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春節期間各大城市的"空城」現象?

每年一到春節全國主要城市都變成了空城 這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每年春節,大城市都會上演一場人口大遷徙。數以億計的人從大城市奔回縣城和鄉村。

馬路車少人稀,商店門可羅雀,地鐵空空如也……大城市集體上演「空城計」,這讓備受擁堵、嘈雜之苦的城市人雀躍不已。「城市本來就該是這種樣子」,有人這麼感慨。

然而,倘若城市一直維持這種樣子,或者說,假如「空城」的狀態持續一年,大城市會變成什麼樣?

可以想像的是,空蕩蕩的地鐵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人口銳減,地鐵收入也隨之減少,與人流量密切相關的地鐵廣告、站台物業收入同樣會隨之減少,即便有財政補貼,也沒有哪個城市能夠支撐起如此巨大的花銷。

結果只有一個,部分地鐵線路關停,新建地鐵線路全部停工。到時候,上海從中心城區開往松江的9號線,廣州從大學城通往南沙的4號線、深圳從福田開往雙龍的3號線,都會因為人流不足、虧損嚴重而被關停。至於大環線、快速線都沒有再建的必要,因為乘客不夠,收益完全抵不上成本。

同樣可以想像的是,由於人口銳減,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商場、店鋪大範圍倒閉。與此同時,餐館的種類減少,除了本地菜和川湘菜之外,其他小眾菜都會因為缺少足夠的消費人群,而大量倒閉,活下來的將會變成高價餐飲勉強生存。最不幸的事,選擇少了,價格還漲了。

這個時候,你想要再以廉價的成本,維持現在的生活,可能性估計也不大了。由於外來務工人員回鄉,平時很多人不屑一顧的清潔工、保姆和服務員的價格,將會不斷往上竄,而快遞的站點減少,快遞費自然也要上漲,至於送快遞時間,慢慢等吧……生活成本將會越來越高。

至於房價,就更不用想像。幾乎一半的人口離開大城市,那些手握幾套乃至幾十套房的房東們,還能找到租客?那些本來就吃人口飯的房地產開發商們,還有幾家可以倖存?如今居高不下的房價,不僅會應聲而跌,房地產整個行業差不多都會瀕臨崩潰。其實,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早就經歷過這樣的事。

最不幸的是,空氣污染該怎樣還是怎樣。因為做飯和機動車都不是空氣污染的主因,雖然有不少專家曾經這麼說。所以,只要環境治理仍舊是三心二意的,工廠的廢棄排放還是黑煙滾滾,減少再多的人對大城市的霧霾幫助都不大。

……

顯然,春節空城的大城市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短短一個星期的不便,可能不是不便,而是一種享受。長達一年的不便,那就不只是不便,而是經濟災難。

我們都錯誤地以為,大城市病都是外來人口帶來的,只要將他們趕出城市,那麼一切都會恢復清新的模樣。卻總是有意忘記,人口是資源而不是負擔。

沒有人口支撐的城市,經濟只會陷入停滯;沒有人口帶來的規模優勢,餐飲、服務價格也不會有現在這麼便宜。

同理,沒有人口向城市邊界的拓展,地鐵、公交也不可能幾乎覆蓋每一個角落;沒有來自全國各地帶來的人口大融合,大城市裡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豐富多彩的體驗。

歡迎關注公眾號房屋屋(its-home)


春節不空城的城市小心了,房價崩盤的就是你們那


說明城市化還沒完成,大量人口在半城市化狀態:在大城市上班,但家還是在小城鎮或農村。

城市化,這是對城市而言;對農村而言,就是送人入城、切斷後路。接下來30年的任務是:把這幾億人從半城市化狀態,轉變為全城市化,在城市定居落戶,結束往返遷徙。

人作為生產要素,被經濟規律支配。經濟規律讓你離開農村前往城市,你就離開農村前往城市。經濟規律讓你到沿海工作過年回家,你就到沿海工作過年回家。經濟規律讓你返回二三線城市,你就返回二三線城市。

都說人定勝天,其實是天定勝人,人服從規律。有多少打工者是願意遠離家鄉的呢?雖不願意,但不得不。


有一種真正的孤獨是:我在的大城市連外賣都叫不到了。


說明了只有工業化沒有商業化的城市化是偽城市化,說明新階段城市化進程的落空


說一個反面的現象。
現在過年相比平時越熱鬧的三四線城市,將來越不看好。
1.回來人越多,說明這個城市年輕人都出去了,說明年輕人口流失多,反向說明這個城市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物質需求越來越低,所以這個城市的商業活動會越來越差。
2.現在三四線過年極其熱鬧,街上車來車往,說明城市的鄉村真沒什麼人了,都來城裡了,說明本市的城市化差不多到頭了,源頭斷了。
3.當那些出去打拚的人都在一二線立足,有了下一代,隨著父母年紀進一步增大,也許回來的會越來越少,反而會把父母接到身邊過年,這個階段是緩慢的幾乎難以察覺的,哪天就突然發現三四線城市沒啥人氣了。
4.隨著中國的老年化,將來的養老產業必然發達,而一二線的養老產業將會遠遠甩開三四線城市,主要原因 1.醫療條件差距2,老年人口規模差距3.年輕人都希望父母靠著身邊養老等等。那些所謂將來賣房回老家養老的都是扯淡,老家到時沒有親戚沒有朋友根本回不去。就像你們的父母有想過回農村養老嗎?


