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到底有什麼用?

剛好看到 @方三文 新文章,有此敘述:

嚴格來說,股票的貴賤真是跟股票的單價毛關係都沒有。股票是分拆的部分公司資產,它的貴賤,理論上取決於股票價格與它佔有的公司資產之間的關係。如果價格低於資產價值,就可以說它是便宜的;如果股票價格高於資產價值,那麼就可以說它是貴的。

每股股票的價格是很明確的,但它所包含的資產價值就不是那麼清晰的。你打開股票終端,每隻股票都會有一個與此最接近的值: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與股價比值,叫市凈率。市凈率曾是很多投資者衡量股票價格的重要指標。

但現在這個指標快破產了。

http://my.imeigu.com/blog/show/1898


一個錯誤的估值方法被大多數人所採用的時候,就是一個正確的,有效果的。股票估值方法很多,但是關注成長性的方法被大眾所採用,市凈率適合資產較多的資本密集型企業,比如鋼鐵,汽車。相反,用pb評估一個互聯網企業,比如facebook,那就要被人貽笑大方了。。。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一個問題,就是:市場價是不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沒有問題的話,那麼就直接認可市場價就好了,那麼幸苦半天估值幹什麼?
所以,只要你要估值,那麼你得承認一個可能性,就是市場價與企業的實際價值有可能發生背離。
如果能承認這一點,那麼作為指標的PB、PE,當然可能是有問題的!(當然有可能出現偏離,人類歷史上各種泡沫多了去了,我們6000掉2000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所以現在高大上的分析報告,或者股票評論員說」按照現行市場的一個行情,我們給予這家企業多少多少倍的PE」 這個行為本身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估值,只是一個粗略到不能再粗略的估計。最關鍵的一點,他假設現在市場價值與企業的內在價值是一致的。只要這個假設有可能出現偏離,那麼自然這種PE、PB關係就會出現偏差。
另外一個有問題的假設就是,你套用的這個PBPE關係,與被評估企業是不是真的吻合。中國人平均壽命70,好,只要你在中國大陸出生,我就判斷你能活到70歲。沒錯,現在我們對股票的估值就是這樣乾的。非常不精確,就像評估一個人的壽命,除了看這個地區的平均壽命之外,你還要更深入地分析你評估個體的情況。企業價值評估也是這樣!
所以,對著企業單期的資產負債表就可以給企業估值,就等同於你拿著一個人的身份證,你就能評估他多少歲一樣荒謬。
一般人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當然可以這樣簡單評估一下,完了看一下大勢,跟一下莊家。這個時候精確的估值成本又大,個人很難有這個能力,而且必要性也不高,當然就沒有什麼意義和必要了。但如果作為企業,要進行交易,重組什麼的。那麼估值要求就很高了,要拿這個估值去掐架的好不好。這樣,估值模型就會很複雜,找很多依據和支撐,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和公司的數據資源都有很高的要求。


個人觀點 - 每股股票都有對應的真實價值/內涵價值(Intrinsic Value),凈資產是賬麵價值(Book Value),股票的價格則是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其實說白了買股票和買白菜一樣,假設一顆白菜考察了所有要素之後的內涵價值是1元,但是你把它放在市場上賣它的價格就受制於供需關係,所以價格通常會偏離價值,股票價格偏離價值是供需關係的反應。

賬麵價值這個東西之所以存在是人們希望用一把尺子(accounting rules)去衡量世界上所有的商品,但是這把尺子的精確性可想而知。所以說市凈率「快破產了」不是很恰當,指標存在不是沒有意義,而是看你如何解讀。


說說我實際應用的估值:
首先我會假設市場的行為是在真實價值的位置上上下擺動,如同供求關係曲線一樣,最終趨向於真實價值(在假設其他條件都不變化的條件下)。對於個股來說,股票的真實價值事實上包含兩個方面:公司目前的市場價值,以及市場對公司未來增長(衰退)的期待值。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關乎與真實價值的擺動量基本取決於市場對公司的增長(衰退)期待以及該期待到達頂點後產生的負反饋,因此不光真實價值的估值,其擺動量的估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這些估值可以視作是個股的獨立估值系統。
話說到PE和PB這兩個值,單純從數字上看,很容易說這些指標跟股價完全沒關係。但是如果我們結合市場整體情緒和個股的獨立估值來看,這些指標事實上能夠提供給我們一個相對的「坐標」,告訴你這隻股票目前是處在擺動的哪個區間。
但是這個層面的理解是僅僅局限於短期的結果,如果我們放到中長期來看,很多個股的預期是會由於各種外界影響而發生較大變化的,而這種變化往往會直接改變股票的真實價值,這些改變就涉及到了與公司經營更加相關的問題:市場變動,利潤調整,再融資,利潤分配等等。


估值主要是提供外部資源進入時的一個相對統一的價值標尺。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估值也就是基本分析的目的是求出股票的真實價值。如果股票估值的結果遠低於市場里的真實股價,那麼這隻股票就會被認為是便宜的並值得買入。也就是說,對股票進行估值就是對股票進行基本分析,估值的結果是價值分析師眼中的股票的真實價值。

價值投資者認為一隻股票的股價不會永遠偏離其真實價值。當股價朝著其真實價值進行修正時,就是投資者獲利的時候。

估值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其中之一便是市凈率。然而沒有一種估值方法能適用所有股票,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陷和優勢。並且即便是最牛的分析師用最恰當的估值方法也無法得出100%準確的結果,除非是巧合。從估值的這個估字就能看出,估值本身就不是一個滴水不漏的股票分析法。

那麼估值,或者說基本分析有什麼呢?我記得教我基本的分析教授曾對我說,這世界上沒有水晶球,一個股票的真實價值和未來的估價是多少沒有人知道。但通過基本面分析並進行估值這一過程,我們相信我們比市場更理智更冷靜。

也就是說,估值是通過一定方法來判斷市場是否給予了某隻股票合理的價格。但市場受不理性因素影響比較大時,便是價值投資者獲利的時機。正如價值投資者巴菲特那句名言: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此外,在公司併購重組的時候,或者是沒有市場價格做參考的時候,估值的各種方法也提供了相對科學的手段對相關資產進行定價。


先提醒提問者把所提及文章的全文讀完。文章中心大意並非文題所提出的質疑」估值都是浮雲「,而是提醒「要作出有效估值,光靠指標是不夠的,還需要搜集理解其它信息」。

估值的必要性 @patrick.ye 已經回答了。再舉個例子,估值還解決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業績年年凈虧還能在美國申請IPO上市?」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0159)


推薦閱讀:

怎樣簡單而又詳細地解釋風投、融資、估值三者之間的關係?
滴滴快的估值近千億,還有多大上漲空間?
如何理解貼現現金流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融資後我的股權怎樣變化,如何計算?
在收益現值法裡面,選擇自由現金流量而不是稅後利潤,這是為什麼?以及自由現金流量是不是等於營業現金流量?

TAG:估值 | 公司估值 | 投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