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昌鈺博士?

李博士前陣子來學校講座了,萬人空巷。先前對其了解最多的也就是辛普森案和一些個人成就。但也在想,其在國內的地位會不會因為他是華裔而造成的呢?


呵呵…………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十分令人敬佩。我要是能碰上這樣的老師,此生無憾矣!
貼一個鏈接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cb3c3330100afgr.html


與樓上某博主一樣,同樣是有幸在學校聆聽了一次李博士的講座。

一個非常有精神的老頭子,極具人格魅力。由於我和我朋友現在高三,講座是全體高二參加,但看宣傳海報各種神奇案件於是中午跑到禮堂去旁聽,結果一聽就入迷了,第一節課差點遲到(笑,超羨慕學弟學妹能把整場聽完。)

大概回憶下李博士的講座吧。首先,李博士不僅平易近人而且非常有趣,說話不擺架子,大概和我們副校長(曾經國家女排隊成員,身高1.85+)是好友,經常時不時提到我們副校長調侃兩人身高差距,並且還特地放了自己年輕時候照片跟我們炫耀自己當年有多帥。(超可愛)

然後講到自己的經歷,年少時很苦,母親帶大他很不容易,考上台灣一所警校,年輕時候先當了警察,後來有機會去美國經紐大一教授推薦,進去學習了偵查科之類的(比較專業的記不大清了hh),後來開了自己的研究所,破了許多案件,還當過第一個華人美國某州警察局局長。

令我印象比較深的李博士演講中提到的幾件事。

第一件是有關他的研究所。當時他被派去負責一個非常破舊的研究所,裡面總共幾個人員,並且都是那種能力比較弱老弱病殘類,但他想不能就這麼放棄,於是想了個法子,讓那些某方面能力有所缺陷的人去做他所能駕馭的工作,使每個人都能盡情施展自己才華,最終使一個當年破舊的只有一個衛生間大小的研究所最終成為了美國最著名的研究所之一。

這大概也是他的座右銘,挑戰不可能的最好詮釋吧。

第二件是關於他擔任美國警察局局長的。李博士一直強調自己喜歡搞前線工作,比如搞研究搞偵查,而不是當官,但是當時上一任局長卸任後,幾個副局長也接連出事,他被委以重任,但他還是沒接受,最後別人學聰明了去找他媽媽,讓他媽媽來說服他,他媽媽跟他說,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更是華人,以前從未有過華人能在美國獲得如此高的待遇,他必須具有使命感去接受。李博士很孝順,最終還是接受了使命。從這裡也能聽得出那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吧,養育了一個如此優秀的兒子。

然後是他自敘的兩件趣事。他初當局長,發現局長身邊的警衛人員都是人高馬大的美國彪形大漢,他夾在中間顯得十分尷尬,於是他改變了美國向來警衛人員只選大塊頭的規定,修改為警衛人員也能選矮個子的,成全了好多小矮子的警衛夢,最後挑了幾個跟他差不多高的,並且放了兩張前後對比圖,後一張李博士跟一群矮個子美國警衛人員站在一起,笑的可歡了。

第二件是他在卸任局長後,選下一屆繼承人時,最終選了一個法官,原因是那個法官比他還矮,他不會成為美國史上最矮的警察局局長了。

然後講一件他親口說的案件吧。

是關於美國一個學校的案件。當時美國某高校每次sat托福成績總是高的出奇,導致周邊學校紛紛懷疑有貓膩,於是找了李博士幫忙調查。李博士在熬了幾個通宵後,看了成千上萬份那個學校考生的試卷後查明了真相,對,僅憑靠看痕迹查明了真相,他發覺這學校每張考卷上,凡是有塗改處,塗的方式總是同一個習慣的,不是字跡,是通過觀察一個個答題卡一個個塗抹發現的,於是他推斷出,應該是那所學校在所有學生考卷收上去後,校長總會偷偷拿回家將學生的一部分錯誤答案改成正確的(這校長也是夠拼的),最後被證實了確實如此,然後李博士說他以後再也不想看答題卡上的一個個黑方塊了hh

最後李博士還說他現在又繼續在前線工作了,搞科研,而且他一直都有記日記的習慣,哪怕一天經常超強度工作連續十幾個小時,也會記錄下一點,所以最終才能匯冊成那麼多本書。

他還講了蠻多,但我有點忘了,可能直接去看他的自傳里也都有。但說實話,短短一個多小時,一個已經不再擁有年輕英俊的臉龐與帥氣的身姿的老年人卻硬生生讓我成了他的迷妹,敬他一句「男神」,我想,這必定是多年歲月的沉澱,閱歷與拼搏,才能在眾人面前呈現出這樣令人敬佩動容的姿態吧。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向李博士致敬。

最後送上一句我很喜歡的一位密歇根學院的教授所說的話:
Try harder so that you can fail better.
或許無法達到李博士的高度,但努力,總是不會後悔的。


這不是第一個問李昌鈺的問題,我就再答一次。
李博士的生平履歷拿出來一看很漂亮,非常漂亮。
我作為一個聽過他現場講座的同行來說,聽了他的講座後,我深深地感覺

老頭你是有多缺錢?全省內部講座會,省一把手都在給你撐場面,大家都是辦案人,不是外面那些聽風就是雨,不懂門道的人。兩個多小時就開頭還能聽聽,後面全是吹自己的牛逼,我知道李博士您牛逼,不然也不會在這裡開講座,但您作為一個泰斗,沒必要跟個二流明星一樣全程無乾貨一直自我營銷吧?自己吹自己吹兩個小時,我是真的佩服的!


