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國廉價超市aldi來華,定位輕奢,目標客戶為中國成功人士?

http://mp.weixin.qq.com/s/RBInp1H9epZ_UTrH-5SvvA
個人覺得這是黑中國成功人士黑的最狠的一次。但不排除他們改頭換面,畢竟他們在歐洲的廉價形象只是基於市場定位,他們如果要搞出輕奢產品也並不是問題,但問題是怎麼擺脫他們根深蒂固的廉價印象?還是說這又是類似賓士事件的德國人的傲慢?


十年前跟一個朋友的姐姐聊天,她在Levi"s工作,然後不停跟我吐槽說她美國老闆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在美國再普通不過的牛仔褲在中國要定價幾百上千塊(想想十年前物價水平)。她說,美國老闆不懂中國市場,如果價格要是下去了,大家覺得什麼人都買得起時,Levi"s就不是大家心中的名牌,反而沒什麼人願意買了。。。

我猜Aldi中國市場部的人也是這麼想的。反正沒去過德國的人也不會知道Aldi是廉價超市,如果在國內實話實說自己是廉價超市的話,那我去你Aldi超市跟去隔壁物美或者百佳有什麼區別?怎麼體現我「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品格?

————————————
更新:

國外的東西自帶逼格絕對不是中國特有的,英國產品(尤其酒,食物,餐廳和酒店)也喜歡取法語義大利語名字,瞬間逼格提升,法國則反之,喜歡取英語名字。我很少去Aldi,唯一一次感覺購物體驗不太好,不過據說貨物品質還是過關的。如果Aldi在國內能夠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和優質過關的產品質量,我覺得嘗試在國內市場走中端超市的路線也未嘗不可,這完全是市場定位和營銷宣傳的策略,而「輕奢」只是近期的一個流行詞罷了。但這篇公眾號文章里非要把德國的Aldi吹上天,什麼一流超市追求高端品質,這就成欺騙中國消費者的謊言了。

再說兩句無關的題外話:歐美等國與中國一樣,既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對於國外的話題,網上言論常出現兩種極端化趨勢,要不就覺得只要是歐美的就什麼都好,要不就覺得歐美的根本沒什麼了不起,喜歡的人都是跪舔。這兩種極端的看法,無論是極度「崇洋」,還是盲目自大,本質都是一種脆弱並缺乏自信的表現。當我們能夠用平常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其文化(不僅僅是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便是自信之始。


先容我吐槽一下這條新聞:Aldi 也能叫「精緻輕奢超市」?那 Edeka 豈不就得是 Gucci 旗艦店了。

給不了解德國超市的童鞋介紹一下,Aldi 是德國最著名的廉價超市,裡面的商品多多少少會比其他的超市便宜。Aldi 一般都不會建在太市中心的地方,因為房租高。看到新聞里的配圖我也是醉了,Aldi 的裝修可以算的上是德國超市裡最簡樸的之一了,貨架都是用的最便宜的,飲料能堆到地上絕對不會放到架子上,能省一點是一點。

當然,也正是因為售價低、成本低,使得Aldi成為了德國十分成功的連鎖超市,公司的老闆也的確是德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這次進入中國市場的準確的說是Aldi Süd (德國南部的Aldi,因為之前Aldi按照南北進行了拆分),來華時間大概是2017年第二季度,主要是通過之前在澳大利亞開的Aldi為跳板,想中國市場供貨,先期主要是葡萄酒和食品,並且只是在網上銷售。

