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殯葬業的墓地市場現狀是什麼?為什麼漲速超過了房價?

未來這樣的市場會如何發展?
相關消息:墓地漲價猛於房價 殯葬暴利須遏制


殯葬業市場


據中國殯葬業協會的數據,殯葬服務業的市場主要分為四大塊:

i. 遺體處理:遺體處理主要是遺體的火化。目前,全中國每年約有1000萬人去世,其中有50%的人會選擇火化,而這塊業務主要由政府機構提供,定價受到嚴格管控。

ii. 墓地服務:墓地服務主要包含的是墓地銷售與地葬,這一塊是私營公司參與的最多的,也就是葛優在電影中遇到的情況。目前墓地服務是整個殯葬行業佔比最大的,約佔55%以上。

iii. 殯儀服務:殯儀服務指的是遺體處理,運輸,出殯等服務。這一塊主要是有政府所屬的殯儀館主導,私營企業參與受到限制。

iv. 其他服務:其他服務包含殯葬產品的銷售等。

而上面所述的四大塊業務,構成了中國的殯葬服務業。


目前,中國殯葬服務業的規模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每年整個行業的增長預計是在15%以上。

這主要來自我國老齡化的逐漸嚴重,據估計每年老齡人口的增速是16.5%。

殯葬業格局


殯葬業的市場格局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

· 行業集中度低

· 企業利潤高

目前中國殯葬業,行業集中度極低,前五家總和佔比不到4%,而最大的福壽園佔比才僅僅1%。

這主要來自於殯葬業屬於地區性業務,大部分殯葬服務提供者都僅服務一個區域的,同時整個殯葬業的"現代化"才剛剛開始。

同時,殯葬業由於它提供服務的特殊化以及整個行業的准入機制,一直屬於高毛利行業。我們以福壽園為例:

其墓地服務的毛利達到80%,墓地服務的毛利率基本在80%,而其殯儀服務的毛利率在65%左右,而福壽園整體的凈利率都在26%左右。

思考


關於未來殯葬業,我想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而通過的方式就是收購。這一點,我們從福壽園的不斷收購產生的商譽就可以看出:

而福壽園的收購十分有意思:在其招股書里提到了兩個案例,一個是收購安樂堂,另一個是收購河南一家陵園,更名為河南福壽園。這兩家被收購的陵園,起初都是不盈利的,通過福壽園的進入,改變其布局,景觀,管理等,之後都紛紛盈利。


福壽園2016年的年報顯示,其墓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33.8萬一塊。

也許你對這個價格感到詫異,但其實早在電影里,早就預測到了這一切:

買墓地也是一種投資,未來同樣的墓地可以賣到30萬。


墓地在多年前完全被當做房地產在操作,出現了「炒墓」等事件。這幾年基本不存在了,都是一墓對應一人,管理嚴格的必須持火化證才可以購買,松一點的持住院手續,70歲以上證明還可以買「壽墓」
未來公墓沒有市場
1.沒有地
2.觀念在進步
3.會有更方便更迎合社會進步的方式出現
殯葬的未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關鍵詞「服務」
殯葬核心關鍵詞是文化和情感
未來的從業單位,得服務得天下。
現在的公墓會逐漸被新方式替換


剛剛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也來回答一下。

沒看見是什麼時候提的問題,但是看最早的回答是14年的,想來也有三年了。這三年來,墓葬的發展有目共睹,就像當初的房價一樣蹭蹭上漲,再加上國人看重面子,信風水,這種「小房子」反而比「大房子」更緊俏。

不過自16年起,國家已經出台政策,嚴控墓地土地的使用,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墓葬用地已經不批了,但是,沒墓地了,人死了怎麼辦?活著的人數有增有減,但是仙逝之人之加不減,怎麼辦?政府說了,提倡綠色環保的新型葬法,比如樹葬、海葬、花葬、塔葬等等,相比較起樹葬海葬的方式,國人更願意去選擇塔葬。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廈門的大易孝德,以福位塔葬的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什麼是塔葬。古有云:皇帝入陵,高人入塔,白衣入土。塔葬就是將高僧火化後的骨灰,放入塔中,每日念佛祈福蔭庇後人。其實 現在國內尤其是沿海地區已經很盛行了,畢竟在對墓地的壓制及塔葬的鼓勵下,國人的智慧層出不窮,可以預見的在往內地發展。有興趣的可以去上網查查「塔葬」「福位」。

順便提一下,我也是看上了這一塊,正著手。今天翻看知乎發現了這個提問,不由有感而發


臨近清明節,又到了國人一年一度掃墓祭祖、追思古人的時候。最近文匯報發布的一則上海墓地價格的新聞,讓一直飽受詬病的墓地價格過高、殯葬行業暴利又一次引發人們的注意。新聞給出的數據上說上海墓地均價近十萬,是上海平均房價的四倍,而全國其他城市墓地均價也都好幾萬,超出房價數倍。

這樣的墓地價格不可謂不高。政府管理部門和墓地開發商給出的解釋是城市裡土地稀缺、人數增長過快,地少人多,供求關係決定墓地價格這麼高。而且墓地價格高還可以促進生態墓葬政策的推行。很多民眾也認同這樣的看法。

然而實際上,由於死者為大、厚葬的觀念在我國民眾心中還深深存在。骨灰海葬、保存在家中,沒有墓碑紀念的行為在社會上還不流行,遺體、人體器官的捐獻也很少。對厚養薄葬宣傳教育的缺失導致在社會上,沒有給死者墓葬,是死者子孫的不孝順。在死者真正去世後,絕大多數人還是以傳統的方式埋在了有墓碑的墓穴里。

