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6月14日英國倫敦的塔樓公寓大火災?

倫敦時間6月14日凌晨0時54分,位於倫敦拉蒂默大街(Latimer Road)的一棟公寓發生大火。


概況:

  • 受災建築名為Grenfell Tower的塔樓公寓,建於1974年,24層高,120戶,住戶人數在400到600之間。
  • 該公寓於去年(2016年)花費860萬英鎊進行翻新,包括塑料隔熱外牆、新的雙層玻璃窗和新的公共供暖,沒有增加消防噴淋系統。
  • 負責翻新Grenfell Tower的建築公司稱翻新工程符合「消防規範標準」。
  • 許多住戶被告知火災時應留在單位內等待消防員救援(Stay put policy)。
  • 現場出動四十餘台消防車,約二百名消防員參與滅火救援。
  • 已確定遇難者30人,警方預計死亡人數58以上。
  • 暫有80多名傷者被送往5家醫院治療 ,其中10人仍在重症監護病房。

來源:Latest updates: London tower block fire - BBC News

(圖片來源:BBC)


很奇怪歐美鬧這麼大的新聞知乎沒什麼動靜。

截至北京時間2017年6月17日晚間,至少30人死亡,76人失蹤,該公寓樓去年剛耗費870萬英鎊重新修繕,據稱承包商沒有安裝自動噴淋頭,且火災發生時當地官方要求住戶「留在家裡」。

該大樓內居住的多為工薪階層,來自多個國家不同種族,據《每日電訊報》稱,火災發生時是凌晨一點,樓內居住的不少穆斯林因齋月尚未入睡,得以逃出並拍門提醒鄰居。

更大的爭議出現在特蕾莎梅現場查看情況時,梅被指到達現場之後沒有對無家可歸甚至有的還失去親人的受害者們講一句話便匆匆離去。

周五,女王到訪現場慰問受害者。

目前事發地北肯辛頓區已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

附:美國FAKE NEWS報道鏈接。

London fire: Theresa May to meet with victims at Downing Street


又一個更新過外保溫的大樓著了燒成這樣!

外保溫材料的阻燃性啊!

有誰還記得膠州路大火嗎?

違規施工使用的是發泡聚氨酯和尼龍網,都是易燃物,現場4個無證電工一點火星就釀成了大禍!

………………

而這次倫敦高層大火,也是這樣的

兩者相同點就是都在火災前更新了更環保節能的外保溫層—而就現場照片看來,兩場火災之所以造成巨大傷害,也是因為大火引燃了整個大樓的外保溫層。膠州路大火用的是發泡聚氨酯,這次倫敦高層大火,個人猜測使用的是阻燃聚氨酯板,但聚氨酯板就算加入阻燃劑,也只是B級阻燃,本身在大火高溫下依然可以燃燒—而為什麼燒這麼快影響範圍這麼大,很難講現場施工中是否有漏洞和瑕疵,需要等待現場事故調查報告後方能得知……

我預感這會是個對建築設計影響巨大的事件—尤其是建築保溫的設計和施工,材料選擇等等都將面臨巨大變化和挑戰。

……
更新:不幸言中。感謝L Noway網友的更新:

確定是聚氨酯鋁板,而且是干掛,和防水層有縫隙,直接導致鋁塑板兩面都能燒。

看到他的留言,我整個人都是抖的。

再NB再合規的材料,遇到不給力有瑕疵的施工,全白費全完蛋不說,這次還起了反作用!

我已經無力吐槽了。


珍惜生命,遠離 council house。英國政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了很多類似的高樓,主要都是供應給當地的需要住房保障的人住,租金比私人房東便宜很多,產權歸當地政府所有,租客居住一定時間後可以執行 right to buy 買下房子。一般這種稱為 ex-local authority house 的房子價格都是附近同等面積的一半左右,因為通常需要支付各種維修費用,而且主要居住的都是窮人,環境比較亂。

這一棟 Grenfell Tower 由 Kensington Chelsea Tenant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KCTMO) 管理,之前就有報道說 2013 年就因為電源浪涌差點起了一次大火,而居民委員會更是在 2016 年年底說道:

It is a truly terrifying thought but the Grenfell Action Group firmly believe that only a catastrophic event will expose the ineptitude and incompetence of our landlord, the KCTMO, and bring an end to the dangerous living conditions and neglect of health and safety legislation that they inflict upon their tenants and leaseholders.

