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驚人的學神,學習方法真的和別人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上一樣的課,做一樣的作業,課內的內容幾乎一樣,課外的內容又根本不碰。So,他們是為何出類撥萃


是的,本人在美國讀研究生,作為助理研究員(Research Assistant),有機會跟學霸博士一起交流工作和上課。中國的本科都是來自清華北大和985一類,美國本地都是本科優秀學生,同樣一節課,內容一樣,他們卻能門門高分,讓學渣的我無法直視。但也讓我更加容易發現差距的地方,因為 學渣與學霸 的比較比 學霸與學霸 的比較容易多了。

可能覺得智商的原因,後來一起學習,發現學新的內容跟正常人一樣速度,並沒有覺得理解的速度上比別人快很多。

發現他們學習方法確實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對於知識追根到底
主要體現是你問他問題,他會理解的很透徹,從原理到應用。
對於一般的學習者,只是理解書面上得意思,而為什麼怎麼做,原因是什麼沒有思考。把書本上說的看懂就行。而學霸們是對與背後原理進行了繼續研究,加深了理解,只有理解了結論背後的原因,你才能很好掌握知識

2)對於知識進行結構化
體現的當他重新講解的時候,對於概念與概念的關係,和概念內在機構清楚。而正常的時候思考,我們不會進行系統的結構化知識,而只是進行理解。當問到一個概念與概念的關係,比較模糊

3) 思維上的韌性
在思考問題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還在繼續思考,而不是放棄,鍛煉了他們思考的韌性,習慣和態度。大部分的時候,當我們遇到難題,我們第一想的就是放棄,求助學霸和百度

4)專註度高
學習的時候,他們不會被周圍所干擾,依然專註在當前的學習上。而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被手機影響了專註度,而不能一心的學習,時不時無意識的掏出手機。

那他們智商到底比不比正常人高呢?
怎麼定義智商,難道用做智商測試題的分數就能證明他智商比別人高了。難道不是他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有說服力嗎,比如對問題進行拆分成小問題,有策略和有邏輯順序的進行解析。而智商測試的方法真正能科學和有效的測量嗎?

既然差別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說明這些方法是可以學習的,也就是說你也可以成為學霸,只是想不想和願不願付出努力系統學習『如何學習』的問題


-------------------更新 11.10.2015------------
有知友問我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

對於知識的深度理解,我的理解其實就像樹的成長一樣,樹要怎樣才能根深蒂固呢?
1)讓根莖不斷的伸長,深入土地 (知識深度
2)長出更多的根莖扎在土地里(知識廣度


而樹需要的是陽光和水,而知識需要的是通過不斷提問題的深入和與其他知識建立聯繫

- 不斷深入按邏輯順序的提問題可以幫助對知識的理解(知識深度
比如我要學習學習方法。我會這樣問自己
有什麼學習方法-》有什麼學習方法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這個學習方法是什麼-》具體步驟是什麼-》為什麼可以提高-》這個原理又依據嗎?-》....

注意以上邏輯是依次遞進的關係。

- 與其他知識建立聯繫(知識廣度
任何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是依附於其他知識和建立與其他知識之上,或者又相似性。
所以學習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應該把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關係弄明白,是依靠還是相似還是這個是靠前面的進行推理而成

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整個過程,把知識進行結構化。

如何高效的學習
可以把任務進行分類,比如學習數學的其中一個章節,可以把他細分成幾個模塊

為什麼
隨著思考的深入,思考會走神,思考到與當前不先關的問題,時間都浪費掉,比如學習了一個下午,時間花了,但好像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
好處

  • - 減少思維走神
  • - 專註在當前問題上
  • - 對與知識進行結構化,可以更清晰的理解
  • - 減少上下層關係的干擾

策略

  • - 做事前先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後把他分成一個一個小任務,寫到紙上
  • - 因為可以按順序邏輯去做
  • - 當進行小任務的時候,可能又延伸到其他任務,進行分解,把任務或者問題,寫到紙上
  • - 當完成了幾個任務,重新回顧這些問題,如果是知識,進行結構化,重新整理

