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要塗多少才夠量?


網上流行的說法是每平方厘米應該塗到2mg。
那麼來估算一下用量(未考慮到部分會殘留在手上),如下圖:


豆籽談防晒(一): 聽說,SPF值越低,需要補塗防晒的時間就越短,真的嗎?

聽說的不止標題,我還聽說,

一杯水可以檢測化妝品好壞!

就憑「看」、「聞」、「搖」就可以鑒別化妝水的好壞!

使用碘伏、大米、土豆、蘋果就可以知道化妝品有沒有抗氧化能力!

使用熒光筆可以檢測化妝品中有沒有熒光劑!

聽說已經有快速檢測產品中有沒重金屬、激素的測試條了!

每一次遇到向我諮詢此類問題的顧客,我都是以一句話回復:「如果那些方法可靠,那麼FDA為什麼不採用那些更簡易的檢測方法?企業為什麼就不用那些方法先測試下自己的產品?」

表明觀點:前面說的那些方法都不靠譜。已知的靠譜的方法都不簡易。

下面開始進入正題。

時值炎夏,防晒需求旺盛,應顧客需求,特寫此文(會有連載)。

同既往約定,本文較長,如果不願細看的,可只看加重部分。

選擇防晒,按我的既往觀點「選擇值得信賴的品牌與產品」,除此之外,選擇具體產品時,依以下三個方面確定:

1、防晒效果適合自己。防晒效果是唯一有FDA認證的化妝品效果,反映在具體指標上就是SPF值和PA值(有時稱作PFA值),以及防水效果。這也是我談防晒先從SPF談起的原因。

2、產品使用舒適。包括不刺激、不過敏、喜歡用。

除此以外,不重要。

正式進入正題。

為什麼給文章取這個標題?網上關於防晒隔多久應補塗一次的文章很流行,我在初次看到此類文章時,感覺有些道理,但總覺得哪裡不對。

「要看你的防晒值數了,一個SPF是10分鐘,SPF15就可以保持150分鐘.PA後面的一個加號代表四個小時.」

==,這個「一個SPF是10分鐘」是從哪裡得來的數據?更甚的說法,用這個理論指導用戶隔多久補塗一次防晒。那麼,SPF15的產品,每隔150分鐘補塗一次,SPF30的產品,每隔300分鐘補塗一次,兩者的防晒效果相當嗎?

「有研究認為東亞人種的皮膚類型平均15分鐘會產生紅斑,所以一款SPF30的防晒產品,防止皮膚產生紅斑的時間為15*30=450分鐘,7個多小時!但這是個理論值。你們老師沒有告訴過你理論會偏離實際嗎?在實際的防晒產品使用過程中,由於出汗,摩擦等多種因素,會導致在皮膚上形成的防晒膜受到影響甚至完全脫掉。所以,SPF30並不能防護7小時。」

==,這段文字,寫得挺靠譜,但對於個人用戶來說,「被平均」了,「平均15分鐘會產生紅斑」,真的被平均了。

你25分鐘被曬紅,我5分鐘被曬紅,咱兩平均15分鐘被曬紅,那麼我們用的防晒措施能一樣嗎?

我在冬天8小時被曬紅,在夏天1小時被曬紅,我平均4.5小時被曬紅,我可以全年按4.5小時會被曬紅來選防晒產品嗎?

現將我的學習、分析過程及結論分享如下。

SPF、PFA、PA都表示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看看國家FDA發布的《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中的定義,這裡面的定義才是本質的。

由以上定義看出,

SPF表示產品防晒紅的能力,對UVB的阻擋率。

PA(PFA)表示產品防晒黑的能力,對UVA的阻擋率。

(依據相關理論,曬紅、晒傷主要由UVB(中波紫外線)引起,晒黑主要由UVA(長波紫外線)引起。)

(PA與PFA意義相同,只是PA用「+」個數表示數值,PFA用數字表示數值,兩者可換算。因為大多數產品都用PA示,所以下文在涉及具體產品時使用PA,在進行理論推導時使用PFA。)

將MED、MPPD淺顯表述為在皮膚不出現曬紅、晒黑時,皮膚可耐受的最大UVB、UVA攝入量。據此,我們將SPF、PFA的計算公式作如下推導:

經過數學等式變換,得出,

也即,

同理,我們也可以得出,

由前面的公式:

再引入「皮膚受到的UVB量=UVB強度×暴露時間」,則可將上式變形為:

經過數學等式變換,得出,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傷的最長時間

=SPF×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同理,可以得出,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黑的最長時間

=PFA×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以上為基本理論依據。

防水性能對於防晒有何意義?

