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檢察日報《教育成本高不敢要二胎是偽命題》的觀點?

以下是原文:

近期,聽到一種說法:因為教育成本太高,都不敢要二胎了。這一觀點引起了一些家長共鳴。但筆者以為,這是個偽命題。

教育成本真的高到要不起孩子了嗎?未必。這些家長所說的教育成本高,並不是公立教育的成本高。事實上,義務教育已經實現免費,國家對於高等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也會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如果想接受深度的細化的專業教育,遠程網路教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網上可以低成本地獲得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些家長所說的教育成本高,不過是家長們在基礎教育之外的比拼民辦教育的成本,是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不斷膨脹的成本。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只要有旺盛的需求和競爭,商品價格就會隨行就市、水漲船高。

即便學生課外教育成本越來越高,也不存在養不起的問題。首先並不存在為了讓孩子報補習班,全家餓肚子賣房子住大街的情況。事實上,哪怕報的班再多,家長們也會保證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保障孩子相對舒適的生活質量。孩子報的課外班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當前的不良教育生態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多數家庭收入水平增加,願意也能夠為孩子的教育成長增加支出。

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大聲疾呼教育成本高的家長,並不是生活困難的底層群眾,恰恰是處於紡錘形社會結構中下部的人。這一部分人,屬於已經擺脫貧困剛剛進入中產階層,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維繫現在的階層地位,甚至能夠向更高的階層上升,他們更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孩子爭取更多的競爭資本。正因為這一部分人對於子女的未來最為焦慮,也容易對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患得患失。在這種心態影響下,這部分家長可以罔顧孩子成長規律和心理需求,寧可「花錢買心安」,也要「報班復報班」。從這個角度來看,包辦教育和包辦婚姻具有相同的性質。

教育成本太高不敢要二胎的說法,雖然是個偽命題,但確是當前教育領域畸形的成長觀和相當一部分家長焦慮、矛盾心態的真實反映。

檢察日報:教育成本高不敢要二胎是偽命題_輿情_評論頻道首頁_財經網 - CAIJING.COM.CN


這種思維毫無疑問是片面的,看一下他支的招:

義務教育已經實現免費,國家對於高等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也會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如果想接受深度的細化的專業教育,遠程網路教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網上可以低成本地獲得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

1義務教育誠然實現了免費,這不過是偷換了上什麼學為上得起學,即作者認為只要上得起學,就不存在教育成本高。很想問一下這位作者的孩子在哪就學,是在貧困山區的希望小學嗎?

教育成本高問題指的是上什麼學,學區房多少錢,我想重點與非重點形成的階級壁壘不用多講了吧。如果我們把孩子隨便送到一個學校,根本就不會出現重點學校,也就不會出現學區房。

2接受深度細化專業教育,在網路上接受教育。

恕我直言,許多家長以及非教育界人士,根本沒有意識到教育工作的本質是什麼。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奧蘇貝爾提出新舊知識結合有意義學習,教育的第一步是先搞清楚你是誰,你在哪,而不是給你一幅地圖就完事了。你如果只會爬,那麼你應該學習走,而你如果會走,那麼你再學習跑。

這個問題需要有人做專門的判斷,如同醫生檢查病情,如果網路包辦一切,那麼患者上網買葯就行了,要大夫幹嘛呢?大夫的作用不就是告訴你該吃什麼葯么,如同教師告訴你現在該學什麼。

為什麼出現並不是最底層呼籲教育成本高?因為最底層需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這不過是個兩千年前就說明白的倉廩實而知禮節問題,如果吃飯都成問題,誰還在意上不上重點?

用我們當年文藝心理學老師的話說,領導總想在我們的床頭裝個監控。國家政策是允許二胎,並不是要求二胎,生不生孩子完全是人家自己的事兒,關你什麼事呢?


