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法真的那麼重要?

似乎有兩派,一派覺得語法沒那麼重要,一派覺得語法是英語的根基非常重要。但是我的英語很難提高,語法也不行,是不是有必然聯繫啊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語法

我們國家的語言學習模式,在十多年的中學學習階段,往往將英語的語法知識打碎成一個個小點,塞給學生。造成了兩個極端後果:一部分刻苦努力攻克無數語法知識的狂人,終成學霸,但似乎除了記住一些規則,做對不少習題之外,真正拿起一本原版書,或去聽一場純英講座,能力仍然捉襟見肘;另外一些人,早就在十幾年的學習中,聞語法色變,誓此生與英語不共戴天,絕不崇洋媚外。

每每看到此情此景,鄙人都黯然神傷,只能安安慶幸自己在初三時,偶爾覓得一本語法小書,讀之,思索之,費力打通任督二脈。並在此後的十幾年裡,在英語的四項能力的操練中,又兼習法語、日語,理解各種語言內部的不同規則,不斷地再理解,再提煉,將語法梳理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幫助受過語法內傷的人,重新認識這一至關重要的工具。


那麼,語法不好有什麼弊端


語法不好的弊端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拿幾個主流英語考試來說說事。作為專業的英語教書匠,接觸過形形色色各個階段的學員,從個體現象到總體規律,以下觀點是不會錯的。

初,高中階段:填空改錯題型,丟分嚴重,作文分數也許能看,但絕不體面。

大學階段:四、六級考試,低分飄過,甚至差一分沒過

考研英語:長難句drive me crazy~~~

雅思考試:口語、作文難以跨過5.5的門檻。聽力、閱讀,再跨一分難比登天。


各位看官,有沒有躺槍呢?你在所有的測量你英語能力的考試中,如果你想有突破,都會看到一層明晃晃的天花板!!!--------語法不好。


你可能會問了,那為什麼還有一些「專業人士」說語法不重要


請看以下指標


I.仔細觀察這些人是否在上述考試中取得顯赫分數,而不只是在國外待過。(正常邏輯思維的人都知道,在一個地方待過並不等於一門語言精通)。我不會,我也不讓你會。


II.仔細觀察這些人是否自己是語法好到爆的「心機婊」(或者是,這些人本來就精通語法,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比如能一眼看出長難句主謂賓而且能看出來各部分修飾成分的,然後說語法無用,這些不是語法是什麼,呵呵。)。我會了,嘿嘿,就是不讓你會。


III.警惕一些說口語提高最主要靠模仿的人,模仿會讓一個人慢慢喪失創造力,而口語表達是生鮮熱辣的,難道你的生活能完全被幾個日常場景所囊括?應試我們先撇在一邊不說,生活的交流有幾個人能預測到對方下一句說什麼,然後腦子裡馬上調用模仿過的句子。Are you kidding me? 模仿能提高的只能是你的發音水平,除非你能摸透模仿背後的原理。什麼?你還認為好的發音才是口語好的標誌?你讓廣大印度裔、新加坡裔等精英情何以堪。

語法好的好處是什麼?


1.首先各類考試,通關神馬的簡直不要太easy. 但是前提是你的語法好,不是你自己以為的「好」。掌握語法就是掌握自學英語的方法,日後的英語自我提升棒棒噠!


2.大部分人在學習語言時最想提高的一項能力就是口語,但是口語是否出色、地道,評判的標準不只是語音、語調,最重要的是內容。記得前段時間,《太陽的後裔》中柳時鎮的扮演者宋仲基,在電視劇中不時的英文交流,從發音來講,我們只能說實在是一般般,但是仔細聽那些地道的用法,你不得不承認,宋仲基果然是個大學霸。只有符合語言規則的口語,才能從內容上征服別人。


怎麼學習語法才正確?


忽略小語法,理解大語法


大部分同學的語法能力還不足以去討論 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on是介詞還是副詞,

而我們卻被逼了很多年,要去記住幾百個短語!What the FXXX?!掌握好了大語法才算

搞明白了中-英的對應原理。

賣個關子,集齊50個贊,我會在這裡分享一下我所總結的大語法基本原理。畢竟碼字很累,給點鼓勵,也給我點時間準備。


哪些人適合好好學習語法?

