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要成為大學的主導思想」?

剛在新聞聯播看到的,個人理解是要進一步改變高校內多元思想並存的局面,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校園的主導思想,想聽一聽有識之士對此的看法。


工業活動並不因行幫、行會和同業公會的特權的消滅而消滅,相反地,只有消滅了這些特權之後,真正的工業才會發展起來。土地私有制並不因土地佔有特權的消滅而消滅;相反地,只有在廢除了土地私有制的特權以後,才通過土地的自由分割和自由轉讓而開始土地私有制的普遍運動。貿易並不因貿易特權的消滅而消滅;相反地,只有通過自由貿易,它才獲得真正的實現。同樣地,只有在沒有任何特權宗教的地方(北美的自由州)宗教才實際上普遍地發展起來

——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載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頁。


哈哈哈(和國際接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真的出現在大學,絕對比毛右、民族主義等好。

補充:
可惜馬克思逝世百年的早期手稿研究(的趨勢)被政治實用主義一舉終結之後,我就不相信這個國家可以好好的研究馬克思主義→_→


理論不自信。


醉翁之意不在酒。「xxx主義」只是個名字 它可用來指代一切話語權的擁有者想說而不便說的東西。耳濡目染這麼多年xxx主義,它本身是什麼又有幾個人搞清楚過呢?可那些「不便說的東西」儘管顛倒變換不止,卻實實在在影響著受者的思維。在詞的語義已經被抹掉的時候,應該學會啞語,而不是雞同鴨講地繼續討論這個詞。


剛收的一張圖,通過繼承發展的揚棄精神,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萬歲!


不怕馬克思主義,我怕修正主義。

大青果藥丸,不能停啊。


最近翻維基百科,無意發現以下內容:
陳良宇被認為是當時更具國際視野觀的領導人之一,其上海主政期間出版了上海新版歷史教科書,書中極力淡化了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的階級鬥爭思想的痕迹,並反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指導科學,主張要尊重所有的科學,這與當時政府在不同場所強調的保持馬克思主義正統性說法格格不入。同時,陳良宇亦反對無謂地爭論意識形態,認為執政官員應當更為關心的是如何能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更能站穩腳跟以及如何能使包括所有華僑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在世界上獲得尊重。


這件事應該和統一法學教材一起看,都是在收緊解釋權。


這個問題關鍵不在於馬克思主義這門學說好不好,而在於由政府來指定一門學說作為權威好不好。答案是:不好。
這就如同《羅伯特議事規則》所說的,開會時最大的領導決不可以表態,否則就會變成預設立場的拍手會,完全失去了開會的本來意義。
沒有頭腦風暴,沒有觀點碰撞,一花獨放,一家獨鳴,那麼討論就會變成定論,交流就會變成直流,學說就會變成只許學不許說。
套用一句古諺:讓學術的歸學術,讓愷撒的歸愷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要新一波進一步整頓高校腐敗,讓正能量佔領高校文化制高點
別把XX主義的表面名詞解釋當回事,這就和左派右派一樣騙小孩
執政心理和個人普通心理一樣,所有的言語都是要給行動塑造一個高大上價值的美學解釋,如同大部分答題也要十分理直氣壯山河一樣
所以到底啥主義,啥主義又是啥內涵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下面要做的事必須得完成!大家得擁護!所以這事代表了高大上的啥主義,其它的啥啥都得讓道

實際目前最嚴峻的高校問題依然是上樑導致的不正之風,根本輪不到學術多元化和高校體制改革,無論咋做都先得把操作權搶到手,而搶到手的方法就是查辦不跟著走的問題人士
別抱怨文字獄,這時候誰出頭誰傻蛋,明明不是找你的麻煩,自作多情螳臂當車幹啥,又不是第一次文化管制,反腐嚴打封網都快一年了,原先的小樂子不還是能換著法找到么?翻不了牆是技術不夠,淫不了亂是圈子不對,作風問題從來就是借口,政治鬥爭實際針對的永遠是擋道者的作風問題,你們小老百姓對號入座犯什麼傻?路旁小樹林里那麼多風花雪月雲山霧罩的不都還猥瑣的逍遙快活么?別搶偉光正的地盤就行


凡事都有里子和面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是面子。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是里子。
PS:馬克思主義是本朝馬肝,這事兒,挺樂的。


我肯定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是非常科學的,是確定有效的,是很適合中國人的。

實事求是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都是精髓。

大學如果真正教授馬克思的思想,真的很好。


……


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發展實在是太糟糕了,才需要被強調。

從這個問題下的諸多個回答中可以看出來,「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勢必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現在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 思想水平跟不上發展力,導致中國產生了諸多的制度不自信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自下而上,逐漸加強的。

