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


看了一圈答案,發現大部分人對這部電影的認識停留在農村上,不少人說沒在農村生活過拍不出這樣的電影,還有人說在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差點成為了田野間的樹先生,如果你以為這部電影講述的僅限於此,那你遠低估了這部電影,我曾在另外一個答案中提到過這部電影,但只是提了一下,因為這部電影很難用語言去描述,但今天我想嘗試著從不同角度解讀一下這部電影,毋庸置疑,這是王寶強演技的巔峰之作,認為王寶強只會裝瘋賣傻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當然前提是你能看懂,說實話我是看了兩遍才懂,所以我就不評價他的演技了,只談我理解的樹先生。

拋棄與追尋

樹出生的年代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電影里他死去的哥哥是唱著《冬天裡的一把火》出場的,那真是一個如火如荼的時代,舊的制度都開始打破,但新制度的又沒有建立起來,人們開始睜開了眼睛,看到了花花世界,這個世界讓他們驚奇,但更多的害怕,驚恐,以及不適應,就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唱火了費翔,但也讓他同性戀的身份從此曝光,從此他遠走他鄉,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在那個時代還有流氓罪,可能只是沖姑娘吹了個口哨,沒想到就被判了刑,放在過去今天大街上的很多姑娘小伙都是流氓,港台音樂還叫靡靡之音,穿個喇叭褲那是離經叛道,更可怕的是那個時代工人在一夜之間從國家的主人變成了國家的棄兒,東北從那個時代就無力回天了,樹先生就在那樣的時代出生在那樣的東北,一出生就帶著原罪,時代的,地域的。

今天我們很難講東北到底是被時代拋棄了,還是被國家拋棄了,總之它是被拋棄了,從共和國的長子變成了共和國的累贅,於是電影一開始,那些破舊的街道,低矮的建築,街上灰暗的人無一不散發著壓抑的味道。

生活在那裡的人為了養家糊口東奔西走,有點能耐的進城辦了個補習班,像樹這樣沒有大能耐只能噹噹焊工之類,可這樣的也是朝不保夕,當他被電焊弄傷了眼睛之後,他沒有得到補償,而是被辭退了,於是他跟另外一些本就無所事事的人被推到了社會上,他們互相打招呼,hello啊,樹,這個打招呼的方式就別有深意,帶著調侃,帶著戲謔。

在城裡喪失了生活的技能,樹回到了村裡,他長大的地方,我們中國人把自己長大的地方叫故鄉,對此中國人傾注了太多的感情與寄託,因為我們覺得故鄉在,在外面受了傷,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回去,還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著,還有一張床讓我們療傷,可是等樹回到故鄉他發現母親已經老了,兒時的朋友都長大了,有的進城了,還有的成了惡霸,他努力地想融入他們,卻發現他伸出了手,沒有人和他握,於是他尷尬地把手收了回來,為了掩蓋自己的尷尬,他假裝摸了摸自己的頭,從那個時候起,他的手就不知道放在哪裡了,越來越擰巴,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姿態可以反應一個人的內心,所以樹不是不知道把手放在哪裡,而是不知道把自己放在哪裡,身在人群,卻是被他人裹挾著,踉踉蹌蹌,這樣的裹挾看似是接納,實際上是一種拋棄,那些架著你向前的人,不會認為你有自我意識。

電影的末尾,他家的土地被徵收了,他把那張土地徵收證拿在手裡,又讓風吹走了,沒有土地的農民也就從農村連根拔起了,他獨自奔跑在昏黃的田野了,不知道去哪裡。

樹把自己丟了,回不去的何止故鄉。

所以,在樹身上我看到了一批人,這些人有的是下崗的工人,有的是農民,有的是白領,有的還是學生,相同的都是他們都曾努力去融入社會,最後卻失敗了,被漠視,被邊緣化,不知道走向哪裡。

有一句話說,有人成功既要靠自己的努力,還要看歷史的進程,我覺得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那些失意的,落魄的人。

可能在人生的某一刻,我們都有可能成為樹先生。


閹割與妥協

有人還說,在《士兵突擊》里許三多是努力的農村人,而樹先生是不努力的農村人,我只能說性格即命運,電影一開始樹表現出來的就是唯唯諾諾的樣子,這種唯唯諾諾還不同於許三多,許三多的唯唯諾諾帶著孩子氣,你感覺總有一天他會長大,不再是那副樣子,但樹的唯唯諾諾卻讓人這個人像被抽走了魂,一輩子也只能這樣了。

他那副窩囊的樣子不僅僅讓他身邊的人不屑一顧,有的時候讓我都有點厭惡,看電影的時候我感覺非常不痛快,我在想為什麼樹長成了那副樣子?想了很久我才明白,因為他作為一個男性的靈魂早在他的成長年代就被父權社會閹割了。

在電影里樹有一個哥哥,他哥的出場是整個電影里最明快,最神采奕奕的,他穿著亮藍色的牛仔喇叭褲,拉著女友的手,跳著熱辣的舞,唱著那首《冬天裡的一把火》出場了。

這一段是電影中最明快的一部分,可是那個時代容不下這樣的明快,樹的哥哥因為他的叛逆被他的父親五花大綁吊在樹上,弔死了。然後他父親也死了。

沒有了會唱歌跳舞的哥哥,也沒有了父親,實際上樹失去的不僅是這些,他的父親親手把他哥弔死,同時殺掉的還有樹內心熱烈,噴發,還有叛逆,就像一隻剛出生的山羊被割掉了睾丸,再也不會漫山遍野地奔跑,發情,鬥爭,交配,而是變得溫順,沉默,只能在羊圈裡吃草,然後被人宰割,也就是說他被閹割了,精神上的閹割。

所以樹一次次地夢到他的父親,但在夢裡,他的父親永遠板著臉,他在他父親的面前抬不起頭來。一個孩子如果在父親面前抬不起頭來,那他就很難在這個世界抬起頭來。

被閹割的樹回到故鄉後,努力地想融入到人群里,卻發現自己跟周圍格格不入,剛開始別人對他還有一絲絲善意,哪怕是帶著調侃,可在他朋友的婚禮上,那個跋扈的鄉霸把那一絲善意也扯掉了,我以為樹會抗爭,可是他卻跪下了,在那一刻他終於妥協了。

他妥協了,可贏得了他想要的接納,尊重嗎?