來源:KCTMO – Playing with fire!

僅僅半年後預測的「catastrophic event」就出現了。

只能說在英國要遠離 council house。


看到大火迅速的從二樓蔓延到頂樓,整棟建築熊熊燃燒,對我這個業內渣渣還是很震撼的。

第一反應可能是新式恐襲,後來看到視頻里樓下聚集了很多群眾,但沒有連鎖恐襲,想了想,這又沒有先例,就打消了這一猜測。應該是常規失火。

這兩天看到一些帖子談及防火疏散救援,感覺都不是很好,甚至有很多餿主意,跳樓的軟墊極限高度是20m,還有說從管道爬生。既沒有談及日常消防和疏散設施維護,也沒有談及常規的樓梯疏散,疏散訓練,而這恰恰是最重要的。

下面就是些胡說了,邊猜邊查邊改邊聯繫,已經面目全非了。和國內的規定和一些現存現象做比較分析。

火勢蔓延,無非三個地方: 上下層窗洞口,公共走道和樓梯間,外牆。

去翻了翻BBC的新聞,這狗建築沒有噴淋系統,翻新的外裝,用的是鋁塑板幕牆裝飾。從照片判斷,燃燒後的外牆金屬龍骨間有不少殘留物,現在我還不確定外保溫材料是什麼,之前有帖子說是聚氨酯板... ...而我之前猜測可能是無空腔的飾面方式,採用了可燃外保溫材料,導致外牆火焰蔓延... ...錯的離譜。重改了(照片和圖片來自BBC)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外牆幕牆裝飾系統的鋼龍骨, 和龍骨見殘留的保溫板殘留)

(窗間牆基本沒有附著物,但窗檻牆的保溫板殘留很多)

殘留的保溫板很厚,量也比較大,而且有人說這個樓用的是聚氨酯保溫板,個人比較認同這個說法,除了飾面板外另有保溫系統。 現在的新聞把帶保溫效果的鋁塑飾面板視為保溫板,個人覺得有誤,而且也無法和國內情形類比。

窗檻牆即層間防煙帶的位置,從殘留物判斷,防煙帶或許做了, 但新聞里都提到了這棟樓起火的幕牆的煙囪效應,這就有些小矛盾了,等消息。

複合保溫材料的A級認證是比較謹慎的,各地的情況不同,比如新疆,是不認可聚氨酯可以作為A級材料的,如果這個樓用了聚氨酯,按國內很可能就違規)

火焰是從著火樓層外窗向外蔓延,通過幕牆空腔迅速擴展到整個樓層。又從外牆窗洞蔓延進了其他樓層的室內。

看一下國內關於外保溫系統的規定

按公安部出台的【2009】46#文的規定:

大於24m的幕牆式建築,其外保溫材料應為A級,幕牆的空腔應在每層樓板處用防火材料填充。

(做幕牆的人也把這叫防火隔離帶,但實際是防煙上竄的措施)如圖(來自百度,湊合用吧,這圖有點小問題,應該是一個U型鋼板做槽,內填岩棉(玻璃棉)作為防煙帶)

(以前畫的圖,加了點文字,湊活用吧)

現行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50016-2014也繼承了這一規定。

A級材料最為廣泛的既為岩棉和玻璃棉等無機製品,本身性軟,變形大,多數用於幕牆式建築的內填充。近年國內有一些新式的複合A級材料,可以用於塗料/面磚面層,但或多或少,其應用能力是受限的,是否受各地方消防部門認可也是問題。岩棉製品本身保溫效果就不如其他,歐文思科寧的幕牆用玻璃幕我用過,導熱係數倒是不錯,但看了樣品,對其能否達到廠家材料上的導熱係數,我是有懷疑的。 岩棉製品本身因為性軟,有資料說隨著時間和內部雨水滲透等作用,岩棉會向下掉落導致外保溫失效。 這可能是部分幕牆在允許情況下採用複合聚氨酯發泡板,而非岩棉的原因。

