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說,什麼叫英語好?相應地,怎樣提升英文水平?

現在英語越來越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可是中國人說英文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和中國人交流。那麼對於受眾來說,英語好的定義是什麼?發音好?辭彙地道?能在會議上滔滔不絕?


下面有翻譯:)

I have to say, it can be tricky to evaluate your English level based on a native speaker"s comment. Many people often say "your English is good" in response to a non-English speaker saying "I"m sorry for my English". Normally, if English speakers can get the main idea of one"s speaking and keep the conversation going, they wouldn"t want to discourage an English learner by correcting them too much.

When I am not teaching, I would say "your English is good" to mean "I can basically understand your English, and I hope you keep trying". This is more related to speaking but could also be used for writing.

When I am teaching, I don"t usually give a general statement on one"s English level. I would focus on correcting the students using more specific feedback. To 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peaking English well is knowing what words mean and how to use them. One doesn"t have to have a huge vocabulary or even perfect pronunciation; just knowing how to use familiar word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rom my perspective.

For example, I would be really impressed if I had a 5-minute conversation with a student, and did not catch any article ("the", "an", "a") mistakes.

One suggestion for people wh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alk to a native speaker is to ask the native speaker to correct you as much as possible rather than just letting them tell you "your English is good". Only then can you improve.

I hope my answer is helpful.

**************************************

栗子的知乎答案索引:栗子樹

栗子的微信公眾號:E-Speller 或者 栗子英文 (只有精彩的原創)

**************************************

感謝 @SilentLeo 的中文翻譯:

首先我必須說,通過一個以英語為母語者的評價來判定你的英語水平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當一個非母語者說「對不起我英語不好」時,許多母語者通常回應「你的英語非常好」。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英語為母語者能明白你要表達的要點並且對話可以繼續,他們就不會用挑錯的方式來讓英語學習者沮喪。

當我尚未從事英語教學時,我會說「你的英語很好」而我此刻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基本上能聽懂你的英語,希望你能繼續努力」。一般這一評價針對英語口語,有時也針對英語寫作。
當我開始教學之後,我通常不會對學生的英語水平作一個整體的大概的評價,而是專註於通過明確反饋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我認為,想說好英語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單詞的意思並明白如何使用它們。一個人不需要掌握巨大的辭彙量或是完美的發音,學會如何使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詞是最重要的。

舉例而言,與一個學生進行一次五分鐘的對話,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無法找出學生任何的the, an ,a這一類冠詞錯誤會令我印象深刻。

對於有機會與英語母語者進行交流的英語學習者,我的建議是儘可能地讓母語者糾正你在語言表達上的錯誤,而不是僅僅從他們口中得到「你的英語很好」這類評價。只有這樣,你的英語水平才會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額,我是英國人。但是很少考慮這種問題。盡量回答吧。

對我來說,一個中國人的英語達到什麼水平,應該是很容易意識到的。無論文字還是口語,很快就有所感覺。

如果對方在英語為母語的環境長大,也只需要講幾句話寫幾句話,就能直接發現。

如果對方是15歲之後才來走入英語環境的人,基本上也不會出現什麼溝通障礙,但是也會稍微給人一種不太順暢的感覺。

如果對方從來沒有在英語環境混過,也挺容易感覺到。

這些感覺從哪裡來?盡量解釋吧。

---

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用的辭彙多麼精彩精確。英國人對話也經常沒有在使用最適當的辭彙。

很多時候,要是用了過於高級的辭彙,反而會導致一種不自然的氣氛。讓我們感覺到對方可能沒有理解我們的語境和語氣。剛才用了什麼樣的辭彙,最好繼續用,這樣比較順。最起碼得用更和諧的方式把新辭彙引入對話。

或者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什麼樣的辭彙適合什麼樣的場景,這個人的對話節奏掌握可能不太足夠了。

---

用什麼樣的語法,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比如說,這個人突然用了一種超級複雜的語法結構表達了一件本來很簡單的事。本來也是一個十分正確的句子,但是沒這個必要吧。

這種情況,母語者第一反應大概是:「為什麼要這麼複雜?」。要麼以為對方不知道怎麼快速表達,要麼害怕對方還沒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這種事情讓我們發現某個人不是特別熟練用英語表達。

---

我的意思是:學的細節再多,也不一定能顯得英語多麼流利。

語法、辭彙量這種東西也確實挺重要的,但是實際上都是次要的。

一個英國人(或美國人)突然發現你的語言能力不太順暢,很多時候是因為更基礎的節奏漏洞。

什麼樣的節奏漏洞?對方沒有發現真實討論含義,或者對方沒有意識到語境和情緒範圍。嚴重一點會覺得對方完全跑題了;一般情況只會覺得對方缺少了一種基本嘗試。某個情緒還沒有get到之類的。

很多時候,這種「技巧」屬於一個人的文化融入能力。也是換角度思考的能力。跟母語者溝通時間長了才有機會掌握。

說得再白了,就是需要用當地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這一點很難做到,可是這就是關鍵。不願意做到,外語永遠沒法流暢。