沒有。

這些靠妥協是得不到的,可是樹先生不知道。

不知道這點的不止他一個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父母會要求我們做個「好孩子」,老師希望我們做「好學生」,男人要求我們做「好女人」,孩子希望我們是「好媽媽」,這些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希望你聽話,溫順,本質上這些要求其實都是別人想閹割掉你身上的野性,最終都是希望你溫順,儘可能的放棄自我,成全別人。

明白了這點,你就明白了樹的父親弔死他哥對他有什麼影響,也就理解了他的唯唯諾諾。有一句話說,你要知道了我的過去就會原諒我的現在,我理解了樹的童年,也原諒了他的成年。

雖然我理解他,但我不想成為他,我總是自詡我是一個野女人。野女人你別希望我妥協,我身上帶著天然的不屈,所以我也曾經哭倒在地,但正是這種野性讓我站起來了,而樹沒有站起來,最後他瘋了。

他瘋了以後得到了他以前不曾得到的一切,也可能那只是他的一場夢。

佛洛依德說,夢是人們未實現願望的補償,所以樹在夢裡得到了一切。


今天無聊看了這個電影,想起我家一個老鄰居。

「我這幅畫英國的省委書記要買,我還沒答應!國寶怎麼能給外國人?」他指著牆上一個鉛筆畫的貓,侃侃而談。
「見過劉海戲蟾灑金錢嘛,你怎麼知道我沒錢?」他手裡會握著幾個硬幣,能變一些小魔術。
「那四十萬轉到了嘛?我指示的事兒你怎麼不好好乾,喂喂,幹嘛掛電話?」我沒看到他手裡有電話……

他是個懶漢,從他嘴裡能聽出許多古典小說段子,似乎是讀過不少閑書的人,而且村裡都知道招惹他不得,因為他會一些法術……
他去親戚家討酒喝被趕出門後,下晚自習的我曾親眼見到他跪在親戚家家門口燒黃表紙,口裡念念有詞。第二天有大媽就說了,他會養貓鬼。
過了好多天,親戚的兒子生病。就有老人說這是人家念咒靈驗了。
冬天很冷,我們都縮在爐子邊和大炕上。他一個老親戚抱了一大堆玉米杆子,扔在他沒有院牆的房子邊,告訴他別懶了下來填炕。然而人家就是懶得動,蜷縮在沒有火的炕上喝著賒來的酒驅寒。
於是老親戚就主動給他填了幾天炕,最後也實在厭煩他的懶了,就再不管了。
這貨居然也沒凍出病來。
據說他有倆兒子,老婆離婚的時候帶走了一個。他瘋了後,他七十歲的父親帶走了另外一個。
不過我在內的好幾個鄰居都相信,他這不是瘋了,而是裝的。原因無外乎太懶、活著沒意思。他的精神世界沒人知道,大略比樹先生的想像還豐富吧。
有一年他從街上撿來一個瘋癲的老女人,然後去左鄰右舍請人喝酒,說他要結婚。
鄰居都躲著他,我父親麵皮薄,沒好意思拒絕,就帶了點煙酒去了他那個沒有傢具的家裡,跟他和他的老親戚喝了一會酒。回來後,我媽責備我父親怎麼能和那種人喝酒,招惹上了天天來我們家討酒喝怎麼辦?我父親一笑,說唉裝的,要是真有神經病,我就算不理會他,人家也會來我們家要酒喝的。可是這麼多天,他來我家來了幾回?可見他還是顧臉面的。
第二天,還是個初中生的他兒子,在他父親的指使下趕走了他的「新老婆」。理由很簡單,兒子說房子以後是我的,我長大了是要養活你的,我不要多餘的人在我家。
我上大學的那一年,他不見了。
有人說了,他果然還是頭腦清醒的,實在餓不住了,去接活幫人抗水泥。結果從手推車上掉下來了,然後一半是裝的一半是真的,就癱倒了。害得僱主照顧他照顧了一個多月。
嗯,那時候正是冬天。有個老頭說,這傢伙還是聰明,懶得自己填炕,就賴別人家了。
後來約莫過了一年,有人說他兒子輟學在外邊打工,能立足了,接走了他。
前些天我回老院取東西,看到他的破房子正在變成二層小樓。他家的老親戚拍了拍我說,這傢伙的孩子啊,跟你一樣都是攢勁人,賺錢了啊。
我點了點頭,我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
不過他的老親戚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自打去了外地,這傢伙的神經病啊,就沒了,說是要抱孫子,還要給孫子教書認字呢。」

嗯,這個人在變成村裡有名的瘋子之前,還是某國企的小主任。下崗了,人也懶得動了,就這麼樣了。兒子慢慢能賺錢了,他的瘋病,大概真的好了。


寶強的演技很棒,角色塑造也很棒。

觀看感受有點「重口味」。

「這個Mr tree我曾見過的」,可能不少農村的村頭都有一個類似於樹先生的人吧。

當時看的時候截取的一些圖片:

樹挪死,人挪活。「人窩在樹上」可能代表著一種堅守,但這種堅守又是一種徒勞。

遠處的火焰是樹心中父親的形象。一方面他渴望父親的溫暖,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懼怕父親的威嚴。
最終父愛就像遠處的火焰,永遠溫暖不到自己的心靈。

樹和他的哥哥一樣都是個文藝青年,在那個不適宜的年代裡,個性張揚的哥哥被自己的父親過失弔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陰影。

他反抗,可是沒用。。。

他看似有路可選,其實無路可走。小人物怎麼扛得過大時代呢?

