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農業靠譜嗎?

由於從事光伏發電領域,跑了很多國家,也跑了很多中國省份,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希望與各位專業人士,非專業人士探討一下:

1, 農民種植小麥,玉米,年毛收入在1000-1300人民幣左右,不含種子,化肥,澆水,收割,處理等等成本。所以,一般在不同區域,租用農業用地成本也就在300元每畝每年起,山東,河北,北京周邊最貴,最貴到1200元,800元是不錯的價格,很多地方也會按照比如800到1200斤麥子作為計量標準。 總之,種植小麥,玉米是最不划算的,姑且把收入算作1000元每年每畝。

2, 走訪西部,種植甜高粱,一年收入在2000-3000元之間,種植葡萄,一年收入3000元左右。

3, 種植苗圃,早些年,估計很多人都發了,從幼苗的作為樹苗被賣給綠化,一般分三個階段,周期為5-8年,已松樹或者柏樹為例,第一階段,幼苗到15-20cm,每畝可以種植近十萬棵,周期約2-3年,年畝產近2-3萬元,第二階段,苗可到50cm,每畝種植約4000棵,周期2-3年,年畝產2-3萬元,第三階段可到150cm-200cm,周期3-4年,年畝產一棵到3萬元。(數據皆為估算,2014年起,苗圃行業一直走冷,但是我看到還是比房地產行業利潤高)

4,各類經濟作物:
a, 冬季桃樹: 在山東多地看到,目前有一些冬季桃新品種,第三年可結桃,第四年畝產約萬斤,收購價格為3-4元,桃樹生命周期約20年。畝產可3-4萬元,因為冬季桃產量不大,不愁銷路。
b,甘肅靜寧蘋果:畝產8000-10000斤,由於靜寧蘋果口感確實不同於一般蘋果,從農民手裡收購價格約5-6元每斤,目前畝產可到4-6萬元。
c, 各類菌類,各類中草藥種植,參觀過幾個菌類種植大棚,年畝產可達10噸,年收入號稱可到10-30萬人民幣之間,中草藥不曾了解到具體收入,但是也不菲。

以上皆為平時跑能源項目時接觸到各類農民或者農業企業家了解到的。目前中國存在大量的食品供給不足和食品安全,種植業出現大量發展機會,尤其農業銀行也會為各類項目融資貸款,所以希望邀請更多的專業人士探討,以便更多人了解這些發展機遇。

(如有數據或者信息錯誤,歡迎批評和改正。)


最後是回答問題,中間是我遇到的情況及看法。

作為被投資者,我說說我遇到的情況。

前提呢,就是幾個搞鋼材的老闆,想弄片地做個莊園,結果呢,上面不給批,於是手上多了這麼一塊農田,第一年,以為種點玉米,能把地租收回來,蓋幾個大棚,種點菜自己吃。
結果呢,種玉米的收入連成本都不夠,更別談地租了,更何況另外還得養幾個工人給自己種菜。

然後找了我們,前後拖了幾個月,這事終於談成了。
大致就是,他們出資進行基建(大約16萬左右),購買固定資產(也就2到3萬以內吧),然後雙方共同出資(共50萬),由我們全權管理生產。
總共105畝土地,實際種植面積約93畝,其餘面積包括道路,已經蓋了大棚的地方,準備蓋活動板房的地方。
地租850每畝,在北京郊區來說算是很便宜了。水的話,漫灌澆一次水的成本在四千多吧。本地工人價格大約女工70,男工80,8小時一天。
下面是我做的生產預算和收入預估,目前還在實施階段。

目前來看,支出基本在計劃之內,但由於生產經驗不足,加上北京今年4月異常高溫,五月初異常低溫,苗的成活率並不理想,這將直接影響到最後的產量,另外,價格因素目前仍然不明朗。

