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文名字應該怎麼翻譯為英文名比較合適?

我的中文名字叫「代川徽」英文中姓氏:tai, 希望大家給點意見,很多香港人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很對稱。


我個人提出一些建議吧,

樓上也有人說不要取英文名,我個人也覺得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必要。 但是如果需要的話,或者自己很想要的話可以按照下面的建議來取名。

首先不要翻譯姓,不要翻譯姓,不要翻譯姓!把姓放在名字的最後面用拼音寫就好了。
需要用一個非常靠普的網站來搜名字,我個人用的是Behind the Name: Meaning of Names, Baby Name Meanings (不是安利給你們這可是免費的呀- 本人就覺得比較慣用)

按照音譯的方式來取名字的話也可以不過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下,第一很多人都會有一樣的名字 (因為英文里Y等字母開頭的名字很有限)第二有些音英語幾乎沒有所以選出的名字會也許會有點古怪/ 非主流。

我舉個例子吧:

黃曉明

如果音譯的話= 曉明 +Huang/ Wong =
Seamus, Shane, Sean, Shayne, Sheldon, Sherman,(sigmund, simon) 這些名字當中 Seamus 是蘇格蘭名比較粗,Sheldon,Sherman, Sigmund 比較過時。

所以要麼 Simon Huang, Sean Huang, Shane Huang.(或者Wong- 對於英國人來說粵語拼音更熟悉)

按照名字的意義來翻譯不錯, 不過有的名字不好翻譯,尤其是男人的名字,為什麼?因為在英國像『陽/曉/春/月/ 夏/天』等詞更多是用在女孩子的名字,男人用得少。
之外覺得我得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直接翻譯,千萬不要直接翻譯, 千萬不要直接翻譯而且千萬不要自己亂起, Sun, Star, Red, Spring, King, Morning, Moon, Green 等詞不可以做名字的,幾乎所有名詞/形容詞不可以當作名字的, 需要查『Name Dictionary" 才能找出名字來。

比如曉明: 與日出/日光有關, 搜一下於有關的名字,名字的意思和來源:

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名字以後還能用這個網站來查一下使用地區和流行度 (有的名字米國人喜歡腐國人根本沒法解釋等等)

你可以看出來Albert 這個名字 [意思是高尚/高亮/聰明] 這幾年在英國開始走紅 (我估計跟哈里波特有關)。英國流行的男孩兒名字的排名上得了#84 。

差距這麼大! 我這個90後小時感覺Robert這個名字很流行,很多同學表哥表弟叫Robert,1996 年以後這個名字的流行度下降了好厲害現在排#96 (也可以啊)

所以把 黃曉明
翻譯成 Simon Huang/ Shane Huang 或者翻譯成 Albert Huang (Wong) 都沒有問題哦!

取名字時需要注意的項目:
1。這個名字在我出國的時候認知度怎麼樣?
給人的印象怎麼樣 (看看與你同名的大人物/名姓都是什麼人)
2。這個名字是否過時
3。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

比如Cherry 這個名字很多外國人喜歡用 (No Offense 妹紙們請不要介意哦),但是看一下數據:

你能看出來1975 以後沒有任何美國人叫做Cherry- 因為 『Pop the Cherry" 這句話流行起來 (破處的意思)所以Cherry這個詞成為女孩子私密部分的代替詞/昵稱。 現在幾乎只有妓女/小姐/AV演員叫這個名字。 文化的改革對名字的影響也很重要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大家知道另外一些好的網站也可以推薦哦!


名字怎麼能翻譯?Steve Jobs 翻譯為史蒂夫·工作?Avril Lavigne 翻譯為 四月·拉維尼?

中國人取英文名,我有如下建議——

  1. 不要生造一個不存在的英文名。
  2. 不要根據名字的中文意思翻譯成英文。
  3. 如果你不出國,或者不打算在國外工作,就沒必要取英文名。使用中文拼音即可。
  4. 如果在國內工作,工作環境是純英語的,不會中文的老外居多,那麼,除非你的中文名拼音非常難讀——補充:或者公司不講道理地強制要求——否則也不用取英文名。
  5. 事實上,現在老外也習慣很難讀的中文名拼音了,包括一度很拗口的 J/Q/X/Zh 等漢語聲母,因此,基本上,沒必要取英文名。

一直沒有起英文名的興趣,然而除了我們院長(中國人)和一個lab老師,Hexiao里這個x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難發了,後來大家叫著叫著就啥都有了,大多數人能蹩腳的把我叫成『Hek xi ao(海克西奧)』,性子急的直接將X省略把我名字念成『嘿咻』,還好班裡沒有其他中國人……後來有個學霸嫌我名字長,省略成Hex,然後就這麼叫開了……於是我就成了『六邊形·佟』