無名指的戒指可以為這個大齡青年找回一點點鑽石王老五的自尊。

電視,樹與外界溝通的一個渠道,樹逃避現實的一個媒介。

他被小梅迷住了,因為她聾啞人的身份,他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向她提親。

右上角的蘋果熟了,她的白馬王子也出現了。

她想把握自己的幸福。。。

那一刻,她很想說話,可是說不出口,蹦出來的是簡單的三個字。

沒借來婚車,他的唯一的自尊很快破滅了。

那個像他哥哥的小庄也死了,這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瘋了,很滿足。那些騎在他頭上的人終將臣服於他。

然並卵。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感到充實,我將開口,並將大笑。我們走吧,和這個偉大的時代!


就是一個準瘋子最後成為瘋子的日常,當整個世界都將你遺棄的時候,你就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前,你在乎這個時間,試圖去融入這個世界,結果這個世界處處與你為難,讓你痛苦又憋屈地活著。有一天,當你構築了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活著,成為你自己這個世界的主宰,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充滿了美好。樹先生就是這樣,當然,在別人看來,他也是徹底瘋了。

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因為每個村都有一個樹先生,而我曾經就是我們村的樹先生。從讀小學開始,因為糟糕的成績和無人為我提供庇護的家庭,讓我的童年以及少年時代備受歧視,村裡經常有人跟我打招呼,就類似叫樹先生那樣。讀初一時,第一次數學考試,我考了4分,在全年紀一舉成名,在路上跟我打招呼的人比以前更多了,一開口都是:孫小策,我操!四分的主子。

在學習里,有欺負我的。在校外,有打劫我的。我無人可說,無處去訴,我一度被這個世界給遺棄。當外面的世界對我關上大門以後,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我心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家庭溫暖而幸福,同學們熱情而友愛,我通過努力,考試分數總是在光榮榜的前幾位。

我沉浸在我所創建的那個美好的世界裡,常常忘記了到底哪個是現實的世界,哪個是我幻想的世界,導致現實中許多行為讓人無法理解,只能用他是一個傻子來解釋這一切。有時甚至把幻想的世界中的東西帶入到現實世界中來,還以為我無論幹什麼,同學們會給我鼓勵。當我戰戰兢兢地騎著自行車出現在村裡的時候,同學們吃驚地叫道:快來看世界第八奇蹟,連孫策都會騎自行車了。

在他們看來,像我這麼傻的人怎麼可能會騎自行車呢?

當時,還有許多人打賭我不可能活過20歲。

我和樹先生不同之處在於,後來,我從那樣的困境中走出來了,雖然現在還在幻想各種奇異的世界,但不會把幻想的世界帶入現實中了,只會讓它存在我的文字中,也許是一張帖子,也許是一篇小說。

後面部分,看了非常有感觸,樹先生幻想的各種事情,曾經也在我的幻想中出現過,讓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給自己下跪,讓所有的人都不敢小看自己,讓自己成為緊要的人物有成就感、風光無限等等。樹先生最後一直也沒能從自己的幻想中醒來,而我醒了。有時,我在想,醒來好還是不醒好呢?不醒,快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醒來,痛苦地活在現實的世界中。不醒,別人罵你是個瘋子。醒來,別人罵你是個loser(這個單詞是這麼寫吧)。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突然覺得這有點像黑客帝國,在虛擬世界中,城市繁華、現代化,有美食,有美女有各種豐富的城市生活。現實世界中,城市在地下,資源匱乏,吃米糊,生活各種不便。

如果是你,你怎麼選?

我自己最後選擇了現實。讀初二時,幾科總分加起來不到200分,全班倒數不是第一就第二。初三時,換了學校,換了環境,老師們對我關愛有加,同學們與我情同手足,我自己也一頭扎進題書本里,十二點之前不睡覺,五點之後不賴床,將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書山題海。

就這個學期期中考試,僅僅半個學期的時間,我由上學期的倒數一二考進了第14名,並且語文歷史性第考了全年級第一,除了數學和英語,其他各科全在80分以上。

我並不比別人笨,我幻想的世界雖然非常美好,但如果我不在現實世界中努力,那些美好的幻想終究只是個幻想。我能做到家是讓那些幻想中的東西變成現實。

很欣慰,曾經我幻想的那些東西,以為遙不可及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現在幾乎都實現了。