很多人說我們學了十年(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思想政治還不夠嗎?
並不是不夠,而是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在是太糟糕了。這個糟糕不是體現在所謂的「洗腦」的強度上,而是在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模式。

學了十年的思想政治,大部分人依舊回答不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
很多人對思想政治的反感,並不是對於其內容的反感,更多的是來源於對於思想政治考試的反感。
就像是學這些有什麼用啊?也不能買菜,工作也用不到……這種反感在每一個學科中都有體現,並不是思政一科獨有的,作為另一個話題,在此不做討論。

中國可以算是目前國際社會最大的也是風頭最盛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然而國家人民對於社會主義的認同感並沒有同國際地位所匹配,這是巨大的風險。不求你多麼支持和理解社會主義,但很多人連基本的認同都做不到,不乏很多身邊的同學。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政府埋頭髮展,奉行發展就是硬道理,缺少了對意識形態的正確判斷,導致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缺少話語權,在國內也缺少正確的意識形態的引導,形成了今天這樣國內國外認同感都不高的尷尬局面。

從習主席上台以來,開始強調意識形態的建設,在這一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工作,可以算是最重視意識形態建設的一屆領導人。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社會意識形態的構建 不等於 「政治洗腦」,這完全是兩碼事。

我從大學政治課本談起……

大學課本分為四部分: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如果仔細理解過教材中的內容的話,就會發現愛國教育佔了四本書裡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內容,並且是以愛國主義的意義和個人理想與價值觀的形勢出現的,強調的是社會奉獻與團結。和法律教育放在了一起。

而我們討論的「馬克思主義」獨立成一本書,並且貫穿四本。

因為它是構建整個體系的理論基礎,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理解它們真的不容易。

這裡蘊含了另一個問題:教材其實寫的不錯,但是為什麼效果奇差?
因為教學太差。

還記得大部分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方法么?
念書,讀卷子,背書……很少有老師能夠成體系的告訴學生這講了什麼東西

政治老師 是我中學生涯中最無聊的老師,沒有之一……

到了大學,這門課又變成了素質教育類型,在大部分學校裡面,政治老師為了吸引上課的學生,而淡化了實質內容的教學,雖然採取了諸多有效的方法來緊扣課堂內容,但是大部分老師還是不能告訴學生,他們學的究竟是什麼?是怎樣的一套體系。

(很多名校名師在這方面講的很好,但是畢竟是少數學校和少數老師……)再加上很多老師還帶有濃重的個人理解情緒和傾向,這樣的一種負面態度帶給了學生,形成了諸多可笑和錯誤的理解和誤讀。

從一開始就教壞了,自然也學不好。
再想想大家怎麼上這些課,也就明白了。

我一開始也是極為反感這門課的。但是當我一次聽完人大教授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的講解之後,翻過頭來重新讀了一下大雪教材,發現與我的很多「自以為是的理解」居然大相徑庭。

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個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
政治經濟學————應用
科學社會主義————是核心目的,歸宿 理論結論

而最被大家所熟知的辯證唯物論和唯物史觀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部分。

我只提幾個課本里代表性的觀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歷史唯物中提到: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從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出發,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在課本中突出強調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也是我黨的群眾路線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人的本質論是講人的本質在於社會性。最根本的取決於社會生產關係。他是具體的歷史的,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反對資本主義抽象人性論脫離社會和生產關係來談,人性就變為抽象永恆不變的東西。「

剩餘價值理論和資本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
(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是資本家憑藉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在等價交換的原則的掩蓋下,僱傭工人從事勞動,佔有僱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就是說勞動力商品創造的新的價值,比勞動力的本身更大的那一部分,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勞動力成為了商品,我覺得像是現代的」新賣身主義「,」自由的一無所有「)

很多人記住了馬克思在揭露資本主義的本質之後講過一句話」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但是馬克思主義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還寫過一句話:」無論哪個一個社會形態,在他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更高的生產關係,在他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絕不會出現的。「
(注意:以上都有在課本里體現 是最基本的內容……)

至少我覺得馬克思主義這門思想學科是一種優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至少能夠培養我們思辨的看待社會問題

再不濟,我還可以去幻想一下 黨的最高級目標:」共產主義社會: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精神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目前看來,這算是最理想的一種社會形態的構想。

若是馬克思主義真能佔據主流,那麼離這樣的社會構想也能更進一步吧。

首先 馬克思主義要真能佔據主流……
——————————

站出來旗幟鮮明的反對高票答案…… @文青1968

「 馬列主義在TG的意識形態中居於正統地位,但實質上並未充分參與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因為自從1927年以後,正統的馬列主義就不再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具有實質性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對馬列主義的鄉土化改造——毛主義」