對於英國的規定,我不得而知,但如果按國內規範,用A級材料並在每層樓板處做防煙封堵層填充,個人覺得,不至於蔓延得那麼狠。從照片上我無從判斷有沒有每層的防煙封堵層。

裝飾面層: 按新《建規》,要求為A級。這棟大樓所採用的鋁塑板,我百度可以查到有A級產品,但我沒用過,鋁塑板本身也是室內應用比室外廣泛。在新建規施行之前,聽好幾個人講鋁塑板在我區的外牆上禁用,具體文我沒見過,估計是產品得不到消防實驗室認可,所以審圖會卡。製圖時,在個別外牆我是用鋁單板。新建築沒見到有應用,見到個別舊建築的外保溫和外立面改造,外牆是金屬板的效果,不能判斷是鋁塑板還是鋁單板,是否經過正規審圖。

按BBC的新聞,有專家告訴記者:這種飾面板有兩種,一種是鋁塑板,另一種夾芯材料為礦物(無機物),應用了鋁塑板的建築被破壞殆盡。 鏈接:London fire: Six ques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 BBC News

也就是說裝飾的鋁塑板有嫌疑,但據消息,這點被消防協會否認。

英國要求是什麼級別,我不知道。有鋁塑板行業的同學能說說正好。

6.19日消息:

「The 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said that if the cladding used was a composite aluminium panel with a polyethylene core, it would be non-compliant with current building regulations guidance.This material should not be used as cladding on buildings over 18m high, the department said.」

來源:London fire: What we know so far about Grenfell Tower - BBC News

也就是說,鋁塑板在18m以上建築外牆不應使用。英國標準也不允許。

猜測 設計或採購環節可能出了問題


-----------------------------------------------分界線間是關於A級複合材料的困惑,可跳過

我13~14年在甲方設計部曾經手過一個幕牆式住宅,其陽台等部位有非幕牆部分,是A級塗料面層保溫材料,被卡了一年多,不知道用什麼好,審圖專家是自治區外保溫口的大boss級人物,不認可真金板,酚醛板和聚氨酯這樣的有機/無機複合材料那段時間也拿不到A級檢驗報告,請教專家用什麼好,專家說:可以用TBS真空板和發泡水泥板。但一個會破,另一個太重,也都沒有可以借鑒的工程應用。至於岩棉的塗料面層,連國標圖集10J121都特意註明,如果有工程實例,請聯繫圖集編製單位以供參考。

項目最後以B1級熱固型材料放行... ...。

14~15年製圖時都註明防火隔離帶用錘擺法岩棉,但目測到的工程實例都是用的酚醛板, 這兩年應該有了被認可的酚醛板或聚氨酯的A級複合產品,但因為職業變動原因,我沒見到檢驗報告。具體有沒有同行可以提供一下可靠消息,複合酚醛板、複合聚氨酯發泡板、複合真金板,能否到達A級,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種類沒有,不勝感激。

-----------------------------------------------分界線間是關於複合材料的困惑,可跳過

有一些已知消息:

a、其屬於廉租房類,物業管理備受批評;b、有逃生者說,走道和樓梯內充滿了煙氣,難以逃生。且好像消防警報並沒有第一時間生效。

c、去年才進行了裝修。

d、有個倖存者接受採訪,警察告訴他從樓梯間逃走,但他逃不出去,警察告訴他呆在家裡待援,後來他太恐懼,用是鼓起勇氣用濕毛巾捂住臉,往下沖了幾層後被熏倒,被消防員發現得救。中途有被倒地的人絆倒。

e、這棟樓沒有噴淋。

也就是說,樓梯間應有的防煙功能並沒有生效,但樓道內貌似只有煙氣,並沒有著火,也就是說應該沒有燃燒物品。

更正:最新新聞說,這棟樓的樓梯間新加裝了煤氣管道,消防員說管道熊熊燃燒是他們無法從樓梯間登高的原因之一... ... 還是按國內規範來做個判定,住宅的樓梯間允許燃氣管道穿過,但是是沒辦法的時候才允許,而且要做防止燃燒的套管。