幻想的世界很好,但我更喜歡現實的世界。


怎麼說呢,可能看過的人多少都會覺得有點迷瞪,人傻,演的事也傻,到最後的劇情看起來都已經荒誕不堪。但是我看完之後覺得隱隱約約有點自己的影子在裡面。渴望被重視,被關注,也想成為人們的焦點,還總是捏著一點可憐巴巴的微不足道的架子煞有其事的自娛自樂。能感覺出來樹的內心十分的空虛,想從親情中尋找一些慰藉,衰老的母親是已經什麼也給不了的,兄長的威嚴也在婚前的夜晚完全喪失。經濟的繁榮愈發促使人情間的冷漠,舊時的玩伴跟班,或者說晚輩吧,在有了錢之後就可以肆意的調侃樹。樹的內心備受折磨。既有對過去的人和事的懷念與恐懼,也有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影片中有兩次結婚的片段,一次是別人的,一次是樹的。在別人的婚禮上,樹的尊嚴被狠狠地踐踏了一次,而在樹自己結婚前,我覺得樹應該是已經有了方向的,眼睛也開始明亮起來。婚前夜晚的衝突,就像是迴光返照一樣,整個把樹給打翻了,徹底顛覆了。瘋了。這是一部相當紀實的電影,影片中所描述的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證,你我的身上都有樹的痕迹。而有些人,正在成為樹,或像樹一樣的活著。

——————————————————————————
個人觀影感觸,據實回答,不喜輕噴,歡迎大神們補充


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


我總結一下部分答主的回答:中國所有的農村,都住著一個樹先生,卻只有王寶強能演,或者說願意演他。


很好的電影,但不會看第二遍了,太壓抑。

很久前看的,那時的感受。
電影的開始,為的是濃重的東北味吸引,覺得很逗,如同下面的評論一樣,在東北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看懂。這個電影,緊貼那裡的生活。

隨之電影越來越壓抑,總覺得樹先生經歷這麼多的諷刺與排擠後會被接受,會有個好結局,他能清醒,他能被大家接納,他能和媳婦好好生活。但是,沒有。現實里還是沒有他的位置,所以他還得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生活中有的悲哀苦難可能真的沒有終點。
人生百態,可能有個因為所以,也可能沒有。
可能真有命運這種聽虛幻又牢靠的讓人掙不脫的東西。

這是讓人不舒服的部分現實,如果你看過,就不願再回顧。
身邊有。看一眼不想再看。

王寶強把一個不被真誠接納人的窘相無助心酸麻木硬撐演的太傳神了,附體了一樣。不忍再看。
寶寶棒棒噠。


都說這是王寶強被低估的一部影帝之作。

《hello!樹先生》,同樣是韓傑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導演作品。


韓傑,1977年出生在山西孝義,獨立拍片之前,擔任過6年賈樟柯的副導,參與了包括《三峽好人》在內的賈樟柯多部代表作的拍攝,對村鎮青年有著很多觀察和審視。他的長片處女座《賴小子》就是描述了北方小鎮,三個小混混誤以為失手殺人而遠走他方的故事,而2011年執導的《hello!樹先生》,不過是他的第二部長片而已。

《hello!樹先生》的情節並不複雜,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是北方礦區農村看似普通、但有一定身體和心智缺陷的青年,他行為荒誕到喜歡待在樹上,獨處時經常有令人恐怖的臆想,他於是也成為了村裡其它青年最願意撩撥、召喚的一個閑人。樹先生起初在村裡的汽修鋪有份工作,但工傷之後便被解僱,只能在村內遊盪,無所事事。哪裡有紅白喜事、熱鬧場合便有他的身影。一次哥們的婚禮上,樹先生被平時稱兄道弟的煤老闆羞辱,才發現了原來此前他所受到的歡迎,都是假象。自尊崩塌的樹,前往省城投奔辦私立學校的另一位哥們,也順利娶上了聾啞女小梅,他渴望辦一次體面婚禮卻草草收場,讓他的妄想症徹底發作,從此,村裡面都流傳樹先生能夠通靈,他成為了「預言家」······

導演兼編劇的韓傑介紹影片時說,樹先生其實是根據山西孝義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創作的。這位現實中的樹先生逢人就說:「韓傑混得不錯,那是因為我找人在北京罩著他呢。」


而這樣的創作原型,別說韓傑,每一個擁有農村成長經歷的人好像都能在他們記憶中找到一位。樹先生們似乎最能進入農村生活,又似乎與之格格不入,他們幽默著、癲狂著每一個鄉村城鎮。

《hello!樹先生》有很強的文學化隱喻,在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卡夫卡《城堡》中K先生,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中的柯希莫的影子。前者,K先生主動接近一種體制,耗費了所有的努力最終失敗;後者則像是承續著這種失敗,《樹上的男爵》講述一種與醜陋文明、體制化徹底決裂的態度,以及決裂之後如何驕傲生存的實驗。而《hello!樹先生》中的樹先生可以理解為生活在樹上的K先生,他努力想融進農村的現實生活、擠進村鎮青年的主流,又經常只能在遇挫之後爬回到樹上,取得一個避難所和保護。


但無論是面對真實「樹先生」,文學樹先生,還是面對《hello!樹先生》,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對待、評價這樣的人。我們對他的悲哀和痛苦很陌生,可總是揮之不去。我們甚至沒辦法理解,樹先生與其它農村青年,在命運處境上又有哪些關聯乃至共同點?