這個觀點真是十分的可笑,感覺沒有上過大學的「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課

根據官方的定義( 我以教材為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有兩大理論成果,

一個被稱作 毛澤東思想 另一個被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而馬克思主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主義 他是需要與實踐相結合的 這是馬克思提出的實踐的觀點,只有在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開闢自身發展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曾經在這方面犯過許多錯誤,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左傾右傾錯誤等等……

先講講,毛澤東思想,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理解毛澤東思想代表的內容是什麼就一味的為了黒而黒,

教材中是這麼寫的:
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容:(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3)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 (4)政策和策略的理論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6)黨的建設理論。
除此之外,毛澤東思想體系中還有關於國際戰略和外教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的方法理論,等等
對其定性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

如果你看過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你就會發現」實質上並未充分參與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根本就是胡說,毛澤東思想作為目前國際研究共產主義理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諸多學者所肯定,常年來作為熱門研究話題,其中處處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思。

此外你足夠了解中國近代史,就會發現這些理論主要用於指導 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927-1956),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逐步成長起來的這一過程的經驗總結,從跟著別人走,到擁有自己的政策方針,革命方針,建設自己革命軍事思想,統一戰線方法等等這一過程,歷史結果已經證明了這些理論成果的優越性。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何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你應該研究一下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他涵蓋有毛為代表一系列革命家所提出的優秀理論成果)

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錯誤時期(1956-1976)是被作為反面教材來進行反思的,對於這期間的重大錯誤,並沒有抹殺或者掩蓋而是依舊寫在了課本里,後期的什麼學生運動等與這些錯誤相比,真的不值得一提。而這一部分沒有被納入思想體系,很多人會問為什麼?

因為 所謂的 毛澤東思想體系 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經驗的概況,它涵蓋有整個新主主義到抗戰到內戰到建國初期的一些理論成果,並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也不是黨的歷史是優秀科學理論成果的概況,只不過以毛澤東的理論做了一個主體框架和用來命名了這些時期的主要理論成果。

在1981年 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就已經對毛澤東思想做出了定性,以及對毛本人的評價做出了定性。 具體可下去自行查看,歷史課本都有

有一道題目是這樣說的:鄧小平說:「有些同志說,我們只擁護正確的毛澤東思想,而不擁護錯誤的毛澤東思想,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而如今我們依舊有很多人犯了這個錯誤,這個錯誤的原因是:
1 沒有把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思想區分開(注意:一個的字,就變成了兩個內容)
2 沒有把毛澤東晚年犯的錯誤與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區分開

這個兩個錯誤,很多人都會犯,包括我們如今很多政府官員 學者也分不清這個特點,所以就變成了一提毛,就三緘其口,成為了敏感字詞。本質原因就是他們曲解了這一內涵,所以真正曲解毛澤東思想的不是這個理論成果本身,而根本不了解毛澤東思想指的是什麼的人。
本來不敏感,但是被敏感的人刺激多了,就讓大家都以為變得敏感了。

最後來說所謂的「鄉土化改造」。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如果你足夠了解馬列主義,你就會發現毛澤東思想才是對馬克思主義在革命中最準確的應用和引申。(實事求是,群主路線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反觀一開始照抄蘇聯十月革命等帶來的結果我就不提,你們自己去查吧)

1927年以後,正統的馬列主義就不再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具有實質性影響

而中國第一次沒有共產國際參與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你猜猜是哪一次?1935 遵義會議。
學習歷史不要純靠想,要多讀書。

「改開後更是公然在實踐過程中背棄馬列主義,現如今更是朝右翼法西斯的方向靠攏。這些特點使得馬列主義既內在於天朝統治階級的正統觀念,同時又與正統觀念及其歷史實踐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而它又內含了中國社會最為急迫的訴求(人民福利、社會公平),以及對正統意識形態最強有力的反制(國際主義VS民族主義,階級鬥爭VS權貴資本)。馬列主義的這種悖論性的存在,決定了它是無權者向正統意識形態發起進攻的最理想的一個思想支點。」

該答主不了解歷史,也可能不了解中國社會體制的發展,準確的說就是根本不了解中國。不然怎會提出這種觀點。

而改革開放至今黨所形成的理論體系被概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期的探索我們先不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塊,主要是討論,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 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闡述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和建設方案。(然而更多的人根本不在意這些,也不關心這些,他們只關心自己理解的社會和國家)

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兩大依據: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綱領

只要你能理清基本依據,你就會發現根本不是什麼統治正統和悖論性。

從初級階段談起……
而最早提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正是列寧同志。共產主義的發展必然是具有階段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前面有所表述,我不再提。