如果要問大家這個辭彙什麼意思,或者承認一句話不懂,求解,其實很無所謂了。英國人互相溝通也經常需要這樣處理溝通障礙。至少沒有露出那種「好像不知道意思又不想知道」的樣子。

時時刻刻做到」我就要理解你們在說是什麼!」的心態,這才能快速掌握一門外語。

---

另外,有一些細節確實比較重要。比如標點符號之類的,什麼樣的符號後面需要加空格,什麼樣的單詞後面必須加什麼樣的符號。什麼樣的單詞需要大寫字母,等等。這套東西,中國人可能比較無所謂了,但是英國人特別介意。可能是最容易露出自己的英語不太好的方式。

就算單詞拼錯了,語法不夠通順;只要標點符號正常,至少沒有人會嘲笑。第一眼看出來的東西,自然就非常重要了。

---

個人不怎麼在乎對方英語水平怎樣。在倫敦,確實什麼樣的英語水平都有。誰介意這種事?大家的語言能力怎樣,誰在刻意判斷和專註?

每次認識新的人,從來不怎麼在乎這個人語言怎樣。可能很少才會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了一些口音,那又不是重點。

對我來說,重點在於一個人能否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如果溝通卡住了,是選擇放棄還是繼續想更多辦法解釋清楚? 是否不斷地分享知識、學習新知識、開放的思維?這種態度就夠了。以這樣的態度處理世界,哪來的語言障礙?都是小問題。

---

怎麼學習一門語言?需要自己做主。課本和教學沒啥用,甚至只會誤導人,學得越來越離譜。

喜歡什麼方面的東西,盡量去看懂這方面的國外網站和文獻。盡量讓自己去參與這些。

如果喜歡一個電視劇或一首歌,也要盡量讓自己看懂裡面每一句話。為什麼台詞不是自己學過的那些?為什麼他們用這種方式講,而不是課本上說的那種方式?有沒有思維差異?

總之,要開放、自信。每次看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話,必須強迫自己去明白。


----------更新分割線------

新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Lightwing


(Thank you @kevman for this awesome translation!)

博君一笑,

  • LV1:與母語為英語的人能進行簡單的溝通,互相明白意思
  • LV2:你可以閱讀並且撰寫英文書信或者商業電郵
  • LV3:你明白英文里的縮寫,慣用語和俚語 (歡迎通過Urban Dictionary學習)
  • LV4:你能明白英文笑話裡面的梗(需要一些背景的文化知識)
  • LV5: 你能很自如地通過一些日常問候來打開話題並進一步地繼續與對方交談
  • LV6: 你可以閱讀一部小說並且寫一篇1000字的內容簡介
  • LV7: 使用英文思維
  • LV8: 你可以說英文笑話,做演講,寫詩或者研究論文。
  • LV9: 幾乎沒有口音而且很少犯語法錯誤(筆誤可以不算,幾乎每個人都會做筆誤,這也是檢查拼寫的必要)
  • LV10: 你說話的方式已經和「外國人」幾乎沒有區別了,即使有也可以忽略不計。

- - - - -

Just for fun,

  • Level 1: You can understand me. I can understand you.
  • Level 2: You can read and write a letter or a business email.
  • Level 3: You can understand contractions, idioms and slang.
  • Level 4: You can understand jokes (this requires a lot of cultural knowledge).
  • Level 5: You can comfortably handle the "Hi! How"re you?" / "Great! How"re you?" greeting and continue chatting.
  • Level 6: You can read a novel and write an 1000 word synopsis.
  • Level 7: You can think in English.
  • Level 8: You can tell jokes, gives speeches, and write poems or research papers.
  • Level 9: You hardly have an accent and rarely make grammatical mistakes. (Typos don"t count, everybody makes typos. That"s what spell check is for.)
  • Level 1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a native speaker is so insignificant that most people won"t even notice.

- - - - -


相關答案

  • 為什麼就算單詞發音都是對的,中國人的英語口音聽起來還是很怪?

我實習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加拿大女人對我說,「你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你看樓下的Ben, 還有Ian,他們都是Asian,但是他們的英文都很好。」

她所說的那兩個人是來自English-speaking Singapore,英語對他們來說本來就是母語,只不過就像印度人一樣,他們還是有口音罷了。可是辯解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改變他人的看法是很難的。就算辯解,也不會讓我的英語突飛猛進。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倍努力,達到或者超出同事老闆的期望。這些一輩子都不必努力學外語的人可能還是無法理解語言的不容易,但是他們卻會把屬於我的機會給我。這就夠了。

現在距離那時又過了半年多,雖然英文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期望的目標,但自我感覺還是在不斷地進步。至少也可以寫出唬人的email,被人問是不是真的才出國兩年了。出國以前覺得只要在英文環境裡面帶一年,英文很快就會和native speaker一樣好。現在回想起來發覺那是多麼天真的想法啊。這種事情,真的是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的。就算天天和native speakers打交道,還是需要強大的自我察覺和自我督促去使英語水平更上一個台階。