音譯即可。

我接觸的老外絕大部分都知道中國人會把姓寫在前面,所以沒必要把姓後置,這反而可能引起誤會。在姓後面加上逗號,可以完美得消除歧義。


其實可以參考使用韋氏拼音的, 如果你的母語是廣東話呢, 可以參考香港人名的音譯, 比如: 周潤發(Chow Yun fat )呃, 純粹的漢語拼音, 特別是姓氏名字裏帶有"X"的, 這個音一來很難讀, 再者會讓人產生誤會. 比如細或習(XI), 不知道的老外直接會以為是羅馬數字XI(11), 據說曾經有個Mr. Xi, 被洋人們直接喊成了Mr. Eleven (呃,不過隨著平哥的上場, 可能這種尷尬局面能夠得到一定改觀吧. ) 另外呢, 根據曾經看在網上看到的一種說法, "X"在西方文化裏代表著未知, 在文字表述中呢, 也經常用來掩飾不可亮相的字詞, 比如: Fxxk. 再引伸層面呢, 名字裏含有"X", 在西方文化裏有一種不吉利的含義. 比如: 尼克松(Nixon) 呃, 在韋氏拼音裏X一般都是用Hs來代替, 比如: 謝Hsieh, 徐/許-Hsu, 邢-Hsing, 所以姓氏裏含X的就可以考慮一下啦. 當然那些Zh, Q的也可以參照韋氏拼音啦.


扇貝微信公眾號有這個功能,還不錯。就是那個背單詞的軟體,扇貝單詞。


三個選擇
第一個是直接寫拼音,不過不要期待有人能讀准。
第二個是用英文的拼法來模仿讀音,像香港人一樣。不過那套拼音方法是基於粵語讀音的。
第三個就是直接揀個英文名用,省事。
切忌隨便拿個英文單詞當名字。那種感覺跟老外起中文名叫王飛機,張拖鞋差不多。


出國前,我也思考了很久,到底起一個什麼樣的英文名才能炫酷而有逼格。但從我踏上美國土地開始,發現正式場合沒有一次機會用它,因為任何文件,考試,都要求和護照保持一致,也就是漢語拼音。

本來最後還等著有老外不會讀我的漢語拼音名字,然後我嫣然一笑回復一句「I have an English name, so you can also call me ....」,等來的卻是老外微笑著對我說「你好,窩說腫問。窩的腫問名字是... 」

所以別瞎整了。漢語拼音大法好。


@譚蔓茹@黃載之 的兩個回答已經比較完整了,這裡主要以引用鏈接為主。


就像題主的提到代(Tai)其實就是音譯的,姓和名都有相應的對照。@黃載之提到的韋氏拼音為漢語的對照,不過按照百度百科(威妥瑪式拼音法)的描述,韋氏拼音逐漸被廢止,應該是逐漸被拼音給取代了。

威瑪氏音標(即韋氏拼音),在1958年大陸推廣漢語拼音方案前廣泛被用於人名、地名注音,影響較大。1958年後,逐漸廢止。

中國大陸除了少數需要保持文化傳統的場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慣用的專有名詞如I-ching(易經)、Tai-chi(太極)仍保留威妥瑪拼音以外(注意北大清華蘇大等英文名為郵政拼音,中山大學為粵語記音,都不是威妥瑪拼音),而大多數地名、人名已使用漢語拼音。

其他外界各地普遍也有一套自己的拼音體系,但由於各地方言不同,加之各地的拼音規則不同所以導致拼寫差異,比如台灣,韓國,朝鮮等地。

以下列出各種拼寫:

鍾心力
中國普通話漢語拼音:Zhong Xin Li
中國香港粵語拼音:Chung Sum Lik
中國台灣所謂通用拼音:Chung Hsin Li
中國普通話語音英文發音接近拼寫:Choong Shinn Lee
漢字名朝鮮語音韓國式拼寫:Chong Sim Ryeok 或 Jong Sim Ryeok

湯俊
中國普通話漢語拼音:Tang Jun
中國香港粵語拼音:Tong Chun
中國台灣所謂通用拼音:Tang Chun
中國普通話語音英文發音接近拼寫:Tang Juinn
漢字名朝鮮語音韓國式拼寫:Dang Joon

張志雄
中國普通話漢語拼音:Zhang Zhi Xiong
中國香港粵語拼音:Cheung Chi Hung
中國台灣所謂通用拼音:Chang Chih Hsiung
中國普通話語音英文發音接近拼寫:Chang Chir Shoong 或 Chang Jir Shoong
漢字名朝鮮語音韓國式拼寫:Jang Chi Wung 或 Chang Chee Woong

再比如宋仲基,

韓文名:???