於是,我們不妨可以提供這樣一種角度:樹先生,其實狀寫的是農村邊緣人言說的無能,一種失語的境地。

表面上看,樹先生與農村所有人都有話說,遇人就可以打招呼搭訕,有飯局拉上他,村裡面辦酒席找他幫忙,他可以用一兩句話逗其它人開心,他像是一個村莊里的交際紅人。而另一方面,樹先生有他的孤獨和恐懼,來自童年哥哥被父親弔死樹上的陰影,傍晚開始妄想症發作時看到的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影像——他天生地能接觸到別人接觸不到的幻覺。

失語,並不是失去說話的能力與機會,而是失去話語的分量和權力。


樹先生和那些村裡面做各種體面工作的年輕人都很熟,他自稱每天「忙死了」,但實則,他卻一點話語權都沒有。他不過是村裡面為了熱鬧、為了搞笑逗樂的現實副產品。當他最好的哥們擦碰了村長兒子的車他的話幫不上忙;他自家的地被村長一家佔用他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但討不回來;而在一次婚禮上,他的徹底暴露了自己失語背後的村中地位的真相,他不過是一個隨時可以被人動手欺負的邊緣者。


影片非常強烈地展示著這種對立,樹先生說話等於沒說;而村長在婚禮上應對村民的詰難,堪稱詭辯,卻能說服眾人。這部電影,從地域背景上,應該是在東北。東北是一塊語言豐富的土地,但我們同樣可以看到言語是如何產生效力的——它還是與言說者背後的地位關聯。


在村長、村長兒子(煤老闆)的對立面,其實站著的不僅是樹先生,還有其它普通的村民,這裡,高音喇叭成為了強勢者的工具,詭辯成為了有權者的修辭。而樹先生,又站在了所有「正常人」的對立面,他說了最多的話,卻全部是廢話,或者消遣的話。這裡,樹先生是最弱勢的存在。


如果通過這些還不能顯性表現樹先生的言說無能, 那麼與聾啞女梅梅的婚姻,便是一種更好的暗示。其實,無論是聾啞女梅梅,還是樹先生,他們都是喪失語言功能的人,只不過一個不能說,一個說了等於白說。

於是,遭遇到村長兒子的一頓暴打之後,樹先生內心渴望著一次正名。但他辦場體面婚禮的願望,因為籌備過程與弟弟大打出手,最終以鬧劇結束。所以,樹先生妄想症的爆發,看似沒有緣由,卻有內在誘因,他想要用一場自己的婚禮還改變此前一場婚禮的屈辱,無奈未能如願。


或許,正是這種從小便造成的對外言說的無能,外部世界的屢屢遇挫,讓樹先生獲得了通向另一種世界的能力,他妄想的虛幻世界。這是其它青年所不具備的,在《hello!樹先生》中,其它人都是單向度的人,他們只有面對現實物質世界的能力,只有樹先生是具備與自己內心對話的能力的。儘管,那是來自癥狀發作後的一種強行帶入,以及同樣非直白的展現。樹先生每天要把自己弄的很忙碌,可能也是害怕自己過多進入獨處模式的一種本能逃避吧。

因此,到了影片的最後,我們自然會看到一種離奇的荒誕。樹先生是怎樣從言說無能實現言說能力的?因為,發瘋後的樹先生,被村裡人信以為有通靈的本事。鄉村異人,能見鬼神、能斷禍福,樹先生竟然真正獲得了他最為期待的能力——言說的能力。


樹先生究竟是通靈還是臆想與幻想一點都不重要,樹先生真的瘋了還是沒瘋,一點都不重要,至少從內心上,他不想再變回從前。


魔幻現實主義只是整個故事的講述方式,本質上,這個故事如果投影在當下某些特定群體,反而會顯得無比真實。

其實每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腦海里,都能翻出個把與樹先生類似的人物形象,而這些「樹先生們」,總能以各自不被接納的言行舉止和被人當做茶餘飯後談資的「醜聞軼事」,在你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因怪異而不被主流所接納,同時也因為各自的怪異而深深嵌入在許多人記憶的縫隙里。

透過樹先生這個B版阿Q一般的角色,你可以看到當下這個國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困境。而樹的遭遇,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下部分中國底層人群的遭遇。

「活著沒意思」,樹先生說。

樹在結婚前做夢勒死了已經死去多年但卻總出現在他臆想世界裡的父親。其實樹的性格是軟弱的,而父親則是他內心世界的支配者和暴君。當最理解他的哥哥被父親打死,這在他心裡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有懼也有恨。而結婚前「掐死其父」這一「心理事件」則是他渴望擺脫這種懼和恨的總爆發。

他想與過去訣別,不料卻走進了新的魔幻世界。


——————————未完——————————

當我們相視的一刻,就是這世間最美的瞬間,就算給我個村長我也不當!


首先是邊緣人零餘者的悲哀,生存的尷尬,基本人的需求的不到滿足,種種權利不能實現,這恰恰是一個群體的傷痛。其次是童年的陰影在種種打擊下爆發,最後他只能依靠一種非自然力量得到安慰與尊嚴的虛假滿足(有人說這些是他的幻想,不置可否)。再次「樹」是一種象徵,他趴在樹上是影片中給人最深印象的,象徵什麼??不懂……手法上有魔幻現實主義,還有一點新寫實與先鋒,意識流的感覺。最後我想說寶強好贊,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五年了,看《hello 樹先生》還是這麼有共鳴: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但是又總還是無足輕重;身邊有很多可愛的人,但這些可愛的人身上,不可愛之處也更多。之所以說是有共鳴,是因為我自知,如果說性情決定遭際的話,那麼我與那位名叫「樹」的主角,永遠只差0.01公分。

