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歐洲被慢慢邊緣化了嗎?德國正在取代法國成為歐陸的新「霸主」嗎?


本周的幾則新聞很配這個問題。

奧朗德砍科研經費給民眾派福利 諾獎得主稱這是「自殺」

5月24日,法國國民議會財政委員會表示,不同意政府削減科研和高教經費的做法,認為這樣做將對法國的未來產生消極的影響,希望政府重新考慮。


由於競選的需要,奧朗德總統今年以來不斷許願,增加年輕人和低收入者的福利,總計10億歐元的資金需要通過緊縮其他開支獲得。削減科研經費成為籌資來源之一


23日,法國七個諾獎獲得者和一名菲爾茲獎得主公開指責法國政府大幅減少科研開支,稱「這對科研事業和工業產業來說,無異是自殺行為」。


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弗朗索瓦茲·巴爾-西諾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朱爾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物理諾獎獲得者科昂·塔努吉(Claude·Cohen-Tannoudji)和艾爾伯·費爾(Albert Fert)、化學諾獎得主簡-馬里·萊恩教授教授(Jean-Marie Lehn)、率領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讓·茹澤爾(Jean Jouzel)及菲爾茲數學獎得主賽德里科·維拉尼(Cedric Villani)聯名在法國《世界報》上刊文讓公眾警惕政府的決定。


「同一天我們得知兩個信息,一是德國科研經費在近十年中增長了75%,二是法國給高等教育研究所減少2.56億歐元預算。」一月份以來,奧朗德政府不斷許願新增的10億歐元福利開支要靠幾所其他領域的經費來實現,而被砍的科研經費恰好占其中的的四分之一。文章指出,「不少科研機構比如國原子能與替代能源總署(CEA)、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CNRS)、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的科研經費減少1.34億歐」。

8位學者稱,「政府剛作出的這一決定對科研事業和工業產業來說,無異是自殺行為」。此前的一系列擔憂最終被這一「當頭大棍」驗證。「法國一直以來都以自己科研方面的高水準引以為傲,目前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將面臨更多碰壁風險」。


科研經費減少,「國家科研機構將被迫停止手頭項目,也會減少僱傭研究和技術人員。科研經費被砍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科研機構難以走出這一陰影」。


他們表示,「一個科研質量低的國家不會繁榮昌盛。希望法國政府能夠聽到我們的呼籲」。

法國勞工法案爭議愈演愈烈 工會禁止報業印刷發行報紙

26日,法國出現「報紙荒」,CGT封鎖了幾乎所有報紙的印刷和發行,因為各大報紙拒絕刊登CGT書記馬丁內茲號召抗議的聲明全文。唯一被允許印刷發行的是左翼報紙《人道報》,因為它最後妥協同意刊登馬丁內茲的一篇社評。


然而,雖然紙質版報業被封鎖,CGT卻無法阻止媒體人在電子版上的口誅筆伐。據英國衛報報道稱,26日所有的報紙都發行了電子版。《每日輿論報》(L『Opinion)的老闆貝托在電子版報道中稱:「CGT想藉此對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撤銷勞工法。工會對媒體進行了可恥的介入和綁架,這是是對民主的惡劣攻擊。」

罷工「越玩越火」,法國核電站工人加入罷工行列

法國19個核電站的工人投票支持周四(5月26日)展開為期24小時的罷工,聲援抗議新勞工法案。

要注意到這個數據:

儘管業內專家認為,由於法國核電行業罷工行動受法律限制及法國可以從其它歐洲鄰國輸入電源,罷工不太可能引發斷電。但是,考慮到法國75%的電力是核能發電,結果很難說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左翼力量如果不能比右翼保守集團更懂得管理投資,更能發展生產力,那永遠只能做說「不」的反對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做一個重要的裝飾品。大聲說「不」當然也是很重要的自由,但如果一項自由會擠死其他自由,這就不是自由。現在法國泛左翼政府寧可壓縮科研經費也要發福利,而法國左翼組織比這個泛左翼政府還缺乏創造力,在長期來看,法國和法國左翼都會繼續邊緣化。

補充:如果楊振寧屠呦呦李政道一起給中央寫信,建議慎重考慮削減科研教育經費,再強勢的領導人也得下令重新研究國家預算吧,總理出來親自接公開信也是可能的……中國人眼下對科技的尊重還不算差。

相關回答:

同為石油國家,委內瑞拉為何貧富差距巨大?沙特卻是全民皆富裕? - 馬前卒的回答

醫保個人繳費比重將適當提高? 為什麼?利弊? - 馬前卒的回答

柏林牆推倒以後東西德真的徹底融為一體了嗎? - 馬前卒的回答


這個完全不用列數據,看一件事情就知道結論了:

1963年,當英國第一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時候,是被戴高樂直接否決的,戴高樂主要認為英國對他的歐洲政治一體化完全不感興趣,當然這個論點拿到今天都成立。
英國只對歐盟帶來的共同市場感興趣,但是從始至終都反對United States Of Europe。這也是今年脫歐公投的一個導火索:共同市場帶來的經濟利益開始下降,而政治成本不斷上升。英國就是這麼實際的一個國家。
當年的時候,歐洲大陸還是「法國 - 德國 為核心"。
感興趣的這邊有戴高樂當年否決英國加入EEC的發言:http://fresques.ina.fr/de-gaulle/fiche-media/Gaulle00085/conference-de-presse-du-14-janvier-1963-sur-l-entree-de-la-grande-bretagne-dans-la-cee.html


然後再看今天,英國準備公投前卡梅倫去歐洲大陸談條件的時候,完全就是和默克爾私聊,已經沒有奧朗德什麼事情了。
如今,歐洲大陸只剩「德國 - 德國 核心"。卡梅倫歐洲友誼的小船已然沒有了奧朗德的位置 。
圖片來自:What Are David Cameron And Angela Merkel Rowing About? Caption Competition。


1 法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從軍工,核技術,高鐵,汽車製造等等
2 法國在文化產業甩德國不知道幾條街
3 五常

………題主為什麼覺得現在德國比法國牛逼呢?因為大眾賣的好么?

利益相關:前法國留學生,創業者……一個月去兩次德國的人


明顯沒有。崇拜強權這麼沒文化的事還真不是當今歐洲人的主流風格。希臘目前還在歐元區就是最好的說明。16年5月24日歐盟達成對希臘部分債務的減免,對此德國是一直極力反對的。可見德國並沒有單方面做決定的能力。

上面幾個回答還有說奧朗德要削減科研投入的,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消息在知乎還真有市場。16年5月30日:奧朗德將維持所有科研機構的投入,不會減少預算。這些動態新聞被拿來斷章取義真是一葉障目的好方法。還有舉極端工會cgt例子的,法國的工會精華你們沒有學到啊,說句不好聽的,要是沒有法國人的平權意識,你覺得你能什麼時候有個雙休日?


關於二戰,歐洲主流價值觀並不認為納粹德國發動戰爭窮兇惡極地能給現在的德國成為老大加分,反而由於這段歷史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口碑並不算好。德國是發動戰爭的戰敗國,法國是戰勝國,這一點在普世價值下並不會被扭曲理解!另外歐洲主流也不認為法國在二戰的表現是跪著苟活,因為沒人可以忽略戴高樂及自由法國在第二階段的勝利。而法國對於世界近代文明的文化影響力,在歐洲無人出其右。說其是世界近代文明的締造國也不為過。


至於經濟,德國目前在歐洲GDP總量是第一,但基本上德法英三國的GDP和其人口數量成正比。看看產業結構,民生福利,基尼係數,光一個總量也說明不了什麼。

德法主導的歐盟格局並沒有變,目前趨勢也並不可能邊緣其中一個而由另一個完全主導。歐盟或者歐元創立的初衷是什麼?德法的領導人比誰都要清楚。


法國正面臨著危機,最大的危機即為日益增長的少數族裔與不思進取的本地人潛在的矛盾

一、人口增長率的差異巨大,且存在擴大的趨勢。以白種人為主導的社會將動搖。敘利亞等國正在內戰,大批難民流亡異鄉。歐洲離他們很近,法國又屬比較開放的發達國家,少數族裔的「機械增長率」較高。本土人口增長受到很大的阻礙,生養孩子成本很高,需求巨大。孩子會讓家庭在15-20年內都較為拮据,嬰兒需要穿特定的服裝,吃特定的食物(母乳或奶粉),玩無毒無害的玩具,消費明顯增加。嬰兒期的母親很少會繼續工作,家庭經濟負擔將加重。歐洲雖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教育水平還是無法與私立精英學校相稱。孩子的能力水平普遍與他所接受的教育呈正相關,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有所成就,送入價格昂貴的私立學校幾乎是必然選擇。

