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捷達質量這麼好?

想買二手車練手,現在想到結實抗造,便宜耐操的車第一反應就是捷達,不光是我,很多人都這麼認為,這是為什麼?


捷達咣當咣當響的時候會覺得
「都這樣了還能開呢真皮實,牛逼」

賓士有點異響的時候。。
「這尼瑪賓士怎麼造的車啊!」


不為什麼。
我們認為捷達皮實,不是因為不愛壞,而是壞了我們懶得修。


我買了小米4,一個用iPhone6p的問我
『你怎麼不用iPhone?』
『配套服務完整,為發燒而生』

我買了一個聯想的電腦,程序員GG問我:
『你怎麼不用mac?』
『windows原生系統用慣了,而且mac太輕沒質感』

我中午吃著滿20減13的X了么外賣,同事去吃西貝:
『跟我們吃西貝走么?』
『不去,味道不正宗』

我買了一個優衣庫的襯衣參加婚禮,同學說:
『阿瑪尼的襯衣就是嬌貴,你瞧我這個,沾點油就洗不幹凈了!』
『呵呵,優衣庫的試衣間你不懂』

我開了一輛二手的捷達王,開著GTI的同事問我:
『你咋工作這麼多年了還開這個破車』

我抽了根煙沒說話,等他走了以後我說了一句
『你懂個屁』

看著夕陽
在停車場等著拖車的我
眼角有淚滑過


感覺耐操是因為配件便宜換起來一點都不心疼。

曾經,我操過沒離合的捷達,沒剎車的捷達,沒轉向助力的捷達,只能三檔起步四檔超車的捷達,離合片打滑手擋開出自動檔感覺的捷達,正常行駛中沒事兒就自動熄火的捷達……而且以上所說都是一輛車。但是我還是覺得我當年的捷達好耐操,這是因為,只要能堅持到修理廠,花幾個小錢,第二天它就又成了正常的破捷達……


此問題看來我還是可以一答的~~~~~~~~
這是我以前工作那個單位配給我們部門用的一輛捷達,CIX夥伴版(丐中丐版本)我一用就是兩年多。先拋開質量,這是一輛非常適宜粗用的車。

那個1.6兩汽門發動機,無論那個轉速段都喘著粗氣,想起那個聲音頗是難忘。電子油門十分的慵懶,硬是自然吸氣的車給你一個渦輪遲滯的感覺,幸好遲疑過後動力非常爽朗,特別是它的低轉扭矩,就算是滿載加尾箱各種器材,兩千多轉照樣氣喘如牛的往前沖。各個按鈕,撥桿,換擋都不是玩具手感,胎感也非常的爽,回正力度相當有韌勁,盤山公路開起來十分過癮。內飾粗糙就別提了,那個單薄的座椅如果連續開上200公里,你的腰是那個酸爽,那個糟糕的承托力真是僅比那些低價麵包車好一點點而已。

不過那時候一班同事都是80後,那介意這些,出差了,什麼行李器材都往尾箱里塞,關不了兩個人4隻手強行關。經常一個早上就兜轉了整個珠江三角洲,中午吃個飯還繼續往粵東跑~~~~開著這輛夥伴版捷達走南創北,好是開心。

這個車頭兩萬公里都是回4S店保養的,因為跑得厲害,基本一個月就得保養一次,每次保養回去報銷,財務都把單據翻來翻去,嘴裡嘮叨著「你們這捷達咋保養費和我的帕薩特有一拼呢~~~」之後再也沒進過4S店的門了。包括一次出差遇到發洪水,開車的同事硬沖,結果快衝過去的時候進水熄火了,後來拖到附近一間路邊店,拆火花塞出來,用風槍吹乾氣缸,換了機油就繼續跑了。