其實這裡比較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Aldi在中國的定位。儘管Aldi在德國是廉價超市,但他們在各個國家所採取的經營策略和定位策略都有不同。如果想在中國複製他們在德國的廉價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Aldi在成本上的壓縮是出了名的,要想降低成本,那麼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供應鏈的管理和改進。Aldi在德國的供應鏈已經積澱了多年,這在其他國家都是難以實現的,特別是剛剛進入的中國。再加上第一批提供的商品都是以葡萄酒和食品為主,Aldi的目標人群至少是中等收入的人群。這部分人群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對生活的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德國超市的優質德國產品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但是,Aldi在中國的前景其實並不明朗,因為中國市場與德國相差太大,而且中國的超市零售業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競爭者,國內的各種超市數不勝數,國外的沃爾瑪和家樂福早已進入中國多年,要想從這些競爭者中贏得市場並不容易。而且,外國的零售商在中國市場折戟的並不少,英國超市品牌Tesco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美國家電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進入中國沒幾年就由於業績問題不得不退出;還有一個例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德國主要的家電零售商 Media Markt 也曾經進入過中國市場,其母公司麥德龍與富士康在中國共同建立合資公司「萬得城」,但是後來因為與供應商的關係以及經營策略上的問題,不得不草草關閉在華全部店面,退出中國市場。

Aldi之所以選擇先在網上進行銷售,可能也是用較小的成本進行試水,看看市場對他們的商品的反映,未來可能會開實體店。現在關於Aldi具體在華經營策略的披露還不多,商品的具體定價也不得而知,未來Aldi如何適應中國市場,如何進行本地化經營都值得關注。


Aldi Süd startet im zweiten Quartal 2017 in China
Discounter-Expansion: Wie Aldi die Welt erobert
Discounter: Aldi Süd startet in China
Discounter: Warum Aldi es in China schwer haben wird - WELT
郭台銘零售夢受重創:耗資2億歐元萬得城退出中國


最近marks and spencer要退出中國,管理層已經哭暈在廁所,當初這麼宣傳不好嗎?還符合品牌定位。

除了供應鏈之外,aldi這幾年在歐洲的大肆擴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洲經濟不好,老百姓在削減支出,aldi的廉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替代,但是我質疑,初級經濟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inferior goods,簡單來說,這種貨物的需求和收入增長呈反向關係,簡單來說,對收入的彈性(elasticity)為副,收入增長,需求降低,反之亦然。

同時,很多人也說了,國內超市+電商的競爭接近飽和,所以,aldi以什麼為切入點我倒是很感興趣。

我先來個漢堡王壓壓驚,biger than biger


我的父親50多年前就在Aldi買Chinakohl,過了半個世紀還在Aldi買,你也想買半個世紀?— Bauer Zhang


澳洲也有ALDI,我去過兩次就發現了它們廉價的秘密:它超市裡賣的東西幾乎全部都是山寨的!

比如洗髮水,海飛絲有名氣,一瓶10刀,ALDI就出個自產品牌,和海飛絲一模一樣的配色,名字也是海開頭,只賣7刀。巧克力也一樣,瑞士蓮有名,它們出一個差不多顏色的盒子,名字改改比如丹麥蓮…

大家是不是想起來了脈劫和康帥博?


先說一句,
那個微信公眾號寫的很傻逼。
我跟很多答主意見不同,
我謹慎看好aldi在中國的發展,

aldi老闆做成德國首富,那絕對的人精中的戰鬥精
能把超市這個爛大街的紅海行業做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強龍去壓別人地頭蛇,把澳洲本土的兩家大超市W和C擠壓到向稅務局投訴要求檢查Aldi賬目
有些人以為就靠廉價產品和寫軟文吹捧輕奢就能成功的?

我只能對這麼想的人表示呵呵。
特別是一幫留學生在不停的酸Aldi是什麼窮人超市,到中國來就變輕奢裝逼騙錢
在歐洲經濟不景氣賣便宜貨掙錢,
在天朝Aldi就必須還賣同樣的產品?
我真的覺得這幫人啊,
R%^%*@^(#!@(#

Aldi在各國的成功,
除了對消費者心理的把握能力,
本土化,品牌策略等等都缺一不可。
成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得來的。
Aldi在戰術戰略規划上的優秀才是其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

先說,何為輕奢?

