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港區生活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四年前吧我住在港區白金台,啊好懷念。港區乾淨衛生,不吵鬧但生活便利,街道尺寸很舒服。人們還很愛幫助別人,我日語不好,問路神馬的他們會帶你走到你問的地方。女的妝容精緻,人們稱為「白金台的妻子」,基本就是貴婦的代稱。
然後宿舍到期我搬到了江東區。胖友,你體會過什麼是落差嗎?


2016年2月搬入港區。到今整一年。

港區區役所辦過幾次事,效率非常高。
現住在港區浜松町和田町兩車站之間的一個公寓,最大的體會是交通便利。

距芝公園和東京塔800米。
從浜松町坐單軌到羽田機場15分鐘,所以每次回國十分便利,都是掐著點到機場。
去成田機場的話,最快70分鐘,浜松町乘京濱東北線快車一站就到東京站。再轉機場大巴。感觸最深的就是剛下成田飛機坐了機場大巴再換一次山手就到家的感覺,實在太便利了。因為喜歡出去玩,這種便利是無可替代的。
從家去銀座2公里,步行即可,有一次閑著無聊,騎了自行車去皇居附近廣場曬太陽,回家途中經過銀座,甚感恐慌,觀乎銀座,方圓之內,儘是豪車行人,根本不見一人騎自行車,於是乎趕緊騎行走開。
距品川3公里,這也是極其便利的,因為往南去橫濱、鎌倉、熱海、箱根都要從品川轉車。
因在東京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浜松町這個位置不論去哪裡,都是相對便利且節約成本的。
港區高樓林立的辦公樓較多,如東芝大樓總部就在門前,所以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工作的人熙熙攘攘,但晚上八點以後幾乎空城,周六周日幾乎不見人,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點。晚上夜跑的時候,可以比較安靜的觀察這座城市的細節與變換。
夜晚,從家跑800米到竹芝碼頭,東京灣的夜景,對岸看彩虹大橋,和在台場看完全不同的心情。夏天夜晚,每次跑到這裡,都會駐足片刻。

兩岸的寫字樓之間是一條運河,夜幕時分,周圍空曠,靜靜地觀賞河景,做一下腿部運動也是極好的。比較喜歡河景的步道,夏季都是圍繞運河跑步,然後再跑到竹芝碼頭的海岸線。從海岸線跑回浜松町車站附近偶然看到變色的東京塔。

雨後跑步的好處,夜裡觀察路邊乾淨嫩綠的葉子,生命的歡喜,駐足拍照。街上空無一人。

跑步在海岸邊無意中發現的一家餐廳。距家900米。名叫1151 coast。每次跑步看到這家玻璃面向大海的餐廳,都會心情很好。 後來和朋友小聚。夜晚時分,透著玻璃,看著對岸的台場,海邊的餐廳,總是讓人很放鬆。第二次來時,夜晚下雨,紅酒小酌。

提到港區,必定要提到台場公園,從家出發開車過去大致10分鐘,一般都是去吃飯然後到公園邊散步,每次都是夜晚,台場的夜景不錯,約會的聖地。阿姨每次開車帶我來,都會吃一家香港料理,只因竹升面是香港空運來的。湯頭一般,好在面的誠意。

後來因想看著海景吃飯,一家西餐廳倒也不錯我。對著海景,紅酒完了再來兩杯起泡。

吃完一般都是出來海灘散步。自由女神像、彩虹大橋、東京塔三點一線,不能錯過。

介紹完台場,總要說說東京塔。這個我每天幾乎都會經過的地方。第一次見到東京塔是來日本的第三日。只是後來沒想到會在三個月後搬到塔下居住。每日路過,每日穿梭,心情不同。櫻花季又要到了,夜跑的路線又要更改了。生命中,總要有些光亮的指引在身邊,不是嗎?增上寺出來通往東京塔的這條道路,我心目中東京最浪漫的一條路。尤其櫻花季的夜晚。

某日給學生上完課回家的路上,一個悉尼的妹紙問我Tokyo Tower在哪。東京塔,據我統計,五種顏色不停更迭,巴黎恐怖襲擊次晚,東京塔變成了藍色哀悼。偶爾也會賣萌一樣出現個心形,讓沒有戀愛的人萌生幸福的錯覺。櫻花季從家出門環芝公園夜跑,踩著櫻花花瓣,抬眼望一眼東京塔,然後跑回家。這也算做一種小確幸吧。

東京塔下的浪漫故事真多。不知道繞芝公園已經幾圈了。住在塔邊。但至今沒有找到和我一起登塔的人。

提到港區,除了東京塔、芝公園、台場,很多人都會去六本木,我卻對那裡感覺一般,不太喜歡嘈雜吵鬧的地方。在六本木遠觀東京塔,是我的樂趣。

下面說幾個住在港區最慶幸的事。

第一個就是Suntory Hall。Suntory Hall,又名三得利音樂大廳,卡拉揚設計。據稱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音樂殿堂。
偶爾從家騎車來,步行大概30分鐘。聽馬勒現場演奏是很辛苦的事。但現場演奏的震撼真的讓人無法拒絕。好久沒聽現場演奏了,和高中好友一起到Suntory音樂大廳。卡拉揚設計,但最出眾的還是音響效果。中午聽馬勒給聽鬱悶了,而聽現場時前兩個樂章直接落淚。直到第四樂章有詼諧風格和一絲舒緩及第五章spacious場面出現,才平復了心情。真心覺得今天的安可曲對指揮是一種負擔,因為聽眾在現場聽馬勒都會覺得好累,素晴らしいですね。彩蛋就是從頭到尾都覺得指揮和首席之間有基情。

彩蛋就是:每周四中午12:15--12:45有一個管風琴試音的音樂會,免費進入。有時間的童鞋不要錯過。

某周六起床後來Suntory Hall聽室內演奏,現場聽弦樂演奏立體感更強烈,有時睜開眼就為了看看樂手的面部表情變幻。德彪西G小調四重奏的陰鬱和勃拉姆斯A小調四重奏的俏皮,我還是更喜歡後者撥弦時的俏皮和賣萌。安可曲時大小提琴手又是兩位boy,某種默契又讓我默默的腐了一次 聽完演奏到廣場上,竟然碰到如此接地氣的Weekend Market,買一隻花開始美好的周末

其次住在港區就是一些平日里不經意的驚喜,就是小確幸。港區三田圖書館,借書證。還有裡面豐富的藏書。可以借兩周。不過我一般都在裡面讀。

12月銀杏季。東京塔附近的銀杏林。某天中午,晴朗。

偶然發現的一家お菓子屋。沖繩的黑糖加北海道的紅豆。南北相遇的驚喜。

家裡樓下的一件樸實卻充滿誠意的壽司店。午餐壽司盒只要870円。這個價錢在港區,是十分有誠意的。

東京塔下一個小酒吧,外面種葡萄,玻璃牆上掛著火腿,吸引了我。一日和朋友喝一杯。火腿現切片,推薦。

數不清的美食,咖啡店。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算是住在港區一年的一個小的總結吧。

以上です。


又到了晚上,雨後。一個人出來跑步,不忍心浪費空無一人的河景。夜晚的港區總是很靜,匆匆回家的都是加班的人。這條運河,只有在這個時刻、安靜的,屬於我一個人。

前幾日出門散步、日暮時分的運河。不禁駐足。

說到銀座,無太大興趣。雖離家近,只是偶爾和人聚會,2公里可以步行前往。特推薦三家不錯的店。
1、一家爵士現場演奏的Bar。聖誕節前後會給熟客發邀請券。阿姨是老闆的朋友。帶我來的。含酒水和Jazz表演。包含爵士、鄉村、藍調。現場演奏,私密性高。中途不會有人進來。

2、1951年創立的老店:Brick酒吧。木質的吧台,音樂也不錯。

3、美登利壽司店銀座本鋪。東京的這家店,不管坐標在哪,永遠在排隊。午餐2160含稅,吃到撐。我導師的最愛。這是十幾年前她的一個朋友推薦她來的。

深夜回家。整日穿梭城市之間,來往的多是去車站的行人。日本人的工作效率以及集體捆綁社交方式一直不太欣賞。這個點從辦公樓走出來,回到家又要幾點?這樣的生活質量不敢想像。而我,更像是城市的過客,欣賞它的美好,僅此而已,從未想融入其中。港區的國人不太多。一般遊客的最多走到東京塔,也不會再深入。平靜的生活,讓我感到滿足。不見波瀾,平靜而溫和。這裡沒有太多的生活氣息,超市不多,市場更是沒有,只有在Suntory Plaza逛過一次周末市場。沒有煙火氣,偶爾又很嚮往煙火氣。看著家附近僅有的一家超市,排列整齊的蔬果,精緻卻又不討喜。深入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逛它的菜場。香港的中環扶梯邊,比比皆是小弄堂,煙火氣十足的大排檔、小店鱗次櫛比。在港區卻很難琢磨到一絲煙火味。資本或許可以重洗或者沖刷掉廉價物,但換不來質樸而有質感的存在。這或許也是一種缺憾吧。