情感投入很高。歐美青年生活豐富,而生養孩子會把一切的快樂都剝奪,還要求更多奉獻。養過孩子的父母都深有同感:孩子一點點的成長都是父母無私地付出的結果。而孩子成長階段非常長(一般孩子在20歲以前無法工作產生價值)。父母情感投入巨大,回報周期又長。所以歐美人口增長緩慢,適齡婦女生育意願低下。


少數族裔們很少擔憂這些。他們大多節儉,(因為沒有在生產生活物資極為豐富的境遇下生活過),能忍受更惡劣的條件。其次,教育子女花費不多。他們本國教育水平還比不上很差的「社區大學」,對子女上這些「社區大學」並不反對,也沒有強烈希望子女上私立精英大學。最後,情感投入程度遠低於本土人。形象地講,就是「放養」。他們放任孩子四處娛樂,不怎麼關心學習成績和精神狀況。以上原因造成其生養孩子成本的低下性。而傳統家庭觀念很強,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是家庭中的良好勞動力,而不像歐洲很多青年人離開家庭自立門戶。綜合起來,少數族裔生養成本很低,潛在收益較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高於本地人。


二、同化速度緩慢現代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是危險的存在。由於他們與主體民族的差異性和不相容性,天然成為極端主義與分裂主義的搖籃,對國家正常發展與穩定和平有惡劣影響。民族同化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外來民族逐漸融入本國,成為本國的一分子,擁有相近的文化基礎,實現國家認同。民族同化進程非常緩慢的,而歐洲國家(如法國)中,進程十分緩慢,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1、宗教差異與排斥。歐洲少數族裔主要信奉伊斯蘭教,歐洲人則信仰基督(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兩教派很早以前就是敵手。為爭奪聖城耶路撒冷,西方發動多達八次的十字軍東征,而穆斯林們也以牙還牙,不斷反擊,殺死基督徒不計其數。這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其次,由於宗教差異所造成的生活習慣的天壤之別(主要指伊斯蘭教)。中東絕大多數地區穆斯林婦女仍不能拋頭露面,須用黑布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才能上街。而男女平等早已成為西歐的基本共識。僅舉這樣一個例子,就足以得出宗教信仰與生活習俗的不同對民族的整合有較大的影響。

2、收入水平差距大。絕大多數的外來移民都只能做非常低賤而收入微薄的工作,比如做流水線上的工人,一天到晚做重複相同的動作,抑或給別人打打下手。這些工作在歐洲人的心目中不屑一顧。他們多干收入豐厚而又體面的腦力勞動,生活輕鬆愉快。生活和居住條件與移民們差距很大,本地人都住在窗明几淨的住宅中,而移民只能混跡於貧民窟,享受不到樂趣。同等程度的付出無法獲得同等程度的收穫,必然激發追求平等,要求改革的思潮。

3、高犯罪率導致各族裔對外互相排斥,對內抱團聯合。不可否認,素質相對低下的移民犯罪率遠高於本地族裔,顯而易見的事實激發他們之間的反感情緒,更多排斥對方。僱主挑選僱員時傾向於用「自己人」而不是「外人」,逐漸促使他們抱團聯合,團結合作一致對外。並被政客加以利用。

4、政客獲得選票的需要。對於絕大多數議員而言,找到「鐵票倉」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堅定的支持者,議員很難保住自己的位子,而創造「鐵票倉」最有效的辦法即為激化族群對立。族群僅在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認為自己將被侵犯時,可能出現抱團現象,共同投票給某一個支持他們利益訴求的議員。第一種現象無可厚非,民主制的重要目標就是減少這樣現象的出現,但第二種,認為自己將被侵犯是很多政客、議員誇大的方向。他們用強有力的、不容置疑的語調反覆向目標選民灌輸這一主張,適時舉出「例子」證明他的觀點。從邏輯角度看並沒有問題,但仍可用以論證子虛烏有的觀點,因為可用的「例子」太多了。正確的邏輯和結論可以很容易找到恰當例子,然而,使用錯誤的理論也總可找到所需內容。兩者主要差別是「概率」。錯誤論調找到證明它的例子成功率較低,但由於總基數很高,總有符合條件的人存在,為提供論據。舉奴隸制存廢的例子來看,我們現在都認為奴隸制是壓迫人的制度,因為奴隸主用強制性的鞭打來讓他們做無休止的工作。但是,要論證奴隸制是合法合理的制度所需要的也不過是幾個因為主人和善而生活舒適的奴隸罷了。他們還找不到嗎?錯誤的理論和片面的論證方法,會使政客輕易獲得「鐵票」,破壞國家存在的根基。