什麼叫做英文好?在我看來不是發音不是聽力甚至不是寫作,而是懂得如何根據場合而變化說話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在會議里用business English做report,可以和隔壁鄰居聊他們新修的草坪,可以和你的朋友開重口味笑話。這就叫英語好。有很多non-native speakers的英文讓人感到費解,不是因為他們辭彙不夠,而是他們的辭彙選擇都很awkward,也就是和語境不和,所以讓人感覺不舒服。

要積累預感,我的方法是看TV shows。很奇怪的,有時候就是會記得某個場景里某個人物說的某一句話,再也忘不掉,生活中也可以自然地再說出類似的句子。所以我覺得這是對我有用得方法,對別人來說,有可能就是聽歌,聽廣播,瀏覽網頁。可是就像之前所說,要注意語境的不同,如果把看Washington Herald學來的句子用在生活里,應該會很奇怪。還有就是,如果聽不懂的話就倒回去聽,還聽不懂就打開英文字幕,自己一個人看TV shows的好處就是可以放慢速度,囫圇吞棗的話收效甚微。

我喜歡上的網站有netflix(一個月7刀其實不貴,因為你可以看紙牌屋,而且它家都有英文字幕,聽不懂的時候可以打開來看),huffington post(有時候可以碰到好像很厲害的詞,雖然都不會刻意去記啦),quora,reddit(居然有這個。。。有時候評論好好笑)。另外flipboard也有不錯的內容,可是它的UI太丑了實在忍不了。

和英語為母語的人說話,主要是練習輸出,也就是怎麼把意思表達出來。相信很多不習慣說英語的人都有先把句子在腦子裡翻譯好再說出來的習慣,這樣自然是很妨礙效率的。所以還不如破罐子破摔,先把句子開個頭,接下來的慢慢想。要做到這個的前提是對句型的熟悉,然後是對辭彙的熟悉。如果框架就在那裡的話,只要不斷地從腦海里把辭彙調出來就行。當然會有卡殼的情況(還很多),但是至少已經沒有在翻譯了。

有很多人發現和外國人沒辦法聊得很深,可是有時候只是我們沒有去試而已。其實人和人沒什麼不同。就算在中國,我們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碰到能聊得深得人,對吧?這種想法的存在,說不定是我們自己就在腦海里划了一道線呢?

關於發音,這個並不是評定英文好壞的標準(其實只是虛榮心德產物而已!),但是說得好的話確實對溝通有幫助。要提升發音,恐怕必需經由別人的糾正。因為很多時候錯誤的發音已經在我們的腦海里了,就算我們整天聽別人說正確的發音,也未必能意識到自己一直說的是錯的。就我自己來說,我的pain point是/ein/這個音,我總是吞掉/i/這個音節,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後來才明白為什麼有些很簡單的詞別人都聽不懂。對於我來說,no pain no gain這句話簡直是噩夢!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和中國的英文教育方法有關,俗稱啞巴英語,光會拼寫就好了,發音什麼的自己想像一個也八九不離十啦。所以在接觸到新詞的時候,最好把發音聽10遍,就不會發錯啦。


俺剛來美帝的時候,有老美對我說,你英語真好
把俺美的直冒鼻涕泡
後來一想,不對啊,一個北京人會對另一個北京人說,你北京話說的真好?
老美說這話就表明你在外國人裡面英語還行
啥時候老美不說這種話,英語就是真的好了

另外,只見過老美對老中說,你英語真好
從來沒見老美對印度人說過這種話


When I was an English major in university, one of my lecturers joked that two ways to indicate one has mastered a foreign language were to see if one could argue or reason fluently or wrote a beautiful love letter.

Because it was more than grammar or lexicology, it"s about being able to fully express yourself both in oral and written forms and both rationally and emotionally:)

嗯,最終還是看你表達出來的文字有多麼貼近你內心的思路吧。

作為被誇英語好是常態以至於可以完全忽略的專業人士( ̄? ̄),有兩次被誇英語好我覺得其實還蠻有趣的

一次在關島旅遊逛大賣場後去買咖啡,前面一個白人大爺在等他的咖啡,我當時說的是很最普通的: good afternoon, could I please have a grande latte? And a glass of water, room temperature, thanks:)"

大爺驚訝問我,where are you from?
China,以及大爺彷彿是個英國人
Wow, you do speak great English...
...I am flattered... but that was basic and you will see many young Chinese speak English pretty well. 感覺要給咱們國人長長臉哈哈哈
That"s true, well they speak English but not to your proficiency. I could tell you put years of practice into that.
作為英語路上一條道走到黑的我還是蠻感動的,哈哈哈,以及大爺估計感受到了我那種淡定自若,在家買白菜一樣的氣場哈哈哈

但的確那天我心情好啊,200美金加各種國人專屬刷卡優惠和優惠券,我買了兩幅輕奢墨鏡和輕奢手錶,正是覺得自己分外有錢的時刻啊!(走題了。。。)