我的理解是,質量可靠、能提高生活水準但使用頻率較低的非必需品,且有廉價替代品可以選擇。
比如香氛蠟燭,雖然本身不貴,但可以被空氣清新劑代替,在我看來屬於輕奢的範圍
鮮花,同理屬於輕奢的範圍

再來看一下Aldi的產品線分布
Aldi在澳洲一直有2.5條產品線,

第一條產品線就是蔬果糧油等食品,Daily Fresh保質期較短的那種
Aldi food,
主打低價,
選擇較少,每樣產品只提供一兩種品牌,
通常都是市場老大的牌子和aldi自主生產的牌子在一起,擺放非常心機,
和本土企業生產商緊密合作。
比如在西紅柿最貴的時候,W和C都賣到7.99刀一公斤,Aldi依舊保持5刀左右的底價,估計都沒有賺錢(沒利潤對超市而言就是賠錢了),只是在吸引流量

半條產品線是自己貼牌的洗衣粉洗髮液等日化產品,
保質期較長,
通常貨架上只有自己貼牌的產品,


很多答主隊Aldi的印象可能就停留在這兩條產品線上了,
才會覺得Aldi賣的是便宜貨

這些都靠各種手段壓縮成本來實現低價,

購物車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後面有講故事),
aldi不給塑料袋有收費的袋子賣,
一家店只有三五個員工上班,
沒有自助結賬只有兩三個櫃檯顧客全都要老老實實排隊(W和C每年自助結賬丟失貨物超十億澳刀,這些成本都轉價到普通消費者身上)

我多說一句,
至少在澳洲,雖然aldi的日鮮很便宜,
但產品質量絕對過硬。
拿櫻桃這種比較嬌氣的水果舉例,
Aldi買的盒裝櫻桃我在冰箱里能放一個禮拜,
而W和C家的櫻桃有時候放一兩天就開始爛了

aldi如果還是在中國一根筋的拼低價,質量口碑先不論,都不用淘寶出手,本土超市就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那絕對是死路一條。

第二條產品線就是Aldi special buys,
貼牌商品打折銷售,
每周兩次上新貨,
兩次都是不同主題,
不堆貨,進多少賣多少,
大概半年輪換一次,
內容涵蓋方方面面,
電器、服飾、戶外、家裝、工具等等,在保證質量和低價的同時提供一定程度的設計,跟aldi food一樣,同類產品只提供一兩款來壓縮成本。

比如在上次的繪畫用品打折促銷的時候我買了很多丙烯顏料,
外面的Kmart BigW這種店2刀一管,
美術用品商店2~5刀不等,
Aldi買9毛9。
A3大小120頁的素描本,
美術用品商店要10刀以上,
Aldi買6刀。
這些東西大部分質量都非常不錯,
極少數產品有設計上的缺陷,
但不影響使用。
實在不滿意也可以退回去。
上次我買了一套200件套裝的工具盒,
回去打開一看沒有我想要的六角扳手,
直接拿回去退了。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aldi貼牌產品「每周上貨兩次半年輪換一遍」這個迭代方式非常牛逼與先進。
每次迭代都幫助aldi實現了銷量統計,為下一輪上同樣產品的供貨單位做了很好的預測
退回的產品會幫助改善和提升產品質量,哪怕只是小小的改進,下一次的同樣產品在保證成本的同時減少了設計上的失誤
半年時間也給了工廠足夠的緩衝時間來改進生產工藝
再拿美術用品舉例,這次賣丙烯顏料很多黑藍紫紅等深色系的顏料滯銷了,這些顏料在丙烯繪畫中消耗的比較慢,所以需求量較少,下次迭代aldi從下訂單開始就會減少深色系顏料的訂購,從生產階段就開始節約成本,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
下次再賣顏料,
同樣的價格,
每管顏料加量10%,
深色系顏料更少沒有滯銷,超市和消費者雙贏。