南方選取《獨立宣言》中「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利」,解釋道奴隸作為奴隸主的財產,維護並創造了白人的幸福感,因此他們要為幸福而戰。但是,實際上南方將捍衛自由與捍衛財產等同起來,從而捍衛奴隸制。同時南方在辯論中還在美國人普遍信仰的基督教義上為自己尋找論據。他們從《聖經》的「舊約」中搜尋到耶穌曾說可以購買奴僕和婢女,並可作為財產留予子孫。他們以此作為基督徒允許蓄奴的明證。實則通過此法作為自己觀點的論據。使自己的說法夠有說服力,以此來捍衛自己實際所想鞏固所有的蓄奴權益。除此以外,我們看到南方為辯解奴隸制的必要性,還充分想像廢除奴隸制後的恐怖場景。他們認為,解放奴隸是極其不明智的,因為這會使得自由公民陷入貧困,艱難,甚至毀滅。並援引托馬斯·傑克遜的《弗吉尼亞紀事》:「黑人是一個劣等民族,白人對黑人有著自然地反感,兩個種族不可自由共存」

親奴隸制者甚至用所謂的自然地理因素為之辯論。他們聲稱:「南卡羅來納只能由奴隸來耕作,因為那裡的氣候,土質,和長久的習慣都禁止白人來耕作。歷史經歷使我們確信了這個真理。」由此可見,南方之所以為奴隸制辯護,其根本目的是保障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長年的種植園經濟已成為南方的支柱產業,而奴隸,是保障他們得一生活的「恬靜,閑適」的重要支撐。儘管他們運用了多種辯詞,但是無論理論支持還是他們所謂的真理實則都是站不住腳的。

——《論奴隸制辯論的主導因素》

5、「政治正確」導致改造落後族裔不可行。不同民族文化內核由數百年的歷史沿革塑造,改造極為困難。倘希望加快這一進程,必須付出鮮血。政府需要強硬地打擊各類犯罪行為,國家權力取代地方黑幫團伙,推行義務教育根本上改造民族性。政策必須持續二到三代人,但明顯無法實現。西歐民意對政府權力擴大極度反感,而打擊黑幫勢力必然帶來的對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侵犯更會引起輿論的大舉聲討。改造無法持久至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時候就會為民意廢除。


三、少數族裔日益增長的對權利的追求與社會生產相對落後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本土歐洲居民生活在高度發達的社會,可以簡單地通過人均GDP看到這個差距。

他們之間相差四十多倍。法國GDP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四倍的差距。非常多的其它數據也可以反映這一點,限於篇幅,就不舉例了。這樣的社會中,人的權利,不同人群的多元性都得到張揚。移民至此的少數族裔必然對其極為嚮往。然而,他們並不能得到這些權利。歐洲的極度繁榮建立在對發展中國家(更精確的是「獨立殖民地」)的剝削上。歐洲以極低的價格獲得工業原料,製成工業產品高價賣出。而今,製造業也可以交與勞動力成本低下的中國、印度、越南等國,貼上自己品牌標籤賣掉,白賺大筆專利費和品牌授權費。歐洲人享受的豐富權利,多元個性的生活建立在剝削經濟殖民地所獲的巨大財富上。但我們都知道,坐吃山空的日子一般很短。幾千年來所有世家大族的興衰史上都得到證實。歐洲社會也與此相近,已經可以嗅到這股衰亡氣息。歐洲正在走下坡路,此時會越來越對自己手上已有的東西珍惜,而不願意放棄。心理學上把這一現象稱為「稟賦效應」。擁有100萬時,送給人100算不得什麼,只有1000元時,給出去100元就很困難。若自己手上只剩100,那麼就算別人只索取50元都不可能。而由歐洲本土人所組成的這個集體更是如此。他們所享受的財富和權利一天天地縮水,就不願將自己現階段所享受分配給移民們。

Cran調查依據的3個標準是:代表的照片,他們的族裔以及他們的姓氏。在其它省議會裡,少數族裔在塞納聖德尼省的比例最高,達10%。從總體來看,法國省議會少數族裔代表的比例平均為0.5%。

調研報告還指出,左翼陣線在省議會的少數族裔代表只有1.67%,獨立及民主聯盟民主運動是1.61%,社會黨是1%,人民運動聯盟只有0.11%。歐洲環保綠黨(EELV)和國民陣線(FN)在省議會沒有一名少數族裔代表。