對與想深入學習的,可以看

《 學習之道》少年就成為了國際象棋大師,我覺得裡面提出了一個很好地觀點就是學習不應該是為了成績或者寫完作業,而是去從源頭思考為什麼這樣做,而與之相反的是背棋譜的人,可以開始的時候很快學習和出類拔萃,到後面的發展有局限性,狠狠的抽了中國的教育問題

《學會提問 》,《批判性思維 》 教導了如何批判性的思考問題

《清醒思考的藝術 》,《思考快與慢》 討論了思考的陷阱和誤區

《窮查理寶典》 學會逆向思維和談到了跨學科的重要性和了解事物的本質

《如何高效學習》 看美國神奇小子如何一年上完成MIT 4年課程


-----更新 2016.3.11-----------------
思考的藝術 - 知乎專欄


現在流行把學神抬高,把學霸壓低嗎
我高三,我們班就有一個傳說中的學神,常年網吧包夜。高一高二從來不聽課,睡覺打遊戲是一天的主要工作。但他現在是全級100名內,一直沒掉下來(我們學校前100名就可以考人大了)。我們班很多人覺得他很厲害,也羨慕他。
但是後來我們知道,他中考是和我們班現在的第一名差不多的分數,他本來也應該是清北的苗子。好吧,我知道現在結果沒有出來,但我看到的那些所謂(學神)現在基本都沒有那些從高一就開始在我們玩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努力的學霸強,因為高考拼的是基礎,所以他們沒有紮實的基礎是絕對不可能拼清北的。
我們認為的智商差異,往往並不是主要因素,學習方法也不是。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大部分還沒碰到那根極限,學習方法也不可能一出生就會吧,總是通過大量的學習經驗總結而得到的吧。努力和目標才會決定你能走多遠,當你目標明確時,你自然就有動力也有計劃方法,所謂的【怎麼做都比不上別人】只是為了別人而努力罷了。
你可曾體驗過冬日裡早晨寒風和寂寂無人?既然沒有,你怎麼知道別人是不是在努力,你又怎麼確定自己儘力了?
總而言之,沒有什麼學神,努力不止對一個人一時的考試有好處,更是能讓他一輩子認真對待生活。
我希望自己儘力做一個學霸而不是學神吧
▁▁▁▁▁▁▁▁▁▁▁▁▁▁▁▁▁▁▁▁▁▁▁▁▁▁▁▁▁▁分割線
最近又想起一個高考吧的學姐,現在在港大,她應該算是學霸吧。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她,認真幫助我們這些學弟學妹,毫無保留地把方法傳給我們,下面是鏈接
http://tieba.baidu.com/p/3158322364?see_lz=1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一看這個學姐有多麼認真負責,也就是她的這種努力和認真激勵了我要成為像她一樣的學霸,不僅僅是學習好,人格魅力也很有。菲茨傑拉德有一句話【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我相信這就是學習的意義,它拓寬了你生命的可能性,它給你的東西遠比你所意識到的多。
我也相信許多人上知乎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僅僅只是為了了解這個世界,你能說這是沒有意義的嗎?我認為學神大多數都只是挑最快,最有利於考試的一條路在走,他們少繞了很多彎路,但並不代表這些彎路是沒有意義的。
我回答得可能不能讓題主滿意,但真的,不要寄希望於走捷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它塑造一個人的知識和品格,塑造人的三觀,我願終生學習
-------------------------------------------------------------------------------------------------分割線2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了,立春了,而我的過去的一年,不快樂的,不積極的,不努力的一切,也全部過去吧。
身體的病痛已經好了,但心靈的倦怠還在纏著自己,我一直要求自己明白學習的意義再學習,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考試機器,但這不應該是自己逃避責任的借口,我有我需要盡的責任,我面對高考,那我就努力朝高考這條路去走,只有先適應它,最後才能改變它。
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不要投機取巧,更不要高考完就不再嚴格要求自己了,有志者願共勉
----------------------------------------------------------------------------------------------------分割線3
大概是陷入高原期了,又重來知乎看了一下自己的答案,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們看過很多心靈雞湯,聽過很多勵志故事,可是真正讓我們覺醒的,無非是自己的不甘心】
如果沒有這份不甘心,我們大可以選最簡單的路,大可以按照別人的安排過生活,大可以過【晚睡晚起】渾渾噩噩的生活。但如果不甘心,就會繞著路走,就會希望走向一個更廣闊的地方,即使付出更多,也從來不覺得後悔。
如果說認認真真回到這個題目本身,我的答案是【有】
但你可以再問【效率驚人的成功人士,生活方式真的和別人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答案依然是【有】
可是,你要是不喜歡這件事,把它做得再好有什麼用
你要是喜歡這件事,為什麼總想著走捷徑
做好這件事,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一萬個小時不過400多天,你一輩子有兩萬天,踏踏實實做,哪有做不到的
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人是五千米賽跑,有人是百米衝刺,而你卻在清晨散步,你會害怕自己被淘汰嗎?不,不會的。】——龍應台