音譯英文名:Song Joong Ki

各地區的拼寫在法律層面上是不能混用的。

另一種就是就是比較洋氣地道的英文名了

「朱茵 Athena Chu」

「張文慈 Pinky Cheung」

「雷宇揚 Simon Loui」

「古天樂 Louis Koo」

上面也看不出來怎麼對稱,所以不知題主所說」很多香港人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很對稱「是指什麼。這種不會有一個固定答案,純粹看個人喜歡,@譚蔓茹 回答里提供的鏈接 Behind the Name: Meaning of Names, Baby Name Meanings 也是個選擇。不過按照習慣應該是希望找到一個發音和自己名字發音相近的, 這裡插入一個網站勉強可以用得上。

英文名|好聽的英文名輸入自己的姓名和期望的含義,在查詢的結果中找個發音接近的即可。

如果有語言交流需求的話自然是取個地道的英文名會好一些,畢竟圈子都是國際朋友o(∩_∩)o 。如果只是微博、微信這樣的用戶名昵稱之類的話,取個賤一點的中文名昵稱會更流行,訣竅就是「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和名詞間不需要任何邏輯關係,比如瘋狂的石頭、瘋狂的奶茶。

參考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5a5e60100su7r.html

漢語拼音—韋氏拼音對照表

韓語拼音中文拼音讀音對照表

英文名|好聽的英文名

威妥瑪式拼音法


很多人對起英文名有抵觸其實挺沒必要的。如果常常會需要老外叫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又比較長或者有x啊y啊j啊什麼的打頭不好念的話就果斷起一個英文名吧。
將心比心地說,有很多印度人的名字我都不會念,所以挺本能地會不想和他們打交道,因為叫不出名字很尷尬。所以自然不希望我的名字成為別人和我交往的障礙。
名字就是個他人招呼你的符號而已,何必強加出太多意義,刻意為了用中文名而不起英文名沒必要。至於lz問的起名方法嘛,找個朋友幫你起! 哈哈我的就是這麼來的。


抄一個網上的段子
孔子 孔仲尼 Johnny Walker
杜甫 杜子美 Jimmy Du
韓愈 韓昌黎 Charlie Han

其實我想給自己取名 Gods" XXX


「鐵柱」和「翠花」的英文名演化——美國人真實口述吐血整理(珍藏版)

我在美國做律師(第三季)

作者:劉曉笑

攝影:陶冶

在美國讀法學院的時候,因為我的名字Xiaoxiao不好念,吃了很多虧。後來在美國律所工作了,很勉強地給自己去了一個英文名Sherry,平時同事同事都這麼叫,但也總覺得不是我自己。而且工作中經常看到客戶的郵件上有Ricky、Kathy、Lisa、Bob但是簽合同的時候卻是Richard、Catherine、Elizabeth、Robert,對美國人名產生了極大困惑,與很多美國人進行了深刻探討,才看懂美國人的名字,也發現——美國姓名學是做美國律師的必修課。

一、從Charles(查爾斯)和Charlie(查理)講起

在中學學英語的時候老師沒有教過這個問題,直到來了美國,法學院同班同學叫「Charles」但別人叫他「Charlie」,不過也有另外幾個同學們就叫他們「Charles」。他們的名字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經過一番搜索,發現這些其實是legal name(正式名)和 nickname(小名)的區別。以下是幾個常見的:

Boy names

  1. Jacob: Coby, Jake
  2. William: Bill, Will, Liam
  3. Alexander: Al, Alex, Xander
  4. Benjamin: Ben, Benji
  5. James: Jay, Jim, Jimmy, Jamie
  6. Daniel: Danny, Dan, Dane
  7. Samuel: Sam, Sammy
  8. Joseph: Joe, Joey
  9. Andrew: Drew, Andy
  10. David: Davey, Dave
  11. Robert: Rob, Robbie, Bob, Bert
  12. Michael: Mike, Mikey, Mickey
  13. Theodore: Theo, Teddy, Ted, Tad
  14. Charles: Charlie, Chad, Chuck
  15. Jayden: Jay, Jade
  16. Henry: Hank, Harry
  17. Jonathan: John, Jonny, Nate, Jack
  18. Thomas: Tom, Tommy
  19. Nathaniel: Nathan, Nate
  20. Leonardo: Leo, Len, Leon