好吧還有一次客戶是美國某頂級工業公司全球總裁,我見過最嚴肅最不苟言笑的美國人,驅車去某地赴宴時,我被安排坐他旁邊,一路默默,真是尷尬啊……

突然總裁問我,do Chinese watch game of thrones?
Yes, it"s actually quite popular here.
Do you watch it?
講真我有點擔心他跟我說IPR問題…well...yes...just finished last season. 想說如果問IPR就說視頻網站買版權了…
Well,do you know the true identity of Jon Snow?
我覺得老爺子詭異地笑了……
I suppose he is the late King"s son? Robb"s son?
接下來的半小時,老爺子邊和我討論邊嚴密的論據引導出了囧的真實身份(劇情完全驗證了)
會議結束後回到車上,老爺子對我說thanks,u r very good at your job and your English is perfect.
可能因為我自己說出了Daenerys Targaryen之類的名字吧,可是當時我也很絕望啊,你畢竟是我客戶啊……


一個在英國留學的姐姐跟我說有一次一個英國人跟她說:「你英語真好。」
她特別高興,緊接著那個人又說:「你的英語就想我想像中的中國人說的那麼好。」
頓時她就高興不起來了。
如果一個外國人說你英語好,一般是因為你說的像一個外國人說的英語。除非是當你說「I am Chinese。」以後,一般要是你說了這句他特別訝異的說你英語好那是因為你口語好到了他沒聽出你是外國人。
不過口音並不是問題。你要真說起發音來我深刻覺得Chinglish聽起來比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地道多了好嗎。
當年在新加坡時候經常被計程車司機用singlish糾正發音(我們學校老師介是歐美人,所以我們學的大多是美音「。
」你的發音不標準,你在新加坡就要說singlish!singlish才是真正的english!「
然後我跟室友就在車上默默翻白眼。
至於辭彙量,什麼叫做辭彙量大?
高中時候人手一本TOFEL單詞書,Mr.Richard一把搶過一本說道:「不要一直背單詞,你背了也不一定能考過TOFEL,這裡面的大部分單詞你除了考試以後都不會用到。」
上ESL時候美國老師抓過各種GRE、TOFEL單詞書一翻頓時頭就大了,裡面單詞一大半不認識。
語法你更不用糾結了,美國人寫出來的論文還被要求去writing center改語法呢,我去writing center改語法時候還遇到過某些tutor給我改的面目全非依舊一大堆錯呢。
誰說會英語就得會寫論文了?你說中文就一定會寫作文嗎?作文寫得跟流水賬一樣的還不是一抓一大把,中文作文都寫不好的一!定!寫!不!好!英!文!論!文!
我經常覺得自己英語不好各種沒自信,說話特別怕別人問我第二遍,我總覺得是因為我說錯了別人沒聽懂。
後來發現媽蛋不是我說錯了,是我沒自信說話聲音太小了別人壓根沒聽清。
我美國朋友勸告我的話就是:「不要覺得你英語不好,美國人的英語也只是比你好一點而已,美國人中文還沒你好呢,你還比他們多會一門語言呢,所以不要覺得沒信心。」
至於會議上滔滔不絕什麼的,私以為這是性格問題,跟英語沒太大關係。我見過太多人英語說得沒我好但是美國朋友比我多多了。我以前死了擺列想回國總覺得我英語不好所以不合群,後來想通了發現其實我似乎從小到大都不太合群……不合群就是不合群,回了國我還是不合群。所以事實證明這東西是性格關係,跟語言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英語好」這三個字定義太廣,基本上每個人多這三個字不同的想法。
照我說,能夠把「英語」作為一項工具熟練應用就是英語好。


有兩個四字短語是這樣寫的:


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


徐克的《滿漢全席》里說,最考驗廚師功底的其實是最基礎的兩道菜:干炒牛河和咕咾肉。


英語也一樣。用類似的思維想一想,你跟同事朋友說話會拚命在句子里夾成語甚至文言文嗎?會刻意模仿普通話/東北話/四川話等等的發音嗎?

用詞恰當又不冗長,表意深入又不造作,用不多不少的詞把你想說的話準確地表達出來;

發音精準又不誇張,言辭流暢又不刻意,時刻想著自己以及對方都說了什麼,而不是我剛才的發音好標準啊才是墜吼的。

英語不是用來秀的,更不是在native speaker面前秀的。能跟native speaker進行流暢的深度交流(深度的意思參考英語講得地道有什麼用? - 知乎),同時你們兩個都能夠專註在交流的內容上,而不是你用了什麼高級辭彙或是口音有多標準,甚至讓TA忘記誇「哇你個中國人英語說得好好啊」,才足夠讓他們覺得你的英語「好」。

至於誇你「哇你英語真好啊」的,有不少都是不知道跟你聊什麼話題為了打破尷尬誇了你一句。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剛開始練英音的那段時間,說什麼話都想儘可能地展現自己的口音,有時候甚至會模仿Cockney。後來我發現這樣下來說不了幾句就會累,於是我開始主動去口音,不再那麼用力地發音,專註在自己造的句子和說話的節奏、流暢性上,然後我發現誇我英語好的人變少了,但是跟native speaker的交流反而更順暢、更持久了。