夜深時分,談談一個同住在港區的認識的人。W先生,日本上學,後到麻省理工MBA,美國回來後在北京呆過,最後選擇留在東京。工作在東京站,住在田町附近的一個34層高級海景公寓。這個公寓據說低層售價也要一億日元吧。之前頻繁路過,以為這個新建不久的高層是一個豪華酒店。進去之後沒想到是一個高檔公寓。一層是噴泉和三角鋼琴。20層以上有分離的電梯。電梯里疑似放的是海上鋼琴師的插曲。我質疑W先生沒有猜出來這首曲子,因而電梯低頭笑他。W先生住在34層,最高一層,進門後,壁柜上全是高爾夫比賽的獎盃。直面東京灣海景,俯視的視角,下面璀璨一片。深夜時分俯瞰整個東京的夜景,燈火通明,有著一種接近飄渺的真實。我坐在沙發,W先生打開家裡的香薰,點燃了蠟燭,屋裡沒有開燈,藍牙放了一些音樂。我坐在沙發看窗外的夜景,他在廚房倒酒。先是香檳,開始的音樂無感,直到蔡琴被遺忘的時光,一種深夜裡的質感瀰漫,有一絲喜悅,和他Cheers。後是紅酒,沒想到古板的人也聽王若琳。他談了他過去的往事,我很難感受到他是否快樂,也不想過多質問。只是看著夜景,喝著紅酒。只想說,住的太高的人,或許煩惱也多。

感謝大家的關注。深夜到家。感覺現在的時光才是自己的。早上很早起來,又是匆忙跑過東京塔,很多想體驗的店每次都是匆匆路過。今天在阿姨的店裡遇到兩位前輩。非常和藹,主動過來聊天,一位是《中文導報》的副總編輯,一位是畫家的女兒,她父親是張大千的學生,其父在東京舉辦畫展,留了名片給我。這種突如其來的社交,我一向不擅長。下午去老闆那裡談工作,被罵了,一鼻子的灰。除了我和個別一兩個老師外,其他同事這周都去了台灣旅行,本年度老闆獎勵的員工旅行。所有同事均已婚,每每聊天都老公孩子。此年費旅行和我當時預定衝突,所以沒去。後來預定又出變故,折騰死了我。晚上去了橫濱拜訪一位律師朋友,帶了巧克力和草莓過去。律師福建人,泡了紅茶給我,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後來律師的姐姐也來了,感覺很投緣,不知不覺聊到22:15。她們過來日本30年了,從無到有,全靠自己奮鬥。一直鼓勵我繼續努力。我們都堅信一點,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之後才能人格獨立。律師的姐姐邀請我下次去她家做客。無比開心的一晚。回家的路上,電車上坐在對面的一個大叔已酣睡不醒,生活真的不易。而我,一邊看著畫家女兒給我的畫展資料,一邊打量包里的酒。看了看熱量,又放了回去。中午吃了幾口米飯,破了一周不吃米飯的戒,為了下午和老闆談事,拒絕了朋友和我喝酒乾杯的好意。晚上喝了一晚上茶,為了維持體重,拒絕了和律師姐妹一起去吃拉麵的邀請。我坐在電車上,看著對面酣睡的大叔,累到渾身無力,渾身酸痛。住在哪裡又如何呢?心酸和累只有自己知道。出了田町車站,我打開了這瓶酒,一路爽快喝著,不在意別人怎麼打量我。So what ? 老娘今天累了,一個人喝一口。Cheers!和自己乾杯,和孤獨的街道乾杯,和深夜乾杯!

近期進入高強度工作期間。周六周日尤其忙。一場完了趕著下一場。圍著東京塔轉圈圈。凌晨五點趕到橫濱喜來登見一個朋友,吃個早飯送他去羽田機場。周六理念中的悠閑Brunch卻這麼匆忙。不開心不滿足的都寫在臉上。

回來在中目黑轉車,坐在河邊曬太陽喝水散步,雖處於東京最悠閑的街道,但卻一杯悠閑的咖啡時間都沒有。拍照也是以效率至上。坐在河邊晒晒太陽一邊掐著表,一邊想著書稿和其他稿子的事,又一邊害怕一不小心忘記時間耽誤下午和大人物重要的會面。

下午兩點趕回港區麻布會面,每次都是匆匆路過東麻布。五點結束會面,趕回田町咖啡店喝一杯紅茶修改簡歷和整理攝影圖片。晚上回家給人發簡歷發攝影作品,看著剛收到的輕鬆熊,可日子一點不輕鬆啊。 周日給學生上課,晚上又是匆匆而歸。

自由,在極度的制約下才顯可貴。之前放空時期,看著精緻光亮的港區,心生厭倦,覺得矯揉造作一片。晚上回家卸妝洗臉護膚後,趕緊貼了膏藥在後背,戴上蒸汽眼罩,呼呼大睡。早上又是化妝,跑著去浜松町車站。發現一家剛裝潢好的餐廳,卻不能停下。現在忙的團團轉後,和編輯路過東京塔下,聊著這早放的河津櫻,駐足觀賞一分鐘。在塔下喜歡的餐廳喝果汁,卻絲毫不輕鬆,時刻思維保持緊張。一天忙碌後,步行回家,卻發現東京塔竟然換成了魅惑的紫色,心裡是放鬆的。這個時候的港區是細膩深情且討喜的。我可以快走回家,也可以踱步,聽著音樂,在空曠的街道上,隨意的感覺,隨意的思考。

昏睡一日加暴飲暴食。感覺剛剛休息過來,晚上和朋友吃了中華黑暗四川料理,呵呵噠,懷念12月在重慶和成都醉生夢死的日子。然後轉戰一家三田附近的Bar。第一次也是憑直覺摸到的。我選bar全憑感覺,幾乎不會失望。哈哈,第二次來,依舊Mojito。不到夏日,也想沉醉在Lime和薄荷的芬芳里。Lime香氣不明顯,但依舊讓人有些懷念夏日。Mojito夏天更合適,配上Taco,配上爵士,配上揮散不去的夏季荷爾蒙,我已想不到更好的形容。今天坐在Counter邊,和朋友聊著牆上的這幅畫,覺得忽然放鬆了下來。

又是11點以後到家。今日橫濱辦了一天的事,和律師姐姐在一起。中午去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和律師姐姐在一起的日子,思維總是變得很清晰,也願意去整理一些思路。未來兩周要忙得飛起,但依舊希望可以平穩發展,現在心態開闊了很多。午餐吃的灰常滿足。日本的物價,真的讓人驚喜有餘。

今天中午來Suntory音樂廳二層的一家西班牙餐廳吃飯。沙拉、前菜、主菜、咖啡都還好。環境不錯。新認識的朋友貼心的送給我了Libertable的蛋糕,好幸福。

周五趕上家旁邊海景餐廳的Buffet。興緻勃勃的來吃。蔬果豐富,就別無所求了。咖啡也可圈可點,晴天下的海景餐廳,簡直完美。

吃完步行到台場,第一次步行穿越彩虹大橋,橋上行走,天氣晴朗。

從上周六一直忙到現在,終於有靜下來的日子。周六一個朋友從美帝飛來東京出差。Park Hyatt Tokyo 41層的bar。沒有去最高一層的New York Bar,就為下一次留些懸念。開始和日本人拘束地坐在一旁,十分不開心。第一杯雞尾酒完了第二杯紅酒,我決定要坐到對面有現場演奏的。和他坐在同一側,耳語相談,東京的夜色流連如水,盡收眼底。周圍歐美人居多,氣氛也不同於剛才的拘謹。情緒開始蔓延。心情逐漸打開,開始享受這無比美好的夜晚。這家Park Hyatt在新宿。Park Hyatt算是凱悅旗下最頂級的奢華五星了,對手也是半島、四季之流,但建在新宿這個地方,讓我不禁有些猶豫。但勝在夜景,可以遠看東京塔,所以還算滿意。

周二導師來東京,約中文導報主編一起橫濱吃飯。老鋪子的鰻魚飯,價格也貴的可以。引薦拜訪一位日本有名的華人女作家。

今日是周三,早上早早送他去機場,在羽田機場一起吃了一家銀座的茶漬飯,關東煮和茶漬飯都如此大碗,讓我如此震驚。我還和他開玩笑,他真的是up in the air 的狀態,而我日子開始忙碌的趨於穩定,和異性的接觸慢慢開始的成為一種消遣,在這種快節奏的城市,很難靜下來考慮真心的問題。收到他前一天在京都出差給我帶過來的禮物。

嘗試了新的工作,在一家國際拍賣行做和攝影和圖片相關的工作,感覺視野的維度再次得到延伸。和文物朝夕相處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可能自由慣了,工作方式也是個重要的問題。有待下一步論證。