嗯。

過了很多年,我來到城市裡,也仍然沒忘記,自己差一點就是那個田野間的「樹先生」。


(轉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不防再對故事情節做個梳理:樹哥因為哥哥的死,心裡留下了陰影。導致「人格不太穩定」,經常產生幻聽幻覺。生活中處處不如意,而在高朋的婚禮上被二豬羞辱,成為壓死他的最受一根稻草,致使他精神徹底崩潰,以至產生了「活著沒意思」的想法。在之後的某一天清晨,當村莊還在沉睡當中時,無眠的樹哥獨自一人來到村前的山坡上,呆望著對面的村莊,陷入了瘋狂的臆想。他幻想自己娶了小梅、成了半仙兒、讓二豬下跪、給瑞陽礦業剪綵……
但這一切都只是幻想,僅僅是幻想。在影片第 75 分 40 秒的時候,樹哥短暫的回到了現實。但隨即又陷入了幻想中,他幻想小梅回來了,還懷了他的孩子,還竟然開口說話了。而這中間還有一個畫面是樹哥進入了一片詭秘的紅色中。這一畫面當然不是真的,但也不是樹哥的臆想,而是樹哥的內心世界,導演用畫面的形式表現了出來。畫面中所有的人都向同一個方向跑去,滿臉亢奮。只有我們的樹哥,茫然不知所往,在這一片詭秘的紅色中,他孤獨迷茫恐懼,唯一可以依靠的是那棵大柳樹,那棵曾經弔死過他哥哥的大柳樹。就像當年他哥哥被吊在樹上一樣,他緊緊的抓著它,緊緊的、緊緊的……
大樹啊,你現在是樹哥唯一的依靠了!與讓人窒息的現實相比,臆想世界是多麼美好啊!那裡有小梅,有孩子,有尊嚴……
至此,樹哥才真的瘋了,而真的樹哥再也不存在了,樹哥「死了」。現實與幻想,樹哥選擇了後者。所以影片的最後一個畫面是,樹哥在山坡上走著,臉上帶著笑,伸著手。公路上的三楞看到了樹哥,大聲喊他「 Hello 啊,樹哥」,。但我們的樹哥沒有一點反應,此時的樹哥是真的瘋了。他此時正在幻想著自己正拉著小梅的手像向新家走去。但與前面的幻想不同,這一次我們的樹哥已完完全全把自己當成了幻想中的樹哥了,再也走不出來了。在那個世界裡有女人,有孩子,有家……
真的樹哥「死了」,而對於這個村子,唯一的變化是多了一個瘋子…… (轉)


看完後極其壓抑,我居然從樹先生身上看到我的影子,我甚至不敢承認


真正在農村呆過的,極了解農村人心思的人才拍的出來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誰再跟我說王寶強沒演技只能扮二逼逗人笑,我反手就是一個大嘴巴子。

就憑樹先生一個角色,寶強足以封神。


片子很好,因為我看的時候沒有關掉的衝動,流暢的看到底。

至於意義,嗯,很奇怪,沒看出來什麼意義。

我不會為了顯示什麼而強說什麼,別人說的解讀,挺厲害的,反正我沒看出來。

倒是覺得王寶強很幸福:從來安貧樂道,不和誰去比,活得真瀟洒,最後好像精神出了問題,還可以進入自己的世界開心的活著,假如這是精神分裂的話,那他這個癥狀何等幸福。


借王寶強離婚事件的風看了《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


很多人還在擔心離婚案會影響王寶強的戲路,我卻完全放下了這個閑心。但凡看過《Hello!樹先生》的觀眾都會知道王寶強不是只能演傻根式的喜劇角色,他還
可以演憂鬱敏感深沉荒誕的底層人物。他的戲路本就寬廣,離婚一事會讓他對生活的體驗更深刻,這對他的演藝事業無疑是一種幫助。


《Hello!樹先生》里王寶強飾演了一個東北農村的中年男人樹先生,是一個人盡可欺的小人物,他有著亦真亦幻的人生歷程。在影片開頭,樹先生有一份可以
謀生的修汽車的工作,但因為精神恍惚導致工傷後被辭退,從此抽煙喝酒、遊手好閒便成了他的全部生活。被稱為「樹先生」並非因為他功成名就、地位顯赫,而是
村裡人無聊時的一種調侃與戲弄。弱者總是以欺負更弱者為樂,只不過樹先生很倒霉地成為了孔乙己、阿Q類的生活中的更弱者。


影片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現實主義,後一部分是魔幻現實主義,從生活的真實寫照過渡到樹先生的幻想世界,充滿了荒誕的意味。



長在蕭瑟荒涼的礦區農村,本應被生活磨礪出一種麻木冷漠的性格,可樹先生卻偏偏敏感而自尊,這種不入流的性格更讓他被邊緣化。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成長經歷
的內化,樹先生的哥哥是一個熱愛歌舞的摩登文藝青年,在80年代被打成流氓犯,父親知道後,將哥哥掛在樹上毒打,卻失手將哥哥勒死。哥哥的生命停留在了
20多歲,而目睹了哥哥死亡的樹先生從此活在了敏感的世界裡,擺脫不了癔症。他經常會在恍惚間看見去世的父親,是一副威而不怒的模樣,蹲在遠方的篝火旁,
或是推開門走進屋。


樹先生敏感也文藝,
他愛上了啞女小梅,給小梅發的簡訊有一種質樸的美感,用現在的審美來看,有點非主流,但以樹先生的文化水平來看,已是他能達到的文藝最高峰了。他不是粗鄙
的,相反的是,他有一顆相當細膩的心。他渴望被關懷,總是在幻想中看到威嚴的父親,卻看不到親切的哥哥,是他對親情的一種渴望,但這渴望在早期的幻想中卻
不能被滿足。


樹先生很自尊,
也許是村裡人稱他為「樹先生」或者「樹哥」讓他獲得了某種滿足感,以為自己很有份兒。在路上看到小學生打鬧他會過去阻止,認為自己的威嚴足以震懾小孩,小
孩卻在嘲笑他的快活氣氛中離開。和不是同輩的青年喝酒,青年的車被自己好友小庄的摩托颳了,他作為中間人,想讓青年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過小庄,可那青年只
是很不屑地將他推倒在地,一個正眼也沒給他。