據Cran前一次調研報告顯示,法國50座最大城市裡,市長助理中少數族裔代表率是9.6%。Cran強調:「黑人和阿拉伯人能夠進入省議會,但這一級就到頂了,再也不能突破了。」布魯尼認為:「因此,玻璃頂棚恰恰位於這一級。」因此,Cran呼籲繼人數對等問題之後,今後的選舉應當解決多元化問題。

——調查:法國省議會成「白人領地」少數族裔比例低

「人人生而平等」是平權運動永不倒下的旗幟,此刻更多地將由少數族裔和移民們扛起。他們會為自己的權利而奮鬥,要麼用選票和政治鬥爭,要麼就拿起槍炮作戰。第一條路未來會越來越狹窄,更多人將選擇用武力強行改變所處的環境。民族種群對立將導致法國以至於西歐很多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內走向動蕩以致崩潰對危機之中。


*這個問題簡直就是為我準備的。才發的專欄就是講法國的。《國論》——法國章 - 國論 - 知乎專欄


不請自來,
利益相關:來法留學生。
薩科齊時代還好,還知道地中海貿易體系防止德國一家在歐盟內部做大。
奧朗德和密特朗兩位法國總統是我見過的最愚蠢的法國總統,沒有之三!這兩位總統都出自左派,都試圖國有化經濟,兩位任上經濟政策都較為失敗,兩位都是執政無能偷腥有餘。密特朗任上最起碼還沒這麼高失業率。。。奧朗德現在一邊削減科研經費一邊增加福利,還嫌黑阿不夠懶?奧朗德的特富稅和限科研政策外加推行勞動法改革無力徹底把法國帶入了要完的階段。
如果法國還想在歐洲大陸雄風依舊,必須:
1.強力推行勞動法改革,增加每周工時削減福利!小青年們再上街騷亂就以擾亂治安逮捕。
2.整治工會,CGT這類工會綁架國民利益不好好工作卻每年罷工要求漲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應當比鬧事的工會要更左一些,只要工會敢阻攔交通運輸敢阻攔煉油廠發電站正常運行那我們就用鋼鐵的意志碾壓這群敗事有餘的渣滓!無論如何哪怕安排一些事件也要讓工會被續!(利益相關:在法國西部實習,由於工會組織大量罷工,西部盧瓦爾地區民眾爭相去超市、加油站搶購一空!我在鄉下,老闆的車都沒油加了!)
3.期待像戴高樂一樣有軍隊背景的法國人當選下一屆總統,一些對未來有利的政策只有以軍人的鐵腕風格才能強力推行。
本人腦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讓我們看著這隻高盧雄雞慢慢被德國雄鷹蠶食!被美洲豹獵殺!被阿拉伯彎刀割喉(in the halal way)吧 !
PS:強調一點,我所說的軍政府並不指的像拉美地區一樣軍人當政同時獨裁。我希望是有軍方背景的人能當總統、總理的職務並在他們的帶領下成立新一屆內閣。然而,Piquemal將軍已在加來抗議活動中被捕引起輿論嘩然,軍隊里的非穆斯林人物早就憂心穆斯林在法國對整個國家的滲透。目前來看,只有強有力的軍人背景的領導者才能保證法蘭西的核心價值觀是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laicité ,即自由平等博愛世俗而非Allahu Akbar ilahu ilaha lailunsulahe.


法國在歐洲被慢慢邊緣化了嗎?是的,不過法國和其他國家裝作沒有。

德國正在取代法國成為歐陸的新「霸主」嗎?不對,德國,正在取代德法雙發動機,成為歐陸的單獨的霸主。

先佔坑,再補充。


法國不能說被邊緣化,德國不是歐洲霸主,法國也不是,目前歐洲大陸沒有霸主。德國目前正在向歐陸霸主的地位前進,但能不能成功,還得看那個「歷史的進程」。


回答問題一:法國二戰後就開始被邊緣化。二戰後法國選擇了曲線救國,以為跪著可以生存,但是你懂的,我們的世界物競天擇,你跪下以後就沒有人再看得起你。所謂國家發展就是一鼓作氣,法國已經失敗了,你們誰會願意看見一個被廢黜的太子當皇帝?戰後法國又選擇了計劃經濟,假如說二戰打斷了法國政治、軍事大國的腿,那計劃經濟就徹底打斷了法國經濟發展的腿。

回答問題二: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人看不起失敗的英雄,那就是德國。歐洲的經濟全部仰仗德國,德國就是歐盟的奶牛,德國在二戰後選擇了正確的發展道路,08年金融危機前德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居然延長了工作時間和降低了時薪水平。德國人的自律性和精神世界真的非常可怕。