這個論證的周期有點長,每天都會發生新的事。我對於新奇的事物和人也越來越趨向淡定。拍賣行的工作沉默而單調,但在這裡這兩個詞都是褒義詞。我喜歡沉默的去修圖,也喜歡單調的整理文物。主編在此期間給我指出了許多新的路子,引薦了更上一層的人脈,我開始對這種社交感到新鮮,後來覺得厭倦,推辭了後續的畫展和晚宴。深夜突然發覺,今年的櫻花季竟然過去了,我好像忙到沒有抽出專門獨處的時間去賞櫻。兩天連著去上野公園賞櫻,也都是變相的被動社交和聚會。而且幾乎都是雨天。只有一日在神奈川,和一個男孩一起傍晚時分在河邊散步賞櫻還算悠閑。傍晚的居酒屋放著夏威夷的音樂,鑒於周日下雨帶學生的春遊取消,難得休息的周日。喝一杯心情很好。

感覺已經快要和東京的生活妥協,翹班一天看了東京女子圖鑑。我或許也是這樣的人,無法與自己的慾望和妥協。為了好聽,我姑且把慾望稱之為自由與夢想。為了自由與夢想,我可以放棄很多東西。春假回來,同事從關島帶回了お土産,午餐時幸福的和我們講著關島度假的種種細節。我容易被感染,但幸福的主婦生活,真的不適合我。

偶然看到上周逛街買的包包上的話:Basic is steady ,But, go to look for something new.這才說的是我啊。我想我大致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東京,或許要暫時告別了。路過東京塔的時候,依然有不舍。昨天中午午餐後,在橫濱港散步,山下公園開滿了鬱金香。細膩而安逸的日本生活,我確實無法拒絕,但確實少了一些什麼。到了該做決定的時候了。如果和東京和港區做告別,我還需要哪些儀式?這個問題很深刻啊。

來橫濱辦事,難得有機會可以閑庭漫步。初夏的午後,新綠的梧桐葉,快把眼睛晃亮到失明。愛這精緻的日式庭院,愛這仲春時節的新綠。捨不得離開日本,把我牽絆於此的,大概就是這些東西吧。

撕碎有關世界困惑的全部遲疑,撕碎消極被動與撤退的想法。這次,在某種直覺的指引下,自由生長。I"m free ."If u don"t try, the light won"t hit ur eyes, and the moon won"t rise and fall in sight ."夜晚聽著Norah Jones,不同往日的慵懶,只記得這句歌詞。腦海里只有:不去嘗試,就一無所有。要趕快離開東京,去往美帝。不同以往的厭倦,依靠去去異地度假幾日再回東京就可以refresh.這一次的覺悟,牽扯到我從今年年初就伴隨而來的迷茫。我究竟想要什麼,想做什麼?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經歷過短暫且複發的抑鬱症後,走出困境的我,一直在思索著,我究竟需要什麼?難道只是這樣安穩單調的生活?或許不是。Then break it up .

我想,早晚都會過一個沒有人陪伴的生日。但一旦有過這種體驗,你一定會變的無堅不摧。生日前一晚,還不到零點,來家旁邊的海景餐廳喝一杯,我最愛的位置還為我空著,值得開心。蛋糕還是留到明天吃吧,祝自己生日快樂。

生日那天,沒有想法要去哪。隨便搜,出現一個地名:二子玉川。最後欣然起行的原因很簡單:第一、那裡有河,我想去河邊散步;第二:它是自由之丘的下一站,我去年的生日是在自由之丘過的,很滿意。在河邊散步,青草依依,河水清冽,很像菊次郎的夏天的感覺。

但實在不是吃飯的地方,無奈還是在自由之丘下了車。這裡是全東京甜品密度最高的地方,生日蛋糕總要吃吧。漫步目的,憑第一直覺一般不會讓我失望。最後,我的對面坐了一隻兔子,他陪我過生日。藍莓派、Scone、馬卡龍、法國產的草莓醬。這個生日餐還好。至少,在和孤獨對抗的過程中,我又近了一步,26歲,生日快樂!

吃完泡了溫泉,路上買了草莓蛋糕選了一支加州產的紅酒,回家小酌。晚上之前給我算命的師傅,發來信息說今天去放生了。覺得很幸運,之前布施的錢款能在生日這天放生,功德無量。這也算是最大的生日禮物。

五一,依舊沒有明確的想法想去哪。意外的是,來了一個自稱是陪我過五一的人。父母在義大利,他少年就被送到法國讀書,拚命工作賺錢,在學校的時候因要代表法國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加入法籍。年少做過各種不可思議的體力工作,現在建立服裝公司,開法拉利,持Conrad(希爾頓旗下頂級五星酒店)和Waldorf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的高級會員。預定Conrad Tokyo時,會員直接升了海景套房。此行來東京就是遊玩和吃。前幾天在國內,每去一個城市也是為了吃。我問他是否買了回程的票,他說沒有。我說計劃在日本幾天,他說沒計劃,東京落地簽90天,旅行想那麼多幹嘛。我問他接下來去哪,他說澳洲和紐約玩完就回去了吧。只讓我帶他吃鮑魚刺身、吃和牛、吃壽司、吃居酒屋(根本不喝酒的人)、吃吞拿魚。接觸過很多身價不菲的人,給我帶來更多的啟示無非就是,想法多且深刻。但是他,更多的是讓我回歸簡單的一種狀態。第一天要去鎌倉,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朋友給他說過有一家鮑魚刺身很好吃,他就非要吃到不可。最後到了江之島,門口排隊,坐下又等餐,花了一小時才吃到。 他基本滿意,我則無感,相反覺得定食裡面的刺身不錯。鎌倉下雨,帶他環江之島一周。

出來旅行,沒有明確想法,沒有明確目的地,不做攻略,隨心所欲。早上鄙視他根本不查路線,出了Conrad Tokyo就走錯車站,但他只是很淡然的說,坐錯了又怎樣,反正沒去過的地方,說不定有驚喜呢。到了鎌倉,我最鍾愛的兩家餐廳都沒有辦法進去用餐,他安慰我說,你想想如果不是我,你一定今天窩在家裡 (貌似很有道理)。鎌倉回來的路上問他的想法想去哪,他說沒想法,我想去哪陪我去就好。比我早睡,早上四點起來健身兩小時起來吃早餐。無聊的時候就坐在沙發上打遊戲,iPad裡面竟然是會說話的湯姆貓這種低齡遊戲,被我無情鄙視。之前拚命工作胃不好,一回酒店就要吃藥,給我泡了茶,拿了水果,自己看著百度貼吧的笑話笑的出聲。黃昏的窗外,坐在沙發,從這個視角看著港區,很平靜。

晚上在居酒屋,我喝酒,他喝水和味增湯,我吐槽了一晚上,他只是安靜的評論。印象最深刻的他的兩句話就是:明天的事想那麼多幹嘛,昨天的事還想它幹嘛。這兩句話,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關閉朋友圈後,世界清凈很多,沒有小紅點騷擾的生活,開始讓我恢復到專註每一個瞬間的美好。飯前可以簡單拍照,美景也要大膽留念。只為了自己存在,不必取悅別人,想好種種討好的不得罪人的視角,自導自演,取悅朋友圈裡的人,究竟為了什麼。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上文的某先生,他來橫濱出差,我凌晨抽空跑到橫濱喜來登和他早飯後,送他去機場。他的生活就是Up in the air裡面喬治布魯尼的狀態,每天不同的城市不停的飛,出入都是五星酒店,偏愛凱悅家,頭等艙候機室吃飽了上飛機倒頭睡,有時候從家到首都機場晚了,直接打電話讓人打好登機牌在安檢處等他,經常在一個酒店只呆幾個小時,酒店經理想過來打招呼都沒機會,每次只見有Checkin,卻一大早退房了。一年在外住100晚五星,每天不是在機場,就是在去機場的路上。有一次,給我發信息說,飛機晚點,他回到北京的家已經很晚了,腿都腫了。每天發信息最多的內容就是:登機了,落地了。這種心酸是看朋友圈能看到的嗎。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的生活,但他們背後的辛酸顯然我們並不想要。

五月的花都開好了。躲得過花開的五月,躲不過無人的長街。港區的夜,總是街上無一人。我夜晚散步,竟然會覺得有些冷。

深夜又失眠,腦子充斥著各種新鮮的想法。在東京,意味著下一秒總會遇見想不到的人。上周六和一個朋友一起吃飯。讓我略帶驚喜的並不是他帶我去的一家銀座的Jazz Live義大利餐廳。而是開車送我回家的路上,在我平時夜跑的路線停車。我帶他一起重新審視這片我生活的區域。沿著花朵遍布的街道,來到海邊。在遠觀彩虹大橋的橋上,他意外發現一條一直被我忽略的小路,沿著小路我們到達東京灣洲際的樓下,直面海灣的最前端。海風中,他給我講述了他有關航海和輪船的夢想,想今年在波士頓買一搜出海遠航的船,但需要先學習如何駕駛船,抵抗海浪,出海遠航。眼前時不時駛過郵輪,我們在爭執眼前的郵輪是從哪到哪。後來發現是開往伊豆小笠原的郵輪。我腦海里都是《春光乍泄》里南美洲最南端烏斯懷亞的燈塔,海浪好像在眼前漂浮與吹動。我胳膊靠在橫杆上,看著東京灣的夜與海,腦海里儘是出海遠行的一艘船。第一次在這個位置,再一次審視東京灣,懷揣著各種自由的思緒。

第二天我夜跑又到了昨天相同的地方。在這裡兜兜轉轉反反覆復,最討厭的是見到剛下班的人。他們迎面而來的都是壓抑的氣息,讓自由散漫的我,兩相排斥。望著街頭,精緻的女人們,我覺得自己確實是個怪物。我只能在特定社交場合穿成這個樣子,not everyday.