李昌鈺1938年出生於江蘇,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紐海文大學終身教授,美國首席鑒證專家,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任州級警政首長的華裔人士,參與偵破過「辛普森殺妻案」、「美國女中學生焦屍案」、「柯林頓助手自殺案」、「美國豪華游輪新浪失蹤案」等8000多個重大刑案,被稱為「華人第一神探」、「現代福爾摩斯」、「現場重建之王」。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李昌鈺的成功之道》是李昌鈺的自傳,內容平實,不誇張、不渲染、不居高臨下地教育人,娓娓道來78年的人生路,奮鬥的歷程,感悟的人生道理,熱血的勵志傳奇。

梳理李昌鈺的成功之道,或許能對我們自身的成長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

一、
非常重視教育的原生家庭

李昌鈺家共有13個孩子,他排名11。父親做生意,家庭富足。為避戰亂,舉家遷移到台灣。但是因為父親乘坐的太平輪沉沒,導致家道中落。從此母親靠幫人洗衣服等工作,獨自撫養13個孩子。雖然生計特別艱難,大的孩子要打工兼職,小的孩子也要幫忙做家事,為了鞋子能穿得更久一些,李昌鈺出了家門就把鞋脫掉打赤腳走路,到了學校門口再穿上。

即使生活如此捉襟見肘,他的母親也堅持讓所有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李昌鈺的期望也是將來能出國讀書,拿個博士學位。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好幾個孩子都讀了博士,在各自的領域取得成就。

所以解讀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一定要回過頭去看他的原聲家庭,不論富貴與否,一定是重視教育的。龍應台家也是這樣的,父母竭盡全力供孩子讀書,不要他們做家務,學習時保持安靜,培養出了三個博士。

他們的家長都是有遠見的家長,五六十年前,條件拮据,卻幫孩子樹立起讀博士的遠大理想,這是怎樣的見識和胸襟。相比之下,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家境不好而早早輟學出去打工,這又何嘗不是因為父母目光短淺。這些事例告訴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在戰略的層面重視教育,在實際行動上支持教育才行。

二、 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儲備

李昌鈺原本因為家境差營養不足,人長得很瘦弱。但是

讀警官學校時接受嚴格的體能鍛煉,學習柔道、摔角、武術等課程,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壯。七十五歲時還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參加央視的《開講啦》,一秒摔倒撒貝南。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身體好和事業成功有什麼關係?我告訴你,這關係可太大了。健康的身體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沒有健康這個1,其他的0根本就無法依存。

李昌鈺幾十年來,每天只睡4、5個小時,空中飛人一般全球辦案、講學、錄製節目,承受了如此大工作壓力,年近八旬看起來像五十幾歲,全是因為他身體好。

其實偉人、名人共同的特點是身體好。毛主席、周總理年少時都熱愛鍛煉,所以萬里長征路走得下來;柯林頓每天跑步,奧巴馬愛打籃球,所以能坐得穩總統寶座;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每天鍛煉一小時,所以他才能12點還在實驗室,7點已經又到實驗室了;鍾南山院士自爆年輕時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在校運動會上保持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所以他70多歲了還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所以身體棒未必能成功,但是身體差肯定不能成功。身體好才能幹得動活、抗得住累,才能活得足夠久,熬到自己成功那一天。

像現在的人,天天對著電腦,看著手機,動不動就頸椎痛了,腰椎突出了,熬夜就出黑眼圈了,就這身體素質,還天天幻想成功,做夢呢?把你擺上成功者的位置,你能熬得住嗎?讓你沒空倒時差地滿地球飛,讓你連續工作72個小時不睡覺,行嗎?

所以諸位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好學生,先讓自己的孩子身體棒棒的,那些走兩步路就直喘氣的胖丫、胖小,三天兩頭感冒請假的文弱寶寶是很難成為優等生的。

三、 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興趣所在

李昌鈺最初的理想是當籃球運動員,但是經過努力後發

現自己不是那塊料,就及時改弦更張了。他得到的感悟是「要了解自己的先天條件,不要把目標定得超過自己的極限,就不會感到失望與痛苦。每個人都有他先天的體能、智力上的Limitations(限制),要想辦法接受它,而不是一直執著於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李昌鈺當年鑽牛角尖就想打籃球,那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名神探,多一名平庸的籃球運動員。

他取得博士學位後,母親、導師、朋友都勸他繼續從事生物化學的研究,但是他堅持從事當時來看還是冷門、小眾的鑒證科學。因為這是他的興趣所在。

如果李昌鈺當年選擇生物化學,那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名神探,多一名生物化學教授。當然了,憑他的努力,他當生化教授應該也很成功,但是生物化學教授實在太多了,而鑒證科學當時剛剛起步,是李昌鈺將其發揚光大的,所以當生化教授遠遠不如現在這樣開創了一個時代,成為這個領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更有意義和成就感。就像他自己說的「你站在什麼起點不重要,你在人生的抉擇點做出什麼選擇很重要」

不再執著於打籃球是放棄,堅持做鑒證科學是執著,這一退一進的基礎都在於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局限,認清自己的興趣。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認清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太多人從來就沒搞明白這兩件事,稀里糊塗地就把這輩子過完了,當然成功也就無從談起。

作為家長,我們往往希望孩子好,所以會強加給他們很多自己的意志:你要學鋼琴,你要學奧數,你將來讀經濟管理,你將來去證券公司掙錢多。這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做,他們自己到底願不願意做。其實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內心,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所在。

四、 成功就是一點一點的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荀子》里的名言,告訴我們要積累!積累!積累!