我的父母教育理念比較超前。所以我就是作為一個從小學過各種才藝的孩子長大的。
那麼多年的經驗,給了我一個認識:
最能學到乾貨的項目,往往收費並不怎麼高。
花時間,比花錢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有個誤區,以為教育是買來的。花了錢就該怎麼怎麼樣。
如果你出錢給孩子學各種東西,但你沒時間管他,其實真是沒什麼用的。錢花了也是白花。
很多才藝,你沒有花時間上去鑽研,就根本摸不到精髓,走馬觀花而已。
那些新興的死貴死貴的培訓班,怎麼看都是滿滿的坑錢套路。
我覺得養孩子可以很省錢。有些家長是滿足自己的補償心理吧?一定什麼都要給孩子最好的。我就沒有這種心魔。我女兒穿了好多親戚給的舊衣服,還有些新衣服是朋友送的。其實我看淘寶上寶寶衣服幾十塊一件也不貴嘛。喝母乳也不花錢,這點因為我工作比較自由。紙尿褲能有多少錢,一個月才三包,還不及我每個月買貓糧的錢。將來學琴也不要錢。英語什麼的,自己教也可以啊。
說實話,有孩子以後家裡空間不夠用,人也胖了,我衣服首飾不亂買了,還省了不少開銷。
還一直聽人說學藝術很花錢,我也沒覺得我花了多少錢啊。我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薪。因為家境不好,我讀大學就開始教琴掙生活費了。
這個事情吧,就跟賣護膚品的廣告說,你不用護膚品就會老得快一樣,道理呢有一點,但還是忽悠為主。真的內行人看來,真能起作用的成分可能不值幾毛。
在教育界混跡多年,比較有鑒別能力,所以不容易被忽悠,沒那麼焦慮。就不覺得養孩子很花錢了。


笑問作者一句話:「教育產業化 難道是民辦學校提出的?還是家長們自己拍腦袋提出的?」
當年既然決定產業化,現在口舌又跳出來裝清高。有本事你把公立學校升學率提到和民辦一樣高再bb啊。


這篇文章就是來搞笑的。現在又不是七八十年代,振臂一呼,大家就跟著政策走。當初計劃生育,強制引產,坑了多少人。現在人口紅利沒了,真以為老百姓是被圈養的,上面說個話,下面就開始生,不管能不能養活??


真想不通作者在這扯什麼國家義務教育,你義務教育能上什麼學校?上了以後能考什麼大學?昧著良心喊:「國家政策好,國家替你解決了教育問題。」 嘖嘖嘖,我呸。

以前我感覺黑tg會良心不安,感覺tg一手將中國領到這個地位不容易。但是抱歉,他的一些政策越來越扯淡了。老百姓不是豕。蟹蟹。


我同事孩子小學,最近報了幾個輔導班,現在她連奶茶都不敢喝了……
我家娃生下來到現在,一個月奶粉尿布還有雜七雜八的鈣片衣服輔食玩具生病上醫院,一個月下來總得兩千到三千
還有人力這些隱性成本沒算進去
這還是她沒上幼兒園的支出,上幼兒園,如果附近的好的公立進不去就得上私立,這個就更大了,問了一下朋友們,大多說,私立一個月就得3000-5000
幼兒園好的差的差距在哪?好的能教各種技能興趣,老師至少表面上都能做到和藹可親,待孩子友善
差的差在哪?就是換個地方養豬崽(這是我同事的原話)
我同事小孩剛剛上的時候,想著就近,上的是小區旁邊的幼兒園,兩級的好像
老師各種變相暗示給紅包,我同事沒領悟,沒塞
結果她兒子在幼兒園各種不受待見,老師還說她兒子多動症,讓她帶去醫院看看
小孩子屎尿控制的不好,拉褲子上了,幼兒園有備用,生活老師給換了,結果到了下午又尿濕了,老師不給換,說沒褲子了,就讓小孩捂著
還說對我同事說,讓她兒子以後一定要在上學前便便,不要在幼兒園裡便便
害得我同事一大早就爬起來盯著小孩,讓他醞釀便便,一定要在上幼兒園前便完,弄得小孩那麼小就便秘了
類似的發生了幾次,我同事也覺得不對了,私下裡悄悄問其他家長,說就她沒塞過紅包
於是一個老師五百,消停了
她家寶寶又是討人喜歡的寶寶了,褲子濕了不要緊,其他同學的先讓我你用用,多動症也沒了,神奇的很
後來想盡辦法,轉讀私立,說還是私立好,學費是貴,但是不出幺蛾子
然後現在的小學,好的在入學前就各種考,挑盡尖子生
有的小學聽說連拼音都不怎麼教,說你們應該是在幼兒園裡學過了,小學沒必要教,就是幫你們複習兩節課結束,沒學過的家長自己教下,
就這種情況,還鼓吹什麼免費的義務教育好,比私立的還好
當然有好的,但好的公立壓根進不去,你真當買學區房的人是傻的錢多沒處用,非要捧著錢買比周圍房價貴一大截的老破小?
再生一個?呵呵
再生一個我就得去賣血賣腎了