這周被阿姨拉著來到京王新宿酒店參加東京都知事(都長)的演講,全程我都在思考,政客的嘴臉究竟是怎樣?帶著面具,心懷鬼胎,下面都是仰望的觀眾,在舞台上編織著各種醉心的期許和謊言,想起了紙牌屋,不禁很想脫離。

今天東京下雨。我打著傘穿過東京塔,心裡算計著還有幾家西餐廳和咖啡店沒有去。下午兩個半小時空閑。星巴克我最愛的落地窗的位置空餘。於是難得有心情喝一杯咖啡,看一個電影。下載好久沒下到的《迷失東京》竟然在YouTube 可以看。熟悉的Park Hyatt Tokyo的酒吧迷離的燈光,熟悉的迷離與落寞。窗外的雨還在繼續,咖啡放涼,電影正合我意。我感覺了自己與這座城市的疏離。不管我和它多近,也總是疏離的。傍晚時刻,在東京塔下看著外面的落雨,終於做出了決定。

高中一個最好的閨蜜來東京玩。我一大早接她來家裡。周日給學生上完課,帶她去銀座有Jazz Live的法國餐廳吃飯。可以在第一杯酒就迎來開場樂,周圍人聲喧嘩,感覺也不錯。感慨人生變化,十年前還在高二,十年後,竟然會在這裡相聚。驚喜自然還是在甜點。

本來可以銀座走回家,但是為了帶她看看東京塔,特意坐車到大門站,沿著芝公園,帶她環繞東京塔。迎著黃色柔和的光,薔薇的季節到了,手撫摸著花朵的盛開,心裡充滿了很多不舍。港區的夜,果然讓人迷戀。

閨蜜去關西玩一周。周四周五我定了去伊豆三島的溫泉旅館,打算泡一晚溫泉,第二天去靜岡小丸子博物館。周四下午大雨,高速上還堵車,但我心裡很暢快,短時間離開東京的感覺十分好。到了車站暴走4公里,來到溫泉旅館。快走的時候,身旁都是田野和河流,人煙稀少,覺得很舒適。六點半到了旅館,匆忙洗澡泡了一下溫泉,晚餐已經擺好。

牛肉鍋、刺身味道沒有特別出眾,但鑒於運動後以及心情放鬆,喝著啤酒,覺得吃的很開心。睡前又泡了一下溫泉,和老奶奶聊了一會天。躺下依然可以聽到水流聲,這種體驗也不錯。

早上四點醒來,實在睡不著,打開窗子,泡了茶坐了一會,到六點半去泡了溫泉,渾身熱熱的小睡一會起來吃飯。早飯這樣實在贅沢!吃的滿足,又鑽進溫泉。太陽照著屋子,聽著鳥聲和流水聲,這樣的田園風光,實屬難得。

退了房坐車去靜岡清水,喜歡小丸子是在五歲,這麼多年,對日本沒有特殊的情懷除了溫泉和一些古典的細節,剩下最牽絆的就是小丸子了。進入小丸子博物館,淚忍不住了。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真不知道。因為激動,或者不是。只是覺得一直以來糊裡糊塗來了日本,又突發奇想來了這裡。童年過去了,我卻沒長大。很複雜的心情吧。

出了博物館,坐了巴士去三保松原。海邊暴走,拋開東京的束縛,海風激烈的鋪面,踩著不多見的黑沙灘,我一直想看到大海的盡頭。累了直接躺下睡覺。找到了當年在沖繩的感覺。

傍晚回到三島車站覓食,感覺心情特別像孤獨的美食家裡的五郎,心理活動特別豐富,而且飢腸轆轆。最後一家不起眼的居酒屋吸引了我,走過漫長的長廊,爬上樓梯,二樓別有洞天。裝修復古,竟然可以卡拉OK,客人演唱水準頗高。我點了刺身定食。這麼料足的刺身,東京別想了。而且按午餐定食的價錢給我。同老闆和演唱的客人交流,和東京的冷漠完全不同,這裡的人非常熱情。可惜時間不夠,不然一定好好喝一杯,和他們多聊一會。


和中國絕大部分大城市發展才三十多年的現代城市規劃不一樣,日本大城市的規劃已經發展有百年之餘,拿東京這個城市來說的話,二十三個區,每個區的特點都非常突出。而國內大城市大多都是幾個區,樣本量太大,特點不太突出。


而作為東京最為中心地域的三區之一的港區,與
千代田區中央區這兩區集中了很多觀光旅遊景點啊大學啊大公司總部啊商業繁華地段什麼的不大一樣,港區有比較多成規模的住宅區,千代田區和中央區能用作居住的土地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可以忽略,當然住在千代田和中央區也算是富人了,畢竟沒有多少成規模的住宅區,在裡面佔到一寸土地住也算是個財主了。千代田和中央說成繁華商業辦公區比較適當。

而港區是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生活在東京這座超級巨無霸大城市的最頂尖的1%的人,非富則貴的一群人。另外港區還有不計其數的各國駐日本大使館,而如果說你住在港區是怎麼一種體驗,那就是每天出門扔垃圾或者去便利店買個東西都是和各種官宦富人打碰頭,而你突然和認識的一般庶民或者平民說你住港區的話,別人會給你貼富人、上流階層等標籤,出現重新審視與你關係的情況。

還有港區的房子真的好貴!


增加的答案。原答案在下面。
有知友覺得奇怪,有距離感的日本人怎麼會邀請幾乎是陌生人的我們去她家借住,還不止一次。
我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樣,我把此事的前後都說說吧。
15年11月的時候,我和老婆第一次以工作目的去東京,此前都是去玩,這次我準備去東京專門拜訪一些傢具店,有的是準備去膜拜感嘆一下,有的是想試試看我能不能給他們供貨。
我整理了一張清單,安排好了行程,就去了。
有一天早上在東京塔附近看了兩家店,後面一家店的店長,在我們都已經出門的時候,跟出來跟我說,往前走幾步路轉角還有一家店,我可能會很喜歡。他說的這家店並不在我的清單上,因為他說很近,而且極力推薦,我們就去了。
走了幾十米一轉角,果然有一家店,而且我一看,這裡在售的產品和我在上海做的主要產品,高度吻合,我有十足的把握。於是我們就推門進去打招呼了。
這裡插播一個細節,根據在這之前和之後陌生拜訪傢具店的經驗,如果碰到的大品牌或者大店,幾乎就不會有什麼收穫,店員不會有太多有意義的信息跟我分享,最多留個郵箱讓我給他領導寫信。而如果是私人小店,最好是老闆本人在,那樣我就可以很好的和他們溝通,探討供貨以及其他的可能性。
回到剛才,這個店當時老闆不在,是位員工在,我直接表明了來意,說我在上海做這樣的傢具,給他看了照片等,想問問是否可以給他們供貨。
他說請稍等,然後就去給老闆打了個電話。然後他說,老闆想見我。問我們住在哪個酒店,在東京待幾天,約時間去酒店。我們說還是就來店裡吧,談起來對著實物比較方便。於是約在第二天早上再過來。
第二天我們就在店裡見面了。因為產品確實是很對路,而且我也在這個行業做了有段時間,所以接觸後彼此感覺都很好。事後我才知道,還有一個巧合,他們以前長期合作的兩個主要供應商也在中國,因為都是比較年長,合作快20年,中方的供應商陸陸續續都退休了,他們的貨源有斷檔的趨勢。
談了一個上午,意猶未盡,於是他們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吃晚飯。
就這樣,我們算是認識了。後來我回國後,我們一直陸續保持郵件工作聯繫,我發了很多我的產品資料給她們。
大概一個多月以後,他們就在我這裡下了第一次訂單,大概5萬多人民幣。
此時,他們對我還是有這不放心的。因為他們之前在某電子商務網站上聯繫到的燈具供應商,騙過他們2000多美金,收了錢沒發貨。
後來耽誤了大概三個多月,他們才鼓起勇氣,付了全款給我,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坦誠的溝通這個事。我決定第一批跟貨送過去。正好是櫻花季,酒店價格誇張,於是有了他們邀請我們住在她家的事情。