李昌鈺的成功靠的就是積累,「除了運氣以為,我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努力更是關鍵。人的一輩子很長,成就其實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李昌鈺四十幾年來參與過全球8000多個重大刑事案件的偵破,「每個案子我都仔細研究、反覆研讀過無數次資料,這些都成為經驗和知識的累積」。

8000,這個數字是怎樣一種概念?如果你讀過8000本書,該如何博學?如果你寫過8000篇文章該如何妙筆生花?如果你現在開始寫完8000張毛邊紙,書法水平肯定艷驚四座。如果你畫了8000幅畫,肯定能小有名氣。

十幾年前,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辦公室里的一位語文特級教師曾經告訴過我要注重積累,要積累文章,要積累試卷,要積累教學經驗。當年我當成了耳旁風,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金玉良言。

我們不夠成功,是因為積累得不夠。是因為不願意積累,因為積累太累,太久,我們不願意等待不願意捱。我們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最好一下中張彩票,秒成百萬富翁,最好明天就變成馬雲、馬化騰、王健林。

卻忘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錢要一點點攢,事要一件件做。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暫時成績不夠好,不要著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孩子不是一天養成的,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聚沙成塔,某天驀然回首,原來已經進步這麼多。


不是因為是華裔,是因為真的厲害,從業50多年,破過8000多件案子,每天工作16小時,他已經77歲了,對了,他很專一,很愛老婆,工作起來真的超級超級認真呀!


強答一個:李昌鈺是美國司法制度造就的一個人物。李生的技術水平應該是國內刑事技術界眾多高工的水平中比較中等的,但他的表達能力應該是遠遠超過國內公安界頂尖選手的。這是由美國鑒定人必須出庭的司法制度決定的:你技術再好,在法庭上經不住律師幾輪交叉詢問,照樣是白扯。而相比國內,給法官解釋技術,多數時候是私下溝通吧……


我一度很崇拜他的。小時候看福爾摩斯探案集,沒想到還真有這樣的神人啊。

後來再看他參加的節目,節目里把他捧為聰明絕頂的神探了。什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做事一絲不苟,出手就見真章,世界各國難破的案子都哭著喊著讓李博士拉兄弟一把。。。。。

太完美了。

我不敢說完美就是騙局,但是太完美的人的真實性真讓我懷疑。

就像一些明星,總是在影視劇中演一些好男人,好丈夫,但是等記者把他出軌的消息爆出來,我們才知道:哦(⊙o⊙)?!有這等事!


同樣,李昌鈺讓我們看到的都是完美正經的一面,我們看到的都是節目里對他的奉承吹捧。我們聽到的都他對自己破過的案子的描述。

我並不是要詆毀李博士,你看我都是稱他為「李博士」的,而是李博士的故事告訴了我:要敢於質疑。

同樣的,一些媒體總是刻意的造神。上網一搜李昌鈺:

打開搜索結果發現,有些案子李博士並沒有參加,所以他並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但是媒體卻已經把神探這個帽子牢牢的扣在他的頭上了——而李博士呢?他並沒有拒絕。。。


總得來說:李博士是我崇拜的一個人,這份崇拜將一直持續到他的負面消息出現為止,目前他還沒有負面消息。


剛看完李昌鈺的自傳《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感覺這本書關於李昌鈺的人生描述還算的上是充分、完整吧。推薦給大家
從這本書中獲悉了幾點,與大家共享。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這個書名還蠻符合李昌鈺的氣質的,書中主要講了李昌鈺在人生各個階段所做的事,當然他的轉折點和大事件也並未空缺,時間洪流中的小細節難能可貴的保留了下來。大概,小細節正是他的優秀品質所在,同樣,正是這些小細節的連接才成就了李昌鈺。

小細節很多,比如「我常說,我們在做事時,千萬不要『一心二用』,但思考的時候,一定要『一腦三用』。」他的意思是不要把時間花在一件事上,李昌鈺會一邊坐車去機場,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在腦海里思考著最新的案件,他倒覺得這樣做既不會浪費時間,也大大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或許大夥一看,眼睛一顫,但心裡還是覺得沒必要這麼拼,可是你掉頭看看你身邊那些人生贏家,是不是都在拼時間呢。除了拼時間,還需要有理想------「在人生中,運氣固然重要,堅持理想更重要!千萬不要因為現實環境問題而輕易否定自己、自暴自棄;相反地,在困境中更要力爭上遊,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都是些大白話,然而把它與李昌鈺的人生接合起來觀看,文字便立即化為一股力量。

其實,在李昌鈺的人生中,我倒覺得對他非常重要的人有兩個,一是他的母親,他念警校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唄香港公司選中當演員,遭到了母親的極力反對。還有就是州長請他去當警政廳廳長,他不願當官,母親卻給他說「你做事不是只為了自己,也要為在美國的華人們進入主流社會,開創一條出路。」另一個則是他的妻子,妻子放棄在沙撈越的優越生活,跟他一起到美國打拚,時時刻刻陪伴他、相信他、期待他,不要求他做什麼,始終允許他以自己的方式往前前行。正是有這樣堅實的後盾,李昌鈺才可越走越遠,實現一些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

李昌鈺能夠成為一個傳奇,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他對自我的要求,很高很高。他不是不滿足於現狀,他只是確信自己可以往前走一個台階、再走一個台階,他不斷地學習、更換職務,去了很多地方,在法庭上妙問巧答。他這個人,讓別人放心,對自己誠實,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踏踏實實,從未想過放棄。

通過李昌鈺這個人,我想,或許在一個人很年輕的時候,看出來他日後是否有所建樹,也不是不可能的。


看了幾個答案,對於李昌鈺博士的生平,估計不用太過於累贅,作為李博士的迷弟,曾有幸在上學期間聽過他的一場講座,他說的一句話也成了我至今的座右銘,這句話說的很霸氣,叫「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李博士很風趣幽默,一場講座全程無尿點,幾個小時下來,李博士在我們這些還沒出窩的警校生面前,圈粉無數。