大概文章作者沒養過孩子,不知民間疾苦,每個家長為孩子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孩子對家庭成員在體力,智力和財力的考驗都是二十年前無法想像的。依據作者的邏輯,孩子隨意放養的話,八胎也是餓不死的。


每個城市其實情況都不一樣,像北京就是四個區的公立最好,反正清華北大只會從西城海淀東城朝陽4個區里出來,房山區的狀元只能上北郵,這種情況下學區在哪裡命運都如同註定了。

上海又不一樣,上海最好的教育資源集中在私立,好學區的公立成了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備胎選項,比如徐匯區有世外,虹口區有上外附小,這兩所學校的幼升小錄取率都是低於5%,這些學校有著近乎完美的升學通道。上海考入四大名校學生數量前十的初中,九所是民辦,其中華育中學更是一年有一百多個考進上海中學,我作為嘉定學生,我那年上海中學在全嘉定三千多學生中,只招1名,這就是教育資源的差距。

在嘉定讀公立小學公立初中,成本確實非常非常低,然後大多的公立初中只有前幾名勉強能考上嘉定一中,這所全市排名35名的「重點高中」,如果我作為父母,稍微有點資本,都不願意讓孩子這樣讀書,雖然嘉定一中也能有最頂尖的考上清北的,前十幾名也有復交讀,但是上海中學前兩百名基本就能進清北復交了,作為父母誰敢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學校里最好的那幾個學生?自然要花非常非常多的成本給孩子,讓孩子去讀好學校,有更高的幾率讀上好大學,好大學才有更高的幾率找到好工作,不是嗎?

我當年是作為嘉定區算是偏頂尖的水平進了四大名校末流的交大附中,但是我的高中同學們很多是考砸了進了我們高中,當時我就是非常受打擊的,我初三每天凌晨一兩點才睡,拼死拼活才考進的學校,在他們眼中已經是末流,他們每天三四點放學,七八點就能做完作業隨便玩,我當時都懷疑是不是我的智力有問題,後來才發現是環境和師資的差距。

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資源,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這種情況下,中產以下的家長們真的沒有餘力再養第二個。


何不食肉糜?


文章作者認為教育成本就是衣食住行學雜費。
就這水平,還是別跨界評論了。
我不得不懷疑作者有孩子嗎?
或者是發射後不用管的精確制導導彈型家長?
或者是羊肉不夠吃了,誘騙羊們生二胎?
或者故意寫這種腦殘文分析社會反應制定應對措施爭取薅羊毛效率最大化?
人口紅利的債必須要還的,亡羊補牢是對的,可是你得把牢房條件改善一下,教育、住房、醫療哪一個用戶體驗友好了?振臂一呼大家就褲衩褲衩生孩子了?!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關於養豬業的話題,曾經看過在農村養豬的情狀;四面矮牆棚蓋頂,一副柵欄六畜興。剩菜剩飯爛菜葉谷糠麩皮隨意餵養,待到年關時,或殺年豬自用,或拉到集市賣罷貼補家用。現在想來這等豬還真是頗為的綠色有機,至少杜絕了工業化養殖中的諸多食品安全亂象,如今的豬都沒有肉香味了,食之寡淡的很。俗話有市場需求就有生產供給,於是誕生全新理念,從豬血統品種出身、營養飼料、生長環境等流程科學化提升,不乏科學養殖的專題研討課題。從中藥配料餵養,到音樂舒緩培優,甚而每日的按摩產優程序,看過這些新聞報道,起初還以為是對國外養殖業的調侃,而後關注國內,方覺自己孤陋寡聞。不免感慨,雖則最終死亡的一刀,對豬們的結局是公平的,但能夠托生到如此養殖渠道的豬一定是上世修得粘佑了天蓬元帥的面子。而且隨著人道主義的影響,人性無痛化的屠宰方式也在普及推廣,至少在這個領域,對豬安樂死的做法是領先於人的,國內安樂死尚未立法嘛。不過這種豬的市場價值之高端可不一般 它們流向何處 不知道?老百姓的餐桌上 且是無錢消受。