舉個別人的例子:

我有烏干達同學,有義大利同學,他們說話的口音很重(肯定比我重很多),但是我經常覺得他們的用詞非常准,聽他們說話偶爾還能學習一個。沒有任何一個native speaker誇過他們「英語好」,因為大家都忙著聊學術和八卦呢。


對於怎樣提高英語水平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

忘記所謂「一口正宗的英美音」這種說法,掌握了基礎的音標、連讀和省略之後,就不要在語音上下過多的功夫,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輸入,再用一定的輸出量鞏固已學的知識,堅持下去,越到後期進步越快。


我在美國讀高中,發現一個現象,成績較好的中國人(sat2250+)的寫作會比大部分美國人強。但美國人畢竟在說母語,紮根在文化背景里與生俱來的機靈和幽默是很難模仿的。像美國人在我們學校的weekly assembly時可以很自然地開各種玩笑,中國人上去的話除非說錯話很難引發笑場。
但假以時日,必定會有更多像黃西這樣的non-native speaker打動美國。因為幽默是不分國界,不分語言的,好好留意美劇中的笑點,平時多見縫插針地耍機靈,總有一天會人見人愛的。
用英語閱讀來評價的話,sat2400其實都未必能說明什麼,更不用提托福閱讀了。 真正的學霸就是把James Joyce的Ulysses ,Nabokov的Speak,Memory之類的書看得翻來覆去。


最近和三個來自不同非英語國家的漢子們做室友,有的一點小感觸是:


對於英語好的室友,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表達什麼,他也能理解

對於英語不好的室友,我與他自然的成為了口語練習小夥伴....


對於在學術圈(人文社科)工作的人,英語好的標準大概就是能夠賺寫英文論文在SSCI和AHCI收錄的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了。如果再好一點,就是聽說的能力也很強,可以流利地和國外的學者交流學術。

日常的交流當然也體現一個人英文水平的好壞,但是面對面的交流,很多人有個基礎,總還是沒問題的。真正的好不好,落成白紙黑字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尤其是寫作中的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能力,對於一個非英語母語的人,不太容易,也需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和長久的訓練。

謝邀!


在我出國前,雖然雅思8分,但實際上說一句話都要來回想幾遍怎麼講,講幾句就開始冒汗

過來1年,演講、對話都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過來3年,很多人說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而且可以隨便說點什麼,可以一邊想別的一邊說話,語言模塊不佔用大腦CPU負荷了

過來5年,好久沒有人評價我的英語好還是壞了。


我的感覺是這樣的。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英語在應用較多的領域會說的很好,很流利,但在其他方面(比如日常對話)可能會比較生澀,懂的辭彙也不多。所以外國人說英語一般是看他主要在什麼地方用英語用的最多,比如經常進行學術探討,在自己學術領域內的對話可能會非常流利。但是如果讓這個人去開日常的玩笑,可能就不行了。而且很奇怪的是,在學術領域內對話的時候可能會激發更多的想像並說出很好的玩笑,但是平常卻不行。
我覺得語言的魅力遠非我們可以想像。我的經驗來看,所謂level(得票第一的答案)是勉強存在的,但是不完全。有的人在level中間可以跳躍,導致這種跳躍的原因就是經常練習英語的領域的不同。而且,英語口語似乎是一片又一片的紐帶群,這些紐帶群互相有一些紐帶是互相連著的,所以紐帶群和紐帶群之間有或多或少的聯繫。紐帶群代表著不同的領域的辭彙、句法、甚至發音。當你在自己熟悉的紐帶群中找辭彙和句法說話的時候,大腦可能會相對活躍,因為練習較多,說的可能相對流利,紐帶群中的點聯繫更緊密。而且會激發其他的紐帶群,並帶動其他紐帶群中點的聯繫,然後有可能就會連帶著說其他的領域的話也變得流利。但是,如果一上來對話就是自己不熟悉的紐帶群,那麼就會發生反作用,越說越不得勁,總感覺每句話都有很多不知道如何描繪的詞語,語法也變差了。
其實,美國人也有紐帶群的差異。有的美國人日常說話很快,一旦開始學術演講好像反映還沒有某些外國學生快。同理,這種現象也產生在像我這樣的外國學生身上。
另外,英語說得好本身的評判標準比較主觀,發音和連貫性佔得比重很大。發音不好而說話流利的印度人也常需要重考語言考試才可以成為TA。但是很多中國學生髮音尚可,但連貫性差,我就有這個毛病。發音被認為很標準,辭彙和片語的運用也被認為比較強,但是語法無法做到很連貫,每次說一個複雜的句子說到一半就要想想以後要說什麼。來美國進步很大,但是與流利仍有差距。不過我考TA還是考過了,雖然我在描繪故事的時候描繪的不好,但是在描述會議議程修改方案和一些學術的圖表的時候,卻很流利。
在我看來,語言天賦與掌握俚語、俗語等的程度無關。比如一個中國人天天跟你說「圖樣圖森破」或者「親」的話,你也不會覺得他語言說得好。英語一樣。語言天賦主要有幾種:第一就是極強的語言邏輯(奇怪的是這種人很多writing的邏輯不太好),就是在說話的時候可以將事情講的非常清楚,不拖泥帶水,有層次感,而且沒有廢話;第二種就是Jon Stewart這種語言創造力很強的人,他說話的時候會一個想法接著一個想法,創意而新奇,描繪中多帶各種各樣自然發揮的隱喻、諷刺等,感覺非常犀利,Jon Stewart是ENTP,也就是發明家型性格;第三種和第二種有些相似,就是在說話的時候會突然產生非常耐人尋味的語言表達,在語音和語調的掌握上登峰造極,會用語言營造氣氛,是非常好的story teller,多以年齡較大的白人教授為主。


