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頂尖藝術機構(拍賣行/畫廊/博物館)工作是什麼體驗?


之前一直潛水,最近剛開始發文,正好看到這個問題就隨手一答吧。

在世界最頂級的兩家拍賣行之一的紐約和香港分部都工作過。也在亞洲比較有聲譽的非盈利機構工作過。看問題好像比較感興趣拍賣行,那就從拍賣行談起吧。

用佳士得亞洲區President Francois Curiel (中文名是高逸龍,一群business manager幫忙起的也真的是挺飄逸的...)的說法"Auctino is a glamorous business, but not a profitable business" (拍賣看起來挺光鮮,但是不賺錢啊!)這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題外話高老12月要調離香港去瑞士了,亞洲區RW正式掌權,二者都是大牛人,非常感激跟他們一起工作過的經歷。

拉回正題,同理,拍賣行的工作人員也是這樣,春秋大拍的拍場上意氣風發,然而不知為了拿貨/找買家/做圖錄/整預算在辦公室度過了多少夜。而且,很重要的一點,薪酬不高。藝術這行要賺錢,真的是「功夫在詩外」,這怎麼個下功夫咱以後慢慢說。

拍賣行是一個龐大的機構,是藝術市場中的一員。藝術市場的特殊性是價格不透明,雖然確實有一些硬性條件去評判一幅作品的價格,比如上世紀50年代趙無極的作品是做好的,劉國松的大型山水就是比一平尺的鏡心貴,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這幅作品有沒有市場有沒有買家的基礎上。而「公開公平公正」(有待商榷哈)的拍賣行,就是將藝術家的價格透明化/市場情況透明化,是騾是馬拉出來溜溜,拍品一出,下面沒人競拍就是沒人競拍。對比拍賣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包括畫廊等就是暗暗的,這「暗暗的」學問可挺大,以後另外講。

那拍賣行的主要生意,其實很簡單,傳統來說春拍秋拍,無非是從藏家A那裡拿貨再賣給藏家B。也因為這一點,拍賣行裡面專家部門(比如中國畫、當代藝術、印象派與19世紀藝術等),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搞藏家關係,也只在乎藏家關係。所以藝術圈兒和拍賣行關係並沒有那麼近。如果只對認識藏家看好貨有興趣,那可以來拍賣行;如過是想在藝術圈混,建議去Art Basel等Fair (而且待遇真好!)頂級畫廊比如佩斯高古軒或者頂級美術館、非盈利機構。歸結來說,專家要很會PR,也像sales,有藏家關係網特別重要,專業知識嘛,根據我的經驗,佳記蘇記保利裡面有很優秀的,也有非常不著調的,而且不著調的大多數。平常工作的話,Senior Specialist會比較注重組拍,像拍賣的主題、找貨、找客、見藏家等;Junior Specialist比較慘,基本是在做admin,看看圖錄(圖錄還不一定找JS寫,因為水平不夠,蘇記找的美術史博士寫的)。從Junior Specialist走到Senior Specialist,這個看運氣。加班多、出差多。

拍賣行客最大,與Spcialist相愛相殺(搶客的八卦之後聊)的部門是叫Client Advisory部門,裡面的就是客戶顧問。那客戶顧問就是純粹的Sales,工作目的很單純就是,賣貨。輔助所有部門的專家,將拍賣信息發給客戶,可以說是專家和客戶之間的一個喉舌。說是輔助,其實也是牽制--如過專家有專業有貨源完了還和客戶好,那不得上天,那跳槽不是慘了!所以大排行的標配是一個大客戶有一個專家和一個Client Advisor主跟,平時噓寒問個暖什麼的。Client Advisor挺能賺的,尤其是佳記沒有反腐,還有Private Sale Commission的時候,每年據說上百萬不是事兒...釣金龜婿方面嘛... 正式戀愛的沒聽說,八卦就不在這兒說了。

那剛說了拍賣行是大機構,除了面對客人的核心職位,還有很多輔助職位比如Business Development,專門看數據的;專門寫Proposal的Business Manager (就是各種保證,您的貨到了我們這裡肯定賣出多少云云);龐大專業的法律部門;Marketing PR ;專門負責搬運藝術品的Art Handler;等等等...不一一贅述了。

頂級拍行工作是很鍛煉人的,如果熱愛並且不計較回報,好好做,爭取把自己做成業內權威。個人還是覺得藝博會、畫廊更刺激好玩一些:)

寫得比較隨意倉促,好像也沒多說紐約什麼事兒,有機會下回講唄,晚安晚安...


謝邀。

我不知道,但一定很棒的感覺吧。
我是說,跟國內許多小拍賣行來比,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2015年時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實習過一學年,在公共教育部,我主要接觸的工作是策劃及實施面向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那時的館長還是Tom,雖然前段時間由於財務赤字嚴重辭去了館長職務,但不可否認在他的帶領下,The Met在公眾視野變得更加親切有活力。

由於當時還在哥大攻讀藝術管理碩士學位,我特意把大部分課程集中在一天、或者排在晚上,保證每周可以空出4天用來實習。那段時間既要兼顧繁重的學業又要跑去實習,很累,但是內心像是打滿了雞血,畢竟能在The Met實習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夢想成真。

The Met是一個龐大的機構,有上百個部門,為了避免部門隔閡,博物館鼓勵員工跨部門交流、跨部門徵集意見。如果某個項目你感興趣,就可以跨部門去參加會議研討或者觀摩工作(當然,前提是完成好本職工作)。這一年,我感受到The Met十分用心去提升參觀者的體驗,包括新媒體開發、展廳細節標識完善、豐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動等。雖然我是公共教育部的實習生,我也時常跑去新媒體部觀摩。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發現很多人都熱愛藝術、熱愛這個組織,充滿主人翁意識,經常通過郵件、部門例會、甚至是直接走進領導辦公室的方式提出改善建議,而經討論合理的建議會及時得到採納。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工作自然充滿了正能量。

我時常感慨自己無比幸運能在這樣一個廣闊的平台學習。只要你願意,在完成工作之餘,有數不清的講座、研討會可以去旁聽。每周五都會有實習生培訓,形式主要是工作坊、參觀、講座、與老員工對話等。與你擦肩而過的時常是某個藝術領域的大牛,但是如果你真心求教,他們還是很願意和你一起喝杯咖啡順便分享知識與經驗的。

實習期間另一個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在空蕩蕩的展廳溜達。The Met每天上午10點對外開放,而工作人員9點開始工作。工作不忙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在參觀者湧入之前到展廳遊盪,和各位身懷絕技的保安在展廳相視一笑。沒有了熙熙攘攘的參觀人群,平時沒注意到的展品也變得格外引人注目,彷彿都在講著自己的歷史和故事。

先寫這幾點體驗,以後有捋順思路再來補充。


推薦閱讀:

本科畢業做金融行業諮詢,打算三年後去美國讀 MBA ,現在 CFA 和 CPA 該考哪一個?
跟印度人作室友是怎樣一番體驗?
自費去美國讀 CS 碩大概要多少錢?
怎麼解決人比人的心理落差?
如何評價江玥槍擊案後江玥的同學對記者的欺騙言論?

TAG:藝術 | 博物館 | 紐約 | 留學美國 | 拍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