國家機器的穩定循環開動,社會生產運作體系的發展,核心層級以及局部具件的需求是有限的。要維持體系發展,更多需要是充足的勞動力、健康良性的市場,可控化的制度潤滑。簡單說這一切需要最多的是耗材原料,而耗材的生產成本,按照檢察日報文中的立場計算,自然是頗 「客觀」啦。你怎麼想已然微不足道。體系越集約,人越無法與時代脫離,有人中流擊水,有人追波趕浪,而最多的人都只是被洪流裹挾著隨波逐流,無可選擇。昔日羋原之離騷長嘆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古來盛世 不過 民以飽食 天下安平,今盛世 如所願,謳歌之!

古書上不得志或不屑入世的文人騷客們,那等逍遙情懷的歸隱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實現在在農村並不難實現。農業稅取消後一家幾口人守著那十多畝的農田,自家宅基地上蓋得幾間瓦房小樓(遠去房奴),自來水電力水泥路網路也基本通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晃悠田間地頭,偶爾租用村裡的機械化農具農忙去乾重活;半年農閑度清風,四海無話對夕陽。過過平凡清淡無所追求的小日子成本上已經不是問題,在工業化環境里實現小農避世的日子是可行的。不上進的說如此這般志氣消磨,索然一生也是無不可。難的是世風日變人心深遠,那還有安靜淡泊的心尋化書里的陶淵明,這個世界難的不是執著於出人頭地,難的恰是不執著於出人頭地的人,世界小了人心廣了,縱是書里陶淵明張無忌這廝穿越如今,許也很難守得 那幾分犄角旮旯的 淡泊貧瘠心志。


檢察日報的這篇文章槽點很多,但所謂教育成本高不敢要二胎這句話本身是有很多問題的,因為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

1.小孩將來必須達到XX成就,達不到的不算人。

2.為了達到XX成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的抓教育。

3.影響教育的原因很多,其中可以量化的部分(比如學區和培訓班)必須達到XX標準。

4.因為要不惜一切代價,所以不能讓任何問題影響這個「不惜一切」,包括生二胎在內。

第一條不必多說,因為也說不清楚,大清國這個「把人分成若干階層,必須達到某個階層才算是人類(這個准入階層一般略低於發言者自己的階層,否則發言者的優越感就沒了)」的習慣源遠流長,我個人認為這樣是不對的,但實在是沒有能力講清楚,當然毫無疑問的是,知乎用戶都算是「人」的。

但話說回來,就算某個階層以下的不算人,你起碼也得問問小孩是啥意見吧,你怎麼知道小孩是想要個弟弟妹妹,還是想當人上人?

這就又折射出大清國人的一個習慣,就是不把小孩當人看,儘管他們從來不吝嗇給予小孩各種形式的關懷,但是在骨子裡,他是把小孩當成自己的一個產品來看的,產品做不好,那自然是製造產品的人的問題了,很多人拼了命的要小孩如何如何,只不過是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合格的父母」罷了。

再說第二條,假定我們承認第一條,那麼第二條就正確嗎?

比如說,上不了985不算人,那麼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去上985嗎?

為什麼一定要為一個東西而付出所有呢?這個似乎很少有人考慮過,他們總會說,上不了985不算人,所以一定要上985,但是問題在於,不算人也不見得有什麼不好嘛,這種一定要XX的想法在我看來實際是很怪異的,很多人總是習慣接受,而不去想為什麼,這些人的人生彷彿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一個名詞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而活著的,但問題在於人生不是打遊戲,你打遊戲一定要通關,一定要五星,但人生不是這樣的,人生和打遊戲的區別就在於人生是豐富多彩的。

而且,容我地圖炮一句,其實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為什麼要達到XX成就,比如上985,他們只是單純的隨大流罷了,如果是真正把某某成就當做人生追求的人,反而不會過於糾結結果,或者拿這個結果去要求別人(比如要求小孩)。

因為,一個真正有目標的人,都明白兩點,第一,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每個人的目標僅僅對於自己有意義。

那麼假設一二條都正確,就一定要搞第三條嗎?