去年9月左右,我們又去,還帶了四歲多的女兒,鬧得不要不要的,也在他家住了十來天。期間女兒咳嗽厲害,因為到了的幾天一直喝冰水,她不習慣,他們還帶我們去醫院看病。

這事前前後後很神奇。我覺得接下來還有更多可能性。


-分割線-
以下是原答案。先說清楚,這不是我在港區的生活。
是我的一位客戶,一對五十多歲的日本夫妻在港區的生活。
而且只是我在她們家借住的二十多天所看到的。
寫的比較亂,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這個房子離大江戶線的麻布十番站走路大概7-8分鐘。面積很大,估計能有200平方左右。下面是客廳的照片。

夫妻二人從事室內設計和傢具家居銷售。公司在東京塔附近,離家裡很近。
早上如果沒有特別安排,他們會九點多起床,喝點咖啡,看看報紙,然後收拾的很精神的出門,開車去公司或者去見客戶。
也有早上需要很早出門的情況,不管前一天晚上回來的多麼晚,要早起出門的時候也有,等我起來他們已經出門了。

工作非常認真和專業,因為他們在東京從事這個行業好多好多年了,很多熟識和彼此信任的客戶,以及傢具和家居飾品廠家。我跟著他們一起去過一位他們的客戶家,重新裝修布置的新家交付前的收尾工作。包括把枯了的葉子剪掉,把相框調整水平等。這部分沒什麼特別的,因為我們在國內的軟裝公司比他們還要保姆。
經常是夜裡我們都睡了,他們還沒有回來。工作很辛苦。

有時候晚上會把客人或者朋友請到家裡招待。男主人親自下廚,手藝一流。下面是幾張圖片。

有一次他們招待很重要的一位客戶,我們在自己房間沒有參加。結果忙到很晚,大概夜裡2-3點,早上起來看,他們已經在睡之前,把一片狼藉的廚房收拾的乾乾淨淨。

有一次休息,開車帶我們去台場的一個百元店買東西,介紹說這裡的東西又便宜又好。問題是是真的不錯,我們也跟著買了不少。

有時候晚上大概八點多,大家吃好飯沒事了,女主人會倒上一杯香檳之類的酒,在餐廳的大桌子上用ipad辦公,我看她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ipad上完成的。我們很多交流也是這個時候。

走在家附近的路上是這樣的。

附近超市的東西不便宜,但家裡好吃的水果似乎都是家人或朋友送的。家裡儲備了特別多的食物,整整一個儲藏室的食物。

一句話,他們努力工作,安靜生活。


l最近剛好研究房子比較多,雖然不是港區居民但是想要強答一發。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算術吧,基本上作為一個20-30歲的人住港區有幾種類型:單身,住爸媽家或者和家人一起住。

我們先討論一下單身的情況。港區1ldk,1k的塔樓mansion房子租金基本在20w左右,要想這個租金不給自己的生活造成壓力,需要每月至少60w收入(1/3房租原則),加上bonus2個月的標準量你的年收入(到手)應該在840w,賬面900-1000w之間。排除你爸媽是土豪的情況,什麼樣的人掙這麼多錢呢?譬如日本的人精,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某m社把,SC(有點暴露了已經)的基本給在900w上下,如果你大學畢業就進了這家公司,而且工作順利的話,28-9歲到這個年收入是有可能的。28、9年收接近1000w,外資名企,順風順水的話你可以沒有壓力的住在能看到台場的塔樓mansion里。所以20-30歲住在港區什麼體驗呢?就是有錢年輕得志壓力巨大消費很高的體驗。

—-------------以下是更新

謝謝大家的支持,這麼一個冷門問題下面還真有人點贊,那我接下來分析一下0-25歲,和父母住在港區的情況吧。其實對不住題主,問的是體驗,我這已經完全進入意淫模式了。但是我寫的東西沒有杜撰,皆有根據這個我可以保證。

從0歲到25歲,也就是從剛出生到剛進入社會這幾年,最有可能的pattern就是和爸媽一起住在港區。而這和上文中的年輕有為人士又有一點不同,他們的房子,大多不是租的,而是買的。港區這種中心區域的房子,一戶建很少,最多的是mansion,50-100平的家庭用mansion最為多見。一戶建大多是老一輩人的奮鬥結果,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一輪瘋狂的土地併購投資房地產增加容積率蓋大高樓運動以後,還有一戶建的人家那是當之無愧的老財主了。這個部分我們結合case和數學推定「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先說兩個身邊的例子。認識兩個大小姐的例子,一個在k校一個在w校,皆為歸國子女,全英文課程。這裡應該有她們的校友。其中一個,傻大姐風格干起正事腦子又聰明,實習期間特別招人愛,爸媽都是某m氏投行的VP,從小在英國生活了12年,回到日本,家住港區,然而聊天過程因為涉及隱私不好意思問住的是mansion還是戶建,然而由於他們家一世同堂5口人,無論哪一種房子價格都不會低於2.5億。而這五口人也是各個強悍,她兩個哥哥一個是律師,一個在投行,她新卒畢業去某p歡樂煙草公司。

另一個和爸媽住在港區的大小姐身世了解的稍微少一點,只知道其父是某t通訊社+金服的偉い人、她自己是獨生子女。一個大學生1個月去歐洲玩一圈的頻率,也是讓我等咂舌,雖然有優越感但是完全不會特別難以接近,行事風格高調,參見gossip girls。0-25歲居住在港區的人,是過的最爽的人。他們家境富裕(早已超越優渥範疇),見多識廣,無憂無慮,吃住在家,自己打工(往往都是英語講師)都不用去很低端的工作,賺到的都是自己的,還可以攢錢出國玩耍,建立自己的成就感。初入社會,由於他們的見識和父母的人脈,往往會有十份體面的工作(有可能不如年輕有為階層工作好),度過自己heaven模式的前25年。

接下來打算討論最難說的30-60結婚生子的家庭港區生活,因為在電車上用零碎時間打字所以再續一期,大家見諒。


以下為第3彈。。。。。。。。。。。。。。。。。。。。。。。。。。。。。。。。。


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知友期待著我的胡扯,真是受寵若驚,那麼我就再續最後一彈,一個25-50的中年男人(哈哈是的27也是中年男人咋滴)在港區的生活。

這個年齡段和之前說的都不同,無憂無慮的年份早就結束,進入了家庭責任越來越大的時期,尤其在日本這樣一個主婦家庭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國家。

和家庭住在一起,作為一個3/4口之家的一家之主,你的家庭已經達到了絕對意義上的日本社會Upper middle class,生活在港區的便利無可匹敵:優秀的教育資源,完善的社會保障和極其便利的交通。

先說教育資源。港區之牛,體現在牛校(小學中學)扎堆。

以下是中學的排名(部分),港區基本囊括東京前50名好學校的20所左右。

接下來是高中排名,雖然沒有數,但是剛去學校一眼掠過去也是多多的。

更何況還有各種elevator直升,KO系的公子小姐們不僅從小家境優渥,還能享受好的教育,苦了中年男人們了(再窮不能窮教育)。

然後東京的每個區關於義務教育的政策是不一樣的。港區由於富裕層眾多,搞出了這麼一個霸氣的政策:第二個孩子幼兒園不要錢。要知道日本的幼兒園可是貴的要死人,嫌港區房子貴?就這一條就給你省了300w都不止。

接下來說說醫療。排除Clinic這個級別的診所,以下是港區的大醫院分布。基本上從車站走出來坐個bus10分鐘內比有大醫院,這意味著你就算得了重大疾病,也可以在很近的地方得到醫療,國民健康保險再加幾個商業險,應該不會出現久病床前無孝子這麼悲劇的事情。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交通便利就更不必說了。東京的所有都內私鐵,JR,新幹線基本都過港區,品川作為巨大的交通樞紐,只要進了品川,近一點去橫濱,遠一點去九洲,都是一趟車的事。

作為一個中年男人,你和你的妻子兒女生活在港區,會發現孩子們能受到好的教育,醫療方便,你自己上班方便,然後住的房子可能稍微緊張一點(實在太貴。。),分分鐘就到羽田機場等一系列好處。

壞處就是,無論是 參入障壁(買房子)還是生活成本(港區的超市物價貴)都太高了。所以呢你作為一個中年男人,需要錢,很多很多錢。住在港區的社會階層Upper middle和藝人政客偏多,你需要是他們的一份子。社會險惡,打拚不易。


以上就是全部了。


港區住民三年目。位於芝地區。從留學到日本以來,因為學校的關係一直在港區活動,4月開始工作,公司還是在東京塔下面,所以以後繼續留在港區。

2017/3/16更新內容

政府又給我們窮人發錢了ww

因為收入不達標,所以沒交區民稅,所以發給我們的臨時福祉給付金(不知道這樣解釋對不對。15000日元,還是挺多的哈哈。

———分割線—————————

在大學院入學前搬到港區,從此通學步行7分鐘:) 合租,將近50年的老房子,雖然比較舊,但是位置好到爆,所以剛剛又更新了兩年的契約。

以下內容除了標有來源的,很多是我的個人感覺,有可能和實際並不相符,歡迎指正~

其實港區內幾個區域分開來,各自特色還是挺不一樣的。大致分為
芝地區(新橋、東新橋、西新橋、虎ノ門、愛宕、芝公園、浜松町、芝大門、芝、三田1~3丁目、海岸1丁目)
麻布地區(東麻布、麻布台、麻布狸穴町、麻布永坂町、麻布十番、南麻布、元麻布、西麻布、六本木)
赤坂地區(元赤坂、赤坂、南青山、北青山)
高輪地區(三田4?5丁目、高輪、白金、白金台)
和芝浦港南地區(芝浦、海岸2?3丁目、港南、台場)。(出處:港區ホームページ)