如上所言,


如果你要準備上述任何一門考試,但屢屢受傷。


如果你已成為人生贏家,仍不忘自我提升,語法是你開始學習英語的不二王道,成功沒有法門,只有努力一條道路。

要學好英語,想偷懶跳過語法,那麼這場賭局,你從一開始就輸了。


錯過語言學習黃金期的成年人英語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是?


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幼兒期以及青少年時期,此時人的大腦語言能力最強,因此可以解決吸收的語言信息,處在這一階段的語言學習者,往往可以通過有意識的 聽——說——讀——寫 能力的訓練強化語言能力,bottom up 由下到上學習英語。而錯過這一關鍵時期的人要開始學習並學好一門語言,其語言學習能力和記憶力的下降,則可以通過已經成熟的大腦對語言邏輯進行分析對比,加工處理來 top down地從上到下學習語言。那語言結構的學習便是這一過程的開啟關鍵,甚至可稱為短期熟悉一門語言的「捷徑」。經由語法的熟悉,輔之以閱讀聽力的積累,從而達到寫作與口語的輸出


好了。

世界那麼大,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那麼多,條條道路皆通羅馬。

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多少種方法,而是不管什麼方法,一旦開始就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切不要朝秦暮楚不得其法。

Grace所言僅為一家之言,也只希望給你提供一條學習思路,贊同者我們是同道中人,不認同者,一笑而過便是,也願世間千萬種方法中總有一種適合你。

需要詳細交流的,加我微信號gracekiara。


----------------------分割線---------------------------------------------

實在抱歉,這兩天課較多,沒能在50贊按時更新,而現在已經近175贊了,小女在此道歉。


我要更新的是大語法的基本原理,是這些年的自己的心得,而不是照搬語法書理論。之前我們說到過,語法分為宏觀語法,微觀語法,宏觀語法是幫助我們解決語言學習當中大的根本問題,而微觀語法,幫助我們解決的是具體某個表達的正確和地道與否。微觀語法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如果不經過長久的積累,很難短時間之內提升,因此決定你最終英文水平核心的肯定是微觀語法,但是大家都有感受,學習語言是漫長的過程,如果此間沒有興趣和動力,何談長久的堅持。

但是興趣從而何來?


興趣的起始,來源於在某一件事情上有成就感,而有成就感,又來源於做得來,如何做得來呢?

在我國這個大環境背景下,幾乎正常受過教育的人多多少時候都有過n多年英語學習的痛苦經歷,而這些痛苦中唯一留下的小小欣慰就是,不至於拿來一句簡單的英語時兩眼一碼黑,完全看不懂,所以你讓一個英語不好的人去看簡單句,或者包含一些簡單片語短語的句子(微觀語法範疇),他會覺得老師我也能看懂,可是我只能看懂這些,他沒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就沒有十足的動力,所以必須得來長難句,必須一個句子幾個從句嵌套,加上複雜修飾結構,然後他能分得清楚,他才爽到爆。

網上一個經典的例子說:

不認識單詞看英語是這種感覺:

「我們知道賢鏛是在生活中很重要的。比如在鼙蠻和贎鬍里,有彃燊在罅鷄那裡蘩墝,之前他們鏈鴊恆閎嘑傡彚槩滼鞷蕻賤鬡艐倏雫寬褲灣。」

看上去確實挺抓狂,但我想說如果你因為客觀原因必須學英語,但又是英語小白的話,看到這句話至少要比看到

「賢鏛鼙蠻和贎鬍彃燊罅鷄蘩墝鏈鴊恆閎嘑傡彚槩滼鞷蕻賤鬡艐倏雫寬褲灣」

成就感更強一些,也會更願意去查清楚到底賢鏛鼙蠻是什麼意思。


而實現上面兩種結構之間溝通的橋樑就是宏觀語法


在Grace看來,宏觀語法當中,你整明白以下幾點,就可以獲得成就感,向微觀語法進發了。


詞性:

學音樂的必須學習樂理,學習樂理的第一步是認識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必須認個門清。學英語一樣的道理,任何時候詞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詞性,不認識單詞的身份,也無法辨識單詞的正確含義,因此你背了很多單詞,但關鍵時候似乎很多意思派不上用場。因此十種詞性掌握必須門清。


成分:

成分是單詞在一個句子中具體承擔的角色,就好比每一個人進入社會當中所要承擔的角色。我只知道你的姓名,不知道你是幹嘛的,很多事情都很難開展處理?所以我們先搞清楚詞性,

再搞清楚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謂語:

謂語這位仁兄作為整句話的靈魂人物,具有統領三軍之功效。識別不出來他,或者

識別錯誤,都會對整句話結構的正確理解產生重大影響。


非謂語:

謂語和動詞有關,非謂語亦和動詞有關,明白非謂語的靈活體現,才能準確處理它對動詞及名詞的修飾狀況。


時態/語態:

當一句話中遍布生詞時,時態語態這兩個雙胞胎兄弟是你慌亂之中的救生索,準確識別它們才能撥開迷霧判定結構。


從句連接詞:

三大從句,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看名字就與詞性脫不了干係,而重點落在連接詞上,掌握他們的連接詞就可以識別它們,在判定和主句的關係。結構就瞭然了。

因此,古人說看書的最高境界是將書看厚再變薄,學習語法也是一個道理,我們過去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已經讓我們將了解了微觀語法的豐富內容和壯闊組成,是時候讓我們的語法瘦瘦身,了解種種現象背後的本質原理,才能見招拆招。


舉例:

For example, one graphic illustration to
which children might readily relate is the estimate that rainforests are being
destroyed at a rate equivalent to one thousand football fields every forty
minutes – about the duration of a normal classroom period.

劍橋雅思&<4&> P18

上面這句複雜的長句,經由謂語我們可以分離出以下三個分句。

2 For example,one illustration is the estimate.
2 to which children might readily relate
2 that rainforests are being destroyed at a rate equivalent to one
thousand football fields every forty minutes – about the duration of a normal
classroom period.

經由連接詞which、that,我們可以判定第二為定語從句,第三為名詞性從句。

則該長句可簡化為:主幹句 one(修飾)illustration(修飾) is the
estimate(解釋).


因此,可以看到,語法能幫你做到的事就是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無序的問題有序化。


Grace在這裡還要貼出免責聲明

1. 掌握了這些核心原理,如果你不輔之以大量的訓練,你如何快速學會了它,你還會如何快速忘記它。

去年夏天,有一段時間為了學彈琴,曾讓我一個學黑管的學生給我惡補了幾節樂理知識,我深深記得聽完講解後,有醍醐灌頂之感,然而兩個月忙碌沒有練習,現在已經忘記一大半。


2.
掌握了這些核心原理,也並不能達到一夜之間出口成章的目的。相信在這裡看我帖子的人也都相信語言的學習不可能一夜暴富,所以掌握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步,但不是最終的那一步。如果說掌握英語是認識世界的工具,那麼掌握語法是認識英語的工具,你會擁有最有用的自學能力,可以去自行分析複雜的句子,不用再每個句子都去請教你的英語老師。


3.
Grace所言僅為一家之言,也只希望給你提供一條學習思路,贊同者我們是同道中人,不認同者,一笑而過便是,也願世間千萬種方法中總有一種適合你。

附:大家似乎對我在上一個回答中的那本語法小書,格外感興趣,其實我想說的是初三時的我其實對於那本書中大部分的概念,仍然懵懵懂懂(我們那個年代上課更加是不會講解語法的),但是我記得有一頁講解句型,對我影響深遠,在那以前我英語一直是第一名完全是因為記憶力好,單詞片語記得好,但是看到那一頁,對我有一個啟發就是英語其實是像數學一樣有一套規則的,並非全部是不得不記住的片語。所以那本書至於當時的我相當於是啟蒙運動的一聲悶雷,使我後來學習英語的重點發生了轉移,但是真正搞懂語法的苦工在後面。目前市面上的語法書眾多,不管是哪本只要講到了上述的基本原則,都是可以被使用的書,但關鍵是我們在學習語法的時候要不斷的思索,咀嚼,倒嚼,才能體會其精妙原理。