Girl

names

  1. Sophia: Fifi, Sophie, Soph
  2. Elizabeth: Liz, Eliza, Libby, Betsy, Beth, Ellie
  3. Abigail: Abby, Gale, Gail
  4. Isabella: Belle, Bella, Ella, Izzy
  5. Patricia: Pat, Patty, Patsy, Tricia
  6. Victoria: Tori, Vicki, Vic
  7. Katherine: Kate, Katie, Kathy, Kat
  8. Allison: Allyssa, Alli, Alice
  9. Samantha: Sam, Sami
  10. Stephanie: Steph, Steffi, Stevie
  11. Jennifer: Jen, Jenny, Jenna
  12. Alexandria: Alexa, Lexi, Sandra, Sandie, Ally, Alex, Alexis
  13. Kimberly: Kim, Kimmie
  14. Rebecca: Reba, Becca, Becki
  15. Margaret: Peggy, Peg, Maggie, Meg, Margo, Marge
  16. Olivia: Liv, Livy, Livia, Olive
  17. Violet: Viola, Vi
  18. Amelia: Millie, Amy
  19. Mackenzie: Mac, Kenzie, Macey
  20. Makayla: Kayla, Kaylie, Mikey

(以上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總結,上面這些名字可能有更多不同的小名變種,除了上面這些名字,其他的很多名字也都有小名。)

原來你身邊的那麼多Chuck、Chad和Charlie都是Charles。

瞬間開始懷疑人生,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二、Tommy
Hilfiger與Jimmy Choo

但是,不能理解的是,如果是小名,隨便叫叫也就算了,那咱們經常買的Tommy Hifiger還有Jimmy Choo,這裡面的Tommy和Jimmy怎麼都作為品牌出現還用小名,這美國品牌也太不正式了,或者說美國人的小名難道可以這麼正式地用?而且我們這兩個可愛的品牌難道事實上就是Thomas Hifiger和James Choo?!突然覺得美感全無。

我一開始完全不能理解,直到花了兩年的時間,與很多美國人深刻討論之後才能夠初步理解。

因為我們常見的英文名都是基督教名字,基本上是從聖經裡面出來的,那就是很有限的,常用的也就300多個,爸媽或者神父取名字的時候就從裡面選,那重名的就很多,據說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英國有1/5的人都叫John,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那叫「隔牆扔塊磚頭,砸出一堆約翰」。可能同一個班裡就有10個約翰,所以他們為了避免重複,就有的叫Johny,有的叫Jonathan,有的叫 Jack,我還見到有人叫Jon。就像比如我同時代的中學同學,一個班裡就有兩個人叫「于洋」,兩個人叫「楊帆」那大家就只好稱呼「大于洋」「小于洋」「大楊帆」「小楊帆」。如果出來三個,可能還有「中於洋」「中楊帆」。不過,大家一定會知道他們的本名肯定是「于洋」「楊帆」。

三、「鐵柱」與「翠花」

如果還不能理解,再舉個例子:

假設:中國13億人,一共只有130個first name大家分,但是last
name不限,於是每1千萬人都叫「鐵柱」,1千萬人都叫「翠花」。(這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反,只是為了解釋美國的first name和last name,因為美國就是first name有限,last name不限)

於是,「鐵柱」衍生出很多nickname,比如「鐵鐵」「柱柱」「小鐵」「小柱」「鐵子」「柱子」「鐵仔」「柱仔」「大鐵」「大柱」,「 鐵鐵」「小柱柱」「大鐵鐵」「大柱柱」。

而且,「翠花」衍生出很多nickname,比如「翠翠」「花花」「小翠」「小花」「翠子」「花子」「翠妞」「花妞」「大翠」「大花」「小翠翠」「小花花」「大翠翠」「大花花」。

然後,鐵柱開了一個店叫「大柱子麵館」,那麼大家一定知道這裡的「大柱子」說的是「鐵柱」。翠花開了一個店叫「翠妞中老年服飾」,那麼大家一定知道這裡的「翠妞」說的是「翠花」。

然而!別忘了!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First Name總數有限,有「鐵柱」但是沒有「鐵蛋」「鐵鎚」「鐵棍」這些名字作為混淆,有「翠花」但是「桂花」「蘭花」「梅花」這些名字作為混淆。

也就是說! 所有跟「鐵」和「柱」相關的各種名字的變體都會歸結到「鐵柱」這一個first name。所有跟「翠」和「花」相關的各種名字變體都會歸結到「翠花」這一個first name。再次強調,這是一個假設,與中國實際情況相反只是為了解釋美國的first name和last name。

也就是說!

這一切的關鍵是英文名的first name有一個基本固定的名單讓大家選,而不是自己用自己喜歡的字造出來的。有個數據統計說,美國是世界上last name最多的地方,有100多萬種last name,但是first name只有幾百種,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開頭假設first name有限,last name不限了。

四、所有的Bill都是William么?