Aldi的貼牌產品策略就是,
同類的產品,你在別家(不打折的情況下)找不到同樣的價格。
同樣的價格,你在別家找不到同質量的產品。

找準的就是這樣一個痛點:
像美術用品、放在車庫裡的冷凍櫃、滑雪服滑雪靴這些低頻低需求度但能明顯提升我生活質量的產品,
作為消費者,
BigW Kmart這些一分錢一分貨的廉價商店提供不了我所需的質量和設計
專業商店十分錢十分貨又有些太貴,
Aldi五分錢八分貨,正好解決了我的痛點。

至於說Aldi是窮人才去的超市,
我就更加呵呵了,
我自己年收入六位數,
在澳洲可能算是窮人了吧,
每周採購必去Aldi買它家的散養雞蛋,
剛才也說了,我也經常去買他家的Special buy
Chatwoods算是悉尼房價最高的華人區了吧,
Aldi裡面的人也很多啊

我的主管和他老婆,
兩個人都是大IT公司的中層manager,
年收入加起來應該在30萬以上,
第二套房子的傢具電器,
基本上Aldi是第一選擇。
便宜,可靠,有一到兩年質保

重點:
商業成功講究的是差異化競爭
aldi在中國走輕奢路線,肯定會放棄走低價路線的Aldi food,用貼牌產品的Aldi Special Buys來打開市場,賣的就是品牌質量管理和配套生活理念。

可能會添加進口食品紅酒等高利潤率的新產品線為中國市場特供。

何為差異化競爭?
Aldi在澳洲靠農副食品的價格帶動流量實現碾壓,
到了中國就沒必要和菜市場玩價格戰,
在中國完全可以利用「城市中產精英生活」的標籤,

在有吸引力的價格的前提下,
靠產品設計和質量管理實現降維打擊。(德國產品質量在中國自帶光環,這個不要否認)
五分錢,做八分貨。
中國本土企業也有一個這麼做的,它就是小米。


來看看aldi在悉尼最新一期的打折目錄:
室外傢具用品(擺在花園或者陽台)
同樣的沙發茶几組合,放在宜家都要買貴一倍

家用燒烤和煙熏相關產品:

如果單從價格上來看,aldi的產品在全澳洲絕對當得起「物美價廉」這四個字,這些產品也都是澳洲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澳洲很多公寓,室內80平米,室外面積可能有30甚至50平米,這些戶型往往都是一出現就被搶走。很多澳洲人都有自己的house和院子,夏天到了,澳洲人都會在室外活動,很多人確實會考慮從aldi買傢具和燒烤爐子放在家裡。

然而對澳洲人而言的生活必需品,放到中國來一樣走低價大量的路線,行的通么?

在中國城市範圍內,家裡有40平米的陽台能放傢具的,或者自己有院子需要烤爐的,那絕對是中產以上的精英成功人士。

aldi定位精英輕奢,我覺得非常精準。
aldi在中國推銷的不僅是它的產品線,
還有國外中產階級(偏下)的生活方式,
可能知乎上這些住著海外豪宅的牛劍留學生對aldi看不上眼,
但aldi賣的產品所配套的生活理念,
在中國絕對是屬於中產精英所嚮往的狀態。

國外的普通日用品在中國走輕奢路線獲得成功並不在少數,
隨手舉例,
食品類有星巴克和哈根達斯,
家居類有宜家,(這個比較有爭議,宜家類似於KFC 麥當勞 必勝客,已經快從逼壇下走下來了)
服飾類有優衣庫,Muji
汽車ABB在國外也是覆蓋全產品線,在中國就走中高端路線。

以aldi的品控和產品線分布,
在中國走中上游的輕奢路線,
試水代價小,
定位精準,
營銷合理,
我表示謹慎看好

附贈,
Aldi購物車的小故事
Aldi的精明和對顧客心理的準確把握,給大家講個故事就明白了:

我家旁邊的澳洲商場里,澳洲零售超市三巨頭:外來戶Aldi,澳洲本土兩大巨頭W和C,統統擠在一個角落裡,三家連在一起開。各種明爭暗鬥你來我往,價格戰,稅務戰,互相舉報什麼的就不多說了