本人曾經是當地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的尖子班裡的前十名,大學雖然弔兒郎當但是半年複習就以學院第二名考研成功,之後又保送來了香港讀博士。所以不謙虛的說,算不上學神,但至少是個學霸。

——————————以上是答題資格————————

問主的標題和提問是兩個問題:標題關心的是學神的學習方法,提問內容則是在限定了課內課外知識的情況下,詢問學神憑什麼能出類拔萃。既然如此,我也會從這兩方面作答。

————————以下才是答案————————

高中階段,我的學習方法中最有效的一條就是總結錯題。這條方法有兩個好處。一方面,直接效果上,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所學的差錯或者不足在哪,習得以後不犯類似的錯誤。另一方面,間接效果上,對學習的自信心有一個極大的促進:如果你對該學科掌握不好,通過總結錯題你會發現會錯的題目越來越少,從而加強自信心;如果你本身掌握就很好,那麼你就發現自己的錯題集如此之薄,信心爆棚。

由於初高中太過久遠,能提供的建議我就只記得這麼一條了。

考研及之後的學習中,我認為最有用的經驗,就是制定學習計劃。換句話說,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以考研為例,當時我在考研之初已經評估了我的學習水平,估算了一下自己要把專業書看多少遍才能達到考上的水平;然後開始分配時間和相應的任務;在過程中隨時調整自己的評估和任務的分配。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我覺得只有一個:極大地促進你的自信心。當你知道你自己掌握了什麼,離目標還有多遠的時候,你對你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是非常有掌控感的,或者說「胸有成竹」。

其他的細節,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倒是可以說說,這裡就免了。

至於學神為什麼能出類拔萃,看問主的潛意思是好像學習方法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是的,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認為,廣義的學習方法並不是指死K書,而是如何根據自己的現有狀況(時間、金錢、身體條件、周圍環境等等),制定一個指向具體目標的計劃的並加以執行的這整個過程。整個過程涉及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其他回答者提到的智商、天賦等等。如果問主不明白這一點,而只是希望照搬別人的「有效的學習方法」,那麼結果很可能是比較遺憾的。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哦————————


不是學神也不是學霸,但的確有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有一段時間,一學期選了六門全四千級別專業課,同時因為興趣原因,每天還要去健身房,一天下來自己學習時間其實只有兩個小時不到,但同時也能名列前茅。突然有一天意識到自己的效率比同學高,assignment做出來也比別人快,於是總結了一下。
首先是用了電腦。不是開玩笑,表象是用電腦,其實是歸納體系。在總結筆記和寫作業時全是用Excel。因為懶,把高頻的內容都集中了起來。各種公式的各種變形也在excel中反映出來。本來的目的只是想通過改變輸入的數字來快速寫作業。過程大抵就是先創造一系列公式,彼此input和output關聯。然後Copy加paste,改數字,排版,列印,submit。幾乎所有的作業就如此做完了。做完作業時其實根本不知道每道題答案是什麼。所以別人討論答案時我都沒法參與進去。效率高的原因么,「Excel did the work, I did the Excel」 (所以大家不要光說老闆有事都讓秘書幹了,要知道沒事的時候,老闆為秘書做了很多)
不知不覺,所有的公式都信手拈來,公式的原理也一清二楚。別人忙於討論答案時,我只是熟讀了公式和原理。舉例說,如果考試是針對公式和原理。那我花一個小時看公式和原理絕對比別人討論三個小時作業答案要高效,因為三小時作業量只有二十分鐘用於複習公式和原理。
另外一點,剛才提到了總結筆記,但總結筆記的方法才需要注意。因為個人原因,我的字,自己不一定認識......而且因為寫的慢,所以其實上課根本就沒怎麼記筆記,只有幾個字母,數字,還有些三角形,五角星,因為所以符號(就是三個點那種)。兩三頁紙隨意雜亂的符號,包含了至少一個半小時課程的內容,這種筆記,如果自己不明白,幾乎沒用。所以所謂總結筆記,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腦補。這樣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很多,發現問題也就比較快,能想通的馬上想通,不能想通的可以問老師,上網查,或者帶著問題聽下一節課。很偶然就會發現,自己大概能知道老師下節課或者下下節課會講什麼,感覺像開了天眼。加上深層次的思考,通過看兩頁紙,就能同時完成複習和預習,也算是高效了吧。