以上說的幾個,基本上是農業生產很關鍵的幾個影響,
1,工人質量,管理人員質量。第一次管理這麼大面積的菜地,說實話,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我是比較虛的,雖然整個流程我已經在腦海里模擬過好多遍,但是實際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在目前生產方式沒有很大改變的情況下,經驗依舊比理論有效。
其次,工人工作質量是所有管理者非常擔心的事情,雖然說是工人,但其實還是農民,做活挑三揀四,磨洋工的情況常有,跟富士康那種流水線工人比起來,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在播種的時候,工人質量必然會導致一部分損失。
另一方面,工人數量是否足夠,每年春天幹活的時候,往往也是農民忙的時候,農民是以自己的地里的工作優先的,即使在你那干兩個月可能就是他們種地一年的純收入。

2,天氣。這是幾千年來農業靠天吃飯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現在像荷蘭的溫室幾乎可以人為控制各種條件,但在國內,大部分地方情況和上個世紀沒有區別。
4月高溫,土壤乾旱,5月低溫,山東河北等地應該有不少苗都受凍了,最近南方暴雨,短期內南方菜價肯定要上漲了。

3,價格。目前,價格基本是隨著供需走的,但是,由於周期比較長,從種到賣,大部分農民只顧自己的地,而且經常跟風,所以,供過於求和供小於求的情況經常發生,也就導致了菜價波動較大。
在北京,新發地的價格就是風向標,而新發地的價格又是在出售者嘗試漲價和收購者嘗試砍價的平衡中產生每天的價格。一種蔬菜的銷售,大概是菜農=》地頭收購商=》地區收購商=》新發地檔口=》二級批發市場=》各地批發市場=》菜販=》購買者,基本上層層加價,3元地頭價,到消費者手裡大概就是8元(以黃秋葵為例),一些大型的基地可以做到直接發新發地,在北京的一些客戶也有直接去新發地拿貨的,這中間很多流程沒法精簡,沒有這樣的系統,大家每天就不能就近買到新鮮的菜了。

最後再說說投資的事,按照我算的預算,扣除我們團隊應得的,投資商預期收益大約在20%,我之前一直很疑惑,蔬菜真的有這麼高利潤嗎,高利貸一年15%也不低了,這居然比高利貸還多?按照今年的實際情況,這個收益估計是達不到了。
今年回家接觸了一些高利貸的信息,真心覺得農業,尤其是蔬菜風險大,收益小。種糧比較穩妥,但是畝收入太低,不成規模很難產生效益,一旦上了規模,對於資金的要求也要高好多。
尤其是規模問題,1畝地投入1萬獲得1.2萬跟100畝地投入100萬獲得120萬不是一個概念的。
說實話,現在民間放貸動輒12%起,能撐幾年,很多行業的凈收益達不到這個水平吧。。。

投資農業,其實長期來看是靠譜的,一是擴大規模種糧,國家保護價,二是全品種都上,這個賠了那個賺,長期來看肯定是賺的,還有就是全產業鏈,這個風險比較大,比較適合種植業往加工業擴展,很多加工業的往種植業發展,結果都不是很理想。。。
以上靠譜依靠,1穩定的土地,2熟練的工人,3充足的資金。


某還算知名的蔬菜種子公司工作5年了。投資農業可以不單純的僅僅指包地,很多事情可以做,行內人很多做蔬菜種子的,育種家育出品種需要人來賣,農民需要好的品種,但是技術性很強,沒在行業里做個三五年,投資創業很難。另外至少種子行業利潤還是很高的,這一行的商業運作水平也遠遠沒有其他行業來的發達成熟,很多相關配套服務更是冷門。比如產品包裝,設計,推廣,文案,策劃,普遍來講比較低端,當然,像這種配套服務,真有人好好做,一般公司也不會捨得這筆錢。另外從事農業相關行業的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善良淳樸的,我說的是相對,請別挑刺。
-----------也來割一下-----------
至於投資農業嘛,最好還是慎重。包地必須面積大才有的贏,還要天時地利人和時間久才可以。農作物單位面積盈利十分十分的有限,必須大面積。至於什麼精細化種植,觀光農業等,不適哪裡都適合,這都需要有背景,有關係,由政府支持或者找好上下游合作商才可以進行的,而且地域性很強,不適哪裡都適合。更廣大的目前還是種地的老百姓,目前雖然有合作社了,但還是起步階段,政府在鼓勵,發展的如何還有待時間證明。其實個人意見包地不如去服務農資公司,前面說了農業公司大多比較低端,他們需要的相關配套服務還是很多滴,比如我所在公司一個員工做了幾年後跳槽去開了家設計公司,專門給各種子公司做包裝袋,展板,單頁等等,生意忙的不得了,因為需求很大做的很少,而且他在種子公司干過,知道對方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效果,很受客戶歡迎。另外農資公司的銷售員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專門針對我們進行培訓也有市場吧?還有就是別的產品都有個營銷啊文案啊,其實我們也需要,這也是個很大的市場呢。