其中特別有趣的商戰就是三家超市的購物車,

之前aldi沒開的時候,W和C的自家購物車都是要投幣的那種,在車把手那安了一個插銷,你插一塊錢進去就能把插銷從前一輛車上拔下來,你買完東西在停車站把車放回指定位置插上插銷那一塊錢就退個你,雖然有點麻煩,但也是個挺聰明的設計

Aldi來了之後,自家的購物車也需要投幣。

因為價格實惠,aldi在三國殺里明顯佔優。

突然有一天,W和C的購物車都不需要投幣了。Aldi家的購物車依舊需要投幣。

更牛逼的事,又過了一段時間,停車場購物車回收點的插銷沒有了,也就是說第一輛推著Aldi購物車的顧客註定一臉懵逼沒法拿回自己的一塊錢。

於是,周末高峰期的時候,滿商城都是W和C兩家的購物車,超市永遠沒有閑置的購物車。而aldi家門口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擺滿了沒人用的購物車。

圖:W超市門口沒有購物車

同一天同一時段,Aldi家門口都是購物車

現在你們可能問了,
這下不就沒人用aldi的車,大家都去W和C買東西了嘛?
Aldi這不是吃虧了么?哪精了?

我當時也覺得,W和C這招釜底抽薪非常不厚道,Aldi可能由於是德國人開的腦子不夠靈活,你把你的插銷給拆了不就好了么。

再一想,
我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

當我看到aldi超市裡的顧客推著W和C家的車歡快的購物排隊結賬的時候,
當我看到商城停車場四處亂放的購物車的時候,(基本沒有aldi的車)

當我看到工作人員辛勤的四處收集購物車拉回W和C家的購物車區的時候,
當我看到商城周圍500米的範圍都是散落的沒人收集的購物車的時候,

我才明白,
aldi這招,
才真是釜底抽薪
才真是用你自己的手打你的臉,
才真是四兩撥千斤

每年丟失的購物車,要多少錢?
僱人去停車場收集購物車,要多少錢?
維修費用?
閑置購物車的存放?

這些都是錢啊,
這些錢都落在aldi自己的口袋裡了啊,
W和C看著顧客推著自家車逛別人超市的時候,
寶寶的心裡比誰都苦,但寶寶沒法說,
畢竟aldi沒逼你把插銷給拆了,
說出來,還是你先動的手


那別人可以重新註冊一個商標嘛。比如叫「韋裘斯」(對我就是在黑英國的那個),或者收購一個小的做輕奢產品的超市品牌,然後絕口不提自己還經營著其他品牌超市,並請各大明星做推廣,那題主的玻璃心是不是就保住了?

太過於在意品牌而忽略了物件的本質是刻舟求劍的思維。想起來有一次我回答一個關於汽車的問題提到了菲亞特500被踩,因為「菲亞特牌子不好「,殊不知別人集團下還有另一個品牌叫法拉利。


沃爾瑪在美國 和Aldi在歐洲 誰更low還真說不好 感覺比沃爾瑪再low不得路口舉紙牌子了? 但在我們小城市 沃爾瑪三個字已經是頂級大牌了 那是重型履帶五九改的奢啊 還不許人Aldi輕一下?又不加翅膀
但是吧 我們這最近經濟不好 消費能力不足 超市和商場從去年到現在 前後已經關了七八家了 從高端往低端 比著賽的關 就沃爾瑪還堅挺 不知道現在關了沒?所以趕緊來奢一把吧 再關就奢不起了
超市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吃完晚飯散步溜孩子的地方 誰在那消費啊 瘋了吧 那貨架你拿個大燈一照 和政府機關似的 不用想也知道是坑爹貴吧
至於樓上說711的 我們這要是按一線城市的標準開家711 那一排冰櫃都高端的我不敢往裡進你知道不?那感應門只有大酒店才有好不?晚上不打烊會引來群眾圍觀的知道不?夏天開冷氣會有人搬兀扎子進來坐你知道不?那不得奢的五九飛上天了?
必勝客去年在我們這開業 排隊的把整個路口都堵了有沒有?星巴克那又是什麼貴族享受?見都沒見過。
真以為全中國都是北上廣啊 快過年了大哥大嫂行行好吧