而李博士的魅力究竟在哪裡?答:是他獨特的破案思維。

我在知乎上也曾遇到有知友問,有沒有「完美犯罪」? 當你看完李昌鈺博士的全套書籍,你心理就一定會有一個答案。

(這些書籍淘寶上都有賣,只要你有錢,包郵到你家)

真正的「完美犯罪」並不存在,那些看似「完美」的犯罪,只不過是因為某種特定的原因,導致了犯罪現場物證的缺失,增加了破案難度。根據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兩個物體只要接觸,必定留下痕迹。只要能夠發現這些細小的痕迹,就可以找出破案的關鍵所在。

在這裡推薦一部紀錄片 《李昌鈺蛛絲馬跡》 這裡面詳細的介紹了,李昌鈺博士參與偵破的多個在高科技面前 看似 無解的 完美犯罪。

而李昌鈺博士為何能有別人無法觸及的獨特視角?看完關於他的所有資料,我總結出三點,一是生活,二是經驗,最後靠的是先進的儀器和資源庫。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他的辦案理念中,是把「生活」擺放第一位。為什麼? 因為我們人作為個體,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必定會有他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就算是在犯罪的過程中,這些行為準則也會有跡可循。

舉個例子: 記得書中曾有一段話介紹通過煙頭的形態判斷一個人的職業。 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一個系列案件中,在現場周圍均發現了被腳踩滅的煙捲。 通過深入分析,在正常的生活中,滅煙的方式可以歸納為幾種? 第一,自然熄滅。第二,用手掐滅。第三,借用外界物體按滅(按在煙灰缸、牆根夾縫處)。第四,用腳踩滅。第五,用液體澆滅。等等。 當把這些歸納出來以後,就可以逐條分析,究竟是何種心理的人,會養成用腳踩滅煙頭的習慣? 結合當地的案發環境,推測這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會有很大的煙癮,但是煙頭抽完,又要快速滅掉。因為踩滅煙捲,是滅煙最快、最全、最省時的方法,由此分析,嫌疑人或許生活在禁止吸煙的環境中,而哪些環境不允許抽煙呢? 比如 學校?醫院?存放易燃易爆炸物的地方?等等,接著警方結合案情開始一步一步的排查,最終鎖定嫌犯。

而我們在辦案的過程中,也不止一次的利用過這種方法,比如嫌疑人比較迷信,在殺人後在屍體周圍撒了一圈糯米辟邪,而這種習慣,就是我們當地的風俗,由此可判斷嫌疑人為當地人。

還有一起案件,嫌疑人作案後駕駛一輛無牌無照的汽車逃離,交警監控無法獲取清晰的影像,但後來我們通過交警監控發現了在嫌疑人車輛身後,始終有多輛汽車尾隨,於是我們通過車牌找到了這些車輛,在多輛車的行車記錄儀中調取了嫌疑車輛的清晰影像,經過比對發現嫌疑車的細節特徵,最終鎖定了嫌疑車輛,找到了嫌疑人。


這種「生活」化的破案模式,散見於很多書籍之中,在淘寶上一抓一大把。

(書單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所以打碼處理)


而李昌鈺博士,最牛逼之處,就是能把這些「生活」化的破案模式,運用到極致,這一方面是積累,另外一方面就是大量的學習和研修。————————————多說兩句,分割線———————————————————————

我在知乎上回答很多問題,知友都有一個很強烈的質疑,就擔心是否會泄密? 剛才我已經說了,破案的三要素,第一,生活。第二,經驗。第三,先進的儀器和資源庫。

一個現場物證,你分析的天花亂墜,沒有儀器和資源庫,都是空談。物證分析是一個方向,而這個方向隨著偵查的深入,隨時都會改變,比如我剛才說的煙頭,通過大概率,懷疑嫌疑人生活在一個禁止吸煙的環境中,但不排除一點,這個嫌疑人就是有這個習慣怎麼辦?當一條線索窮盡,還是沒有結果,那就必須更換思路,從其他方面下手調查。

每一起案件都不只一個物證,也不只一個偵查方向,就算某個嫌疑人思維比較縝密,故意破壞現場,但他勢必還會留下新的證據。

我就遇到過一起入室盜竊案,案件發生在夏天,現場有明顯的擦拭指紋和鞋印的痕迹,我們後來在現場確實沒有提取到指紋和鞋印,但是他在做體力活的時候,卻在現場留下了皮屑以及帶有毛囊的毛髮,因為現場被拖的太乾淨,這些微量物證看的是清清楚楚。

每一起案件的破獲,都不是哪一個部門的功勞,而是一個團結協作的結果。在我們國家,很多案件的偵破,其實大量運用的是一些涉及機密級別的公安高科技,而真正靠刑事技術主導破案的,多發在一些條件落後,破案難度較大的地方。


為什麼李昌鈺博士,還有一些我們犯罪學領域的刑偵專家,比如(閔建雄教授、胡向陽教授)敢於將很多命案偵破、物證分析、犯罪分析的書籍出版,並面向大眾銷售?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 什麼是犯罪, 而這些犯罪我就告訴,我是怎麼偵破的, 如果有人想犯罪,有些東西和後果你必須要知道。

咱們國家有句話,叫「不知者無畏」,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懂,他就不會害怕。 這就好比 很多人用毒品去減肥是一個道里。

在公安部門破案,何為涉密? 行動技術支隊的公安高科技和秘密偵查手段,絕對一個字不能提,這是紅線。

而 利用 科學 去破案,很多公安部的物證專家都是提倡發揚的,這些物證專家都有自己的著作在電商或者書店發行,為何去這樣做? 其實主要的目的,不是教唆你如何犯罪,而是震懾犯罪,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文化不知道害怕,沒有知識不知道羞恥」,你了解的越深,你的顧慮就越多,而你敢於犯罪的動力就越小。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各個省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安院校,還有數不清的法醫院校,這些院校每年畢業的學生都以十萬計算,而這些人僅有極少的一部分考上了公務員,剩下的這些人有誰聽過他們出來犯案的?就算是有,也是極少數。況且任何一起案件,物證分析只是基礎,後面還有刑警、網警、交警(交警探頭)、行動技術支隊、警犬支隊等等很多部門參與。