《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中的摘錄:

防水錶示產品在水、汗沖洗情況下維持SPF的能力。

注意,測試產品抗水性時只測試SPF,也就是說,產品具有抗水性,只表示產品在水、汗沖洗情況下有維持SPF的能力,不一定對PA有維持能力。

防晒產品發揮作用,需要產品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膜,才能最大化發揮防晒效果,如果成膜不完整,就不能均勻有效地發揮防晒作用。

夏天出汗多,所以夏天的防晒最好用「防水」、「抗水」的,如果戶外活動多,或游泳時,最好選擇「具有優越抗水性」的。

由前邊的理論,我們得知,

理論上防晒產品對皮膚的防護力大小取決於SPF與PA值,但在實際使用時,至少會因汗液的浸洗導致防晒膜不勻整而影響防晒效果。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是需要補塗防晒的。

防晒多久塗一次?

理論分析,當然是越頻繁越好,以儘可能最大限度的維護防晒膜的完整。但實際中,不現實。那麼每隔多久補塗一次防晒呢?我認為這個因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不同而不同,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指導數字,但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指導性原則:

1、出汗越多,間隔時間越短。

2、光照越強,間隔時間越短。

3、皮膚易被晒傷、曬紅、晒黑的,間隔時間越短。

4、大汗淋漓後,需要補塗。

5、出汗(或見水)後,用紙巾擦過了,需要補塗。

6、有花妝現象,需要補塗。

7、補塗不一定全範圍都塗,某些如因紙巾擦拭而補塗的,只需在擦拭部位補塗。

8、如果游泳,至少每80分鐘補塗一次。

補塗防晒可以提高防晒指數嗎?

補塗防晒的目的是維護防晒膜的勻整性,維護產品原本的防晒指數,但過量塗抹,相當於增加了產品的使用量,是可以提高防晒指數的。

但建議,不要通過加量塗抹來提高防晒指數。產品設計是一個整體,一般都是按常用量來計算的,加量塗抹同時會給皮膚增加其他不需要的成分量,會增加皮膚負擔。

同理,減少塗抹量,可能會導致產品達不到應有(標示)的防晒指數。

到底塗多少?

防晒每次塗多少合適?

《化妝品衛生規範》中測試防晒指數時規定的標準用量為2mg/cm2,依據面貼膜常見尺寸20cm×20cm推斷人臉面積約350cm2,依此得知,面部合適的防晒產品使用量為0.7克。如果還要給脖子上抹,就加量。身體上的用量,自已把握吧。測量身體表面積困難度太大了,就跟著感覺走吧,感覺和面部塗的一樣厚就可以了。

0.7克有多少呢?這個與大多數人平常使用面霜的量相近,此為參考,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天平上試測一下看有多少。

我們不可能每次用防晒時都去用天平稱一下,每個人的臉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在一個大致量的指導下,如果當天光線強,就多塗一些,如果光線弱,就少塗一些。

產品的塗抹特性,也會影響產品的使用量。清爽易塗開的產品容易用得少,厚重的產品容易塗得多。用清爽的產品時,適當特意多塗一些,用厚重產品時,塗勻即可。

日系防晒產品普遍清爽易塗,容易使用量不足,這也是有些人誤認為日系產品防晒指數是否誤標的原因。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SPF與PA?

由前邊得出的兩個公式: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傷的最長時間

=SPF×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黑的最長時間

=PFA×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我們可以看出,防晒指數的選擇取決於以下3點:

1、期望受防晒產品保護的時間,也即,在陽光下的暴露時間。

2、陽光(UVA、UVB)強度。

3、個人皮膚耐受性。

這個1、2兩點有著大眾相近性的地方,但第3點卻每個人都會不一樣。正如本文開頭的觀點,被平均了的大數據對於具體的個體沒有指導意義。下表可作為一個參考,適用於大多數人,具體到個人時,需適當修正(不耐曬的,防晒指數再高一點,很耐曬的,可以略低一點)。

防晒指數越高越好嗎?

由前邊得出的兩個公式:

我們試算一下SPF50比SPF30能多阻擋多少UVB呢?

(50-1)/50-(30-1)/30=0.9800-0.9667=1.33%。

再試算一下PA+++(PFA8)比PA++(PFA6)能多阻擋多少UVA呢?

(8-1)/8-(6-1)/6=0.8750-0.8333=4.17%。

可見,隨著防晒指數升高,其相應的對紫外線的阻擋率並沒有上升多少。相反,如果為提高那麼一點防晒指數,當前的技術難度、產品成本、致敏率都會大幅增加。所以防晒指數夠用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味追求高防晒指數。

防晒產品易致敏嗎?