不好意思,第一次寫答案,各種語言混亂,以上僅代表不成熟的個人觀點。


#3.8編輯#電腦壞了先手機簡單寫寫回頭再編輯//////一樓總結的很清楚,農業的特點就是投資大,回報慢,風險高。不同於工業產品,農產品是低單價,高銷量,易變質的快速消費品;但有不同於一般的快速消費品,農業生產受外界因素影響太大,前兩年一個毒香蕉的假消息就讓整個香蕉產業當年賠的流血。而且農業項目裡面,越是高收益的就越是高風險,比如種植業裡面小麥玉米最為穩妥受益也最低,題主寫的數據是收入,小麥的畝凈利潤也就400rmb左右,小麥玉米兩年三岔年每畝凈利潤也就1000元左右;高粱不了解,葡萄的病害有時候會爆發,以及氣候災害降雨冰雹都會對產量造成當年毀滅性的打擊;苗圃前幾年造林的確很賺錢,不過現在需求量應該趨於平穩,快飽和了;果樹比如你說的桃,雖然理論使用年限是20年,實際上由於現在大部分是嫁接的,加上環割提高產量,一般豐產年份也就10年,就要更新換代了;食用菌和藥材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藥材主要看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食用菌則是沒什麼限制,是在經常推廣的一項所謂的發家致富的技術。

以上這些,都是鋪墊,說到投資農業考不靠譜,主要要要解決的不是種什麼的問題,而是【1】土地【2】銷售。

土地是制約農業投資的最主要因素,你拿不到地一切都是空談,而且做農業項目沒有500畝地我覺得就沒什麼做的必要了,一兩百畝也就弄個開心農場一類的城市近郊那種。最近好像在土地改革,在國外不了解國家新政策,因為農業前期投資大,回報慢,但一般情況下土地拿到的租期都是10-20年最長可能30年,錢投下去了,剛開始有收益人家要收回土地,就呵呵了。

銷售,怎麼把產品賣個好價錢才是最值得深思的。近幾年有不少成功的營銷案例,我朋友經常跟我說,你看人家賣橙子也能掙大錢啊,我說你去看看超市裡橙子多少錢一斤再來說吧。通過互聯網營銷的確可以賺大錢,吵吵概念,做做包裝,你可以把自己產品賣個好價錢,前提當然是保證質量。除了互聯網銷售,訂單農業,社區農業,農超對接都是好的思路。

雖然我專註農業這麼多年,不過真心沒想過自己創業做農業,阻礙太大,不過中國農業的確需要大資本的注入才能有活力。
-----3.8線---------------
說一個我個人了解的中國現代農業投資現狀。
1)農民自身有地,通過改變經營模式,土地流轉,擴大經營,不少賺了錢,大棚蔬菜,據了解不少農民年收入在5-10萬甚至更多
2)農業園區,前幾年大量的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基本種植項目這一塊至少要5年才能開始扭虧,甚至更久。

以前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農民種菜就能賺錢,公司種菜就不賺錢?

其實能不能盈利還要看主觀能動性。
農民是一心想發家致富,勁往一處使,投入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這些無形的成本都很高,所以農民種地賺的錢,其實是除去農產品的價值,有很大一部分是農民自己的價值

而農業企業本身沒有地,土地租金,沒有人,員工工資,沒有工具,前期基礎投入,這些對於農民來說都是沒有或者很少的部分,加之高科技你得雇點有水準的員工,工資高,但有水準的又不會種地只能至少談兵,真正幹活還得再僱工人,對於農企這是很大的成本。所以農企一定要大,不然掏不起這些成本,但大了以後又有一個弊端,產量大,相對收購價格也會降低,比如各種神馬賣不出去爛地里的新聞。