我個人而言對芝地區比較熟悉。不管是大學,現在的住所,還是即將入職的公司都位於這個區域內。基本上特點就是略微老舊 東京塔就位於芝地區的大約中央部分。除了芝公園是一大片空地,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公司。當然學校醫院什麼配套設施都有啦。飯店的話也是居酒屋類居多。熟識的日本大叔跟我說新橋給人的感覺就是「おじさんの街」。除了東京塔周圍常年有遊客,其他地方平時路上不會有很多人啦。除了下班的時候ww感覺大家不太會專門跑來這個地方。

麻布地區就比較有名了。屬於比較熱鬧的地方。大使館也比較多。麻布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適合(有錢的)年輕人居住~大概是因為周圍比較小資?但是文藝氣息又不那麼重。大名鼎鼎的六本木也在這個。一到晚上都是老外。各種在外面拉客的黑哥哥。各種club。超級多的土耳其肉夾饃ww 基本上都是玩通宵的。朝日電視台啊國立新美術館,六本木hills內的森美術館也在這個區域。藝術氣息還是挺濃的。六本木應該是除了目黑/惠比壽,澀谷以外,另一個it行業比較集中的地方吧。這個地方住真的挺オシャレ的。跟我們芝地區不一樣

赤坂地區也是屬於商業氣息重一些。西北接著新宿,澀谷區。表參道的一部分也屬於港區。有很多高級賓館啊大公司都在。我只去過三次左右,對那邊實在不熟悉~但也是很貴的地方了!

高輪的話是連著目黑。有時候步行穿過高輪地區很多次ww感覺也是人少啊 屬於住宅區。還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寺院。地形也是坡多。哈哈奇怪的發現。

芝浦港南地區!!個人的印象就是高層住宅和碼頭ww橫跨東京灣的彩虹橋,冒牌自由女神,台場,富士電視台都在這裡~跑步到芝浦的時候,總覺得特別害怕 沒車沒人的。很多工廠啊物流中心貌似都在這裡。海岸2,3丁目那邊很多高層住宅,房子大又不那麼貴。但我個人總覺得交通不便 台場那邊很熱鬧啦。不過好像一般提起台場大家不會覺得是港區?查了一下,整個台場區域是港區,江東區和品川區的交匯處。在這裡不多做介紹啦。

關於交通

我住的地方,在步行十到十五分鐘的地方,分別有jr山手線,都營三田線,都營淺草線和都營大江戶線。到羽田成田兩個機場都不需要換車。晚上出去散步,15分鐘能走到東京塔賣票處。因為在山手線上,到東京站啊,品出新宿澀谷之類的都很方便。當初找工作的時候,很多地方我都是步行過去的 因為都在附近。

關於行政服務

因為沒住過別的地方所以不清楚,但應該都是一樣的吧。整個港區有區役所,然後分地區有各個支所,方便住民辦理手續。態度之好效率之快捷不多說。他們都稱呼我們為「お客様」,剛開始我還覺得有點怪怪的哈哈!後面習慣了。剛辦理遷入手續的時候,發了好多關於港區的資料,以及在日本生活應該注意的地方之類的,中文版ww關於怎樣扔垃圾就一本書,幾乎把你能遇到的所有垃圾都分好類了。包括遇到地震怎麼辦啊之類的。

每年會發牙齒檢查啊婦科檢查(給男性估計有男性檢查?)之類的通知,免費的。不過我們也交了保險了,所以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也不太懂ww

在田町站旁邊是港區的健身中心,只要你住在港區/學校在港區/工作在港區,都可以辦健身卡,一次500日元(約30rmb),游泳兩小時,健身房不限時,洗澡啊之類的都有,還承辦各種空手道啊劍道之類的訓練活動。不屬於以上範圍的朋友一次800日元~~

關於生活花費

不得不說,略貴。沒有什麼便宜超市。也沒什麼逛街的地方,只能跑到新宿涉谷或者有樂町銀座那邊。但也不是絕對的,便宜的地方還是有的ww都說港區死貴死貴,其實不是的!!像我們這種底層生活的也挺舒適。

關於治安

大晚上十二點之後啊甚至凌晨半夜我都經常出去散步(。。。)有時候是去健身房啦。因為是大路,所以一整夜都有路燈,旁邊也有交番,超級安心。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變態啊之類的。而且24小時便利店太多了,安心感滿滿。

關於飲食

由於大使館,外企多,所以使館周圍啊公司周邊之類的很多各國料理呀~超正宗的!

大致就這樣~歡迎大家落戶港區!!!


我的公司是國企,卻在JR新橋站附近有座和公司同名的樓,雖然只有九層,但能讓國內外在本地的同行側目。公司樓下就是都營地鐵某站,所以大多數國內來的同事都在地鐵沿線,特別是淺草上野周邊的居民區,去租四五十米的2LDK。而我在西新橋,距離辦公室不到五百米,走路兩個紅綠燈的地方租了房子。19米的1R,自帶WIFI,一個月不到12萬日元。地圖如下,用日本國會、銀座三越十字路口和東京塔畫三角的話,我住在重心上。

我信極簡主義,屋子裡東西非常少,全套傢具來自千葉船橋的宜家,電器來自有樂町的ビッグカメラ: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檯燈、筆記本,單人床、小茶几、象印電水壺和電飯煲、照片外有海爾電冰箱和微波爐。屋子裡沒別的東西了。

這座公寓的設計者腦殘,明明窗戶陽台向南可以看到東京塔,卻非要把公共走廊放在南邊,讓室內窗戶陽台向北...於是窗外風景如下:

公司天天早上9點上班,同事中的本地日本人大多要坐單程一個小時電車上班,甚至還有人住在千葉那邊。其它中國同事從淺草附近過來也要半小時以上。而我8點45分才從家裡出來,去羅森買杯熱咖啡,走路五分鐘到辦公室。午休一小時。中國同事天天糾結吃哪家的ランチ。日本同事熱飯盒或吃便利店商品。我從不幹這些事,回家現做午飯,一邊吃飯一邊看美劇。晚上同事們聚餐喝酒也基本都在新橋有樂町,過了11點,所有人,特別是日本人,都開始犯終電焦慮症。我總是喝到最後,完事走回家。周末休閑,同事逛秋葉原上野公園淺草寺,我逛日比谷有樂町銀座浜離宮。對了,住在這裡的一大福利是周末可以去圍皇居跑圈,一圈正好五公里(下圖是我的最好成績)。另外,因為是辦公區,這裡周末沒人,非常安靜,街上全屏不超過十個人。而住在這裡的主要缺點是,方圓幾公里有大量便利店和飲食店、卻好像只有一家超市(肉のハナマサ),酒肉咖啡便宜,蔬菜水果卻比日本正常價格貴不少。

看到我租的房子的位置、面積和價格。中日同事關注點顯然不同。國內同事都不理解,認為我有病,問你媳婦來了難道出去開房嗎?我說,人家專註歐美不來日本。而日本同事說,天天坐電車上班才是日本上班族正常的生活方式。我吐槽,得了吧!東京房價低迷房貸幾乎白借,你們為何不在辦公室附近買房,早晚可以多睡覺。於是慘遭鄙視...後來提起這些,即使是日本人也老有人問,在港區生活高大上吧?我總是笑而不語,心中暗想,你根本不知道我在北京過得有多爽...


港區是什麼?東京人均收入最高的區,360度無死角。

除了千代田區不是人住的地方(好壞意思都有),基本其他區都有區內收入盆地(相對來說不動產價格比較低的町)比如澀谷區的幡谷附近,新宿區的大久保附近,中央區的月島附近,世田谷區一半都是農村,其他的區就更不用提了。

但是港區呢?隨便提出來一個地名都是響噹噹的:麻布,白金,三田等等。

所以聯誼的時候女生問你住哪裡,當你說出「港區」這兩個字時,女生肯定兩眼冒星星。你在大家眼裡形象是這樣的:

我一個朋友,每天發的推特都要暗示自己住在港區:「今天去港區市役所,都沒什麼人,果然是港區比較少嘻嘻嘻」

我說我my number都幾個月還沒收到,他馬上回:「我們港區這邊還是比較快的喲」

要不然偶爾抱怨:「我們港區都沒什麼便宜的超市,真是很傷腦筋呢」

好了我知道你住在港區好不好!房租貴,超市什麼的也是高級超市佔多數,連便利店都是羅森的高端線「Natural Lawson」,交通方便,附近的人素質也高。

要問我想不想住港區?下面的圖可以表達我的心情:

如果能住我當然搖著尾巴激動滴say yes!