防晒產品相對於其他保濕產品來說易致敏,並且防晒指數越高越易致敏,但只要產品未致敏,就不用擔心了。

當前國際技術,SPF30+PA+++的產品已很普遍,在此防晒指數以下的,致敏率不需引起特別重視。

對於皮膚敏感的人來說,無論使用什麼產品都應特別注意,具體試用後觀察。相對來說,單純無機防晒(以二氧化鈦、氧化鋅為防晒劑)致敏率低一些。

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防晒都是有機和無機防晒相結合的,單純有機或無機的產品並不多見。如果自己無法識別,可以諮詢客服人員,但最終應以自己試用後的表現為選擇依據。

本文會連載,感謝關注,歡迎提出意見,以及你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發送給豆籽的微信:d2491600521(驗證信息輸入:護膚交流),或郵箱:douzi360@163.com 。

創建於 2016-07-18


我們知道基礎護膚的作用是維穩和預防,防晒作為最後一步如果沒做好那麼前面做的清潔啊、保濕啊也白瞎。今天碰到這個問題就拿出來好好嘮嘮,內容略長需要帶著腦子,沒有的請忽略……首先我們大家要都知道防晒不止是防晒黑,而是通過有效的方法減少紫外線對皮膚造成傷害,令皮膚儘可能的保持健康狀態

  • 防晒的正確打開姿勢

1.避免直射這裡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宅在家裡咯,然而現實也不可能總待在家裡不出門吧,既然門總是要出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避開紫外線高峰時段(10am-16pm),出門記得走樹蔭下或有陰影遮擋的地方

2.物理遮擋墨鏡(不是裝b的還可以防晒)、遮陽傘、寬鬆的服裝盡量多的遮蔽裸露部位這些都能夠減少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物理遮擋的好處還有避免敏感肌、防晒卸妝等煩惱。

3. 防晒霜的使用選擇適合自己的防晒霜,掌握正確使用方法, 也不要將希望全部寄托在防晒霜,做好前兩步同樣重要

  • 防晒霜的作用原理

防晒產品五花八門,但原理無非兩種:一種是散射,直接將紫外線反射出去,使紫外線無法直接照射到我們皮膚上;另外一種是吸收,吸收相應的紫外線波段,然後將光能轉化成熱能後散發出去,同樣避免紫外線能量傷害到皮膚。即所謂的物理防晒和化學防晒

1、物理防晒

二氧化鈦(TiO2)和氧化鋅(ZnO),利用二者在皮膚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將紫外線反射出去以達到防晒效果。二氧化鈦俗稱鈦白粉,是一種允許使用的食用色素。氧化鋅,在皮膚科可用來治療濕疹、皮炎的疾病,可以用於眼周等皮膚敏感處,所以以這種成分為主的產品,無刺激,適合敏感膚質使用,比較安全。同時它的防晒普比較廣,所以防晒能力比較強。但是基於這兩種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其只能配置成油性的膏劑使用,所以製成的防晒霜比較油,厚重不清爽,不適合油性膚質用。

優點:溫和刺激小,只要不出汗或者不擦拭的情況下防護時間長

缺點:色彩偏白,油膩厚重,價格略貴

2、 化學防晒

產品中主要添加化學劑吸收成分,吸收紫外線能量轉化成熱能或其他無害可見光重新釋放。化學防晒成分較多。

優點:一般比較清爽,塗抹後肌膚五負重感

缺點:需要定時塗抹,如果選擇含有鉛、汞的功能性美白防晒劑,長期使皮膚產生依耐性,會對皮膚細胞和結構造成損害

那麼弄清了成分和作用原理,我們該如何選擇防晒產品呢?

首先肯定是根據個人膚質

1、油性皮膚:滲透力較強的水劑型、無油配方

2、痘痘皮膚:與油性形同,痘痘嚴重時不要用,採用物理遮擋防晒

3、乾性皮膚:質地滋潤、增加肌膚免疫力的

4、敏感皮膚:選擇專業針對敏感肌的,如「通過過敏測試」、「不含香料防腐劑」等,偏物理防晒方向或採用物理遮擋

根據防晒係數選擇商品

日常篇:

戶外篇:

*註:根據防晒霜抗水性(40/80分鐘)對應判斷即可

那麼防晒霜如何使用呢?

一次需要塗多少

防嗮係數是在防晒霜用量2mg/cm2的條件下的出的結果,所以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要達到這個量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形象的比喻大概就是1元硬幣那麼大一坨。

SPF值是什麼?PA又是什麼鬼?數值應該怎麼看

SPF值是指產品防護UVB的能力,也就是防止皮膚防晒紅、晒傷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在某種強度的日光下直射產生紅斑的時間為10分鐘,那麼SPF15就是防晒霜將這個時間延長至15*10分鐘; PA+是指產品防護UVA的能力,也就是防止晒黑的能力,一個+大概表示4小時

多長時間補塗一次

室外活動的話建議2小時塗一次,整天待在室內的話也不出汗也不咋地也不用去補塗了差別不大,但是要提醒的是每次塗抹時一定要用夠量

防晒到底要不要卸妝

標註了免卸的可以不卸,標註了抗水性的還是建議卸一下,還是回到清潔那裡說的,一定要選擇溫和的卸妝產品和手法

SPF值越高防晒力越強?