剛開始了解到美國人小名文化的時候,還不太理解,難道所有的Mike都是Michael,所有的Jim都是James,所有的Bill都是Wiliam?有沒有可能Mike、Jim、WIliam就是某些人的大名,就是他們在護照上的名字呢?

在走訪眾多美國人,深入調研之後,發現結論是:

「Very seldom!」

我曾問過的一個年僅七旬的美國老前輩Elizabeth的說法,「我活了70多年,的確有人的證件上名字就是Lisa或者Beth,但是非常少,而且我從來沒有見過誰的正式名字叫Liz或者Betty」所以,不能排除有一些小名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已經可以作為正式的名字使用,還用我們前面的例子也可以理解,叫王鐵柱、李鐵柱、張鐵柱、趙鐵柱都是正式的在護照上的名字,雖然他們日常生活中被叫做「大柱子」「鐵蛋」,但是如果某個人就是想搞特殊,他在的護照上寫的名字就叫「李柱子」或者「趙鐵蛋」,那也只能由他去了,不過絕大多數人的父母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都不會這麼做。

所以,朋友們,覺醒吧!你身邊的絕大多數Mike都是Michael, Jim都是James, 連比爾·蓋茨的大名都是Williams Gates……

五、John=Jean=Hans=Juan=Ivan?

一開始我以為這就是英文名的全部了,不過後來發現事情並沒有這兒簡單。

就像是英國人美國人很多叫John,我發現身邊的德國人很多叫Hans,法國人很多叫Jean,西班牙裔的很多叫Juan,還有大家一定經常聽到的俄羅斯人叫Ivan。我就開始懷疑這些名字是不是都有關聯。

經過多方調研,終於發現,其實這些名字都是同一個名字。

John的變體有以下幾種:

德語/荷蘭語/斯堪的納維亞各語:Hans(漢斯),

法語:Jean(音「讓」,因為法語裡面J發R的音)

義大利語里是Giovanni(卓凡尼,吉奧瓦尼)

西班牙語:Juan(音「胡安」,因為西班牙語裡面J讀H)

葡萄牙語是Jo?o(音「若奧」,葡萄牙語中J讀R)

東斯拉夫語支,包括塞爾維亞語、保加利亞語、烏克蘭語和俄語:Ivan(音「伊萬」)

希伯來語:Yochanan(音「約哈南」)

拉丁化語:Ioannes/ Iohannes(音「喬安尼」)

愛爾蘭語:Sean(音「尚」)

蓋爾語裡面:Ian(音「伊恩」)

所以我們見到的每個英文名,都有在其他西方國家語言中的變體,要全寫出來估計是一本書,就不贅述了。不過比較有紀念意義的Catherine/Katherine(凱瑟琳)就是俄語:,女沙皇Yekaterina(Екатерина ,音「葉卡捷琳娜」)的名字。

我直到你們想說:

不過,事實如此。

五、英文名的進口與出口轉內銷

現在美國的外國移民也很多,很多常見的外國人名也就變成了美國人名,比如日本人名中的Yumi(由美)、Yuri(百合)這些常見女生名已經在美國文化圈中比較耳熟能詳了,叫這些名字的日本人,可以不用特意取一個英文名,大家也很習慣。

另外上面說到的Sean、Ian、Juan等由John演變而來的名字也是出口轉內銷般地回來了,在美國文化圈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而不僅僅作為愛爾蘭人的名字(雖然大部分還是愛爾蘭人在用)。

六、到底要不要取個英文名?

說了這麼多,我們大家到底取個什麼英文名呢?

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很久,本來我用自己的中文名Xiaoxiao很習慣了,而且在韓國和日本的兩次交換生經歷中,他們讀我的名字也毫無障礙,也就沒太在意(那是因為日本和韓國都有x的發音)。不過真正來到美國之後,發現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根本不會讀,造成很多不便。

即便美國人會很禮貌地「Don』t change your name. Just use your own name. You need to teach them how to pronounce your name. 」可是十九世紀美國剛開始接受移民的時候,在紐約愛麗絲島(Ellis Island)下船的人都不得不接受移民官給他們設定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脫口秀大師黃西自嘲的段子中也說道剛來美國的時候老師發一個列表讓大家從裡面選一個英文名。入鄉隨俗,初來乍到的話不要因為一個名字成為跟別人社交中的障礙。

於是我才下狠心給自己去了一個英文名Sherry(雪莉),取自莎士比亞的話「雪莉酒是裝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陽光」。但我一直很不喜歡別人叫我英文名,也總覺得Sherry不是我。

直到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走訪了很多美國人之後,我漸漸能夠接受「People knows that my proper name is Xiaoxiao, and I just go by Sherry」