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
魯迅《藤野先生》

我又順便想起了《小時代》小說里有一段,一個「上流社會」從超市裡拿了一盒巨貴的小番茄(還是生菜?),看也不看扔進購物籃。郭大作家寫了這個「看也不看」之後,又強調了價格的精確數字(精確到分),和這個價格相當於普通街市上的幾倍。


23333333
(ps:蘆薈和龍舌蘭是兩個東西,魯迅認錯了)


錢多且輕易聽信宣傳

昨天還看見朋友圈一個大量分享和點擊的軟文說taco bell在上海開的店,「全上海最潮的人都在這」,不知道是軟文的還真以為上海全是領低保的...

國內售價48起。給個參照物:美國一趟公交票能買幾個taco


現在已經不是隨便披個洋外衣,中國人就買賬的時候了。

前面答主說的Levis,不知現在怎麼樣?反正我買過,剪裁不適合,布料不舒服,後來我去買了100多的優衣庫。


靠在價錢上提高逼格,卻不在品質上同步,是糊弄不了人的。如果真的是高價賣不匹配的品質,德國人的生意頭腦和人品都不怎麼樣。

外國人來中國開進口超市的,我要推薦一下MS 馬莎百貨,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中國和英國價格幾乎沒什麼差,除了食品加了稅可能貴一點,但確實美味,口味純正,原料靠譜。


-------------//-/-------
謝謝評論提醒說MS在中國關門了。。。臉痛。。。
不過我覺得這是他們的宣傳和定位問題,老實人的毛病就是不會宣傳。真可惜啊他家吃的好好吃
我說的重點是 價格要和品質同步,不能糊弄人。


中國成功人士被黑的最慘的一次是金利來,謝謝。

題主,我想問一句,你知道啥叫市場細分嗎?

如果今天我告訴你,生產屌絲廉價汽車的菲亞特,2017年剛剛推出了兩款車,定位頂級轎跑市場,你會不會也像嘲笑aldi一樣嘲笑菲亞特?

頂級轎跑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都是菲亞特旗下子品牌,你不會今天才知道吧?

那麼以廉價著名的aldi,進入中國市場以後,怎麼就不能定位輕奢呢?

你說,這是超市,和汽車不一樣。

好,我問你,知道aldi nord在美國也有嗎?但是它不叫aldi,而是trader joe』s,就是華人俗稱的缺德舅。trader joe』s的競爭對手是sprouts farmer market以及前幾天搞了個大新聞的whole foods market,這幾家都定位於有機連鎖超市,如果和輕奢比起來還略高了一線。你來嘲笑一下啊?

知乎好歹也是面向受過教育的知識階層,咱們不要拿無知當個性。一個企業進入新的市場,選取一個它認為最有利可圖,最可發展的定位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你就是嘲,也要從專業角度來嘲。在外國是廉價,到了中國就只能是廉價,這個邏輯太屌絲了吧。

當然,我也並不看好aldi進中國,不管是什麼定位,外國超市進中國都多少有點水土不服,aldi想例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輕奢是開元網給label的...不是人家自己說的...不過自己感覺定位輕奢並不是不可行:我理解的AldiLi的核心能力是低sku/高單sku進貨量帶來的對供應商的控制力和超強的成本管理能力,並不一定要定位低端市場,比同檔次競爭對手便宜就行了。很期待進中國之後的表現,畢竟在歐洲已經把競爭對手都打趴了...可惜買不到股票啊


TO某位大幾千粉絲、德國相關的朋友:

因為你莫名其妙的把這個現象視作欺騙並且認為我說的話是為欺騙行為開脫,所以我很迅速地刪除了你的評論。

理由:

第一,不知道知乎是不是很多朋友都從來不逛超市,很多超市的進口食品區銷售的進口食品,都比這些東西在國外、尤其是產地貨架上的價格高很多,這個現象存在了幾十年了,難道這都是騙子?產區出口、進口、物流、關稅,你還指望原本幾塊的東西還賣幾塊?這是太普遍的商業現象,就因為這一次的輕奢概念就炸刺?太奇怪了吧?