坐等有人回答「其實住我們港區也不需要那麼有錢啦」

我會回復一個大大的「哈?!」

---引戰的分界線--

港區民眼中的自己

他人眼中的港區民:


村民強答元麻布、南麻布、広尾 這仨是逼格最高的吧


之前的公司在白金台,基本上是提起港區最高逼格的町了,高輪和麻布其實也很厲害,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各種文章中揶揄的時候必說「白金台的貴婦」。
剛拿到offer的時候我在查租房。根據在上海時的習慣,用略高的房租抵交通費和買時間,我開始搜白金台的租金,其實和隔壁五反田差價也不大,1K6貼的房子十萬台也搞得定。但是考慮到通勤費公司cover,就還是選擇了文京區。
公司附近的店鋪基本上是35歲+向的買手店、gallery, 結婚場所,和家居/花店。餐廳都比較オシャレ(西式),一般我就吃得起中飯的set,晚飯就算是公司出錢,也會去恵比壽或者目黒。日式的餐廳也有,一周會花一次吃lunch set(中午1500,晚上1w)。還有一家手工そば,1800什麼都吃不到,然而同事在那家店遇到了伊藤英明,因為桌台比較滿,店家安排他們同桌,後來小明還給她們買了單。外苑西通上遇到過兩次拍電視劇,其餘時候人煙稀少,大多是遛狗的人。天氣好的時候餐廳會把位子擺出來,陽光眩しい。公司樓下的車庫租了一些車位給外面的居民,簡直是豪車展覽會,勞斯萊斯什麼的,還見到過老爺車。這裡附近沒什麼寫字樓,出入的很多人也是開車,所以我才會在下午六點多時踏入經常全空的三田線...
雰囲気大致就是這樣了,然而我心目中鄙視鏈最高的町永遠是中目黑。


我來說一下田町好了

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為止一直住在那裡。可能和上面幾位答主不同,我是因為父母在這所以來日本。然後本是初三狗的我降到初二在港南中學和日本人一起上學/日語渣的心酸史(′???ρ???`)
當時由於我和父母住在面積不大的房子里,而同學大多家裡是那種你要抬頭抬到脖子痛才能看到頂樓的高級公寓。可以說我有點自卑吧!有去過兩處,一處是在芝浦2丁目另一處是在港南。前者大概是15層左右,走廊像酒店每隔幾層就有公共休息室。後者40層左右沒數過,映象就是五星級餐廳感加上超贊海景能看見羽田機場。
交通方面很方便,羽田機場到三田站一線直達。有淺草線、三田線、山手線和京浜東北線。如果你想去お台場的話有巴士和ゆりかもめ線。
生活的話有好有壞,物價比較貴,而且我比較喜歡和牛。所以一去超市只是閑逛一下就是兩千。我父母由於工作原因沒法給我做飯,所以我一日三餐自己解決。中學的時候還好有給食,現在高中就慘了,都立學校不提供飯也不能出校門買。治安的話沒話說12點走在回家路上一點都不怕。路燈很亮,辦公樓的燈即使是到了晚上也亮著。現在住在池袋,我基本6點後不出門,路燈暗暗的加上池袋的治安沒那麼好。這就是差距啊!
周邊設施這點田町沒什麼百貨商場,個人認為基本上以辦公樓和公寓為主。現在班級里有三個現住赤坂、白金和三田的孩子,他們和我的想法差不多。雖然去品川或者是有樂町可以購物什麼的,總的來說不怎麼方便。周邊景點還是不錯的,我沒拍田町的,放兩張徒步去東京塔的照片。

我有試過走到新橋過。來日本之後簡直Google Maps中毒。
哦哦哦哦差點忘說,街上的人大多會給你一種距離感。上班族大叔的肩膀撞擊痛到回不過神!
_:(′?`」 ∠):

港區確實很高檔,不過生活還是要方便比較好。


想到什麼我會補的 抱歉中文語法可能怪怪的


以上


品川住了大概一整年,學校關係搬到了池袋周邊。品川站附近沒有白金台,六本木那麼的奢華、更多的上班族聚集地和交通樞紐的感覺。
首先說下好處
1交通方便。這是自己搬家之後感覺最明顯的一點,尤其是去機場,比住在池袋方便太多!而且品川作為一個大站,不像新宿東京那樣容易迷路,對於路痴簡直是太方便了~
2美食眾多
品川站周邊聚集了各種風格的美食,不光是高檔的西餐、也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小店。站里還有不少麵包店,解決了我的早餐問題
3充滿活力
搬家找房子時候去了很多別的地方、品川不少年輕人居住,在這裡不太能感受到東京老齡化的現實wwww雖然沒有丸之內大手町那麼多精英,但也還是有微軟佳能一些大公司在周邊,看到上班族們還是能感受到朝氣的
4娛樂豐富
不像澀谷新宿那麼適合玩、但是很適合晚上隨便走走、逛逛海邊;水族館還有電影院都是我喜歡的??
5虛榮心滿足
雖然我其實不算在意、但是被問到住處、霓虹金聽到在品川總是很羨慕ww

之後就是缺點了,個人覺得主要有兩點
1壓抑
這個就是各人觀點不同了。我的朋友不少很討厭上班族每天死氣沉沉的氣氛,再加上車站人太多難免會讓人感到壓抑

2貴!!!!
貴的不僅僅是房租,生活成本高出一大截。
當時我家附近有兩家超市,伊勢丹和紀國伊屋,生東京的肯定都知道這兩家價格是多不親民orz幸好後來開了京急,比一般的還是貴一點點、不過還是幸福很多了!

自從搬出來之後才更加喜歡港區的生活
現在的目標就是好好找工作好好賺錢搬回港區住!


十個答案只有一個是學校宿舍在港區。。。
好吧,只能等我三月搬去後來答題了^_^


我在涉谷的港區的紅色羅森(日本叫自然羅森)打過工。
我去打工時店長反覆強調,這裡的客人是全日本最有錢的(沒有用「可能」),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

其實我們收銀很無聊的,每次等人找錢包都會觀察一下客人。
港區上到80老太,下到18歲青年,拿出來錢包全是帶標的(普拉達,香奈兒,miu miu,ysl可能是最便宜的了)。
就連上班族來買東西,我一瞥他們公文包都是普拉達。


差不多能說明確實是富人區。


請大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ZB


在港區和澀谷區交界住了一個月,勉強算港區吧。具體位置應該算是千駄谷區,走路去南青山,原宿,代代木,明治神宮,國立競技場都只要5-10分鐘。因為是交流活動,主辦方安排了日本人家庭,沒想到被安排到日本的醫學教授家!本人日本去過十幾次但這次體驗也是很特別了。日本有錢人是怎樣生活的呢?


姑且稱這家人為S太太和S先生。S先生是日本著名的醫學教授也擔任會長一類的職務。S太太繼承家業是牙科醫院院長。這家日本人是那種old money,家族是住在田園調布,也擁有土地和診所,東京最傳統豪宅區。從各種意義上來講,這家人應該算是日本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精英。

我住的房子是一戶建,前面有花園,種滿了各種蔬菜和香草。三層大概200多平方,我一直以為我和這家人住在一起,後來才知道人家給了一棟房子給我住!她在對面街還有一層更豪華的公寓。她說這個房子只是她老公給她買來彈琴和種菜的??
她兒子自己另外住附近的豪宅,趕上他媽做好吃的就回來蹭飯。據我所知他們在山梨縣富士山旁邊有一個度假的鄉村別墅,另外在夏威夷和洛杉磯各有幾處房產吧。

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兩個小孩從小都是送到國際學校讀書,兒子高中讀完去了美國斯坦福,現就職於投行。在崇美這一點上,中日是高度一致的??
她帶我參觀了以前兒子女兒讀的學校,在六本木極為隱蔽的街區,旁邊都是豪宅以及各國大使館,那個地方即使是東京的日本人也極少人去過的。這個是人家上的六本木國際幼兒園^_^對面就是某國使館。

因為住在市中心,上班的電車總是空蕩蕩的,完全感受不到通勤地獄。即使在新宿逛到腿斷掉,打的600日圓也能回來,所以沒有感覺東京的士貴呀呵呵。

跟過S太太去一起買菜,於是開車去了六本木,六本木居然能買菜!!!果然星期六早上8點超市裡面都是妝容精緻的貴婦,身上都是比較低調的名牌。看來東京女子圖鑑是很生活化的劇啊,沒化妝在這些地方是出不了門的。

買的食物比較簡單,畢竟追求比較清淡的飲食。但是她很講究食材的產地和品牌,即使是普通的豆腐。她說她結婚是在新大谷酒店的花園,超美的日式庭院。當時穿的西式禮服,三十幾年前價值1000萬日圓。三十幾前的日幣是什麼價格沒有概念啊,有一張婚照我看到了,場面媲美皇族吧只能說。