最後綜述,看起來就是使用了電腦和總結了筆記,其實是把精力集中在乾貨上和勤於腦補。真正難一點的,無非是發現乾貨的能力和腦補走對方向的幾率,但這個真不是什麼問題。


簡單說,其實就是從小就開始會「獨立思考」,以自己的頭腦進行分析判斷,不人云亦云,比大多數人更早開始學會進行「複雜的思考」。
舉例子說:小學的時候,數學考試後面的大題,問一個工人每月生產xxxx個螺絲,那他每天生產多少個?我就傻了:是哪個月?有的月31天,有的月30天,還有個奇葩的2月,要考慮年份。空白,不答,還在試卷上畫了個正在思考的怪物。
然後接著又一道題,給的是一年的總量,再問日均,我又傻了——這是不是閏年?再次畫了個怪物。
最後考試數學成績全校倒數第二,數學老師不信我會考那麼低,找到試卷翻出來看見兩個怪物,鼻子都氣歪了,狠揍我一頓。
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看長篇小說,姚雪垠的《李自成》,學習成績一直是班裡的中等略上的水平。
上了初中成績也仍然保持班裡中上,長篇小說看得已經極多了,初三的時候,數學老師講三角函數,說三角形的邊互相比,可以得到四個函數,分別叫「sin,cos,tan,ctan」,我當時莫名其妙——不對啊,三個邊互相比應該有六個關係啊,但是數學老師人很兇我不敢問(實際是當時課本上只教這四個)。
初三暑假得到一本《平面幾何》的舊書,然後突發奇想,覺得應該也有「其它面」的幾何,就先撿個最簡單的「球面」來試試照著做,先定義「點」,然後定義「直線」,然後定義「角」,每個定義都很麻煩,牽扯很多,為了定義球面上這個「角」,我考慮過曲線所在截面的夾角,考慮過球面切線的夾角,找過微積分,解析幾何,微分幾何,什麼拓撲流形等書試圖搞明白怎樣更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立了好幾個體系都是中途發現走不下去而放棄,但是弄明白了很多道理:建立體系很難,怎樣選擇體系的基石——初始起點很重要,基礎定義永遠可以更加「基礎」,三角形內角和不一定非要是180度,……
後來,覺得不可能只有我想過這個問題,不可能古往今來那麼多聰明人,就像隔壁班那每次數學考試總是比我考得高得多的孫xx,人家就都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只有我遇到了這難題?我就開始遍翻史書,結果大失所望——原來元代的時候,人家有個叫郭守敬的哥們,連球面上的正餘弦定理神馬的各種公式都給推完了,我特么連個能沒矛盾能走得更遠的體系都沒建起來,差距啊,差距太大!人比人,氣死人!
初中的時候,文科拜我看了那麼多小說所賜,然後還不知羞恥的開始寫小說,強迫我弟弟和周圍小朋友們看,還嘗試過各種題材——歷史題材的還要去查各種史書,為了拽幾段古文還專門背了《古文觀止》《全漢賦》《尺牘小品》等的一些文章還有什麼唐詩宋詞更不用說,寫到打仗雲遊什麼的還得去查地理書,有段時間還要嘗試學林清玄的佛學題材,為了寫道家修真題材我還專門練過內功,每日中午十二點坐在太陽底下吸收陽氣精華(搞的那會老上火),……,各種奇葩各種二,學習成績始終是班裡的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極不穩定。
上了高中好像突然想起來,覺得自己長大了,不能再這麼二下去了,將來還要結婚還要工作還要贍養父母還要幫我的其它親戚家看我小說長大的弟弟妹妹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自己文科還不錯,理科有點弱。
然後開始發奮學數學,認真學了一陣,發現高中數學怎麼一點都不難,很快學完沒事做,找了以前「翻閱」過的樊映川版的《高等數學》(上下兩冊,當時只找到這個版本,我覺得相當好,比同濟的好),花了一個暑假搞定(課後習題全做完),然後無事開刷《吉米多維奇》沒刷完,又用一個暑假搞定《線性代數》(是個大專教材,看得極痛苦,很多內容沒頭沒腦,得靠自己想辦法推導中間省略的東西,很多根本推不出來但是你不知道),覺得高中物理化學也不難,相當於一些數學應用題。
高中是什麼狀態呢?
同學看我:語文課看小說,數學課發獃,或者突然想起什麼拿筆算算,物理化學課都是開小差看小說,或者偶爾算個什麼題,歷史地理課也不怎麼聽在看閑書,或者自己拿歷史和地理圖冊在上面畫這個標哪個(給我的小說儲備點知識),為了「不被老師打擾」,我還專門換座位到倒數第二排。
考試成績呢?高一開始從中等偏上開始發力,高一下學期開始90%以上的考試名次都是班級第一,各科(包括當時所謂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副科)都是第一,學校排名至少也是前三之內,具體名次看題型和我對該考試的重視程度而定,會考所有科目全優,放棄保送參加高考,成績全校第一,全省排名在前1%之內(總分的分數排名百分比成績單只公布到整數位,沒有專門去查後面小數是多少,當年高考還沒擴招,專門查名次還得花功夫)。
中學上課的時候,老師有什麼不懂的也會問我,然後給大家講。