公益指導英語學習問題,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交流微信:gracekiara)。獨創英語文法在線課程上線在即,敬請期待。


謝邀。

其實並非是分兩派,有一派覺得語法不重要,而是學習目標不一樣,有的人追求聽說讀寫樣樣要熟練使用,而有的人只追求簡單口語交流,能掌握旅遊的日常交流即可,那麼後一種就不太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學語法,也可以不學語法達到其目標。但追求聽說讀寫都能熟練使用的人,非學語法不可。

舉個例子:
不學好語法,最多這樣寫句子:I don"t like that Tom calls my girl friend day after day.單獨寫自然沒問題,可寫文章肯定是句子連著的,都是這樣的主謂+並與從句的小學生結構,難免不硬氣。學好語法,就知道從句簡化,分詞構句,能寫出:I don"t like Tom"s calling my girl friend day after day.這樣不同的句式結構搭配,就讓文章更好看了。而其實用到的語法也挺簡單的:
1、動名詞雖然是名詞性,但有動作連續的潛在含義;
2、動名詞跟不定式的區別之一,所有格的修飾;
3、我很喜歡旋元佑老師的觀點,索性把兩種分詞都當成形容詞;

很多人談語感,我對語感的認識,目前覺得它就是語法。你對語法的感覺,就是你對這門語言的感覺。I am glad to know you.為什麼不能是I am glad knowing you.我剛學英語的時候就糾結這個問題,可沒人解答我,總批評我太較真,直接用不就得了。

其實這句話可以還原為:I am glad because I can know you. 再進一步改寫:I am glad because I am able to know you.
由連接詞because所引導的副詞從句中,主語I和前面主要從句的主語相同,是重複的元素。動詞am是個空的be動詞,沒有意義。因此這兩個元素(I am)都可以省略。可是,副詞從句中省略主語與動詞之後,已經不成一個完整的從句結構了。如此一來,連接詞because也就沒有必要存在。剩下的不定詞to know本身就帶有able to的暗示,所以就變成: I am glad to know you. 翻譯成「很高興能認識你」,是因為這個to know就是able to know,也就是can know的變化。

但看見旋元佑老師這樣的分析,慢慢就把不定式與動名詞完全區分開了,心裡很清晰,看見不定式、動名詞,內心會有一種反應,這就是語感。自己的感覺。

開通了個人公眾號——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裡我把關於自學英語的內容系統的整理了,現已開門迎客,歡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遠方來~


謝邀!

給您一堆磚頭,一堆水泥,一堆鋼筋,要是您不知道該怎麼組合搭配這些材料合適,您怎麼用它們搭出一棟可以穩固站立的小房子?


語法當然重要(很多人認為我覺得語法無用),但要看怎麼學,記住一點,魯姐告訴你,必須大量背例句,背單詞和學語法,不背例句都是無用的,所以

單詞書,語法書,沒有大量例句配套,都是耍流氓

我在一個初學者學習西班牙語的帖子里(具體哪個帖子我忘了,我也不是大V,一個回復里還貼出另一個自己的回復的連接),舉了很多見效比較快的書,裡面有口語書也有語法書,我說的這些書,裡面的所有句子大家都背下來了(什麼流利朗讀啊,都是扯淡),大家就牛了


語法到底重不重要其實題主已經體會到了,不是么?
語法就是語言的規則,就是所謂的理論,就是所謂的攻略。
辭彙、句型就像是零碎的拼圖,當你記憶了大量的碎片之後,語句組合的規則你也能隱約摸到一些,甚至能自己總結出一些語法現象,但你看看書架,語法規則已經有無數前輩給你總結好了放在那裡了。
國內中小學其實已經把語法的地位和學習的量放的夠低夠少了,如果現在還吐槽中小學語法學的太多我也真是沒得可說了。很多學生自己不背單詞不背句型,你基礎材料都不夠怪規則?就像玩遊戲你也得級別高了、裝備好了才能贏,1級裸體就拿著攻略直接打boss你不是找死么?
但當你辭彙、句型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學習規則那肯定事倍功半。就像剛才說遊戲的例子,你都滿級了,然後遇到一個複雜的迷宮,有攻略不用,非要一點一點撞牆去摸索,那耽誤時間也就是必然了,遊戲還能說有個娛樂性,學外語自己去摸索就太累了。
因此在剛開始abc的時候,語法不重要,但等你想提高的時候,語法必須學