實際上,只保留了字面上的可能允許,但執行時燃氣設計根本沒必要,也絕不會去冒這個風險,審圖和施工都不會做。 國內規定廚房要有自然通風采光,也就是說要靠外牆。 現在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主管帖外牆向上走,每層水平管入戶;另一種是主管在二層環建築一圈,鑽進廚房,立管從廚房的開洞向上走。 竊以為後者更能提供操作面,也能遠離外牆保溫可燃物,是更安全的方式。

主管折彎處要求有安全閥,所以二層有水平管和閥門影響廚房台櫃內部。 住宅的共享屬性非常多,這就是共享屬性之一,損失我完全認為體現在樓麵價。有的二樓業主為此」維權「,要求改到公共部分,這毫無道理——習慣性說歪了。

部分建築師對外立面的情懷非常重,而且非常自我。 這可能是燃氣管沒有選擇走外牆,而是選擇了樓梯間的原因之一。猜測,猜測。 個人覺得,住宅是服務於人的生活,設計的是生活而非房子,更非建築師的一時」情懷「。

火勢蔓延圖及平面。可以看出,這棟修建於74年的建築,只有一個疏散出口,而不是現行規範要求的兩個,電梯井背面的空腔可能是設備井也可能是送風井,但樓梯間旁邊沒有送風井。無從判定有沒有正壓送風,初步猜測,合用前室有,樓梯間沒有。全部戶門開向前室,而現行規範限制為三個。 樓梯間在底部三層平面做了轉換,按現行規範也是不允許的。

公共走道內的可燃物一般是很少的,電梯井和沒有封堵的管道井,確實有很強的煙氣拔高作用,但樓道內缺少可燃物,並不是煙氣產生點。

戶門和樓梯間門,按規範應全部為乙級防火門,本身的防煙防火性能是有一定保證的。據此推斷,樓道內的煙氣,問題在於,戶門開敞,樓梯間門不關閉。

戶門一般不安裝閉門器。而樓梯間的閉門器如果經常有人開關,物業又缺少維護,很容易壞。逃生時人們無暇照顧,導致戶門開敞,從外窗蔓延進的火勢,產生煙氣向樓道內蔓延。 基於此我想應該在消防教育中加入這樣的一環:從樓梯間逃生時,帶上鑰匙關門,於己,萬一樓下有煙氣,還有向上逃生到其他人家,或者樓頂,或者第二安全疏散口的機會。

最好是再帶一把鎚子和鋼筋棍,因為樓頂很可能被物業鎖掉,這是比較常見的狀況。物業怕有人跳樓,或者樓頂拉屎。

在國內我見過不少辦公和住宅設置的常閉式防火門閉門器損壞或拆掉,甚至因為經常開關,合頁得到損壞,使得即使能關門也無法密閉防煙。 有的運營方將疏散樓梯間隔牆和門改為防火捲簾。部分經營樓梯甚至會把門拆掉,或換成玻璃門。 對這些現象,個人覺得,原因之一是裝修市場缺乏規範和審圖體系約束,另一個是因為,建築設計中對營運和疏散態的綜合考慮不足。

這兩天的新聞里意外發現這張圖,做為實景補充:

解釋一下:這個電梯間,按消防規範術語叫做,樓梯間以及消防電梯的合用前室,簡稱合用前室。既作為樓梯間防煙措施的外層封閉間,又是人們逃生進入樓梯間的休息過度場所。按規範要求為乙級防火門,新建規出台以前設計出圖要求為常閉式,且有文字標示。 但實際因為日常使用不便,經常有人通行,造成閉門器損壞,前室的避難過度防煙效果無法實現。新建規強調經常有人出行的地方設置常開式防火門,但並沒有以實例定義「經常有人出行的地方」,所以,業內還是按慣例來做。 個人以生活觀察和具體項目經歷,認為這種電梯間應採用在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常開式防火門。 一家之言。

在具體的已建項目中,請督促物業維護防火門,更換質量更好的閉門器;如果推不動,畢竟日常才是常態,那萬一發生火災,請在逃生時,去掉擋門的石頭,或者手動關閉未能關閉的防火門。

新建規規定了在經常有人通行的地方應使用常開式防火門,常開式防火門應具備在火災時自動關閉的功能,這點我個人是很贊的,但具體應用,貌似現在業內還沒有什麼比較統一的說法,我覺得,公建電梯間,住宅一梯4以上的走道和前室的分隔門,首層樓梯間門,兼營運的樓梯間門,這些可以划到常開式防火門的範疇。(和後加的文字重複但懶得編輯了)