那時候不流行叫什麼學神學霸,但是回頭想,只不過是我無意識的更早的學會了鍛煉自己進行「思考」,這一點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人生如負重行遠,比的是長久堅持的耐力,想當年高中的時候,坐我後排的小黃毛丫頭,總是拿筆戳我問我題目,考試成績比我差好多還復讀,大學還掛過科的丫頭,也是上交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好幾年了。


學神什麼的不過是臆想出來的吧,只能說是找到正確的方法並付出適當的努力的有腦子的人。
不能否認這個世界的確有極少數天才存在,不過大部分人的成功還是緣於他們的努力。
這個努力不是那種天天刷書刷題熬夜到很晚等等把自己感動哭的努力,而是捨得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與自己的優勢,然後有重點有詳略的努力。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同,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找別人請教現成的學習方法什麼的並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另:不要相信你看到的表象,也許人家只是人前雲淡風輕,人後咬緊牙關付出了你所不知的努力。
不要只被成功的花綻放時的明麗驚艷到,而忽視掉當初人家奮鬥的汗水。
總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自己的方法,並投入熱情與汗水,一定會有所收穫。學神什麼的,你也可以~~


有時候真不是方法的問題,理解吸收能力本身就不在一個水平上。


當然是不同的了。其實優秀的成績的來源就是訓練方法的先進性。
我是一個留美博士,喜歡和身邊的同事同學研究學習方法,也閱讀了大量的關於學習方法的文獻。得出的結論就是:優秀的成績就是由聰明的學習方法練就的。

學習本質是認知過程,其實它是有規律可循的。雖然個體的特殊經驗不一定適用,但是有一些普遍規律是適用的。
科學家已經進行了幾十上百年的研究,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
最近幾個博士朋友一起做了一個公眾號,就是關於學習方法的,「高效學習的道與術」,歡迎訂閱~

http://weixin.qq.com/r/HT8HH0zEmxHkrQh892o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貼一篇之前寫過的文章吧,《讓學習效率翻倍的建議——知識體系化》,希望能有啟發幫助。

2001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出版的《知學生之所知》一書中記錄了一個案例:有兩個學歷史的學生被問到同一個問題:英國在哪一年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中一個學生回答說是在1588年,而第二個學生說他記不太清楚具體的年份了,但是應該是在1590年左右。