但德國不是歐陸的霸主。

因為有歐豬五國,拖他的後腿。

還有其他一些經濟發達,比如說法、英、意等,也不願德國發展起來。

法國、英國、義大利能說,是為了拆德國的台?當然不是,他們要高喊:一切是為了歐盟的利益。

========================這是分割線========================

英國有自己的世界金融霸權夢,法國有自己的世界金融霸權夢,德國有自己的世界金融霸權夢,俄國有自己的世界金融霸權夢,甚至西班牙、義大利這些國家都想著重新構建自己的世界金融秩序,雖然不靠譜,但是有理想的青年都是好青年。

1、英國金融霸權雖然不在了,但英聯邦還在。

英國經濟總量在那,對付美國不行,對付德國綽綽有餘。

英國手裡還有海權理論,對付美國不行,對付德國綽綽有餘。

英國的口號,歐陸均勢,德國、法國經濟都不能好好發展,這就是英國的國家利益,需要時完全可以發動戰爭。

2、講德國的地緣政治夢和世界金融霸權夢。

2-1路德維希·艾哈德,一個德國人,今天我寄希望於他,來幫我講解世界經濟版圖。他在希特勒最得意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是怎麼在德國戰敗的廢墟上重建德國。他有一個男人恐怖的意志、野心和企圖心,那就是控制歐洲經濟,打造一個以德國馬克為主的全球經濟秩序。這些都不算什麼,德國歷屆政府的繼任者毫不動搖的執行他的意志,那就是鋼鐵同盟以及今日不斷的擴大歐盟的思想基礎。最恐怖的是美元、人民幣有計劃、大規模的貶值來應對經濟危機,而歐元或者說馬克,堅挺的讓人害怕,因為德國人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取代美元的地位,打造一個以歐元為核心的新經濟秩序。有一點是事實那就是社會主義起源於德國、熱核武器起源於德國、制導飛彈起源於德國,當年哪些國家社會主義者心裡都想了些什麼?一個讓人恐怖的答案。

2-2有請大神。

歐元區之父------路德維希?艾哈德

福利國家的幻想:西歐和北歐社會民主黨所共同奉行的福利國家這種基本經濟政策主張,是一種現代的幻想。之所以反對福利國家,理由有二:第一,大規模的福利支出將破壞經濟發展的基石——通貨穩定。在現代工業國家中,正確的經濟政策需要輔之以必要的社會措施。但有效的社會福利政策必須以不斷增長的國民收入為前提。國家預算中的社會支出過大,就將造成財政赤字,從而伏下通貨膨脹的禍根,破壞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使社會福利成為無源之水。第二,福利國家與經濟自由不相容。如果實行福利國家政策,人一生下來就由國家包下來,則他的智慧才能、創業精神就得不到充分發展。照此辦理,經濟發展就會愈來愈停滯。結果,人民大眾將陷於集體的貧困之中。

2-3團結就是力量

二戰時期,德國用武力構建世界秩序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石油,不是因為資源,而是因為有一個豬一樣的隊友,關於這個問題袁騰飛罵的比我好,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德意志蘭的恐怖意志的背後是曬日光浴的希臘,是歐豬五國,是。。。。。。其實法國心裡怎麼想的?從歐盟開始量化寬鬆就已經說明德國已經放棄,或者說短時間內放棄爭奪世界金融霸權的努力。元首很無奈,路德維希?艾哈德很無奈,本來要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奈何背後小人作祟。

3、講法國的地緣政治夢和世界金融霸權夢。

3-1一戰二戰對法國的破壞。(政治生活的世界定位)假如沒有一戰和二戰,今天的法國應當是和英聯邦並駕齊驅的世界大國。雖然二戰後法國恢復了部分經濟資源,但是和英國一樣,幾百年以來國家積累的財富和國際地位早就付之一炬。作為世界首強的美國也不會給法國再次崛起,分庭抗禮的機會。

3-2二戰後的法國。這個時候的法國不是奮發圖強,而是自甘墮落,這就是談到法國的國有化。戴高樂和密特朗時期,法國經過兩次國有化進程,大量的企業被國有化。伴隨著企業的國有化,是計劃經濟的出台,法國先後出台了8個計劃方案,良莠不齊,假如說戴高樂時期的國有化和計劃經濟還有點戰後經濟恢復的意思,那後面的經濟政策完全就是胡扯淡。沒落帝國的無奈,面對金融危機。美國可以印錢,英國可以通縮,德國可以降低工人工資,可法國呢?奢侈品的市場降幅最大,所以變成了歐洲病夫。