我所在的部門 叫 刑事科學技術室, 我們所運用的就是 科學技術 輔助偵破, 我們雖然是第一個到達現場,但是我們的物證分析 只是破案的一個基礎,就像是蓋樓房,我們的工作就是一個打地基的過程,而最終案件是不是跟著我們分析的走,還需要不斷假設,不斷求證,這也是為何有些知乎網友提出,我的回答有些BUG,沒有BUG是不可能的,我的回答大多都是節選,只是在證據鏈條中攔腰斬斷一截,你說有沒有BUG?我不可能去完整的還原案件,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我本人我有自己的價值觀,我覺得我有必要 用我的方式 讓更多的人 了解犯罪,最終起到震懾犯罪的效果。

對於某些質疑,我還是建議多看看 《今日說法》《天網》《犯罪現場勘查CSI》這類節目,再或者去淘寶以「犯罪」 為關鍵詞搜索一些相關書籍,看完這些,估計會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分割線------------------分割線---------------------------------------------------------

果不其然,評論區又炸開了鍋,我都感覺我是知乎上最為爭議的存在。23333333。。。。。。

其實我有時候感覺很好笑,為什麼呢? 我在這裡先賣個關子。 我有一個微信公眾號,裡面曾經更新過一些迷你案。我貼一個給大家瞅瞅。

這題的答案是:

第一,現場外發現了三條並排的輪胎印,所以嫌疑人駕駛的應該是作案工具應該是三輪摩托或者三輪電動車,這種車的車斗呈開放式。


第二,種植花卉使用的是腐殖土,它是由植物落葉以及腐爛的有機物和糞便發酵而成,成黑褐色,味臭,它與路面的一般土有很大的差異。

第三,主幹道為石子路,坑窪不平,嫌疑人駕駛三輪車在路面行駛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顛簸。

第四,由於腐殖土的本身土質鬆軟,泥土顆粒間隙大等物理特性,它在劇烈的顛簸過程中會從三輪車上掉落,嫌疑人每一次的顛簸便會在路上留下一個「標記」,小龍就是通過它,找到了嫌疑人。

而這個迷你案的原型我是從哪裡看來的呢?

就是這套書,我同事家一年級的娃娃,最喜歡看的,如果有人感興趣買一套,裡面的內容絕對會讓你震撼。因為別看它是兒童讀物,但是裡面的破案視角,讓我們很多從業者汗顏,我最怕的就是同事兒子拿著書問我,這個案件怎麼破,那個案件怎麼破。因為確實,裡面有很多東西我也沒有接觸過。

就是這套書,我同事家一年級的娃娃,最喜歡看的,如果有人感興趣買一套,裡面的內容絕對會讓你震撼。因為別看它是兒童讀物,但是裡面的破案視角,讓我們很多從業者汗顏,我最怕的就是同事兒子拿著書問我,這個案件怎麼破,那個案件怎麼破。因為確實,裡面有很多東西我也沒有接觸過。

我覺得很多人可能是把 理論思維、邏輯推演過分的給放大了,我在知乎上的回答,很多都是把 科學知識、生活經驗 運用到了破案的邏輯推演中,然後,就成泄密了。。。。。。

之前發了很多書單,我權衡之後,還是給刪了,因為我後來一想,這些書買來一是太貴,二是看起來太枯燥,還需要自己理解。

這樣一來,還不如買一套濃縮精華版。這套數,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有幾個人讀過,我就不知道了。

看吧,第一頁的內容就如此勁爆,而且比我說的專業、詳細、不繞人,看完還回味無窮。

-------------回答被摺疊,鑒於還有很多人給我發私信,我把之前回答貼在這裡-----------------

早上一起來,知乎信箱被發了N條私信,我這才知道 有個ID 叫@霍sir 的警官對我本人開了一篇聲討帖子,隨之而來的吃瓜知友看後也嘖嘖讚歎,他們紛紛指出,像@霍sir 這樣聲明大義 敢於揭露警隊蛀蟲的警官真是少之又少,而我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警隊的那隻所謂的蛀蟲。換句話說,我就是我被懟了。

其實我也不清楚我有何德何能,能讓一位中國刑警學院的高才生、知乎警界代表 對我如此不遺餘力的批判和揭露。其主張我回答的問題涉及泄密,干擾了刑偵工作。

看到他的回答,我又仔仔細細的把我在知乎上回答的問題全部梳理了一遍,發現涉及所謂「泄密」的問題有以下五條。

這五條當中回答的內容,多為基本演繹法對物證描述推理的知識,而這種方法在一套名為《福爾摩斯探案集》的圖書中,有詳細的記錄,而美劇《基本演繹法》中涉及的比書籍還要全面。

其實在我很多的回答中,@霍sir都有大量的留言,其中在

這個問題中,霍sir 的留言最為密集,而且我稍微看了一眼。而這個回答並不涉及所謂的刑事技術,但霍sir的回答是這樣的。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我沒細看,我第一個感覺,這位 叫霍sir 的警官,可能對我有些出言不遜,我也懶得去解釋什麼,所以就直接把他給屏蔽了。緊接著我發了一篇文章,來表示我的不滿,但後來一想,這種做法不可取,畢竟我們兩個都是警隊中人,就算懟個你死我活,在外人看來,都是 給警察這個隊伍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我把問題答案給修改了,並做了以下的回復。