就城市裡面不是祖上就居住在此的人口很多啊!

先說,我算是資產階級的後代,加上我省的政治狀況比較特殊,如果後面的描述令各位無產階級的後代覺得有秀優越之嫌,就敬請見諒了

我們家在曾祖父那代算是非常有錢的,是台灣瓦公司的老闆,在二線城市的郊區有100間磚窯廠,還是祖厝所在那個溫泉鄉的大地主

嗯!很棒對不對?如果能留到現在我大概能進知乎財富排行榜了吧!
可是就是因為擴張太快,周轉不靈
不僅二線城市的地全賣光了,很多地也因為有溫泉不適合耕種而賣了(但是這些地才是後來最值錢的...)

回歸正題,到了我爺爺那一代,作為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就搬進了縣城(具體是什麼時候忘了,只知道我爸從小就是在縣城小學念書的),在縣城還有個六層的小樓
大概在我出生以前為止吧!我爺爺開的英文輔導班生意開遍了全縣,幾乎我們這個縣所有成績比較好的都會上我爺爺的課,所以也算賺了不少錢,甚至還有投資

然後到了我爸那一代,到我省惟一二線城市唸大學以後也都留在那邊了(雖然後來我爸跟我叔叔都有再到美國唸研究所),戶籍也都在這個二線城市落戶跟買房了,但是過年還是會回縣城過年,然後除夕的時候也會回那個溫泉鄉祭祖跟吃年夜飯,不過之後就回縣城了
(至於嫁出去的姑姑也是這樣,雖然他們老家已經從鎮上搬進市區了,然後初三才會回來我們縣城)

至於我爺爺的兄弟姐妹裡面,比較常往來的是四叔公跟六叔公,前者早已移民美國,過年的時候好像也不太會回來,後者早年已於二線城市郊區落戶,不過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到一線城市去開汽車零件廠了,不過過年也都是在年輕時落戶的二線城市過,只有初一會回來走個親戚

至於我媽那邊...
最早我舅舅(當然是已落戶二線城市)也是會回鎮上過年,後來就把我外公外婆接來這二線城市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待不習慣還是怎麼,沒幾年就過世了
這幾年因為舅舅身體不好,加上嫁出去的女兒太多,時間不好喬,所以都沒有回娘家了(我們之前回娘家也都是在初三)

講這麼多,其實說穿了,只要家裡最年長的一輩還留在家鄉,那過年基本上就還是會回去
如果是只是最年長一輩的兄弟姐妹,那大概就是初一的時候走個親戚而已

不過,爺爺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如果爺爺真的離世以後,也許除夕還是會回去那個溫泉鄉掃墓和祭祖,但其他的...大家好像都沒多想過...


沒必要為春運過於發愁,大概一代人後這種現象就消失了


本質:第三產業的傾斜,第二產業的暫停,第一產業的狂歡。


今年是來天津的第8個年頭了,從09年上學來天津以來,幾乎每年過年都回老家過,近兩年是因為懷孕和孩子小的緣故沒有回家,而是在 天津過的。

我在這過年的感覺,和老家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不能走親戚而已,而我本來就不愛走親戚。但是,我跟我媳婦說,明年過年還是回老家過吧,原因么,無他,兩年沒回家過年,有點想家了


另外,跟媳婦也說過,以後要爭取過年不在家過年,出去旅遊,帶著雙方父母。


說白了,在哪兒過年怎麼過年是方式,和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一番
先說一下我今年的經歷,南京最堵的地方是新街口那一塊,那邊的路限速60,我大年初一路過的時候,導航提醒我「您已超速」,我平時在這邊,最多40.
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是兩個字:房價
如果外來人口,能夠定居,他們不一定要回家,會有相當一部分選擇將他們的家人接到城裡來過年,或者就一起定居在城裡了。
但是租客們不行啊,他們只能回家,在我奶奶家門口炸油條的那家,起早貪黑幹了快20年了,到今天他們也只是在南京的遠郊買了房子,當然戶口算南京了,孩子上學可以在南京上。這種就屬於每年不會為春運帶來壓力了,但是他們過年時候住在遠郊,對於大城市來說,他們確實消失了


交通太廉價,居住和教育太昂貴。

這樣的價格配置使得大量第三產業底層外來就業人員選擇將父母和子女留在外地,而不是接到一線城市。

也就不至於滿城空曠百業蕭條。


城市的設施是按照含外來人口的總人口來建造的,但現在只剩一部分人來使用,自然就變成空城了

我們石家莊就是如此,這幾天開車十分通暢。我想起以前曾見到外地網站上網民說「外地人走了清凈多了」,不得不說這種思路太愚蠢,如果沒有那麼多人口,還可能建造那麼多的道路嗎?