村裡人結婚,樹先生在酒席上想問問村長的小舅子占自己家裡田地的事,可只是借著酒勁簡單提了一句「不夠厚道」便激怒了對方,對方不依不饒大鬧婚禮非要樹先生下跪道歉,回到屋內後,樹先生跪下去了,這一跪旁邊的人拉也拉不起來。這是樹先生放下自尊的第一步。


後來樹先生終於要結婚了,結婚頭一天晚上,因為弟弟沒有借到好一點的婚車,樹先生很生氣,與弟弟打得不可開交,顧不上火燒屋子。被壯年弟弟揍了的他,自尊也在這時被擊潰了,從此精神真正出了問題。


其實擊潰樹先生的事有無數件,被老闆辭退,沒有人能給他提供工作,唯一的救命稻草陳藝馨對他的態度很冷淡,好友小庄出了礦難……一件又一件,讓樹先生最終跌進了幻想的世界。

精神出了問題的樹先生爬上了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樹先生。這
是魔幻現實部分,亦真亦假,讓人看不清現實和幻想的界限。總之樹先生瘋了,瘋了的他活得開心得多。他的人生開始反轉,見到了哥哥和哥哥的愛人,自己也娶到
了小梅,後來他甚至可以通靈,預知未來,給人算命。村長的小舅子在找樹先生算命時給樹先生下了跪,從未打過交道的權貴也請他參加項目剪綵,聽他講開發月球
資源的胡話。


樹先生想到這些的時候,在樹上笑得前仰後合,有一種報復的快感,有一種被人看重的滿足感。


影片結尾,樹先生幻想回了娘家的小梅挺著大肚子回到了他的身邊,他牽著小梅的手在還有積雪的路上走著,準備搬離拆遷區搬進新房,也預備讓小梅在新房裡生下小孩。

可是換了別人的視角,樹先生依舊以他慣常的翹起手的姿勢一個人走在路上。


在血紅色的光影里,人們向前奔跑,樹先生也在人群中行進著,不知道前方是哪裡。

也許現實本就荒誕,看不清才好。


哈嘍,樹先生;一個荒誕的時代符號

11年就發行了,不過我剛剛看而已。下載後連續看了三遍,感謝賈樟柯、以及電影導演,貢獻了如此有時代價值的片子,現在付費無門。
我在農村長大,家就在長春;真實的農村的荒誕,比電影更精彩,不信?你隨便找個村裡住個兩年。


一,我理解的裡面角色的隱喻

父親:上一個時代的政治的運動,因為哥哥耍流氓被父親失手弔死;文哥也是失手,損失了一大批文明文化的中堅力量。
哥哥:樹哥的偶像,就像一把火;臆想里的哥哥前衛,見過世面,不缺女人,讓樹哥焦躁不安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那棵樹:樹哥的精神家園。
樹哥的手勢:小農民的骨子裡的劣根性,在樹哥不經意間表現出來,還包括開篇的樹哥說:先開著吧!
小梅:樹哥的對新生活的期望,在被欺凌到徹底人格分裂後,新生活也離他遠去。
二豬和高朋:暴發戶以及先進農民的代表,利用村長組成小圈子繼續欺凌底層農民。
小庄和三愣:務實的農民,在努力改善生活。
陳藝馨:斯文人的代表,在樹哥看來他有文化有地位,還有友情;回來參加婚禮,樹哥還想跟他聊聊天。
弟弟:城市化進程中,主動進入城裡的農民。

二,人格分裂的樹哥
自從父親把哥哥失手弔死之後,樹哥就開始人格分裂;但他知道自己有問題,也能分辨哪些是臆想,哪些是真實(媽媽問他怎麼了,他說眼花了;其實是看見父親在焚書坑儒)。
在失去工作之後,抓著護士的手不放,聽著護士的尖叫,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就像啊Q欺負尼姑,骨子裡的劣根性從未改變。在被欺凌中破產的底層,報復的對象依舊是底層。
樹哥對小梅一見鍾情,礙於骨子裡的自尊與敏感,怕被拒絕;但是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他開始嘗試勇往直前;
樹哥兩次問陳藝馨哪去了?是這個人可以幫助他在長春接近小梅,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被逼下跪是壓倒樹哥的最後一根稻草,樹哥本不想讓人知道自己迷失自我,為了掩蓋內心的屈辱,他選擇了不再去繼續分辨真實與臆想。
對於耍流氓被弔死的恐懼,延續到了結婚那天:他不想看見父親,想趕父親走;需要哥哥給自己力量克服內心恐懼,敬愛的哥哥終於來獻唱,多麼荒誕又精彩的舞蹈。
花燭夜他像一個屍體一樣,臆想中他抱著大樹依舊在堅守不耍流氓(一個錯誤的政策,傷害的是一代人),是因為害怕看到父親。
小梅走了,樹哥開始期待去住樓房了,因為不用打水;骨子裡的劣根性是不思進取,但掙扎又能怎麼樣,小庄死了。
樹哥最後一次分清臆想和現實,是哥哥在自家炕上抱著一個女人一邊耍流氓一邊告訴他「去找小梅,不然她會傷心」;樹哥坐起,窗戶貼著的紅喜字。
樹哥正常狀態收穫的是屈辱,人格分裂狀態下得到的是尊重,開始主動的尋求人格分裂:成了半仙,讓二豬跪在了自己的面前;給人剪綵,體驗當幹部的感覺(或許是臆想)。
血紅色的比興,時代的無情,驅使底層人民漫無目的的前行;樹哥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主動在自己的精神家園尋求弔死;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只不過是對底層農民又一次血腥的掠奪。
最後,樹哥在臆想中,迎接著美好的生活和新的生命,弔死在自己的精神家園。