回復之後,我本著不讓同行添堵的態度,對涉及的問題做了相應的修改,隨後,霍sir的一篇文章,就把我給對翻了。

我覺得,這種行為,不管是 對我個人,還是對刑事技術這個行業,都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本著不傷害感情的原則,把這件事情從頭到尾說道說道。

說來我這個人從警路比較坎坷,2005年考入警校,2007年在派出所實行一年,2008年拿到派遣證,去我們市區最為繁忙的刑警隊報道,接連沒日沒夜的工作了兩年多,我們領導一句刑事技術需要加強,要抽到偵查員填補,領導考查了一群人,最終選擇了我。並不是我多麼優秀,而是我很好說話,脾氣也直來直去,畢竟當技術員沒有當刑警拉風,而且技術員是幕後工作,破案了沒人會提你,破不掉案,都是技術員的罪過,這就好比拍電影,電影演的好,都是演員的功勞,拍的差,都是編劇太水,是一個道理。

領導見我應許,按照程序 給我報考了 中國刑警學院的痕迹檢驗研修班,集中培訓一年,在這段時間我沒有時間回家,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裡,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我還是條單身狗,否則培訓一年,估計回家對象都不認識我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後來經過層層考試,拿到了痕迹檢驗鑒定工程師 資格證,而痕迹檢驗師就是這個全稱的簡寫。

剛進入刑事技術室時,帶我的是技術室主任,也是我的師傅,他可以說,是我們公安局刑事技術的半邊天,我也很有幸能跟在他身後學習,可沒成想,半年後,我師傅突發腦溢血倒下了,我們技術室一度陷入步履維艱的狀態,為了能保證技術室的正常運轉,對於我來說,只能快速的成長,於是我便開始瘋狂的鑽研刑事技術,為的就是能早日獨立勘查。 我所在的城市,公安局 經費保障並不充足,而刑事技術相關書籍價格 較高,單位無法給解決,所以我只能自掏腰包,一些內部發行的書籍,還需要使用警官證,而這些內部發行的書籍,大多都是需要配合一些檢驗儀器經行使用,普通人買來,沒有儀器,也沒有什麼卵用。一般我需要寫論文考職稱時才會購買,否則我也不想去看,太枯燥。

@ 霍sir 貼出的這種就是。(我在這插一句,全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每個省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安院校,每年畢業的學生以十萬計算,最終考上公務員的寥寥無幾,這些學生從大一到大四,每學期最少開十五、六門公安專業課,每本專業書上都印有「公安內部發行」的字樣,而且他們的老師都是各個省的公安領域帶頭人,請問,這些畢業後失業又掌握公安大量高端技能的人,有幾個人出去犯罪的?媒體有報道過嗎? 而且很多警察院校都是創辦於一九五幾年左右,這六十多年裡,有多少這樣的學生畢業?再加上法醫專業。請問知乎全部用戶有他們多嗎?他們之中有幾個人是選擇犯罪的? 然後很多吃瓜網友,就開始擔心,知乎上都是潛在犯罪者。)

除了專業拗口難懂的內部書外,我還會買一些,公開發行的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套,莫過於 科學探案系列,作者都是我們刑偵領域的專家,而這些書籍的定性是「青少年讀物」,因為經濟原因,我淘了一整套北京十七中清倉的二手書。 為了防止傷害某些人的玻璃心,縱使是 青少年讀物,我也要打馬賽克。

我以其中一本王雪梅教授攥寫的《XX探案》為例。

大家都看見了,這本書上並沒有印「公安內部發行」的字樣,屬於公開發行的書籍,而內容也相對專業,但是運用的全部都是 邏輯推演的基本演繹法。(我回答的問題中,涉及法醫、指紋、足跡等專業知識,都是書中的知識點)

我再貼一本。依舊會打碼

這本書也是公開發行版,沒有相關保密字樣,但我想請問,有多少人看過這本書,估計吃瓜知有可能現在就要去百度了。(我回答的關於犯罪現場規範的所有內容,就來源這本書)

這樣,我再貼最後一本。也是公開出版發行的。是胡向陽教授編著的,裡面的一些內容我也做了打馬處理。

胡向陽這套書,所列舉的內容,除了基本演繹法加儀器檢驗,更多的還是個人經驗的總結。(我知乎回答的問題中所用的邏輯推演,包括煙頭的知識,裡面全部都有)

書單我列舉完了,我們再看看刑事技術室最高領導機構,公安部的刑偵專家們現在在幹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一檔叫《世紀大講堂》的欄目,在網上可以百度道,我是這擋節目的鐵粉,2017年,這檔節目做了一個刑偵專題,邀請了多為刑偵專家淺談自己的研究領域在刑偵案件中的作用。 我列舉最近的三期節目,截圖如下:

這三期節目,全程無尿點,裡面說的全部都是乾貨,包括如何通過塑料袋破碎屍案,如果通過塑料片偵破找到兇手,裡面比我說的詳細,嚴謹,專業。

我曾在天涯社區中看到關於《今日說法》的帖子

這個帖子中,詳細記錄了《今日說法》中的 精品案例,包括如何通過 兩個監控點測算 嫌疑人車輛的車速,以及如何利用煙頭鎖定嫌疑人。案情撲朔迷離,偵破過程精彩絕倫。

我作為一個老實本分的吃瓜觀眾,看完以後除了獻出膝蓋,佩服這些警察和技術外,就是對他們心生敬畏。 換位思考,如果我想犯罪,我是否有能力能斗的過他們。

我估計說到這裡,很多吃瓜知友會大呼過癮,這下連資料都不用找了,要犯罪的東西全部都在這裡,拿來就用啊。一般說這話的人,可能也就吹吹風,但如果真的有人想去犯罪,他可能真的會掂量掂量。

