,直到12年,中國的金、銀、銅比例才達到一個稍微正常的比例38:29:21(1.8:1.4:1)。

說前面這一大段的意思,是要引出我們想要討論的,英國隊的成績。上屆英國本土的奧運會,英國隊最後的成績是:29金17銀19銅,是不是很熟悉?跟2000年中國的成績是不是非常像?也是一個顯著的「L」形,最後獎牌的總數,少了排在後面的俄羅斯12枚。

如果說英國奧運戰略的標誌是什麼,那很顯然是場地自行車項目。2004年英國的場地自行車拿了2金,全隊總數是9金,而2008年英國直接飆到了7金,最後全隊總數19金,可見自行車項目最後貢獻了多少。回看近二三十年來的奧運歷史,英國場地自行車這樣在短短四年間就從普通競爭者突然崛起成連續三屆壟斷的事迹從未有其他國家實現過,即便中國,乒乓球和跳水都經歷過至少兩屆的上升過程,而英國是上一屆2金,下一屆突然狂升至7金(共10金),而且往後兩屆居然維持著這個強勢。08年英國自行車的爆發變態到什麼程度?當時不僅團隊賽金牌全拿,個人賽不單金牌連帶第二都包了,最後弄得國際自聯出手限制12年時單個國家一個級別只能報一人(這是不是很像中國的遭遇?)現在已經弄得被英國自行車隊連續死死按著三屆的歐陸各國開始出陰謀論了(興奮劑或者裝馬達)。類似的還有長跑奇才法拉赫,同樣是在09年這個關頭橫空出世,然後就神擋殺神地一個人孤身把肯亞和衣索比亞加上巴林卡達歸化選手的長跑大軍死死地按在身後,橫掃09年至今的一切冠軍,本屆甚至摔了一跤都無礙奪冠,基本是躺著把兩塊田徑金牌送到英國帳中。

本屆英國隊的成績27金23銀17銅,仍然是延續了上一屆的風格,只是這回輪到中國隊成了過去自己實現了有三屆(00~08)的獎牌數比前面少卻憑藉金牌數一枝獨秀反殺的事迹之中的被超越者。以俄羅斯田徑隊每屆穩定10+枚的水平,如果俄羅斯田徑沒有被禁賽英國的獎牌總數甚至未必能高過俄羅斯。而本屆中國隊最大的變化也便是:銅牌數和金牌數一樣,金銀銅比例終於不再是明顯的「L」形,獎牌數相比08年之前也已經位於新高,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跡象,說明至少中國代表團的整體實力是有所提升的,尤其在體操、羽毛球等過去奪獎牌大戶本屆連獎牌都拿不到的局面下,中國隊還能拿到70枚獎牌,表明中國代表團已經不再是00年那種偏科奪金的情況,這是值得肯定的。

中國代表團的金銀銅比例變化

另外,上面金牌榜裡面,美國似乎也是個「L」形,尤其12年1.6:1:1的比例也比較誇張,這說明美國也有針對性金牌戰略嗎?當然因為美國奪牌的總數確實大,說完全奔著金牌去似乎說不過去。但要看過美國隊的金牌來源的都知道,美國隊每屆都靠游泳刷掉30%以上的金牌,這兩屆奧運會美國游泳bug般地每屆干下16金,單看游泳一項的成績也很明顯是2:1:1的L形分布,這終究還是金牌戰略。美國游泳表現比較一般的04和08年,04年總成績36/39/26,08年總成績36/38/36,這兩次的成績也就都是比較正常的水平。

要說還有哪些靠針對性戰略打出L形分布的例子,上面獎牌榜裡面,我們可以找到12年的韓國,12和16年匈牙利。韓國隊靠射擊、射箭和擊劍,匈牙利的游泳、皮划艇,都是湧現了幾個級別的人才而突飛猛進(本屆匈牙利一共8金,其中游泳一個人3金,皮划艇一個人3金)。但韓國本屆就難以複製上屆之勇,回到了比較正常的水準。

相關文章:
【看奧運】金牌榜的背後 - 宋寧世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金牌榜的背後 續 2016里約奧運會金牌榜復盤(一)中國篇 - 宋寧世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我覺得中國的發揮還算基本正常,但是也能看出很多問題。體操、射擊、羽毛球是中國最大的問題。