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很多種,但最關鍵的一條還是,自身的學習意願和能力,而恰恰這兩條,尤其是前一條,跟經濟條件或客觀條件的關係並不大,而是跟家長本身關係更大一些。

我知道大部分人說起學區房都會腦補出一個場景,自己的小孩努力學習,但由於學區不好,最終被迫上個破二本,看看知乎還要遭人恥笑。

但問題在於,你怎麼知道自己孩子就努力學習了?

師資力量學校什麼的都很重要不假,然而在我看來,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還沒有必要考慮這些問題。

如果社會是這樣的,大部分父母都重視子女教育,閑下來就陪子女學習玩耍,致力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和學習能力,那麼接下來搞學區房什麼的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主觀上已經努力了,客觀條件就也得跟上。

但就我有限的見識來看,不少人家庭環境一團糟,夫妻吵架婆媳吵架打孩子冷暴力什麼一個不拉下,然後還煞有介事的重視教育買學區房,還是我上面的話,他看起來是重視教育,實際上不過是跟風+自我滿足罷了。

那麼好,我們假設一二三條全正確,現在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搞教育,買學區房,上985,完了到知乎吹逼。

那麼,是否所有東西都要為這個計劃讓道呢?比如要二胎?

由於很多原因,大清國人普遍持有這麼幾個觀點,就是人是不重要的,感覺是不重要的,什麼兄弟姐妹情,什麼兩個孩子對於父母的快樂,統統比不上讓老大將來上985上知乎吹比重要。

關於這個我也實在是無話可說。

綜合講,在我看來,形成上述這些觀點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一胎化政策,已經影響了一代人或者兩代人的思維,當一胎成為理所當然,自然二胎的優點會被忽視,缺點會被放大,社會問題不同於物理化學,沒有標準答案,如果大家都這麼認為,那麼也只好說他是正確的了。

一胎化使得不同家庭之間的對比變的簡單粗暴,如果沒有一胎化,那麼有家庭收入十萬一個孩子的,家庭收入二十萬一個孩子的,家庭收入二十萬兩個孩子的,家庭收入五十萬四個孩子的,等等等等,大家要跟同事比較,其實很難的,因為你的同事有掙得比你多,孩子比你少的,也有掙得比你少,孩子比你多的,也有掙得和孩子的比例跟你一樣的,也有掙得比你多,但孩子多的太多的,一個問題多了一個變數,複雜性就會大大提高。

但一胎化時代,大家比起來就容易了,你掙十萬,我掙十萬,你一個孩子我一個孩子,那你有的我就一定得有,否則我就是落後。當然說到這個,又要說大清國人缺乏自我,習慣攀比的問題了,這裡就不多展開了。

回答完畢,最後提兩個思考題。

外國無論窮富,好像都沒有熱衷於一胎制的,是因為外國人都不愛孩子,或者智商比大清國人低嗎?

如果一個年收入五十萬的人為了不降低教育質量而放棄二胎,那麼假設某天他事業出了問題,年收入只有十五萬的話,他的小孩是不是就完蛋了?


教育成本,一定考慮到人力成本了。真是高。
身邊多數同事,凡是自己帶娃的,都不打算二胎。
也有要的,小孩都是老人帶大的。
當然錢也是問題。
和老婆算了下,娃五歲,直接間接用了一房子首付了。現在賣已經嚴重虧本了,還是自己養吧。


結論:對現在的孩子而言,「教育成本」不算低,有的人因為「教育成本高」而不敢生二胎,很正常。

什麼是「教育成本」?

最能看得見的,擺上桌面的就是公立校的花費,課外輔導班花費

公立校學費不用交,但書本費、班費、保險費、體檢費、活動費...每個月零七碎八的花銷並不少。課外輔導班自不必講,這是教育行業里巨大的一塊市場,從學前(胎教、早教)到高中,家長在一領域的花銷林林總總算下來,也要不少銀子。

家庭條件好一些的家長,一部分比較捨得給孩子教育做投資,每個月幾千到上萬的學費,幾年下來,不能說是個小數目。

然而,這兩筆開銷也遠不是全部的「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還要包括家長自身、整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付出,比如家長的精力、時間、整個大家庭為孩子的教育做出的努力。

比如:有的家長希望能在英語、文學上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那麼,除了讓孩子系統學習之外,家長自己也會去學習相應的課程,買書讀書,和孩子一起閱讀,甚至去上一些家長教育課,這是不是一種教育花費呢?