我曾經親手偵辦過一起案件,案情很簡單,女人紅杏出牆,勾結姦夫殺丈夫,作案後,屍體被拋在了河裡,這起案件從接案到嫌疑人抓獲我們用了48小時,嫌疑人歸案後,只是在反覆的說一句,沒想到我們這小城市的警察也這麼厲害。其實這起案件的嫌疑人對警察這個群體的認知是有限的,在他心裡,只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才牛逼,像我們這樣小城市的警察都是吃乾飯的,他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我們假如,這個嫌疑人對警察行業有正確的認知,這起慘案估計就不會發生。

而這起案件的偵破主力是哪幾個部門呢? 答: 網監、行動技術支隊、刑警隊。 有人要問了,你們刑事技術室去哪裡了? 答:我們在這起案件中只是做了一些常規的檢驗工作。

其實幹我們這行的都了解,在現在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中,破案靠的是什麼? 其實過多的還是依賴公安高科技,關於這方面的內容,絕對不能提 一個字,這是紅線。

對於我們公安機關的保密條例,我比誰研究的都透,因為作為體制內的小說作者,我們出版的每一本書都要經過公安局內部宣傳口、出版社、省出版局、出版總局的嚴格把關,在出版合同上還有一條,如果出版物涉及法律問題,需作者承擔所有賠償。因為涉及到錢,我比誰都上心,所以,那些紅線,別說去碰,我想到都要退避三舍。

接著,我再來回答某些知乎網友的疑慮,假如這些犯罪手段被不法分子學去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先不回答,借用《犯罪學》中的一句話,任何犯罪都有成本,每個嫌疑人在犯罪前都會權衡利弊,也就是說,他們犯罪前,必須要考慮自己犯罪後的結果。這種結果無礙呼兩種,一種,逍遙法外,另外一種被 抓獲歸案。

而犯罪者更多的是想如何逃避犯罪,而某些書本上的理論套用在他將要作案的現場,是否受用與合理呢?

曾經有一位編劇給我出了一個難題。他假設一個嫌疑人很謹慎,長期住在被害人家樓上,利用竊聽設備偷聽被害人,接著伺機作案,作案後把現場打掃的乾乾淨淨,而且這個嫌疑人連大便小便都不在屋裡解,全部帶走,室內連根毛都沒有,請問,這個人要怎麼找到?

我當時一聽就樂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案件太好破了。他當時也被我說的一臉蒙逼,於是我就慢慢的給解釋。

首先,作為 一個案發現場,這 棟樓是在哪個城市,一線、二線、三線? 他回答是二線差不多。

好,既然樓在二線,那樓是廢舊小區還是新小區?他想了一下,覺得廢舊小區要好一些,畢竟廢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後,沒有監控。 我也應許了他的假設,於是我跟他說,既然物證被清除了,那就不提物證唄,直接聯繫房東就好。 他又說,嫌疑人對房東 隱藏了身份,房東也是啥都不清楚。

OK,一個二線城市,房價最少需要上萬元一平方,房子根本不愁租,房東在出租房屋 時,竟然不核查身份證,你說能說的過去不? 好,就算是說過去了。 我們在室內沒有看見嫌疑人有排便的行為,他的糞便弄哪裡去了?他說,被帶走了。我問,用什麼東西帶走的?他說,塑料袋,玻璃瓶都行。 我接著 又問,嫌疑人潛伏了多長時間,他回一個星期左右。 OK,我們就假如嫌疑人一天一便,一個星期就是七次,他要扔到糞便和尿液,是否要進出室內7次?合理不?肯定合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此為突破點,聯繫周圍的「朝陽群眾」,有時候,你覺得你做的天衣無縫,其實有很多眼睛再盯著你。就算朝陽群眾沒有發現,假設嫌疑人把糞便扔在小區內,那在垃圾堆中肯定會有發現(廢舊小區的垃圾堆可不是經常清掃),如果嫌疑人是扔在小區外,那更好辦,直接排查路面監控就OK了,我們這個四線城市 天眼高清探頭都已經裝滿城中村了,二線城市不可能沒有。後來這個編劇又不停的假設,接著又被我一一推倒。

我曾在回答中不止一次的強調過,真實的案發現場,沒有假如,他的物證需要形成完整的鏈條,假設的現場沒有任何推演的可能,還需要放在現實環境中去。

我參加工作小十年,接觸過大大小小的命案一兩百起,知乎網友所謂的高智商犯罪為零,基本上都是激情犯罪居多,這種犯罪從某一方面上來說,是對警察職能過分的低估。以搶劫殺人為例,嫌疑人的主觀目的就是劫財,如果他知道公安局最終能將他抓獲,他是否還會選擇殺人?

在我看來,哪種人有可能會成為「高智商罪犯」,他必須具備三種能力:高智商,高情商和高心理素質,三者缺一不可。而這樣的人存不存在?肯定存在,但有多少?是個問號。而這樣的人具有如此出眾的能力,假設要犯罪,從事暴力犯罪這種低端行為的估計也不會有幾個,但有人就喜歡鑽牛角尖,他就是有了咋辦? 我還是那句話,看他犯案的具體情況,具體情況需具體對待,空想出來的犯罪現場,無法判斷。相比較幾十年不遇的所謂「高智商犯罪」,每個市平均每年幾十起的激情殺人案該如何應對? 是等人被殺了,我把壓箱底的東西全撩出來破案,然後請媒體大肆宣傳一番;還是拋磚引玉,讓犯罪分子有所忌憚,把犯罪的念頭扼殺在搖籃里,請問各位吃瓜知友,讓你選,你怎麼選?