但是列寧主要回答的俄國要怎樣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沒有具體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後的發展階段問題。而馬克思,就更本沒有將社會主義制度和建設問題,馬克思只是從宏觀上提供了哲學和理論基礎。列寧主義不過也是對社會主義的演繹和具體結合再應用。為什麼列寧的演繹就被你稱作馬列主義是科學的?而中國共產黨的演繹就被你稱之為背棄?真是可笑。

依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在知乎上卻讓人感覺到是日益增長的社會生產和落後的文化意識之間的矛盾……知乎不愧都是中高產階級的樂園。)

再談談改革開放理論,這個理論本身沒有什麼好說的,沒有一個國家閉關鎖國可以活很好(朝鮮早晚作死,中國現在都開始噁心他了,中國導彈技術發展之後,朝鮮變的越來越不重要)
重要的問題在於改革開放之後,在具體問題的落實上沒有於經濟發展同步,導致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並不是改革開放或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而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跟不上經濟飛速的腳步,出現了很多腐敗,經濟問題。人民開始苛求提升物質待遇的同時也要提升精神待遇。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社會文化,民主思想的不斷進入,中國人民就開始不滿足於物質追求,因此體制改革比以往變得更加迫切,這是好事,這正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過程。

」身在發展中國家的人,想著發達國家的待遇,幻想著社會主義的公平與自由,內心卻又渴望著能夠擁有大資本家的待遇「

這無疑是現在一些國人最形象的寫照。

——————————————

共產黨宣言原話是:

「還有人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要取消祖國,取消民族(這裡的「民族」一詞,在《宣言》的英、法文譯本中均為「nationality」,德文為nationalitaten——引者),工人沒有祖國,絕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因為無產階級首先必須取得政治統治,上升為民族的階級,把自己組織成為民族(這裡的「民族」,與前一個「民族」不同,英、法文為「nation」,德文為「Nationaen」――引者),所以它本身暫時還是民族的,雖然這裡所說的`民族的'(英、法、德文均為`national'――引者)一詞和資產階級所理解的完全不同」。

「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隨著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於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了。」


「無產階級的統治將使它們更快地消失。聯合地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


「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滅,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滅。


在另外一處,《宣言》還指出:「如果不就內容而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首先是一國範圍內的鬥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

」《宣言》所說的「工人沒有組國」,指的是資產階級的民族國家,而不是種族含義上的民族(nationality)。工人「沒有祖國」這是因為,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觀點,工人應該把資產階級的民族國家看作是壓迫他們的機器。而在工人爭得統治權之後,他們在政治意義上將照樣「沒有祖國」,因為,各別的社會主義民族國家將只不過是達到將來無階級、無國家的社會進程中的過渡階段,因為建設這樣的社會,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只有在國際範圍內才是可能的!「

附上一篇鏈接:如何理解《共產黨宣言》中「工人沒有祖國」的論述(原創)


記住:黨的兒女去哪,去接受什麼思想和教育,我們就必須接受什麼思想和教育,要永遠堅定不移地,毫不猶豫地,奮不顧身地,義無反顧地,至始至終地和黨無條件地保持一致,識得唔識得噶?


我想知道之前大學裡的主導思想是什麼


吃飯了沒?

真正會吃的人不會在乎吃的是什麼飯,關鍵是菜好不好吃。


不管他教的是什麼思想,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自然會獨立思考 —— 例如有些沒腦子的以為自由世界就自由了。


一邊讀馬克思主義,一邊學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生存。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有多麼精分?有多麼矛盾?誰都知道只不過是形式大於一切!


如果真的能好好的教授馬列主義能讓大眾認識到現在TG的換皮主義,讓人意識到階級鬥爭的依然必要,認識到現在的TG有人正試圖固化階級,竊取國家資本,而不是瘋狂吹捧每一個政策,我舉雙手贊成

不給更大的可能是走資派要馬列主義粉飾現在的TG,給權貴資本繼續積累力量的時間,自己搞垮自己。正統派也需要時間,來和走資派拉鋸


總而言之,真正的共產黨不能垮,馬列主義必須教。

統一思想,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要求,不統一你也得服從集體啊

至於皿煮自由那一套。我不信,只少在未來100年內大國不會有真正的皿煮,現階段皿煮的程度只是手段而不是主要目標,保持團結,統一思想,開明吏治,打破階級固化,才是最最要緊的


我就是偏毛的左派,看著不開心的想想怎麼反駁,噴就不必了


歡迎, 學生就應該有個統一人生觀的思想。


推薦閱讀:

常被誤以為是馬克思主義的說辭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學習馬克思哲學到底有什麼作用?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意義在哪裡?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什麼區別聯繫?

TAG:政治 | 大學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