從設計的角度,應該還有一種辦法,是將大部分疏散樓梯間和營運態分離,使得防火門的日常使用頻率變低,這個要在平面上多琢磨一下,初步做動線劃功能分區,建築設計經常性不涉及後期營運,催圖又狠,所以這個想法能不能深入,很難說。

摘一個商業策劃論壇的帖子上的一段話:「商業項目最重要的地方,其實還在最初的規劃方案 因為其他都可改,可談,只有這個不可改,不可談 我見過許多乙方和我抱怨過甲方的建築設計,都是因為當時設計的不合理,造成即使生意再好,也是想罵爹」

說遠了。

外窗:規範規定窗檻牆高度不得小於1.2m,這條規定是基於實驗,樓下著火房間的煙氣,不至於通過窗洞跨層延伸。 但時代變了,外牆外保溫使得火焰得以從外牆蔓延,從而接近窗洞,進而侵入室內。這棟樓又是有煙囪效應的幕牆式建築... ... 除了之前說的層間防煙帶和幕牆保溫材料選用A級。

還有一個思路是從室內裝飾考慮,讓易燃物遠離火焰蔓延點。 萬一逃不出去在家待援,關閉外窗防止煙火內侵,拆掉窗帘,如果有靠窗的床或者榻榻米,掀掉床單,我想這對防止火焰內侵很有好處。從這個角度看,羅馬杆的窗帘比軌道式窗帘要強得多。捲簾也應該考慮便於拆卸。

不知道再說些什麼。

關於標準:有人說英國標準允許B2上牆,個人從這個實例推斷,這是不實的。

摘一段英國的消防協會對此事的官方表態:The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FPA), the UK"s national fire safety organisation, says that when properly fitted - and with its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expertly encapsulated - cladding should resist fire.

來源:London fire: Six ques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 BBC News

從這段話來看,很可能,幕牆的鋁塑飾面板,在英國是作為整體的複合材料來進行了耐火性能檢驗,而非其芯材的單一組分的燃燒性能。所以推斷,倫敦標準允許B2上牆,而且居然是業界公認消防要求更高的幕牆式建築,這種說法應該是不實的。

標準差異應該在於,在英國,允許夾心複合材料進行整體的燃燒性能檢驗認證。 所以消防協會會說,如果芯材被完全包裹,沒道理著火(那就當然是認可夾芯板有阻燃能力嘍)。

國內的檢驗至少幾年前,這樣做也是允許的。比方說,有酚醛板廠家給消防驗證實驗室的送樣產品,表面厚抹灰, 以使其B1性能,通過A級的檢驗。現在有的禁止,有的允許,具體不得而知,看產品。

近年消防這塊變動比較大,還在市場研發,應用,和消防限制及認證的碰撞角力中。在外牆禁用鋁塑板,我聽說過,但沒見到具體的文,就當是真的好了,就算國內(或個別省內)禁用,往遠死了說,也就是在8年內的事。在這裡較真,我的用意在於,對夾心飾面板,應該採取什麼樣更合理的標準。


陽台鋼爬梯:在火災逃生的經典案例中,有幾例是通過陽台、露台、外廊等位置設置的爬梯,從著火層到達相鄰無火層,進而避難得救,或者獲得可通行的疏散路線而逃生。所以規範規定,可以考慮採用這些措施。 但並沒有強制推廣,畢竟應用條件窄,日常防盜,物管防熊孩子高墜都是問題。

突然想起我同學的小區,局部比較特別,有條件應用。 至於普通住宅,難說,我覺得空調板位置可以考慮,但是不要落地,畢竟要防盜。小城鎮的消防車,20m 30m登高還是能做的,爬梯從20m即7層向上開始設置,提供一定的跨層逃生能力,逃到20m30m,就比較容易被消防員救了。 我覺得者是個思路。