比如: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被「圈」在課堂上,於是在自己所有休息的時候,或孩子休假期間,帶孩子各處旅遊,拓展視野,增長見識。這是不是一種教育投資呢?

再比如:有的家長非常在意孩子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放心把孩子放在託管班上,每天下班後,自己親自輔導孩子,無論是作業、書寫還是收拾書包、整理文具,都要耐心教導、梳理----這是不是時間和精力的開銷呢?

還比如: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因為想專心教育孩子,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裡,沒有再追求自身工作或事業的發展(這裡不討論這樣做對不對,只說這樣的實際情況),那麼,這種未發展事業而造成的「無形中的損失」是不是教育成本之一呢?

還還比如:......

在現代社會,「優生優育」並不只是一個口號。當你有了一個孩子,並且你的經濟能力可以給予孩子較好的教育時,一般家長都會願意給孩子「更好的」,無論是花費在課堂里,生活中,還是詩和遠方。

所以,你說教育成本不高嗎?

這是一個沒有上限的花費,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所以,你覺得「教育成本高不敢要二胎是偽命題」嗎?

看你怎麼理解「教育成本」的概念了。


只生一個好,當年還叫囂什麼百日無孩呢。友善度是啥?不知道。

生孩子救不了中國


底層從來都是無所顧忌的多生早育好不好?
因為他們自己就是窮養出來的,只要孩子不比自己當時還差就可以了。
放羊掙得錢娶老婆然後再生娃,娃繼續。
要不然就是農民工可以把孩子留守在村裡,自己出去,上學也不在自己身邊,自己整天累死累活的根本沒空想孩子。
自己都沒受過多好的教育,孩子上不起學是很嚴重的問題嗎?再說了,稍微擠擠錢是可以省下來的。
被坑的反而是中層,要旅遊、要買奢飾品、要買車。結個婚可能就要花十萬幾十萬,然而十萬足夠農村孩子上公立大學了。前提是考得上。

但是中間層反而有人往高處走的想法,所以才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不敢多生,因為需要你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這話寫出來就是準備好了被罵的,但人家必須這麼寫啊,政治正確嘛~
我們隨便罵罵,這事也就過了,真相如何大家都很清楚


無疑還是停留在人口紅利不去關注經濟轉型的表徵,說明體制內還有思維跟不上發展的人物


認為教育成本高父母的觀點:

我們要的是能上名校的高水平教育,而不是廉價的考不上大學的教育。考上了名校,找到高薪工作的機會才會大大提高。

檢察日報的觀點:

國家保證你們要有學上,有渠道獲得教育資源(互聯網),至於考不考的上名校,將來薪酬幾何我么不管。

兩者的思考角度完全不同。


說真的,真不敢要,一,90後這一代有很多獨生子女,也就是兩個年輕要背負四個老人,(特殊情況除外)要兩個孩子,就是一家六口人,全靠兩個年輕人養,有得買房買車,錢呢?二十五歲以後,有多少人資產過百萬,一個孩子奶粉一個月一倆罐不多吧,一罐將近兩百-五百左右。,尿不濕一個月100片左右,一箱100-500多,不多吧。寶寶其他的東西都要錢。生個病去醫院幾千塊沒了,而且基本寶媽懷孕開始到生產家裡人都會讓你不工作,基本兩年左右沒有任何收入,然而這一切都得自家老公一個人抗,所有的一切花銷都要錢啊,現在物價飛漲,光靠一個人能養活起么?當家裡發生任何事都可以壓垮這一切好吧。我謝謝國家提倡生二寶,可是呢?抱歉我不想他太辛苦,也不想家裡老人辛苦。


說白了就是讓大家多生點分母,教育不好沒關係,能出力就行了。
看了文章挺氣憤的。難道父母們出錢出力還等於做無用功了?大家那麼拼不是為了攀比好不好!我們是怕將來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活得累。
算了,我不相信有誰真的不明白。
其實我明白,中國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我幫不了忙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值得推薦?
如何看待中山大學 2015 年院系調整(合併、改名)?
念大學與否有何區別?有好壞之分嗎?
如何做好幼兒園招生工作?幼兒園園長助理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
外國教育沒有問題嗎?

TAG:教育 | 育兒 | 二胎 | 社會現象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