這張圖詮釋了語法的重要性。
論中文語法,它運用的嫻熟,從而使文章氣勢磅礴連北朝鮮的都自嘆不如。

論英文語法,它錯的精妙,以至於笑點眾多槽點一片能把老外都嚇得屁滾尿流。


我感覺那個我語法的中文不是非常好,也不,但仍然,我感覺道你們將會明白這個話我講,所以我想這個語法的任何語言不是非常重要,並且你需要不開始學習它。我希望這幫助。


回答題主的問題,語法沒那麼重要,和英語成績的好壞沒有必然聯繫。

個人認為語法屬於語言學研究部分,是熟悉一門語言後,對這門語言中各種規律的總結。是先產生語言,再產生語法的。而不是先規定好語法,再創造語言。所以就算不學習語法,也不影響正常說話。

題主說語法學得不好,並猜測這是英語成績不好的原因,這是中國英語教育的責任。因為老師總是過度地強調語法,而忽略「語感」的培養。畢竟語法是一種可以機械教學的項目,而「語感」則只能進行相對比較抽象地培養,無法進行具體教學。

想學好一門外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它當做母語來學習,我請問你當初學習如何說中文的時候(一歲多吧),系統地掌握中文語法知識了嗎?知道什麼叫主謂賓嗎?基本上智商正常的小孩在上小學之前說話就已經很溜了,並不會說話顛三倒四,和人交流也非常順暢。哪家家長教小孩說話時會講解中文語法?沒有吧。

再說到文言文的語法,上初中時接觸文言文的語法分析,老師總能講解得複雜又複雜,之乎者也如何用,巴拉巴拉能說一堆,聽得同學們兩眼如蚊香。事實上古漢語的語法研究都是現代人做的,古人並沒有研究過文言文語法,他們只是照常自然地說話而已……

下面說說從不關心語法的答主,鄙人從接觸語法開始,就一直認為語法是沒什麼嗶—用的東西。文言文課文通讀無障礙,是因我為從小喜歡偷我爸書櫃里的明清筆記小說(全文言文)看,小孩子嘛,對神狐鬼怪可感興趣啦!可是家長又不太願意跟我多交流這些(他們覺得這是成人故事),那就偷著看唄。偷書看真的是會上癮的(請偷自家的書),手裡拿到一本「老爸老媽不許看」的書,偷偷翻閱時那種心狂跳的感覺現在想想還是忍不住笑。那時候哪管文言文看不懂,看不懂也往下看,看多了就懂了,就是這麼自然的事情。

英語語法也是一樣,看多了就懂了嘛,像什麼倒裝句啊,各種從句啊,都是看多了自然就會寫的。當時老師喜歡出各種「語法專練」習題,一百來道考語法的選擇題,讓你慢慢選……以本人的語法水平,充其量只能認出這是什麼句,「啊,這裡用了倒裝,這裡用了從句……」,可是基本上都能選對,只是單純地認為「這句子就該這麼寫,如果填了別的選項就不通順了」。因為真的會覺得正確答案一目了然,其他答案都彆扭古怪。惡果就是每當周圍同學說「哇!你都會寫哎,快來給我講講這題怎麼做」的時候,我真的只能說「我覺得這個選項就是對的,別的選項都不對」,我知道這回答很欠扁但是……真的就是這樣啊ORZ,我真的不能像英語老師一樣分析個子丑寅卯出來,我只是能夠選出正確答案而已。

以上為答題部分,本人大學狗,知乎小透明一枚,以上種種說法僅代表個人觀點,各位英語老師們請輕噴。

希望能夠幫到題主


謝邀!

語法敏感度高的話,對詞性詞義的分辨也敏感起來; 對詞與詞的搭配也敏感起來;對句子的結構同時也敏感起來...基本上,語法很強的話,句子/文章的英文特點顯性得越精細越立體,也越容易被快速把握...其重要性不低估為好...