體操本次一塊沒拿,但是不說壓分,因為這個太主觀。體操的人員正在處於新老交替的階段,所以實力算是正常,這個真的是還需要努力。
射擊這次的失誤算是很大了,因為這真的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居然只拿了一金。
羽毛球,如果不是諶龍和男雙拼下兩塊金牌,簡直都沒法看了,林丹都三十三了,大滿貫了,我們就真的沒人能替代他了么?女雙混雙真是連說都不想說,羽毛球都不是新老交替,而是沒有新人可用,真尷尬,李永波你還是下台吧。

總體來說,中國代表團在走過了雅典到倫敦的巔峰之後,正在處於新老交替的時期,所以有些起伏擇日正常。回來我們要加油了,新人們要擔起責任了。

英國確實在進步,不過我們可以看一看他們得獎牌的項目:自行車(6金)、賽艇(3金)、體操(2金)、皮划艇(2金)、田徑(2金)、馬術(2金)、帆船(2金)、游泳(1金)、拳擊(1金)、跳水(1金)、跆拳道(1金)、鐵人三項(1金)、曲棍球(1金)、高爾夫(1金)和網球(1金)。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在體操、曲棍球、跳水上是有進步的,我們要小心。但是,除了體操和跳水,英國在其他項目上的奪金和我們衝突大么?看這些項目和我們比賽的人員來說,我覺得真不是很大,而且他們在橄欖球項目上也有失手。所以不用悲觀。不過我們確實應該看到他們的進步。

只要我們能守住自己的優勢項目,對有機會的項目進行拼搏,我們還是很強啊。

這屆拿第三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下屆在東京,我們成了第四或第五,美俄英是前三,萬一日本再攪攪局,才可怕。所以該思考一下了。


這次總成績確實是挺差的。正常的預期應該是30-40塊,金牌榜第二。這次才26塊,成績比悉尼和雅典都差,21世紀以來第一次掉出了金牌榜前兩名。肯定要算一屆比較失意的奧運會了。
看前幾屆的戰績:悉尼28,雅典32,北京51,倫敦38,其中北京有主場之利的因素,平白增加50%應該是一個合理估計,這樣51折算一下為34,那麼就是28,32,34,38,即使不考慮整體上升的趨勢,前四屆平均也有33塊。這次的26塊確實是有點對不起觀眾。
這樣的結果,總結成基本完成任務好像都有點虛,也就能算勉強完成任務吧。歷史上來說,總體發揮只比1988漢城強。(上世紀的奧運會項目設置不同,沒有雙人跳水和女子舉重等,再早也沒有羽毛球甚至乒乓球。而且當時的國力畢竟遠不能和現在比。)
至於說金牌無所謂的請看看最終金牌/獎牌榜,前七名就是聯合國五常+德國日本,應該就是世界上最強的七個國家。這個排名和綜合國力排名也就差個把名次。可見金牌和國力的正相關性非常強。道理也很簡單:競技體育是和平時期的戰爭,上場比賽的時候總是輸的國家,憑什麼相信它將來在競爭中能贏?「重在參與」是對那些只能參與參與的國家說的。一個世界第二強國,只會說「重在參與」就有點二。。。

說兩句逆耳忠言:那些為中國金牌少了叫好或無所謂的思潮其實很危險。說得不好聽點是一部分中國人的小富即安和不思進取心理的抬頭,有了一點小錢/小成就就漸漸失去當年窮弱的時候憋著一股勁要努力發展要力爭上遊的志氣和氣勢了。再這樣下去,幾十年之後也就忘了星辰大海的遠大理想,跟現在台灣一樣只會追求「小確幸」。
PS:網路上居然還有一大堆人說「中國的國力已經強到不需要金牌來體現了」。我笑了。中國啥時候強到這個程度了?到現在也就一艘訓練航母好不好?有十幾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還在為金牌毫釐必爭呢。