七、取英文名最佳原則:本名優先,相似為主

給大家分三類,可以按照你的名字類型對號入座:

1、你的中文名發音在英文中毫無違和感,比如Lei,Bing,Tao,Mei,Ning這種簡單的,不太很必要取英文名,尤其是工程屆,身邊很多矽谷工程師都還在用自己本名的拼音。這部分人數量比較少。

2、你的中文名但恰好有非常近似的英文名對應。那麼就恭喜你,可以少費點力。比如我身邊的例子(這裡只給出名,不給出姓)

琳-Lynn

瑞巧-Rachel

開文-Kevin

文生-Vincent

瑞成-Richard

麗娜-Lina

一凡-Ivan

虹琳-Holly

3、你的中文名發音在英中文勉強也可以念,但是不那麼順,這個我就不舉例子了,大部分中國人的名字應該都屬於這種。對於這種就盡量找一個跟自己中文名相似的。比如周圍有很多叫「婷」的女孩英文名就是「Tina」,叫「菲」的女孩英文名就是「Sophia」。

4、你的中文名在英文中沒有對應發音,帶X和Q的,什麼「心悅(Xinyue)」、「紫萱(Zixuan)」「晨曦(Chenxi)」、「詩琪(Shiqi)」「澤鑫(Zexin)」「學強(Xueqiang)」 「雪晴(Xueqing)」,還有我這種兩個X的「曉笑(Xiaoxiao)」。那也只能說盡量找個近似的,像是我這個Xiaoxiao,因為美國人會把X讀成Sh那我就找了一個Sh打頭的。

對於落在第4種分類的人,我這個兩個x(別人還以為是「超大號XX」)的跟你們一起抱團取暖。。。。

不過,一定要找近似的么?不一定,不過起碼對於在美國的華人來說這是比較約定俗成的說法,也比較容易讓人記住。

-------------------------------------------------

(補增)

在給出這個回答之後,很多朋友問了一些取英文名的問題,其中我發現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在這裡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八、唐嫣(Tiffany Tang)和楊穎(Angelababy)怎麼辦?

有一次一位國內客戶的秘書給我們會郵件,落款的名字是Orange Zhang,我們律所的老美看到就說「Orange? That is really a bad name.」美國人一般不太會把負面的話說太重,可這個問題他們反應這麼大,所以我就意識到,看來像是Orange這種名字一定是讓老外聽了很不舒服的。但原因是什麼呢?

我再次多方打探,問了很多美國人,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個中緣由。原來,把中文名直接翻譯成英文單詞,很容易讓老外感覺是色情工作者的名字。用其中一個美國朋友的說法,這種名字是not very classical(不太有格調的)。

在一個英文網站上找到了色情工作者最常用的名字排名前二十:

  1. Destiny-命運(「我們相遇就是命運」什麼的,充滿性暗示)
  2. Candy-蜜糖(「我就是蜜糖,一口把我吃掉吧」,赤裸裸的勾引,各種吃的東西作為名字都有這個問題,上面的Orange也是這個原因)
  3. Angel-天使(中國人看起來天使很聖潔,英文名中也有很多跟天使相關的名字,比如Angela, Angie,這都是正常名字,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直接用Angel,那就讓老外想到不好東西了)
  4. Cherry-櫻桃(跟上面的Candy, Orange是一樣的,能吃的東西都不能作為名字)
  5. Raven-頭髮烏黑髮亮(這裡不一定是說的亞洲人,黑人、墨西哥人也都是黑頭髮,這裡就跟金髮女郎什麼的一樣的道理,可能有的人就喜歡黑頭髮的女人)
  6. Anastasia-真假公主(俄羅斯的性工作者,長的像芭比娃娃一樣,常用的名字)
  7. Roxy-羅克西(這是一個時尚品牌,主營泳裝)
  8. Houston-休斯頓(類似的大都市的名字New York, London之類的都是老外忌諱的,會讓人想到大城市的浮華吧,慾望都市)
  9. Porsche-保時捷(這真是純粹的美女跑車金錢)
  10. Crystal-水晶(跟保時捷差不都,赤裸裸的物慾)
  11. Brandy-白蘭地(跟吃的東西差不多,能喝的,也是不好的名字)
  12. Tiffany-蒂凡尼(大家都喜歡的首飾,你可以戴,但是不能叫這個名字。下文詳述唐嫣問題)
  13. Lexus-雷克薩斯/凌志(又是豪華車,這次是日本車,跟上面的保時捷一樣,豪華車、跑車什麼的都不行,寶馬、賓士、凱迪拉克啊,都不行。可是如果你叫個什麼奇瑞的,估計從事色情行業也沒人理你)
  14. Ginger-頭髮薑黃色(聽美國人說這個可以用來表示頭髮顏色,跟前面的Raven一樣,這種單純注重外表的詞,都是物慾)
  15. Devon-香腸狀的淡而無味的加工過的肉; 以冷片狀食用(這也是我第一次學到這個單詞,從字典上查到這個詞,這麼長的解釋,我感覺其實就是午餐肉。同樣道理,吃的東西不能作為名字,但是實在不知道什麼人會對冷的午餐肉產生慾望。。。。。。)
  16. Sunshine-陽光(咱們中國人覺得這種詞挺積極向上的,不過這樣對於老外來說也不行,下面有一段專門分析)
  17. Chastity-貞潔(這。。。是不是正話反說的意思)
  18. Cinnamon-肉桂(在西餐中很常用,卡布奇諾咖啡上面也會撒一層,還是同樣道理,吃的東西不能用做名字)
  19. Diamond-鑽石(跟前面的Crystal一樣,表示物慾)
  20. Trinity-基督教里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說實話我並不太理解這個名字不好的原因,可能跟前面的Chastity貞潔差不多,正話反說,用聖潔東西來反襯)