新建規取消了19層以上可用消防連廊的規定後,大多數54m以上高層,走上了剪刀梯,甚至雙樓梯的應用。

但我同學那個單元就比較特別,都是一梯二的戶型,四個電梯單元,中間兩個電梯單元帶樓梯,也就是說,每兩個電梯單元構成一個消防疏散單元。四個單元間用開敞式外廊連接(還可以抽煙哈),做到了每層兩個安全出口的做法,這個做法在新疆還是很新鮮的 。 戶型主要是89、99、109,公攤23%,略大。只有邊套可以做大戶型。

有了開敞式外廊,就有了豎向爬梯的室外作業條件。個人覺得這種樓應用豎向爬梯有著極優越的先天條件。 但要國內的法律環境和家長素質製造環境。免得在設計和物管合理的情況下,熊孩子高墜,要物業賠錢,設計師挨罵。

豎向爬梯可以考慮做成分解的。 每層有掛點,但是爬梯是收起來掛在電梯間牆上的。

平面大致是這個樣子:


這是非常典型的,固定消防設施沒有起作用(或者壓根沒有)的高層火災。

死傷不會少,不過消防隊是肯定不會背鍋的

Matt Wrack, of the Fire Brigades Union said something had clearly gone badly wrong with fire prevention procedures at the building.

Firefighters would normally fight a fire in a tower block from the inside, going up the fire escape, and fighting using the internal dry-rising mains, he said, but that"s not been possible in this case.


消防跑得快,房地產老闆也不賴

Construction firm Rydon said recent building work which it carried out on the block "met all required building control, fire regulation and health and safety standards".


大家都忙著撇清關係~

The tower block was given a medium fire risk rating - defined as a a normal fire risk - in 2016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the refurbishment by the London Fire Brigade (LFB) and Kensington and Chelsea Borough Council.


對此,居民表示「呵呵」

But residents warned the tower block remained a fire risk. In a further blog posting in November 2016, the action group stated it believed "only a catastrophic event" would bring an end to the dangerous living conditions at the tower block.


還真是

The End.


這件事情是個意外,我本來沒啥觀點,也沒打算答題的,但是看到某個回答給我噁心到了。
不得不說,知乎的風氣越來越糟糕。黑綠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在已經確定這件事是意外的情況下,就算沒有條件,那麼創造條件,就算歪曲事實也要黑一波大綠教,比如看這位這節奏帶的:

可以結合回答評論來看,這位的意思不就是含沙射影說這件事又綠教乾的么?然而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人家不僅及時叫醒了非穆鄰居一起逃走,還組織提供為受災群眾飲水和食物。
其他的事情,該黑就黑,沒什麼可說的,但是在這件事上,有的人我感覺已經不是沒腦子了,而是真心壞。


沒什麼可看待的,正常人幾乎沒可能住那種樓。尤其是留學生,不去大城市,估計連見都不會見到這種樓吧。
這種樓我沒識錯的話,應該就是我們所謂的貧民窟。實際上英國的高層很多一看比較老的就是這種貧民窟。伯明翰Chinatown附近也有一個,大概在榮老闆捐的那個塔邊上,通常只有特別窮,沒地方住的人才會申請住這種地方的。一般都是難民啊,特別窮的人才住,所以你會在這種樓附近看到一堆黑人,中東人。而且這種樓的維護費用很低,沒人打掃,報警器壞了,冰箱壞了也不奇怪。

如果唯一有的就是,告訴大家英國的福利水平對於平常人也就停留在餓不死、看的了病、有地方住的地步。


在英國呆過的都知道公寓內煙霧報警器有多麼靈敏,就是我煮個泡麵都能嗷嗷響的那種。但是這次著火沒有觸發任何警報,我真的很好奇是為什麼。


☆ What"s black and doesn"t work?

  誰是黑色的,而且不工作?/什麼東西是黑色的,而且沒有用?

  The smoke alarms in Grenfell Towers.