現在回頭看,高票回答如此認真的分析,竟然有點諷刺。人家英國人考那麼好才不是因為知恥而後勇,而是在無恥的路上走得更遠。

據BBC消息,英國反興奮劑組織首腦表示,有53名參加過里約奧運會的英國運動員的用藥信息被俄羅斯黑客組織「幻想熊」盜竊,這些信息很可能被公諸於眾。這些運動員被指利用興奮劑豁免權服用了被允許的禁藥,以此來治療疾病。而黑客組織已經先期將名單曝光,其中包括,三屆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克里斯-弗魯姆,和五枚奧運金牌得主布拉德利-維金斯。

有的人不知是真蠢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上面是bbc的報道,英國人在報道這個新聞的時候,特地把大家都知道的兩位自行車選手提出來做例子。這兩位符合:1.知名度高。2.服藥的事大家都知道。3.容易洗地。這兩位顯然是bbc精心挑選的。黑客們只負責公布信息,WADA里有的,他們就放出來,也沒有說放出來的都是有問題的,他們也沒有把所有人統統定罪。然而下面有些評論(我就不貼了,大家自己看)對名單中英國人驚人的高比例視而不見,果然就按照bbc的套路來洗地了,你們為什麼這麼熟練?

截至9月20號,奇幻熊曝光了66位里約奧運會運動員的信息,他們在WADA的檢測中呈陽性,其中英國運動員共17位,約佔已曝光運動員的四分之一。其中四位在里約奧運會中拿到的五枚金牌,分別是Mohamed Farah(兩枚)、Justin Rose、Nicola Adams、Laura Trott。


金牌多的時候你們罵舉國體制沒人性唯金牌論,金牌少了你們說管理不力浪費錢,說吧你們到底想幹嘛


不同意金牌疲勞期的說法,我們的體育實力還沒有強到我們對金牌疲勞的地步。

  不在乎金牌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是前兩名,一旦跌出前兩名,無論是誰都要反思一下。這絕對不是心態問題,而是非常明顯的水平問題。

  假設下一屆東京奧運會中國拿到的金牌只有個位數,國民還有不在乎金牌的心情嗎?今年輿論對於金牌執念的下降其實對今年中國隊在奧運會上將會失利猜測的一種補償心態,即輿論猜測今年中國隊在奧運會上很可能嚴重失利,與其抱著對金牌的執念然後失利被打臉,還不如做一個高姿態表示金牌不重要,儘力就好。

  我們是零四年奧運會成為第二名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金牌榜前兩名的位置上才只有三屆十二年的時間。這三屆十二年,基本年年都對金牌抱有執念,或者說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的成功徹底刺激了中國人民對金牌的執念。倫敦奧運會中國獲得第二,中國人民對於金牌的執念其實還沒有放下。可以說,中國在奧林匹克的金牌事業上才剛剛起步,民眾的心態在今年奧運轉變之快實在讓人懷疑。

  我們再來看美國。二戰以來的奧運會美國基本都是前兩名或者前三名,偶爾會被東德擠下去,成為第三第四。蘇聯解體後,美國基本獨霸金牌榜首位,唯一一個打破美國金牌霸權的國家就是中國(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獨聯體不算一個國家)。08年奧運會,美國在金牌數量被中國全面壓制,但是在倫敦奧運會上美國又以40多塊金牌的實力重回金牌榜第一。我就問你,中美兩國比起來,哪個國家的人民更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金牌榜的名次。

  肯定是美國。長年佔據榜首,就算偶爾失利,下一屆也能奪回來,名次年年穩定。失利是偶然的。

  而中國則不然。因為才當上前兩名不久,長期來看前兩名是偶然的,三四名是正常的。所以說,對於中國來說,一次丟掉金牌榜的前兩位很可能意味著以後再難登上前兩位,說到底是不自信。為了彌補這種不自信,所以國人今年心態集體轉向,告訴自己金牌不重要,儘力就好。

  同樣是金牌不重要,美國人的心中是:金牌不重要,下次還能拿到。

  中國人則是:金牌不重要,儘力就好。

  所以,平和的心態靠的依舊是強大的實力,而不是自我安慰。

  同樣,我對於英國在下一屆東京能否保持前三名的成績表示觀望。但無論如何,中國隊加油,實力仍是不俗。
----------
一 英國從零八年起就一直在進步,我們當前兩名當久了,就忘了關注第三名第四名了。
二 雖然國民心態很好,但是奧運會結束後我們仍需反思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只有四年我們就落後了這麼多。
三 中國隊仍是後勁十足,從獎牌榜總數就能看出來。所以不用太過悲傷,調整好狀態,東京再戰。