既然絕大多數人最後都還是進了墓地,那政府和開發商說的墓地稀缺真實性就存疑。因為墓地多選在城市郊區難以開發的貧瘠的山地,對土地資源的侵佔也是極其有限。墓地稀缺導致其價格過高,更可能是政府和開發商炒作,賺的盆滿缽溢的借口。因為其他更加環保生態的喪葬措施還不被社會大眾接受,墓地是比房子更剛性的需求。人民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選擇接受高價的墓地。

政府若是真正想推行生態喪葬,最重要的是通過宣傳教育進行喪葬方式改革,逐漸在社會上引導民眾不留骨灰的海葬、骨灰保存在家中等更為生態的方式,另外還可以對死後遺體、人類器官捐獻進行一定的物質和榮譽獎勵進行推崇。墓地埋葬仍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在維持過高的墓地價格的時候,應當公布墓地營運收入和去向,將墓地收入的一定的資金用來設立獎金鼓勵民眾進行生態喪葬方式。

在我國大多數民眾生活很艱難,工資不高,保障少,房價過高、物價過高,生活壓力巨大,而墓地價格也很高。活不起,也死不起,雖然只是人們的戲謔。卻也一定程度的道出了社會的現實。高房價、高墓價的感受,反映的其實是民眾被剝削的感覺。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正在向老齡化社會發展,墓地肯定是供不應求的。說到漲價的速度高過房價,那也算是正確的。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一方面,要辯證的看,(中學政治沒白上),首先不能迴避的就是成本問題,拋開個例不談,不排除有黑心的地方。舉個栗子!一個煎餅果子的成本是2塊賣八塊,算不算暴利?說白了,也就是面子問題,某位老爺爺願意把骨灰灑在南海上,不留墓碑。這種方式你能接受么?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買完了在回過頭來說人家賣的貴,是不是就有點不地道了?
未來的話,我個人是很看好這個行業的發展,畢竟死亡是不可迴避的嘛,好的墓地總是有限的,中國13億人呢,你覺得呢?


商品社會,當然一切都要 商品化,教育都商品化了,何況殯葬

古代常有賣身葬親的,為了營葬而傾家蕩產的

相對於古代,現代的殯葬實際花錢其實並不多


資源有限

特權經營

06平米的成本是高昂的

墓地價格=土地自身價格+摘牌價格+手續的價格(此價格遠高於前兩者)+土地平整綠化價格+墓碑墓穴價格(去了惠安曲陽就知道成本價,但是這東西不是成本價+運輸成本,水太深。)


根據問題所問。漲速如此之快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墓地佔地面積小,總成本大大低於人所住的房子,很多人買不起房子還是買得起墓地的。

2.『歸根』情結,人死須得到安息。這是傳統的情結。

3.殯葬行業整合,服務更加完善。並加以宣傳炒作。


公墓基本無風水可言,並且火葬還指望蔭佑後人嗎?舉個栗子,解放前過得好的家族,建國後一度受打擊,為啥改革開放後,大多數又好了?
祖墳管八代呢!有些又不行了呢?祖墳都被抄了的也不少對吧?


殯葬行業具有公益服務的特點,不具有充分市場化的特徵。殯葬產品也不是普通商品,市場競爭並不充分,產品成本也極不透明,完全由經營者自說自話。公益性的殯葬產品由經營者自主定價,難言公平。再說,剛剛經歷喪親之痛的喪戶既沒有價格博弈能力,也不具備消費理性。

  儘管殯葬行業的壟斷屬性在短時間內無法消除,但政府部門仍應切實盡到監管責任,增強非基本殯葬產品成本的透明性,完善殯葬服務價格監督措施,形成合理的殯葬服務定價機制。只有徹底斬斷殯葬行業暴利鏈條,還原殯葬產品公益屬性,才能讓深受殯葬暴利困擾的公眾不再感覺死不起、傷不起,如此方能更好地體現政府的責任擔當。


人多地少,還有炒作…國人還是信奉風水的,別管有錢沒錢都想找個好地方…所以…百姓就被有錢有權的擠走了…


墓地呢, 首先要弄清楚, 有公益性
墓地 和經營性
墓地 ,現在是都拿出來賣了, 都是為了掙錢, 既然為了掙錢, 肯定是通過宣傳 運營 去 贏取更多的利益。
墓地現在的現狀確實是好墓地很多, 墓地就那麼大地方, 整理完了, 就那麼多墓型, 老齡化不斷增加, 墓地本身的資源就那麼多, 現在國家控制的也嚴格, 不好審批新的墓地, 肯定會出現 墓地供不應求, 那肯定是漲價,再者, 人走了 ,肯定是 入土為安, 墓地肯定是要買的,這是鋼需,沒辦法, 好的墓地 肯定需求很大, 價格肯定是會漲的。
房地產呢, 到處都在建設, 房子多的是,房子可以不買, 但是墓地不可能不買的。
房子價格本身就高,基數大, 墓地相對於房子, 價格便宜多了, 基數小, 那漲起價來, 肯定是超過房地產的。


現在墓地市場魚龍混雜,中介極多。所以最好網上找像愛佑匯這樣平台類的看看,拿走不謝


現在全國都在推行生態葬節地葬,可就是很多人不願意有什麼辦法?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中國現在老年化又日益嚴重,供不應求自然就是價格上漲咯


推薦閱讀:

一個23歲的女孩子轉行去賣墓地合適嗎?有沒有什麼禁忌之類的?
死後火化將骨灰撒入江河湖海,不要墓地浪費土地和金錢,更好吧 ?

TAG:殯葬 | 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