3-3法國的地中海國家一體化進程。

俄羅斯有黃俄羅斯夢,虎視眈眈;日本有大東亞共榮圈,環視覬覦;美國有亞太經合組織和G2,巧取豪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德國的經濟總設計師------路德維希·艾哈德規划出一幅圖紙,用法律、制度和德國標準打造一個德國製造,並強有力的推進歐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使歐盟之了一趨同於德國,法國明顯的感到了被邊緣化的危險。

於是法國也想搞一個法國版的歐盟,即地中海國家一體化進程,企圖用地中海的自貿一體化平衡德國的大陸計劃。

3-4卡扎菲同志很簡單的,很粗暴的拒絕了法國的提議。

法國雖比不上英國紳士,但比起美國來,還是有些涵養的,至少沒有立即就打利比亞,還等了幾天,找了個合適的理由打利比亞,順便殺雞給猴看,以圖重整地中海貿易的雄風,德國政府不方便站出來反對,但又不想法國成功,此時的德國進退維谷。

卡扎菲死得老慘了,最可惜的是到死都沒想明白,自己吃的火鍋,唱著小曲怎麼就掛了。

3-5對待地中海貿易體系各國的態度。

歷史證明,統一羅馬帝國的是地中海的港口和貿易,而不是亞歷山大的軍隊,今天我們看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審視美國的態度,美國希望歐洲英法德三隻狗之間互咬,法國的總統制是民主世界獨裁意識形態的抬頭,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地中海貿易體系的出現,何況法國和自己不來電,進出北約就像逛窯子一樣。

從德國國家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德國是希望法國失敗的,歐盟只能有一個發動機,那就是德國,歐盟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德國的聲音,對於德國既要鞏固到手的既得利益,維護歐盟不至於分裂,又要反對法國的分庭抗禮。

最後講再克萊門特正確領導下輝煌不再的英國,新時期的英國國家政治期待一種歐洲的動態平衡,那就是德國閃電戰般擴張的勢頭得到遏制而法國最好也失敗,而不管德國的大陸計劃和法國的地中海計劃推進到那個地步,對於英國而言其在歐盟的地位都會下降,作為最後一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在矛盾中艱難前行。

法國已經沒戲了,雖然政治上獲益頗豐,但這個民族整體的運勢已經走到了頭。

3-6我們法國雖然不成了,但是你們德國、英國也別想成功,這叫歐洲經濟戰略平衡。

美國人說:對著呢。

中國人說:對著呢。

英國人說:對著呢。

德國人:怒目而視。

4、義大利呵呵笑。義大利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腦子還算好使,法國火中取栗,義大利最後受惠,義大利堅決支持地中海國家一體化進程。

義大利人心裡想,那個什麼地中海計劃,完全就是為我們義大利量身定做嗎。哈哈。


先說結論,德國的確在獲得產業結構的上層優勢地位,但是法國不可能被邊緣化。
理由:
先談法國。在歐洲人口和領土面積=影響力。人口少面積小的國家,邊緣化基本上是必然:現實中的例子就是曾經稱霸世界的荷蘭。在去殖民地化運動之後雖然法國失去了諸多北非領土,然而今天法國在歐陸之外不可否認仍有巨大的經濟文化影響力。體現在外交層面就是巨大的地緣政治話語權。作為後發國家的德意志是沒有的。其次,歐陸自二戰以降對德意志都深懷戒心,法國對南歐中歐諸國來說更值得信任。第三法國是歐陸少數糧食特別是小麥出口大國,在歐元統一市場中,其地位還是比較特殊的。
再說德國,德國現在是高端製造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而德國一直致力於在歐陸統一市場,但是推行的經濟模式即將法國為首的南歐國家推向服務行業。歐洲諸國對這一動機其實都有警覺,然而畢竟短期內難以改變這一趨勢,畢竟南歐離擺脫經濟危機還是有很長的距離。在歐盟的政治框架內,德國想謀求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有諸多制衡和限制帶來的難度,德國成為霸主也只是默克爾為首的一些德國政治人物的一廂情願。
時至今日,歐洲依然只有以經濟政治共同體的形態出現,在世界範圍內才能獲得足夠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沒有懸念。