2001年申奧成功之後,為備戰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投入了巨大財力和精力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不僅奧運會獲得了51金,而且2012倫敦奧運也有38金。


2016年里約,08黃金一代大多已經退役,大家對金牌也進入一個審美疲勞期,中國在各個單項聯合會話事人也漸漸減少,沒有話語權的中國很自然在一些項目上受到一些不利的判罰。金牌數很自然像今天一樣。


英國其實也會經歷和中國類似的過程,英國會在這一屆繼續發揮餘熱,在獎牌榜上跟中國發生競爭,下一屆就肯定不行了。


金牌的減少,人們對金牌的疲勞也會緩解,下一屆東京,由於幾乎沒有時差,大家對奧運的關注度肯定又有一個新高度。很期待中國2018亞運會和2020年奧運會中國的表現。

==================================================================
由於奧運會還沒結束,不好拿這屆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做對比。
先做個簡單分析:
悉尼奧運會總共28金,分布如下:

補充

所以,這屆體操、射擊、柔道比悉尼稍有劣勢,但是在跳水、舉重、和其他幾個項目上完全能扳回來。

相對來說,到目前為止,體操和羽毛球兩個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受到的衝擊更大,但是綜合實力肯定比悉尼強。

=========================8月22日 08:00================

雖然獎牌榜中國被英國超越排在第三,但中國隊後勁十足,除了體操、羽毛球兩個傳統優勢項目表現低迷,其他田徑游泳跆拳道等非中國優勢項目卻突破很多,年輕的中國女排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奧運會競技體育的魅力。

四年後的東京,中國肯定會更好!


腐國的發揮確實很好,我國的發揮確實欠佳。就是差距問題,無他。

不該丟的金牌今後追回來就好,沒什麼大不了的。


BBC 正在搞一個在線的 live session。還特意請了一位中國媒體人,談對於中國金牌數落後英國,中國媒體不開心的問題。

你們感受下。

誰自信?誰敏感?誰在乎?誰包容?誰心裡有道坎?誰民族主義上頭?

世界的格局真的是變了 :)

這是昨天另外一篇來自 BBC Sport 的文章。感受一下這配圖。

他們大概以為中國現在正在舉國哀嚎。

當我們眼裡開始只有美國的時候,卻發現英國滿眼竟只有我們。

愛來的好突然。


轉移脫歐陣痛的社會矛盾
o(*≧▽≦)ツ┏━┓


來看看英國媒體自己的報道:

里約奧運閉幕,中國以一枚金牌之差排在英國之後,這也是自2004年雅典奧運以來首次落到金牌榜第三。而名次變化的背後,是遭遇挑戰的中國傳統奪金模式,以及近十年來指導方針轉為「一切為了金牌」的英國體育。

英國的主要奪金點都是自行車、賽艇、皮划艇、馬術、帆船這些在世界範圍內都少有民眾參與的冷門項目。(自行車作為競技體育項目,和休閑活動有很大區別。)

而著力發展金牌數多的小眾項目正是英國一直以來的策略。在1996年尷尬地只收穫1枚金牌後,英國在時任首相約翰·梅傑(John Major)的倡導下把國家彩票收入用於培養運動員,並成立了專門支持精英運動員的政府機構「英國體育局」(UK Sport)。


英國過去 20 年大力發展自行車、賽艇、皮划艇、馬術、帆船這類對器材要求較高且金牌數量多的小眾項目,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率地獲得更多金牌。


英國自行車隊總教練伊恩·戴爾(Iain Dyer)也承認,他們 2000 年到 2008年奧運會期間「撿了好摘的水果」(「picked the low-hanging fruit」),意思是拿了容易拿的金牌。在里約奧運,英國收穫了自行車18枚金牌中的6枚,賽艇14枚中的3枚。


另外英國出色的表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國政府近十年來對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的大舉投入,以及根據成績分配經費的「無情」獎懲辦法。