小問題大概在跑了6萬公里左右來了,先是剎車片不行了,連帶剎車盤也磨起坑了,跑得多也不至於這麼快磨損吧?旁邊部門同時期買的另一輛GD飛度,12萬公里剎車還好好的。這時電子扇也開始出毛病了,一著車就拼了命的嗚嗚亂轉,水溫永遠上不去,怎麼開都是冷車狀態,開起來一頓一挫的,沒辦法了,去修車,誰知一插電腦,它又正常了,搞得你哭笑不得。那個線拉離合,除了新車時好點,之後基本都是又重又澀。還有很多人說捷達維修容易,路邊店那個都會修,我就試過在路邊店給這輛捷達換冷卻液,那個師傅不知道捷達的水路有一個排氣孔,不把空氣排了,冷卻水永遠加不進去,結果那個師傅折騰了大半天,最後打電話給大眾4S店的朋友請教才算把冷卻液換好了。

坦白的講,這輛捷達的質量只是勉強對得起它當年8萬多包牌的價格而已,除了操控質感優勝當時同價位的日系對手外,其它方面基本都能輕易被對手秒掉。不過捷達的經典外型我還是很喜歡的,特別是老款和這個一次改型前臉,以後有錢有閑,買輛回來改成當年的GLI風格,還是非常拉風的。可世事難料,到之後那些向速騰靠攏的改款,簡直就是無語了~~~~~~


剛坐過你的車。我發現一樣東西。你每次過彎都很不自然。你不覺得嗎?雖然你GTR馬力很大。不過車頭很重。秋名山那麼多急彎。你每次入彎就一定要推頭。尤其是最後那五連髮夾彎。你每次都拿不準最好路線。除非你能克服這個問題。否則你鬥不過我的德國捷達的!


那些說到處有得修的你們有多少年沒開這車還是沒去過汽配城啊,現在風向早變了。誰還賣一個老古董的配件啊,一個汽配城有一家做就不錯了。現在流行的是五菱,隨便哪個汽配城都有十家八家賣配件的,那玩意現在才是開不壞,開壞了哪都有得修。捷達,那是十年前而已


因為捷達哪怕撞的就剩個方向盤在半天內也能湊齊配件…


好修 ≠ 質量好


因為捷達轎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上,是一個分水嶺般的存在。

在捷達轎車出現前,中國乘用車市場上,還沒有哪一款車同時滿足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銷量很大。要滿足這個要求,年銷售量至少幾萬台起步,現在這只是某個品牌暢銷轎車一個月的銷量,但在當時已經是很可觀的產銷量了。一汽大眾簽約時的最大產能,也不過年產十五萬輛。由於高昂的關稅壁壘,只有國產車和合資車才可能達到這個銷量,當時滿足這個要求的合資車只有上海桑塔納、北京切諾基和一汽捷達為代表的少數幾款。

第二,高速行駛性能卓越。在捷達之前,國內市場還沒有哪款中檔轎車獲得這麼好的高速行駛性能口碑,幾乎所有用車單位的司機,都異口同聲稱讚捷達車跑多快也不飄不晃。當然我相信那時候進口的賓士之類的也能做到,但進口賓士畢竟太貴太小眾,更多的司機以前開的是北京212,換成捷達後跑高速時給他們帶來的心靈衝擊震撼,比賓士車司機要大的多,覆蓋人數也多得多。

第三,超長的使用壽命。大眾桑塔納剛引進國內時,由於中國氣候比德國氣候更炎熱,加上中國司機駕駛習慣和德國駕車者相差較大,導致桑塔納的發動機冷卻系統頻頻出問題,一度影響了口碑也影響了耐用度。而北京切諾基的質量口碑從來就沒好過。捷達的皮實耐用對一汽大眾也是意外之喜。為什麼說意外呢?這是一汽的老工程師自己說的,他們自己也沒想到捷達可以有這麼好的耐用性,還興高采烈的回購了國內第一輛六十萬公里不大修的捷達計程車,還獎勵司機德國旅遊。後來類似的長壽捷達車越來越多,一汽大眾才習以為常了。