  失火大樓里的煙霧報警器。

——TheAncient

☆ 倫敦大火真是一場悲劇。

  本以為裡面至少還住著500多教徒呢。

——Darksaint

☆ 剛剛發現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沒能逃出失火大樓——

  因為安全出口的標誌都是用英語寫的。

——notthelooneyleft

☆ 工黨領袖科爾賓今日造訪失火大樓,據報道,他十分悲傷。

  有人聽見他說:「要是特蕾莎·梅現在再開大選的話,我可就少了200票了啊!」

——Smelly_Black_Twat

☆ 今天,倫敦眾多民眾繼續沉浸在悲傷之中——

  因為俄羅斯殺死了ISIS的領導人。

——colton

☆ BBC採訪倫敦大樓失火目擊者時,我無法判斷究竟是倫敦已經沒有白人了,還是煙灰太大把被採訪的人都給蓋住了。

——Thunderspuds

☆ 警方表示,倫敦失火大樓中有許多遇難者將無法辨認身份。

  這就是非法移民帶來的問題了嘛。

——Smelly_Black_Twat

☆ 倫敦消防部門確認,有三大因素導致這次火災的飛速失控——樓中有大量以下三種易燃物:包頭巾、罩袍和炸彈製作材料。

——tony197666


☆ 倫敦失火大樓主要住戶是教徒,很多人因此而相當開心,對此我表示十分失望。

  裡面還剩下一千多好嗎。

——Real


☆ In recent news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has also been opening their doors to the victims of the London fire.

  Local children are said to of been quite touched

  最新消息,羅馬天主教會也為倫敦大火的受害者們敞開了大門。

  據稱當地兒童深受觸動。/據稱當地兒童被摸了不少。

——ThePunGun

☆ 在悲劇中,我們也必須學會要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倫敦的失業率剛下降了!

——sodomite


沒去過英國的,是真不知道英國的房子有 多 爛。我去年住的房子(House),房東自己安裝的水管錯位,水漏到客廳的天花板,才一晚上,整個天花板塌了。。就這麼塌了。塌了。。。

然後房東自己買了個天花板,裝了回去。(沒錯,房東就是這麼牛逼)


恕我直言,英國全是破房子,同學住的房子牆中間能過老鼠,至今沒碰到過一個比較隔音的公寓,隔壁咳嗽都能聽清楚。全木製結構磚瓦房大把,結構都有問題別提設計了,你們說歷史古迹就算了,這都是民居。命都保不住還古董有啥用。

住中國高層公寓真的是很舒服的,英國連物業這個概念都沒有,城市收個城管稅幫你收下垃圾完事了。


6.18更新

感謝評論區的糾正
B2為可燃,B1為難燃

英國倫敦的這個建築外牆保溫材料的耐火等級是B2級(可燃),英國規定的最低為B2,而我國規定最低為B1(難燃)

根據新聞的報道

一是室內的固定消防設施失效

二是此為高層建築,27層,不管是世界哪個國家,消防員以及各種消防器材的有效工作高度幾乎就是9層左右,在最新的建築放火設計規範中,我們國家對高層建築的劃分就是27m,大概就是9層的樣子,這個也是與消防人員的素質和消防裝備有關,高層建築主要還是利用建築內部的固定消防設施

三是2015-2016年對整棟樓外部增加了保溫層和隔熱層,感覺是引燃了外保溫材料,造成整棟樓的立體全面燃燒,這種案例可以參見2009年的央視大火以及2010年的上海膠州路教師公寓大火

四是有可能是在外保溫層與建築間有空腔,然後形成了「煙囪效應」,預混可燃氣向上蔓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其他的想到了再補充


事發後,英國首相高度重視,遇難群眾情緒穩定


女王:

朕剛繼位的時候,

以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赫魯曉夫。

朕熬死了赫魯曉夫,

以為朝廷最大的敵人是阿根廷。

朕平了阿根廷,

歐盟又成了大英的心頭之患。

朕退了歐盟,

恐怖襲擊又成了大英的心頭之患。

朕現在越來越清楚了,

大英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邊,而是在朝廷,

就是在這唐寧街!

就在朕的兩院議員和大臣當中。

咱們這爛一點,大英國就爛一片。

你們要是全爛了,大英各地就會全爛了,

就會揭竿而起,

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啊!