作為一個出國第七年的留學生,厚著臉皮默默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環境對於英語提升的幫助很大,但是完全取決於個人。我在新加坡讀書,語言環境比起英美澳差很多,畢竟華人社會,中文英文都說。

我還是蠻自豪自己的英語的,最直接的感覺自己英語好是大一下學期申請去澳洲交換臨時需要雅思成績就報了個一周後的雅思直接裸考(新加坡考位充足,因為local不需要考),當時答題時就感覺蠻不錯的,不過最終考了個8分我也蠻意外的,(9,9,7.5,7),也就是考完那個雅思覺得自己英語基礎不錯,因為真的沒時間複習準備。

至於日常生活來說,電影,美劇,小說,textbook,都完全沒壓力,日常交流也沒問題,而且話多,不管中英文,因為個人原因看心理醫生,每次1個小時我就講55分鐘絕對沒有卡殼,想想英語也是我為數不多的值得驕傲的東西。

至於學習方法,這個還真是很普通,底子是高考打下的,高考完出的國,對於國內很多大學生高考結束英語水平是最好的,出國之後練習英語的辦法就三樣,美劇,小說,聊天。其實聊天才是重中之重,個人意見。

我比較差的地方是發音和口音,因為主要自學成才,但很容易受對話的那個人影響,旅遊時感覺特別明顯,在英國就有倫敦腔,在美國就典型的美式口音,和新加坡人聊天新加坡口音也很明顯。不過平時自己說,演講,錄音就什麼口音都沒有。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英國口音。
最後還是希望每個想學英語的你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加油吧~


作為一個生活在英國的中國人,我自認為自己的英語很不夠用。我老公中學就讀於外國語學校,北外英語專業,長期和英語母語者共事,被很多英國人讚賞是他們認識的中國人里英語最好的。有他珠玉在前,我總是對自己的英語很缺乏信心。但是現在已經突破了心理屏障,得益於我老公傳授的以下幾個秘笈:

1、對於英語母語的人來說,或者,對於除了你以外的人來說,你的英語好不好其實跟他們沒什麼關係,你不需要給自己包袱,不需要使勁想辦法去表現一個高於自己實際水平的英語能力,因為就算比你現有的水平高了,也不可能是母語水平啊,何必呢

2、如果一個英語母語的人嘲笑非母語者的英語差,這個人是渣,不用理ta

3、對於需要跟你打交道的人來說,你能正確理解他們的英語,以及你的英語能讓他們正確理解,讓你們共同處理的事情不因為語言溝通而受影響,是最重要的

4、關於口音,除非你的口音嚴重到誰也聽不懂,一般帶點母語口音很正常的啊,不影響溝通就好了。光英格蘭一地就有各種口音呢。我在英國認識的人們,有很多都是帶有外國血統的,說話帶各種口音,沒什麼問題啊。你要是跟一個英國人說「你的英語口音很像BBC News」,ta肯定很樂,如果說ta英語跟女王口音一樣,ta如果是老年人可能很樂,如果年輕人還不太高興呢,會解釋女王語速太慢措辭太考究了,老年人才會說她那種英語啊。然而,其實也沒多少普通人能說那麼標準啦。我現在還滿高興自己帶中國口音的,就喜歡讓人家一下就認出我是中國人。

5、以下是幾點具體操作方法:
-- 多使用對方使用的辭彙,避免自己另外選擇一個單詞,這一點在書信上尤其有效
-- 無論寫信還是對話,能用簡單的詞和簡單的語法講清楚的,就不用複雜的,因為越複雜的詞和語法,我們掌握得越不好,比較容易產生理解偏差,而且,大詞和複雜語法本來就比較多用在書面啦,我們中國人講話也不會隨便掉書袋啊,同理
-- 聽不懂對方用的核心詞,一定要問,問了人家都會換個方式幫助你理解,不問但是後面發現雞同鴨講,會讓雙方都很尷尬(我自己的體會,每次問了,對方都會很貼心地想出很多個同義詞或者用一句話來解釋,確保我明白)
-- 對我來說,最辛苦的時候是和一群英國人聊天,這種場景下大家語速飛快,彼此重疊,運用大量的俚語和典故,情到濃處完全忘記了我這個外國人的存在,此時我選擇微笑聆聽其中相對核心的那個人的話,大體上就可以抓著中心思想,不需要全盤聽懂,又不至於很out,間中還能插個嘴兒