NO,日常的話30也就夠了,過分的追求這個數值也沒有太大意義反而增加皮膚的負重感,PA的話也是相同的道理

#防晒好物推薦#

1. 安耐曬 Anessa 金瓶防晒霜

適用膚質:混油、油皮、痘皮

質地:白色乳狀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氧化鋅、二氧化鈦、甲氧基肉桂酸乙基乙脂、天然施S,Uvinul A Plus、聚硅氧烷-15

評測:在一眾難得抹勻的防晒霜中,安耐曬就是一股清流,清爽不油膩,塗抹略微泛白。有小鋼珠用前需搖勻,高效穩定的符合防晒成分,廣譜防晒,防汗、耐水性還強,適合戶外、夏天、沙灘。不過有酒精味。

2. 碧柔 Biore 清爽水感防晒乳

適用膚質:混合、油皮、干皮

質地:淡黃色啫喱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二乙氨基羥苯甲醯基苯甲酸己酯

評測:比較清爽水潤,防晒能力沒有安耐曬強,淡淡的橘子味,不過一般上班族、學生黨夠用了。防腐劑有6種這點不美麗,價格的話很實惠,敏感皮膚甚入吧。


3.索菲娜 Sofina Beaute 芯美顏日間保濕防護乳

適用膚質:混合、油皮

質地:塗改液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氧化鋅、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評測:標準的塗改液質地,質地非常稀,流動性很好,清爽度比安耐曬還要好。成膜速度比安耐曬系的防晒要慢一些,最好在完全成膜前先不要上粉底哦,要不然容易搓泥。有一丁丁點潤色,但不泛白,遇水沒有變化,在海邊用也能hold住。容量少,性價比不如安耐曬高。

3. 妮維雅 NIVEA 妮維雅水漾清爽防晒

適用膚質:混合、油皮、干皮

質地:凝露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二乙氨羥苯甲醯基苯甲酸己酯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 乙基己基三嗪酮

評測:這款妮維雅是日系花王旗下的,要區別於國內開價的妮維雅的油膩,相反其使用感受非常的清爽,很輕盈的凝露狀,流動性很強易於塗抹。內含化妝品成分,溫和保濕,價格方面便宜大碗,相當實惠。

4. 雅漾 Avene 防晒小金剛(30g)

適用膚質:全部膚質

質地:白色乳液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奧克立林、 亞甲基雙-苯並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雙-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評測:這是一款小巧易攜帶的防晒,使用起來有些油膩,塗抹還略泛白,防水防汗效果還是可以的。

5. ALLIE 清爽保濕防晒乳(90g)

適用膚質:全部膚質

質地:乳白色乳霜質地

主要防晒成分:氧化鋅、奧克立林、 二乙氨羥苯甲醯基苯甲酸己酯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評測:這款產品的加量裝促使資生堂爸爸和他打價格戰,就產品本身而言個人覺得略遜於安耐曬,擠出來的是乳狀膏體,有淡淡的酒精味,抹開感覺很清爽,同時其還有超強的防晒李和抗水性。


按照官方說明的用量,或者專櫃ba的建議。網上傳的量並不試用所有品牌。


防晒是為了什麼?大家最看重的應該是怕!變黑!因為紫外線進入皮膚後,會激化黑色素細胞,開啟了肌膚的防護機制,皮膚就會變黑。

防晒霜可以要不將紫外線擋在皮膚外面,要不用其成分吸收掉它,就沒黑色素細胞什麼事了。

可為嘛你天天塗防晒,結果發現它保護力度並不夠。

那可能是因為你的用量不夠,臉部的皮膚就要用掉一元硬幣的,還有一定要在出門半小時之前塗抹,才成形成保護膜真正發揮防晒的作用。


這個因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不同而不同,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指導數字,但可以給出一個參考:
1、出汗越多,間隔時間越短。
2、光照越強,間隔時間越短。
3、皮膚易被晒傷、曬紅、晒黑的,間隔時間越短。
4、大汗淋漓後,需要補塗。
5、出汗(或見水)後,用紙巾擦過了,需要補塗。
6、有花妝現象,需要補塗。
7、補塗不一定全範圍都塗,某些如因紙巾擦拭而補塗的,只需在擦拭部位補塗。
8、如果游泳,至少每八十分鐘補塗一次


推薦閱讀:

據說台灣的欣蘭凍膜清潔效果很好,但是在台灣真的有這個品牌嗎?是處於什麼檔次的產品呢?
是什麼成分導致很多洗面奶洗後有滑膩感,或者感覺乳狀物洗不幹凈?
混合敏感長痘肌膚用什麼修復精華比較好?
女生海中游泳如何有效防晒黑?

TAG:防晒 | 基礎護膚 | 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