語法放在大量閱讀中有個體會/驗證,才會成熟起來。


不學語法就是這樣


看成了學習法語真的那麼重要……


語法是用來理解的,需要記憶大量的例句來理解。不是單純靠背誦語法結構就能學好的。


真的。


單詞習語等等是組織機體的血肉,語法是骨骼和經絡 沒有語法 你的聽說讀寫都是broken的 學的是癱瘓的英語 可以想見語法的重要性


語法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沒有大環境。聽得少說的少,一些單詞的規則,需要學習語法去記住。

我的工作環境老外比較多,每次他們都會很誠懇的說自己的語法不好,但是交談中,也不見得聽出任何語法錯誤。

說一個簡單的語法點,名詞變複數。

有規則變化,比如加s、es、y變ies、f/fe變ves、還有o結尾加s或es的等

不規則的還有man-men、goose-geese、mouse-mice等等

只是舉一些例子。我想說的是基礎的語法還是很重要的。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如果語法不好,你跟外國人溝通,鍛煉的不是你的英語能力,而是外國人的理解能力。


Yes. Learn English need learn grammar. Only know vocabulary is not enough. If you don"t listen me, you talk like this.


已經學了三門外語了,私以為學習語法相當重要。
關於語言學習,在五歲以前最好的方式是物理浸泡法,長時間的聽,和試圖與相應語言使用者交流是最有效的。而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對語言有了自己的理解,就會形成以母語去思考的基礎模式,而此後學習的所有語言都是通過母語去理解的(很簡單的例子,背英語單詞時,是通過找到中文釋義去記憶的,而不是看到bottle立刻想到杯子的形態)。但是,當一門外語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會逐漸適應這門外語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在腦子裡自言自語的時候既可以是母語,也可以是外語,大腦接受的就只是語言傳達的信息,而不是語碼了。)這和混血兒的思考模式就比較類似,但是只有一門母語的人基本不可能達到混血兒的語碼自由切換的能力。
回到正題,每門語言的思考模式是由語法規則創造的,只有掌握語法,才能學會用一門語言思考,這才是語言學習的高級狀態。這種高級狀態會決定快速吸收信息的能力,脫口而出的表達能力等。


I love cooking my parents.
I love cooking for my parents.
你覺得語法重不重要呢?


分情況
以前從事外貿行業 做的所謂的翻譯工作 (非專業性的)其實就是跟單員 就是整天和老外打交道 那時候語法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那時說英語只是為了溝通 彼此能夠理解對方 所以就算你語法錯誤 我也能明白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一點都不影響 那時候語法就一點也不重要
現在轉行做了英語老師 因為要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 你就必須自己在各方面做的很精準 不止是語法 口語發音 也要做到準確無誤 不然教給學生錯誤的知識 那作為一名老師就很失職了 所以這時候語法就十分重要
同理 如果你學英語的目的 只是為了能和老外交流 那麼語法就不是那麼重要 但如果你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從事 同聲傳譯 專業翻譯 這類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 那就非常非常重要


語法當然重要,你可以在不正式的場合下弱化部分語法規則,但是語法是你深入嚴謹地使用一門語言的重要籌碼。在早期語言習得期里,語法應當作為一種習慣去養成,而在深化學習語言的階段,學習語法,修辭方法等是必要的。如果你要從事英語類工作,諸如
演講,口筆譯,寫作等工作,你需要提升語言水平,就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然而,規則從哪裡來?如何修正錯誤與不足?語法和修辭絕對是必修課。如果你真心喜歡英語,熱愛一門語言,你不會厭惡語法,只是你打開的方式有問題。


推薦閱讀:

哪些英語用法是普通中國學生最生疏的?
有沒有一款可以糾正英語論文中語法和拼寫的軟體或是網頁?
英文維基百科是如何解決不同地區的拼寫、用詞、語法差異?
怎麼理解《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五集裡面討論的語態?
Word 裡面寫英文文章,為什麼逗號後面要空一個字元才正確?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外語 | 新東方 | 英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