總結一句話:溝通順暢,比水平和口音重要,不要因果倒置哦。

----


當初學過一門課叫語言測試,講課老師是該領域大牛,聰明絕頂還還是個gay(這個和主題無關),專門研究怎麼測別人的外語水平。此老師最愛講兩個故事:

1. 某次他去開語言測試大會,會上某人做了個轟動性研究,頓時成為當次大會明星(我覺得他說到這裡對他自己的星光被蓋過有點不爽的感覺,這個也和主題無關),此人的研究就是,找一眾母語非英語的人說英語錄音,然後找專門培訓過的測試專家給聽錄音這些人打分,打分四個標準,語法、單詞、流利度、語音,先分別打分,再合計總分。打完分之後此人把接受測試的人每四項的得分和最後總分做了個關聯測試,發現語音得分和最後總分驚人相關,其他三項不相關。意思就是你的語音得分高,最後口語總分就高,語音得分低,口語總分就低。語法單詞流利什麼的是浮雲。

事隔久遠此人測試在哪搞的我忘了,肯定不是中國,是不是東南亞印度或者歐洲國家就不知道了。打分標準也不清楚,比如什麼樣的發音就算語音好,一定要像英美加澳,還是新加坡印度這些口音也可以接受。這些都先不考慮的話,可見語音的重要性。我覺得語調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不過當時似乎沒有單獨列出來研究。

2. 大家都知道雅思的打分標準,我這裡就不抄了,9分的標準是達到母語人士的水平。於是這個變態老師搞了個研究,找一眾英文母語人士來做雅思閱讀題,最後一改,發現大家均分7.5。對此項研究他老人家非常得意,每次都拿來炮轟雅思,後來我們才發現他之所以不鳥雅思,是因為他自己在搞托福機考題目。

說了半天,中心思想就是,對別人的語言評估,其實是很難做的一件事,到底應該以什麼方式什麼標準評,專家們也在掐啊。對題主自己來說,主要看要用英語幹什麼事,能達到這個目的就算英語好了。


(用一點點我在別處的回答)

  1. 英語好的人一聽就能感覺到,不僅僅是口音,而是表達方式和思路很想本地人,這是很難達到的。
  2. 口音其實也很重要,外教說不重要那是因為他們要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英語一樣好的人,口音更好的人當然聽起來更順耳。

我上面說的表達方式和思路可以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就是說能達到下面的水平:

每個字你都懂,但是你在聽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也許讀的時候會理解的好一點)。剛到美國的人會在頭幾周或幾個月有這個感覺,甚至在懷疑他們說的是不是英語。比如:

We need to sort out what goes where in here before manager comes along. Otherwise he"s gonna give us a hard time. (經理回來之前我們得把這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否則肯定沒好果子吃。)(辦公室常用語言)

the main draw back of this outdoor paint is that it got weathered rapidly. It gets wears and tears quicker than normally deteriorated. (這種室外油漆的主要缺點就是不耐久,很快就有好多地方不行了,比正常老化要快得多。)這不是書面語,你去HOME DEPOT買油漆輕輕鬆鬆就會碰到。

如果你按照中式翻譯去反向翻譯這些中文,絕對不是上面英文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來美國很久但是語言方式不對所以一說就感覺還是在用英文說中文。給人感覺:哦,他是一個外國人。

還有一些就是非常本地化的表達方式,同樣描述一件事情,句子的結構,邏輯性,用詞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詞是很本地化的,每個國家或地域文化都有自己常用的辭彙:

I was minding my own business and the car hit me from behind. Bang! I bear off this way and bear off that way to keep the car straight. (我在開車想著自己的事,突然那輛車從後面撞上了我,幫的一聲!我努力把持住車子別往這邊偏,那邊偏。好不容易才控制好走直線。)

My computer is quite glitchy. I may need a new one. (我的電腦舊了,我可能需要個新的了) 這邊說電腦出小毛病了,慢了,不是常說SLOW。而說glitch。

The kid likes to badger his mother. 這邊說小孩子很煩,喜歡用badger。本地辭彙

有時說一個人英語有多好,我們也是按照上面這個標準來衡量的。就好象你跟一個學中文的老外用的語言,和你跟你哥們說的語言一定不一樣。什麼叫純粹的中文?你和你哥們說的那種才是。英語也是這樣衡量的。我沒有說這種語言就一定多有文化。

當然作為在國內實用來說,你完全沒必要學習我說的這種英文,否則沒有任何人能聽懂你在說什麼,包括你跟德國人,俄羅斯人說英語,他們也不會懂。在國外你沒的選擇,你要生存,要和本地人做生意,要融入,天天還是說how are you? I"m fine 怎麼過日子。

很多留學生也有這個困惑,沒法和本地人聊天,除了文化差異另外就是語言差異。課堂英語也許很好,但是生活英語應付不來。不消說那些本地笑話,文化背景,就是這種真正的本地英語表達方式也要一些時日才能適應。


As an American, we frequently encounter non-English native speakers that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What"s more important? 作為跨國企業管理者,我經常遇到非英語母語的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那麼在溝通過程中,有沒有比英文流利更加重要的呢?