首先感謝邀請,二來感謝問題不是那麼難回答(上次別人問的純法律的我一點頭緒都沒有)
我國實施戶籍制度作為基本國策,這項制度在早期有助於我國的恢復與發展,而在今日,它成為了人流動的壁壘,發達地區的各種福利因為戶籍而形成了少數人的特權,而很多真正為城市發展而奮鬥一生的人卻望而興嘆,住房,教育,醫療等等各種福利都是難以享受得到的,所以造成了一個社會大前提,你在一個城市生活的再久,為它貢獻的再多,你依然不屬於這座城市。
在下生活在一個三線小城市,這裡地處江南,四季藍天,季候潮濕怡人,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座城市的美麗依然建立在那些貧苦的外來打工者身上,是他們清晨清掃街道,是他們凌晨起灶準備早點,是他們開著公交日復一日,是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回收廢品垃圾。。。其實我並不喜歡他們,城市的人也不喜歡這類臟活累活,他們之中有很多好人也有很多壞人,(我鄰居家的大黃狗就是年關的時候被流竄的狗販毒死賣狗肉的,而我細心餵養了它4年)。但是,打心底我很尊敬他們。畢竟,在這座城市,尊敬是老百姓除了金錢唯一能給他們的了。
所以,您看,大城市也是同理,北上廣一個城市的運行真的是靠那些世代居住的老人嘛》?上海老齡化都達到什麼程度了,一個城市的繁榮是建立在無數年輕人的付出和奮鬥之上的。但是,當他們不再年輕,不在有力,那麼,他們只能離開,他們終究不屬於那裡。
所以空城現象就是如此,殘酷又現實。一旦城市的速度停下來(春節休假),他們只能離開。這不光是鄉愁,而是無法定居的無奈。有親人的地方才算是家,既然無法定居,那麼,那些親人居住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也算去了幾個城市吧。上海,深圳。鄭州。東莞。烏魯木齊。等等。去每個城市我都特別關注當地最低工資。以及房價。還有租房價格。今年春節在東莞待了一個月。上一年春節在深圳。以上是背景。總體來說。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城市的工資。和房價嚴重不配套。舉個例子。深圳。深圳普工工資底薪2000多一點。一般應屆大學生剛開始底薪過5000不多吧!除了幾個重點企業。華為騰訊等等。可是深圳房價據說每平米7萬左右了吧。對於大學生來說。那是永遠不可能買房子的。當然我說的是農村來的一般人。可是百分之80都是一般人吧!今年在東莞過春節。驚奇的發現。東莞底薪1510。滿大街都是招工的。只要看見年輕人在街上。馬上都有人湊上去。找工作嗎?看出來缺年輕人啊!可是房價呢!馬上快2萬了。大部分都是在深圳上班。在東莞買房。這幾年深圳企業加緊往東莞搬。華為去東莞松山湖。中興聽說去了另一個城市。好多人說華為搬得是工廠。我騎著自行車。去了松山湖一看。絕對不是只搬工廠。看陣勢。幾乎三分之二的部門都要搬了。如果華為真來東莞了。那麼東莞房價可能會漲。最終可能每平米三萬五左右。對於華為員工新員工來說。和當地房價配套。這樣。到春節。就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不用回去了。對於普工來說。那還是不可能的。


其實美國也一樣,前段時間感恩節,波士頓明顯比平時人少多了!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大陸境內,空城說明是發達城市,春節人數越少的城市越發達!旅遊城市除外


我的理解就五個字:回老家過年,重點在老家。
我目前在上海一個外企,這個外企職員,很多人或自己努力,或家庭幫助,已經在上海買房置業。老公也在上海上班,孩子也在這邊上學。但是這些人在1月20幾號的時候,都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上海,絕大部分都是回老家過年,少部分可能出外旅遊。他們並非如大多數答案所說的無法留下,而是覺得過年,還是需要和老人,和家人一起才是完美。
不可否認過年期間離開大城市的大部分人是沒有在當地買房置業的,但是他們一直在這裡打工,平常他們有地方生活,過年那幾天就不能生活了?
說到底,還是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機會基本就在那幾個大城市。
不過我的理解,其實歐美也類似吧,肯定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巴黎倫敦東京等城市就業機會更多,只是他們沒有類似中國春節這樣的非常看重全家人團聚的節日,所以沒有體現出這種很集中的人口遷移。


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


再過個十年八年就好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城市不是中國第一城(首都)北京,而是中國第二城上海?
上海的哪些區域、小區較為安靜?
老外更懂風水?當年指定的14個通商口岸,現在都是發達城市
杭州最適合居住區域有哪些?
有哪些城市的區名非常風雅好聽?

TAG:城市 | 春節 | 過年 | 上班族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