如下圖所示,2005年成功申辦奧運是英國體育史上的轉折點——政府財政投入在下一屆的北京奧運上,比之前的雅典奧運還多了三倍以上,之後的每一屆投入仍持續增長。這次的里約奧運周期,「英國體育局」投了2.7億英鎊,並選定大約 1300 名運動員作為支持對象。按照奪牌可能,英國政府把運動員分為「領獎台運動員」(podium athletes)和「領獎台潛力運動員」(podium potential athletes),給予不同級別的資金支持。「英國體育」還為每個項目設定了目標獎牌數。

超額完成目標或沒達到目標會怎樣?拿英國體操為例,團隊在上一屆倫敦奧運會,以 4枚獎牌的成績超過了「英國體育局」設定的 1~2枚的目標。體操隊在接下來的里約奧運準備周期內,經費增加了36%。這種激勵制度使得強者越強——英國體操隊在里約創紀錄地一舉收穫7枚獎牌。

而英國沒有奪牌希望的籃球項目,在里約奧運準備周期內連一分錢也沒有。這項民眾廣泛參與的運動在競技場上沒有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而大眾幾乎難以接觸到的馬術運動,在過去四年拿到了1800 萬英鎊的運動員經費,只因為這個項目更有希望奪牌且設置更多獎牌項目。


英國媒體都用「無情」(ruthless)、「殘酷」(brutal)來形容這個完全以獎牌、甚至是金牌為導向的英國奧運體制。

英國2016至2020年的政府預算顯示,「英國體育局」在下一個奧運周期的經費將增加 29%。在里約,英國自行車、體操、游泳等隊伍超額完成了任務,它們很可能會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上有望拿到更多金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英國隊只拿到一塊金牌,位居獎牌榜第36位;而里約奧運會到19日為止,他們已拿下24金22銀14銅,超越中國隊居獎牌榜第二位,僅落後於美國。《泰晤士報》評論說:「英國超越了人口總數20倍於他們的中國,將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甩了幾條街。」那麼,20年間英國體壇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 國家彩票

英國的國家彩票是在1994年成立的,英國兵敗亞特蘭大之後,當時的梅傑政府意識到只有加大體育事業的投入,才能保證英國運動員在未來的奧運會上贏得獎牌。1997年,一個專門負責向體育領域分配政府撥款和國家彩票資金的組織成立,名字叫做英國體育理事會。

英國國會之後對國家彩票收入的分配比例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的一半作為獎金,28%成為公益基金,投到體育、藝術以及遺產保護等事業中,據透露,到2014年,國家彩票為公益基金籌到的資金大約為310億英鎊(2730億人民幣),體育領域占公益基金的比例為五分之一。

除了彩票收入外,英國財政也加大了對體育領域的投入,現在彩票收入佔到體育總撥款的75%,財政撥款佔25%,所有這些錢的分配都由英國體育理事會負責。

  • 撥款與獎牌掛鉤

英國體育理事會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撥款制度,按照未來一個奧運會周期內體育項目奪牌的可能性來決定撥款金額的多少。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世界大賽上贏得獎牌,不能奪牌的項目就要削減資金。只要能奪牌,就能獲得金錢上的回報。

在里約奧運會周期的四年里,英國體育理事會投入了3.55億英鎊。在倫敦奧運會上表現最好的賽艇、自行車、田徑、皮划艇和帆船等項目得到的撥款最多。包括乒乓球和籃球等根本沒有希望奪牌的項目,基本上得不到資助。

另外,原來的強項游泳由於在2012年奧運會上發揮失常,他們的撥款被削減了400萬英鎊,英國游泳協會之後被迫更換了教練和訓練方式。這次奧運會上英國游泳隊贏得了1金5銀,超額完成了目標,預計未來一個奧運周期的撥款將會增加。

得到了撥款之後,很多業餘選手就可以為了奧運會進行全職的訓練,再也不用擔心生計問題。

對於那些職業化較強的項目,譬如足球、高爾夫、網球和橄欖球等,英國體育理事會不會出一分錢,因為它們完全可以通過贊助或其他方式得到足夠的資金。本屆奧運會,網球名將穆雷成功衛冕男單金牌,但他仍然得不到資助。