  1. Speaking Excellent English - This requires study, practice, and immersion in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The focus is pronunciati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英語交流只需要在英文環境中反覆的練習發音,語法和增加辭彙量。

2.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in English - This requires basic English, Empathy, 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lf-Awareness. The focus is persuasion (goodwill), acceptance, and alignment (win-win). 而高效地英文溝通不僅需要英語交流功底,更需要具備同理心,文化意識和自我意識。聚焦在說服對方,接納對方實現雙贏上面。

Let"s discuss No. 2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in English: 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如何高效的英文溝通: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in any language is to reduce GAA Barriers. These are the barriers that prevent you from achieving greater Goodwill, Acceptance, and Alignment. 任何語言的溝通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減少GAA(說服對方,接納對方和實現雙贏)壁壘。

Some Beneficial Techniques for Achieving No. 2 tha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with greater cultural awareness: 以下幾個小貼士能幫助掃除GAA壁壘,從而進行高效的溝通。

  • Rhythm/Tempo (節奏) -- Speaking too fast or too slowly can be annoying or distracting. Pay attention and try to adopt the tempo and speaking rhythm of your main audience or listener. And be aware that different cultures emphasize different cadence and tempo in their natural communications. 節奏 – 語速太快或者太慢都可能讓對方走神。採用對方易於接受的說話節奏能夠幫助對方集中精力聆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語言的交流傾向於不同的節奏。
  • Focus on the MAIN POINT (重點) -- When speaking to Americans or Westerners in English, always start by stating your "main point", conclusion, or recommendation. Do not tell a background story first! Listeners might get lost and be unable to follow your logic and therefore never understand your "main point".講重點—跟西方人溝通時,先講「重點」,長話短說。不要一來就說故事的背景!否則對方會被你搞糊塗,抓不住你到底想說什麼。
  • Attitude (態度) -- If you attitude i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Westerners will likely be more engaged and willing to listen. Pessimism and negative comments will often lead to senseless debates, disagreements, or arguments. 態度 - 如果你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西方人更願意和你交流,傾聽你所說的。悲觀負面的態度往往導致無意義的辯論,分歧,或是爭吵。
  • "Soft Skills" that universally enhanc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良好的「軟技能」是進行高效的進行溝通的萬能葯。這包括:

    • EMPATHY (同理心)
    • SELF-AWARENESS (自我意識)

    Imagine two Chinese people (or any two people for that matter) who speak a common language arguing back-and-forth. Both sides are aggressively trying to GET THEIR MAIN POINT ACROSS, but neither side is really listening. Communication breaks down, misunderstandings become disagreements, and escalation leads to an argument. They speak a common language, but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is very poor and ineffective. 打個比方,兩個中國人在用中文爭論的時候。雙方都強硬地要說他們想說的話,試圖要求對方明白。結果卻是自說自話,聲音越來越大。溝通不成,雞同鴨講。雖然他們說著同樣的語言,但是溝通卻是非常低效的。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is LISTENING! 最重要的高效溝通技巧是聆聽


    很好這個詞很難界定,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說我們可以隨時交流,然後,聊的比較深入。

    簡單點,可以聊很多,除了工作,可以和我的澳大利亞女同事聊房屋裝修,她在大學研修的專業,她的導師還是當地很有名的企業家。

    再到中國的戶口問題,(這個戶口很多歪果仁不知道為何物,解釋起來還得追溯歷史,也是醉了)還可以一起去海邊度假。

    然後,在接待數次某聯合國官員之後,變成盆友,有一天,skype炒雞興奮告訴我:我拿到私人飛機駕駛執照啦!

    總結:除了問路和寒暄,可以到工作,除了工作,可以聊生活,繼而探討世界的多樣性。

    裝逼完畢。

    英語口語是幫我們打開和世界溝通的工具,溝通成什麼樣,那就得看自己的積累了。有些東西,和口語無關,有的說也是一種能力。

    我是Judy程,Super Judy也是我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

    高級口語,高級口譯 ,英文主持人

    全球首檔情感英語電台-背著吉他唱英語 主播

    著迷於英語口語教學和教學學習技巧研究和普及的

    萌噠噠英語口語導師一枚

    (私人微信/QQ:393663744)


    還是看場合,主要有

    寫得了商業文書學術報告
    拍得了馬屁 吵得了架 調得了情


    推薦閱讀:

    bye 就是再見的意思,為什麼前面還要加個 good ?
    為什麼漢語裡面的吳語粵語等被視為方言?英語德語以及其他北歐語言也才隔開了一千年,就是獨立語言了?
    外國人的漢語怎麼那麼地道的?
    GMAT是什麼樣的考試?
    如何看待@老美王霸膽 對中國餐廳外賣接線員英語能力的「測驗」?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口語 | 商務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