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類站點靠譜嗎,點評真的能發揮導購作用么嗎?

理財商品的點評網站怎麼吸引大家來參與點評?


在一些一線城市,點評中彰顯自己消費能力的情緒也是很常見的。
我覺得衍生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滿足度不一樣,習慣了500人均的和100人均的,對同一餐廳的看法可能差別很大。在如今團購放低了某些消費場所的門檻後,這一點尤為突出。
那麼問題是,人均300的用戶該聽誰的呢?


同樣是評價,你可能更相信你熟悉人的評價,但他買了一樣你想買的東西,你卻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把評價和social結合起來


點評網站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幫助用戶做判斷,關鍵是在「評」上,即除了店鋪、商品信息等客觀的信息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用戶評價,具有參考價值的用戶評價。

根據前面幾位的回答,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總結如下。

  1. 用戶參與度:在消費或者體驗之前,現在一部分人已經習慣先去看相關的評價,然後再完成自己的判斷,但是自己在體驗完成之後,也只有更少的一部分人會把自己的實際體驗結果再反饋到網上,大多也是在體驗相當極端的情況下,比如特別好,或者特別惡劣的。這是一個習慣上的問題,同時也是現在缺乏讓用戶這麼做的動機。
  2. 點評信息可信度:
    • 如@麻明 所說,存在惡意的虛假信息
    • 如@施磊 所說,不同消費能力的人,評價標準不同

3. 點評的信息流動:目前查看點評這一場景只在用戶已經產生買的這一需求時才會發生,是主動消費,而且更加傾向於相信熟人或者此領域專家或者口味相似的人的反饋,所以如果點評網站結合已有的關係平台做將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比如,淘寶客做分享,本來是個很好的思路,只是淘寶的社區沒有做起來,這件事情如果由已有關係鏈的網站來做,比如人人,有現成的關係鏈。同時同學關係本來就是本地信息,再做分享,點評信息會流動起來。


大眾點評網舉例:如果吃的好,那就是吃得好,周圍朋友說說就完了,很少有強烈的慾望上網上去說,嫌麻煩。但是反過來,吃的不好,那麼會不愧餘力的去說為啥不好,抱著讓店家收入減少的目的。


我曾經碰見過有這麼些女生,在淘寶買到的東西還可以的,都不評價默認就完事了,但是買到了次品一定要說上那麼幾句好話。我很好奇,問之,答曰:使騙之後來者越多,越快樂了。

看來我還得解釋一下這個心理:這個就像是酒徒偷酒的故事心理一樣。酒徒總是偷免費的酒喝,後來一次老闆發現後換成了尿,但是從第一個人到尿後,都沒有出聲,只有最後一個人說出了這個事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吃虧了,必須每個人都喝一口才能心理平衡。這是一個很陰暗的心理事實。

相比我敘述的這些個女生,也是相同的心理,讓別人都上當她們才覺得舒服就是如此。


點評類網站是從黃頁類網站發展起來的,除了評論信息以外還提供了很多店家或產品的基本信息,當然具有導購的意義。至於靠不靠譜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點評類網站靠不靠譜,取決於評論信息靠不靠譜,評論靠不靠譜,取決於發評論的人靠不靠譜。
所以,點評網站的關鍵點就在於,先千方百計找到靠譜的人再千方百計讓他們評論。
做個類比好了,目前常見的點評類網站,有些類似百度知道。對於商家的評論,是先求有,再求好,評論內容優劣參雜。
如果,能有個類似知乎的點評類網站,把重點放在吸引有價值的用戶,對於評論的質量嚴格把關,再加上類似的贊成、反對、摺疊等等。評論的內容,是不是就更靠譜些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一分為二,點評類的網站中信息分為2類:
1、為客觀性的信息:地理位置、商店類型、商品類型、商品屬性、報價等
2、為主觀性的信息:評價類、產品宣傳等
用的最多的為客觀性信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對主觀性信息具有懷疑態度,畢竟如果不是性價比超高,或者商品超爛,我才不會去評價,具體怎麼樣,只有親自體驗才知道。


點評類現在有幾個弊端
第一、參與點評的人沒有限制,處於不同層次的人,對於事物要求不同,點評結果可能與預期的有所差異。
第二、大眾點評上很多默認評價,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數據,有些時候默認點評佔到80%。
第三、點評類網站,只是對總體的一個點評情況,裡面的某一道菜沒有詳細的點評。
綜上,點評類站點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參考的依據,但是這個參考有帶有很多主觀色彩,有時候甚至有懷疑的態度。客觀來講點評對於導購還是有很大的作用。
其實點評現在沒有一個很好的激勵用戶機制,很多用戶不管是從習慣還是從誘惑上都沒有去點評的習慣。可以通過大量的點評排除一些低質量或者少數人的意見。


梳理一下。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需要選擇一個餐館用來請客或約會的時候,我們首先會問一下身邊的朋友、同學、同事,如果他們提供的意見靠譜,ok,搞定。這就是熟人網路。
反之,我們需要得到陌生人的幫助,但我們幾乎不會跑到大街上隨便拉住個人就問,大哥,哪裡有適合泡妞的便宜好吃的餐館。
所以,我們只好去大眾點評上看看了。
到這裡你明白了吧,縱然大眾點評上的點評很水,但很多時候我們沒得選。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去論壇或者百度知道提問。不過,很多時候,你是等不到答案的。


換個角度來看,你可能會有所改變。
假如你現在準備買東西,你要做哪些動作才能促使你產生消費動作。大致的過程是詢問周圍朋友、網上搜索比價、看看網路評論、看看SNS圈子的評論,然後鎖定幾個備選,再次重複上面的過程,直至你選出一個方案,促使你做決策並且消費。
假如你是商戶,你需要做什麼動作才能促使你的店鋪車水馬龍。大致的過程是宣傳、獎勵、個性化、客戶評價、促銷等等措施吧。

其實,點評類網站就是解決這些事情的,你可能現在感覺不明顯,但是點評類網站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未來你會越來越離不開它。


點評信息的真偽難以辨認


當只有這一種參考的時候,我想人們會傾向於去相信。
電視廣告有導購作用嗎?電視廣告是不是也同樣存在很多虛假信息?


更相信朋友的點評而非陌生人。
如何才能讓陌生人之間彼此信任呢?


就樓主的問題回答.
1.點評內容:不靠譜。原因:1.點評人與自身需求不同。2.點評信息可參考價值。
2.導購作用:可參考怪誕行為學其中一章關於啤酒的實驗與分析。不得不承認,預先告知的內容,將對人們對於食物的評價起到一定的影響。


點評的推薦菜,很有參考價值


跟評論人的關係密切相關,是否可對評論者的評語進行考核


以我去過的飯店來看,80%靠譜。


靠譜,能發揮導購作用...


  1. 用戶為什麼去點評,大部分用戶都沒有這種購物後點評分享的習慣
  2. 點評內容的價值很難去衡量,用戶一句「喜歡」、「質量好」。。。究竟是不是真的,他究竟有沒買過商品(有評價的權利嗎),是否客觀。。等等

點評這東西太不好說了,首先來源的真實性就得不到保證,再加上用戶目前還沒有一個習慣去哪幹嘛都看看點評,點評來導致用戶選擇,有的時候有點人云亦云。。。並不一定是用戶所嚮往的


推薦閱讀:

翻到了幾張手機拍的照片拍的還有後期必要的,求毒舌! 剛入不到兩個星期的單反拍出來的作品,求毒舌?

TAG:導購網站 | 點評 | 網上購物 | 大眾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