生逢其時,是對捷達最好的評價。捷達是一款在恰當的時候出現的恰當的車,也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卻成就了一代神車的威名,並延續至今。


1.進入中國早
2.技術落後
3.配件好找
所以,會修車的都會修捷達,而且修起來不貴。
其實,大多人的意思是這車養起來不貴,而不是質量好,勿把這兩個概念弄混了。


去二手市場逛一圈就知道捷達質量好不好了


補充一點,很多人都忘記了,老捷達其實是高爾夫三廂版。。。

這是高爾夫。。。

高爾夫可是多年的歐洲銷量冠軍呢。。。

回應評論區:現款捷達跟高爾夫倒是沒啥關係,跟POLO關係大點


某年去監獄提審,到當地已經深夜,因為案情重大,獄警開著一輛老捷達接我們從火車站去郊外幾十公里的監獄。
風伴著雪花從車門的縫隙里吹進來,獄警大叔貼心的告訴我們:「安全帶紮上,車門是用鐵絲綁的,怕一會顛掉了!」
我們問大叔,咱們單位這車也太破了,平時不修啊?
大叔答,單位個x,這是我自己花三千買的下線計程車,不就是單位太遠,來回開著方便么,沒想到還有幸接你們……別看這玩意破,修車便宜,等我這個月發了工資收拾收拾,還能再開兩年!


作為普桑車主表示誰信誰傻逼


不是質量好,而是壞了非常容易找零件,隨便一個路邊修理廠一停就能修,第二天出來又是條好漢,就像打不死的小強。


自從開過捷達後, 買國產車就沒有壓力了, 因為比捷達好多了。。。


如果您在北京,問一下計程車司機,捷達和現代伊蘭特哪個皮實。
我得到的答案是伊蘭特更耐操,60,70萬公里很多,而且油耗更低。


捷達最準確的評價應該是「皮實」,而不是「質量好」。

什麼是皮實呢,就是它的四門兩蓋、前後保險杠特別厚實,整個車身非常結實,如果在市區低速刮擦的話,很多時候竟然沒有任何痕迹,頂多保險杠變形,連換都不用換,去路邊店花幾十塊就能搞好,而此時所謂「不安全」的日系車、韓系車的保險杠、車燈已經面目全非了。

但是,如果是在國道、高速公路上高速碰撞的話,捷達就吃虧了,死亡率可能遠高於其他車型。捷達的技術年代非常久遠,源於1983年的Mark 2,那個時候還沒有碰撞吸能區的概念,即使後來加上了ABS、安全氣囊等裝配,安全性還是要打個問號。

其實捷達的優點也就限於整個車身非常結實了,開過捷達的人都知道,捷達的小毛病非常多,上至散熱水箱、散熱風扇,下至各種橡膠管線、各種電路原件、車內開關、中控門鎖、升降玻璃都極易出各種奇葩的故障,尤其是車齡5年以上的捷達,簡直會逼著車主成為修車專家。以至於開過捷達的人都對自主品牌的質量讚不絕口,微笑臉,哈哈哈。


你是指ckd的2001年之前的每缸5氣門的20V捷達或捷達王呢?還是類似於2001後出的縮水後每缸2氣門的捷達都市春天以及之後版本呢?這都不重要,說它皮實是因為維修便宜,壞也都是小毛病(比如空調壓縮機)。為了配合政策還及時添加了OBD車檢系統。不過坐乘舒適感就如同地鐵車廂座椅一樣,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別讓吱吱吱看到,噓~)


推薦閱讀:

上班通勤代步小車,哪一款經濟實惠?
張國榮是同性戀,為什麼還不能被大眾接受?
一汽-大眾CC這車到底開起來怎麼樣,我只想聽車主的真實用車感受?
8萬預算,買代步小車選飛度還是大眾POLO?
大眾和斯柯達有區別嗎?

TAG:汽車 | 二手車 | 大眾汽車 | 汽車選購 |