另外,大部分農業園區不少是房地產開發的附帶項目,一畝建設用地配套多少農用地,所以只要房地產賺錢了,農業這一塊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不賠就行了。

所以私以為投資農業,要麼你做點投機取巧的,比如新穎的概念,像之前石博士的小毛驢,不過她要是沒有她老闆給她掏經費估計也撐不過頭幾年那個坎。或者稀缺的產品,像某大型國企投資的藍莓,當然硬實力也是不容小覷。或者就是因地制宜,利用一些地力較差的田,種一些高價值經濟作物,比如藥材。


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做出品牌,互聯網時代,不做網路宣傳的人就是傻子。


需要錢 大量的錢


[image1]大學畢業,在農藥公司工作十多年。。終於下個決定,種植生態獼猴桃,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快一年了。 有幾點感悟:1、在中國投資農業真的只能是有情懷的人或者瘋子乾的事。2、種植的機械化程度太低了。3、土壤被污染,作物被污染,看看種植豇豆的村民天天背著葯筒給上面打葯。。這種惡性循環,如何大面積制止,加大藥量,死蟲, 再有蟲 再加大藥量 。。。。。周而復始,,蟲子的抗性非常嚴重。4、理想化種植不被模仿,我的基地39畝,全部施用內蒙古羊糞,攀枝花草炭,不施化肥,不使用農藥,不用除草劑,用割草機,用寄生蜂,生物多樣性,生物菌劑,黑光燈控制病蟲害。。。。。農民基本上不會這樣去做,,成本加大,效果不直接。技術上他們不懂。。。。5、種植過程中需要及時應用農業知識來預防潛在危害。。6、利用網路來,銷售農產品。。君不見今年陝西的油桃無人問津。。。。。西瓜。。。。下一個又是什麼?????????7、中國的農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來做,但是農業投資非常大,,投資周期很長,,我這獼猴桃要6年後見效益。。。。。政府的支持鼓勵,經層層薄皮,,我一毛錢都沒有看見。


農業是賺錢的,一是保護地栽培,二是露地栽培,以前者為列,保護地肯定是種植高附價值的農產品,如果種老百姓一樣的東西,那就有多少錢賠多少錢直到關門,茄果類的產品以成都彭州雨潤市場和重慶盤溪市場(可代表西南地區的蔬菜行情指數),小番茄(聖女果或叫水果番茄)均價在2.5元,單季畝產量在2萬斤左右,畝產值在5萬元,有兩三百畝每年產值就上千萬,而農業利潤在40%以上,對於像日本甜茄、尖椒、以色列水果黃瓜、荷蘭石頭番茄等等其均產量都在畝產兩萬斤左右。以農業上市集團為例,超大集團、利龍集團全國有多個生產基地,其每個基地真實生產面積兩千多畝,每天出貨不按噸按營業收入算在30萬元/天以上,這些年做觀光很成功的如如深圳光明農場、北戴河集發農場、上海孫橋等等,還有上海的多利農莊、CSA農場做得成功的也很多了,所以農業是能賺錢的,當然說到農業靠天吃飯對於保護地栽培問題就不算是問題了。

做農業就是做四件事:一是時刻牢記農業是和有生命的東西打交道(需要用心和注重細節);二是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知識面很廣,種植、養殖、旅遊等等);三是農業一定要有規劃,每一個項目的建設都要有規劃、評估、投入產出效益分析、明確是直接產生效益的還是形像項目,要用單一項目的收益來養活項目的投入及運行,絕不能稱個人英雄主義,一言堂,想一出是一出;四是做品牌,你可以投資一個億打造一個園區,但你有多少億在中國打造N個園區呢,而鮮活農產品在小區域內容易做到一定知名度,但鮮活農產品做到全國難,走出國門更難,而農產品精深加工及品牌平台運營就可以做到。