1588年確實是這個歷史事件發生年份的正確答案,看起來第一個學生學得更好,掌握的知識更精確。但是研究人員並沒有就此停止,而是繼續詢問他們是怎麼得出各自的答案的。

第一個學生說他是從書本上看到的年份然後記住了。而和第一個學生不同,第二個學生回答說他是根據自己的知識推斷出來的:1600年之後不久英國在弗吉尼亞建立了殖民地,而英國當時並不敢在遠海航行還不安全的情況下完成大規模的跨洋旅行;考慮到大規模的海運一般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夠組織妥當,所以他推斷英國擊敗西班牙艦隊應該是在1590年左右。

1

機械式學習

這兩位學生的後續回答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各自知識結構的質量差別。

第一個學生學到的是一個孤立的關於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知識點。在他的大腦中,這個知識點顯然和其他的歷史知識是沒有建立起聯繫的。相反的是,第二個學生更像是把他的知識用一種有著更多聯繫的方式組織了起來,這種知識結構幫助他通過對具體的情況的推斷來回答問題。

第一個學生並沒有什麼成體系的知識結構,零碎的知識點並不能對他未來的學習提供多大幫助,而第二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卻能夠為後續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在學習時就像第一位學生,沒有建立起來一個有效的知識體系。在他們的腦海里,知識概念都是零碎的、分散的,繁雜不系統。

這種冗雜零碎的知識儲備是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採用了機械式學習造成的後果。所謂機械式學習,是對獲取的知識不加處理得複製到大腦中的學習方法。它採用的是機械式重複的方法,通過反覆記憶信息,來達到牢記的目的。比如有的人在記憶單詞時,會把一遍一遍得重複單詞的每個字母;在學習公式時候,會不停地重複抄寫公式。

缺失知識體系的後果就是理不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頭緒,既無法把知識全部回憶起來,更找不到它們之間的深層聯繫。這樣的學習方法的效率非常的低下。因為每一個我們試圖記住的信息都是孤立的,除非我們的大腦能夠像計算機一樣精確得複製輸入的信息,否則我們不可能記住這麼多零碎的知識點。

機械式學習吸收的知識從量上來說,太多;從質上來說,太亂。知識點之間相互孤立,只是被堆積到大腦中,既不利於全面的記憶,也無法完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解決難題了。

大大小小的知識點被零亂得擺放在我們的「知識庫」中。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的是,通常我們沒有辦法完全回憶起所有的學習的內容,只有圓圈中的那一部分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能真正回想起來的信息。

換句話說,我們排列組織信息的方式影響了我們對信息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體系化學習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倉庫的話,體系化的學習就好像分門別類的把知識有序的組織起來,編織了一張信息的大網。

通過分析比較、概括歸納,形成了成體系的知識結構。它囊括了所有的知識要點,儘管容量很大,但是形式上卻是少而精的。知識點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這樣的知識好記又好用。

那麼體系化的知識結構是怎樣被建立起來的呢?有兩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聯繫密度和聯繫質量

A. 聯繫密度

專家與初學者的知識結構的重要的區別之一就是概念、知識點、技能之間的聯繫的數量或者說密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著意去尋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從屬層級、聯繫程度,把眾多的知識點融入到一個複雜的結構中去

比如,在學習文學史的時候,我們既可以建立起一個以年代先後為依據的鏈式體系,根據年代劃分作品;也可以依據作品的風格和思想,劃分不同的流派;也可以根據文學作品的形式(詩、詞、小說等)歸納不同的作家,而每位作者的代表作又是該作者的次級知識點……

知識結構越複雜、聯繫越緊密,記憶和使用知識的效率就越高。知識結構中的聯繫越稀疏,則信息的提取與運用效率越低下。舉個例子,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按照時間軸來組織歷史知識,我們在記憶某一個歷史事件的時候,就不得不記憶在時間軸上與之相關的之前與之後的事件。如果我們遺忘了其中一環或者其中一個聯繫,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B. 聯繫質量

知識點之間聯繫的質量同樣會影響到我們記憶和有效應用知識的能力。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季清華教授在研究中證實了這一點。

在研究中,物理初學者和專家被要求對不同的物理問題進行分類。初學者分類時依據的是問題中圖表的表面的樣子,比如,把所有帶滑輪的問題歸到一組中,把所有帶斜坡的問題歸到另一組中。

這種根據表面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並不能反應出問題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係,對成功解答問題來說也沒有任何幫助。