S太太是很出名的牙醫,和她去了工作的醫院附近,就是在吉祥寺附近。一路上都有人鞠躬,她給我介紹這個誰誰誰是附近某著名寺廟的繼承人,那個誰是醫院理事長。這不是十元那個朝五晚九的劇情嗎!!?哈哈

但即使是這樣的家庭背景,S太太也要承包家裡所有家務,每天早上六點起來做便當,晚上買菜做飯。她說在日本請家務助理基本是不可能的,我說香港只要四千多就能請到菲律賓女傭,她表示十分羨慕。
我問她平時是不是喜歡逛街,她說很少去百貨公司,都是用外商的。外商!喵喵喵?那種日本百貨公司專門為有錢人提供的服務,會把最新(貴)的產品拿到你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竹內結子的日劇SP:上流社會。

但這還不是最令我震驚的。眾所周知表參道是日本美髮界的激烈戰區,她家附近的理髮店都是模特和名人會光顧那種高級店。我問她平時去哪做頭髮,她說都是預約美髮師上門的。
上門?
居然還有這種操作!我的內心是震驚的~
果然星期六就看到美髮師和另一個朋友一起來了,原來她們喜歡和理髮師一起喝茶聊天再慢慢做頭髮,不喜歡到店裡面去。

她經常吐槽先生平時都不回家吃飯,家務毫不沾手,他們只有週五晚上和週日早上一起吃飯,不然就各自吃。她老公因為地位太高,平時在醫院和大學大家都圍著他轉即使他是錯的。然後我就想起白色巨塔的財前五郎?不過S先生也是有很可愛的一面啦,人也超好的。還和妻子用撒嬌的人語氣說我可以把最後那個餃子吃掉嗎,hehe

S太太平時即使很忙也安排很多個人活動的,每星期安排打網球、彈鋼琴,學外語,打高爾夫,畫畫。週末還有鋼琴發表會,簡直就是鐵人!

最後貼幾張圖,附近正在重建的國立競技場,現在還是一片空地啊,最最令人傻眼的是國立附近的道路基本都是很窄的一條單行線,而且離民hao 居zhai 特別近不可能再拓寬了,這真的能開奧運嗎!

還是一片空地的新國立

附近的路都是這樣的?攤手

國立旁邊就是你的名字裡面出現的天橋。

男主在天橋上看到的風景就是這樣的^_^*以上。


住在麻布,公司也在港區,純粹是為了上班方便選擇這裡。

先說缺點

1 上下坡太多了。不論是步行,還是自行車,都讓人懶得出門。好在現在有了出租的電動自行車。

2 人雜。六本木路口晚上根本就不能去啊。毒品泛濫,醉漢成群,我還被人襲胸過...

3 周圍人都太時尚,不打扮不敢出門。晚上很多漂亮妹子踩著恨天高排在夜店外,我穿著運動服去便利店,看起來就是醜小鴨一個。

4 車站人太多。我走路很快,六本木這種車站真的很受不了。每天都搓火啊。真想跟路人說,請不要在車站裡散步好嘛,不要一直看手機好嘛。姐姐想快點回家。雖然可以坐港區bus,可是高峰時是會堵車的。

優點

1 騎著自行車就可以去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除了大學的圖書館,我最喜歡的就是這裡。

2 吃東西方便。港區外國人多,各國料理都相對多一些。在麻布那邊的中國茶坊8很好吃,因為有麻辣香鍋。

3 買東西方便。hills啊,midtown啊,坐都01公交直接到澀谷,澀88然後走一走就是表參道 ,日比谷線到銀座,大江戶線到新宿 。

4 區役所人少。辦事快,可惜我沒什麼要在區役所辦的事兒

港區讓人又愛又恨。因為我更想住在清凈的地方,世田谷啊,甚至奧多摩都沒關係,天天吹著風,看看星星,看看書才是想要的生活啊。可惜不工作會窮,社畜的悲哀。


住品川附近一個比較有名的高層公寓。

其實港區也並非全是壕。像我這樣拉低平均年收的普通人也很多。

Tower的低層也有很多是普通上班族買得起的。

只是大家的固有印象比較難改變。

然後身邊住田町三田附近的也挺多。

個人體驗(限於品川附近):

好的方面,

1.路很寬很新,人不多。這是我喜歡品川這邊的一點。不太喜歡那種比較日式的商店街的氛圍。

2.離新幹線機場近。出差外出什麼的比較節省時間,早上可以多睡一會兒。

3.夜景美。所以對可以看到美麗夜景的餐廳阿約會聖地啥的免疫。

不好的方面,

1.購物非常不方便。沒有大型百貨。要買東西還是要去銀座有樂町擠。希望能早日改進。

2.好吃的不多。不像赤坂那邊平均水準比較高。很多店周末都店休啥的估計實在是沒人去消費。&>_&<

3.說港區阿Tower啥的還是比較敏感。不想被人當話題,特別是在客戶面前,不想搞得很尷尬。所以別人問住哪都不會直說。一般說到這個話題都裝白痴跟著別人「へぇー」什麼的。


17.4過來讀語言學校,學校在文京區,借住親戚家,在港區南青山。現在已經在東京有4個月了,時間過的真快…住港區的體驗吧,相比起其他地方,感覺更舒適,熱鬧但不吵鬧,安靜且便利。雖說覺得這一片的生活成本真的高,讓窮學生望而卻步…最近的超市是peacock,看了東京女子圖鑑覺得呵呵呵…自己真是冤大頭,當然每次我買的都是剛需= =

交通方面,還算便利吧,雖然每次去地鐵站我都得走上10-15分鐘。感覺附近大部分人家都是有車的,還一直看到一輛放著積灰的法拉利…
南青山的一大優勢就是理髮店特別多,感覺東京大部分不錯的理髮店都集中在青山地區了,之前去的assort口碑就很不錯,店員的英語也很好,經常接待外國人。還有很多很多店,光我這附近估計四五家小店是有的,雖然店小,價格不便宜。
逼格高也是真的,已經收藏好幾家附近的甜品店計劃抽空去劈情操,很多網上推薦的店也都會開在附近,奈何價格始終都是那樣。大概步行十五分鐘就到表參道,表參道走下去就是原宿,剛來的時候真覺得自己如果做個奢侈品代購還是很方便的。所以這一片逛街是不愁的,各種價位各種款式包君滿意,大概就是不要周末去逛街吧,每次人多得要死…即使非要周末請早上去…只是相對人少點,最近好多店都在sale,感覺下一次sale估計就是聖誕了吧。
剛來的時候發現即使去趟超市買東西,女生質量都好高,能遇到的男士大部分西裝革履,女生也都是精心打扮,後來才知道要麼是下班的酒會,要麼是在附近婚禮堂比較多。像東京女子圖鑑上面寫的,看來是個即使出門也不能那麼隨便的地方。奈何我堅持特立獨行。
購物方面再補充一點,附近有很多感覺像買手店,都是綜合的品牌,有大部分是奢侈品價位居高的,也有價位適中的,很多潮人大概會喜歡這種店吧,喜歡探索的人可以在這邊多逛逛,而且店門口很適合拍照,經常看到取景拍照的人。
生活上出了物價高覺得貴但真的都很便利,銀行、郵局、便利店、購物點都一應俱全。跑步也很適合,膽子大不懼坡兒的可以圍著青山墓地跑,要麼就去神宮外苑圍著跑圈也很不錯,還有不少跑團喜歡圍著皇太子御所跑,又是一個有坡兒的地方,這邊的治安還是非常放心的。
還有一個感受是這附近的人的英語水平相對都高,之前有去健身,有的店員水平以及會員水平基本感覺是母語者水平,估計從國外回來的吧,去midtown優衣庫的時候也遇到這樣的,果然大家都好厲害。


兩個字,方便。公司外派去的東京,在港區住了一個季度。
房子是公司包的,拎包入住的那種,距離公司步行八分鐘。上班不用擠地鐵是件幸福的事!
房子很小,很舊,但是離Midtown Tower 跟 Roppongi Hills 步行十分鐘以內。為的就是我們外國人方便。畢竟我們短期外派員工,也有日文也不會的人,住在這個區域也方便些。
我對日本還算了解,雖然房子小又老但是知道住在這個區域租金可不便宜。好歹單人房還能放得下雙人床,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同期的另一位同事從紐約派來的,一進屋有點傻眼,覺得實在太迷你了。行李箱攤開了,卧室就沒地下腳了哈哈。
周圍該有的一應俱全,地鐵去銀座,原宿,新宿,澀谷等地也很方便。美術館,博物館有很多,都是周末休息的好地方。
不過估計公司如果不包住,這個地方租金估計還是負擔不起啊哈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麻生太郎關於,「老人早歸西日經濟才有救」的言論?
到日本東京留學有什麼省錢的好辦法嗎?
如何评价动画《钢之炼金术师》?
為什麼東京的很多馬路沒有路名?
為什麼東京文具店很少賣鋼筆墨水?

TAG:日本 | 城市生活 | 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