說了這麼多名字,估計很多人都困了,下面就分析一下老外不喜歡這些名字的原因:

剛才的那些性工作者名字中,提到了很多跟「物」相關的,無論是珠寶、跑車、陽光,都是英文名中忌諱的。中國人講究格物致知,從物裡面感受出道理,然後再用物的道理反過來指導人,所以中國人的名字中往往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名字,比如「玉」以及很多王字旁的字「琪」「琨」「璇」「玥」「琦」,還有跟太陽相關的「旭」「輝」「曄」「晧」。如果你把跟玉相關的名字翻譯成Jade,把跟陽光相關的翻譯成Sunny,Sunshine,老外就很不能接受。還有女生名字叫「夢」的,翻譯成Dream。都不是好的選擇。我想可能是因為老外不懂格物致知,覺得物就是物,就代表著物慾。

接下來回到重點,唐嫣(Tiffany Tang)和楊穎(Angelababy)怎麼辦?

根據走訪許多美國人問到的結果:

"Tiffany and Angelababy are really not good names for girls(蒂凡尼和安吉拉北鼻的確不是很好的女生名字)。"

還有的老外說: "If they are actress, probably that is fine, but I would think they are not doing quite serious movies. (如果她們是演員,那麼可能還好,不過也會讓人覺得她們演的不是很嚴肅的電影)。"

我又問,有一個歌星李玟Coco li,《卧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估計這是美國人知道的為數不多的中國電影之一)的主題曲就是她唱的。然後老外一臉茫然地說:「That name is fine for a singer. But I suppose that is not her real name. If that is her real name, probably her parents are not quite good at English.(歌星的話,取這個名字還好吧,不過我想那應該不是她的真名。如果她的真名就是coco,那應該是她爸媽英文不太好。)」

我又問了:「那麼Ladygaga怎麼辦?」老外說因為ladygaga本來的風格就是反叛、非傳統的,她的名字也是要傳達這個意思。

如果以上說到的明星,其中有你的女神,我想你已經是這個樣子:

現在國內很多公司也要求員工有英文名,但是因為不了解老外的習俗,經常取了很不好的名字。今天寫這段估計得罪不少人,那麼就:

-END-

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有任何想和律師交流的問題,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轉載請聯繫作者xiaoxiao.liu@uchastings.edu:)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LLM一年的真實煉獄生活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棄醫從法,斯坦福美女博士後危難中撐起整個家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我的前半生:從文革時上海第一百貨到錢伯斯全球併購最頂級律師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帶倆娃的斯坦福生物學博士後如何闖進美國頂尖律所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LLM川妹子如何從聯合國走到美國精品律所?

【獨家專訪】 錢伯斯中國最頂級律師,君合律所(矽谷)合伙人李騏


其實英文名在國內有一個比較好的作用,就在於剛到一個公司的時候,你可以叫別人英文名而不會尷尬,寫email的時候也是
比如都是中文名,那些年長的老前輩,你都不知道怎麼叫,叫名字吧,太噁心,套近乎,叫姓吧,不禮貌,外號是不能叫的
取英文名比較隨意的了,比如我的中文名比較有意思,所以每次外國朋友問我是什麼意思我都解析一下,不過我總不能叫full of ink吧,其實我覺得ink還比較cool
不要強求了,你會發現其實周圍的朋友的英文名都很奇怪,特別是歐洲的,我很多名字都不知道怎麼念,取個簡單就好