——————————————————————————————————————

說正經的,這事絕對是百分百的人禍,英國人看來並不關注這種樓房保溫層造成大火的潛在風險,而在這方面,中國卻因為一系列慘痛的教訓(膠州路大火,央視大火)走在了前面。

還有,特蕾莎梅和倫敦那位和平教市長也不怎麼出面,倒是女王陛下親自安撫災民,朝廷估計還在各種甩鍋。

這大英,我看是藥丸啊。


其實國內的11·15上海靜安區高層住宅火災已經是一個參照了,隨著節能環保的要求,這類裝保溫材料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多,如果不重新審查現有已經裝好的保溫材料,類似倫敦的大火恐怕不會就此停歇。就像是河南敬老院泡沫彩鋼火災後,依然有人員密集場所在使用泡沫彩鋼板,不細緻檢查永遠不知道隱患有多麼可怕,不知是否要開展類似於台州汗蒸火災後的專項活動,拭目以待。
……
7月7日國務院果然召開會議了
……

參照一下國內現行法律,也是平常執法監督檢查用的相當多的一條:

法律依據:《消防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依法應當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依法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消防設計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三)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四)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後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五)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營業的。

建設單位未依照本法規定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或者在竣工後未依照本法規定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這是一場嚴重的消防事故。當前,要著力救災,儘力滅火,緊急搶救傷員,做到不能死一個人。建議給予涉事人員及領導嚴肅處理,希望倫敦市政府嚴肅反思,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


謝邀,這件事我只能說,它報道出來,只是因為它發生了而且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也不能絕對的說之前所有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樓房的缺點~只能說巧合吧~~就是那種只有出事才會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巧合!


高層和地下建築火災現階段仍是世界性難題,對於全世界的消防隊都是一樣。就高層來講,我國最高的雲梯車可以伸展到101米,歐洲有110米的。但是一些超高層建築基本都在雲梯所能伸展極限高度之上,而且雲梯車的展開還有場地等多種限制。所以高層和超高層建築火災的處置,主要靠的是室內的噴淋系統和水泵接合器以及室內消火栓。然而此次火災中,該室內噴淋系統並未發生作用。


凌晨著火,火勢猛烈,死傷一定很慘烈。不管什麼原因,同情那些住在樓里的無辜者。

雖然沒有進一步消息,但是看到新聞,第一個念頭就是問「是不是恐襲」。

美國911之後採取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大動作,萬一是恐襲,不知道英國會做些什麼。


火前留名,火後留名。
倫敦消防車只能噴到七樓?火著了四五六七八個小時還沒控制住?等著自然滅呢?調集了200個消防員?一個國家首都的消防軟硬體就這水平,非常可以,這很英國,這很資本。快來捧這個建築真抗燒,這國怎,定體問。


首先,英國是一個民主國家,這樣的事情對民主國家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專制國家的人,少見多怪
其次,人家剛剛投票選完首相,你沒有選票的人,有什麼資格嘲笑人家


看到大火視頻時,我的第一念頭就是高層火災中被困的人怎樣才能安全脫險?前面的朋友說得都很好,我就來「天方夜譚」一下。

首先我想到的是——能不能設計一種類似彎彎曲曲的「緩降管道」附著在高層建築物的一邊?當然,要求是絕對防火,緩降速度不能太快。具體怎麼設計,還需要考慮速度控制、人員擠壓等具體問題。

其次我想到的是——能不能有人設計一種內充空氣的緩降防火服?一旦發生高層火災,在其它途徑逃生無望時,可以穿上緩降防火服,充足氣,打開窗戶,縱身一躍,然後整個人就飄飄悠悠、緩慢地降落到了地面。哇!想想都很激動!

最後我想到的是——何時我們能夠設計出實用的反重力(Anti-gravity)裝置(服裝最好)?在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穿著反重力裝置,輕輕跳出窗戶,在反重力的作用下緩緩飄落地面,似乎也不錯啊!有朋友會說我異想天開,其實很難說,有興趣的朋友去youtube上搜一搜anti-gravity看看,或許是真的呢?


推薦閱讀:

亞瑟王是凱爾特傳說的英雄,作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的現代英國人特別是英格蘭人是怎麼看待他的呢?
歐美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有多嚴重?
請問去英國的簽證辦理的具體流程是什麼?需要填寫的表格可以在哪裡找到?
常聽到英國人的笑點很怪,有哪些相關經歷與笑話值得分享?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中國金牌數量被英國超越?

TAG:熱門新聞 | 英國 | 消防安全 | 火災 | 高層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