上述很多內容我只是說到了一個點,還有線、面,看似一句話,但可能要實現這句話就要幾十上百萬。我對工作不能用激情來表達或可以叫工作逛,我十幾年來如一日,每天工作時間超在十八小時左右,如果說我有點才,可能就是我更專註細節,我是一個對工作細節極度苛刻要求的一個人,我做事很執著,要麼做,要麼不做,做農業也如此,沒想好之前,錢在自己包里很安全,可以躺在床上想,想明白了想透了再行動,因為就單一農業生產而言如果敗,敗的不光是一季生產,而是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是沒法計算的。所以做就一定做好,行動就一定要有結果,說得多不如做得多,一個人的過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現在和將業,能否為企業創造利益和價值。

農業基地都在鄉下,其困境之一就是人才問題,難招人難招到「合適」的人,如果企業的付出能換來員工超倍的價值回報,那麼付出是值的,在傳統行業很優秀的人不一定適合做農業,我常說超前的理念,一流的管理最終在兩個字:行動。如何讓員工以企業為家?如何讓每個員工目標價值與企業同步?如何讓每個員工有主人翁的態度處事?就很值得農業企業研究,我們能招到能力很強的人,但我們卻很難招到對企業忠誠的人。做農業更多的是「落地」。

總結這些年投資農業失敗的朋友,其原因更多是我前面說的做農業四件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老闆的思想、胸懷和「實力」(政府人脈資源關係、自有資金),有句話叫老總胸懷有多大決定企業做多大走多遠,這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年代,你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整合多少會的人為企業創造效益。農業涉及到多門類、多專業,需要時間積累全方面的知識;做實業跟做工程項目完全兩回事,因為很多失敗的案例就是老總把農業想得太簡單,比如做房地產的老總會認為我玩幾個億的企業都沒問題,玩農業根本不是問題,其結果問題很大,這幾年投資農業過億今年進去,明年消失的大有人在,不是說天天給豬吃好,它就睡就長然後出欄就收錢,有可能一個晚上所有投資回零,任何一個中間環節能導致一條鏈結果失敗,菜品種選擇不好失敗、種值的不好失敗、種好了賣不出去失敗……。不是說去年生薑賣瘋了今年種就一定賺,可能虧得更慘……。把農業不當農業當工程項目來做也肯定失敗。


深加工


農業投資周期長投入大,,回報慢,風險高。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以切入,一種是在中西部地區包地,面積一定要大,可以種植大田類作物,主要是不需要怎麼管理,操作方便。另一種就是精細化種植,要麼大棚精細化,要麼種植當季作物精細化,工程浩大。其他方式目前可以操作,但沒有競爭力


老闆是不是崑山的光伏公司啊,在盱眙還是洪澤湖有基地啊,


要做特色農業。關於特色農業,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是單獨列出了一小點來強調的。不僅提倡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大行業,來帶動農民增收,還主張發展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珍貴樹種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綠色產業,並要建設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我在內蒙包地5000畝。地每畝平均150元左右!這是沙漠地地價便宜但是前期投資比較大得好幾百萬!種了五年才回本。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可以肯定投資農業靠譜,這不是投資方向好或不好的問題,而是如何投資的問題。關鍵是明確自己在這個鏈條是處於哪個環節,再根據自身實際有的放矢,就會避免「戰略懶惰」的弊病。

農產品價值鏈圍繞「農資供應—生產—多級加工—流通—消費」實現顧客價值。農資供應環節包括農資供應商提供農機、種苗、飼料,並有信息引導、品種規劃相關的舉措;生產環節是供應鏈的核心或基礎,主要指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包括種植農作物和飼養農畜、農禽,並涉及農用物資、肥料業、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產後加工主要指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包括進行農產品品級分類、商品化、包裝加工(保鮮加工、儲存加工、食品加工)等的全過程;流通環節主要指建立農產品的分銷渠道,以及農產品的儲存、運輸、銷售、服務環節;消費環節主要指最終消費者進行最終消費,實現顧客價值的最終過程。

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上游生產環節屬於價值創造的核心環節,因此附加值較高;初級加工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最低;深加工環節,對資金、技術、研發、品牌的要求較高,產品附加值因而一般;鏈條下游的流通環節,由於將渠道、服務等進行整合,因而獲得較高的附加值。價值鏈實現的利潤80%是在供應鏈的兩端。如果將供應鏈「農資供應—生產—多級加工—流通—消費」每一個環節的平均毛利率用圖形描述,可以得出「U」型的曲線圖:

曲線兩端高附加值的部分,大宗農產品商品中遠期交易和農產品流通消費是重要的環節。


農業一直是知乎上的冷門話題,家裡面種菜的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現今農產品最重要的不是種植而是銷售。以蔬菜為例,農產品從地里產出到消費者手裡面至少要經過4~6個販菜人,其中運費、損耗、員工工資等環節是菜價翻幾倍的原因。如果有公司可以直接與農民聯繫成立合作關係幫助銷售真正實現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砍掉蔬菜銷售其中不必要的環節就可能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降低菜價。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一定要上規模,走品牌化路線


我們做的是蔬菜種子生產與銷售,同時提供種植技術指導還有農產品銷售。

基地的農民只要負責種,聽我們的技術員的話施肥打葯,合格的我們就聯繫菜商收貨。

做農業項目,最重要的是不要跟農民槍飯吃,要保證他們收入穩定。

農業最大的問題還是銷路,只要解決這個問題,農民們會是良民。


這段時間我也接觸了做光伏大棚項目的老闆,他們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

建了個高大上的光伏棚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這時就該我們出來幹活了。


農業項目投資,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一般是賺一年賠兩到三年。

品種好、高產、但是市場不好,只能濫在庫里。


農業,沒那麼簡單.....


農業存在太多中間商投機的環節,農民種的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只能一味追求產量的增加效益,對生態環境是巨大消耗,消費者要要放心高品質產品往往要花高價,大多數中低層消費者只能食用不怎麼放心的農產品,而中間商卻能不顧農民和消費者,大賺錢財。


目前正在給一個農業項目做諮詢,試著來回答一下。

在目前的環境下,投資農業還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有非常好的市場容量和前景。農產品的需求是剛需,而且每個人都需要消費,市場容量非常大。而且,農業依然存在大量粗放的小規模經營模式,留給資本進行整合的空間巨大。

市場是好的,關鍵問題就是怎麼做。農業市場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小農構成的農業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很難獲取高額的利潤。如果要打破這種局面,就只能從兩個方面著手:1、整合農業市場;2、產品差異化形成壟斷優勢

第一條路整合農業市場。整合農業市場這一塊大概就需要有足夠的資本買下大量的土地,佔有相當比例的市場份額,甚至在農業市場形成壟斷優勢。這一塊一般來講都是大型企業在做,比如中糧之類。但是,這種項目的前提條件是資本相當充足,不是一般企業能夠玩得起的。

第二條路就是產品的差異化。這個相對就容易很多。一方面許多農產品自身就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比如某些地方特產。那麼如果用一些資本整合這些資源就能夠有在市場上形成壟斷競爭的空間。另一方面目前農業自身的粗放經營也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機會,比如生產有機農產品,或者提供附加服務。有機農業這一塊市場前景非常大,尤其是在目前環境不佳而大家又比較關注健康的背景下。生產有機農業的核心在於兩點,其一如何管理好經營、生產、物流環節,確保任何一個環節的產品不要出問題。另外也可以把一些產品做到所謂的極致,除了農產品還提供許多附加的服務,比如三個松鼠這樣的案例。總之,和現有低端產品拉開差距,而且讓消費者買賬,這樣就足夠了。


未來中國生態農業將大有作為


今天剛看到新聞,說是中藥材料價格漲得離譜
板藍根之類的漲10倍多
不知道種植中藥材 有什麼限制?藥品收購需要資格證嗎?


投資農業很關鍵的一點是要留足後手,普通做企業都會曉得留下一部分資金作為流動資金或者材料款,農業更是不能一口氣把資金都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既要有相當的技術含量,又不能搞得太高大上,留足錢用在品牌建設與運營推廣上,消費者的需求還是挺大的。


推薦閱讀:

理財小白+新手,要怎麼開始理財?
投資人通過什麼方法來獲取有效信息?
內地7-11便利店開放個人加盟,前景如何?
畢業不到一年,有1萬5千元,如何進行低風險投資?
把錢存在平安財富寶里有風險嗎?

TAG:投資 | 農業 | 農業種子 | 農村金融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