這個題目下認真回答的少,裝逼吹牛的多,有些甚至不叫vanter la France(法吹), 而是se vanter de bien conna?tre la France(以法國為載體純裝逼). 鐵血體與小清新文齊飛,不管法國有沒有邊緣化,這個問題至少是邊緣化了。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或者德國不就是歐陸霸主了嗎?
至於邊緣化,西歐才多大呀。邊緣化法國之後,讓德國和梵蒂岡玩耍么。
說正經的,法國從來就沒有被邊緣化。
因為歐洲歷史,有法國這個國家概念開始,所有的大事件都離不開法國。
百年戰爭,殖民擴張,宗教改革,奧運會,世博會,啟蒙思想,大革命,共產主義。數不勝數。


要回答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擺事實講道理能說三天三夜。我懶得去搜羅數據列表啥的,何況搜集出來後也總有漏洞可被人攻擊。我只提示大家一個小小的點,也許很多人從來沒有注意到或注意到之後並未深入思考的。
法國前任總統薩科齊,是東歐匈牙利人的後裔;現任法國勞動部長、因為勞動法鬧得火熱的Myriam El khorim是北非摩洛哥後裔;教育部長Najat是阿拉伯後裔;然後還有一大堆前部長各種黨派領導人,都是移民後裔。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幾個法國人:拿破崙是科西嘉人,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是義大利後裔,齊達內是阿爾及利亞後裔。。。
然後我身邊的案例,合作的法國院校里,有1/3以上的學院院長或校長,是移民後裔,隨便跟哪個法國老師聊起來,他們祖上至少有一兩位直系親屬是外國人。像那種父親德意混血、母親荷法混血、哥哥娶了韓國人、姐姐嫁給美國人的家庭,不要太常見~ 甚至我記得法國insee曾經也做過調查,全法國混血家庭比例似乎超過1/3還是1/2的。
提出這麼多個案,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思考:法國人對外來文化和移民如此包容、包容到允許這些優秀的移民領導整個國家或者特定的這個團體,並為他們自豪,而這些人本人,也認為自己是法國人。這樣一種文化環境下,這個國家會被邊緣化嗎?


實名反對@朱益孝的回答。
基本信息和數據錯的那麼多簡直不能忍。也有點太不責任了。


你那個調查里的數據都是錯的。
「EELV里沒有少數族裔」??!!WTF!
EELV歐洲環保綠黨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韓裔法國人Vincent Placé。是個純亞洲人。到你這裡,這個黨竟然成了一個少數族裔都沒有了。

黑人阿拉伯人到省議員就是天花板了?!!
親,哪怕動動手指查查維基行嗎。法國的前司法部長,文化部長,一個是黑人Taubira,一個是亞裔Pelerin。現任的教育部長是阿拉伯裔的Najat。到你這裡,「黑人到省議員就是天花板了」。能別睜眼說瞎話嗎。

這些東西也就騙騙不了解的人。真正知道一些的一眼就能看出到處是基本錯誤。
無論你引用數據,還是自己調查。能稍微專業負責一點嗎?
尼瑪知乎怎麼越來越像網易了!

PS:似乎有點離題,但是看到這種整片都是錯誤文章拿來騙小朋友的贊,還是要站出來糾正一下!(嚴肅臉)


1.法國世界的影響力還是在的(起碼法語圈就能證明)
2.法國的文化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巴黎還是世界的時尚之都)
3.巴黎依舊是歐洲大陸的城市中心
4.法國在西歐的領土還是大於德國
5.德國雖然已不再受二戰拖累,但她依舊是戰敗國,法國的戰勝光輝還在。
6.聯邦德國和法國創立的初衷就是兩國主導的歐元區,不能輕易違背。


反正德國這個偉大的後起之秀就是在歷史上被先起的強勢鄰國給壓制著,現在依舊被歐豬五國在經濟上拖累著,德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就這樣被埋沒了。


沒多少關係,他們都會成為歐羅巴斯坦的一員的........


沙特才是歐洲新霸主。


當法國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氫彈,核彈,航母是擺設嗎?


新·三國鼎立(歐洲版)

英·法·德三國鼎立歐陸,成犄角對峙之勢。


時至今日。歐洲竟然還有霸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觀點說波蘭的發展就是個笑話?
如何看待3月26日,華人劉某在巴黎被法國警察槍殺?
為何柏林沒有成長成為倫敦、巴黎一樣的國際大城市?
德國哪些方面勝過中國?
为什么菲律宾禁毒,遭到很多西方国家的谴责和非议?

TAG:法國 | 經濟 | 德國 | 國際關係 |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