三,感謝劇組人員
這是一部帶著時代印記的電影,小梅、二豬、哥哥的表演尤其精彩,樹哥的口音帶著寶強味兒。我已下載看過,正在找渠道付版權費。

四,來拍磚,哥儘力拍死你。

---導演另有其人,改了一點


看到樹先生在他自以為可以得到尊重的兄弟面前被一掌推開時,我的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個人。這個回答我不想說電影的劇情,只想講一個我身邊人的故事。故事的主題是,與體制的格格不入。
我家住在一個大雜院,我家鄰居有一個大爺,五十歲出頭,身高一米七左右,100斤,全身上下就手臂有點力氣,還是因為他要給別人搓背才行。五十多歲的人,參加過兩次高考,20多歲出車禍,腦袋少了一半,20多歲快三十結婚,他老婆打牌一場可以輸八百,早上吃個早餐能少加個雞蛋就少加個雞蛋。女兒今年20歲了,中專畢業兩年了。這是大概情況。他告訴我好多事情,因為前幾年他還常來我家喝酒,剛開始還講一些年輕的事,後來發現每次都講那幾件事,就開始說共產黨的事啊,老家新疆的事啊,邪教的事啊這樣,後來我發現他有些故事都說的前後不一樣,就算一些確定的東西,國家主席啊,四人幫啊這些事,也是他上高中的時候背下來的。以後,他再也沒有更新自己的知識。我感覺他的故事挺特別的,第一次高考他差了一分,第二次高考他差了三分,後來不念書了。不過那時候還算是儀錶堂堂,滿腹經綸。那時候做學問的人,讀到高中差一點考上大學,在別人眼中很不錯了。如果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有野心,下海經商,現在怎麼樣都不好說。後來一次車禍,他頭部做了手術,他頭髮很長,一般看不出來,但從一邊看,能看到一個凹坑,讓人害怕。由於這個原因,他後來草草結婚,新娘也是年齡有點大,長得一般話,性格還非常強勢。他們就這樣結婚了。因為他性格比較慢,還是個讀書人,又不能以此謀生,到處找工作干,紡織廠,搓澡工,看大門,刷酒瓶子等等,一二十年也就過來了。別的他沒學會,不過得到了一個外號,酒暈子。對,他學會了喝酒,越喝越多,十塊錢一瓶的,天天喝,非常瘋狂的時候他早上起來也要喝點。我知道他喝酒,一喝完,管他老婆孩子在後面怎麼說,他就往那一躺,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也不還嘴。有一次他可能是喝多了,還嘴了。他老婆像找到發泄的口一樣,從結婚到現在的所有難受都說了出來,就算打架,他也打不過他老婆,所以後來他么認錯了,不該喝這麼多酒耍酒瘋。那件事整個大院子都知道了,幾十戶人家。他越發的喜歡喝酒了。他自己住在一間房子里,他自己喜歡擺牌玩,像電腦里接龍一樣,我見過,他自己玩了好幾個小時,也不知道玩什麼。旁邊的被子枕頭都髮油了,他自己也得過且過。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起吃飯還相互一起吃,大院子,一起吃飯熱鬧一點。也不知道是突變還是慢慢改變,沒有人叫他了,因為他說的話根本和別人沒得聊,他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想法,他的目標就是喝酒,也不是想和別人聊天談感情。他沒什麼朋友,在棋牌室里看人家打牌都能看一下午,一晚上,又看一下午。我每次回家都能見到他,我以前喊他大爺他還理我,現在他也是看心情,心情好就理我,不好就算了。有些人白天上班,下午休息打牌,有時候做生意,沒事一起吃個飯,有些人退休,就在門口坐著聊天嘮家常,反正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都知道明天幹什麼。只有他,逛來逛去,心無所依。
他現在還非常理智,什麼都可以,但是我總感覺他憤世嫉俗,總覺得別人對他不好,他看人的眼神都不對,躲躲閃閃,生怕和別人對視。白天他也關著門在家裡玩牌,找到工作就上班,沒有工作就少吃點,反正他老婆不會讓他餓死。冬天的時候就去搓澡,由於他性格慢,動作也慢,還有很多人讓他搓,不過掙不了幾個錢。生活就這樣慢慢過著。
以前我小的時候聽他說那些老故事感覺他挺厲害的,這幾年,他越來越邋遢,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話,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性格,愛喝酒,說話半天說不到點子上,性格軟弱,所以很多人自動把他隔離了。
打字打了這麼多,看完這個電影,也沒有多想什麼。突然就想到這麼一個人,有一個成為精英的潛質,最後活成了這個樣子,和性格有絕對的關係,但生活環境又影響性格,他酗酒,抽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疑是他命運的悲哀。我只怕他在酒精的迷離中,看到了自己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為人師表,這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可能。
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每個人都有成為樹先生的趨勢,最終的形態就是生活的格格不入,就像那無處安放的手,尷尬所有人。所以,我們都在磨合自己的性格,趨勢而為,保有自己的世界,卻看起來和這個世界融合的非常好。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在生活中越走越遠,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角落裡,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夏洛特煩惱》的現實生活里袁華和秋雅沒在一起?
有哪些港劇可以被稱為「神作」?
哪些電影導演最懂得指導演員表演,或者說哪些電影會體現出這些導演最注重表演?
拍戲時的雨都是人工的嗎?有沒有等真下雨時拍的雨戲?
哪些反派的目標或夢想很偉大,有遠見,被主角破壞後讓你覺得很可惜?

TAG:電影 | 影視 | 人生 | 影視評論 | Hello!樹先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