  • 仔細規劃、科學訓練

如果看一下英國獲得的金牌,就知道它們大多都來自比較冷門的項目,這都是經過仔細規劃的,自行車、帆船、馬術等項目在國際上競爭並不是太激烈,而賽艇和帆船等項目雖然昂貴,但都是英國私立學校比較傳統的項目,在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中比較普及。譬如在里約獲得賽艇項目獎牌的運動員中,有三人來自牛津大學,還有其他不少運動員都畢業於學費高昂的私立中學。

英國還大力從國外引進高水平的教練。他們的賽艇教練格裡布萊爾就曾擔任民主德國國家隊的主教練,他的訓練方式成為英國運動員成功的關鍵因素。英國跳水運動員拉夫爾和米爾斯擊敗中國選手秦凱和曹緣贏得雙人三米板金牌,這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塊跳水金牌,這一切都與中國教練陳文分不開。陳文以前是北京跳水隊總教練,曾在澳大利亞執教八年,後來被任命為英國跳水隊總教練。英國游泳隊更是請了很多澳大利亞教練,自2006年起,澳大利亞泳壇名帥集體來到英國。

高科技訓練方式也是英國運動員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英國自行車隊在本屆奧運會贏得6金4銀1銅,是貢獻最大的項目,他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採用了很多號稱尖端的科技。他們把電腦分析和空氣動力技術運用到訓練中,這些高科技項目本來是為一級方程式賽車選手設計的,通過監控運動衣手臂上塑料標誌表面的空氣流動,就可以得出他們訓練的質量和水平,從而推斷他們最終的比賽成績。

  • 完善制度

為了備戰奧運會,英國各個運動協會內部的管理與大部分國家不太一樣,每個協會都引入了「表現總監」,負責發現苗子、引入合適的教練和制訂訓練計劃等等一切可能奪牌的制度。

為了增加奪牌項目,英國體育理事會也時刻注意各個項目運動員的發揮,一旦發現有的運動員在冷門項目上有超水平發揮,他們會立刻進行考察,作為下一個奧運會周期的重點對象進行培養。

英國運動員為了獲得成功,也常年進行艱苦的訓練。賽艇隊的格裡布萊爾教練就說:「勝利沒有秘訣,那就是艱苦的訓練和精心的準備。」


通過以彩票基金為主的「奧運戰略」,兵敗亞特蘭大之後的20年中,英國在參加的5屆奧運會上,獎牌數每次都有增加,到北京時候贏得了19金,創造100年來的最佳戰績,2012年他們憑藉東道主之利,一舉拿下29金。他們在里約的目標是贏得48塊獎牌,創造本土之外舉辦的奧運會的紀錄,到8月19日為止,他們的獎牌數已經達到60塊,超額完成了任務。他們成功的經驗,的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據新華社電)

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一個硬點的品牌。


08紅利用盡。


來來來,給那些說「外國人不在乎奧運金牌」的人看看。bbc不僅喜大普奔「英國打敗中國位居金牌榜第二,還特別發了一張高興的英國運動員加一張哭泣的中國運動員呢說明中國人多傷心(傅爺漠然一笑)。下面的英國人興奮得不得了。


最智障的是這麼腦殘的對比照還有二鬼子點贊「這反應說明了中國人有多不成熟」MB人家運動員哭都不能哭了?碧池上天吧!


什麼時候談論體育的時候能尊重體育的客觀規律。。。。
我承認外界因素可以最大程度的幫助運動隊提高成績,但這並不是因果關係。
巴西足球輝煌了這麼多年這幾年不也頹了么?
西班牙足球說起來人才濟濟最近兩次大賽不也是早早出局么?
強如美國男籃也有讓人虐的時候啊。
體育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在於未知性,而且最關鍵的是人才不是說你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拉瑪西亞在牛逼梅西不也只有一個?你能說因為最近幾年沒出什麼人才就說巴薩的青訓有問題么?
更何況臨場發揮,戰術,運氣,都能左右一場比賽。一場比賽的變數尚且如此,更別說一屆運動。
所以我覺得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人英國怎麼就不能超越我們?


推薦閱讀:

為什麼英國多電子音樂,美國多鄉村?
英國有哪些好喝的紅茶品牌?
如何評價英國首相和教育大臣都答不出簡單乘法問題?
我去英國留學有意義嗎?
哪个国家是欧洲第一强国?

TAG:英國 | 體育 | 中國 |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林匹克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