與之相反,在實驗中物理專家根據更深層、更有意義的特徵對問題進行了分類與組織,比如,依據解決問題時需要應用到的物理原理。除此之外,在談到分類時的邏輯時,專家們解釋到,在把每一道題目劃分進相應的類型中時,他們腦海中關於怎樣解決類似問題的解答模板被自然地觸發了

所以,專家進行分類的基礎是一系列深層次的特徵,並且這些特徵與怎樣解答這些問題直接地相關。

建立起這種有意義的連結的知識結構需要花費時間,同時也需要經驗。在剛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我們還遠沒有這麼高的水平。但是,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嘗試把知識點用有意義的方式聯繫起來,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更高效率的學習和記憶。

在未來的推送中,我們會介紹更多的建立體系化知識結構的方法與策略,敬請關注。

小結:

把信息組合成一個複雜的、相互聯繫的知識體系能夠極大地提高我們在需要的時候獲取信息的能力。熟練的運用多種不同的知識結構,找出有意義的特徵和類型把知識組織起來,是我們構建體系化知識結構的關鍵。

我們的公眾號里還有更多介紹學習方法的文章,這些方法不是基於個體的經驗和猜測,而是總結自教育學家、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夠對您的學習有所啟發。歡迎點擊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

為什麼學習刻苦卻成績不佳?為什麼學過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以前,學校並沒有教給我們怎麼學習;現在,大量的研究能夠提供科學指導。關於怎樣更好得學習,你的競爭者可能已經在這裡獲取了指南,別給他們超過你的機會。

關注「高效學習的道與術」,給你的頭腦來一場風暴

http://weixin.qq.com/r/HT8HH0zEmxHkrQh892o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能夠讓自己在不動用意志力的前提下就堅持下去的方法。

幾個比較好的方法比如:
1、興趣
2、求知慾
3、找和能力匹配的學科
4、問題驅動
5、早點睡覺
6、不能放棄娛樂時間
7、虛榮心(有時候是有用的)
8、貪婪(不得不說有時候也是有用的)
9、智商


牛人也分很多種性格,但是他們牛就在於用了適合自己的那條路.當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時你自然也會變成牛人.只不過,是你不夠了解自己罷了.


專註。
就我認識的一個學神而已,他說他整天都在學習,我不信,因為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都在玩,而且他每次來找我也是為了玩…
感覺他整天都在玩還差不多啊…

我這麼跟他說了後,他說除了你看到的時間外,我基本都在學習。
他是這樣的,玩起來很盡興,彷彿他沉溺於其中不顧學習,是個學渣;學起來很盡興,彷彿沉溺於其中不顧玩耍,是個書獃子。
他說他做任何事都很專註,包括xxoo的時候…也是想盡辦法讓對方和自己享受。
開小差、發獃、邊看書邊刷手機這種事他絕不會做。
給我的觸動是蠻大的。

噢對了,他智商確實也挺高的,領悟能力也好,但是…總感覺和正常人不在一個維度呢,和他聊天簡直分分鐘要吐血和抓狂,大概是情商略低吧。


還是悟性和天賦
但是普通人是可以學習掌握這種思維方式的

記得看過一個問題:努力真的可以上清北嗎?(差不多)
一個答主在沒人幫助提醒的情況下,從小就開始給自己制定計劃,每一步要走到哪裡,要到哪個程度,並且早早給自己培養各種技能,最後到了清北。
這種覺醒能力就是一種天賦。

不過是可以學習這種思維方法的。

比如我在高中,學習就很輕鬆。學霸們還在苦思冥想的時候我就可以一口說出答案,學習不刻苦但卻在班上前幾。無非就是善於自己歸納和總結,反思等。
比如一道數學題,看到這個解法立馬就想到很久以前做的一道題也是類似的做法,挑出來比較、分析。這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技能都是在腦子裡完成的。
(所以所謂的學神平時看起來什麼都不做,其實他們做的很少卻是很在點,比看起來很刻苦的人少走很多彎路,這都是大腦思維方式決定的。)
這些是沒人教的,自己潛意識裡就會這樣做,覺得就是應該這樣啊,有什麼不對嗎(⊙o⊙)