第二,如果我原本在大本營可以賣10塊,競品賣12,我的核心優勢是便宜,我當然要做廉價形象;但到了大陸另一端,我因為產生了其他的成本必須賣15,而這邊因為是工業大國且人力成本低廉,競品只賣5塊,於是我必須改變自己的形象定位,比如嘗試輕奢。

這怎麼就是騙了?

我能做15,我看這地方傻逼多,我非賣150,這也許還跟騙沾邊,可你真覺得他能這麼干?

我盡我所能也不能在價格上做出優勢,還不讓我改變定位,否則就是騙子,那我活該不能做生意了?

還能心平氣和地運用腦子而不是屁股討論點問題不了?

1.

對於定位,有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所有定位必須基於對市場競爭的分析和把握。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產品對比其他競爭對手,品質有優勢,但價格沒有優勢,為什麼不試試輕奢?

第二, 所有的定位必須迎合消費者心智——除非你能創造一個全新的心智。

所謂心智就是別人怎麼看你。

如果大多數中高收入人群都認可「德國」這塊金字招牌,認可這兩個字代表的品質,並認為其遠遠超過本土產品。

換成你,你會不考慮試試一定程度的品牌溢價?

2.

生意就是生意。

對著生意談生意以外的東西,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把事想得簡單粗暴了,而不是深邃巧思。

2.

恕我直言,很多情緒化的回答,除了迎合了民族情緒,發泄了感性不滿,對於這樣一個商業現象幾乎沒有任何有營養的分析。

你覺得他窮逼,你能代表幾個人?

你覺得很了解它,你能代表幾個人?

他可以天天打廣告找代言做渠道宣揚自己的競爭優勢品牌價值,你除了上班賺錢陪媳婦看孩子,還能有多少時間天天跟著屁股黑他罵他?

事在人為,未必人家不行。

3.

事實就是,國外的窮逼品牌到了國內提升幾個檔次的案例數不勝數。

是分析其原因,尋找商業規律?

還是破口大罵洋人狡猾,恨自家人不爭氣?

哪個才能真正的創造出價值,提升我們自己的本事呢?


成功的先例其實並不少: 哈根達斯,必勝客,在超市行業早些時間也有家樂福,山姆會員店。

不過現在國內的顧客越來越成熟,很多人也有海外的經歷,如果現在國外接觸到了一個品牌形成了印象,回國後再看到它,感到國內國外定位差太多肯定會發現指出,有一部分人還會嘲笑當談資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其實可以考慮的alternative就是收購或者新註冊一個定位高端的品牌,這樣就沒有之前的「屌絲包袱「。

第一印象畢竟很難改變。

*********3332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2333*********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別的不說,aldi的自有品牌質量是相當好的,基本都是大廠貼牌,你們可以去看看aldi的冰淇淋,巧克力,面霜,洗髮水都是誰生產的。
包括aldi的生鮮食品,同一個廠子供rewe或者edeka一個牌子,換個牌子就供aldi. lidl了。說不定aldi的質量還好些,因為走貨快,東西新鮮啊。