我記得央視天網欄目曾播出過一個系列專題節目叫《共和國刑偵專家》,這檔節目,詳細介紹了我們刑事技術的現狀,裡面也不乏一些乾貨,而做這樣節的目的是什麼? 是教唆犯罪嗎? 肯定不是,包括現在熱播的《今日說法》 他的主旨都是 「以案普法」。今日說法從1999年開播到現在18年中,有沒有媒體報道過,誰誰誰因為看了《今日說法》上的作案手段去作案的?

雖燃我對@霍sir曾表現出不滿,但我昨天晚上仔細看了他在知乎上的回答,他是個好警察,而且考慮問題很周全,但對於刑事技術方面,我們兩個存在很大的分歧。說白了,就是立足點不一樣。

我記得@霍sir 在評論區有過這樣的對話,他說,九滴水 在微博上早就是大V,如果選擇在知乎平台上推自己的書,完全沒有必要, 可他口無遮攔的說這些,為的是什麼?

沒錯,如果我要是在知乎這個 專業的平台上推書,絕對是自找沒趣,而我寫的小說均簽給了出版公司,宣發是他們乾的事,而且我的出版公司在宣發能力上,可以說是業界最牛的。我確實不需要操心。

我的知乎賬號註冊了一年多,中間閑置了很長時間,也就最近家裡有點事,不能寫書,才拿出來玩一玩,寫寫短篇,一旦我家裡的事情結束,可能我就沒時間寫知乎了。但沒想到玩了不到半個月,晚節不保。

我借用某位共和國刑偵專家在課堂上說的一句話,來回答@霍sir 疑問, 那位專家前輩說,警察是什麼?警察是保衛人民群眾安危的狗,狗對於群眾必須忠誠,面對侵犯者,我們必須要有所作為。

我和@霍sir同是狗, @霍sir 選擇的是用身上制服來威懾,而我選擇的是直接露出獠牙。


大概是我們如皋出來的最了不起的人了


他媽媽很牛逼啊,13個小孩並且活到了106歲。反正我不僅沒有見過這麼牛的人,這還是第一次聽說。


我師從的兩個老師當年在省廳都聽過李博士作的演講,兩個老師一個今年70,一個60多,都是當年中央警校的老學員,幹了一輩子的老刑偵,在省內也算是桃李滿天下吧,

閑聊時第一次聽他們給李博士的評價其實讓我挺意外的,

他們說李博士在他們那個年代在國內有過一段時間「走穴」式的演講報告,在各個省廳內部舉行的,但是就演講本身而言,並沒有太多值得借鑒的地方,講出來的東西基本就是大家都懂的那些,甚至於在當年有一些「美國式」的優越感,有些技術手段國內其實已經在使用了,他還把這當作是從美國帶來的「最前沿科技」向在場的老公安們介紹,這讓當時的一些技術人員略感不齒……

反正細節我也沒有問過太多,大概這個意思吧,

就記得他們最後給李博士的總結就是,要麼這個人徒有虛名,就是美帝一名熟練痕檢的水準;要麼就是這個人確有實才,但是有意藏拙。

所以真相到底是怎樣就不得而知了……


李昌鈺是刑事科學技術專家,一句話就夠了。
我不知道有幾個業內人士是怎麼得出他業務水平一般、在美國知名度低的結論的。
我參加過他的講座,也聽過他的課,應該算比較有發言權了。不可否認他現在確實在參加綜藝,到處去學校講自己的生平如何成功,可這都是他應得的,因為他真的沒有什麼黑點。他從來沒說自己是天才,他的今天是他過去幾十年的努力換來的,他絕對配的上他今天所獲的榮譽。
至於他開專題報告、上課,說實話,消化起來有些困難,因此我能理解他為何平常演講只會說那些東西。印象最深的一次報告,他的幾個朋友也來了,有退休的老法官,有New Haven的教授,還有FBI的,給我們講了一堆齒科偵查學(翻譯勉強,勿怪)、法醫毒理學的東西,從概論引入,後面就基本聽不太懂了。
所以說到底還是我們水平不夠啊。

最後,博士的母親今年離世了,博士也經常調侃自己,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走了,想到這,再看看踩他的這些言論,真是心酸。


可以看下央視開講啦關於博士的那幾期,他說過很霸氣的一句話,你的老師是我的學生


我的男神!
一個兼備才華和道德的人,能為社會做出大貢獻。
不僅乳齒,他還有顏值啊!
認真嚴謹,風趣幽默,和藹可親!
作為他的迷妹,每年他來演講都屁顛屁顛去嚕!有幸全程隨行,一起吃飯,迷妹我覺得好幸福……夫妻兩個總是笑眯眯的,一點架子都沒有,可愛可親
手掌很溫暖很厚實!
想成為他這樣正義善良的人!
祝願男神夫婦身體健康!
附上他送的警徽 會一生珍藏!


參加《挑戰不可能》是因為什麼??


一個學刑偵的警察叔叔說,他們學校的老師教授等,都覺得李沒有傳說的厲害,大概是說李營銷做的好的意思


我老鄉 小城出的唯一知名的人


作為一個業內人士來回答

李昌鈺博士,是典型的「外來和尚會念經」,和高大全的典範,他目前擁有的地位和影響力,和他的實際水平或者說直白一點,在美國的專業圈子裡的地位和影響力,並不相符合

近些年還有另外一個華裔出現過這種被熱捧的現象,林書豪

實際上李昌鈺博士名聲開端的案子~辛普森殺人案中,他所起到的作用也並不如我們臆測或者說在諸多演義化了的宣傳報導中讀到的那麼重要

信不信由你


Dr. Lee is not a detective, but a Forensic scientist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對張召忠由黑轉粉?
何厚鏵到底是誰?
盧思浩Kevin是誰?
你有哪些感嘆「何德何能」的事?

TAG:法律 | 名人 | 犯罪現場調查偵查行為 | 偵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