有許多高效學習方法其實是學神們的自帶技能,我等只要虛心學習,努力實踐,在理解的基礎上化為己用,即可。


領悟,因為他們睡覺也會想問題,把問題想得比較深,並不局限解決問題。


其實就是智商高。
大部分人還是不甘心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
換個角度想,學神有好的學習方法,你們怎麼就沒有?是不是還是因為智商低,笨,蠢,所以只會死讀書,不能總結整理歸納出一套好的學習方法?
擁有好的學習方法也是智商高的表現……


其實一個學渣來回答學神的問真的不是很好,但曾經在某些科目也算得上學神。


就像我最以前最痛苦的科目是英語,花最多時間也是英語,但是還是很爛

而對於語文,我從沒花一丁點課餘時間,但基本語文和作文單項都會拿最高分

還有初中時候的化學,也是曾經的驕傲。


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厚積薄發,語文好可能是我比起同齡人看過的書比較多。

2 循環 ,循環分為良性循環和惡習循環,就像化學,我成績拿了全級第一老師誇,周圍女生圍著問問題,我就因此更感興趣,更感興趣就把許多精力放在這上面,好是自然而然的。相比之下,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英語,可是沒有基礎,心裡又覺得它很難,課上也跟不上,就是惡性循環。

3 預習,其實我覺得真心挺重要的。如果預習得好,等於你已經學了一次,上課的時候,再學一次,等於你已經學了兩次啊!如果你的人生能再來一次你能不牛嗎?簡直就是開掛了好伐。雖然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

4 天分,這個還是要說的。雖然天分某種程度上可以用勤奮彌補。就像那些我理解得了的文字,基本上看一次就記住了。包括書籍,看一次就能跟你複述並加入自己的例子等。同樣的,每個人天賦在不同方面,需要挖掘。不過不要灰心,還是那句話,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不需要拼天賦。


學霸的學,是死學,是靠記憶力把有限的知識點裝進腦子,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

學神的學,是活學,是將知識點通過自己的建模,建立聯繫,從根本上弄清規律,進行系統的學習。

所以學神不但知道每一個知識點(並不靠強悍的記憶力,而是因為系統學習),而且知道每一個知識點為何如此。
他們不但知道每一個知識點為何如此,還知道一大堆考試大綱之外的,你們從來沒想過的,連他自己也沒得出答案的問題。

從學神的視角來看學習,比一般人更宏觀,更哲學化。


基礎不一樣,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不一樣。
比如做一道題可能人家都看出了出題人為什麼這麼出,你只知道怎麼解,這樣學到的東西就很不一樣啊。
當然智商也有一定的影響。。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道「這是什麼鬼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題問學神,她也沒見過這麼奇怪的題,但很快做出來了。
我得有人給我講一次才能保證下一次做出來。
學神給我講一次我還得眼睛眨啊眨的,講到第三遍她就要跳腳了。
這就是差距。

我們高中有倆理科班搞競賽的,高三的時候外校的老師給我們出了份每道大題都要講解一個多小時簡直不知道是什麼鬼的數學卷子。
滿分一百五
我們班學神考了九十多
理科班平均一百三十多
最後學神還是穩穩噹噹的進了清華

不過話說回來,好好的沉下心認認真真的讀書,只要不是金魚腦袋,考個不錯的學校還是沒問題的。

我的小學同桌,唐氏綜合征患者,走路跌跌撞撞會撞樹,日常一直流口水,智商也不行,連筆都拿不穩,寫個作業都歪歪扭扭皺皺巴巴還布滿口水_(:зゝ∠)_
就這樣,人家還超越了大多數的小學同學,考了個二本的學校。


你只看到了我上課玩手機 確沒看到我除了玩手機上課也在刷題
你只看到了我不上自習 沒看到我利用自習的時間放鬆然後整晚學習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學習習慣
但要知道沒有什麼是不勞而獲的 不努力永遠不會有收穫


保持思想的單純,不要想太多


推薦閱讀:

如何在三天的時間內提高大學英語四級作文分數? ?
如何高效使用和整理印象筆記(Evernote)?
准初三,晚上總是感覺很累,不想學習,怎麼辦?
18 歲每天睡眠 5 - 6小時,如何保障白天學習?

TAG:學習 | 效率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