10年前第一次去德國參加暑期夏令營的時候帶隊老師帶我們去的ALDI,買了很多巧克力回國分給同學,費列羅啊merci啊真是便宜,一歐多一盒吧,雖然那時候人民幣比歐元11:1。
9年前在德國住半年的時候作為窮學生每周逛兩次Aidi,每次大概花10多歐就是幾天的糧食了,牛奶1歐多一升,酸奶什麼0.3一杯,反正各種便宜。印象最深的是那個Eisbein,1.5歐一個,一頓還吃不掉。
工作之後再去德國出差倒真的很少再去ALDI了,買巧克力什麼的Mueller店啊什麼的更多啊。偶爾去ALDI逛的時候發現物價還跟2007年一模一樣啊。所以,如果到中國,人民幣10多塊錢的100克的Milka啊費列羅啊Sports啊真的要變成輕奢了么?
話說德國廉價超市還有Lidl啊,Penny啊很多啊。
還有IKEA也是在德窮學生的最愛啊,為啥到了中國也莫名貴氣了呢。。
德國超市對德國人來說都不算什麼輕奢吧,一些BIO的超市賣的都比普通的貴幾倍,但一升的牛奶對德國人來說即使兩三歐按照他們的收入水平來說真的很便宜了吧。
所以感覺ALDI到中國會水土不服。定位廉價了也比不上大潤發之流和本土超市,要定位高端了那些「見多識廣」的中產若是知道容易被打臉還是很尷尬的吧。
話說瀋陽都有山寨的DM了,連LOGO都跟德國DM一模一樣,而且是被德國媒體曝出來的。


中國現階段的特點是,只要沾上國外名字的五線服裝,化妝品,食品,來了大陸就成為徐家匯港匯大廈一樓的超一流國際名牌,售價超過原產地5-10倍。。
好神奇啊,到底是誰在買呢?這個泡沫不亞於IT泡沫。所以我說,ranch 99 快點入華,你也可以一甩豬圈的氣味,成為年輕時尚輕奢了。

所有洋品牌中也就麥當勞和肯德基最實在,不加價,還比國外好吃。我回國只吃這兩家洋品牌。。。。


這個問題的回答很有意義,留學生們以自己的經歷作為資本,十足自信的認為德國低端品牌來中國做輕奢是開玩笑。殊不知,在商言商,品牌有高低,錢卻沒貴賤。在德國低端能賺錢,就做低端,分析出來在中國做輕奢是好策略,那就做輕奢。人家是在商言商追求最大利益,留學生么畢竟還是學生,兔羊,兔森婆。


Aldi,窮逼首選。對,就是我等普通留德華日常採購生活用品的數家超市的其中之一,而且個人認為是其中最低端的一家;當然這並不是說它的貨品質有問題,不管哪家超市,德國的質量體系都是有保證的;而且Aldi的東西是真便宜,然而品種不多,稍微有點牌子的東西在這裡是見不到的,比如你想買一瓶添加利金酒或者黑方,二三十歐的東西,Aldi就沒有。

我不清楚Aldi在天朝的輕奢定位到底是段子還是事實,如果是後者,那隻能說明Aldi的營銷人員圖樣,圖森破,相當拿衣服。一個廉價超市,跑到中國就變成輕奢了,這簡直是歧視啊。而且Aldi的人都沒有腦子嗎?西方哪個國家沒有中國人?要是Aldi敢這麼糊弄一下就在中國賣高價,分分鐘給它扒得皮都不剩。

中國已經不是九十年代初的中國了,不會再認為所有西方的東西都是高大上了;然而部分西方資本家還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這個問題,仍然保持著居高臨下的姿態,Aldi這個輕奢定位可以算是這個問題的體現。乃們這樣吶,是不行的。其他答主也提到MediaMarkt在天朝的失敗,這不都是現成的教訓嗎。我感覺某些西方資本家想在中國掙錢,首先還是要學習一個,放低姿態,與時俱進,接地氣,不搞這麼多有的沒的,這才是最吼的。


推薦閱讀:

中國要向英國出口核電,是科技領先,還是市場投資?
如果英國脫歐,哪些城市可能取代倫敦成為新的歐洲金融中心?
為什麼個人隱私如此重要?
今日頭條是否存在收集用戶數據的行為?
特朗普反對全球化並且要把製造業移回美國能否成功?

TAG:投資 | 經濟 | 德國 | 超市 | 德國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