本來取了個自以為挺特別的名字——Sunny。。結果後來發現叫這名字還忒多!就改成Yiqueen,呵呵 感覺跟自己名字還是挺像的~~這下沒人跟我重名了吧?!


hàn yǔ pīn yīn


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雖說目前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提高,外國人開始習慣普通話拼音的拼讀方式了。不過,為表尊重或者親近,另取一個所講外語中的名字的必要性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要想像HK人那樣取英文名,你必須有極深厚的英文積澱,不然你無法想出和你原來的中文名字音近/近義/反義…的英文名。
名字是說出來的,最常用的套路當然是音近。試試像Native Speaker一樣讀你的原名,或許你就會得到啟發。例如我的ID『思萱』的一個英文對應是Cynthia(我正在線上使用這個英文名字)。
對於名字部分含有2個字的朋友們來說,只取其中一字來套發音也不彆扭,例如『宮詩夢(機長)』的英文寫法 @Cpt.MonicaGong 。
不推薦使用姓來取外文名。但對於德語,A von B的寫法真的很高大上(?? . ??)
@Yungstedt 姐姐討論過她ID的含義,不過按廈門的習慣,這個ID的意思怕不是『楊厝』【捂臉逃】
如果這麼理解,廈門人就可以在von後面寫上自己的精確籍貫(
當然,如果你有那個閒情逸緻取了個2+2字的名字,你可以試試把它作為日文名,比如【四海視夢-しゆめしかい】。
思萱4歲接觸英語,閑來研究異域姓名,總結起來的感想,就是以上這些可能毫無邏輯的文字。不知你有什麼起外文名字的思路呢?


李夢雨 lemonrain -_-#


1、需要用就起
2、想起就起

魏晉之際很多文人有梵名,好玩就起了嘛。
自古至今稍微有點身份的中國人都有表字,你說有啥用?別跟我說防重名,古人的姓名字型大小多得都堆成山了,這?要是都用於辨識根本說不過去。古人說「字以表德」,我看純粹就是玩,就是裝B。但,沒用就不能起?當然不是。在下就有表字。
現今發燒友到處都是,燒耳機的燒鋼筆的燒單反的,你說該不該燒?只要開心,當然該!
關別人屁事??

題主問的是「中文名字應該怎麼翻譯為英文名比較合適」
這個問題應分兩部分,分別對應我開頭兩點。
1、需要用。在國外需要用(或在國內與白人共事),你自己發揮的空間也不是很大,老老實實用拼音,不會讀的多教幾遍,利人利己還利國。如果在國內需要用,參照周邊人,如港台人,就用港台習慣。
2、就是想起夷名。這一點說起來規矩最少:怎麼喜歡怎麼起。但做起來最事兒。因為你雖然是自娛,但想顧及的東西還不少,音、義,以及你的愛好,你的願望。總之,完全取決於你。

別人無法完全代勞,只能提供思路。如在下名「Neon」,「neo-」是個常見前綴,意思是「新的」,單詞「eon」則意謂「永遠」,契合「新遠」;Neon 是一種化學元素,在下化學本行。
再如,閣下可從日語、德語、西語中得到啟發。如「Yasushi」即來自日本語。

題主姓名代川徽。我只能勉力譯為「Chuan-huei Dai」,來自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我名字的拼音是 ZHANG DIOU. 所以很多人都會問我「你為啥不叫Dior?「
我的內心是這樣的。。。

Dior被大眾熟知絕逼是因為這個:

首先,就Dior這個名字來說,它是姓啊,不是名啊,不是名啊!
First name 和 Last name 的區別可大了。
其次,見過哪個人用品牌名字給自己起名字嗎?是起名字,不是創始人啊。。
試想和別人初次見面,當他開口自我介紹的時候,"Hi, I"m Dior."
黑色幽默的人估計會開玩笑地回一句:"Hi, I"m Chanel."
其實心裡估計是這樣的:

除了臉,名字也是可以給別人留下第一印象的。
所以啊,要是中文名字像我的這麼神奇,這麼逗逼,
請自覺繞開那些更加開腦洞式的英文名字。
名字這事兒可不小,起錯了名字後果很嚴重。


我個人比較喜歡用諧音的,好記也好叫
但以前也曾經有人告訴我兩個音節的別人好叫
不過我還是取的Charle,中文是超
只是身邊幾乎沒有中國人能把這個音發準確,有點難發,呵呵~


推薦閱讀:

中國姓名用英文表示的時候需要把姓放在後面嗎?王小二的英文表示應該是Wang Xiaoer 還是 Xiaoer Wang?
如何給自己起一個有意義的英文名?
老闆喜歡改我英文名是什麼心態?
有沒有好聽一點H開頭的英文名?
False怎麼用作英文名??

TAG:英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